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境认知中激励与评价的作用大全
情境认知中激励与评价的作用-试论情境认知的理论基础与学习环境
激励与评价是情境认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情境性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励的作用
情境认知的理论半学习设想为个人对现实的构建,因此,经验成为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利用的基础。为此,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学习环境,该环境可向学生提供支持,以促进个人对所体验到的世界的意义进行构建。该环境还必须提供互动的和持续的激励作用。这是因为激励能向学习者提供了信息内化的机会,从而有助于较高级的、原认知技能(如:自我指导和校正技能)以及自我调节和自我评定能力的发展。在情境学习环境中,激励具有以下几种形式:模拟、支架(scaffolding)、指导(coaching)、辅导(guiding)以及利用认知工具和资源。1.模拟
在作为认知学徒期的基础的模拟中,学徒对正在完成任务的师傅先进行观察,然后则模仿。当模拟发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并以重要方式吸引学习者参与时,这种模拟最有效。在情境学习环境中以下两种类型的模拟最重要:
1.1在模拟现象的物理过程时,学习者需要理解,例如:如何将烤制一个饼所需的原材料调和在天起;
1.2模拟侧重于作业的思考过程,例如:解释为什么各种成分和数量可制作出所需的浓度、质地和味道。学生可通过模拟观察通常是无形的过程,并开始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对所发生的一切进行综合。2.支架
格林菲尔德(greenfield)曾经描述过从建筑借用过来的隐喻――支架的五种好处:1)提供支撑;2)作为工具发挥作用;3)可扩大工人的行动范围;4)允许工人在没有其它可能的情况下完成任务;5)可在需要之处有选择地用于帮助工人。
当认知结构相当发达时,则不需要支架;当该结构不完整或不稳固时,则需要支架。通过支持已研究的理解与知道怎样做之间的相互作用,支架可促进学生的已知知识向正在完成的任务迁移。支架能尽可能地从允许学习者管理自己的学习需要出发,支持并简化任务,使他们能完成其它情况下无法完成的任务。这包括提供最理想的挑战:过小则无意义,过大则遇到挫折。由此,支架可通过创造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与教学特征之间的“适配”,来闭合任务的要求与技能水平之间的裂缝。
支架的排列可从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到提供临时的暗示。随着学习者在其理解中变得越来越熟练,支架可减少、再组、或拆除。Rogoff与Gardner曾指出,当教学发生在新手与专家之间时,他们可共同构建交往,以便使新手进入专家对问题更为深思熟悉的理解之中。随着新手能力的发展,专家对支架进行修正,以便使支撑能适合略超出新手可独立管理的水平,这实际上是对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有效说明,在该区域内,新手可在专家(人或技术)的支持下,获得在自治中无法获得的东西。
3.指导性(coach)、辅导性(guiding)与顾问性建议(advising)
指导包括了当个人试图学习或完成一个任务时,对他们进行观察和帮助。指导包括引导学习者的注意、提醒遗漏的步骤、提供暗示与反馈、对做事方式进行质疑与构建并提出附加任务、问题与问题情境。指导是对学习者理解方面的活动和背景知识进行解释,并提出有关怎样、何时和为什么进行的附加指示。指导者同样识别出学习者思维中的错误、误解或不完善的推理,并帮助学习者对此进行修正。
在情境学习环境中,建议与辅导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得利用他们拥有的认知资源和指示。学习者必须有机会去体验他们自己的决策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这一意义而言,在学生需要时所提供的暗示性的辅导与建议要胜于明确的辅导与建议,非指导性的要胜于指导性的。4.合作性(collaborating)
观念是在一种文化中变化和修正的,信念系统则是通过会话与论述而得到发展和精炼(净化)的。既然,学习部分地是通过社会性论述进行的,那么,小组相互作用就是基本的。在小组之间,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和会话是以专门引发与修正有关个人的信念的方式发生的。
合作是日常相互作用所固有的。个人总是试图通过利用社会提供的图式和情境线索去解决问题。合作通常以多种方式 存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与他人一起处理意义并体验对学习的共同责任。学生对各种经验的意义进行澄清、精制、描述、比较、处理并达到一致。学生能在特定领域或问题范围内成为专家,并参与相互教学。小组的全部成员轮流做学习的领导者、学习的听众或提供批评,或担任激励讨论的领导人对内容作出解释并协助解决误解。5.衰减性(folding)
随着时间的流逝,模拟以及其它的支持方式都应该逐渐衰减,当学生变得比较有知识、技能也比较熟练时,则应该取消。显然,衰减包括了逐渐地减少支持,直到学生能独立完成任务。例如:常常向科学班的学生提供补充材料并提醒他们应如何完成一个复杂的实验。当他们刚开始做实验时,可要求他们阅读必须遵守的完整的程序并利用详细的程序核对清单,以确保他们不遗漏重要的步骤或进行冒险活动。然而,当他们对程序比较熟悉时,就可以对他们提供较少或较简单的暗示与核对清单。一旦学生有能力稳定地演示必要的技能,任何形式的暗示都应该逐渐减少,通过衰减,学生变得比较独立自主并能进行自我调节,而不再过分地依赖于外部的结构性支持。6.认知工具与资源的利用
认知工具的设计能允许并鼓励学习者去形成自己的思维与观念。情境学习环境提供了各种认知工具与资源以支持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工具有多种形式,从简单的支持工作的设备,如:计算器、笔记本、词典和核算清单到资源档案、数据库、模仿物和通讯工具。工具能为学生优化自己的认知潜能提供广博的机会。例如,在计算机支持下的有意义学习环境中,学生以图片和书面笔记的形式,在社会互动中构建理解的数据库。每一个学生制作自己的图片和笔记,然后“发表”它们,作为社会性共建知识库的一部分。学生可以缩小或放大对象,从而进一步对它们进行精制,此外,他们可以通过书面笔记进行注释,也可以将自己的笔记与他人的笔记连接并做批注。通过创建数据库的过程,学生受到鼓励去更多地思考,如何对有关事项的各种想法进行加工与再加工。
总之,激励是教-学过程的自然需要。与鼓励学生仿造外部知识的传统教学相反,情境学习环境试图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认知可能性,改进其自我指导与自我修正的技能。学习环境必须鼓励积极活动并向学生提供信息内人的机会。就这个意义而言,情境学习中的激励较少指导性,较为持续,并且是高度互动的。评价的作用
不同的测试背景通常会影响测试的意图。在宏观水平上,测试常被用于评价教师、教学、课程和教育系统的效率,用于确定学校在区域中的位置。在微观水平上,测试则用于引导学生注意某一课题,诊断学生学习的困难并提供相应的支持,以及将学生的进步通报其他学生学习的困难并提供相应的支持,以及将学生的进步通报其他学生、教师和家长。
然而,这样一种情况出现了:传统的测试方法,如:标准化测试、标准参照测试以及教师构建测试都不能成功地测量重要的学习成果。这些测试把重点放在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的回忆上,同时却几乎不提供任何东西以显示学生的理解水平或个人思维的品质。因此,在指明情境学习环境的本质后,挑选合适的测量手段与方法是极为重要的。1.问题与议题
测试的内容以外显或内隐地方式影响着教学和学习过程。教师常常是为了测试而教,而不是强调理解概念。技能的教学也是按测试中要求的测量方式,而不是按照技能在日常环境中应用的方式。当测试要求的是对记忆信息的回忆时,学生所发展的就是记忆策略,该策略在促进适应性认知时,倾向于使知识脱离具体情境。这种强调结果的传统的测试策略,在用于解决真世界的问题时常常是无效的。
与传统测试有关的另一问题是:这种传统的测试侧重于评价或分类,并以此作为基本目的。评价通常包含根据外部标准对某种努力的价值、重要性、优点的判断。同样地依据这种标准对学生所学到的与没有学到的进行判断。测试的这一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个人认知能力的增长,而是为了确定这种增长的外部表面意义。在传统测试中,这种被认可的标准依据的是教学目标或教师、课程编制者或行政人员的目的,测试是与被测试者的认知过程分离的。
传统的评价观点与同时期其他对待平价的观点都在评估业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评价方法都趋向于低估认知与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而且使评定脱离真实情境。既然,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深刻思考,那么需要改变的就不仅是测试的结构,而且测试的基本概念也必须改变。2.情境性学习环境中评价 为了成为有能力的人,学习者需要亲自体验真正问题的解决和对复杂任务的理解。因而,评价必须更接近真实生活任务。并引发比较复杂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心智过程;评价标准需要对多种观点以及问题解答的多对一性质进行反思。目前,已经呈现出若干种有关评价的研究趋势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激励作用
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激励作用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中评价的作用,促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我认为教学评价更应从现代教育的特点出发,强调参与与互动,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
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不错”、“很好”这样的泛泛评价,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因而教师在进行口头评价时一定要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形成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评价体系。
例如:在教学生字“春”时,教师范写之后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字加以评价,学生会说:“老师写的这个字撇很好,如果捺写得在大一些就更好了。”“你观察得很仔细,的确是这样,谢谢你!”听了老师的肯定,这名学生做的更直了,听讲也更加认真了。当老师问到“谁能记住这个字?”,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按笔画记”,有的说“按结构记”“我可以猜个谜语”,“好的,你说说谜语吧”,“三个人一同去踏青”,“嗯,很好,将笔画放到谜语之中,很有新意。我想你一定可以永远的记住“春”字的。”这个学生美滋滋的坐下了。在这之后,这个学生经常会字编一些小谜语记生字,与此同时很好的带动了其他学生记生字的积极性。
在教学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红花、一个爱抚的动作,及时的肯定。都可以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组成部分。但是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因此,口头评价只有与其他评价手段如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
书面评价也是教育教学中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以书面形式的正规性更能引起学生对它的关注与期盼。因而它以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特点而日益成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业本中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颗鲜红的小梅花,一个简单的“优秀”、“真棒”、“你进步了”都足以让学生激动好长时间,更不要说那一句句充满鼓励性语言的评价了。
由于书面评价的长效性,因而在使用时应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并不是表扬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如作业中常出现的字迹马虎,作文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畅,对其做书面评价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字迹马虎”、“书写不认真”、“作业模糊”等语言,而应尽量改为“字迹再工整一些,你的作业会写的更漂亮”,“如果认真书写,就更好了。”,“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你的作业本会更整洁。”本是批评的语言,换一个委婉的说法,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引发学生的反思。
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创设自由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时评价来对学生给以及时的鼓励,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实行延迟性评价,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中的评价并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应把评价权利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
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教师日复一日的“你真棒” 显然不如其他同学发自内心的“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更能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学生自主参与的自评与互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第三篇: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示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同时我们的评价也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这时,激励性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从我对激励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来谈点浅薄的看法。
所谓“激励”,顾名思义,激——使劲,使人的感情调动起来的意思;励——劝勉、励志、奖励的意思。我理解的“激励教育”是:以激发、鼓励、勉励等教育原则,营造“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教育环境,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学习目标,尝试学习成功,调动不同程度的学生奋发向上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我们的教学中,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讲解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只有通过各种刺激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在这里,激励性的评价分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下面,首先来说一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作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适时的运用激励性评价,能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放心地、自由地从事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适时的运用激励性评价,学生的人格必然会得到充分尊重,学生内驱力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
三、在课堂上教师能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激励评价,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深度,还能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由此可见,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就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评价。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激励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激励作用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课堂评价能蜜一般的粘住学生,磁一般的吸引学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能,让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它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调味剂、催化剂和兴奋剂。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对实际性目标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重视课堂评价功效,捕捉适当评价的时机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教学的评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当差生能准确认读生字词后,师评价:“你已牢固掌握了这一课的生字词,有进步了!”当一位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能通顺地朗读课文后,师评价:“你的朗读水平在不断提高,真了不起!”当一位优等生在课堂上发表了独特的见解时,师评价:“你的想象力好丰富,你真棒!”在作文评价中,对于同一个命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就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刻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评价应多点宽容和鼓励
鼓励和表扬是教育的法宝。他对学生有无穷的诱惑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 1
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是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鼓励的眼光,尊重的话语,温馨的微笑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如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经常采用的是抢答形式。有些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还来不及思考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当老师叫道他的时候,他又回答不出来。这时候,假如老师生气批评他不懂举什么手,我想这个学生以后即使会了,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这时我会微笑的对他说“是不是刚才举手太急了,又把它忘记了呀,没关系。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他,帮他记起来。”这样,很多小朋友乐意有了表现的机会,而那个同学也不会很尴尬。
我们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苟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说得很有道理”、“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见解独到”等;学生发言不对,说不到要害,说不清楚教师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常进行的鼓励性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
三、加强教师知识素养,让评价日益完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平时要博览群书,不断积累。一个积淀深厚、素养较高的教师,才能在日益开放化的课堂上对知识面日益丰富的学生瞬间做出判断,才能娴熟的运用教学方法技巧,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积淀,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如果老师这样来评价学生: “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 2
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 “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就这样形成了。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充分发挥同学相互评价的作用
课标中明确指出:“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学中的评价并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应把评价权利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教师日复一日的“你真棒”,显然不如其他同学发自内心的“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更能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学生自主参与的自评与互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孩子需要激励,如同种子需要阳光。让激励促进孩子不断进步吧!
第五篇: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就我们大学生择业而言,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意识从“我想干什么”的幻想型转变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型上来的过程,也就是实现择业知、行、意统一的问题。自我评价是以自我作为客观对象,但同时又受到其本身择业观念的影响,因此自我评价仍需要处理好主客观的统一问题。自我认知是自我评价的结果,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我的需要、兴趣、态度、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认清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我们从自己所熟知的人的经历中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的人在大家看来可以或本应该事业上获得成功,但却事与愿违,恐怕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事实他失败了。1
如果分析原因的话,除了其他各种因素以外,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将才干用错了地方。相反,那些成就大业者,他们往往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并非比别人更聪明、更能干;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他们不仅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并且还懂得善于利用和发挥自己的长处。
在美国,有一个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一直被职业经理人广泛流传。它取自名为《飞向成功》的畅销书,作者之一便是唐纳德·克里顿博士。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为了像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学生中有小鸡、小鸭、小鸟、小山羊、小松鼠等,学校为它们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树和游泳5门课程。第一天上跑步课,小兔兴奋地在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作好我天生就喜欢的事”!而看看其它小动物,有噘着嘴的,有沉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蹦蹦跳跳来到学校,上课时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只见小鸭兴奋地一下跳进水里,而天生恐水、不会游泳的小兔傻了眼,其它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树课„„ 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这个寓言故事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
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该爬树。
诺贝尔奖获得者无疑都是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总结其成功之道,除了超凡的智力与努力之外,他们在职业生涯设计中把握住了关键的一条,就是根据自己的长处决定终身职业。
成功者的成功事实向我们证明: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如果你能根据自身长处选择职业并“顺势而为”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就会事半功倍、如鱼得水;如果你像让兔子学游泳那样选择了与自身爱好、兴趣、特长“背道而驰”的职业,那么,即使后天再勤奋弥补,也是事倍功半,难以补拙。因为,才干是一个人所具备的贯穿始终,且能产生效益的感觉和行为模式。它是先天和早期形成的,一旦定型很难改变。而优势,通俗的说法是一个人天生做一件事能比其他一万个人做得好。每个大学生都应该知道自身的优势是什么,并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在这个优势上,这样方能成功。
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但他却当不好一名中学数学教师。陈景润的成功,在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研究专长。而我们将来就业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与了解和发挥自己的长处成正比。
自我认知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将来的工作定位以及自身的满意程度,所以要想成功地完成自己的择业目标,就必须
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