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智慧的形成因素(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00:0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智慧的形成因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智慧的形成因素》。

第一篇:教学智慧的形成因素

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智慧地教、智慧地学、教师教得学生更智慧,应该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田慧生,2005),21世纪初,这样的声音开始在我国教育界响起以后,应者甚众,迅速达成共识。但有关教育智慧的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特别是直接讨论教育活动中最为基本、核心的智慧问题──教学智慧,却为数极少。偶有涉及,似乎还只是一些外延式、描述式的研究。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学智慧到底是什么,不仅是教育智慧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教育实践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一、教学智慧内涵的厘定

解说教师的教学智慧,离不开对智慧的理解。具有代表意义的对智慧做出解释的观点主要有:(1)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怀特海Alfed North Whiteheads)。(2)智慧学说即是关于天道的认识,涉及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冯契,1994)。(3)概括起来智慧的要义有三:第一,智慧是指向人的实践能力或实际本领的,智慧的对象是现实的问题,智慧的方式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创造性;第二,智慧是指向人的明智的、良好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第三,智慧是指向人的主体性、价值性、自觉性、自由性等人的“类本质”特征的,智慧的道路是通向人的自由和解放的。这三点要义包含着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三个不同的认识维度(靖国平,2003)。(4)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田慧生,2005)。(5)智慧是人所具有的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能力(余华东2005)。(6)智慧是主体自身一种融汇贯通、灵活巧妙、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是知、情、意的统一,是对人的最高规定。智慧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静态的认知结构,指才智能力;二是动态的思维活动过程,指智谋创造。智慧中含有知识,但不是经验性知识,而是关于“存在之存在”的普遍性知识(吴安春,2005)。笔者同意靖国平教授的意见,智慧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三个认识维度来看。以这样的视角做分析,观点(1)是从社会学维度来回答的,观点(2)是从哲学维度来回答的,观点(4)、(5)、(6)都是从心理学维度来回答的。从心理学维度来看,笔者综合(3)、(4)、(5)、(6)条的观点,认为,智慧这个概念可以归属于“实践性能力”的范畴,但它不是某种具体的能力,而是人的综合性的、高水准的并达成自如自由境界的综合能力。

承接上述认识,关照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敏锐机智并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的达到融通共生、自由和美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

教学是一项以师生沟通对话为方式,掌握知识、认识世界,促进学生发展为本质特征的实践活动。以这样的认识为前提,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境界阶段,是指教学体现了教师的才学与教学活动自然契合,师生沟通交流,通融和谐,教师的聪慧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课堂情境呈现出求真、求善、求美的和谐统一状态。这是真正教学智慧达成的状态,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我们看来,并不是教师必须完全达到第一个阶段才能进入第二个阶段,严格地依次推进。其实,当教师部分素养达到一个水平层次后,就会有更高一个层次的行为表现。有可能开始状态是零散的、局部的,而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之下,会逐步进入高层次的新阶段。

教学智慧的研究,从学理的角度来审视,它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因为,要回答教育智慧是什么,不可回避地要回答教学智慧是什么。教育智慧是教学智慧的上位概念,它关照的对象是整个教育活动,既包括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还包括学校以外各方面的教育领域。教学智慧是研究与学校教学工作有关的活动域。教学智慧是教育智慧的核心问题。教学智慧不仅包括教学机智,即“瞬间知道该怎样做,一种与他人相处的临场智慧和才艺”,而且它有着比教学机智更广更高层次的内容。所谓“更广”,是指教学智慧包括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状态、水平,而不只是强调在课堂范围内;所谓“更高层次”,即是指教师在具有教学机智的基础上,还能对复杂的教学现象有集成性的统摄洞察和敏捷判断,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恰当地运用教学规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教学活动达成一种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

二、教学智慧的生成要素

基于以上认识,依据优秀教师形成有效教学的主要成分是由自我知识与自我调节、教育研究的应用、反思、决策四部分组成的学术观点,观照教学实践活动中活生生的教学情境质的规定性,再通过对深圳南油小学的访谈调查和对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窦桂梅、李吉林、李镇西、廖文胜等有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笔者提出生成教师教学智慧的基本要素为:教学经验、教学思维力和教学执行力三大系统要素。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教学经验系统

教师教学经验系统由教学直接经验和教学间接经验两个方面构成。所谓直接经验是指个人亲身经历的、直接感知体验的、沉积在人脑中所形成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教师的教学直接经验是指其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所见所闻、经历感受在教师脑中所形成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它既包括个体从事的所有关涉教育活动经历的感知,如做心理辅导、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教育自己的孩子等,又包括任教学科教学经历的积累;即是指引导教师的一套基于先前生活经验的系统观念,这些生活经验既来自非教学活动,又来自通过课程设计、实施结果而发生的经验。虽然对于很多普普通通的中小学教师来讲,其教育教学的直接经验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清楚的,更难于用曾经在师范院校所习得的教育术语来概括这种经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这种实践确实让教师体味了现实中鲜活的教育教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并且,它是以内隐学习为主、外显学习为辅的方式完成学习,并以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大脑中,在应对教育困境时,以整合的方式

个体的一种心智活动,是个体性的、零散与整合并存的、独特的、内隐的。而知识本质上是信息,是公共性的、高度概括性的、共享的、外显的。教学智慧需要教师内化人类的教育知识,这样状态下的知识应该称为教师个人的“经验”,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知识”要被教师内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有一个过程,有一定难度。同时,每个教师对教育知识的选择性、理解程度的水平差异性及其应用能力不同。因此,中小学教师们虽然接受了三年以上教育专业学习,但在动态变化着的复杂因素影响着的教育情境中,是难以做到甚至根本无法做到教育知识的“直接”应用,无法像拿到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一样,照本宣科、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所以,不是某个教育家说的、某本教育学书写的教育知识,而是已经把这种知识内化成为了教师个体的教学经验,才能决定和支配着教师在具体情境中的教育教学行动,体现着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状态。

(二)教学思维力系统

教学思维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便捷有效的教学,寻求智慧的执教行为的思维活动能力。教学思维力系统主要由教学感知力(pedagogical perceptiveness)、教学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教学创造性思维三方面构成。具体说来,教学感知力就是教师通过个人教历、见习某些更有经验有智慧的教师获得一种难以言表的专业直觉能力,它能极其有效地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敏锐地捕捉到复杂的、混乱的和繁琐的教学现场中问题的症结所在、矛盾的焦点所指。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确定了问题的前提下,通过逻辑的判断、假设、推理和决策等系列思维活动,通过非逻辑性的直觉、灵感、猜想、顿悟等系列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寻求出一种解决当下情境中教学问题的行动方案。当然,这里所说的教学行动方案,可能是一个较完整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需要一定时间量来完成的方案(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但也常常是一个非常简单易行的行为表达,如:教师的一个手势、一种目光、一句得当的话语。也许,瞬间决策的行动方案不是最佳,但在实施这个教学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必须在动态变化着的教学现场中继续调整、改进,在师生教学互动活动中弥和、消解,支持和协调着问题的解决,从而使教学效果接近或达成我们所期望的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再且,有智慧水平的教学行为方案的产生,是教师个体集成性思维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高水平教学感知力依赖于思维的参与,而关键问题、核心问题的发现是解决问题的教学行动方案产生的起点。在思考解决教学困境的思维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学感知力、逻辑与非逻辑思维,而且需要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才能达成。最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教学行动方案蕴含着一定的创新性和个人独特的风格,这个行动方案显示出了较强的应对教学情境的高效性、实用性,而且学生接受和喜欢,它为融通共生、自由和美教学状态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行动的方向和结果,他可以通过缜密的分析、准确的判断、合理的推理和正确的归因,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一个人的智慧水平与他对应的实践活动的思维水平是成正相关的。我们通常说一个人智慧,更多的时候是对这个人面对复杂现实问题能迅速有效巧妙地解决它而做出的评价,而解决它的方法思路主要来源于高水平的分析、判断、推理和归因等系列的思维活动。教学是思维活动水平较高的劳动,即人们通常所说

教学经验系统和教学思维力系统反映出来的结果更多地表现为教师主体的“知”,教学执行力系统则主要是体现在教师主体的“行”。“知”“行”能力是互相紧密联系的,“知”是“行”的理念前提,“行”是“知”的实践转变。只有教学执行者较全面、深入、科学地理解教学内容,明晰教学目标取向,熟知教学的种种策略,才能使教学目标内化为教学执行者的内在行为导向,并付诸实施;也只有教学执行者充分发挥“行”的能力,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能灵活、机智地实践执教行为,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在企业界有句名言: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对于教学而言,没有较强的教学执行力,就没有好的教学。没有达到一定的基础水准的备课、讲授、作业布置等基本教学具体化能力,没有不断回应变化着的学生,不断迎战变化着的课堂,创造性地教学的教学创新实践能力,就不可能有教学智慧的源源生长、不断涌流。在对所有真正优质课堂的考察中,我们都不难看到,执教者具备的教学执行力都表现出良好的执行力能级:紧扣目标、思路独特的备课设计能力,流畅清晰、巧言善辩的表达能力,巧妙机智、引人入胜的设问能力,激发思考、节奏适度的教学进程调控能力,善于启发、真情融洽的沟通能力,生动形象、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等。优秀的教学执教者不一定是全能,但各具特色,在某一点某些方面的能力水平一定是可圈可点的。所以,具有较高教学智慧的教师无一例外地都具备较强的执行力水平和较高的执行力能级。教学执行力是教师教学智慧产生的最直接的能量,最直接的导因。

综上所述,这三个要素系统对教学智慧的生成作用,可以用如下图示加以简明概括。

三个要素系统对生成教学智慧的作用可以总结性地陈述为:教师一定的教学直接经验和教学间接经验是生成教学智慧必不可少的土壤和基础。教学直接经验

第二篇:“佛”的智慧与形成

“佛”的智慧与形成

——观“英雄教师”秦开美事迹报告会有感

有一天,佛在他的岩洞里,佛的侍者,阿难站在门外边。突然,阿难看见魔来了,他很惊讶,很不高兴,希望魔走开。但是魔却径直向他走来,并请他向佛通报一下。

阿难说:“你为什么到这儿来?你不记得你过去在菩提树下被佛陀打败了吗?你来这儿不觉得害臊吗?走开!佛陀不会见你的。你太坏了。你他的敌人。”

魔听了这些话,哈哈大笑起来:“你是说你的老师告诉过你他有敌人吗?”这一问使阿难很尴尬。他知道他的老师从没有说过他有敌人。所以阿难被打败了,不得不去通报魔的来访。他希望佛陀会说:“去告诉他我不在这儿,告诉他我在开会。”

可是当佛陀说魔这个老朋友来拜访他时,他很兴奋。“真的吗?他真的来了吗?”佛陀一边说,一边亲自出去迎接魔。阿难非常难过。佛陀径向魔走去,鞠了个躬,用最亲切的方式握着他的手。佛陀说:“嗨!你好吗?一向可好?事事顺利吗?”

魔没有吭声。于是佛陀把他带到岩洞里,给他准备了个座位,让他坐下来,并吩咐阿难去为他们俩准备香茶。“为我的师父我可以一天泡一百次茶,可是给魔泡茶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阿难想道。可是既然这是师父的命令,他又怎能拒绝呢?于是阿难去为佛陀和所谓的客人准备香茶,一边准备,他一边却努力地倾听他们的谈话。

佛陀很亲切地又问道:“你一向可好吗?事情顺利吗?” 魔说:“一点也不顺利。我当魔当烦了,我想当别的。” „„ 最后魔既然归顺于佛陀门下。

这是一行禅师《般若之心》中的一个关于佛陀的故事。在观看秦开美“人质”事件视频面对面后,我想到了情节与上面故事的异曲同工之处。

着了魔一样的张泽清闯进六(3)班教室时,学生们惊呆了,而秦开美表现出超乎异常的冷静,继而安慰学生不要慌张,接下来秦老师主要说了四句话。

“你要我怎么做,我全力配合你,千万要冷静,有什么事都好说。”

“这老爷爷不是坏人,你们不要怕,老爷爷把事情办完就没事了,现在把作业拿出来做作业,没事。”

“我留下来做人质,让孩子们离开吧。”

“爷爷不会伤害你们,你们慢走,到隔壁去做作业。” 仅这四句话,我悟到秦开美老师身上所显示出来的“佛”的智慧:魔来不惊,佛眼无恶,佛替众生苦(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最终才会正道压邪,众生平安。

而不管是佛还是秦老师,最大的智慧源泉都在于“慈悲”,即“仁爱”。

有道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而我从秦开美老师汇报时几度情不自禁地哽咽和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佛性的成就与师道的成就不是“一念”而是长期的践行才得成“正果”,有偶然,更是必然。

没有“八十一难”的磨砺和坚持,唐僧难成正果,没有26年来对教育事业、学生无悔的爱和坚守,秦开美老师也许会成为“秦跑跑”。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件事,别人都没做,而有一个人做了,那他就是英雄。当“英雄”等等称号冠来时,秦开美老师却以极平常心看待。观看汇报后,我心里没有震撼,因为最近的“最美少年”柳艳兵,更早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和“最美司机”吴斌等等,他们其实是平时习惯、人性、事业心坚持而来的一种必然成就。这种坚持或坚守,许多人都已经做到或能够做到,包括我自己。

在以后的日子,我们如能坚持爱自己,爱众人,爱事业,相信到时一定会“佛”道自然成,师道诲万生。待到风吹过,世道正能盛。

第三篇:反思教学与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

《教师智慧的20个分享》读后感

在《教师智慧的20个分享》一书中看到:教师作为一种专业,需要睿智、机智、理智、明智、大智和德智。我将它理解为,教师的教育需要智慧,智慧的教学、智慧的与学生交流、智慧的因材施教、智慧的处理每次偶发事件。

教学的智慧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真知灼见和独到见解,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不仅能够挖掘教材的深度,更能够用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独创性思维的产物吸引学生,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不断吸收成长。

智慧的与学生交流。师与生的交流,往往缺乏平等,生与师的对话常常有所保留,有的甚至会话到嘴边留半句。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智慧话出学生心声,产生共鸣,再抛砖引玉、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人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智慧的因材施教。我们常说“人最不缺乏的就是个性。”在一个班集体中,往往会有那么一两个个性特别鲜明的学生,他们可能不是成绩最差的,也不会是让人最操心的,但常常是令人最头疼的。对于这类孩子,除了必要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需要用耐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恒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再以闪光点为突破口,用机智的话语放松孩子的心情,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辅以课后辅导,逐步实现因材施教。

智慧的处理偶发事件。我想这应该称之为教育机智。课堂教学充满了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地设计,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向师性。面对偶然性问题和突发的意外情况,教师作为一名引路人,应当在瞬间激活奇思妙策,机动灵活地处理。这种智慧,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更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

教育智慧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逐步形成的,它能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捂,从而逐步地提高悟性,增长智慧,变得越来越聪明。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才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第四篇: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1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因素包括生物因素(遗传和生理成熟)和环境因素,主观因素指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

(一)遗传的作用

人的神经系统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就的外部表现。神经系统的某些遗传特性可能影响到某些性格的形成,加速或延缓某些行为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遗传对性格的形成有某些影响,但它不起主要作用。

(二)家庭的影响

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生活习惯等对儿童性格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三)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和教学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方针、内容、方法,教师的榜样、态度,学校的校风、班风、传统、规章制度、师生关系、团队生活、课外活动等,都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媒介传播进行的。

(五)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儿童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环境影响性格形成的中介桥梁。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因素等都是性格形成的外部条件,虽然它们对于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却不能直接形成人的性格。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明显地影响着性格的形成。儿童的自我意识是与性格同步发展的。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性格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因此,教育者要鼓励和指导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地分析自己性格的优劣和不足,加强自身的性格锻炼和修养,使其沿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第 12卷

第 1期 人

理 V o l.12, N o.1 1997年 3月 HUMA N GEOGRAPHY M ar.1997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刘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

:本文在概要介绍岭南文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 从地理环境 的角度 , 探讨了

岭南文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岭南文化

基本特征

地理环境

岭南 , 作为一个地域性概念 , 指五岭以南地区 , 在地域上包括今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部分地区。由于岭南地区北依南岭 , 南傍南海 , 加上南岭万山叠嶂 , 不仅使岭南地区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 单元 , 而且孕育于其中的岭南文化也形成了迥异于岭北的文化特质 , 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岭南 文化鲜明特色的形成 , 地理环境因素起了重要作 用。

1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1.1岭南文化的重商性

在封建 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 ,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存在有 “ 重农抑商 ”、“ 贵 义贱利 ” 的价值观念 , 中原正统汉文化下的社会经济 一直以自给自足、单一化生产的农业经济为主。而岭南文化在这一点上与 中原传统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历史上 , 岭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一直是一个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的地 区 , “ 崇利 ” 的商品价值观念渗透到岭南社会各个角落。广东尤其是广州、潮州等地 , 人们逐利之广 , 上 至 官僚、地主 , 下至士子农人 , 经商活动十分普遍。清代仅潮州一地 , “ 不务农业 ” 的居民就发展到 10万户之多 , 务商 在平民中成为令人羡慕的职

业。与之相适应 , 岭南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向多元化、商品化 方向发展。明代 时 , 珠江三角洲就成为商品性农业区 , 土地经营方式已呈多样化特点 , 经济作物生产成 为最发达的农业部门 , 以至于明朝中后期 , 广东在历史上第一 次变为缺粮省 , 农业生产已带有较强的商 品 性目的。同样 , 手工业生产 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以品种繁多、工艺先进而远销海内外。岭南地区物 质生产的多元化、商品化倾向 ,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1.2岭南文化的开放性

岭南地 处我国南疆边陲 , 位于南海之滨 ,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历史上 , 广州是外国 人居住和出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样 , 岭南人也不断走出家门 , 向海外开拓 , 今海外华侨和华人 有 3000多万 , 而 粤人就占了 2000多万。频繁的贸易交流和人口流动 , 使岭南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势。自 汉 朝以来 , 岭南不仅从海外引进了众多的花果和农作物品种 , 同时 ,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大量的 西方科学知 识也都由广东传入 , 并辐射内地。鸦片战争后 , 中西文化交流更为普遍 , 郑观应、容闳、康 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引进并介绍西方社会的政治学说 , 从而使岭南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资本的摇篮 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 , 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 , 特别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 广东又成为改革开 放的试验基地 , 其文化的开放性就更加明显。

1.3岭南文化的兼容性

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必然具有兼容性。岭南文化正是在与海内外各种文化交流碰撞中 , 兼容并蓄 , 融 , 化长期交流整合而成。其中在与内陆 其他地域文化交流中 , 岭南文化接受并融汇了中原文化、楚文化、吴 越文化、巴蜀文化的深刻影响;而在与海外文化交流中 , 又包含了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 化、日本文化、西方文化的因 素 , 尤其是近代西方文化 , 对 岭南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岭南文 化这种包容 南北、兼纳中西 的特点 , 在民俗、饮食、艺术、建筑、宗教等文化

内容上均有反映 , 与其他 地域文化相比 , 岭南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从岭南文化 的区域构成看 , 其兼容性表现为各种地方 文化的共存共生现象。从地域上划分 , 岭南文化又可分为广府文 化、客家文化、福佬文化、桂系文化、海南文化等地区文化 , 在区域内部又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特别要指出的是 ,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还表 现在对立异质文化的共生上。在岭南常可看到这样一些事实 , 高度文明的科学技术与极端落后的封建迷 信中许多家庭和市民身上同时并存 , 相安无事。这是岭南 文化兼容性的奇物反映。

1.4岭南文化的远儒性

也可称反传统性。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 , 受到以中原 汉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但 岭南文化并没有被这种影响所 束缚 , 而且在很多文化物质上都迥异于中原 , 对中原传统文化表现出较大 的游离性和再创造性。如在 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中体现得很明显的重商性 , 就与传统的儒家文化大相径 庭。岭南文化的远儒性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说明 , 从儒学人才来看 , 从汉到隋长达八百余年 中 , 广东被朝庭察举人才总共不过 24人。唐朝开科取士 , 北方进士、诗人如群星灿烂 , 而在广东唐前 期 没有一个进士 , 唐后期广东进士仅 5人 , 占全国 0.7%, 仅在广西之上。儒学人才的稀缺 , 这一方面 说 明岭南文化发展较少受传统文化束缚 , 对各种外来文化能兼容 并蓄 , 并以探索、开拓、进取、革新的 精 神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近代以来 , 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 , 康梁的变法 , 孙中山的革命 , 国共两党合 作及北伐战 争 , 都以岭南为起点。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 , 广东又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 并取得令世人 瞩目的成就。所有这些 , 从文化背景上考察 , 都可以在岭南文化的 远儒性或及传统性上得到说明。

2岭南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

文化作 为一个复杂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体系 , 它是由自然、政治、历史、技术、经济、心理等多种因 素长期作用而形成的。但任何文化类型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 并接受其影响和制 约。岭南文化在 这一点上 , 则表现得更加明显。考察岭南文化的历史 , 地理环境在其发展过程中起了重 要的作用。

2.1地理位置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2.1.1

自然地 理位置

岭 南地处我国南疆边陲 , 北隔五岭、南阻大海。横亘广东北部的五岭山地 , 在交通落后的古代 , 是 一道难以跨越的巨大屏障 , 极大地限制了古代岭南与中原的沟通。唐代以前 , 中原人对岭南基本上一无 所 知或知之甚少 , 斥之为 “ 蛮荒 ”、“ 徼外 ” 之地。同样岭南人也难以跨越五岭进入中原 , 对中原的经济 文化了解更 少。因而在古代 , 岭南一直保持着一种与中原基本隔绝的地理上的封闭态势。另外 , 广东一 带疆域被海洋包围 , 又使它 与大洋彼岸世界隔离开来。岭南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一方面极大地限制 了与先进的 中原文化的沟通 , 使得岭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另一方面 , 外来的影响少 , 又有利于形 成和发展自己的本根文化 , 特别是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积淀 , 形 成民族地方特色。在接受外地文化影响之 前 , 岭南文化已独立发展了十多万年 , 这是以后岭南文化 一直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最深刻的基础。

2.1.2经济地 理位置

岭南靠 海 , 南面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隔海相望 , 是我国通 往东南亚、大洋 洲、中近东和非 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处。自三国时代以来 , 广州就已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 到唐 代已成为世 界著名商埠 , 宋代广州与 50多个国家有通商及政治关系 , 元代广州与 140多个国家有贸易 关系。对外贸易 的发展 , 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多元化、商品化 , 同时又伴随着各种海外文化不断向岭南输 入 , , , 迈 451期 刘

益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 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出国门 , 走上与世界各地交往的道路 , 从而逐渐打破封闭性 , 并最终使海洋给广东带来无限开放的优势 和生机。特别是 到了近代 , 海洋成为广东对外开放的主要通道 , 使广东能够得海外风气之先。历史发展 到今天 , 世界经济重心逐淅东移 , 海洋在经济贸易中的地位更 加重要。广东又凭其临海位置率先实行对 外开放政策 , 并由此诱发了新文化意识勃兴的热潮 , 产生了许 多新文化景观。正是由于岭

南拥有经济地 理位置优势 , 使岭南文化得以在一种开放式的文 化态势下不断发展。

2.1.3政治地 理位置

古代岭南一直远离中国封建社会的 政治中心 , 加上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 , 使得岭南开发较迟 , 社会 经济落后 , 被中原王朝视为化外之 地。梁启超评价广东说 , “ 朝庭以羁縻视 之 , 而广东亦若自外于中国 , 故就国史上观察广东 , 则鸡肋而已 ”。“ 自百年以前 , 未尝出一非常之人物 , 可以为一国之轻重 ”。岭南 的这种政治地位和儒学人才的稀缺 , 使岭南文化得以未被强大的中原儒学文化同化。政治经济的落后 , 又使得岭南人没有中原人那种 固步自封的优越感 , 而更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并接受其影响。因而岭南 文化能在对各种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基 础上 , 保 持着一种反传统性、又不断变革创新的文化特质。政治地理位置对岭南文化的影响还 表现在大规模的移民上。中国古代封建社 会时期 , 阶级斗争激 烈 , 民族矛盾复杂 , 战乱频频发生。而岭南由于地处偏远 , 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 加上岭南社会经济落后 , 开发潜力大 , 因而常成为北方人口逃避战乱的理想场所。历史 上共有四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高潮 :秦汉 时期、两晋南北 朝时期、两宋时期和明末时期。除秦汉时期移民是因戍边需要而有组织地输入外 , 其余 三次移民高潮均是因北方战乱而引起的。大 规模的人口南迁为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 作出了重要、最为直接的贡献。而且由于南迁人口来源复 杂 , 在定 居地区的分布上差异很大。

2.2自然环境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 , 也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自然环境对岭南文化的 作用 , 主要表现在生存自然环境和生产自然环境 对岭南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上。

2.2.1生存自 然环境

岭南属 热带、亚热带气 候 , 日照时间长 , 气温高 , 雨量充足 , 河流纵横 , 原始森林茂密 , 毒蛇猛兽 和 “ 瘴疠病毒 ” 多。这样的生态环境 , 在生产力低下 的古代 , 显得十分恶劣 , 淮南王刘安谏汉武帝远征 岭南说 :“ 南方暑湿 ,近夏瘴热 , 暴露水居 , 蝮蛇蜇生 , 疾疠多作 , 看作未刃血 , 而病死者十之二三 ”。恶劣的生存环境 , 一方面使得外来人难以久居 , 岭南土著文化 只是混合于外来文化 , 而没有被外来文化 消灭。但另一方面岭南人为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 , 被迫与大 自然进行顽强的斗争 , 从而形成了岭南人 特有的文化 特征 :一方面 , 勤劳、勇敢、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求助于神灵 , 笃信鬼 神 , 求助于超自然力的保护。即使在现代文明社会 , 这种求神拜佛 的风气仍然承袭不衰。

2.2.2生产自 然环境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 使得岭南各种资源极为丰富 , 为岭 南人民提供了优厚的生产条件。古代的岭 南 , 盛产各种奇珍异宝 , 诸 如珠玑、玛瑙、玳瑁、象齿、犀角、能言鸟、宝石、美玉和名贵香料等 , 成 为岭南人向中原统治者进贡的 珍品 , 并 吸引了大量商人来岭南贸易。农业生产方面 , 岭南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为农 业土地利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 不仅粮食生产条件优越 , 而且极适于热带、亚热带水果 和经济作物生长 , 因而岭南 的农业生产在秦汉时代就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表现更 加明显。由于珠江三角洲水网密布 , 内涝严重 , 明代以来 , 当地劳动 人民总结长期的土地开发利用经验 , 因地制宜地创造了果基渔塘、桑基渔塘、蔗基渔塘 等基塘农业景观 , 既解决了水患 ,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 又发展了经济和渔业生产 , 以至于使珠江三角洲发展成为商品性农业区。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 , 使岭南 的农业生产 不断向多元化、商品化方向发展 , 这与中原那种始终以农耕定居的 , “ 重本抑末 ”、“ 重农抑 商 ” 观 念占主导的农业社会文化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也是岭南文化 中重商性文化物质形成的物质基础。46人

理 12卷

下载教学智慧的形成因素(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智慧的形成因素(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幼儿性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摘要: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为之相适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是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个性心理特点,是个人个性最重......

    发扬民主凝聚智慧加强团结形成合力专题

    发扬民主凝聚智慧加强团结形成合力 以迎评促建为契机奋力推进学院建设和发展 ――院党委书记王元珑同志在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1月29日) 各位代表......

    幼儿教师良好师德形成因素探讨论文[五篇范文]

    近些年,将幼童倒扔进垃圾桶,疯狂掌掴、踢打幼儿,往女童下体塞芸豆等幼儿老师“瘧待儿童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幼儿园教师师德问题严重性凸显。引导幼儿园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

    中国古都形成因素论文(共五则)

    都城通常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且还是一个经济的都会。都城之内,户数繁多,人物荟萃,因而也成为文化相当发达的城市然而都城所在地的选择为每个王朝或政权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一般来......

    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分析

    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工程建设各阶段对质量形成的作用与影响 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1.项目可行性研究 项目可行性研......

    许昌市产业集群形成和制约因素分析

    许昌市产业集群形成和制约因素分析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07地理科学 张永庆摘 要: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备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

    教学智慧 智慧教学

    教学智慧智慧教学 一一对绘本教学中教师教学智慧的思考 张惠珍 教学智慧在《教育大辞典》中被 定义为:“教师而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 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

    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及策略(最终版)

    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及策略 一、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比较的低,尚未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也体会不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