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3 00:1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ESP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ESP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研究》。

第一篇:ESP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研究

ESP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商务英语,作为ESP(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了社会、高校及学生的重视,但是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发展步调却相对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务英语的发展与前进。本文对ESP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师的发展策略做出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对商务英语教师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ESP;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令世人震惊。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到现在建立亚投行,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已占有了稳固的一席之地。相应地,多年来国内就业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加大了对国际商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作为ESP(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商务英语已突显出其实用性的特点,也得到了社会、高校及学生们的重视。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商务英语教学方法等的研究,为商务英语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我国商务英语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大量的商务英语教学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国内有关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的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少之又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务英语的发展和其特色的发挥,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如下的探讨。

二、ESP视角下的商务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ESP),与通用英语(EGP)相对应,指的是与特定职业或特殊目的相关的英语,例如法律英语、科技英语等。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习者就业等特定的需求,其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和目标为导向设置相关课程。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特色分支,涵盖了庞大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诸如会计、金融、贸易、财务、管理等皆有涉猎,其目标是培养我国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注重在真实、特定的商务环境下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必须将英语、商务、跨文化交际三者有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三、商务英语教师

(一)国内商务英语教师的现状

据了解,我国国内商务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现可大致分为三类:(1)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学等英语相关专业的通用英语教师;(2)曾经有过商务实践经历,或者参加过商务相关专业的培训或进修的教师,担任商务英语方向某些课程的讲解;(3)毕业于商科专业或非外语院校的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教师,担任商务英语专业课的讲解。

第一类教师语言功底较好,但是不具备商务相关专业背景;第二类教师,相对而言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连同第三类教师,有时不能行之有效地将语言与专业完美结合。而这样的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很多时候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队伍的差异导致了全国各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参差不齐,专业知识素养和语言能力各不相同。而商务英语的授课中,我们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能力及素养对于教学的结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一个商务英语教师,不管在是语言能力欠缺还是专业知识不足,都不足以使学生信服,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想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商务英语教师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

(一)传道授业、自我学习――教学结合

商务英语教师,作为语言、商务、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传递者,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教学方法的实施者,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作?榻淌Γ?我们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小组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内容型教学法、跨文化视角教学法等都能从不同程度上促进商务英语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设计合理、生动、有效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实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商务环境相结合,模拟工作流程及环境,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践能力等,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然而,大多商务英语教师仅仅拥有语言或商科的单一学历背景,授课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商务英语教师应不断地自我学习,付开启“海绵”模式,“跨多学科”学习,大量地吸收外界知识,逐步建立、完善商务英语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目的。

(二)就业跟踪、需求分析――供求结合

商务英语教师,仅仅依赖书本的理论知识去培养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是不够的。真实的商务环境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具有革命性的产业、商务模式等,很有可能迅速“走红”,广泛发展应用,如电子商务B2B。而对于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与学习的效果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越强,适应岗位的周期就会越短,就能更快地独立承担工作任务,竞争力就越强。

因此,商务英语教师不能“闭门造车”,要密切注意商务环境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变化,就业市场的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在实际工作中,哪些知识与理论更加贴合实际工作任务,更加实用、有效;哪些是课堂中所缺失的。根据各校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定时跟踪回访学生在就业单位的工作情况,并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调研小组,认真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以及授课内容。

(三)“双师双能”教师授课、互助合作――跨系联盟

“双师双能型”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具体认定为中级职称,同时还应有较好的实践工作能力,能够胜任专业性的实践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而商务英语得课堂需要真正的“双师双能”教师,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在校内进行跨系合作,―_-名英语专业教师,一名商科专业教师,如会计、企管、商贸等,将两个系别的优秀教师相结合,组成“教学联盟”,共同备课、授课,商讨方案并合理分工。在授课过程中,两名教师互助提高语言知识技能以及商科专业知识,共同进步,这也是进行“校内培训”的最佳契机,还可以使两个系别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此外,“双师双能教学联盟”亦可以共同申报商务英语学科相关研究项目,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完成项目,提高彼此的科研能力,互相借鉴先进的学科教学经验,革新教学方法,也能推动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

(四)校内基地、企业实践――校企联盟

商务英语教师的全面发展,自身主观因素很重要,但是外在的客观因素同样不可忽视,例如:学校为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教师加大投入,兴办校内培训实践基地,企业为商务英语教师提供顶岗时间机会等都将对商务英语教师的发展起到巨大地推动作用。

首先,校内实践基地,对于资源、生源充足的学校,十分有必要建立大规模、仿真度高的实践基地,建立仿真的商务英语实训室与实训软件,模仿真实的商务环境,提高学生、教师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并且应该将校内实践环节作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的一部分,利用任务、案例、小组等模式,模拟各种各样的商务工作,如商务谈判、市场调查、产品发布、组织会议、营销活动等。

而校外实践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顶岗培训,外贸公司、海关部门、服务行业等为商务英语教师提供相应的岗位,在真实工作环境中体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不足与缺陷。校园、企业结合的途径能最大程度上地帮助教师、学生尽快熟悉工作内容,提高各项技能。

五、结束语

ESP视角下的商务英语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经济的发展,充满强大的活力。而商务英语教师的全面发展将极大地推动商务英语学科的进步,使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不再脱节。商务英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努力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知识体系,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企业、同业等多样化的资源,实现自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高,完成自我职业发展,积极探索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校、企业、社会应该积极地为商务英语教师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制度和政策,为我国商务英语教育事业贡献各自的力量。

第二篇:“互联网+”视角下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互联网+”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互联网+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在探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关联性基础上,从文化旅游、传统媒体、非遗传承三个方面分析贵州文化产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策略。以期对贵州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提出相应思考。

一、引言

贵州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夜郎文化、阳明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基础,近年来,在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贵州省逐渐形成了以多彩贵州品牌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尤其是在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发展大数据产业以来,互联网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愈加普遍,再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关联性极强的行业,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机遇,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建立新的发展模式。

二、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关联性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和平台,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其与文化产业也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一)内容生产领域

文化产业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内容为王”,无论是有形的文化产品,还是无形的文化服务,其最终吸引消费者的、为消费者所消费和体验的必然是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核心内容,在美国,甚至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内容产业,可见美国对文化产业内容的重视。

在内容生产领域,互联网以其强大的平台作用和优势,通过内容创作与平台优势的互通,通过互联网平台来收集分析市场需求,众创文化产品,分享消费体验,不断制作和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互联网标志的新文化,从而吸引人们消费互联网文化产品。

以视频网站为例,它是近几年来互联网平台与文化产业内容生产结合较为紧密的阵地之一,也是制造互联网文化内容的主力之一。以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视频播放平台,它们都纷纷将自制节目作为发展的重点,而且一些明星、金牌制作团队等都逐渐加入到自制剧的制作当中。根据《中国电视剧(2014)产业调查报告》,2014年的网络自制剧数量超过了之前数年累计数量总和,而2015年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容载量与2014年相比下降约25%。搜狐的《?潘磕惺俊废盗小⒂趴岬摹锻蛲蛎幌氲健废盗小?爱奇艺的《废柴兄弟》系列都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并积累了大量的粉丝,成为出色的网络自制剧集。

(二)消费渠道领域

互联网对文化产业消费渠道的影响最为典型的当属o2o模式,即通过在线上进行营销、宣传和推广,然后将客流引到线下消费体验,实现最终的交易。在交易完成之后,线下的用户再通过线上平台反馈消费体验,并且在线上进行交流、评价,从而实现了由线上到线下再返回到线上的整个营销过程。o2o并不是颠覆传统的文化企业,而是让传统文化企业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充分整合已有的线下优势,从而实现升级换代。

三、贵州“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贵州省拥有较好的文化资源基础,又有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加之互联网强大的互动性、平台性、便捷性、多元性等特点,为贵州省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互联网+文化旅游

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以文化充实和丰富旅游的内涵,以旅游传承和传播特定文化精神,是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而贵州省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夜郎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等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容基础,随着近几年来贵州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完善、客源市场也不断增加,这都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为消费者查询、了解和对比不同地区的旅游景区、旅游资源、旅游特色、旅游服务提供了高效的平台,更为消费者在线预订旅游路线、酒店、旅行社等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因此,通过将线下的文化旅游体验与线上的文化旅游服务相结合,将有助于实现贵州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线上推介、线上服务、线上预订和线下体验、线下享受。比如遨游网,通过融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连锁店、呼叫中心等多个服务场景,为用户创造更便捷、更专业的服务体验,在产业链上,用户、资源方、服务方、内容方、平台方等不同利益相关者都能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逐渐形成用户收益、企业发展的旅游发展生态新格局。

(二)互联网+传统媒体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app客户端等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对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平台、管理、经营、渠道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三)互联网+非遗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具有较高文化价值、传统价值、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着消失的危险。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通过采用录音、多媒体记录等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储存、保护、传承和传播。

贵州作为民族文化大省之一,拥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苗族古歌、刻道、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铜鼓十二调、木鼓舞、芦笙舞、傩戏、安顺地戏、彝族撮泰吉、木偶戏、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戏、思南花灯戏、侗戏等,涵盖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手工技艺、民俗等八大门类。另外还有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文化瑰宝。因此,应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梳理,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手段,建立多彩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数字传承基地,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保存下来,并进行不断的传播和传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的数字化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从“互联网+”的视角来分析和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与模式,关键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问题。

互联网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根本,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互联网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步向物联网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渠道、互联网商业模式等新的发展理念和形式,且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和平台性,逐步加强了与不同行业的融合。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创意为灵魂,以内容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一定的文化资源基础上,通过创意研发,形成一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而满足广大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产业形态,具有文化性、兼容性、风险性、可复制性等特点。

可以说,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尤其是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特点之一。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平台、便捷的渠道、实时的互动、多元的形态等优势,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消费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灵活采取o2o运作模式,充分运用和衔接好线上与线下两个阵地,实现文化产业在内容研发、宣传推介、销售通道和体验场景等不同环节的多元发展和有序衔接。

第三篇:西方修辞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西方修辞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 作为职业英语 ,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有效国际商务交际能力的人才。要想与西方进行有效交际 ,就必须要掌握西方的文化 ,深谙其修辞规范。本文借鉴 西方修辞学理论指导商务英语教学 ,把商务英语教学与国际话语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 五个转变 ” 改革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对外语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拥有外语知识远远不够 ,还必须拥有相当宽广的知识面 ,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 ,才能适应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语人才的需要 ,才能进行有效的国际交际。有效交际能力不是只学好英语就能具备的能力 ,它意味着不仅要知道语言符号本身 ,还要知道说什么、对谁说以及在各种场合怎样说才合适。交际能力涉及到说话者所应有的、用来使用和理解语言形式的社会文化知识。但是 ,长期以来人们对商务英语的认识不足 ,培养出来的人才依然是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学生的英语实战能力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

一、商务英语的属性及其培养目标

1964年 , Halliday在与他人合著的 The Linguis2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中提出了 ESP的概念。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 ,即专门用途英语。根据不同研究方向 , ESP可分为商务英语 ,科技英语 ,医药英语 ,法律英语等等。Jordan(1997)对 ESP进行了细分(见下图)。[ 1 ]可见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 ,是商务共同体成员在从事商务活动时所使用的英语语言变体的总称;它并不是一种特别的语言 ,而只是英语在商务语境中的运用 ,属于职业英语(EOP)。普通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习者习得一种能力 ,在走向社会后能够应付可能出现的、千变万化的交际问题。商务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 ,是商务共同体成员共同语言。ESP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使 ESP学习者顺利进入某一目标话语共同体 ,也可以理解成“ 要成为某一目标话语共同体成员的准备工作 ”。[ 2 ]具体地说 ,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 ,能在跨文化的国际环境中有效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换言之 ,就是培养在国际商务交往中“ 能使用外语应对和说服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尽可能改变对方的看法和态度的人才 ” [ 3 ],即培养具备有效国际交际能力的人才。

二、西方修辞学与言语交际

西方修辞学源远流长,定义甚多。柏拉图认为修辞是演说中讨好听众的美辞 ,即“ 良言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是“ 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 ”

[ 4 ]。20世纪新修辞学领袖、美国修辞学家伯克把其定义为“ 人类使用词语形成态度或者诱导他人的行为 ” [ 5 ]。无论“ 修辞学 ” 的定义发生何种变化 ,至少有一点一直不变 — — — 重点检测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达到某种目的。亚氏把修辞学当作一门劝说与诱导的艺术 ,用于说服他人 ,使他人的信仰与行动服从于自己的意志。伯克的定义仍然以劝说为中心 ,是对亚氏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伯克修辞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 同一性” 学说。伯克认为 ,修辞活动的本质和标志是寻求“ 同一性 ” ,人们在言语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达到同一。言说者的话语折出他对某一事物的赞成还是反对的态度 ,如果倾听者也

随之赞成或反对 ,“ 同一性 ” 便出现了。[ 6 ]伯克认为 ,劝说并不是从说者到听者的单向过程 ,也不是直线性的过程 ,而是一种合作活动 ,在活动中说者与听者取得共同立场“ 合为一体 ”。西方修辞学以修辞为手段 ,寻找“ 最佳 ” 的劝说方法 ,目的是说服听者,彼此沟通 ,达到同一 ,是一种方法论。[ 7 ]可见 , 西方修辞学与言语交际有着不解的渊源。在美国修辞学界 ,通常把言语交际学看作是当代修辞学复兴的一个具体表现 ,甚至把它当作是当代修辞学发展的主流。现代修辞学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步伐 ,从早期的演说到言语交际 ,再到交际研究 ,已经拓展成为一个多学科的领域。[ 8 ]简言之 ,修辞学已成为一门研究语言作为有效的言语交流行为的全面性的理论。[ 9 ]

三、西方修辞学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个能用外国语言进行有效地描述从而说服和改变对方的看法和态度的人才的培养当然也离不开对 西方修辞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因此 ,以 西方修辞学来指导商务英语教学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有效能力而不是单纯注重他们的所谓语言能力 ,加强他们对西方修辞传统和当代实践的研究 ,实现“从语言到话语 ,表达到对应 ,交流到说服,解释到辩论的跨越 ” [ 10 ],对培养有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西方人文和社会科学界普遍认为修辞 /雄辩是一切话语的基础。不管是知识的构筑 ,真理的确立 ,学派的形成 ,观点的阐明和交流 ,都离不开以劝说、论辩为中心的修辞及其原理、原则、规范 ,离不开对相关修辞资源的“ 合法 ” 开发利用。由于修辞深深卷入西方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在从政策的制定 ,体制的运行到自我意识的构筑等核心任务上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要想真正了解西方 ,不能不首先了解西方修辞。要想善于和西方打交道 ,首先必须懂得如何和西方进行“修辞接触 ”。要想真正参与“ 国际 ” 话语(包括学术话语)交流 ,也非熟练掌握西方修辞规范不可。[ 11 ]作为职业英语 ,商务英语教学要适应社会需求 ,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注重加强基础 ,拓宽专业 ,注重国际话语实践 ,培养学生的有效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西方修辞的原理、原则和规范总是围绕着劝说、论辩这个中心 ,因此在教学设计范式变革上通过实行“五个转变 ”把西方修辞理论与国际话语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分析其修辞情境、修辞意图和修辞手段等来掌握话语的生成规律、论辩实践、劝说模式等 ,让学生自始至终“ 浸泡” 在目的语文化氛围中 ,培养其跨文化的思维能力、适应能力 ,学会与西方进行有效交际。

(一)更新教学理念 ,从注重语言能力教学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有效交际能力转变过去 ,人们认为只要学好“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 ” 就能学好英语。事实上 ,如果以达到有效交际为目的 ,比发音、语法、句子更重要的部分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但这以往被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所忽略 ,于是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可以操流利正确的牛津或纽约腔英语侃侃而谈 ,对英语国家上至经典作家下到流行音乐、影星球星都十分了解 ,然而一谈正事 ,一需要解决棘手的问题、尤其是一面对充满利益冲突的争议却无法使自己的跨文化交流伙伴或对手肃然起敬。”

[ 12 ]因此 ,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让学生体认多元文化 ,掌握西方修辞的话语运作模式 ,学会用外语自如应对各种局面 ,努力实现外语教学从语言到话语 ,表达到应对 ,交流到说服 ,解释到论辩的跨越。

(二)改革课程设置、拓宽教学内容 ,努力实现从 EGP交际层次向 ESP交际层次的转变培养有效交际能力必须要有较强的 文化意识及敏感性。培养 文化意识就是要在其他文化群体中能够理解其成员的行为、期待、角度和价值观。[ 13 ]因此 ,我们要改革课程设

置、贯连其他学科 ,拓宽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解读其他群体人的行动、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假设、想法和信仰。换言之 ,就是要努力实现让学生能从 EGP(普通英语)交际层次向如:商务谈判、商务演讲答辩等 ESP(专业英语)交际层次的突破 ,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有使用专门外语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 ,做到一出校门就能与国际交流的实际“ 接轨 ”。如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 ,谈判人要熟悉对方的价值观以了解其思想模式、行为模式才能正确分析、评估相互所处的环境、彼此的利益诉求等 ,进而进行有智谋的谈判 ,但又要熟悉国际惯例和所在行业知识 ,才能进行双赢的有效沟通 ,说服对方并达成贸易协议。

(三)改革教学模式 ,从课堂讲授为主向课堂讲授与国际商务交际现场模拟相结合转变结合国际话语实践对于理解与掌握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西方修辞的工作方式是很有必要的。课堂由老师讲授和现场模拟两部分组成,课堂“ 以教师为主导” ,以要点讲授和答疑解难为重点;模拟演练部分,先播放真实的国际商务交际现场的录像,然后学生进行模拟演练,为了增加模拟演练的“ 真实性” 还可邀请有关的行家参加。这时老师就是“ 导演 ” ,负责组织、咨询和点评;学生就是“ 演员 ” ,负责演戏。这样做有利于变语言的“usage” 为语言的“use”;变传授“knowledge” 为培养“skill”;变要求“should” 为示范“how54.[ 3 ] [ 10 ] , [ 11 ] , [ 12 ]周耀东.西方修辞与中国的外语教育-刘亚猛教授访谈 [ J ].外国语言文学 , 2004(1): 140.[ 7 ]温科学.现代修辞学调查-论中西方现代修辞学的对接融合 [ J ].福建师大学报(哲社版), 2007(6): 6573.[ 9 ]祁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2000: 2815.[ 15 ]Hall ET.Beyond Culture.Garden City,NY:AnchorDoubleday, 1977: 14.[ 16 ] Pr osserM.The CulturalDial ogue:An I ntr oducti on t o I ntercultural Communicati on.Bost on: Hought on Mifflin Co,1978: 5.[ 17 ]陈俊森 ,樊葳葳 ,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06: 236, 275.

第四篇: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共享单车发展的对策研究

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共享单车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始认识到共享经济对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享单车的出现并疯狂的扩张发展便足以说明共享经济的强大生命力,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实现的资源能源的共享,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符合发展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要求。本文从全面详细的介绍共享经济与共享单车的主要内容,分析两者的关系,并结合当前单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探讨共享单车的未来发展之路。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实际情况;对策研究 引言

走在城市街头随处可以看到各种颜色、不同款式的共享单车,它们的出现一度成为城市居民热议的焦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无法避免的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令人头痛不已的交通拥堵,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等等,这些问题也让人们开始反思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探索新型节约搞笑的生活模式,共享经济的提出,让人们发现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使用方便、经济实惠的共享单车成为城市市民出行的“新宠”,赢得用户的普遍赞誉,然而,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还是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让用户产生疑虑,例如:使用单车收取的押金缺少安全监管等等。本文通过加强共享经济视角下共享单车的实际应用情况,寻找推动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一、简单介绍共享经济与共享单车的关系

(一)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主要是指陌生人之间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信息来彼此交流协商并达成合作协议,暂时转移闲置物品的使用权、传授自己的技能知识、筹集项目发展资金等来获得一定的酬劳。闲置物品、物品的所有者、物品的需求者是共享经济的主体,三者缺一不可。共享经济与市场经济存在很大的区别,通过租赁、外借等具有共享特征的方式来出租闲置的物品或者资源,获得的报酬一般较低,共享经济的提出为金融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社会资金的循环使用率,满足了大多数人的生活需求。

(二)共享单车

企业在公共场所提供自行车服务的按时间分阶段收取费用的经济模式被成为共享单车。

(三)共享经济与共享单车的相互关系 单车没有限制使用人员的身份,只要办理相关手续就可以使用,属于共享型单车,但因其并不是闲置资源,因而不能称之为共享经济。

二、共享单车的实际使用情况

自从2016年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犹如雨后春笋,数量不断增多,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摩拜单车外,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最少出现了智享单车等25个新的共享单车品牌。共享单车在方便居民生活,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一)共享单车日订单量不稳定

共享单车受天气、季节的影响很大,雨雪天气或者冬季寒冷时节,日订单量会直线下降,甚至会出现整整一天的时间里没有一个订单,恶劣天气还会对单车造成损害,缩短单车的使用年限。春暖花开,天气状况良好时,单车可能就会供不应求,无法准确的估计经济效益。

(二)共享单车存放管理规定不完善 共享单车并没有固定的栏杆,只是在地面上划定出一个自由停放的范围,部分使用者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来停放单车,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还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三)共享单车用户素质差异大,部门用户素质低,偷窃或者损坏共享单车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四)共享单车用户押金数额过高

共享单车使用前必须下载相关软件,进行实名认证,并交纳巨额押金。收取押金作为使用共享单车的担保费用本是无可厚非,但是这些押金数额一般较大,甚至有些早已超出单车本身的价格,那么这些押金是不是太高了?单车公司收取后的押金是否被单车公司挪用,并为公司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交付押金必须及时不得拖欠,但是退还押金则需要用户耐心等待2-3个工作日的时间,这项规定并不是经过双方协商后确定的,而是单车公司单方面条约,那么这是否属于霸王条约,单车公司是否利用时间差来获得经济利益?这些问题不利于共享单车的推广以及长远发展。

从查阅我国相关部门关于共享单车的调查数据可以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享单车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将飙升至5000万。其中摩拜单车宣布用户量超过1000万。摩拜单车每个用户的押金高达299元,1000万的用户可以让公司获得29.9亿元的巨额押金,更何况注册用户的数量还在上升中,公司获得的押金总数必然会超出想象,这些押金即使只存放在银行不对外投资,一年就可以获得8970万元的利息收益。

虽然一些共享单车公司坚持押金其收取的押金由专门的机构托管,不会用于任何理财投资,但是公司从未公布托管机构的名称,因此,谁也无法确信公司没有擅自挪用一分一毫的押金。

三、采取措施促进共享单车的长远发展

(一)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相关部门综合考察,科学论证,制定统一的单车质量标准,提高安全性能,确定单车停放标准,对于乱停乱放单车的用户进行思想教育,督促他们养成定点停放的好习惯。完善单车公司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单车的检查维修,及时更新换代,减少因单车质量造成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二)灵活宣传提高用户思想水平

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进行共享单车的宣传,增加人们对共享单车的认识,提高使用共享单车的积极性与热情,在使用过程中,做到珍惜爱护单车,远离暴力使用单车与占道停放。

(三)公开押金托管机构 召开单车公司的集体会议,设立单车公司资金专用账户,并由单车公司以外的人员进行管理与监督,调整交付押金与退还押金的时间,用最快速度退换还用户押金,做到单车押金透明化管理,定期公开押金信息,让单车用户随查随看随时监督。邀请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监督,避免出现贪污受贿、私自挪用押金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

邀请单车用户填写网络调查问卷,询问用户认为的合理的押金数额,并进行科学化的验证,确定既能保障共享单车运营,又能满足用户对于押金的要求的合理的押金数额。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共享单车属于绿色经济范畴,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有利于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理应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但是共享单车仍处于发展的开始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慢慢探索,慢慢成长,完善自我。因而,加强对单车行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单车行业的改革,扩宽未来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7.[2]李连辉.浅析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0.

第五篇:基于旅游视角下云南民族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旅游视角下云南民族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09经济学20092035陈宏伟

摘要: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趋势与时尚,茶文化旅游是指以体察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和茶道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旅游活动,是近几年中国旅游业新崛起的文化旅游项目,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云南省茶叶资源丰富,茶文化内涵深远,发展茶文化旅游意义重大。文章阐述了开发云南茶文化旅游的意义及优势,进而提出了开发建议。

关键词:云南茶文化产业旅游

1.茶文化产业的提出及内涵

茶文化产业是指富于文化内涵的茶产品和以茶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的集合,泛指茶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以及其它能够较多体现茶文化特征的行业。如品牌茶叶、各类茶文化设计与设施、茶文化旅游与活动等[1]。深刻理解或揭示茶文化产业内涵,对于正确把握茶文化产业并促进其形成和发展,具有现实之意义。茶文化产业是一个以茶文化为基础,以满足人们对茶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新型产业概念,是通过对茶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打造成具有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由于茶文化资源利用的可共用性,因而在构建多种茶文化产业上发挥作用,其中利用名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品生产、品牌的形成最具典型意义。2 发展云南茶文化产业的意义

2.1茶文化是茶经济的深层次推动力

2.1.1茶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型产业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于茶文化产业的认识,还只是处于类似酒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这样一种层面上的理解。事实上,这种成为附着物的文化只是有形商品的增值物,是增加商品附加值的手段。今天的茶文化内容更加丰富,也为茶文化产业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茶文化产业中的茶文化产品部分包括有文化内涵的茶田、茶楼、茶叶店、茶叶、茶艺术品,各类茶文化设施、器具,茶叶包装、广告宣传册以及茶文化报刊、书籍等等;茶文化产业中的茶文化服务部分包括茶文化信息传输、咨询服务,满足人们品茗、休闲、观光、旅游、饱览山河美景需求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服务性活动等等。

2.1.2深厚的茶文化内涵成就茶叶商品的高价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文化与消费相结合,这样的消费就容易持久、稳定,而且能进入较高层次、形成茶叶商品的高价位,茶叶的高价拍卖就是例证。

2.1.3茶文化可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人们常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意味着茶作为物质生活,是大众化的;说“琴棋书画诗曲茶”,也说明茶作为精神生活,是属格调高雅的。可见,茶文化消费是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结合。[3][2]

2.2茶文化产业兴起促进茶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2.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我国的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如普洱茶、龙井茶等被开发利用的名茶不到1/3,尤其是涉足茶文化产业的一些新闻、旅游、文化艺术等行业,远没有达到群众广泛参与的程度,开发的茶文化产品和茶文化服务项目尚没有形成气候,缺少大量茶文化专业从业人员,对茶文化包装、促销和品饮还没有弓l起足够重视。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建设,能有效解决茶文化资

源开发利用率低、茶文化氛围不够浓、茶文化服务意识不强等一些突出问题。

2.2.2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加强茶文化产业建设突出的功能在于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使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在[4]此基础上使门类齐全、服务规范,降低茶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不仅

如此,也有利于改造传统茶产业,延长茶产业链,提升茶产业的档次,形成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近年来各地广泛开展的茶王赛、茶艺表演、产品展销会、名茶品尝会、新闻发布会等,既弘扬了中华茶文化、充分展示各地茶乡风采、提高茶区与茶叶的知名度和声誉,又促进了茶农种好茶、制好茶、卖好茶,拓展茶叶市场,增产增收。

2.2.3传承中国优良文化

中国茶文化同样传承着五千年的文明,茶文化中有许多优良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如古朴浓郁的品饮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民间,茶风、茶俗,客来敬茶的传统,以茶会友等等。我们要用经济的眼光来审视和梳理茶文化资源,认识历史和自然赋予我们的独特优势,深化茶文化研究,促进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茶文化内涵与时俱进,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生活质量。

2.2.4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据统计,我国农村大约有1.5亿富余劳动力,目前进城务工经商的已有8000多万人,在城市下岗人员增多的情况下,这部分人寻找工作岗位将更加困难。长期以来各地政府都对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门路工作高度重视,举全国之力帮助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但是完全解决其就业与再就业问题还需要时间和努力。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完善和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带动茶产业的兴盛,有利于把发展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扩大就业更好结合起来,鼓励人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多种灵活形式就业。

总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推动,而文化的发展又源于经济的繁荣。当今发达国家正步入文化和精神时代。在我国,最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茶文化正成为当前大众精神生活的主流文化,因此进一步研究发掘民族茶文化资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尤其对建设和谐边疆意义至关重大[5]。云南民族茶文化在上千年的文化交流中,在充分吸收了内地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虽保持地方民族茶文化特点,但它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和茶道精神是一致的,同样是由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所养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过去对民族关系及社会的和谐有着非常突出的影响,在今天云南民族茶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内涵,同样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最可宝贵的文化资源,同样对今天云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产生着

[3]突出的影响。[2]

3.1茶资源丰富

云南省地形地魏复杂 气候与生志系统多样,荣种茶类繁多,民族风情异彩纷呈t这些自然人文的因素相结合,构成丁云南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资源 云南是中国茶叶大省,茶种资源无论是野生的、过渡的,还是栽培的,已发掘利用的有约200个品种.除了有 滇红、瞢洱 老牌名茶。更有一大批茶叶新秀,如:“女儿环、绿海雪松”、绿海自梅、绿牡丹、“金针”、“银针,墨针、绿琳、“玉蝶、“早春绿等。这些茶韵昧各异,魅力无穷.是发展云南民族茶文化旅游的瑰宝。

3.2 茶文化历史悠久

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地.生长在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的香竹箐古茶树.耐特高达3750年是目前存活于地球上的最粗大茶树。云南茶叶商品生产蛤于汉丰西蕃之用普荣已自唐时”,唐樊卓的蛮书说“祭出银生矗髭界诸山,清代达到鼎盛,荼为滇之所产以资利赖者电。在云南,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遍布横断山脉和云南高原.千百年的茶叶生产,加工、饮用,多民族的参与和创造,膨成了蔚为壮观云南荼文化。在夸天,如果我们要进行茶树起源,荣树驯化栽培.茶树自然传播等的研究,要进行茶文化的寻根探源 必须从云南人手。

3.3茶文化民族性鲜明

云南省的各个民族酷爱饮茶 民族茶文化多姿多彩,是中国最大的茶文化宝库。据载.人粪最

早的种茶民族,是云南的礁人。由于各民族的地城、信仰,习俗不同,他们对故茶的托情寓意。茶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备具特色的民族茶礼、荼艺,饮茶习俗及礼仪,如:布朗族的青竹茶;白族的三道荣,烤茶 基诺族的凉拌荼、煮茶 景颇族的鲜竹筒茶 垃祜族的烤茶 竹简香茶、糟茶一僳僳族的油盐茶、雷响茶。佤族的苦茶,擂茶、铁扳烧茶 彝族的陈茶纳西族的龙虎斗荣、糖茶 拙龙族的竹筒打油茶,独龙茶,水族的罐罐茶 傣族的竹筒香茶。哈尼旌的煨酽茶,煎荼、土锅荣、竹筒茶等,充分展示了荣饮的民族特色。[6]

3.4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茶是自然界的灵物.自古以来,云南各民族把茶种在森林里,对水土保持 经济生产、居民生活、优良生态环境的营造大有裨盏,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良模式,充分反映云南备民族的高度智慧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深刻认识,为当今追求的茶生产生态化和可持绩发展提供了范例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是发展云南民族茶文化的根基,也是文化生态旅游的立足点。澜沧江中下游和以昆明为中心的滇西南荼区,怒山,无量山 哀牢山三大山脉和怒江,澜沧江,红河三大水系由北向南呈扇形展开,其间遍布千年野生古茶树 过渡型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 古茶园和现代茶园,构成了一个茶树的基因库与茶文化的“博物馆。[7]以旅游为依托的茶文化产业模式

茶文化雅俗共赏,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茶文化旅游资源在物质基础和精神实质方面都蕴含较为丰富的生态观,云南各民族绚丽多彩的茶文化以及茶文化所形成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背景对旅游者有较强的吸引力。

4.1乡村生态旅游与中国茶文化

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尊重自然、亲近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旅游思想与中国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生态旅游强调社区参与[8].乡村生态旅游应在保证环境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弘扬中国茶文化,在乡村生态旅游中融人茶艺茶道。把形式的表演转变成为人们的一种身体习惯、精神需求和文化观念。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不仅可以弘扬中国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还可以使乡村生态旅游沿着正确的方向和理念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只有围绕乡村生态旅游这个主线,以茶文化“天人合一”的丰富文化内涵为基础,从各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弘扬中国茶文化,在乡村生态旅游中融人茶艺茶道。把形式表演演化成人们的一种身体习惯、精神需求和文化观念,这样不仅可以弘扬中国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还可使乡村生态旅游沿着正确的方向和理念发展,走出一条独特的、具有地区优势的乡村生态旅游之路,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4.2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旅游产品的组合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组合具有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组合的特征。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以休闲和娱乐、获取知识和体验人生价值为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9]。茶文化旅游产品是休闲性极强的、集茶园林观光、茶艺、茶道、制茶工艺、民间饮茶习俗、茶歌舞、茶鉴赏等为一体的组合性体验产品。由于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组合也就有其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组合的特征。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横向组合(即组合的广度)应包括:以茶景观、茶文化、茶艺术等为吸引物的核心部分,以及围绕这一核心而设计的其他旅游产品和食、住、行、游、购、娱产品。纵向组合(即组合的深度)应包括横向层面各大类产品自身所包涵的丰富内容及旅游项目,如:茶景观产品包涵的名山胜水、茶园、茶馆、茶加工厂、茶博物馆、茗具观赏游等项目;茶文化产品包涵的茶道、茶节庆、茶礼俗、宗教茶仪等文化活动;茶艺术产品包涵的茶艺表演、茶歌、茶舞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线路的连接和价格档次的区分,组合出突出茶文化旅游主题,展现茶文

化自然、清幽、恬静等文化内涵,能够满足各消费层次旅游者需求的整体旅游产品[10]。

4.3搭建休闲生态茶文化载体

茶文化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茶文化产业是现代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崂山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应当体现文明、优雅、平和、轻松的休闲主题,使人们从茶文化活动中获得身的舒适自由和物质生活的享受,唤起人们对优雅情调的体味,满足人们对儒雅悠闲生活的向往,回归追求幸福健康的本源。结合崂山实际,可以规划建设体现休闲特色的生态茶趣园,选择景区内条件较好的茶叶种植基地或生态茶园,结合旅游的需要,通过林、茶间作,药、茶结合,花、茶混栽,果、茶套种,依山傍水顺势,巧设人工景点,将茅棚、竹楼、小木屋、简易茶舍等点缀其间,使之成为天然绿色植物园,成为名茶品种示范园,成为游客休闲体验的生态茶趣园。[11]

4.4塑造交际茶文化载体

茶文化是文化互动的重要桥梁,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12]。把云南茶文化建设好,必须高度重视茶文化的交际功能,特别是要适应现代城市居民向往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趋势,通过发挥茶馆、茶艺馆等载体的功能,为人们的互动了解搭建一个平台,满足人们放松压力、寄托精神、凝聚友谊的高层次需求。在这方面,可考虑建设三类茶艺馆:一是都市茶艺馆。把都市茶艺馆作为云南茶文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在重点商务区、居住区,引导社会力量建设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茶艺馆,展现茶文化的高品位和亲和力,使之成为都市生活的文化新宠。二是景区茶艺馆。茶艺馆与景区景点结合,是一个很重要的经营特色和优势。应立足崂山实际,在重要景区景点开辟供游人休息品茶的茶艺馆,使云南茶文化与景区景点的景致融为一体,让游客得到品茗与观景的双重满足。三是农家茶艺馆。适应人们追求自然、返朴归真的情结,引导景区茶农发展农家茶艺馆,以朴实的经营风格,营造融茶园、茶馆、茶俗体验于一体的独特氛围,为都市居民在节假日提供休闲体验的场所[13]。

5加快推进云南民族茶文化旅游的措施

5.1加大野生型茶园和古茶树保护工作,确保云南茶树资源的地位和可持续发展茶产业

倡导对云南古茶树资源以“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保护古茶树、野生古茶园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尤其要加强对古茶树资源自然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古茶树、野生型茶园价值的宣传,增强保护古茶树、野生型大茶树自然文化遗产意识。对古茶园、野生型茶园要根据现存古茶树、野生型大茶树的密度、初步估计的树龄进行分类管理;对古茶树、野生型茶园严格按有机茶园的标准进行管理;对古茶树、野生型茶园外围的荒山荒地合理开发利用,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建设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云南古茶树资源是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由于当今国际市场对有机茶产品的需求旺盛,野生型茶和古茶树的鲜叶是制作有机茶产品的最佳原料。因此,对云南野生茶及古茶园采取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5.2对云南特有的民族茶文化进行再次深度挖掘,使之更符合旅游开发的需要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植茶、采茶、制茶、饮茶、用茶、运茶、卖茶等茶事活动中,创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茶典、歌舞和饮用茶的习俗。结合旅游开发,要加强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婚礼茶俗等茶事活动的宣传包装,以云南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传奇典故色彩渲染,彰显云南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生活情趣,使民族茶文化完全融入旅游项目建设中来,进一步提升云南民族茶文化的美誉度及知名度[14]。

5.3将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有机的融入到旅游中,使茶文化得到更好的宣传和普及

要把发掘弘扬民族茶文化同促进旅游产业提升结合起来,利用少数民族节庆,举办“茶王节”、“斗茶大会”、“祭茶祖”、“茶博会”等茶事活动[15];通过各种媒体和旅游促销活动,大力宣传云南茶叶历史、文化;开发西双版纳古六茶山茶文化历史遗址、古茶重镇、勐海茶马古道主题

文化公园和普洱茶都,把茶文化同旅游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打造旅游产品,通过茶文化旅游活动,向游客宣传云南茶文化,扩大云南茶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促进茶产品销售,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6.结论

我国的旅游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旅游的灵魂是文化,茶文化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茶文化旅游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事物。云南省作为我国茶叶的最大产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开展茶文化旅游。将普洱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开拓新的旅游市场,促进茶叶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双向发展。茶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最大区别是突出了文化的投入,随着消费水平的纵深发展,必将带动茶文化产业和服务等领域的精神消费的提高,也就为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做大做强茶文化产业,使之成为云南的特色、富民产业,同时也将更好地传承宜宾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使云南这个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焕发出新的茶文化神韵。

参考文献:

[1]龚永新.茶文化产业是这样提出来的——对茶文化产业内涵的揭示.广东茶业,2010,(3);36-38

[2]敏塔敏吉.普洱市少数民族茶文化浅析.中国茶叶,2009,(5);36-37

[3]郭丹英.云南茶文化考察记略.茶叶,2009,35(4);250-253

[4]龚永新.弘扬茶文化 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3(4);97-99

[5]蒋文中,龙翔,仇学琴.论茶文化与云南民族关系及边疆和谐发展.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4);89-94

[6]和献中.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6);52-57

[7]宋惠平.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浅论.民族论坛,2007,(2);48-49

[8]王薇.乡村生态旅游与中国茶文化——以云南民族地区为例.昆明大学学报,2005,16(B10);92-95

[9]文南薰.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性开发研究——以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为例.云南财经大学学

报,2007,23(2);81-85

[10]陈林.宜宾市茶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商业时代,2011,(33);131-133

[11]贾秀禹.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可行性分析与建议.民族论坛,2008,(10);42-43.[12]牛玉芬,刘天真,殷梅.崂山茶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76-79

[13]舒曼,项春霞.竞争环境与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农业考古,2005,(4);6-9

[14]李维锦.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学术探

索,2007,(1);137-140

[15]浦绍柳,李云锋,韩丽等.发挥资源优势,开展民族茶文化旅游.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297-300

下载ESP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ESP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路径研究(本站推荐)

    浅谈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路径研究.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研究[定稿]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摘要】商务英语作为两国经贸往来的一种载体,其地位日渐显现。增强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促进两国之间......

    ERP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舒江云 【摘 要】阐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信息化的战略定位,借鉴企业ERP实施的过程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实......

    文化研究视角下的大学文化

    文化研究视角下的大学文化    分类:大学学报作者:李 莉 彭世文字数:2867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5期 [摘要]从文化研究的视角,运用近年来中、西文化研究的有关范式,从文......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在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是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

    新媒体时代下新华书店发展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新华书店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新华书店创建于1937年,经历过4个阶段的艰苦变革历程,并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连锁经营方式和股份制改革,形成了具有鲜明......

    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需求调查策略

    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需求调查策略 ——以广州市某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需求调查为例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徐新豪 摘要:社会工作事业在广东、北京、上海蓬勃发展,广州的家......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