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的模拟公司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3 00:1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行动导向的模拟公司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行动导向的模拟公司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第一篇:基于行动导向的模拟公司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行动导向的“模拟公司”教学法 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王红梅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应用行动导向的核心教学理念,探讨了“模拟公司”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内容、评价方式,认为模拟公司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是适合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有效模式。关键词:模拟公司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f “Simulation companie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action-oriented

Chen Yu(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6)

Abstract: Combining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paper research the teaching process, content, evaluation methods of “Simulation companies” on course teaching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which application of a core concepts of action-oriented.Think it will help students to increase their study interest, cultivating their creative ability and society ability,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This is real an effective mode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 Words: simulation companies,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ractical teaching 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不断探索与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近年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这一教学理念正在许多国家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得到有力推崇。“商务模拟公司”教学法是经管类专业实现“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育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模拟公司”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模拟公司”教学法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的虚拟公司,这种虚拟公司是在封闭的经济体系内与其它模拟公司发生“业务”关系,除了货物和货币外,可以包含所有真实公司的所有商务活动,学生可在模拟公司的不同部门进行轮岗操作实习,经历公司全部运营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模拟公司教学法集中体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先讲理论后实践的模式,采用“先实践再理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对岗位所需的知识、法律法规的认识,加强他们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了解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模拟公司”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教学方法。“模拟公司”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突破了传统的纯讲授法模式,开展了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以及项目教学法等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不能通过身如其境的商务情景进行训练,掌握实际职业能力,同时也缺乏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难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效果。随着用人单位对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提高,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能立即融入到公司的组织结构中,完全胜任岗位工作,笔者通过在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认为模拟公司教学法是适合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模式。2.2基于行动导向的“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内容

“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工作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全员参与,其教学理念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能力本位)”。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所涉有关的职业行动领域及其岗位要求,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工作内容进行整合,不只局限于学生熟悉的外贸流程,而是扩展到企业的创立、经营策划与业务运作等过程,具体可分为模拟公司筹建、外贸商务模拟和外贸流程模拟三个部分:

2.2.1外贸模拟公司的筹建

教师在实施模拟公司教学时,根据外贸公司的工作内容,将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成立若干模拟外贸公司,公司设立业务部、采购部、财务部、物流部等组织机构,公司成员由学生担任的总经理和各业务部门人员组成,公司内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各部门之间分工协作。模拟公司成立后,确定公司经营产品或服务范围,根据模拟公司的工作任务的驱动下,以组(公司)为单位开展外贸业务活动。教师要求各模拟小组撰写模拟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拟公司章程》以及公司组织结构图,建立岗位责任制。2.2.2外贸商务模拟

(1)模拟外贸公司交易前准备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搜索国际市场上与“模拟公司”所经营的商品相关的购销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和思考。根据“模拟公司”的工作任务,撰写《外销商品调研报告》,完成《外贸业务经营方案》;在“模拟公司”教学中可以申请了一个公共的电子邮箱或建立商业网站,以便于各模拟公司之间在网上发布商品信息,寻找贸易伙伴。

(2)模拟外贸公司交易磋商、商务谈判与报价核算

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通过email的方式进行“模拟公司”间的交易磋商;组成模拟商业谈判阵容、划分谈判角色,按照一定的基本程序进行商务谈判;要求学生根据“模拟公司”经营的产品的相关资料,选择合适的价格术语,计算采购成本、出口退税收入、国内费用、运输保险费用和银行费用,确定外销商品的最终成本、费用和利润,制作《出口商品报价核算表》。

(3)模拟合同的签订

根据“模拟公司”商定的有关商品信息及运输保险、支付条件等内容,草拟合同文本。买卖双方就草拟的合同中条款进行洽谈、修改,直至双方达成一致,形成最终的购(销)合同文本(中英文各一式两份),双方代表签字并交换合同文本。

2.2.3外贸流程模拟

根据外贸公司的操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模拟公司”签订的合同为基础,按外贸作业流程进行仿真练习,内容包括的信用证的催证、审证和改证、外销商品的生产跟单、托运(货代)业务、投保业务、报检报关业务、收汇核销等等。根据所签订的合同和信用证的要求,制作外贸业务所需的各种单证如:商业发票、装箱单、质量证书、汇票、托运单、海运提单、装船通知书、报检单、报关单等。在流程模拟过程中,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小组扮演买方、卖方、银行、商检部门、船方、工厂等角色。通过外贸业务流程模拟,使学生体验外贸业务工作所需要的具体要求,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外贸专业技能。2.3“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本课程中评价体系

为了激发学生在“模拟公司”的创业动力和学习主动性,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应以考核应用能力为主,既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将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同时还应该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在本课程教学实践将过程性考核分为集体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2.3.1集体成绩

集体成绩由“模拟公司”的书面成绩和课堂陈述组成。书面成绩是“模拟公司”总经理上交的“模拟公司工作总结”和该公司人员所完成的业务工作总结、各种业务报表和单证;课程陈述是每一个阶段学习完成后进行一个课堂总结和反馈,由各“模拟公司”推选出的学生代表向由教师、专家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考核评议组进行课堂陈述,介绍在“模拟公司”的业务经营过程、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教训和体会。

对集体书面成绩和课程陈述的评价都设有一个评分标准。2.3.2 个人成绩

个人成绩部分实行二级打分。“模拟公司”总经理根据其成员的工作岗位的系数以及其在集体中的工作表现(包括学生平时的考勤、所承担的岗位单证业务考核、基本素质考核)进行打分;教师根据“模拟公司”总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总经理的岗位系数进行打分。2.4模拟公司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实施的效果

2.4.1有效的提高学生未来从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达到了高职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目的

经过对三届学生的模拟公司教学法的实践,整合和利用了学院专业教师的人力资源优势,深入研究实训平台成为集教学、实训和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从组建模拟公司、确定公司构架、分析经营环境到完成外贸合同履行过程中各环节的实际业务,体验到了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通过不断地改正错误,降低了未来创业的风险,有效地提升了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即:

(1)执业能力:熟悉市场环境、学习商业规则、训练职业技能、积累从业经验;(2)社会能力:运用网络技术拓宽学习空间,在虚拟的人际社会中从事模拟经营;(3)管理能力:汲取职业人士的经验和通用知识是,有针对性地提高经营管理能力;(4)风险意识:在“错误”中学习“正确”,以“数字货币”体会商业风险;(5)市场意识:在接受“订单”时提纯“服务”,在进行“交易”时体会“商机”;

(6)团队意识:在提交模拟公司工作总结报告和模拟公司宣讲时表现才华,在实践中体现团队协作; 模拟公司使学生尽快的适应了企业岗位能力素质的要求,实现在工作岗位上的“零适应期”,达到了高职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目的。

2.4.2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模拟公司”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身入其境,不再感到学习的枯燥无味,而是积极主动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参与模拟公司所需的信息资源的搜索、营销方案的策划,进行外贸业务的操作实践,以用促学,从做中学,边用边学,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自主学习的动力很高。

2.4.3系统整合了本专业的相关课程知识

“模拟公司”强化了学生对商务公司全方位的认识,对本课程的外延知识如外贸函电、网站建设与推广、电子商务基础与实践、国际市场营销、创业指导等课程有进一步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适应未来的职业工作需求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模拟公司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实践的思考 “模拟公司”的教学理念是建立在从实践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即通过参与模拟的商贸业务实践而获得相应理论知识,掌握具体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几下几点:

3.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仿真的模拟公司商务环境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经营活动直接参与者或决策者,而教师则充当指导者或咨询顾问的作用,从而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在“模拟公司”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其他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由学生扮演海关人员对模拟报关人员提供的报关单据进行审核,使学生除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的同时,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和任务,从而充分展现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作用,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3.3由于学习过程已成为一个包括教师在内的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注重的不应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的整个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得到了“货真价实”的锻炼。“模拟公司”教学法的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商务模拟公司的概念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许多偏差;模拟公司的规范还太小,只是在本校范围内进行,缺少必要的对外联络,且运作不够规范,无法保持常年化、持续化经营等等,有待于进一步去研究和改善。

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积极开展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特别是“模拟公司”教学法的应用实践,必将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使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富有特色,并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究和应用“模拟公司”教学法,必将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使我国的高职教育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崔红珊.“模拟公司”与导向教学法[EB/OL].中国职业教育网,2005.9.16 [2]魏安莉.网上模拟公司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3]国家内贸局系统中专校赴丹麦考察团.丹麦的“模拟公司”.中国职业教育网.2005—4—22 [4]李玉春.模拟公司:一种有效的高职实践教学方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6)[5]张梁平.商务模拟公司培训模式特色探析[J].商业时代(理论版),2005,(23).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第二篇:研究关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相关分析

研究关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相关分析

论文关键词:专业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

论文摘要:本分析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讨论了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存在的障碍。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

1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1培养既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又具有特长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中国入世后。随着对外经贸合作的增加,国际交流越来越重要。对外贸行业而言,商务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人才上需要的是真正具备相关行业的产品专业知识、具有国际沟通能力。具有从事国际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从谈单到贸易成交的过程中能够独当一面的综合性人才。这样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素质需求可以为:(1)具有良好职业。对外贸企业而言,一是要求工作人员能保守商业秘密,二是具有企业忠诚度。(2)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主要是指涉外商务的沟通技能。(3)能适应外贸业务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专业操作技能。(4)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水平证书。从重庆市人才网招聘信息来看,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掌握英语,具有一定行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外贸人才备受企业青睐。然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除了基础英语课外。主要接受的是中文语言教学,他们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知识,但是不具备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外语交流能力,与现有的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1.2课程本身的需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涉外性和专业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外贸业务中涉及到的诸多外文单据如信用证、汇票、海运提单都会在该门课程中呈现,要求学生能够审核信用证并能提出修改,要求学生要能制作外贸出口结汇的全套单据。也就是说,课程本身对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择该门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更符合课程的特点,也便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2高职国际贸易课程开展双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障碍

2.1从学生特点上看,英语基础差是高职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同时学生起点不一,差

别较大。这也是我国高职的生源的普遍特点。即学生来源类型较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生入学起点不同,、专业素质不同。个别同学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大部分学生只打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个别学生甚至对英语有一种学习抵触情绪。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而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由于讲解内容涉及对外贸易业务开展各个环节及操作,内容重要且紧扣外贸实践,学生本身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高。但是如果采取双语教学的模式,一旦教学方法不恰当,不但达不到预想的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2.2从教师特点上看。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匮乏。双语专业课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不仅英语阅读水平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好,要求发音准确,还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高职院校胜任外贸课程的教师普遍是毕业于类专业的硕士及以上。普遍的情况是,他们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但是口语表达能力还不够强,课堂用语和讲授用语能力极为有限,师生交流用语和教师反馈用语表达困难,难以自主地运用英语语言驾御课堂。而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英语表达能力较强,但是外贸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都有待加强。因此,要开展双语教学。必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2.3从教材上看,适合高职类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目前在教材市场上寥寥无几。如果采用原版英文教材,一方面国家之间文化差异、业务操作差异大,不符合中国国情: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差,学生自学和预习均困难,实用性不强。国内也有很多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但主要适合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高职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讲,笔者认为最好是选择以中文为主,并附有英文专业术语或词汇的和解释,配有一定中英文练习题的教材。

3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策略探讨

3.1避免对双语教学的错误认识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实施双语教育的一种手段。所谓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不是学习外语,而是利用外语语言来进行学习。对《国际贸易实务》而言。开设双语教学。其教学目标,最终是使学生对整个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业务操作。在学好外贸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经贸英语的表达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的讲解不能过度强调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而是重在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外贸业务技能。同时在不同的章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不同的英语运用能力。比如在国际贸易磋商章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函电磋商

四个环节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英文函电书面磋商能力。在签订前的商务谈判章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沟通能力。在信用证章节,重点让学生掌握信用证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运用英语语言来进行审核和修改信用证的能力。

3.2因材施教,采取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

一是因人而异。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层次差异大的特点,在双语教学初期。以中文为主,少量渗透英文。实际教学中,通过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专业词汇进行预习的方式,教师逐渐过渡到中英文两种语言交替使用。在课程进入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纯英文授课对知识进行系统总结。此时学生已经对专业词汇,专业知识掌握,对课程脉络有了总体的了解,对教师英语口语讲授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能够敏感捕捉,有兴趣有能力接受纯英文课堂教学。二是因教材内容而异。对教材知识难度比较大的章节,如支付工具、货款支付方式部分,教师则主要以中文教学为主,少量渗透英文。如讲授票据行为时,先用中文讲解主要票据行为以及每一种票据行为的界定和知识要点,然后让学生运用专业词汇对票据行为按照先后顺序进行一定的表述。对一些内容相对容易理解的章节,如商品包装、商品数量部分,则主要以英语讲授为主,偶尔使用中文予以补充说明。

3.3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一是突出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形式多样。如对学生制单进行实训,并组织比赛。既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又强化了学生对英文单据的学习能力。又如采取角色扮演法模拟外贸合同签订,学生为了完成一笔出口或进口的合同,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外文合同的书写能力。通过实训教学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和对英文运用能力提高的需求,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二是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尽量多采用图表、图示的方法,以短小精简的英文注解出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3.4重视学生外语程度,培养学生外语语言习惯和专业英语素养

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在学生低年级阶段,除了课堂上学习英语,进行英语运用能力培训外,通过早自习。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口语、听力,二年级后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前,开设《商务英语》、《函电英语》等先行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三年级则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相关才子认为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仅是对教师语言运用能力的挑战,也是对教师教学语言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的考验。本文仅针对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一定的探讨,有关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

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需要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讨。

参考文献:

1王卉,张昌兵.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策略.南京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2):74-78

第三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实践心得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实践心得

延吉国际合作技术学校

电气组 黄载渊

自从11年开始“行动导向教学法”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为主线开展师资培训的工作,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导入给我的课堂带来了生机。我所有的课堂都导入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发现行动导向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讨论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课堂教学目标

1.强调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这就要求学校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应用技能的培养。

2.强调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职业学校毕业,一般来说是生产线上的操作员、工艺实施员,一线的管理人员等。

3.规定毕业生应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上应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4.要求同21世纪我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和现代建设相适应。这就要求人们终身学习。因此,应该培养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有健康的身心、丰富的个性、高度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课堂融入教学特点

1.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教师是组织者与协调者。

2.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3.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

4.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

5.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

6.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

7.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确定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以前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就顺着教师的意思去完成实验,最后教师看学生是否是按着自己的意思去完成实验去评价学生的实验成果,学生在教学中很少有创新或合作的机会。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导入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变化,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变化。要想上好行动导向教学课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是展示专业能力,而是作好充分准备工作。

2、要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控制学习内容。

3、不是小组的领导,而是小组工作方法的辅助者。

4、不需讲很多话,要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

5、是整个活动的发起者、促进者、引导者并掌握活动全过程。

6、要学会处理意外结果以免破坏活动环境或气氛。

7、必须正确描述问题,明确工作指令。

8、要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中讲课的分量明显减少了,但是加大了教师备课量,没有充分的备课及准备工作学生上课时能感觉到课堂压力少、学习内容不明确、讨论不激烈、不用合作自己单干也能完成实验等等一系列偏差。

导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了、学生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课堂中少了批评和两极分化,增多了不少和谐和融洽。

第四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中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同志提出:“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国情决定了对人才要求的多样化,不仅要造就数以千万的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大事。职业技术学院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是通过学校教育具体完成的,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而职业技术学院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一方面,职业技术学院生源素质比不本科院校,主要表现在:学生基础比较差,知识结构残缺;学习缺乏良好的习惯;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职业技术学院现行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模式更多地源于普教模式,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缺乏职教特色,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学习水平、心理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品质的缺乏与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守旧单一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学生求知欲不旺,效果不佳,虽然有部分教师做过一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活动,但效果不够明显,主要原因是:

1.把“教”看作是影响和促进“学”的主因,所以教学改革只注重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略了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学习理论等的根本性的改革;

2.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其主动性无从发挥,学习效率低下;

3.虽然在教学中使用媒体,但媒体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演示的工具,或者作为公开课上装点的道具,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4.教学改革只注重外部刺激的作用,不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和变化; 5.教学改革没有突出职教特点和校本特色,实效性不够明显; 6.教学改革范围窄、层次浅、力度小,比较单一。

这种现状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从而抑制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所以在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但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多,课程也多,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从什么地方入手?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研究成果为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服务?现对《仓储管理实务》进行研究。

职业技术学院《仓储管理实务大纲》指出:让学生对仓储管理系统有个初步认识,理解仓储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性,掌握其基本的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对仓储形成一个全面系统认识。教学内容要“精”、要有“代表性”,以“点”带“面”,让学生较全面地熟悉和了解仓储管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基本掌握仓储管理的思想理念和工作特点。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脑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科学成果逐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时,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即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便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对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教学方法 “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郭善渡教授把它称为“单刀直入法”或“黑箱方法”。也可以说“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就 是“黑箱方法”。黑箱(Black Box)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这就是黑箱方法。

仓储管理实务内容十分丰富,专业名词和专业技术很多,利用“黑箱方法”,可以将一些复杂的、专业性特别强的专业知识封装起来,使其看起来表面化,简单化,把封装起来的部分视为黑箱,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不必要为了了解所谓的系统而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符合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由浅入深的层次,这样,为教师在这方面提供了教学依据,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科目的特点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也为素质教育添砖加瓦。

我们觉得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需要,是发挥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资源优势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在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课题,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将“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仓储管理实务应用基础课程的常规教学方法贯彻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并将此方法推广到其它学科教学中去,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发生根本改变,实现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目标,拓宽本校教研的视界。

二、课题研究内容

在职院《仓储管理实务》学科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此为突破口将“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常规教学方法,并将此方法推广到其它学科教学中去,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研究目标:

1、以行为导向教学为核心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了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之后,还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行为导向教学为核心展开教学方法的研究,将各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落到实处,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完成行为导向教学为途径,建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主要手段,因此,以行为导向的教学形式是最能体现实践教学实效的有效措施,充分利用企业或是一些社会举办的行为导向来引导设计我们的教学,通过独立完成行为导向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课程能够与市场接轨,适应社会,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和职业岗位的要求。

3、以行为导向教学为平台,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行为导向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行为导向实施的成功。教师既要懂理论教学,又要精通实训教学;既要精通某一课程,还要掌握相关课程知识;既要了解书本,还要了解企业要求、市场变化。行为导向教学可以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展现教师的综合素质。

4、以完成行为导向教学为载体,构建学校教学环境体系。(原来是通过研究行为导向教学法,促进职业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实践体系是完成行为导向教学的前提与保障,体系包括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平台、教师实践平台等基本建设,同时还要出台相关的制度保障。

(二)、研究内容:

1、加强教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学习,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组织专家举办讲座,组织专家与骨干教师针对行为导向教学的学术展开讨论与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在教师之间开展行为导向教学的学习热潮,两周一次的科组会议讨论,并结合课程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教师钻研教学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针对行为导向教学优化教学模式。

打破以往课程中“教师书本黑板讲,学生全在纸上练”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通过示范课、优质评比课对行为导向教学进行探索。

3、加大师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的力度,提高师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职业综合素质。

4、增强教师的行业经验,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推动校企合作。把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充电,形成一种教师不断学习的机制。利用企业平台以 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可以细化到课程围绕企业要求进行教学,使课程能够与市场接轨,适应社会,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和职业岗位的要求。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计划:

主要使用研究方法如下:

行动研究法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应用与任务驱动相关的教学理论去研究与解决不断变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探索、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调查法 运用问卷、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教研活动展示、座谈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论据。

文献资料法 对近几年来发表的关于课程改革、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合作互动中感受成功的文献资料,特别是有关计算机教学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所借鉴。

经验总结法 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如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1、组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课题小组,进行研究分工。

2、对职院《仓储管理实务》课程课堂教学现状现状进行调查。

3、分析调查材料,编制调查报告。

4、拟写“研究方案”和“课程实施计划”。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1月)

第一步:2011年1月—2011年3月:让学生逐步熟悉与适应新的方法,并对新的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进行主动的、独立的学习活动。在这一阶段,首先要组织教师认真钻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组长要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组织学习、进行培训。同时要钻研教材,确定哪些内容最适合用“行动导向”模式教学,教师要能经常研究分析学生的原状有认识结构(知识经验),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去创设情境,搭建“脚手架”,从造成学生“认知冲突”中,让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知识。这一阶段重点放在设置情境和呈现情境上。同时,也要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从职院学生的心理特征看,课堂营造讨论,交流、争辩的氛围比较受学生欢迎。这一阶段结果后,搞一些测评,积累和搜集一些数据。

第二步:2011年4月—2011年8月:教师基本上掌握了“行动导向”模式的课堂调控方法和操作方法,学生也基本上学会了建构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学生的各种思维和能力也有了发展。这一阶段具体方法上侧重于帮助学生如何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索,使学生形成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这一阶段结束后,也要作一些的测评。

第三步:2011年9月—2011年11月:随着学生对知识有深层理解和高水平的思维,搭建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脚手架”,应该随着学生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减或重新组合,同时提供的背景材料要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的程度。

在这一阶段,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如:反思与批判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真正建构起学生终生受用,终生获益思维习惯和善于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这一阶段结束后,要作全面的测评,积累和搜集有关研究数据。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集思广益,同时,注意发挥各人的优势,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公开试教,互相取长补短,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证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1月)

1、对实验班学生的《仓储管理实务》学科成绩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定,验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效。

2、全面总结探索出中职《仓储管理实务》学科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3、收集分析数据,整理原始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结题。

四、课题需要的经费及预期成果:

1、预计每期的研究经费为2000元。

2、全面总结探索出中职《仓储管理实务》学科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促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于新课改的教研水平。

4、相关经验文章或论文。

五、课题研究新的体会

通过二年的课题实验研究,课题组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我们认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任务情境的创设

教学是师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确立信念、付诸行动的转化过程。这种由知到行的转化,又往往要借助情感、意志等中介来“催化”完成。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调拨和激发出来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自觉地创设情境。

①设“疑”引发激情

所谓设疑,就是有意设置障碍、悬念,造成疑惑,创设愤悱情境,激励解决。《仓储管理实务》理论抽象枯燥,如果不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探索,就会令学生兴趣索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解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激起他们积极思考、探索的欲望。当他们处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再适时给予解惑,使之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比平铺直叙讲解理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②引“趣”激发热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就是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兴趣和欲望正是学好一门课程坚不可催的基石,计算机是一门新课程,一经接触,部分学生自然会被此课程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一部分学生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认为此课程索然无味,必然会产生消极作用,即出现这样的现象“吃不消与吃不饱”久而久之,对那些“吃不消”的学生就会感到学习计算机是个负担,产生畏惧感,从此,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但如果一味的等待那些“吃不消”的学生赶上来,再讲授新知识,对于那些开始就有兴趣的同学来说在精神上是一种摧残,在知识上是单一的重复,长此下去,也就使这些同学兴趣消退,使学习成为苦役。这时,就需一剂“催化剂”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即--情境创设。“研究学生的学习欲望、需要,创设趣味盎然的课堂情趣,往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表现为求知欲强、精神饱满、思维活跃,那么学生们就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课堂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③引导创设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体验,它在较长时间内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心境表现是以情绪稳定、勤于思考、思维畅通,准备创造为特点的。在教学平等、民主、和谐的条件下,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特别是对学习困难比较多的中职学生来说,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应鼓励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每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培养坚强意志心境的氛围。同时,要用慧眼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爱的“激励”倾注给学生。学习成绩进步时固然要表扬,学习退步时要帮助找到原因,更好地鼓励他进步,从而促进教与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运用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各种创设乐学情境的积极因素,使学生时常体验到一种“轻松感”,使他们求知欲得到满足,好胜心得到鼓励,创造力得到发展。

2、行动导向法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一)、教师对物流仓储管理工作分析与典型工作任务提炼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是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起点。我们对广东佛山三水仓储集团、广州兴安平价超市、中山嘉美乐食品有限公司、广州永硕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爱婴岛儿童百货连锁有限公司等多家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的采购部进行了调研,和企业仓库管理员一起对仓储管理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对仓储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对象、工具、方法与工作的组织、对工作和技术的要求。例如在第二知识模块,我们通过对在库操作实务的仓储管理工作分析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提炼,得出在库操作实务的典型工作任务:货物堆码苫垫、盘点、拣选、包装、货物养护。

(二)、教师设置学习情景,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物流仓储管理》学习情景(项目)设计,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教师将根据企业仓储管理人员完整思维、职业特征及工作任务,将《物流仓储管理》课程的全部内容具体化为学习情境。下达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例如在第二知识模块,对物流仓储管理工作分析与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后,我们设置这样的学习情景:请每个仓储公司(实训小组)为北方盛大采购的货物进行验收,并填写物资入库初检记录,验收单,货物拒收单,事物保管明细账。

(三)、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

学生以团队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学生自己要认认真真把这章节的知识学懂弄清,接着到网络,图书馆去寻找资料,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这过程中有不明白的,以团队方式进行自主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有争议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从旁加以提示,激发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如果是课外学习,教师不在场,可以把这些有不明白的记下来,待下一步和老师一起讨论,弄清楚。

(四)、学生形成方案决策,根据决策方案完成工作任务设计和模拟操作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之后,通过团队讨论得出的可能方案进行论证决策,形成团队实施方案。例如,例如在第二知识模块,我们通过对在库操作实务的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仓储管理软件和智能数字化货架的模拟操作练习了。(1)用自己的相应编号进行登陆。(2)入库单元实验(3)设置物料信息,在《基础数据/物料信息》中进入物料信息列表页面,进入新增页面根据提供的物料信息,选择录入物料。(4)保存物料信息。

(五)、学生自检和展示工作成果,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师生共同评价(1)任务成果展示

任务完成后,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这样可以从任务成果展示中得到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得到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语言、行为、思维反应如何,是检测任务是否有效的情况;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和与人合作的乐趣,并且逐渐将兴趣转化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并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2)自评与互评

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学生更易接受,评价的效果会更好。自评一般在小组交流结束时进行,学生对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投入或贡献作出客观的评价。互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很多东西,单凭一个人或一组人的智慧是不行的,因此,通过自评与互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过程评价强调找到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总结提高。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所形成的成果进行评价,这个评价其实就是对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分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级,由教师和组长在专用表格上作好记载,以便学生自己或同伴、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状况。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尽量用鼓励性的评价语气,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的“任务”设计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创新是人类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了创造新型人才,教育必须创新。自主学习是实现创新精神的前提。而计算机应用作为一门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竞争提供支持的课程。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时,具有创造的积极性。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授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计算机应用课程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设计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上机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下面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讨计算机应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①确定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

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了解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受新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目标导学可以去掉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一个被蒙上眼睛带入迷宫的人,丧失了择路的自主性,只能任凭别人牵着前进。对待信息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样。当老师依次一节一节讲授新知识时,由于学生对一章知识缺乏整体认识,因而只能跟着老师盲目地前进。为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上好每章开头的启始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去掉了盲目性,其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教学目标实现所依托的直观形式。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任务,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②设置认知冲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既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教师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③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 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任务完成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老师没有必要在絮絮叨叨地导游,而应该成为“仓储管理实务”,让自己简化成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师生交互场面”,在学生前进时指引方向。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因此,学生要学会“做中学,学中做”。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现在已不是如何使学生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时代。《仓储管理实务》课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尤其应该让学生去“学习”,去“创造”,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得。正如古人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是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富于爱心的交流,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是相互尊重与创造,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美的创造活动。所以,它不但使师生的生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而且也使过程本身充满生命气息,它不仅能够成全学生生命整体发展,而且也使教师获得生命满足。这或许是全人类孜孜以求的教育目标。

④、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协作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到我们的《仓储管理实务》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a、明确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b、合作探究。

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c、交流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d、反馈结果。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 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

4、交流展示 评价检查

课题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作了许多的探讨,结论表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一些,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相当地难以衡量。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主张两者必须相互结合,互有侧重。

我们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在学生展示作品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思路,让大家了解作品的产生过程;在评价他人作品时首先找出比自己强的地方加以赞赏,然后委婉地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展示本组作品时,全组同学都可进行补充说明;在聆听他人评价时,全组同学都可以进行解释和阐述。由于小组的作用,使学生们敢于表达自己,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增加了勇气。

经过训练,从学生创作的作品中逐步体现出了主体性的创作,同时各小组成员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积极地维护本组的荣誉。在班内,展示通过作品展示交流活动营造一种正直、轻松、和谐的讨论氛围,同学之间可以尽情表达对于自己和他人作品的欣赏,也可以开诚布公地指出作品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管是谁,都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成功:作品成功、合作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功„„

“如果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他就会有信心再做下一次尝试。”让学生尽情的展示自己的作品,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培养,学生们不再把上《仓储管理实务》课当做一个新的学科来学习,而是带着问题来课上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逐步地体会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践问题。例如:在学生们要开主题班会时,孩子们想到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在即将毕业时留下了彼此的E-mail地址„„这些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在逐步让计算机应用技术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交流服务。

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尽情展示,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发现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并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在创作的过程中,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成功,从而形成追求成功的良性循环。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1)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培育。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到网络,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了不良信息甚至垃圾信息,教师及时加强了上网的思想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及时、自觉、有效地抵制,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网德和网络观。这将影响学生一身的网络价值取向。

其次,通过课题研究,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接触仓储管理实务技术,对仓储管理实务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更熟练地掌握了仓储管理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仓储管理实务操作水平。

其三,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最后,课题研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主题自主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概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在网络上怎样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比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都重要。

(2)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充足发展。首先,在课题的研究中,由于电脑允许无限次纠错,又不产生任何增额成本,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胆量,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已的喜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尽情地发挥,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个性得到充足的张扬。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因而使得我校在省、市等各级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探索出了适合中职课堂教学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其总体模式如下: ①、创设任务情境 ②、提出具体学习任务

③、学生以任务为中心进行自主探索学习④、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⑤、学生成果展示和评价检查

3、促进了教师的观念更新,提高了适应于新课改的教研水平。

我们一大批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他们和学生一道操作,一起讨论,一起攻克电脑操作难关,其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有效提高了自身的计算机应用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我们的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和教学观,理解、掌握了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提升了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树立起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培养了教师的教研素养,全体课题组的教师每人每年都在校内开研讨性的公开课,互相研讨交流,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在课题研究活动中,课题组教师掌握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真正成了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4、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通过课题研究,学校一大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这批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仓储管理实务教学研究的有力推动者,让新课改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标向,从而全面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本次课题研究的成果,还有经验论文篇,见附件。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目的。

课题研究的结论

1.在大专专业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现代社会及企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要求;

2.通过近二年的实践,在大专专业课堂教学中有效运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对部分班级的会计、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学科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学后,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技能的学习和使用方面均比其它非实验班的学生有了显著的提高。3.教学既是中专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渠道,也是培养中专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媒体拥有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致使现代职校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职院教学功能是传播知识,并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的方法,为其后继续学习及知识创新奠定基础。4.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5.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定教学组织形式,可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谐的团队精神,这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

6.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及业务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自身提高。

七、有待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1、探索仓储管理实务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我们后面将继续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仓储管理实务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为推进学科教学全面整合、促使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2、因为职院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不够,必然会给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否大范围推广应用,还有待后续课题的继续研究。1.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问题在于:如果以前我们用考试分数来评价传统教学中学生对知识学习与掌握的程度,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评价现代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呢?这有待于我们边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2.目前,我们只选择了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进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研究,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课题组

2012年12月30日

第五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PLC教学中体会

教师论坛征文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

单位:大兴区第一职业学校 作者:多 贵 春 机械系机电专业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机电专业课程中的《PLC编程与应用》(简称《PLC》),应用于行到导向教学法,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将来更好地进行总结。

【关键字】: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应用存在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行动导向教学法越来越深入的应用于教学中。教师认真设计课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等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我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重构课程体系,突出技能培养。

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密切联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打破过去学科体系的束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突出机电职业的定向性要求,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机电职业岗位的要求。

我这学期教《PLC的编程与应用》,首先我将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将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第一模块:PLC的分类、功能、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类型、结构、单元和模块,认识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器件与硬件组成,掌握其基本工作原理。第二模块:PLC基本指令系统的学习及应用,通过第二模块的的学习,使学生掌握FX2N系列PLC通用指令的格式及应用,将理论在实训室的实训模块上进行应用,进一步达到使用PLC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模块:PLC的功能指令系统及应用,通过第三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PLC的特殊功能,如数据传送、数据高速处理、子程序调转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对PLC强大功能的认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充分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确保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要注意开放性地吸收实际工作经验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实和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经过实践检验,优化课程体系,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专业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机电专业的教学必须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驱动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实训,实行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以下是我采用的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将核心技能的提升和培养融入其中,以项目教学法最为典型。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通过承接和完成某个具体项目任务,来掌握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主要通过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进行实施。在PLC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共设计了三个典型的项目,每个项目下又有几个任务,由浅入深,如项目一中任务二拆装PLC,先提出项目任务,然后学生分组,咨询并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再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并作出决策方案,在计划和决策阶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和激励,制订出最佳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现场参观教学。项目完成后,各小组首先对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教师和学生给予总体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完成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达到做中学,以及为做而学的目的。通过项目教学法,即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运用专业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及评估方法。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就某个现实的问题提供介绍,指出面临的困境、几种选择或已做出的行为,引导学生来对这些困境或行为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对已经做出的行为进行肯定、比较、矫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PLC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工程案例和事故案例引入到教学内容中,针对这些工程案例和事故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实例与案例分析。如在时间继电器的教学中,引入交通灯的自动化控制的真实工程案例,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编写施工方案的能力。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用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加学习动力。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有两个方面,即学习和掌握自己的角色并了解对方的角色。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提升学生核心技能中合作能力、交际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例如,在PLC设备安装、运行操作与维护的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模拟车间设备处的劳动组织方式,将学生分成班组进行学习和组织管理,分别由学生担任车间主任、组长、安全员和组员

等。各成员分工明确,在任务实施之前,由组长组织召开班前会,传达学习及操作任务、要求、分工及安全注意事项,任务实施过程中,各成员各负其责,任务结束后,组长召开班后会进行总结和考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车间主任兼技术顾问进行巡回指导。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活动工作经验的同时养成服从、协作、负责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

机电专业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这也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立足生产第一线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之一。尤其对职高的学生来讲,这一点更为突出和重要。而对教者来说更应时时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和需要,不断引导、培养、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并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本学期在《PLC》课程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有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达到熟练的操作技能水平,为此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分阶段合理确定目标,如第一阶段充分认识、掌握PLC,注重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第二阶段是进行基本指令的应用,在此阶段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并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和动手基础;第三阶段进行复杂功能指令的应用,也是学生检验、强化技能和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阶段,在此更需要学生结合生产实践,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编程能力、动手能力,尤其需强化自己在产品的装配及PLC设备线路的维修方面的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四、改革成绩评价方法,实行多元化评价。

随着中职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为了让成绩评价能够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成绩评价方式。我评价学生成绩主要注重过程,并且贯穿于实际学习的全过程;评价学生成绩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以及在实习实训中的同学,这样可以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此外,还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必须完成一个任务书,这也有助于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在这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发现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促进学生发展,而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不要为了评价而进行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就业、发展,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这也是我们新教改的要求。

五、存在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的是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虽然行动导向教学法在PLC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易解决的问题。

1、信息收集困难。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没有图书馆,学生无法查阅资料;学生也没有地方可以上网,又不允许学生出校门,让学生搜集材料,教师无法为其提供渠道,所以往往成为空谈,只能教师自己给他们学习材料,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学生智力有限,导致探索、创新、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有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生源质量较差,智力较低,尤其职高学生更差,向PLC这种编制程序的课程,即使老师采用分层教学,有的学生仍然完不成任务,很难自主学习并主动完成任务,必须老师一步一步带领,才能完成任务,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时严重不足。

实践教学需要过程、教师逐一检测、师生评价等环节,所以需要的时间远远高于原来课堂单纯授课的时间,而学校总的课时不增加,导致课程内容整体性受到影响。

2013年11月28日

下载基于行动导向的模拟公司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行动导向的模拟公司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