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折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

时间:2019-05-13 00:2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传统折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传统折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

第一篇:将传统折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

《将传统折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活动课》

课 题 报 告

课题组成员名单

组长:郑荣生

副组长:蒋建斌

凌武生

执笔:黄更山

成员:黄更山

宋新苗

吴权昕

陈 芬

周小辉

唐建新

课题单位:兰溪市墩头中心小学

地址:兰溪市梅江镇墩头尚书路51号

联系电话:***

邮编:321117

课题组成员名单„„„„„„„„„„„„„„„„„„1 目录„„„„„„„„„„„„„„„„„„„„„„2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目的和意义„„„„„„„„„„3

二、课题的界定„„„„„„„„„„„„„„„„„„4

三、理论依据„„„„„„„„„„„„„„„„„„„4

四、课题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4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5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5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6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6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及人员分工„„„„„„„„„„„7

课题的现实背景、目的和意义

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在于培养心灵而又手巧的学生,在于从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汲取精华,探索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新的途径和模式。

“折纸对任何人都有好处,无论是儿童、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作为香港纸艺学会会长的陈超颖曾说过。

通过折纸,可以培养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而且“十指连心”,通过动手,可以开发大脑,使大脑得到锻炼,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因此也促进了学生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折纸讲究

对称,可以培养学生的对称性,折纸需要耐心,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折纸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感,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感和发展他们的空间逻辑思维。折纸可以折出许多物品来,可以举一反三,会折飞机,就会折飞船,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

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少量的折纸课,不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内容单

一、数量极少,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的发展影响有限,而剪纸活动一般小学对学生都不太提倡,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美术教研组确定了《将传统折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活动课》这一课题。自古以来,有趣的折纸游戏就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孩子们对折纸更是情有独钟。折纸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制作的乐趣,折成之后还可以用来玩耍或者装饰美化环境等。通过折纸学习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双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题的界定

传统: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是以前时代留下的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确凿无疑的观念,有时候是下一个时代的难题。

折纸:又称“工艺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在大部分的折纸比赛中,多数要求参赛者以一张无捐伤的完整正方形纸张折出作品。折纸发源于中国,但真正把折纸艺术发扬光大的,却是日本。如今在国内,折纸也慢慢发展成不只是儿童的玩具,更是一种有益身心、开发智力和思维的活动。

美术活动课:以学习美术知识、欣赏美术作品并进行艺术创作为活动主体内容的兴趣小组、美术工作室、小艺术社团等所组织的活动课。理论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折纸的课目有最简单的“东南西北”“纸飞机”“小乌篷船”„„有比较适合中年级学生学习的“百合花”“千纸鹤”“纸狐狸”„„有难度较大的需要学生团体协作的“太阳花”“ 纸球花”“ 纸艺小阳伞”„„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施,让学生参与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完成系列的丰富多彩的折纸作品。

通过折纸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和大脑。比如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记住过程;在折的时候要亲自动手,其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叠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训练。

通过折纸活动,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加深彼此的了解,使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通过折纸活动,美化校园和家庭环境,用纸折成实际生活中可用的果盘、笔筒等,不仅耐用、美观,还非常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课题研究的对象

因为本校是艺术特色学校,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应是本校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当然研究重点是各学段中兴趣小组、美术工作室、小艺术社团等组织的成员。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12——2011.03)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形成教材体系并确立课题活动方案。

2、实施阶段(2011.04——2013.01)传授折纸艺术有关知识技能,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营造折纸艺术氛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折纸艺术活动课、主题活动及折纸比赛竞赛活动,按

计划有步骤地实践,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2013.02——2013.03)总结活动,收获经验,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观察实践法、经验总结法等。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折纸活动对教学条件的要求非常低,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具有安全环保的特点,本人也曾尝试过,组织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习折纸的活动,几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致非常浓,四(4)班的班主任蒋艺华对我说:“黄老师,你的魅力还真不小啊!我的学生对你的美术课兴趣太高了,还经常送我千纸鹤、纸狐狸等小礼物呢!”由此可见,学生参与折纸活动的积极性自然是很高的。并且学校硬件软件条件都比较好:本校拥有十几个多媒体教室,三个电脑房,三位专职美术教师和十几位年轻的美术特长老师。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可靠的保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构建艺术特色学校的特色活动阵地。

2、完成一套艺术特色活动教材。

3、丰富多彩的折纸艺术作品。

4、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汲取精华,探索小学艺术教育活动新的途径和模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及人员分工 课题研究顾问:倪宪亮

课题负责人:郑荣生

课题副组长:蒋建斌

凌武生

课题组成员:黄更山

宋新苗

吴权昕

陈 芬

周小辉

唐建新

第二篇:将音乐剧引入课堂

将音乐剧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内容摘要】:

让学生了解音乐剧,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在教学上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围绕着音乐剧开展音乐活动。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排练、表演音乐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过去“被动的学”成为现在“主动的演”,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关键词】:音乐剧 培养 创新能力 【正 文】:

音乐情景剧是综合艺术实践课,它涉及音乐(声乐、器乐、音效)、舞蹈(中外、民族、现代)、美术(图画、布景、道具、服装、化妆、制作)、戏剧(表演、道白、情节、矛盾、冲突)、文学(剧本、语言、朗诵)、曲艺、笑话等学科领域。是综合性很强的戏剧艺术形式。近几年来,音乐情景剧正逐步从剧场走进校园,如:艺术节增加了校园剧的比赛项目。虽然,音乐情景剧是一种很受学生喜爱的戏剧形式,但是,现有的资源十分匮乏,师生迫切需要好的音乐剧本。那么,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思维,将课本中的可用素材改编成音乐情景剧剧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具有重大意义。音乐情景剧引入课堂,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与中学音乐教材有机结合,使音乐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全过程。”而将儿童音乐剧“小型化”,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

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师生们对音乐剧的知识从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从看别人表演到自己表演,这个过程使师生共同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既增长了知识、也增进了友谊,有很大的收获。

(一)激发兴趣,引领学生走“近”音乐剧

音乐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既新鲜又陌生的领域,开学初,当老师在课堂上将开展音乐剧的研究和学习的的想法告诉大家时,学生的表情是很茫然,但是又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知道音乐剧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学……

于是,老师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学生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

1、深入学生,调查研究

开学初,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音乐剧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有8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不了解,没接触过音乐剧,但是却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都表示想要了解它。

2、发动学生,查阅资料

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开始让学生自己先搜集一些与音乐剧的起源和发展有关的资料,观看著名的音乐剧的录像,如美国著名的音乐剧《猫》、《音乐之声》《悲惨世界》等。通过了解,学生们知道了很多与音乐剧相关的知识,并对自己参与学习和表演音乐剧充满了信心,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3、观摩学习,深入了解

观看音乐剧《猫》、《音乐之声》、《悲惨世界》等的片断,让学生归纳出音乐剧包括的艺术形式。(如:唱歌、舞蹈、对白、故事情节、服装道具、场景、表演动作……)以及表演音乐剧的排练步骤等相关的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二度创作,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剧

音乐剧的排练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将自己的想法体现在作品中,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1、搜集剧本,修改完善

当学生跃跃欲试想要参与表演音乐剧时,剧本的选择成了首先面临的一大难题,于是,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供学生选择:

1、可以请语文老师,结合语文教材或文学作品(小小说),改编成课本剧的剧本

2、找名剧的片段或从网上搜索一些原创作品

3、请家长帮助找(写)剧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生们找来了很多的剧本,但是有一些,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进行修改和加工。

2、组织成员,成立剧组

剧本确定后,学生们根据剧本的需要,成立了一个个剧组,每个剧组有专人负责。大家积极地熟悉剧本,认领角色,为排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表演展示,汇报成果

学生们将自己搜集有关音乐剧的材料(剧本、相关资料、歌曲、伴奏、道具……),自己组织人员、自己排练,老师适当给与指导。通过排练,七年级六个班都排练出了自己喜欢的节目。并分别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了展示,并且录制了下来。七一班《美丽的五彩裙》、(团结友爱主题)、《白雪公主》(英语音乐剧)、《二顾茅庐》(新编)、《凝聚每份爱》(互相帮助)。八二班《野天鹅》(童话故事)、《灰姑娘》(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新编)、《小草》。七三班《完璧归赵》(历史故事)、《快乐的童年》、《三只小猪》(童话故事)

通过排练,学生学会了许多课本以外的歌曲,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演能力的提高——通过排练音乐剧,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有些学生平时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要求他发言时,声音也很小。通过反复的排练,表演,修改,再排练、再表演……反复几次后,胆量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洪亮,加上老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从开始的胆怯到最后的落落大方的表演,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同时也满足了一些喜欢表演的学生的愿望,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自己更加自信,为今后的人生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鉴赏能力的提高——通过观看录像和别人的表演,相比之下,学生能够指出不足,找出优点,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组织能力的提高——每个小组的负责人,通过组织排练,提高了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自编、自导、自演音乐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得到升华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表演音乐剧的活动,对音乐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积极性越来越高,下一个阶段,将进入自编、自导、自演的阶段。自编:就是让学生结合音乐教材的内容,创编出能够反映一定思想主题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剧本。如学生们为《我是少年阿凡提》一课编写了剧本。剧本反映了环保的主题。另外,结合08年汶川大地震,学生们根据媒体上介绍的在地震中老师如何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学生的感人事迹,创编了一些有价值的剧本。自导:学生们自己组织人员,将自己编写的剧本进行排练,学生们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在排练的过程中,互相指导,共同进步。自演:学生利用音乐课时间,对这些剧本进行了修改和排练,并录像。如:学生们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音乐童话故事《彼得与狼》的表演。学生自备了道具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头饰,自编了与角色相符的动作,跟随音乐的发展,进行充满想象力的表演。学生们的表演,将自己的天分充分表现出来,涌现出了许多具有表演天赋的人才。如:原泉饰演的大灰狼张牙舞爪,左扑右跳,非常逼真;张叠一同学模仿老爷爷走路,生气,唠叨也非常形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将学生对音乐剧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又一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出乎意料,有9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音乐剧的学习很感兴趣,并且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很有价值。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师生们对音乐剧的知识从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从看别人表演到自己表演,这个过程使师生共同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既增长了知识、也增进了友谊,有很大的收获。我们将学生对音乐剧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又一次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出乎意料,有9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音乐剧的学习很感兴趣,并且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很有价值。

(一)兴趣上: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以前,学生大多喜欢音乐,但是不爱上音乐课,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教材不能够吸引学生,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如:有些歌曲还是很久以前的老歌,虽然很有教育意义,但是曲调缺乏现代感,在当时还可以满足人们的欣赏要求,而现在,流行的音乐到处可以听到,学生自己就可以学到很多的流行歌曲,所以,教材上的歌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所以,造成了这种喜欢音乐但是不爱上音乐课的后果。而自从开展了音乐剧进课堂的教学内容以来,学生们解除了很多国际上先进的东西,开阔了音乐的视野,他们发现:原来音乐课的学习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还要学习很多书上没有的音乐知识,于是他们越来越爱上音乐课了。

(二)知识上:使学生从对音乐剧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

开学初,当老师在课堂上将编排音乐剧的想法告诉大家时,学生的表情是很茫然,但是又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知道音乐剧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怎么演……

于是,我就让学生搜集有关音乐剧的起源和发展的资料,观看著名的音乐剧的录像如美国音乐剧《猫》、《音乐之声》等。通过了解,学生知道了什么叫做音乐剧,并对自己表演音乐剧充满信心。通过排练,学生开阔了音乐视野,学会了许多课本以外的歌曲,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能力上: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展示学生自我:

1、表演能力——通过排练音乐剧,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有些学生平时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要求他发言时,声音也很小。通过反复的排练,表演,修改,再排练、再表演……反复几次后,胆量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洪亮,加上老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从开始的胆怯到最后的落落大方的表演,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同时也满足了一些喜欢表演的学生的愿望,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自己更加自信,为今后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我知道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音乐童话故事《彼得与狼》的表演。学生自备了道具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头饰,自编了与角色相符的动作,跟随音乐的发展,进行充满想象力的表演。学生们的表演,将自己的天分充分表现出来,涌现出了许多具有表演天赋的人才。如:五三班原泉饰演的大灰狼张牙舞爪,左扑右跳,非常逼真;五二班张叠一同学模仿老爷爷走路,生气,唠叨也非常形象。通过表演,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鉴赏能力——通过观看录像和别人的表演,相比之下,学生能够指出不足,找出优点,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例如:在欣赏美国音乐剧《猫》时,学生被剧中出现的各种猫的形象以及优美的音乐深深吸引,从而,对音乐剧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3、组织能力——每个小组的负责人,通过组织排练,提高了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四)、人际关系上: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通过排练,学生亲身体验了从找剧本、分角色、背台词、排练、表演、道具的准备……整个过程,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远远够的,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再排练的过程中,大家还要友好相处,发生了矛盾要尽快解决,否则就会影响排练的进度,就会落后于别的组。所以团队精神很重要,只有团结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信念上:懂得成功来之不易,需要付出和努力:

平时通过影视节目,学生看到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羡慕,感到他们很风光,自己也想有朝一日像他们一样。通过一个学期的排练,学生深刻体验到了演员的辛苦和成功的来之不易。也深刻懂得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明白了任何一点成绩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行。再排练的过程中,他们也曾为一个细节不知如何处理而苦恼过,有时甚至想要放弃,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坚持下来,重新振作了起来,继续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完成了任务,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并且在丰台区校园剧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

总之,学生参与编排音乐剧,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尝试,学生对音乐剧进课堂的活动感觉很好,非常喜欢。他们觉得,通过排练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通过汇报表演,学生增强了自信心,锻炼了胆量,使学生在欢乐中长大。

第三篇:将对联引入课堂

将对联引入课堂,把乐趣还给学生

龙潭中学 彭勃

近年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教学热点话题。的确,高效的课堂会使学生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让我们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事半功倍,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就更应该做到精益求精,把重点放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过程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便会大大提高。

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我将对联引入了课堂,发现学生们对这种既古老又特殊的文学形式饶有兴趣。一年多下来,班里已有不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天下名联,有的同学甚至还结合具体情境自己创作对联,这不但训练了语感,提高了语言表达技巧,更让他们对语文课,尤其是古诗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联也称楹联,是我国极富情趣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汲取了诗歌的凝练,词曲的灵巧,自成一体,被称为“诗中之诗”。正是因为它具有这种独特魅力,使其不仅在民间广为运用,而且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联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拓宽语文学习途经,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将对联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人物、背景的认识,并能与作者情感产生强烈共鸣。例如在教授《蜀相》这首诗时,我引用了南阳武侯祠的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光辉业绩,短短几十字,代替了繁冗的人物介绍,化繁为简,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此联为嵌数联,出句嵌入了从一到十全部数字,学生们看后兴趣大增,纷纷抄录下来。这中间除了有对楹联创作者的钦佩,还包含了对诸葛亮光辉而又传奇的一生的崇敬,进而与诗人杜甫所抒发的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产生共鸣。对联的引入使这堂课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对联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还有助于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概括和把握。鲁迅在《祝福》里描写讲理学的老监生鲁四老爷,在他的书房里,壁上挂着朱拓的大“寿”字,挂着陈抟老祖写的对联,一边已经脱落,松松地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写的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那半副对联写得是什么呢?”我讲到此处时学生们急切的问道。我说:“此联语出朱熹《论语集注》。朱熹在《季氏篇》中‘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语下分别注云:‘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话音刚落,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出了答案:“品节详明德性坚定。”鲁迅先生为了刻画“鲁四老爷”这一典型人物,采用注语作成了这副对联,配上案头一堆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和一部《四书衬》,虚伪的封建卫道士形象立刻就鲜明起来。对联的引入,使我在分析“鲁四老爷”这一典型形象时节省了不少时间。将对联引入课堂,技能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又能增加他们的历史知识。在讲授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时,我向学生们介绍了洞庭湖畔岳阳楼上清代窦序撰题的对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吏耶?儒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怅然而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此联出句,提到杜甫及其《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提到范仲淹,他在做秀才的时候就主张“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毕生身体力行;提到宋仁宗庆历年间的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他在任时兴办了不少事情,其中之一就是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还提到了传说中的仙人吕洞宾“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的故事。上联还引用了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句。范仲淹、滕子京、陈子昂以及他们的诗句、功业都是学生们已学过的知识,这副对联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此联文字不算长,内容却如此丰富,留给学生们细细琢磨,不是既能增加文史知识,又能得到艺术享受吗 ?

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依据课文内容从多个角度创作对联来进行评点:既可以对课文作全面的概括,也可仅就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点作出概括;可以一篇课文单对,也可用两篇课文分作上下联,还可以一篇课文作几联。学生自由撰写,激扬文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宋词单元教学结束时,有同学撰写一联:“柳三变杨柳岸边,感伤晓风残月;苏东坡沙湖道中,任凭烟雨一蓑。”;新年联欢会时,恰逢临近四科会考,同学们创作了一副对联张贴在班级门口,上联是:“课堂里不求人人开窍”;下联是:“考场上惟愿个个过关”。对联讲究用词、修辞、节奏和韵律,对语言感知能力的要求很高。对联创作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为一个字、一个词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为使联句工稳而反复斟酌,再三修改。学生徜徉在这种高雅而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受益匪浅,对优秀的对联大都能过目不忘当场背诵。将对联引入课堂不仅延伸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了情操,丰厚了气质。

寓教于乐是教育教学的至高境界,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是我们当代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追求的目标之一。对联具有文字游戏的特点,对联教学能使学生学得愉快,使学习的过程充满体验的乐趣,在提升他们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篇:浅谈将民间传统游戏引入幼儿园的重要性

浅谈将民间传统游戏引入幼儿园的重要性

摘 要:民?g传统游戏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能够促进幼儿身体、智力的发育和文化认同感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积极分析民间传统游戏衰落的现实原因,并从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个方面提出实行民间传统游戏的办法,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游戏中的精华,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间;传统游戏;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3-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3.106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民间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主要存在形式,它所需材料简单、内容易学、种类丰富、趣味性强、玩法多样、不受时空限制,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增强幼儿体质,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生活,形成勇敢、坚强的品质和活泼、开朗的个性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引入民间游戏,以更好地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开展民间传统游戏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

由于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体质,还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民间传统游戏中的体育游戏,大多都具有跑、跳、躲、闪的动作,可以满足幼儿锻炼身体的需要。在游戏过程中要求幼儿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这既可以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也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体能,开发幼儿运动和协调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生动具体地教给幼儿体育锻炼的方法。在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展中,由于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各种感官正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所以跳跃类(如跳绳、跳皮筋)、奔跑类(如猫捉老鼠)等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发育,增强幼儿弹跳能力,促进骨骼肌肉的健康发育。益智、平衡类游戏(如弹珠子、打陀螺、滚铁环等)则要求幼儿有较好的手脚协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民间传统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平衡感的形成,促进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由此可见,民间传统游戏在锻炼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效果显著。

二、开展民间传统游戏有助于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期是孩子智力开发和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期,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间传统游戏历史悠久,体现着当地的民情风俗,传承了地方优秀文化。在民间传统游戏中,有些渗透着自然和社会常识,有些艺术的再现了当地的社会生活,这些都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民间传统游戏大多是集体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这有效促进了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我国民间传统游戏中,有一种叫做七巧板的益智游戏。它每一副由七块板组成,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许多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各种人物、形象、动物等,如果配合两副或以上的七巧板,甚至可以做出一幅画。这一游戏可以很好的锻炼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此外,民间传统游戏中的对仗、谜语等语言类游戏、棋类游戏等,都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三、开展民间传统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学前期是幼儿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会对幼儿的一生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最基本的形式,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人格方面,意义非凡。民间传统游戏的形式丰富多样,玩法灵活多变,因此颇受幼儿的青睐。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熟悉社会,学习生活,学习与同伴相处的过程。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反复的模仿角色,从而感知理解社会分工、社会规则,了解社会环境,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例如,在民间传统游戏过家家中,每个不同的角色都有着不同的任务。在扮演的过程中,幼儿了解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开展民间传统游戏,促进了他们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再如,在“老鹰抓小鸡”的传统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鸡妈妈、老鹰、小鸡等不同的角色,体会到了老鹰的凶猛、鸡妈妈的伟大,也直观感受到了失败的压力,深刻理解了弱肉强食的社会法则。在这一过程中,间接培养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和承受压力的能力,这是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许多民间传统游戏都制定了一定的活动规则,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必须遵守规则,游戏才能进行下去。为了维持游戏的顺利进行,有时幼儿往往需要协商解决争议,自己学习解决游戏中的突发事件,不断提高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决心,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的影响,学会与同伴合作,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坚强勇敢、遵守规则、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也在游戏的过程中,矫正了幼儿任性、娇惯、唯我独尊等不良心态,培养了幼儿的耐挫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良好性格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四、开展民间传统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民间传统游戏是当地民间文化的高度浓缩,体现着当地人民的生活百态,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折射反映着当地整个民族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因此,民间传统游戏在儿童中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还可以帮助引导幼儿去了解和传承本民族文化。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自然地认识和认同了本地的习俗和生活习惯,自然地接受了自己的家乡。在这一过程中,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展促进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的形成,也促进了幼儿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总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民间游戏资源也非常丰富。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合理运用民间游戏,不仅能让各个活动环节平稳过渡,也是幼儿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有效形态。因此,我们要重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作用,挖掘民间游戏所特有的教育价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晶,刘云艳.民间游戏“捉迷藏”对儿童的教育价值[J].基础教育,2007(8).[2] 左雯霞.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22).

第五篇: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重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的情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意志。教师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资源,实现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还为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对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起着不可估量的辅助作用。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术 整合 优势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容量大、进展快、效率高。新课改下美术学科的教材中课例丰富、形式多样,容量大,而且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使美术教学真正达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我感到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学科教学有以下方面优势:

一、资源共享和资源海量方便教学。

网上有大量可供下载的软件、图片和资料,通过网上的共享资源,积累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此外,光盘、u盘的惊人存储能力也便于我们携带资料交换资源,极大地方便了教学。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软件多种多样,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多媒体课件和资源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有了信息技术,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超越古今,驰骋中外。

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展现美的画面、变抽象为形象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多媒体超链接技术,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它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

(二)进入美的世界、解放思维

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孩子,有很多都很喜欢模仿。模仿书,模仿老师和同学。此外,他们还有一些固定的绘画元素,比如房子、太阳等。

(三)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创造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

(四)延拓美的时空、发挥高效性

多媒体在教学技术上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了教学的难度,而且能接省教学时间,实现精讲多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剪纸》一课,应向学生说清设计时要避免的几个错误,教师可通过课件出示一种错误的设计法,让学生讨论错在哪,如果这样剪,会怎样。屏幕从左上角飞出用此种设计法剪出来的错误角花,再依次出示其它,学生看了以后,很快掌握了角花设计法。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通过欣赏、评比和总结等方法教育学生在分析中学会思考、在比较中学会发现、在协作中增长知识。这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

四、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美术作业,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引入美术课堂教学的作业环节中同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信息素养。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自然而然地熟练和掌握了信息技术。同时也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美术知识,获得了信息技术和美术学习的双丰收。

五、有利于学生完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

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环境。要根据教学实际,开发制作计算机教学课件,将原来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与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美术课重点、难点的理解,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学科教学,不仅给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同时也给学生表现美术作品带来了简捷、丰富与高效的工具。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获得了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目前,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是,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无疑将给美术课程学习方式带来崭新的面貌,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对于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实施创新型美术教育,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美术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李飞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优势。2007-11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特征。2000-8 3.《美术课程标准解读》(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下载将传统折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传统折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多种艺术形式引入课堂的实施研究

    将多种艺术形式引入课堂的实施研究 美术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包含学生的美育教育、绘画能力培养及工艺制作能力锻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绘画能力培养及......

    《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论文

    剪纸艺术引进小学美术课堂 和平小学 谢青平剪纸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吸取民族文化......

    小学美术《折纸》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校本教材 折纸艺术 教材说明 折纸又称“工艺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它历史悠久盛行于全世界。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

    将重唱教学引入声乐课堂的研究论文5则范文

    摘要:由于目前声乐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落后,导致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程存在一些弊端。文章针对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将重唱教学引入高师声乐课堂的方法,从教学......

    将网络资源引入Excel函数课堂的教学实践反思

    将网络资源引入Excel函数课堂的教学实践反思 [摘 要] 网络资源的日益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碎片式的教学视频资料,而Excel函数部分由于其功能强大,为数据的计算、处理等带来了很大......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改革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改革的方法 ( 铜矿峪学校 石悦) (2017年元月) 【摘要】:美术课堂改革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小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展、创......

    小学美术课堂总结(汇编)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合作探究中 有效欣赏的策略研究总结 一、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反思。 我所提出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在研究中虽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但也有必须努力......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堂(大全)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堂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永联第二小学 杨明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堂 [论文摘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