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探究[★]

时间:2019-05-13 00:0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探究》。

第一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探究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探究

摘 要:新课标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并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对学生的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等方式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更多知识,为日后发挥出他们最大潜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因材施教; 策略

新课标与传统教育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新课标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也是新课标核心理念之所在。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在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教学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客观的存在着。因而,新课标下,教师就应该切切实实做好因材施教工作,确保将新课标核心理念落到实处。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的问题。

一、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

1.科学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首先,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另外,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家长的工作,家庭的经济条件等),也容易造成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对此,在教学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工作。其次,我们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学好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不是由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把成绩差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更不能将后进生和“弱智”简单地画上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语文的信心,这是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

2.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又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后进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后进生,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关心并鼓励后进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其次,应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辅导后进生,帮助他们的某些缺漏。在辅导后进生时,我既注意弥补他们知识结构的不足,更注意改善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学习。

3.承认学生差异,适度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不能单纯地以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查学生。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等。尤其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评价中更要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对学生的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使学生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尽可能做到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2.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了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实施分层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如: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教材可将学生按一定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可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甲组(跃进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乙组(发展层),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的学生;丙组(提高层),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一次。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

综上所述,对待中学生应该注重因材施教,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更多知识,为日后发挥出他们最大潜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红红.初中语文个体差异研究.亚太教育,2015

[2]刘永远.语文课堂要因材施教.中学生导报,2013

第二篇:对待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论文

摘要: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育教学活动应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材施教被认为是应对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有效方法。在对个体差异的涵义和变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因材施教这种以适应为主处理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和策略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要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前提下,以形成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在适应的基础上逐步超越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适应与超越

自17世纪以来,班级授课制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而且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当前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由于影响人的发展的多因素性和人的发展的复杂性,每个人的发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历程,具有个性差异性。这就为以人为中心,特别是以现实的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带来了疑问和麻烦:在一个班级里,究竟以怎样的人为中心,如何以人为中心?多年来,因材施教被认为是应对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有效方法。但对一个班级来说,能否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对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效果如何?特别是当代社会,十分强调教育民主化,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强调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这种背景下,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如何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本文在对个体差异的涵义和变量分析的基础上,将对以往以适应为主处理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并提出应对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新思路。

一、个体差异的含义及其主要变量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1]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是在部分心理特征上有明显的或根本的差异。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教学工作者只关心或关注部分主要的个体差异变量。那么究竟哪些心理特点或个体特征是主要的个体差异变量呢?或者具体说,哪些是影响教育教学特别是影响学习的个体差异变量呢?

(一)能力的个体差异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具有多种因素的复杂结构。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多种能力。而这些不同的能力往往又是融为一体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称为智能。由于能力是一种外显的、对活动或工作任务具有直接影响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最主要、最明显的个体差异变量。

能力的个体差异,有着不同的表现。其中最为主要的是量、质和发展三个方面。量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能力的高低之别,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质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在相同的活动中或相同的成就中,不同的人可能用不同的能力或不同的能力组合来完成活动或取得成就,即能力类型的差异;从发展的特点来看,有些人能力的发展较早,有些人则较晚,即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二)思维的个体差异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是个体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人类的思维,就其发生和发展来看,既服从于一定的共同规律,又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思维也被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看作是一个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

思维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品质上,即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也就是说,思维的品质就是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三)兴趣的个体差异

兴趣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定向、维持和激励作用,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兴趣往往导致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兴趣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兴趣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兴趣品质上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稳定性上的个体差异。

(四)性格和气质的个体差异

性格是个人稳定的态度体系和相应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的结合,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个体特征。由于它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因而也是最重要的个性差异变量之一。性格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个体对现实的态度不同,存在着差异;不同个体在活动过程中意志力的表现不同,存在着差异;不同个体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反应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在活动中的理智不同,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上述四方面既相互独立,又共同作用,从而使每个人打上了明显的个体烙印。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大小、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气质是主要的个体差异变量之一,它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显示出不同的动力特点。通常,气质可以分为四种主要的、典型的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大多数人由于其先天的遗传,特别是神经活动类型的不同,以及后天的环境影响等,形成了不同的气质特点,属于不同的气质类型。

近年来,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仍然是心理学、教育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学习风格、内部动机、认知方式等个体差异变量逐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二、适应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的反思

在教育学、教学论中,对个体差异进行研究,主要在于为教育、教学服务。如前所述,教学活动应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活动。在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中,同一班级中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古今中外,人们一直在寻求一条能较好地处理个体差异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的有效途径,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

(一)因材施教思想和策略的主要内容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就已提出的一种处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并受到了国外的推崇和重视。

[2]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积极倡导并十分重视因材施教。后来的学者对这一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将其发扬光大。朱熹认为,因材施教的含义有三层:第一,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第二,分科教学;第三,各因其材教人。

[3]由于孔子在教育、教学中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朱熹就将其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后来简化为“因材施教”,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

今天教学论中所讲的因材施教,与古代的含义基本相同,即“因学生之材而施教”“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4]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5]其基本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二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3]以上可以看出,因材施教的本质和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优势和弱势及已有的知识基础等,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

(二)对因材施教思想和策略的反思

这一思想和原则的科学性、合理性究竟如何?在实践中的效果如何?

提倡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和原则的人们普遍认为,因材施教是教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这一规律的反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的素质、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不同,以及主观努力等诸方面的差异,使处在同一年龄阶段中的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教育、教学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特殊措施,以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这种以“适应”为主的教育、教学思想,看似合理,实则既不合理,也难以实践。

第一,从个体差异的年龄特征来看,儿童早期的个别差异并不是很明显,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其个别差异分化得越来越明显。布卢姆通过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儿童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在自信心、想象力等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是很小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在这些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6]这些加剧了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造成的。也就是说,正是我们所推崇的以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基本特征的因材施教,反而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既有个性的,也有智力的和学业成绩方面的。

第二,从因材施教的产生来看,它形成和发端于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的情景之中,是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后虽经不断完善和发扬光大,但始终是在个别教学的范围之内演进变化的。在今天以班级授课为主的学校教学中,已显得无能为力。尽管我们对此仍在一贯倡导并对其作了新的诠释,也有人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现代化问题,[7]但由于其产生的条件及其根本特征,仍然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

第三,因材施教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材施教是在个别教学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思想和策略,但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班级授课制是在大工业条件下产生的教学形式,对于大批量地培养人才具有个别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改变了以往几千年的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的历史,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班级授课从产生那天起,因为它符合了时代的需要,因而得以广泛实行,经久不衰,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这便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和原则与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之间产生了不相容的问题。有人指出,[8]这种不相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班级授课中,因材施教没有具体明确的标准。在个别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个别学生,可以很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但在班级授课中,教师面对的是几十名学生,而且教师并不是固定地去教一个班级。教师要想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实在是太困难了。从班级授课制的要求来看,也不允许这样做。退一步来说,即使能够因材施教,但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之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该因哪个学生或哪类(些)学生的“材”来施教呢?二是因材施教原则与提高教学效率之间是矛盾的。现代社会既讲求公平,也讲求效率。因材施教如要真正得以落实,就势必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尽管我们将因材施教修改成“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但这只不过是“对一种理想教学原则的美好追求而已。归根到底,班级授课制排斥因材施教原则”。

第四,“因材施教”与教育的伦理性要求相悖。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性的民主化进程,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潮流之一。教育机会均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并已成为评判各国教育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每个人都应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二是每个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是平等的,都有享受必要教育、教学条件的权利,以及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方案不因某个学生的特殊需要而任意改动。

第五,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已蜕变了其原来的含义和要求,推行的结果违背了倡导者的初衷,造成了很大的失误。而其中的许多误区正是素质教育所要纠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而许多教师打着“因材施教”的招牌,眼睛只盯着少数尖子学生,人为地加剧了两极分化现象。也有不少教师以“因材施教”为借口,只顾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某一学科的学习,而放弃了全面和谐发展的追求,导致了片面发展,甚至是畸形发展。

三、从适应到超越──应对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新思路

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承认差异存在,尊重学习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超越个体差异,即树立超越性教学观,在适应的基础上逐步超越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

那么,什么是超越性教学呢?它是相对于以往以适应为主的教学而言的,更强调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的持续性发展。其主要特点有:

(一)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的持续性发展

以往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在于传递知识,分数成为衡量教学好坏的重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通过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取得较高的分数。

超越性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认为知识的传递不是教学的目的,只是手段,是中介,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持续性发展。

(二)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以往的教学由于强调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已有的差异,虽然倡导因材施教,但实际上是以大部分中间水平的学生(即中等分数的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即便是中间水平的学生,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学习后进生则完全成了牺牲品。

超越性教学摆脱了知识和分数的制约,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每位学生的发展水平大体相同,即使有差异也不足以影响后续发展。而且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都可以达到现有水平上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超越性教学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每位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

以适应为主的教学如果付诸实施,则使学生的长处更长,短处更短。而超越性教学观则认为学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完整的人,教学要促使学生在知、情、意等各个方面,特别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方面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使长处更长,短处变长。

(四)以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为手段,强调师生双方的共同作用

以往的教学,要么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因素,从而使教学变成了没有学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化、程序化活动;要么片面强调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知识水平,认为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符合学生当前的现实特点,从而又使教学活动成为没有教师的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效率低下的学生自由活动。

超越性教学观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及给学生作出示范和榜样等,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等,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上述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四个方面的内在统一,构成了超越性教学的目的、机制和条件。其中,形成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超越性教学观的根本所在,目前国内主体性教学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明确指出:“在现存条件下,我们对孩子所能做到的唯一可能的调整是通过使孩子完全拥有自己的能力而实现的那种调整。”[9]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本上要通过孩子自身能力的获得,以及基于此的内部努力,而不能发自外在控制。杜威的这一观点也可看作是处理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新思路──超越性教学观的一块基石。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超越是在适应中的超越,而不是毫无基础的超越。因为教学活动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适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超越,为最大限度的发展而服务的。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大面积提高西北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实验研究”(课题批准号为DGA01024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33.[2]LCorno,RESnow.AdaptingTeachingtoIndividualDifferencesAmongLearners[A].MCWittrock.HandbookofResearchonTeaching[C].N.Y.MacmillanPublishingCompany,1986.[3]吴建琛.旧的课题,新的探索──对因材施教的粗浅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1987,(8):23—26.[4]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62.[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4.[6]布卢姆.如何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A].周南照,译.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学(上册)[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673.[7]张如珍.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化[J].教育研究,1997,(9):73—76.[8]冯茁.因材施教原则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试验,1996,(2):52—55.[9]JohnDewey.MyPedagogicCreed[A].RyanandCooper.Kaleidoscope:ReadingsinEducation(Fifthedition)[C].HoughtonMifflinCompany,Boston.1897.402.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摘 要: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改变传统的不合适宜的学习方式,必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动机、利用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创造机会、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维持动机等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主题要鲜明,目的要明确,时间限制要明确,合作形式要得当,评价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可以提出疑难问题或启动审美情感,激发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相关资料,深入学习,也可以激发想像力,调动创新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总之,只有恰当的组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情境互动关系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信息时代的学习型、创新型社会。《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未来的社会知识更新更快、社会协作分工更细,这就要求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是一些充满求知欲的、会自主学习的、充满合作精神的人。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势在必行。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该怎样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呢?我们批判了以往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否定了满堂问的牵牛式教学,而对时下放任自由、满堂喝彩的放羊式教学也同样不满,那么该如何开展对话式的教学呢?对话教学要不要预设目标?预设目标的依据又是什么?怎样在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课堂上如何开展师生教学对话?下面我根据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和目前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一、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何谓“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是这样下定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主体教学思想,它要求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学过程强调人格平等与尊重学生个性,不以学习的知识或物质结果为功能评价,而以过程、情感、能力为终极。基于以上理论,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迫切弄清未知事物的心理,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心态,并将其转化为内在学习的“自我需要”。记得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学生初步学习课

文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问题:“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的插图,那位光着身子的人就是皇帝。皇帝为何光着身子?因为他很穷买不起衣服,还是他正在进行泳装表演呢?”刚说完,同学们就哄堂大笑。很多同学举手回答问题,都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并且理解得相当准确。创设这个问题,虽简单,却犹如一粒“开心糖”,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2. 利用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创造机会

“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活动,是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去学习,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极好地创造自主学习的动机。在上朱自清的《春》第二课时,可采用由教师引导、设计,学生自主参与的形式。可以这样导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朱子清的《春》是一首抒情诗,一副风景图,一曲春的赞歌。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盼春,第二部分是绘春,第三部分是颂春。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议一议;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有关春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10分钟后,一部分同学已经把自己的汇报材料整理完毕,开始汇报。有五个同学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适当补充、小结或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讨论。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汇报自己学习结果,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最大空间,从而在良好的师生互动活动中不断解决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维持动机

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中学语文文章体裁较多,可以因文设计教法。①内容浅近、故事性强的可以采用表演式。如《皇帝的新装》、《寓言四则》等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练习朗读和对话,来体现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②科学性较强的文章,如《向沙漠进军》、《看云识天气》等,则可让学生认真阅读,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补充,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③想像力极为丰富的文章,如《郭沫若诗两首》等,教师可提出一些能够唤起学生丰富想像力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比如用自己的话描述《郭沫若诗两首》里的想像世界等。

二、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语文合作学习是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在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合作学习应有节制,不能为合作而合作。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合作的形式应多样化、合理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1. 主题要鲜明,目的要明确

主题鲜明,目的明确,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期望自己的伙伴努力,自己也会加倍努力,小组成员之间会保持一种和谐的伙伴关系,从而在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的合作学习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共同完成任务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 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选择一些具有合作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确每次合作的时间限制,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某些与话题无关的无休止的争吵。如《敬业与乐

业》一文中的句子“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体会,也就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适当介入,并明确给出的时限。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本组的学习活动。

3. 合作的形式要得当

要根据语文学科具体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甚至家庭情况、社会背景及个人的性格、脾气等的差异来决定合作的形式,可由两个人组成小组,也可由四个人组成,或将一个班级分成较大的几个小组。如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背诵,最好的合作形式就是俩俩成组(即同桌成组),可相互检查,相互督促,共同完成;对于具有辩论性质的话题,可由四个人或更多的一些人组成一组,这样有利于问题的思考,有利于交流、表达并最终解决问题。

4. 适当评价

合作学习一般不需要正规的测评,但适时适当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同学间的合作效率。可采用表扬法、分组记忆法、最佳成员评比等等。这样,也有利于小组成员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感受精彩

探究性学习应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社会和自身的学习生活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形式上是探索、研究,实质上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发现和解决未发现和未解决的问题,最终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1. 提出疑难问题或启动审美情感,激发兴趣

在教授科学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如《看云识天气》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同学们,文章的内容你们都弄懂了吗?文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把老师弄糊涂了。人多力量大,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问题一出,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连老师都搞不清,真有意思!这样,学生会更进一步带着问题进行探究阅读。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等描绘大自然的文章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启动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欣赏文章里美的景物、美的语言、美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欣赏精彩语句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相关资料,深入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研究、查阅资料,进而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当发现通过学生思考还难以解决问题时,就要引导他们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入思考研究,进而最终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专题 鸟》一文时,可据此给学生提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鸟类的名称,并试着让学生介绍它们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等;若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解决,可引导他们找相关资料进行课外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

3. 激发想像力,调动创新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激活学生的想像力,调动创新思维,积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如给《寓言四则》中的《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调动,想像力也会得到极大激发。可以说,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其实,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这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例如,探究学习既可能是自主的,也可能是他主的。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真正自主的探究学习是很少的,所以这需要一个磨合过程。同时,虽然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的学习方式应是有创新,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接受学习。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性学习,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技能,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也许在课文中有许多陈述性、事实性的知识运用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更为有效。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至于如何组合,则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重要文献:

李秋菊/关文信/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2、张晓梅/张英宏/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著名教育专家钟启泉教授在《中国教育报》上也明确指出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那么如何避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做到更加有效呢?

作为一名与学生天天打交道的一线语文教师,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谈谈我的一点薄见。

一、营造有效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二、设计有效的教案学案

语文课堂并不只是为了使学生能读懂某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思维的能力。学生每学一篇文章,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一堂语文课只须解决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即可。作为语文教师,要弄清楚在不同的课文里,都有学习的重点,不要全面铺开,否则就会“语文课模糊,学生迷糊”。在教学中,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弄清楚课文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习哪些技能,然后设计教案学案,引领学生欣赏课文,学习课文,研究课文。

1、把握文章的重点

阅读教学中,以文章的重点段落为切入点,可以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对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情感抒发容易把握,提高学习效率。朱自清的《背影》讲述的是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体会父子情深。文中对父亲的背影的描绘是教学的重点。文章四次出现背影,每次情况都不同,但思想感情确是一脉相承的,而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又是最突出的,抓住了这四次背影,体会每次背影出现时作者的情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2、剖析文章的难点

人教版教材精选的散文,语言及写作手法往往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就可以此为切入点。如教学高尔基《海燕》一文,在简介作者高尔基和社会背景后,就要让学生了解象征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以此为难点进行引导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交流体会中弄明白其意义。乌云象征沙皇的反动统治、大海象征广大群众、海燕象征革命先驱、海鸥等象征形形色色害怕革命的人、暴风雨象征推翻沙皇反动政权的革命运动,把这首散文诗中各个形象的象征意义搞清楚了,散文诗的含义就显而易见了。从文章的难点处“切入”,引发学生思考、探究,难点解决了,整篇课文的教学也将迎刃而解,可起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3、解决文章的疑点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的特点,教学中可从文章中让人产生疑问处为切入点。如《旅鼠之谜》一文,可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旅鼠是什么东西?它身上有什么未解之谜?解开了没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调动起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进而展开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

三、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很好的学习方式,切磋琢磨,相互启发,可全班讨论,可小组讨论,可学生之间讨论,也可师生之间讨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几种耗时低效的讨论现象:一是讨论内容不合理,对没有必要讨论的内容讨论,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二是讨论时间不足,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三是讨论没有扣紧目的要求,成了“放羊”,听之任之,老师不作为,名为讨论,实为闲扯;四是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没有具体要求,使得一些学生等、靠,自己不动脑,参与度不高。

“讨论追求的境界,应是学生求知欲高涨,心灵得到解放,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同学对话、师生对话中观点碰撞,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往纵深发展。语言表达做到有序,有物,有理,有情,启发心智,令人信服。”(于漪语)如果合作探究讨论沦为形式,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活动效果,那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习得”多少,才是评价课堂有效性的最终参数。一堂课内,合作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段内安排合作讨论,小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汇报都分别是谁,这些事情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安排到位,合作活动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情境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它们或思想深邃,或感情横溢,或字字珠玑,对学生的语言、思维、道德、情操、审美等能起多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娱目、悦耳、动情、激思等方法,带领学生进入作品营造的情境,进而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获得深刻的体验。

语言描述法创设情境。教师的教学艺术最多的体现在教学语言中。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追求给人以美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材中一些与学生心理年龄、时代特征、实际生活有距离的文本,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排演课本剧创设情境。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故事性强,情节生动,适合排演课本剧,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加强有效的教学反思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在他的《语文退思录》里这样写到:我从事语文教育已有四十余年,然而,退思往事,失误之处不少,不只是方法上的失误,更要紧的是观念上的因循和迷惑。观念指导行为,行为决定成败,专家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在教学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才可能不断地提高我们有效教学的水平;退而思之,不如思考在前。因此老师在备课与制定课程计划的时候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在课堂教学中一要及时反思新课引入情境是否得当,所提问题或例子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激活学生思维;二要反思教学难点是否通过分析已经解决,提问和例子是否恰当,是否再补充实例进行讲解;三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特别要注重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一要总结精彩之处,反思遗憾片断;二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会对学生有伤害;三要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我县在教研活动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写教学心得,尤其是教学反思,还安排征集教学反思比赛,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发现不足,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的情、趣、理的挖掘,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结合现在开展的“卓越课堂建设”,我们将在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争取取得更大成效。

第五篇:初中语文材料探究题

材料运用题

1.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围绕“明星代言广告”这一商业行为,从材料中归纳出你的探究发现。(4分)

材料一:中国广告协会将侯耀华的10个虚假违法广告作为违法代言的典型予以曝光。侯耀华成了问

题明星‚侯药华‛,他也成为目前唯一一位因广告代言问题而三次被央视公开批评的明星。据悉,虎年

春晚没有邀请侯耀华这位常客。

材料二:2009年广电总局共清理整顿虚假违法医药广告和各类违规电视购物短片广告3600余条。

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禁止‚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和健康资讯类广

告中含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或者以医生、专家、患者、公众人物等形象做疗效证明‛的相关内容。

名人如果代言广告时碰触这一禁令,将被‚拿下‛。

材料三:明星做广告实在是司空见惯,明星的广告收入已成为其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林忆

莲为形象代言人的“天使丽人胶囊”被成都工商局查处。虽然林忆莲本意并非要欺骗消费者,但她在并不

了解产品真相的情况下,却在广告中高谈阔论它的神奇之处。

2.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发现。(3分)

材料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不断升高,帝企鹅的繁殖栖息地正受到严重威胁。此外,北

极冰区狩猎场融化,致使一些北极熊只能同类相残,现在北极熊的数量正日益减少。

材料二: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将可能升高20~80厘米。原因是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膨胀,冰川和海

上浮冰层融化。最终,海平面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多将会导致孟加拉国、埃及、马尔代夫的岛屿和三角

洲被淹没。据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2亿左右的难民因气候影响而被迫逃离家园。

材料三:持续13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终在失望中画上句号,迫使人们将拯救地球的希望寄

予下一个冬天——2010年底在墨西哥举办的第16次缔约方会议。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热切期盼全世

界的人们能够为人类发展之路作出抉择,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3.某同学以“关注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变化”为选题,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帮助分析并回答问题。

【甲】2006年9月,某消费者在超市购得一盒月饼,当日拆开食用时,发现月饼已过期变质,他不

知道该怎样解决这件事,只好自认倒霉。

【乙】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根据新法规,消费者如果购买

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丙】2009年6月5日,某消费者从超市买回一袋豆腐干,却吃出一只苍蝇。他立即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向工商部门投诉。经调查核实后,商家依法按商品价款的10倍作了赔偿。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1)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丙】材料中的消费者维权成功与什么因素有着直接关系?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成都市中小学正掀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高潮,不少学校,正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

孩子们与经典相伴。

材料一 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

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材料二 某学校提倡快乐学国学。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墙上的《弟子规》、经典美文以及出

自经典的指路牌(“三乐苑”“积步轩”)等等,都让学生随时能接触到经典。

材料三 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进校园,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圣

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

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近。

(1)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1(2)你对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建议是:

5、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材料一:有一个40岁的人被医生告知患了绝症,最多再活三年时间。因此,他为了使自己最后的生命更有意义,便拟出一个“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写一本书、学一门外语、搞一项发明、办一个工厂、游30座名山、看50个城市等等,计划列出并付诸行动。过了两年零八个月,十项目标全部完成。

材料二:三位大学的同学,同时分配到县直机关工作。几年后,一个不甘心总这样打水扫地,看领导眼色,调到了企业。另外两个没动心。又过了几年,又一个辞职下海。剩下的一个仍未动心。再过几年三人相聚,到企业的那个已成了大厂的厂长,辞职的已成了富翁,留在机关的则后悔莫及。

6、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你能的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

青岛、烟台附近海岸是山东主要粮食产区,但是当地缺少灌溉用水。有人想到抽用地下水来灌溉。一段时间内,这里成为粮食高产区。但是由于当时没有考虑环境因素,没过几年,所属莱州一带的地下水位已经抽到比海面还低十几米,导致海水倒灌。海水以一天1米的速度向内侵蚀,所到之处一片荒芜,原来的高产田变成寸草不生的荒土。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困难,要把入侵的海水弄出去,不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语文“新闻题”

1、导语是对消息核心内容的概括。请在下面这则消息的横线上补写导语。

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了。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2005年5月19日《彭城晚报》,有改动。)

【典例解析】这道新闻题考查的是撰写导语。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导语则是新闻的主旨,撰写时通常要简明扼要的语言交代报道的中心或结果,让人了解到新闻最主要的事实。做这类题时首先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能回答这一问题的基本上就是答案的要点了,再根据字数要求,增加人物、时间、地点及意义等。做这类题时特别要注意“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找出能涵盖几方面的概念,但不是将几个方面简单相加。

2.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

本报讯 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日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 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

据了解,此次“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将途经20站,历时4个月,三原外国语学校是该活动的第12站。

3.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字)。

本报讯 通过对成都市6个区县20余家企业的检查、暗访结果显示,成都市水环境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水环境形势严峻。成都不少河段水质仍受到严重污染。数据显示成都市污染物减少了,生

活污水处理率提高了,但锦江水质还是没有根本好转,并呈恶化趋势。②环境保护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还存在环境污染数据不清,排污费征收使用底数不清等问题。③环保执法存在“死角”。个别地方在处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关系上存在误区,搞被动受检,应付检查。④全市用水、节水工程建设滞后。全市污水处理率虽达到82%,但工业污染整治仍处于低水平、补欠帐阶段,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要求差距很大。检查组最后建议,成都市应认真研究解决锦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中,使水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4、根据下文的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北京市首次试行的春季高考21日封场,紧接其后,研究生全国统考22日正式开场。所不同的是,后者的竞争比前者激烈得多。22日,全国有60万考生参加2000年的研究生统考。据了解,这是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有关人士称,这是一次空前的考场“拼杀”。

5.5月1日,“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全世界的目光聚焦黄浦江畔。一时间“世博”话题家喻户晓。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答题。

材料一:从蒸汽机、火车、无线电,到现代的计算机、航天器、基因技术,以及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都是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说成是“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日本先后5次主办世博会,世博会成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据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生直接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材料二:六场试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由于国内参观者自身素养不齐,排队拥挤、哄买食品、乱扔垃圾等现象时有发生。

(1)请从材料一中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4分)

(2)假如你是志愿者,面对材料二中的现象,请拟写一条标语进行劝导。(2分)

6、综合性学习(共5分)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在中国上海隆重开幕。世博会是与奥林匹克运动会齐名的全球顶级盛事。此次世博会将历时184天,预计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届时,全球前来参观世博会的观众将达到7000万人次。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上海世博会,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走进世博会”校园宣传周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世博会。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2分)

【材料】

从早期的蒸汽机、火车、无线电,到现代的计算机、航天器、基因技术,以及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都是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说成是‚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日本先后5次主办世博会,世博会成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据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生直接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主要信息一:主要信息二:

(2)在宣传周里,学生会宣传部长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写一条宣传语。他根据下面的材料写出了宣传语的前一句,请你续写后一句。(1分)

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材料】

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将在世博园区展演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同时展出500多种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参展国也将在世博园区组织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主题演出和民间艺术展示活动。世博园区将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百花竞放的舞台。全球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将欢聚在一

起,在文化交流中增进友谊。

宣传语:展示不同民族文化

(3)学生会准备在宣传周出一期以宣传上海世博会为内容的校刊。校刊编辑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在“三言两语话世博”专栏里写出你对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理解。(不超过25个字)(2分)

【材料】

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展馆设计都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例如,中国‚主题馆‛的屋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00吨。‚瑞士馆‛是一个用幕帷覆盖的开放空间,这种幕帷是用大豆纤维制成的,在展出结束后可被天然降解,不污染环境。‚阿联酋馆‛采用‚沙丘‛造型,展厅中有花床、树木、溪涧,令人仿佛置身于沙漠中的绿洲。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意思是:

修改病句题

1.下面是某小说的评论片断,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4分)

①不知不觉中,我们渐渐长大。②如初升的太阳,我们朝气篷勃,如吐绿的新柳,我们充满希望。③年轻的生命美得如一幅风景画般美丽。④然而,世事的纷扰让许多人忽略了自己的现在,而一味追寻将来的目标。⑤我们常常悔恨过去,总是期待未来。⑥殊不知,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我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现在‛。⑦青年朋友们,请告别过去的岁月吧,不管它是春风得意还是痛苦无耐。⑧让我们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去演绎精彩的现在,去发扬美好的未来。

要求:(1)如果要将“泰戈尔说:‘如果错过了昨天的太阳,就千万别再错过今天的太阳。’”这句话插入文中,应放在句后。(1分)

(2)其他在错别字、标点、搭配不当等方面任选三处修改。(3分)

2、①汉字,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用好它、学好它。②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③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④汉字的信息处理会遇到一些难题,但我们相信一定能克制这些难题。

第第句,修改意见:

3.根据要求,用下列修改符号对下列语段进行修改。(4分)

同样是商界的大亨,英国的劳斯莱斯汽车公司曾经名垂千古,蜚声世界。可自诩‚任他岁月悠悠,好车永远风流‛的劳斯莱斯却忘记了技术开发,永远是一陈不变的手工操作,突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再‚风流‛的劳斯莱斯最终将公司连同名誉权卖给了德国大众,只得急流勇退。不仅忘记了创造,也忘记了推陈出新,劳斯莱斯永远成为了历史。

4、下列文段摘自一位中学生的习作,其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4分)

在学习和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当然,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有人会因为挫折而激起旺盛的斗志,①最终成就一番理想;也有人会因为一次挫折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②沦为一个毫无作为一事无成的庸人。勇敢的人往往能直面挫折,把它当作前进的垫脚石;而那些长期在安逸生活中养成了懦弱性格的人则总是害怕挫折,③无法承受任何挫折的打击,把挫折看成可怕的陷阱。但是,只要他们能学会在挫折中汲取力量和勇气,④并磨炼出坚忍不拔,就一定能够战胜挫折,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5.下面这段话在表达上有多处语病,请选择四处,用规定符号加以修改。(4分).

读罢小说,使我感触颇深,给了我异常深刻的印象,我从中读出了两个字,那就是‚关爱‛。人间呼唤关爱,人间需要关爱。因为关爱,我们的社会无时无刻地流淌着爱心灌注的暖流,处处播洒着爱心滋润的阳光,收获着爱心的希望。

5.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⑴明星和厂商之间的利益关系。⑵明星应该肩负起依法广告的责任。如果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将受到舆论谴责。⑶有关部门开始注意规范管理,但还需加大执法力度。(共4分。每答出一个要点得2分。语言欠缺的酌扣1分)

6.参考:全球气候的变暖,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不仅直接威胁到某些物种的生存,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极大地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虽然哥本哈根会议未达成一致意见,但是人们还是热切地期盼世界各国能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找到出路。(3分。要点:威胁物种或动物生存、威胁人类生存、人们对本次大会的期待。答出一点得1分,意对即可。如从材料中获得其他见解,只要合理亦可得分)

1. 5.(1)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从无到有,逐渐增强。(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

施。(或:国家正在逐步健全法律法规。)

2.(一)6.(1)成都中小学校非常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注重营造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氛围。(意思

相近即可)(2)开放性题目,只要能扣住题干要求,所提建议有针对性,且语言表达通畅即可。[参考要点]只要勇于追求,努力实践,就会取得成功。(能有独到的创新见解,并言之有理有据则更好)

[参考要点]可以看到小事物照样蕴涵着巨大的价值。(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参考要点】:①发展要同时考虑保护环境,环境保护要有长远目光②环境一旦被破坏要恢复很困难③环境保护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1本题示例: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往昔峥嵘岁月。

2.“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或成都举办青少年“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3.成都市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或成都市水环境问题多多。)

5、“22日,全国有60万考生参加2000年的研究生统考”。

9.世博会展示和传播着标志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世博会能加速举办国的经济发展。

6.(1)答案示例:① 世博会是展示传播人类文明发展新成果的平台。

② 世博会可以起到推动主办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答案示例:增进各国人民友谊

(3)示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可以让生活更美好。(或:注重环境保护的城市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4、(1)放在⑥句后(1分)

(2)②句中:“朝气蓬勃”后的“,”改为“;”; “篷”改为“蓬”;③句删去“美得”或“般美丽”; ⑦中“耐”应改为“奈”;⑧句中“发扬”应改为“创造”。(3分。改对一处得1分,修改不得超过5处,其他修改合理的也可按要求给分。)

3、①将“用好它”与“学好它”顺序对调④将“克制”改为“解决”(每空1分,共4分)

5、1)、“名垂千古”应改为“名噪一时”或“风流一时”或连同后面的逗号一起删去。2)、“突然”改为“渐渐”3)、“只得急流勇退”应在“劳斯莱斯”之后。4)、去掉“不仅„„也”5)、“一陈不变”的“陈”改为“成”(4分)

5、(4分)第①句中“成就”和“理想”搭配不当,把“理想”改为“事业”或“大业”。②句中“毫无作为”和“一事无成”重复哕嗦,应删去一个。第③句语序不当,把“无法承受任何挫折的打击”和“把挫折看成可怕的陷阱”对调。第④句句子结构不完整,应补上“的意志”。

4.(1)删去“使”;

(2)“给了我异常深刻的印象”前加主语“小说的情节”或“主人公的形象”

(3)“人间呼唤关爱”和“人间需要关爱”前后调位;

(4)“无时无刻地”改“无时无刻不”或“时时刻刻”;

(5)“希望”改“果实”

下载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精选五篇)

    如何解决中学生英语学习个体差异 今天听了该课之后我深有感触。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够让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各自发......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商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商培养 巧家县第三中学 董刚焕 内容摘要: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摘 要】为了迎合应试要求,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必须突破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高效的提高上课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南丰中学 钱绿瑜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题,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阅读量少,词语积累基础差,自小又缺乏适时适当的观察体......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益师艺术实验学校,璩艳霞,413000 摘要: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汇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重点的核心部分。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阅读是学习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人通过阅读来吸收书籍中的知识,学习书籍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来完成对自己的提升。学生则通过阅读来学习课文内容,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5篇)

    如何让学生乐于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就是利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