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行动导向法在《网络互连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范文模版]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育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对于课堂的改革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含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自于德国,是德国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案例,指的是通过在实际的教学中营造一种工作氛围的方式,在课程的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生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心、手、脑并用,做到教、学、做结合,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的一种教学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第一,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行动导向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第二,提高学生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平常的课堂中营造出一种工作的氛围,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第三,维持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导向法在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下提升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为院校赢得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成绩和社会声誉,有利于维护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设科学的教材
《网络互连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一种,知识具有更新快的特点,所以在实际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时候,首先要保证教材的更新。《网络互连技术》的教材大多是以思科的网络互连为主,但是目前国内许多单位的网络建设采用的是华为等设备,所以《网络互连技术》在教材中不仅要设置思科组网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设置一些华为组网技术的实际案例,以增强教材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真实的实验平台
传统的《网络互连技术》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学生没有办法亲自体会,也就难以理解,同时这种传统的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网络互连技术》学习中相关的实验室进行重新的规划,建设一个以真实的网络运行模式为基础的真实的实验平台,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生编入不同的功能区,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课堂教学过程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某一个任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可以保证在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网络互连技术》的课堂教学可以遵循这样的过程:任务展示、完成任务演示、布置学生的实践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测试和验收、总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以真实的网络工程为背景,建立课堂教学的实训环境,让学生深入其中,理解自己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明白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演示到实际操作,也就完成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实现了课堂目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测评,也要有实际能力的测评;二是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在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别人对学生的评价。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网络互连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从教材设计、课堂设计和评价体系建立三个方面来进行,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第二篇:“行动导向法”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中的实践研究
“行动导向法”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中的实践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指导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原则在我国职教领域开始引进。考察了行动导向教学以及职业核心能力的的历史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特别介绍了设计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究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意义及需注意的问题。
一、“行动导向法”对于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必
要性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提出
“行动导向”译自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其方法是以职业活动以及相关的知识、能力等为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该方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行动研究’”,其原创代表人物为德裔美籍学者勒温(Lewin),并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高潮。”
自20世纪80年代起,“行动导向”成为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教学改革的主流,1998
年德国联邦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通过并发布:在职业教育学习领域应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以此确立了其在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基础地位,为提高教学成效开创了新的途径。
2.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
职业所需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跨专业的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而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因此,被称为跨职业的能力,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体现出职业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又被称为“关键能力”。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8年就预见性地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了我国二十一世纪新人力资源的开发体系,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3.行动导向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从教学内容角度看,“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及有关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敬业态度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可按照该程序“行动(激发兴趣)―任务探究(培养能力)―获取知识(获取知识)――应用迁移(深化任务)――总结提高(构建新知结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
能力。
从教学方法角度看,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并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即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大脑风暴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观点评论法、学生出题法、现场辩论法、模拟教学法、自学探究等教学法。
二、实践与成效
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实践中最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它充分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的真实性、完整性、协作性学习的原则。下面以此方法为例,进一步阐述行动导向法在职业核心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训练中的实践研究。
以我校06级法律事务与文秘班为例,为培养与提升与人合作能力,并渗透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特安排《合作建立〈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法制报〉月刊》项目活动,其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如下:
这种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以团队合作方式编手抄报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它通过合理而有效的编报行动,使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编报信息,比如搜集资料、采访相关人员等,来独立地制定和实施编报方案,并对其他组的报刊进行独立的评估与打分”,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提升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法是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手段与途径,行动导向是职业关键能力培养从思想到实践的桥梁。将会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三、运用“行动导向法”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专业、课程及课型选择不同的教法
行为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实际上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专业、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是指课程的某些内容可直接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方法直观性强,把所学知识及时付诸实践,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印象深刻。实践性强的课程都可在模拟实训室以现场方式完成教学。
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深度认识和主动实践的自觉性。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建构专业知识。这在法律专业、饭店专业、旅游专业、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课程中运用较多。
项目教学是一种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评估成果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几乎所有实践性强的专业和课程都适合这种教学方法。
2.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或者引导的作用。如在一堂课中,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布置一项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共同讨论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比一比哪个小组任务完成最快、最好,最后由有了切身体验的学生来总结实现任务具体有哪些步骤、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70%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3.行动能力的获得是由多方面制约的
完成一项任务并不一定相应提高某项能力,行动能力的获得是由多方面制约的。作为行动主体的人,由于知识和经验不同,对任务完成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完成任务过程不合理或者任务评价不客观均可阻碍该能力的获得。
第三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实践心得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实践心得
延吉国际合作技术学校
电气组 黄载渊
自从11年开始“行动导向教学法”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为主线开展师资培训的工作,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导入给我的课堂带来了生机。我所有的课堂都导入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发现行动导向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讨论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课堂教学目标
1.强调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这就要求学校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应用技能的培养。
2.强调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职业学校毕业,一般来说是生产线上的操作员、工艺实施员,一线的管理人员等。
3.规定毕业生应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上应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4.要求同21世纪我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和现代建设相适应。这就要求人们终身学习。因此,应该培养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有健康的身心、丰富的个性、高度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课堂融入教学特点
1.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教师是组织者与协调者。
2.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3.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
4.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
5.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
6.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
7.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确定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以前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就顺着教师的意思去完成实验,最后教师看学生是否是按着自己的意思去完成实验去评价学生的实验成果,学生在教学中很少有创新或合作的机会。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导入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变化,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变化。要想上好行动导向教学课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是展示专业能力,而是作好充分准备工作。
2、要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控制学习内容。
3、不是小组的领导,而是小组工作方法的辅助者。
4、不需讲很多话,要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
5、是整个活动的发起者、促进者、引导者并掌握活动全过程。
6、要学会处理意外结果以免破坏活动环境或气氛。
7、必须正确描述问题,明确工作指令。
8、要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中讲课的分量明显减少了,但是加大了教师备课量,没有充分的备课及准备工作学生上课时能感觉到课堂压力少、学习内容不明确、讨论不激烈、不用合作自己单干也能完成实验等等一系列偏差。
导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了、学生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课堂中少了批评和两极分化,增多了不少和谐和融洽。
第四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发动机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将课木内容进行项目整合通过对企业和往届毕业生的职业调查及在校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得数据确定发动机课的教学模式,根据理论与实践统一原则,根据汽修专业需要培养的作为生产、服务、管理、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发动机课木的内容设置,实现课木知识与工作实际进行无缝对接,将课木运用项目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构建为八个项目针对项目教师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授课。
二、教学实施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发动机课的课堂实施过程大致分为设计教学任务、制定项目分析案例、组建学习小组、行动学习、总结反思和形成评价六个阶段其中,行动学习由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实施小组行动方案、课堂展示、经验交流、评估改进(反思)五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在这个行动学习循环过程中,教师要参与研究并适当指导。
(一)设计教学任务
这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成功设计教学任务,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1、该任务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从而主动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如何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并能适应团队工作?
2、认真研究任务内容和过程,充分准各在任务中可能会涉及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可能会提出的疑问。
3、布置任务时,如何使任务的介绍具有吸引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
如项目《汽缸体检修》一课中,设计教学任务:一分析排气管排气的颜色;二分析故障原因;三汽缸体检修使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四量缸的步骤;五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汽缸体的磨损形式;六确定维修方法先从观察视频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任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撰写教案和任务指导手册,准各工具:桑塔纳轿车发动机、工具箱、量缸表、螺旋手分尺。
(二)制订项目分析案例
这是行动学习课堂实施的基础阶段,教师制订项目要贴切,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
如要学习汽缸体的结构、各部分作用及故障现象和检修方法,则制订项目《汽缸体检修》,采取视频“排气管冒蓝烟”激发学生兴趣,再采取情景案例法引出任务:一客户将车开到修理厂说:自己的车油耗增大,动力不足,加速无力,排气管还开始冒蓝烟,请维修师傅帮忙给检查修理一下经初步诊断是汽缸体发生故障,从而引出项目—汽缸体的检修如要学习活塞环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故障现象和检修方法,则制订项目《活塞环选配》,采取视频“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提出问题:活塞环的工作环境、活塞环的可能作用、活塞环可能发生的故障再采取情景案例法引出任务:一辆轿车发动机着车时,伴随有“啪、啪”的钝哑金属敲击声,加速时,响声加大,单缸断火后响声减弱但不消失经初步诊断是活塞环响,从而引出项目—活塞环的选配。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和故障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借助资料和网络完成。
(三)组建学习小组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的准各环节 各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卜,根据任务要求,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过程,团队协作完成任务,达到任务目标。
(四)行动学习过程
行动学习是行动导向学习实施过程的核心阶段,行动学习由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实施小组行动方案、课堂成果展示、经验交流以及评估改进(反思)五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
1、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在明确学习问题、组建学习小组后,小组成员便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详细分析学习问题,研究并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详细分工小组行动方案要包括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学习目标等如在项目《气门间隙的调整》中,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完成气门间隙的理论知识的整理、故障原因和分析的工作学生进行首次分工完成资料查询和工单填写。
2、课堂实施包括课堂展示、经验交流、评估改进环节如在项目《空气流量计的检修》中,学生在课堂上要动手完成项目要求,并验证自己的方案
①教师指导,学生演练教师让学生找出自认为方案最佳的一组来进行实车操作,其他学生观摩,同时找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有问题教师可适当提示操作结束后,请其他学生对这组学生的操作过程给予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再由操作的同学总结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教师对木次操作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最后学生对故障诊断计划进行整理修订
②虚拟练习,攻克难点空气流量计的故障原因较多,可采用虚拟软件练习教师设置的故障由易到难,让学生系统学习空气流量计的相关故障,尽快熟悉故障诊断流程,攻克难点
③实车练习,技能提升学生熟悉了故障诊断流程后就可进行实车练习实车练习由各组组长负责,按培训要求组织教师只负责监督
④检查:考查学习效果技能比武,检查效果教师在车辆上设置故障,进行比赛,组内学生确定好分工,不同组进行监督并作详细记录给学生发放评估单,让学生根据评估单的内容对操作的同学进行检查打分教师巡视时予以详细记录,以便后期点评。
(五)总结反思
找出优点和不足,激发学习动力首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找出他人存在的优点和长处。
(六)形成评价
对学生在木节课中取得的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在学生之IJ、小组之IuJ进行展示或汇报,通过展示和汇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价学生的工作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习型的学生,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用方法去维修操作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后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重视关键能力的养成,不仅展示了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更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五篇: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此相应,教材增加了有关搜集资料等方面的要求。这为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探索实践的平台。专题学习就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个。
专题的设计集中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是新课程实验教材的一大亮点。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笔者结合新课程实验教材中《长城》专题的教学,对此作了一些探索实践。
课堂上,当我投影出自己去长城旅游的照片时,学生有点兴奋起来。由此,我导入课题,进入第一板块的教学——交流搜集的长城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长城。
我首先明确了交流的方法,要求大家选择主要信息讲述,并特意强调:如果需要投影的话,我可以提供帮助。我问:“哪个组愿意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成果?”
话音刚落,一位组长拿着几张纸站起来说:“我们搜集的是长城传说„„”于是,便照着纸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冰道运石”、“山羊驮石”的传说。
接着,第二个小组读了一段长城历史的资料,从春秋战国说到明代。
接下来一组则介绍了有关长城保护的资料。他们读道:“大段的长城在被人为地毁坏,旅游爱好者将他们欣赏的残破变得更加残破。”最后他们慷慨激昂地呼吁:“让我们从抢救长城开始,寻找到可以安慰明天的线索。”课堂内顿时掌声一片。
我又问:“刚才交流的都是些文字资料。还有没有更形象、直观的资料?”
此时,我是多么希望有学生能投影一幅长城地图,将各朝代兴修长城的情况“一网打尽”。最后,以“说说我心目中的长城”为话题,引发对长城价值的讨论。顿时,课堂又热闹起来。生1:我认为长城是有价值的。长城的英文是“TheGreat Wall”,“Great”就是“伟大的”。这不正说明了它的价值吗?
生2:我也认为长城是有价值的。古时候它起到防御入侵的作用,今天还具有旅游的价值。生3:我认为修建长城没有多大价值。课文中说修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激起了民怨,才导致秦王朝的灭亡。„„
下课了,学生似乎还意犹未尽。
听完课,同行们随即展开了研讨。有的教师说:“学生交流信息时敢讲、愿讲,气氛热烈,但就知道读摘抄的文字,不能很好地筛选信息。”
这堂课结束后,学生围绕各自的话题又进行了资料的加工整理,在交流中,课代表一组的发言令人惊喜。他们从国歌中发现了长城,从子弟兵身上看到了长城,从神州五号的发射又看到了中华民族新的长城在崛起。
最值得高兴的是,有一组学生还用PowerPoint展示了我国西部长城地貌,形象地分析了建造长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