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美育功能实施的现实与思考(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0:2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美育功能实施的现实与思考(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美育功能实施的现实与思考(共)》。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美育功能实施的现实与思考(共)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美育功能实施的现实与思考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美育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从大的方面看,2015年,首次以国家层面提出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2016年,中国学生核心素养颁布,审美情趣被列为人文底蕴的三大要点之一,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同属文化基础的两大素养。

2011版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作为科学本身的完整和谐、简洁有序与美是高度一致的,初中化学学科知识本身蕴含着美和美育功能,教学(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即是发现美(分别从宏观、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欣赏美(探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和提升审美水平(体验化学之美,从化学的角度体验世界之美)的过程,把美育的理论和原则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美育促进化学教学,以化学审美化教学丰富初中生美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和化学学习中的美,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进一步认识世界之美、物质之美,发展学生探究、发现和创造的能力,增强学生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科学精神和审美情趣相互促进,形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美育首先要实现教学的审美化,通过审美化化学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化学教学中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认识化学之美,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世界之美,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初中化学美育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实

1986年-1993年,刘兆吉先生主持“七五”规划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美育心理研究”,深入探讨了怎样通过艺术、自然、社会、科学等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欣赏力、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同时促进其智力、道德品质行为和身心健康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心理规律。1994年,他在《中学美育心理学十二讲》一书中,针对中学各科教学如何实施美育提供了指导性的帮助。化学美育也因之成为研究热点。

王云生发表于《化学教学》1985年第4期的《应当重视化学教学中的美育》一文,臧继宝发表于《化学教育》1988年第5期的《益智、求美和激情---谈化学教育中的美育》一文,陆捷、何志民发表于《化学教育》1990年第3期的《试论中学化学教学与审美教育》一文,尹占兰、汪群拥发表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3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一文,黄伟羡发表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年第8-9合期的《化学教学中美育的培养与实践》一文,杨香涛、陈世明发表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2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美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一文等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化学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问题。

东北师大陈耀亭教授主编的《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1991年)一书中,就“化学美的特征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化学美的基本内容”“化学美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基本要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西南师大李远蓉教授主编的《化学教学艺术论》(1996年)一书对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美学知识和原理进行化学审美创造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进行了论述;西南师大康力平教授主编的《化学教育学研究》一书中对化学学科美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以上关于化学教学中美育的探索性研究,为化学学科教学中美育的研究和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中的观点、方法等对化学教学美育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比较少,中学特别是初中化学教师的参与率不高,对具体教学的指导性及其可操作性不强。

三、初中化学美育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初中化学美育实施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具体的政策支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美育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也提到和强调要通过许多学科实施美育,但没提到化学,这就从政策上弱化了初中化学的美育功能。二是升学压力挤压了初中化学美育的实施空间。作为升入高中的考试科目,初中化学在初三才开设,授课和复习应考压力突出地大,而目前的升学压力初中升高中大有大过高中升大学之势,一上初三,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几乎全部聚焦在升学上,实施审美化教学以实现化学学科的美育功能被大大弱化。三是化学科任教师本身的美学基础、审美化教学水平与实施美育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当前的师范教育中,美学作为文学类的必修课开设,其他科类美学和美育属选修课且不普遍,几乎没有哪所师范大学开设科学美学或科技美学之类的课程,教师在其学习和授课中也过分关注化学的“真”,附带说一下化学的“善”,而有意无意忽略了化学的“美”。四是关于化学美育的资料不丰富,对化学美育有兴趣的老师和学生很难找到一本相关的专著、一篇相关的论文或者相关的素材,像徐继敏先生的《科学美学》《科学美学思想史》、陈望衡先生主编的《科技美学原理》,还有陈耀亭先生主编的《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等和化学美育相关的专著几乎未见到再版。好在这种现象正在慢慢改变,蒋勋先生讲,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檀传宝先生说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杨振宁先生则说,科学中内存在美,所有的科学家都有这种感受。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制作,梁琰研究员负责的原创数字科普项目《美丽化学》,把看似严谨而突出真的化学,在现代设备条件下观察其特征和变化,“将我们从乏味实验室和白大褂的世界带入了色彩斑斓的奇妙世界”,使人留恋其美而几乎忘记了它本身。可以预期,不久的未来,科学(化学)美育必将成为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直以来,初中化学都没有摆脱“纸上谈兵”,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次数少之又少。化学实验可以拉近学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从实验方法、实验现象深刻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原理。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高达90个,难度和可操作性存在着很大区别。因此,如何高效完成实验,将实验教学的价值扩展到最大化,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一、规避实验风险,增加实验机会

化学实验的改革需要从观念入手,反之则劳心劳神,抓不住重点内容。虽然部分化学实验具有一定危险,化学药品有毒、有腐蚀性,但并不能因为有危险、有困难,而放弃学生做实验的机会。规避实验风险,将意外事故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这才是正确的化学实验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验机会,让学生走出课本内容,投入到具体化学材料的认知中。例如,在“燃烧需要条件”的探究性实验中,难免出现火苗。针对“火苗”这一带有危险性的因素,教师可从燃烧材料、燃烧环境、个人防护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首先,实验环境不能完全封闭,必须要保持空气流通;其次,减少每次实验燃烧材料的数量,对火苗的最大程度进行限制;最后,制定详细地操作流程,加强对学生的保护,确保火苗产生的烟气不会对学生的眼睛造成损伤。在做好一系列安全教育和准备工作后,鼓励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实验中得到教材里的结论。

二、做好预实验,优化实验教学方案

教材中化学实验的个数和类型较多,如果实验教学方案设计和执行不合理,就会降低实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笔者的教学习惯,实验之前需要开展预实验工作,包括理论指导、教师演示、注意事项三大方面。教师演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实验的操作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更加形象的实验流程。例如,在“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实验设备的密封性、除水干燥、设备顺序等内容的操作问题都会影响到实验的最终结论。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得到正确结论,教师需要开展预实验准备工作。首先,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讲解简易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通入石灰水溶液的流程以及实验设备,从而使学生搞清楚实验原理和步骤;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以真实的试管、烧杯、石灰水溶液、酒精灯等实验仪器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整个实验的具体操作,并思考实验方法的改进之处;最后,进入实验课堂,根据个人心得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如果实验结论与预期结论一致则证明实验正确,反之则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思考其中的原因。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化学实验教学增添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网络平台和共享资源的新方式展现了更多实验和实验细节,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深入思考。例如,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室外观察酸雨,分析酸雨成因和危害的野外实验。一般来讲,初中学生无法接触到酸雨产生危害的地区,更无法体会它的破坏性。面对这样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进行解决。在网络中进行搜索便可以得到与酸雨相关的海量资料,拿出其中20到30份进行对比分析,便可以得到较为正确、全面的结论。

四、以实验为基础,做好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衔接

化学实验是从教材到现实的过渡,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生产的重要桥梁。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结合起来,形成理论、研究、应用三者的内在统一。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试验中,学生是否会想到饮料瓶中的气体便是二氧化碳,在实验中是否可以利用雪碧、可乐一类的碳酸饮料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厨房中的食盐是否可以制成代替氯化钠,配制氯化钠溶液;铁丝、废弃的输液瓶、筷子等是否可以替代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将实验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实验的距离,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结语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起步阶段,化学实验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化学实验教学层面看,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思路,给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学化学;从具体实验安排看,多媒体可以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从具体的实验教学设计看,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从实验本身扩展到生活、生产中,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形成立体性认知。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用语教学[范文模版]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用语教学

天柱县渡马中学

许积灯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符号,它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化学学习启蒙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纵观新课程下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化学用语不仅是中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还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每一份试卷的不同题型中。然而对有关试题考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却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失分较多。针对这些情况,在新课程中更要重视化学用语教学。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化学用语教学要过好四关,提出以下四个观点。

一、过好元素符号关: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然而物质的化学式又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的,因此,元素符号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我刚刚涉足初中化学教学时,忽视了元素符号的教学,一学期后,竟然发现有的学生连元素符号都不会写,可想而知,他们的化学成绩必然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常常把元素符号的教学,分散于专题一,二、三、的教学之中,提前记1-20号元素、金属活动顺序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每节课让学生读一遍元素符号,让学生在无意识中的记住元素符号。在专题三学完之后,采用听写,对个别后进生采用人人过关等手段,来强化学生记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记住并正确书写常见的27种元素符号。

二、过好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和原子团化合价关

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是我们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工具,只有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才能正确书写化学式,从而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化学式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一般采用把元素化合价及原子团化合价编成口诀,比如:一价是尖兵,氟氯溴碘氢,钾钠和银金。二价要记清,氧镁钙钡锌。三价就是铝和铁。四价碳硅大将军。氮磷就在五价寻,变价元素单独记,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硫。并且每节课上课读一遍,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记住并理解化合价口诀,再采用默写和抽个别学生背诵等手段来强化学生对化合价的记忆。

三、过好化学式的书写关 化学式能否正确的写出,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针对这一知识点,一般应讲清楚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一)、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应该给学生指明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如:铁Fe、钙Ca、硫S、氖气Ne,而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等双原子分子,常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一小数字“2”来表示其化学式即H2、O2、N2、Cl2。

二)、化合物化学式的写书 首先,在讲授书写化学式时,先讲课本上的例题,再结合例题编成如下口诀: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约简价码作角码,代数和为零去检查,通过这个口诀,学生书写化学式就不容易出错。

其次要向学生讲解化学式中的几种常见读法,如某化某由两种元素组成,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硫酸某含硫酸根,碳酸某含碳酸根,硝酸某含硝酸根,氢氧化某含氢氧根等。这样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从而克服死记硬背化学式。

对于这一知识,讲完之后,印成题单,及时检测,而且是多次检测,直到学生熟练掌握为止,对个别较差的学生应个别过关。

四、过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关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是学好初中化学最为关键的地方。如果化学方程式掌握较差,那么必将影响化学计算的教学,因而,我一直特别重视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在化学方程式教学中,首先应讲清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三个书写步骤,即,一是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二是配平化学方程式;三是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应加强练习。也通过编写如下口诀进行训练:左反右生一横线,配平过后加一线,等号上下注条件,箭头来标气沉淀。学生运用这个口诀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就少了“丢三落四”的毛病,学生就轻易就掌握了书写化学方程式。其次是课本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均要求学生一一记忆,并且每周定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次,学完酸、碱、盐后,把书上化学方程式归纳四类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其它反应。印成题单,让学生记忆,并定期检测,做到人人过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且熟练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用语分散教学原则和学生学好化学用语的四关,同时,教师还应对化学用语的有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以便于学生能系统掌握。另外,还应不定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化学用语方面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把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落到实处,从而全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的美育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的美育教学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大小、心理素质、接受能力的不同,对语文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挖掘。通过营造友好、宽松的课堂氛围,提供一个创新性的语文意境是当前语文教育革新的重要目标,更是开展语文美育教学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美育;课堂

语文是一门以科学为指导的严谨的教育学科,更需要通过教育来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艺术境界。这里所说的艺术来源,来自于对文学的创新和挖掘。

一、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所谓语言美,就是指通过作者的创新风格、写作手法来体会文章的意境。但是在众多的文章当中,每位作者的写作方式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尽相同,所以对文章所运用的语言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豁达的、直率的、粗犷的、幽默的、低沉的、委婉的、绮丽的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语言形式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美妙,通过了解语言的形式美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会品味文章的点睛之笔。例如,《风景谈》这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像这种优美的语言学生应该学会品味,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涵养。

二、再现作品的意境美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要有优美的语言,还要有令人回味的文学意境,这才是文章的精髓。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文章中意境的挖掘,并培养对意境中美感的发现能力,例

如,在教《长江三峡》一课时,作者有针对性地对三峡两岸的宏伟景观进行烘托,通过绮丽的山水美景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大好河山热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山水之中,通过乘船来体会作者的那份感情,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三、归纳文章的结构美

一篇优秀的文章,就要避免俗套现象的发生,因此,把握文章结构是学习的重要环节,结构美对文章的重要意义也被凸显出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更加重视对文章结构的梳理,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来挖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同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通过学习品味文章来领悟语文的学习思路和规律。例如,《阿Q正传》一文,作者通过类比三角形,将文章用三角形的结构形式呈现出来。在表达文章对称美与整体美的同时,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受新时代新鲜元素的影响,一个优秀的人才还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含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挖掘文章的人情美,再现文章的意境美,总结文章的结构美,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含义,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胡兴武.高中语文课程渗透美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作者单位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

??S编辑 常超波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如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如何“做”有成效

上传: 王青华

更新时间:2012-4-8 10:47:12

江苏如皋市新民初级中学(226500)郭其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来获得和巩固的.结合多年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学生实验想“做”有成效, 最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实验目的要明确

要想做好实验, 明确实验目的是关键.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 对自己能“动手做”实验感到很新奇,很有兴趣,甚至是一种渴望, 这往往成为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直接动力, 能很好地激发他们潜在的勤奋和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 无论做什么实验,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 也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什么做这个实验.目的明确了, 学生才知道这一节课要“做什么”、“怎么做”等等,才能围绕目的展开实验进行观察和思考.例如,实验室氧气的制取实验,目的要求如下: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2.学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围绕此目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利用化学实验制取氧气, 需要用到哪些化学药品, 产生的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依据是什么,等等.给学生提出明确且具体的目标, 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 才能使他们更加深入细致地去观察.作为化学教师, 绝不能让学生在没有实验目的的情况下完成实验, 如果那样的话,即便实验过程很精彩的,但从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这个角度来说,也是失败的.学生不知道做实验的目的,只是跟在教师后面看了一通热闹, 这样的实验又有什么作用呢.尤其是教学初期,学生刚学习做实验, 只有让学生带着目的做实验, 学生在做完实验后才有成就感, 才会产生兴趣, 也才会更好地学习化学.如果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做什么事情都没有目的性, 将来要学好化学就难了.因此,明确实验目的很重要.二、实验器材的作用要熟悉

实验中,各个器材的作用在实验前必须让学生有所了解.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心中对实验器材有了大致的了解,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例如,在做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要用到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水槽和集气瓶等.学生对这些仪器的外形、实验装置操作原理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注意氯酸钾的纯度, 不能混入易燃物质,否则会发生爆炸;收_____集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 否则,试管将会破裂;停止制取氧气后, 应该先移导管, 再移酒精灯, 防止水倒吸, 使试管炸裂等)要有清晰地了解.让学生在实验前了解实验器材的作用, 才能在实验中完整地连接仪器,才能防止在实验中对仪器造成损坏或一些事故的发生.三、观察对象要明确

初中生往往对科学很是崇拜, 很渴望自己能够亲自做好每一个实验.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但是, 对于化学还是很陌生的中学生, 要完成观察任务, 光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 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观察什么呢? 观察反应物的形状、颜色、状态、气味.读书有三到, 观察也应该有三到:心到、眼到、鼻到.也就是学生观察途中要用眼睛看, 用鼻子闻, 还要用心思考.其次, 在观察过程中不能只注意主要现象, 而忽视一些细微现象;最后, 要观察生成物的形状、颜色等等.往往最重要的就是那些细微的容易忽视的现象.学生开始学做实验, 没有经验,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科学家的发现往往是从一些细微观察中产生的, 并举一些例子, 如镭的发现等等,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会更加全面.科学地听、科学地做,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如果学生实验中动用了这些感官, 认真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 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进观察能力的提高, 同时观察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学习化学这门功课的兴趣, 如此良性循环,学习就不难了.四、实验结论填写要实事求是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 才算真正获得了知识.教师要针对实验教给学生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如,制取氧气的实验结束后,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本实验的反应物是什么?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完成实验现象的总结.在做实验记录时, 教师要根据表格的说明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填写, 尤其是细微的容易忽视的实验现象.实事求是是关键.很多学生喜欢照搬书上的东西, 其实科学在于发现.如果对待科学仅仅是注重学到的知识, 那么科学就永远不能创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运用所学的知识推出结论或者做出相应的解释.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大家分析,甚至于可以再做一次实验, 让“发现”更加合理比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可能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的过程中,我们常会嗅到一种刺激性的气味,而氧气是无味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课上时间是有限的,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讨论探究,通过查资料、找文献的方法寻求答案.总之,方法不限,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探究出结果.学生通过探究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二者结合反应会有氯气生成.实验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出难点, 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改进方法,克服困难, 对于细微现象切不可糊里糊涂一带而过.比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采用什么办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最终会思考出解决措施.如,减少二氧化锰的用量,或者用氧化铜代替二氧化锰, 或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教师还可以根据改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再实验.尽量通过实验课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五、实验后的再分析要做到位

实验结束以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再分析.比如氧气制取实验结束后,我们还可以用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来做其他的实验;再比如加热铜绿, 假如对装置进行整改,还可以用来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收集氧气的装置可以得出氧气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 用它还可以收集哪一类性质的气体.除了用氯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外, 还要引导学生总结是否可以用其他方法来制取氧气, 其装置和收集方法是否要做相应改变等.学生会在这样的启发中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思维,渴望做好下一次实验.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而实验能力正是创造能力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了自主实验的能力和习惯,动手能力增强了, 得到的将是“渔”而不是“鱼”, 这样的课对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益的.古人云:学是为了不学, 教是为了不教,这样的实验课才是“做”有成效的课.转自《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美育功能实施的现实与思考(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美育功能实施的现实与思考(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探索 江西省修水县散原中学ABC 332400 摘 要: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与之对应的学习是始于问题,归结于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201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王平杰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贴切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单元教学计划是课时教学计划的初步设计,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与分解,是课程总目标的基本单位,在体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5篇模版)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校市级课题《实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评估方法的研究》开题以来,参加研究的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开展各项课题研究活动,由于教师在课题研究中......

    新课程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范文)

    新课程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浙江省上虞中学 阮其良(312300) 【 摘 要 】 本文通过对高中新课程的基本情况和培养目标分析,列出了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验室建设、应用......

    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5篇材料)

    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 ∙作者:张磊(通识甘肃张掖临泽三期通识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3 / 368 ∙发表日期:2010-11-29 17:32:31 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老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老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摘要】新课程在我县全面实施已经有多年了,经过多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觉得化学老师应从五方面加强观念改变,即: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新课改背景下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2005年秋季,江苏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