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从学生的提问开始
教学:从学生的提问开始
有些陈旧却又非常整洁的教室,七个方阵,每个方阵由六张课桌和六个阳光而机灵的孩子、一块小黑板组成。课桌显得有些破旧,课桌上没有成堆的书,只有语文教材、听课笔记本和一支水性笔、一支粉笔。
沉静带着坚定微笑的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藤野先生”几个字,亲切地:“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学期的第一篇文章‘藤野先生’。首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并把小组阅读提问写在小黑板上。”
教室顿时热闹起来,有轻轻地朗读课文的,有窃窃议论着的,也有默默看着书并在书上标志着的„„
15分钟后,各方阵亮出小黑板。小黑板的一面写着生字生词,一面写着小组的提问。七个小组的提出的问题,其中有两个一致的:“藤野先生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仅仅够上一个好老师的标准而已,这样的老师很多,鲁迅怎么用“伟大”赞颂他呢?”“作者在文章中大篇幅地写了在东京的经历、到仙台的遭遇等与藤野先生看似无关的内容,为什么?”
„„
这是冷水滩马坪学校这个学期八年级第一堂语文课。
据学校周大战校长给我们介绍,学校所有文化课都是这样:学生自学——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问题拓展。
这是对“师道尊严”的一种颠覆,是对学生迷信、盲从权威的“标准答案”的颠覆,更是“满堂灌”教学的颠覆。曾几何时,我们的教师把自己看成是布道者,将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解决学生的问题,最好的学生是能答满分的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问题意识”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缺失和异化。作为教育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还是教育管理者,我们应当明确:只有能“产生疑惑,提出问题”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教学。
鼓励学生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学习被称为“做学问”。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可见“学”“问”是实现学习目的的两个基本手段。“学而不思则罔”,“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整部《论语》其实就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回答学生提问的记录。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为此,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鼓励、支持学生提出问题,借助解答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逐步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提问是“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意识具体体现。马坪学校教师鼓励、支持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借助解答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去主动吃米。喂鸡如此,课堂教学更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现代教学论重视学生,特别是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并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只有能处处让学生感悟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敢问、会问、善问。因此,教师只有走下讲坛,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不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鼓励培养学生提问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善不善于提出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问”,教学生怎样问,在“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教学中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通过引导学生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渐培养和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进而实现素养的不断提升。
第二篇:学习提问从细节开始
学习提问从细节开始
-读《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有感
郭锐捷 细节虽小,但很吸引人。
对于新课程,我们一线教师在很多情况下理念与行为分离,如何将理念与实践融合,需要从课堂教学细节入手。本书从课堂出发,着眼细节,针对现状,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操作中的实际问题。这其中关于提问的细节方面的内容特别有感触。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实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提问技能是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影响着整个教学内容的开展,影响着学生以后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为此笔者就“课堂提问”对25名在校的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数学教师和18名小学各个年段,不同学习层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从教师方面看:100%的教师都认为提问是教学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其中5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大都认为在教学中,自己的问题最好能够被学生一炮打中,这样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80%认为这是提问后的最佳状态。10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则有60%喜欢学生的不同回答。98%的教师有过提问的苦恼。教师在提问中遇到最苦恼的问题是:学生的“答非所问”,在课堂中表现为学生或不知道或跑题或回答错误。从学生方面看,各个年龄段和层度的学生差异较大,从兴趣度看:低段优于高段,优等生优于学有
困难的学生。最苦恼的问题也不太一样:有的学生认为提问过深,很难回答;有的学生认为问题太简单,没有挑战性;有的学生认为想要回答没机会;有的学生不想回答被老师请到很是尴尬等等。
在崇文开放周上的执教《确定位置》一课时感受明显。《确定位置》这节课是《新数学读本》四下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在磨课过程中关于巩固练习中问题的设计是考虑的最多的。期望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既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还要让学生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做起来真是有点难的,接下来就以这个课中巩固练习中一个练习内容为例来说说其中的波折。怎样的问题设计才是人人都能参与其中,并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呢。我寻求了导师的帮助,杨老师肯定了我要改的想法,和我一起想素材:“种树”、“寻宝”、“抓小偷”„„想要找到既有趣又能体现数对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急事的情境真难啊!两天后就要正式上课了,怎么办!?再一次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发现了“宝贝”,有一道题是请学生写出格子图中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后各顶点的数对,与导师一合计,何不把三角形变成舰队,在海洋中航行确定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保持队形,更重要的是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快速有效地说明位置寻求援助。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活动开始,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学生自由指挥舰队运动”的开放题的设置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特别是教师突然提出某位同学的舰艇遭到敌舰围攻需要大家设计求救语时,学生瞬间理解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现实意义,效果非常好。但在过程中也有让我后背出汗的一刻:引导学生说求救语时,学生说了很多,就是没有说到向指挥中心求助。急啊,幸好这时听到坐在座位上的一个学生小声地说“求救啊”,我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终于可以接着往下了。课后连忙找到了导师,寻找原因,讨教解决的方法。导师一句话点醒了我,你的提问有问题啊。提问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提问简单明了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当时如果改成:“突然,它发现周围有很多的敌舰,想要逃已经来不及了,你会怎样来寻求支援呢?我们每个人都来设计一句求救语吧。”这样应该会更好些。
一个问题激荡一颗心,一个问题激起一片情,一个问题 让学生终生难忘。
学习了,感触了,接下来就要行动了!
第三篇:有效的训练从有效的提问开始
有效的训练从有效的提问开始
【缘起】
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曾明确指出:“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语文教学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是“理解”,只要理解了,自然而然就会运用了。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严重忽视语言学习环节中的“积累”和“运用”。前不久,笔者听了人教版第六册《燕子》一文的同课异构的教学。执教的两位教师都设计了辐射全文的核心问题,力图“牵一发而动全身”,但问题设计指向不同,导致效果大相径庭。
【案例一】
(学生自由读全文)
师:同学们,读了全文,燕子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美。
师:燕子美在哪里?
生1:外形很美。
生2:飞行的样子很美。
生3:休息的样子很美。
师:是呀,燕子多美呀。那么,燕子究竟美在哪里?现在,就让我们围绕这个问题来研读全文。我们先看第一自然段,燕子的外形美在哪里?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生: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很美。
师:羽毛、翅膀、尾巴分别是怎样的?请完成填空(出示):
()的羽毛()的翅膀()的尾巴。
生: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
师: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轻快”“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生:这样写可以把燕子的外形写得更美,更活泼可爱。
师:把“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
(学生摇头)
师:哪一个词读起来更能感觉到燕子的活泼可爱?
生:凑成。
师: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燕子的活泼可爱。
(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谁愿意上台把课文描写的燕子的外形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上台介绍燕子的外形)
师:燕子除了外形美之外,它还美在哪里呢?让我们继续学习余下几段……
【案例二】
(学生自由读全文)
师:同学们,读了全文,燕子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美。
师:燕子美在哪里?
生1:外形很美。
生2:飞行的样子很美。
生3:休息的样子很美。
师:请连起来说说燕子美在哪里。
生:燕子的外形很美,飞行的姿态很美,停歇的样子也很美。
师:请把这些内容并成一句话说。
生:燕子的外形、飞行的姿态、停歇的样子都很美。
师:如果作者也像你们刚才说的一样,写了这样一句话作为一篇文章给你看,你喜欢吗?
生:不喜欢。因为这样不生动有趣,读起来很没劲。
师:那么,作者是怎样把燕子的各种不同的美描写出来,让我们觉得生动形象的呢?今天,我们就要用发现的眼睛来领悟作者的写法。我们先看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把燕子的外形美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作者写了燕子身上的哪些东西?
生:羽毛、翅膀、尾巴。
师:燕子还有嘴巴、眼睛、爪子等,为什么作者只写了羽毛、翅膀、尾巴,是疏忽了吗?
生: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与众不同,它的嘴、眼睛、爪子的特点不像羽毛、翅膀、尾巴那么突出,所以作者就不写了。
师:好,这就是抓住特点。(板书:抓住特点)如果样样都写,就显得很??嗦。一??嗦还美吗?
生:不美。
师:所以我们写一样事物,一只鸟,一个人,都要抓住它的特点来写,不要面面俱到。作者为了表现燕子的外形美,除了抓住特点,还用了什么妙招?
(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重读描写特点的形容词)
生:“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 “活泼机灵”这些词读起来很美。
师:这些词语啊,字数都差不多,结构都很相似,读起来很有节奏,朗朗上口,使我们觉得燕子也特别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
师:作者为了表现燕子的美,除了抓住特点,还运用了优美的词语来写(板书:用词优美)。多美的句子,你们能背出来吗?
(学生齐背)
师:现在,你能不能用上作者描写燕子的方法,抓住特点,用词优美,来写写你熟悉的一样事物,比如一个人、一只鸟、一条狗等的外形?
(学生练笔后交流)
生:一身金棕色的毛,一双闪着金光的眼睛,加上一个红红光光的屁股,一根又细又长的尾巴,凑成了调皮机灵的小猴子。
……
师:你看,我们用作者的方法,抓住特点,用上优美的词语来写事物的外形,写得多棒。
【反思】
上述两个案例中,第一位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是:燕子美在哪里?而第二位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作者是怎样把燕子的各种不同的美描写出来的?两个问题虽然都着眼于“美”字,但第一个问题,只是游离于课文的表面,纠缠于文本的内容,停留在文字的表象。学生所研读的,除了内容还是内容,除了理解还是理解。而第二个问题,则立足语言运用,深入课文的肌理,从表达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抵达文本的核心,让学生欲罢不能,在内容和形式之间流连忘返。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核心问题的设计,不能只追求教学流程的简洁明了,更要着眼于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从“教会课文”转向“教会课程”。
一、提问应基于课程的本体目标
新修订的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之处。只有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水平,才是真正地进行语文教学。
上述第一个案例核心问题的设计,教师忘却了语文课程的本体目标,忘却了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只重视文本内容的传授和情感的表达,致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停滞不前。而第二个案例核心问题的设计,就引导学生以具体的语言现象为思考点,通过品读,做出自己的判断,从体会用词造句的精妙到对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律有所了解,直至迁移练笔,自主运用语言规律。因此,我们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设计提问时,要紧扣语文课程目标,立足语言,立足表达,不但要教会学生理解词句表达的意思,更要知道词句使用的规律,能够熟练地使用语言文字。
二、提问应基于学生的学习指向
“教”应该为“学”服务,“学什么”是教师课堂教学首先要钻研的问题,然后“以学定教”,“以问促学”。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教,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问,这既是以生为本的体现,也是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任何一堂课的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我们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以学生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功。
《燕子》一课,对学生而言,理解“燕子美在哪里”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读上几遍,便能说出个八九不离十来。而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语言,发现语言规律,领悟“作者是怎样把燕子的各种不同的美描写出来”,才是更具意义、更富挑战性的活动。当给学生探讨发现的空间、时间后,我们收获到的是学生思维的极大活跃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我们在设计核心提问时,就不必像第一位教师那样,纠缠于学生早已明白的内容;而应像第二位教师那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删繁就简,修枝剪叶,借助核心问题直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言深处,揣摩语言使用规律,锤炼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使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典型语例的学习有一个新的发展和提升。
三、提问应基于文本的教学价值
不同的文体呈现着不同的教学价值,承载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如,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应引领学生揣摩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议论文要引领学生把握这种文体的基本要素――观点、事例、结论三者的关系,运用事实说明观点的方法;说明文就要引领学生体会如何用准确严谨的语言介绍事物知识……教学并非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正如崔峦老师所说:“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因此,我们应努力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巧妙设问,以问题引路,带领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自觉地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燕子》是一篇状物的散文,文字浅显,但语言优美,结构清晰。这样的文本,学生在内容的解读上障碍不大,教学时就可以将着力点投注到表达的探讨上来,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语言秘密,探讨语言规律。“抓住特点,用词优美”的写作特色贯穿《燕子》全文,而这一点也值得学生借鉴模仿。因此,我们在设计核心问题时,应突破惯常运用的内容剖析的教学窠臼,由表及里,直面文章的表达方式。这种突破常规的设计,不仅能带给学生阅读的新鲜感,让学生在“跳一跳,摘桃子”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更能切实地提高学生把握语言规律、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张楚廷先生指出:“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师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而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营养剂。”可以这么说,有效的教学,来自有效的提问。让我们紧扣课程目标,立足学生实际,关注文本特点,聚焦语言表达,设置有效提问,促成有效训练,让语文课堂弥漫着“语文”的芬芳。
(责编 韦 雄)
第四篇:《教学从了解学生开始》案例分析.doc
《教学从了解学生开始》案例分析
1.为什么同样的课,安老师在不同的班级里实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答:因为两个班学生的基础部一样,2 班不如 1 班的学生,而且(2)班的两极分化现象很严重。其次俩个班的学习风格不一样;经过安老师的问卷调查,得出结论:1 班学生大部分都是听觉或者听动觉综合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是视觉型或者视听综合型的。而 2 班的学生中只有8.33%是听觉型的,10.56%是听动综合型的,大部分是视觉型或者是视动综合型的。另外还有客观原因:1 班的英语课是第一节,同学们的精神状态很好,能高度集中精神,而 2 班是第四节课,学生在经过了前三节课的学习,处于疲劳状态,精神不容易集中,加上第三节课又是体育课,学生心还没静下来,难以心平气和地听老师读英语故事。
2.您认为安老师通过查阅试卷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为了得到这些信息,您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答:安老师通过查阅试卷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即了解了 1 班学生大部分是听觉或是听动觉综合的;而 2 班的学生中只有8.33%是听觉型的,10.56%是听动综合型的,大部分是视觉型或者是视动综合型的。
我认为得到这些信息还可以采取与学生交流,课堂观察以及向原来班主任、任课教师了解,及成绩测试等方法。
3.安老师用学习风格问卷测试学生们的学习风格,您认为这样做可靠吗?如果您是安老师,您会怎么做?
答:这样很可靠,很准确。如果我是安老师,我也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找出适合达到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最好的教学方法。
4.在这个案例里,安老师对学习者哪些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她的分析是否合理?
答:在这个案例,安老师通过问卷调查,对学习者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学习者起点能力水平分析、认知结构分析、学习风格分析、学习态度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等,涉及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5.除了安老师分析得到的原因外,您认为可能还有哪些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两个班级如此不同的学习结果?
答:除了安老师分析得到的原因外,我认为还有可能是老师对两个班级的关注程度不一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者特征没有进行分析,不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另外可能还有班上的学习风气问题,学习氛围不浓及学生家庭影响等。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两个班的学习成绩的差异。
第五篇:《教学从了解学生开始》案例分析
可选案例A:《教学从了解学生开始》案例分析
1、为什么同样的课,安老师在不同的班级里实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答:安老师对这两个班采取相同的教学模式,相同的教学流程,但结果却截然不同,原因是因为(1)班的英语课是第一节,同学们的精神状态很好,精神能够高度集中,而(2)班却是上午的第四节,学生在经过了前三节课的学习,身体已经处于疲劳状态,精力不集中,效果也就差了。一般来说,多角度的运用比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两个班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差异,所以会造成不同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受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个体之间既表现出一些共性的、稳定性的特征,又表现出多样化的差异。虽然他们同是初一的学生,年龄上不会存在大的差异,可在这同一年龄段的学习者在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力等方面也会表现出诸多的差异性。
2、您认为安老师通过查阅试卷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为了得到这些信息,您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答:安老师通过查阅试卷可以得到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认知水平和态度,对教学传递系统的态度或喜好,以及学生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相关信息。为了得到这些信息,还可以采取课堂提问,测评,以及向其他任课教师询问,也可以用观察、谈心交流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态度的分析。
3、安老师用学习风格问卷测试学生们的学习风格,您认为这样做可靠吗?如果您是安老师,您会怎么做?
答:这样做是有一定的可靠性。要想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我认为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教师通过学生对问卷的回答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分析出学生的学习风格。从而根据调查中的数据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如果我是安老师,我也会借用现成的调查问卷进行测试,或者通过学生的做题练习中了解学生的认识情况,进而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这样做即方便快捷而又有权威性。
4、在这个案例里,安老师对学习者哪些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她的分析是否合理?
答:在这个案例里,安老师通过问卷调查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力、学习环境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另外还对以前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她这样分析比较全面,也比较合理,为以后安老师制定出适宜的教学对策做了准备。
5、除了安老师分析得到的原因外,您认为可能还有哪些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两个班级如此不同的学习结果?
答: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初中阶段学生在心理特征表现为幼稚与懂事的统一、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统一、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自觉性与不自觉性的统一。再加上两个班中前一任教师的教学方法就不同,导致了他们在夯实基础知识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两个班学生不同的认识水平、能力水平也都会对他们的学习成绩造成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