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磨剑十载更需捷径一条——高考数学增分复习方略
高考数学增分复习方略
在复习数学中,尽量不贪难题、怪题,而是首先将知识整理成不同的体系、类型,每一类型都选做一些典型的由浅入深的不同层次例题,不仅达到会做的程度,还应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突破点。然后将各种类型相互的关系网络中,注意其解题思路上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并真正记在脑子中,在此基础上,再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度,而达到这一目标,快捷的心算能力必不可少。最后,可动手选择少量综合性较强的难题。在这些做题之前,不要急于动手演算,而是将题目与自己熟悉的题型在头脑中做一下对比,找到突破点,找出解题思路后再动手做,以免掉入“陷阱”。做完后,也应多思考一下来龙去脉,看看有无第二、第三种解法,虽稍多花些时间,但对解题感觉的培养,解题思维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和其他各门功课相比,数学的复习规律最具个性化:
①各大数学板块之间相互独立,彼此之间联系不紧密。
②数学成绩波动幅度大。
③下功夫复习后数学潜力突破的胜算概率高。
④数学复习起步成绩低的同学短期内进步快。
数学解题方法、思维技巧迁移范围广,复习做题中容易摸索到解题规律的脉搏。同样是从100分的成绩起步复习,语文再向上提高的空间不是很大,但数学却有二三十分的增分潜力。
在高三这个视时间如生命的阶段,要想搞好数学复习,使数淡高考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必须要有十足的信心,要始终坚信自己在数学上的增分潜力,就是自己数学成绩再低,低到全班下游,低到同学们和老师对你感到失望时,也千万不要动摇“我一定能提高数学成绩”的信念。
不论是在参加数学考试还是课堂听讲,不论是整理数学笔记还是钻研数学典题,不论是向老师请教,还是同学之间交流,都要及时借助自我暗示完美想像的激励办法,随时随地暗示自己:“我最喜欢数学”、“我是数学学科状元”、“我的数学潜质最佳”、“我的高考数学成绩肯定十分出色”,以此调动潜意识中钻研数学的行动力。
在长达约一年的复习时间中,以前数学成绩不佳的同学,复习中只要紧紧抓住三基,抓住课本,在基础题、中档题之间来回磨砺,高考中考出一百二十几分的成绩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有不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高考骄子的数学成绩在高三刚复习时也不过是八九十分,咬住牙关冲一冲高考成绩就上来了。
例如: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宋天奇同学说,在高中阶段,数学可以说是第一重要科目,它的进步很有特点,若是你刚刚能及格或略高一点,想进步到一百二十几分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专心、刻苦,很快就能见效,但若想进步到一百三十到四十,就需要一番功夫了,相差十分,却不知要差多少功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黎文利同学也说过,我认为,数学要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要量化的话,110、120分左右吧,多做题把各种题型都见识一遍并总结一些经验就可以了。但是要达到一个量化为140分以上的很高的层次,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提高数学学习动力的另一有效方法是不断积累体验数学的学习快感。在内心体验到数学学习快感的一刹那时刻暗示激励潜意识。
例如:当你在课堂上对老师讲述的典型例题豁然贯通时;当你费尽千辛万苦绞尽脑汁后无意中找到一种简洁而奇妙的解法时;当你自学教材忽然间找到互不相干的两个知识点之间的隐秘联系时,„„内心会油然萌生出种种愉悦感、成就感、自豪感,要让潜意识细腻地品味这些数学灵智之美感,并捕捉这短暂的自我暗示良机,向潜意识灌输良性暗示信息“我真聪慧”、“我的数学思维太棒了”、“我百分之百能考出数学好成绩”。大脑中学习数学的潜能及兴趣便被点点滴滴的灵智美感火花点燃起来。
数学,是所有科目中题目最多的一门功课,然而数学又是所有科目中题目最少的一门功课。说它多,是因为数学题目千变万化,永远做不完,笔者曾经和考生们开玩笑说,数学新题产生的速度,远远大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编辑一本数学复习资料,比女同志生小孩还容易,但另一方面,高考中所涉及的数学解题思想、数学解题方法、数学分析技巧、数学题型就那么有限的十几种、几十种,所以说数学又是题目最少的过程。
避免陷入题海战术沼泽地的关键要养成题后总结反思的做题习惯。任何一道数学典例习题,都有它的特定思维背景和考查知识方法的侧重点,因此,养成对典型习题进行题后总结反思的习惯对提高解题能力触发解题潜能是极为有利的。例如:
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透题意,找到条件与问之间的联系?
能否迅速发现题目中关键的解题题眼?
能否变换添置题目中条件、问题、结论?
这道题所用的方法技巧有哪些特殊之处?
能否推广这道题的解题方法技巧?
自己能从这道题中收获哪些新知识新方法?
还有哪些与此相关联相类似的题目呢?
这道题的背景设置技巧、构思方法编排、分析流程等有无代表性?
„„
认真反思总结一道有代表性习题所得丰厚收获,岂是泛泛做几十道习题所能与之相比!前者在考场上数学答卷题感丰厚左右逢源一触即发,后者数学应考题感思路枯竭无源搜肠刮肚望题兴叹。
数学各大板块之间彼此联系不是很多,相互的依赖性也不如其他学科强。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排列组合、解析几何、复数、数学极限、二项式等各大板块更在自成一派之势。所以常常见到诸如立体几何学得很透但函数秀糟的同学。一个板块的优弱并不影响其余几大板块的复习。
利用数学各大板块互相独立的复习特点,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分而歼之”是数学攻弱补差的要诀。这也是数学弱科比其他科短期进步快的原因之一。在高三数学总复习前,就要对从宏观上自己数学各大板块的强弱优劣急缓轻重情况做准确的评估,重点板块、薄弱板块要多投入时间精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用啃硬骨头的韧劲拔掉弱势数学板块的钉子。
数学复习要紧紧抓住课本,反刍吃透课本是搞好数学复习的第一条生命线,要把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解题技能、典型例题、解题中常用的通法通解等熟烂于胸,如牛吃草后反刍一样,把课本的复习内容反刍精透。
很多同学舍本求末,泡在各种名目的复习资料中。殊不知,就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们也称“课本才是数学复习的命根子”,真正能把课本内容彻底吃透消化后,数学解题能力再向上提高就像一层窗纸一样一捅就破。每天数学高考中与课本有关联的试题比比皆是,请看《求学》杂志2005年第9期对 2005年高考数学卷的分析:“试卷中有些试题基本上是课本例、习题的原貌,如理(18)(Ⅰ)的求解基本上是《立体几何》(以下简称《立几》)P44例2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过程的原貌。
有些试题就是课本例、习题的变式,如理(1)是从《解析几何》(以下简称《解几》)P43练习2(3)题与P96练习2(1)的变式与简单综合;理(2)是《代数》(下)P192例2的变式;理(8)是《立几》P15例题的变式;理(14)是《解几》P74练习2(2)题的变式;理(15)是《代数》(下)P258复习参考题九14(15)题的变式。
有些试题是课本例、习题的深化和综合,如理(4)是《代数》(上)P177第22(1)题的深化和综合;理(5)是《代数》(上)P10练习12题的适度深化;理21(Ⅰ)是《代数》(上)P59习题五9(2)题与新教材第一册(上)P65第6题的深化与综合;21(Ⅱ)是新教材第一册(上)P77习题2.3第11题与P123复习参考题
(二)5(2)题的深化与综合;理22(Ⅰ)是《代数》(下)P38例3与p38练习4的综合。
不但中低难度题是这样,就连能力要求较高的题,如22(Ⅱ)(i)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不等an≥2,《代数》(下)P119例5,P122习题二三•6题都可看成是它的影子,不过在这里将知识、方法进一步综合化了。”
有不少高考状元在总计八九个月时间的总复习中,竟把数学课本反复过滤研究三四遍:分析经典例题、体会公式定理、梳理单元网络,并且教材上的习题亲手做一遍,留意题型,注意解法,总结分类,前后对照,整合知识系统。特别是长时间扎进题海收获无多时,再返回教材,反刍课本,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对解题能力的升华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体验。数学复习要筑牢基础。建立完善牢靠全面系统的数学基础,是搞好数学复习的第二条生命线。“重视基础”,这一份量很重的四个字,是众多名校骄子关于高三数学复习经验中的精髓浓缩。的确,基础题是数学卷中分值很大的一块,也最好拿分。不少人没有看到筑牢基础的重要性,一味攻克难题,结果高考是“大风大浪闯过去了,却在小沟小壑中翻了船”教训是惨痛的。
须知卷面中80%的内容是基础题中档题。去死钻一道难题还不如扎扎实实做好四道基础题。何况把基础内容复习透彻后,不仅可稳拿卷面中的基础型分值,思维再稍稍灵活一点,就能比较轻松搞定绝大部分中档题。
只要认真把历年高考数学试卷上的题目做完一遍后,便可体会到:(基础+基础+基础+„„)×变式组式=中档题,(基础+基础+基础+„„)×串线综合=高档压轴题。
有一些数学考试成绩“不倒翁”的成功秘诀不是把每次考试的难题全部做对,而是在所有基础题中档题上做得滴水不漏。更何况高考命题专家构思高考压轴难题的思路无非是在基础内容与基础内容之间的交叉嫁接、移植变通、串线整合上大做文章。每年高考数学的压轴难题层层解剖后,都烙有基础内容的影子,都能与基础的知识考点挂上钩。
亲自动手做好数学复习的归纳梳理是搞好数学复习的第三条生命线。自己亲自动手完成:
梳理每一个章节单元的知识网络;
梳理各个模块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
梳理各大数学模块的整体框架;
梳理各个数学考点之间的联系;
归纳整理各种典型习题的解题规律;
归纳整理各种审题分析方法;
归纳整理各类解题技巧;
归纳整理各种数学错题;
归纳整理薄弱内容的“瓶颈口”;
归纳整理相似题型的异同;
归纳整理意外的解题收获;
归纳整理题海中的精题好题;
归纳整理老师课堂上讲授的解题精华;
归纳整理自己复习中的疑难点;
归纳整理研究历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心得体会; 归纳整理考试中的错误源反馈信息;
„„
当你做到能自己去亲自动手完成数学复习的归纳整理工作时,你才能发现自己沉睡的数学学习潜能,你才能对数学知识有一种呼之欲出、居高临下的感觉,你才能感受到隐藏在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亲和力、生命力,你才能领悟到各大板块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你才能体会数学越学越有兴趣的成功喜悦:
数学题目会越钻越少;
数学教材会越读越薄;
数学题感会越积越厚;
数学错源会越改越少;
数学试卷会越做越熟;
数学信心会越学越足;
数学成绩会越考越高;
„„
数学解题经验积累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通常的方法是准备一本笔记本,对每种类型的题目,记下它的解题思路,并附上例题及解答过程(为了省时可以剪贴)。因为题型繁多、不可能也无必要一一都记,只对那些自认为容易忘掉的内容加以记录。这一本经验集便是考前最好的复习资料,尤其是在高考复习阶段,面对浩瀚的题海,如果没有这么一本“指导书”,往往会无所适从。
数学内容较多,复习量很大,但也有它的“软助”,那就是高考试题的“条块分割”性,数学各大板块高考的分数比例分配一直比较稳定,所以从历年高考题中,容易分析出各大板块内容的分数比例,由此有重点地复习,按各板块分数比例相对应制订复习日程计划和时间用功投入,可以减少盲目性,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代数板块(含三角)、立何几何板块、解析几何板块近五年的高考试卷分值平均比例是:55%、20%、25%。以此三大比例作为三大板块复习时间投入的分配基本参照标准,再考虑到三大板块各自的优劣强弱状况,进行复习时间投入数量上的添减校正,这也是数学增分复习方略之一。
第二篇:研究2011陕西高考数学确定2012复习方略
探究高考试题 明确复习方略
——2011年陕西理科数学高考题的分析及启示
西安市田家炳中学(710500)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高考提出了“三个有利”,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中学教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特别是2011年陕西理科数学高考题,融入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辐射、导向作用,如果我们能认真研读高考题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整合考题资源,观察亮点,发现变化,积极应对,将是一笔丰富的财富。
【关键词】分析及启示
回归教材
观察亮点
发现变化
积极应对
纵观2011年的陕西理科数学高考题,给人感觉是体现数学本质,凸显数学思想,强化思维量,控制运算量,突出综合性,以全新的面貌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试题图文并茂,文字阐述清晰,图形设计简明,无论是在试卷的结构安排方面,还是试题背景的设计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有益的探索。应当说,本套试题符合陕西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学情,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是一份很有特色的试题。
笔者经仔细分析,做完之后觉得难度较去年有一定提升,但变化不大。其中选择题、填空题没有难度大的把关题,解答题中的计算量整体降低,尤其是解析几何题;考生感觉难度增加较大,主要来自解答题考查顺序的调整,导致考生的心理压力增大,但对课本中余弦定理的证明(实际上是课本必修四第二章第5节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中的例2)使许多考生有如骾在喉的感觉。本文从试卷结构、试题背景、新增内容、知识交汇等方面对2011年的陕西数学理科高考题探究如下,并由此得到几点启示,愿能明确2012年的迎考复习方略,对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试卷结构
整套试卷的第1题设计为“有关向量的逆命题”,破除了前几年传统的“集合问题”开头的模式。第7题复数知识也不是以往的单独命题。第9题线性回归方程只考查直线的特征而非回归方程的计算;第11题是一个已知导数求该函数的原函数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利用所学的导数和定积分的知识稍作变化就能很好地处理这个不定积分问题。解答题的布局变动较大,第 16题是立体几何题,第二问直接求两个空间向量所成的角,与以往命题中的设问有较大的变化;第17题是一道很基础的解析几何问题,与以往考试中解析几何题作为压轴题比较,有很大的变化,是求具体数值下的弦长;第18题是“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这种考查方式使考生感到很意外,其实这种叙述并证明课本中的定理的命题方式早在1980年的高考中出现过: “叙述并证明换底公式”,没有引起师生的重视;第19题是一道函数与数列的综合问题,综合性强,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但所用的知识与方法却很基本;第20题为用加法公式求互斥事件的概率问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题目的情景设置很好;压轴题第21题是以对数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为载体但不含参数的试题,问题情景与平时的练习变化不大。
正由于解答题顺序的改变,会使部分考生产生慌乱,如果在考场上冷静面对,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运算量的减少会给自己以安慰,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应当说,今年数学试卷新颖灵活的结构模式,是对考生应变能力的一次大检验,也会对今后的高中数学教与学带来深刻的启示。
二、试题背景
选择题、填空题在保持2010年试题平稳的基础上,以网上评卷得分、世园会等贴近现实生活的背景命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3题将函数抽象关系与图象结合,考查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第6题的函数零点问题,将根式函数与余弦函数综合,结构新颖;第7题的集合问题,集合M实质为三角函数y=|cos2x|的值域,集合N为复数的模范围问题,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知识联系的命题模式;第8题的程序结构框图,以高考的网上阅卷评分规则为原始背景,突出实际应用性;第14题与文科第10题的植树路程问题,接近课本原题,它可转化为经典的题目:绝对值函数求和的最小值问题;第16题立体几何的折叠问题,第17题圆的压缩问题,第19题的切线数列问题,都根植于高中数学教材,均以全新的面貌闪亮登场;第21题虽以常见的函数与导数的应用压轴,但第二问比较大小,设问基本,求解灵活,第三问求范围,探究问题,设计新颖。
三、新增内容
对三视图考查的第5题,在去年单体的基础上,发展为有关组合体的体积计算;第6题里函数的零点或方程根更是结合了函数单调性与图形的考查;第9题的线性回归方程首次考查,突出了概念的理解,避免了求方程的复杂运算;第13题依然是考查归纳推理,但由去年的求第5个关系式发展到求一般结论;在第15题的选做题中,不等式选做题由解不等式发展到求参数a的范围问题;几何证明题融合了许多基本的基础知识,突出推理能力;参数方程与极坐标题的几何背景清楚,也向综合应用方向发展,即就是说,选考内容明显地增加了试题的思维难度,但运算量均不大,难度也相当。
新课程里的新增内容,框图、三视图、定积分与几何概率、合情推理、概率与统计,以及选做题里的三个试题的设计,完全吻合于陕西考试说明的界定。传统知识的设计也做了一定的调整,在保证主干的同时,尽量覆盖常用的数学知识与方法,特别是对数列解答题的设计,回避了以往考查递推数列的热点,降低了难度。
四、知识交汇
对传统的二项式定理考查的第4题,也融入了指数函数及其指数运算;第6题的算法框图问题,将数求和的基本框图紧密地与算术平均值进行结合,不落俗套;第7题交汇了集合、三角函数、绝对值、复数和不等式等知识;第11题在考查了函数的复合运算的基础上,也融合了简单的积分运算和解方程等思想方法,将定积分与几何概率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虽是一道小题,但体现了数学大知识——积分;第12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解里整合了充要条件;第19题集函数、切线、数列通项与求和于一体;第21题将函数、导数与不等式的综合运用考查到了极致!
五、复习方略
2011年陕西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对我们有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点启示:18题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多样,不只局限于课本中的向量方法,在教学中如果能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认真研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以解决,学生应该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题,但事实上我们很多的课堂是对此一带而过,直奔定理的应用,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是对数学证明中追求理性精神的背叛。该题再一次提醒我们教学要回归教材,教学要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回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完整的过程,不能只注重知识的应用而忽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这提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淡化技巧的演练,回归到数学学习的原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感受到数学学习带给他们追求理性精神的快乐,而不是做题、做题、再做题,带给学生的痛苦与无助。
第二点启示:解析几何问题考查的知识与方法到位,但运算量明显下降,这样命题,对于今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这提示我们要回归教材,注重通性通法,淡化方法技巧,避免繁琐的运算,使学生真正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如果连教材都不能读懂、理解、吃透,却整天忙于搞题海战术,那势必会舍本逐木、事倍功半,“即使在耗费大量时间后掌握了一些方法技巧,但遗憾的是这些技巧一般是命题者要刻意回避的,因为高考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的领悟和把握,是考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是考生对通性通法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点启示:据不完全统计,不少试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如第17题解析几何第一问“求轨迹方程”来源于选修2-1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阅读材料2中 “圆与椭圆”,第二问求弦长与选修2-1习题3-4A组第7题相同;第18题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既为必修五第二章解三角形第1节内容,又是必修四第二章第5节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中的例2;第20题概率题的背景与选修2-3复习题二第2题一致等。
张奠宙教授曾告诉我们“记忆通向理解,速度赢得效率,严谨形成理性,重复依靠变式”,这些都提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紧扣考纲要求,不失时机地回归教材,坚持“以本为纲、抓纲务本”,加强对典型例题、习题及变式问题的过手复习,尽可能地实现课本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深入研究每一道例(习)题,做到将例题、习题“变化”,巩固“双基”;将例题、习题“类化”,展现通性通法;将例题、习题“一般化”,培养思维的概括能力;将例题、习题“深化”,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等;从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点出发,引领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知识,强化知识重点、弥补知识弱点和盲点,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精髓,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的构建,使知识和能力产生良性迁移,达到弄通一题带动一串之效果,进而摒弃题海战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另外对于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性质、限制条件、图形等基础知识要细读,尤其要重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课题学习”、“探究活动”、“问题与思考”、“注意”等的复习,不能在复习中留下盲点。
今年的陕西省高考数学试卷,冲破了传统的命题组卷模式的束缚,探索了新的试卷结构,这对市场流行的模拟卷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有利于引导高三数学教学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对立体几何试题与解析几何试题命制的大胆尝试,力求降低运算量,彰显空间想象能力和坐标思想、向量方法的考查,体现了学科知识的本质,与课标的基本要求接轨。考题“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的出现,有利于引导复习教学回归课本,重视教材,挖掘教材。独具匠心的新颖题、经典题、应用题、综合题,把课改的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能力落在实处。
总之,2011年的陕西省数学试题,通过新颖灵活的谋篇布局,真正实现了“多想少算”,全卷没有一道较大运算量的试题,但思维量较过去的试题有较大的提升,体现了数学的理性特点,这将对今后的高三复习课教学会带来方向上的引导,对破除套路模式,改善教学方式,创设高效课堂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安振平、张克,《2011年陕西省高考数学试题评析》,新浪教育2011,6,10、2、段小龙、黄祥勇,《“回归教材”是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归宿》,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2009,3
3、冯爱银,《近三年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分析与启示》,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2011,6
第三篇:201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及增分策略 高考猜想练一 新人教版
高考猜想练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触屏手机、平板电脑通过技术创新超越了传统手机和电脑,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完美的视听效果和娱乐享受,推动了产品和产业升级,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质量。这表明
()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水平②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归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④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2.2012年1月1日,上海启动“增值税扩围”试点,增值税改革后,税率在原有17%和13%的基础上,增加了11%和6%两档低税率。不久的将来,浙江也会推行这一改革。那么增值税改革()①必然会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②可以直接增加税改企业员工的收入 ③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促使物流价格下降 ④可能使消费者受益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鼠标现象”说的是美国罗技公司WANDA牌无线鼠标生产链中的利益分配:一只售价40元的无线鼠标中有15元归于分销商和零售商,13元给零件供应商,3元给中国苏州的装配厂,剩下的留给自己。材料启示我们,在对外贸易中必须()
A.“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B.限制进口,扩大出口
C.节约社会劳动,实现优势互补D.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4.2012年2月,某县县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突出地域特色,深入挖掘竹编文化、东坡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农桑文化等文化内涵,加快推进精品旅游大环线建设。文化引领促旅游,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假如你是人大代表,应该()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应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行使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以及表决相关决定,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③就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 ④积极提交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提案,认真行使决定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2012年4月,《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由国务院制定后公布。校车安全的实现,不仅需要有法可依,更需要严格执法和监督。对政府执行该《条例》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②各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③各级监察部门和人民政协 ④审计部门和中国共产党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6.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面对挑战和考验,有“民生、举旗、民主、反腐”四大关键,这句话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①把文化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坚持民主执政这种最基本的执政方式 ④保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2年4月15日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周年,另外,3D版泰坦尼克号上映,得到了海内外众多影迷的热烈追捧。虽然泰坦尼克号沉没已是100年前的事了,但电影中凄美的爱情故事至今仍然感动着全世界的影迷。这说明()
A.不同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异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的物质力量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要珍惜和保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②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2011年9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郭明义、邰忠利、刘延宝、杨善洲等54名全国道德模范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这体现了()①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全体社会成员都要自觉选择道德典范的最高价值取向 ③不同时期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相承接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哲学是“智慧之学”。在古汉语里,知识的“知”字通假“智”,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智
慧。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
A.发挥哲学智慧不断揭示具体领域的规律
B.离开具体知识对整个世界进行深入思考
C.对丰富的具体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
D.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推动具体知识向前发展
11.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
获的适时测度„„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上述材料体现了()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12.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现在的动车组不一样了,它在靠车头带的同时,普遍采用动力分散技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装置,因此跑得又快又稳。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②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二、简析题
13.材料一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表述语——“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2012年1月18日,天津市正式发布“天津精神”表述语——“爱国诚信 务实创新 开放包容”。2012年1月20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等主办的新时期“广东精神”表述语最终征集讨论,在全省铺开。“广东精神”的四组候选方案,在网上引起热议。“三字经”句式的表述语表达方式简洁、新颖、独特,特别是“纳百川”、“重实干”充分体现了广东岭南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独特品质。它是广东人长期发展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广东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广东人的精神文化追求。有人认为,城市精神表述语的提炼、确定,就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
材料二 北京、天津、广东等省市有关部门在征集、总结、提炼北京精神、天津精神、广东精神的表述语的过程中,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听取建议,召开不同层面的讨论座谈会,充分集中民智、汇集民意,充分反映了一个省份、一座城市在文化上的自觉、自信和自强。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城市精神表述语的提炼、确定,就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城市精神表述语的产生过程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利益的。
三、探究题
14.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吹响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某校高三(2)班同学决定开展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关注、我参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材料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增长,民众收入增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同学
注:按照国际一般标准,当恩格尔系数在35%左右时,居民的文化消费应占家庭消费的20%左右。
(1)请分析该市近几年来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材料二2012年起,该市实施“文化惠民三年工程”,每年由市财政下拨1 000多万元为每个居(村)委会配送文化资源。配送文化资源流程图见下:
政府提供文化产品资源菜单→社区公示→ 召开村居民代表会议征求意见→社区文化产品需求书→
政府交相关文化企业加以落实
(2)谈谈上述材料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
(3)请将你认为你所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最成功的做法推荐给大家,并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各选一个原理说明推荐的理由。
注:答案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
1.B 2.D 3.D4.A 5.A6.C 7.B8.A 9.C10.C 11.D12.C
13.(1)①城市精神表述语提炼、确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②社会实践是文
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城市精神表述语是人民群众在各自城市发展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③城市精神表述语提炼、确定的过程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产物,体现了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包容性的特征。
(2)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有关部门在征集、总结、提炼城市精神表述语的过程中,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②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关部门在征集、总结、提炼城市精神表述语的过程中,立足体现城市在文化上的自觉、自信和自强,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4.(1)变化趋势: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市恩格尔系数下降,居民消费结构
改善。
问题: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然偏低。
原因:居民的消费观念不够科学,存在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现象;生产决定消费,文化产品还不能满足家庭消费需求;市场不够规范;社会服务不到位。
(2)①该市实施“文化惠民三年工程”体现了该市政府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配送文化资源,体现了该市政府在了解民意的基 础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居(村)民委员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切实维护了基层群众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②有利于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有利于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答案要求:
推荐的做法要符合校园文化的特点,且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依据的原理切合推荐的 做法。
答案示例:举办“十八岁成人仪式”,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文化生活依据: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生活与哲学依据: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四篇: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增分练23(含解析)
基础增分练23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放眼全世界的话,不少国家也纷纷在酝酿(niàng)或正建造着“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都想.为自己的地盘增添一个全球挂名的标致物。
B.农民在城市文化面前表现出的张皇失措、东施效颦的可怜可笑的形象,在作品里俯拾即是。拿农民开涮(shuàn),成了最能调动某些城里观众胃口的卖点。.C.成渝两地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联袂(mèi)出击,不互挖墙角,不互设障碍,在相互合作中加快双.方的发展,努力在西部大开发中走在前面。
D.中国体育代表团载(zǎi)誉归来,国家领导人赞扬了他们在本届亚运会上良好的表现,希望大家胜.不娇,败不馁,再接再厉,积极备战2020年奥运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关于说谎,著名的莫过于“匹诺曹”和“狼来了”这两个故事。【甲】喊“狼来了”的小孩虽..然一次次让人相信,最后自己却被狼吃了——不断说谎最后吃亏的是自己,因为你可以欺瞒一时而不可能欺瞒一世,匹诺曹说一次谎鼻子就变长一点——说谎是无法掩盖的,你的表情时刻在揭露你的行为。不同文化背景下两个关于说谎的故事,似乎是东西方文化的隐喻。研究者认为人类为争夺资源与配偶,普遍拥有欺瞒彼此的能力,并且预测说谎行为源起于语言出现后不久。【乙】实际上,..为了生存,连昆虫都会应用欺瞒策略,比如伪装、拟态。可见,欺瞒是生物为了更好地繁衍而进化出..来的本领,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心理学有个新名词叫“匹诺曹效应”,【丙】2012年西班牙某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人在说谎时,由于大脑中的岛叶皮质会被激活,用热成像仪记录下被测试者面部的影像发现,说谎者鼻子及周围肌肉的温度会有所上升。看来,匹诺曹说谎后鼻子变长不是空穴来风。在新技术与新手....段面前,人们随时能发现匹诺曹的鼻子变长,但“狼来了”的谎言依然有人相信。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 C.繁衍 B.预测 D.空穴来风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有效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已被确认为2016年乃至“十三五”期间江西省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
B.根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的调查和统计,近年来浙江海洋经济稳步增长,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升、效益向好、带动力增强的态势。
C.当下许多“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普通人都可以展示自我,也让人深信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D.大学生被骗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是否真如人们所说的“高学历,低智商”?《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8.4%的受害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所致。
5.右面这幅画是法国画家埃米尔·雷纳多的油画《小憩》。请仔细观察,并对画面进行描述。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不超过80字)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
,臂非加长也。
(《荀子·劝学》)(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李白《蜀道难》)(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李清照《声声慢》)(4)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5)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基础增分练23
1.B A项,“致”应为“志”;C项,“角”应为“脚”;D项,“娇”应为“骄”,“载”应读“zài”。
2.B B项错误,根据语境“普遍拥有欺瞒彼此的能力,并且预测说谎行为源起于语言出现后不久”,应改为“推测”。
3.A 甲处“因为你可以欺瞒一时而不可能欺瞒一世”“匹诺曹说一次谎鼻子就变长一点”之间应该用分号,表示前后部分是并列关系。
4.B A项,成分残缺,在“住房”后加“的力度”。C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删去“是否”。D项,句式杂糅,删去“所致”或把“归因于”改为“是”。
5.示例一位身背草包的农妇侧身而坐,她一只手握着镰刀,另一只手托着头。沉重的负担压弯了本来挺直的脊背,疲惫的神情遮蔽了原本漂亮的容颜。
6.(1)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3)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4)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5)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
第五篇:2016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增分策略 专题一 3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技巧点拨
(二)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
辨析类、评价类、认识类等类型的主观题,有时也涉及影响类、图表类主观题。这类题目要求对所涉及的观点、现实、影响、数据等进行全面、透彻分析,解答时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辨析方法。
例2(2015·海南高考)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应提高税率。
请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解析 本题属于辨析题,解答此题要掌握辨析题的解题思路,逐句分析,不遗漏任何理论分析点,正确的指出正确原因,错误的分析错误理由并且指明正确的观点,注意分析要围绕主题,不能偏离方向。本题前半句正确,分析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关系,后半句不科学,要回忆课本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具体措施,其次考虑不同情况下提高税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并且还要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最根本措施。
答案 此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全面。在税率降低时,提高税率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但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增加纳税人负担,挫伤生产经营积极性,导致税基减少,财政收入下降。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扩大税基。
1.辨析题中的一分为二
首先,既要看到题目观点、现象中的合理之处或值得肯定的地方,又要看到其不合理之处或必须否定的地方。其次,透彻分析合理与不合理的原因,做到有是论是,有非论非。2.影响类题中的一分为二
一般而言,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3.图表题中的一分为二
图表类主观题既要看到图表反映出的成就,又要看到图表中隐含的问题,然后再细化阐述其成就与问题。
2.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诸人家虽贫,有志自勤苦,终一酬壮志,功名传千古。少年强则中国强。梁启超从小勤于读书,终成一代伟人,他的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爱国热情。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许振超靠孜孜不倦地读书不断提升自己,两次创造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成为世界级桥吊专家。
据材料,有人认为:“只要好好读书就能获取真理。”请你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评价这种观点。答案(1)该观点具有合理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读书是人们主动认识世界的过程,能帮助人们学习间接经验、获得真理。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读书能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帮助人们更好地探索世界、获得真理。(2)该观点也存在片面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人们读书获得的真理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人们还应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政治学科的突出特点。答题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避免出现观点和材料两张皮现象。
例3(2015·安徽高考)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须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
解析 本题属于体现类题目,回答时一定要做到知识与材料相统一,防止二者的脱节。根据知识范围要求,可以从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本质、要求结合“互联网+”行动计划逐一分析。
答案 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突破旧的发展模式,提出和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创造力,建设制造强国。
解题时要处理好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防止仅简单罗列观点,也反对仅照抄材料,这样才能科学、准确、规范地答题,加强针对性、提高得分率。
正确运用选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联系试题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把材料的具体内容与筛选出来的知识一一对应,即做到事理交融,观点和材料统一。观点、论点要写在本题或本角度的最前面,不要让阅卷老师为你一点一点地找答案,同时每个角度应紧扣材料分析,不要观点和材料两张皮,相互脱节。
3.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新生事物,亚投行的未来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方面,亚投行主要贷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大、周期长、盈利弱,且政治风险不小,安全环境多变。亚投行如何在众多基础设施项目中进行取舍和平衡各国需求,是一个大挑战;另一方面,亚投行需要创造国际多边银行的最佳实践,努力让参与者都能满意,协调难度大,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合作共赢的理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磨合和完善,世界应该对亚投行的探索和不断完善过程给予必要的宽容和包容。
结合材料,试运用矛盾观,分析中国在亚投行未来实践运行中应有的战略思维。
答案(1)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亚投行作 为新生事物,要正视未来发展之路的挑战和风险。(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在亚投行未来实践运行中,要坚持求同存异,学会吸收、借鉴以往其他国际银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懂得取舍和平衡,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