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00:4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

第一篇:河南省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

河南省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

作者:银川二中„

文章来源:办公室

点击数:225

更新时间:2010-12-17

一、高考方案的制定:积极、稳妥

稳妥:三个不变

1、科目分值不变,2、命题及考试时间不变,3、录取组织方式不变。

积极:三个特点

1、增加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录取参考,2、高考中增加学考内容,3、注重能力,尤其是三维目标。

二、命题体现出新的方向

1、文科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自主评价事物价值及发展规律上,理科则重在体现实验考核上。

2、以纲为准,不以本为准。选考题要注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

三、预计2011年考核内容:

1、试题框架不变,考题会轮值。

2、难度持平,局部调整。

3、必考重在阅读理解到位,凸显基本功;选考侧重在探究梳理,展现文化底蕴。

4、作文理念有承继性,人文特色保持一贯化。

四、复习理念及原则:扣纲脱本。注意参照2007—2010年“宁海卷”,“根据已知,认识未知,获得新知”。

五、对20100年高考复习的理解和做法:

1、对命题标准的自我理解:有利于新课程成果展示。(诗歌鉴赏、选考和作文)

2、有利于学生平均水平的发挥。(保证高考的录取率)

3、有利于高效招生选拔的标准与实施。(保证选拔质量)

六、高三复习的要点与训练步骤。范围:常规教学+新课程。

步骤及内容:

1、客观试题(基本功训练),标准不变,题型不变,试题自编。

2、主观试题(选考阅读及知识活用、写作考试)做到:

解题规范化,得分有依据;论述人文化,评判辩证性;见解显个性,认定宏观化;思维重理性,表达守文化;文体要到位,主旨须鲜明。

3、训练形式、考核及注意事项:

A、基础知识及活用部分。讲练结合、逐点进行、解法为重、精点妙评。

B、文言文阅读。文言文+诗词+背诵,结合课内知识,补充课外文章。以细取胜。C、现代文阅读。考点训练+课外辅导书(卷)。解法为重。D、选考(主观表达):形式多样化,知识灵活化,方法综合化,思维辩证化,解答优选化。E、写作。材料性话题作文为重,兼顾其他。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探查 潢川一中

魏老师 探查结果:

1、小说选项构成:概述+分析(分析在后)

2、传记选项构成:分析+概述(错误落脚点在分析,分析在前)分析包括,传主在内的人物观点态度及其产生的原因。

3、小说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且人物性格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非常明显。

4、巧切入,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念,突出小说整体阅读。(文学类阅读之所以低于实用类阅读分数的原因在于文学类要求整体阅读)

5、传记突出筛选整合、概括归纳,强调对传主“心声”(心理、语言)的把握,弘扬精细化阅读的理念,对缜密的思维品质有较高要求。

6、探究试题渐渐地明确了探究的范围在文本。

7、传记探究试题意欲走出“分析、评价作者或传主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阴影。(此结论是09宁海卷和2010年的对比)此处特别强调探究题:

(1)占有材料+分析材料,此后形成观点。探究:表述观点要言简意赅,最好不要用描述性语言。

(2)分析观点态度:文中已有观点,要求你去寻找支撑观点的论据,要从文本中寻找。综合1、2点,未来探究题不会有新法样,但一个目标很明确,即鼓励学生学会发现。(注意分析2010年海宁卷为真正的探究题)

8、高考试题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参照课程标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4、5点。此处需明确选择怎样的传记阅读试题进行训练。(1)有评传形式的试题(传主事实及评价)。(2)思想要深刻。(3)主旨要明确。

9、新高考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身的调整与完善还是非常必要的。参照09年及2010年辽宁与海宁卷探究试题可以看出,2010年的指令性更加明确,体现了考试公平的原则。

10、新高考非常注意与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相衔接,注意体现新知识的考察。例:(1)人物: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圆形人物:性格多样化,扁平人物:性格单一。因此圆形人物的试题较多。(2)主题:忌讳“鲜明说”,形象大于思想。

11、无论是小说还是传记,其考察的密度、深度、难度都是最大的,整体阅读的要求较高。

12、高考题与平时的训练,其难度要大的多。高考小说选文题材社会性强,揭示人性的力度大,主旨模糊,多元化特色鲜明;场景规整,其演进逻辑性强。传记文本考察要求对传主的语言进行理解,这些语言有时属于文言语体,有时诗化,色彩鲜明,理解难度比较大。

13、作答时分点作答,无论是小说还是传记。

14、参考答案有理有据,“理”准确鲜明;“据”充分。(探究试题)

以上探究给我们的启示:

1、训练文本要贴近高考文本特色。如小说要选文本主旨模糊多元化,人物性格多元,场景变化有逻辑,传记有述有评。

2、设题符合认知习惯。如客观选题的选项要体现原文语序,小说的错误项最好体现在分析上,传记体现在准确转述和语句的准确理解上。

3、强调整体阅读。

4、阅读整合概括性试题要突出思维品质的考察。

5、探究性试题答案要有理有据。即理能统领据,据能为理服务。小说阅读的几点建议:

1、培养场景意识。

2、每一个场景注意分析人物性格。

3、把握场景的过渡技巧。

4、注意场景之间的照应。(结构)

学习心得体会

济源六中

王占强

仅为几年高三教学以来的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请指出:

1、大纲卷的阅读理解,可以由总结段落大意到归纳文章主旨,所有设题只要围绕文章主旨作答,可以轻松拿到12—15分。

2、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尤其是小说阅读和传记阅读,弱化了主旨的考察,更加重视形象和语言的考察。

3、以上两点,听了诸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后,感到很吃惊,可以说颠覆了以前印记中的做题方法。这两点同时也印证了我校期中考试试卷的评讲,当时要求学生把握主旨,但从设题来看,根本无法围绕主旨作答,设题点非常分散。回想当时的情景,细细对比起来恍然大悟,可以说收获颇丰。

4、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依然有效,因为场景的处理涉及到段落大意的归纳和形象、语言的处理,这种做法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求证。

5、课标卷与大纲卷对比后发现,课标卷的难度远远大于大纲卷。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分析高中语文课程说明,深入研究近几年相关省份的高考试题,切不可浮光掠影。

附课标卷试题:

2007年:山东、广东、海宁

2008年:山东、广东、海宁、江苏

2009年:山东、广东、海宁、江苏、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 2010年:山东、广东、海宁(陕西、吉林、黑龙江)、江苏、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北京、湖南

2011年将是:山东、广东、海宁、江苏、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北京、湖南、江西、全国卷(河南、山西、新疆)

第二篇:2011年新课程高考物理研讨会学习体会(河南省)

2011年新课程高考物理研讨会学习体会(河南省)

首先应该认真研究《高考说明》。原则上讲:《高考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温习教学的依据,宁夏这几年的高考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研究《高考说明》主要思考两个题目:

一是既要满足高校招生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要求,又要结合河南新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实现“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

二是旨在突出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留意考点要求的变化:

1、实验内容有所增加。

从2008年开始,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要求,《高考说明》增加了必考实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和选考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2、有些内容的要求也与全国考纲的要求趋于一致。例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要求从Ⅰ上升到Ⅱ等。

3、原来《高考说明》中对部分考试内容的限制性的要求删掉了。

如,删掉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要求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的限定;删掉了“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的限定,删掉了选考3-3模块“固体、液体与气体”内容中“定性了解”的限定。4、08年《高考说明》增加的内容,逐年在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

例如,09年必考23题“利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来设计一个自动控制路灯的电路”题目;选考36题的’光电效应”等。

5、高考说明使用范围的变化:2010年是宁夏、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六个省使用同一套理综试卷,2011年使用同一套理综试卷的省区又增加了山西、河南、新疆(共9省),这意味着考试命题难度的参考点会有所变化。

其次应明确:

(一)高考命题中能力要求的特点

●体现学空关色的核心内容;

●与新课程关系密切的内容;

●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

●与大学课程再学习关系密切的内容

●情境描述文字多,读题信息量很大。如2009年高考试题16题题干描述字数为260多字,23题仅题干描述字数就接近400字.(二)明确高考试题难度结构特点

高考是集基础性、选拔性于一体的大众化考试,其命题难度结构是有一定梯度的,分析历年物理试卷结构可知,不同档次的题目比例一般呈现为3:5:2。

轻易题——约30%

中档题——约50%

即80%的题目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能力。

较大难度题——约20%——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要求,选拔性强。

困难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的,它仅对特优生有意义。

所以,应对高考要瞄准80%不太难的题,进步中低档题的正确率,是主攻方向。

因此,我们的温习应:

(一)目标定位要适合自己的学生

老师要分析学情,把握自己学生的总体能力水平,习题难易程度、能力要求等应该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实事求是,切忌盲目拔高。不应该把温习教学的要求定位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目标低一点,任务少一点,师生心情好一点;

简单题慢一点,困难快一点;不要和困难较劲。

快做三道题,不如一题做三遍”

高考温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能考上大学,而不是拿满分。

(二)花大力气抓学生应知应会的“双基”

这一策略对所用学校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理性和高考结果的角度看:扎实把握主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取得高考好成绩的先决条件。

(三)培养审题能力,规范解题习惯

1、审题能力。

审题看似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是这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

审题是解题的灵魂,对于已经进行了艰苦温习的学生来说,“成也审题,败也审题”

要指导学生在审题时留意几个方面:

(1)关键词语的理解;

(2)物理过程的分析;

(3)隐含条件的挖掘。

(4)干扰因素的排除。

经常看到很多老师不给学生读题、审题思考的时间和余地,经常是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一节课讲了很多题,有的老师连题目都不出示,自问自答.可想而知,学生的审题能力如何形成?又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又如,学生解题不规范经常是教师本身就没有严谨的解题素养造成的!

2、规范解题习惯。

(1)语言表达,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展示物理题目的来龙往脉。

包括物理量所有字母、符号的说明、隐含条件的说明、研究对象、研究的过程说明、列方程的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物理量负号含义的说明、语言、文字要规范简洁等。

(2)列方程要规范。

做到“三要三不要”。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要原始式而不是变形式,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3)解题过程要规范。

(4)答案要规范。

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尽量不要以分数作计算结果;一般在终极结果中保存1到2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进;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5)尽量用常规解法解题。

(四)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1、回回教材

第一轮温习要重视教材,整合教材,包括教材中的思考讨论,做一做,阅读与思考,课后练习等内容,留意挖掘其与高考的内在联系。

课本是物理知识、规律、方法最科学的载体,回回课本,就是往重温重要概念的形成过程,重新“品尝”重要规律的产生过程,就会站在新的制高点上,帮助学生形成建模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课本习题它肯定也是命题者首选的知识载体和思维模块。

分析近年来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很多试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教材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有的是类题,有的是变题。温习阶段要站在系统的高度上重新审阅教材。

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读书,形成知识结构——学天生绩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悟出来的。

①题目化:自己看书的时候,以章为单位,把每一章所讲的内容题目化。看一看这一章讲了哪几个题目。

②重点化:重要概念、规律、方法的回纳与总结

③要点化:把重点题目要点化。

④系统化:建立这一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2、捉住典型题目,留意通性通法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坚持新题不难、困难不怪的命题方向,包括最后的压轴题。因此,在温习中,千万不要把大量的精力用于钻研困难上,这样会得不偿失的。

要充分关注典型题目的解决,关注解题中的通性通法,系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典型题目的解决可以反映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是物理高考中的热门题目。在把握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典型题目能理解把握,对解决物理高考中的难点题目是有好处的。舍弃偏、难、怪习题,淡化特殊技巧。

具体来说:

一、新课标实验题的温习

实验能力中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

⑴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⑵能发现题目、提出题目,并制定解决方案;

⑶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新课标实验题更多地涉及“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探究性。

实验温习建议:要按照课程标准中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要求往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技能和能力。

不经历真实的实验过程,“讲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能起到强化练习的目的,但要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题目的思路和方法,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甚至设计实验的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脚踏实地上好实验课、做好实验,有条件的话开放实验室。

基本范围是考纲规定的11个必考实验,每年都考查一大一小两个实验,2007年在小实验中尝试了创新性实验的考查后,最近三年,大实验的情景都是不同于教材实验的探究性实验,但具体考查的实验能力要求没有超纲。选修模块的5个选考实验目前为止没有考查。

在一个实验中尽可能多的对多个实验能力要求进行考查成为一种趋势。

读数题目的考查是一重点,虽已连考三年,但应继续关注。

实验温习的一些教学实践和思考

(1)立足基础,温习好《考纲》中每一个规定的实验,以不变应万变

对《考纲》中规定的每一个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实验留意事项等配合典型例题逐一分析,不留死角,适当串联,落实到位。

选考实验也不能忽视!

课本演示实验在平时的温习中也要关注

(2)重视对基本仪器使用的温习

高中阶段常用的有十二种基本仪器,这十二种仪器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一定要动手使用这些仪器,了解它们能够丈量的原理,把握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怎样丈量,如何读数等,其中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读数经常考,打点计时器纸带处理考查几率较高,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基本每年考。

(3)关注同一仪器的多种用途,同一实验的不同设计方法

要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增强发散思维能力,就需要通过一些“教学聪明”来买通一些实验,真正进步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新课标计算题的温习

计算题注重情境创设,突出过程分析,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题目的能力。

2007-2010年宁夏理综高考计算题的试题特点

2007年高台滑雪、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2008年双星、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2009年冰壶、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2010年博尔特短跑、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第一道计算以必修1、2为范围,第二道计算题以选修3-

1、3-2为内容为题目情景范围,综合考查力,运动,能量以及静电场磁场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题目的能力等。

(一)如何批改计算题?

批改计算题的方式有:(1)教师发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学生自己批改,教师检查统计;(2)教师发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学生互批互改,教师检查统计;(3)教师批改、统计,学生改错。

作业批改,一定要及时,学生要反思、改错、总结、进步。

(二)计算题如何评讲?

(1)教师要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学生中题目的共性。

(2)集中评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师评讲和学生评讲相结合.(3)要评出学生知识罅漏点、易混易错点、解题关键点和难点。

(4)要评出分析解决题目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思路。

三、新课标选考模块的温习

选考模块原则上应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防止学校、教师指定一个模块,把选修模块搞成必修。就现实而言,应根据学校的师资条件和能力,让学生有选择余地,以有利于应对高考.根据宁夏几年高考情况看,尽管《高考说明》中提出了“选考模块试题力求难度相同”,但由于命题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很难做到“难度相同”。所以,关于选考,不能把宝押在一个模块上。

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小综合”合卷,选考内容实现超量给题、限量做题,读题量很大,试卷很长。这种试卷的特点是: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同时也明显增大了读题量,学生应试会有一些不适应。所以,温习阶段要进行适当练习,要进行必要答题策略、技巧指导。

总之,对于我们尽大多数学校应依纲靠本、夯实基础,重点做到:

3、争

6、突破1(考试大纲规定的易、中、困难的比例为3:6:1)

由于高考中大部分学生失分失在基础上,如:2008年高考计算23题(15分)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颗恒星之间的间隔为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

本题学生答卷均匀分5.39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满分率8.8%;0分率为16.2%;4分率为22.7%为最高。

23题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题目:

(1)万有引力定律公式错写为:

(2)不能很好地区分两星体之间间隔和星体的轨道半径 r1、r2之间的关系,造成运算结果错误。比较典型的方程为:

(3)不能很好区分中心天体和双星模型,用中心天体模型解双星题目。

(4)周期和角速度之间关系不清,导致结果计算错误。

(5)对双星题目熟悉不到位,不清楚是哪一个力充当了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6)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丢三落四或前后矛盾,表述不清。

(7)少数学生只列出几个关系式,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不符合答题要求。

2010年第24题的v-t图像要么是坐标轴不规范(没箭头、名称、单位、坐标原点),要么是没有坐标数值,或是图线歪斜。

2010年第25题的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而不是题中要求的3位小数。

因此,对高考备考教学的建议: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加强对新课程高考的研究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温习,加强做题规范化练习

3.强化实验温习,留意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4.留意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理论联系实际

5.重视物理思维方法和审题建模能力的培养

6.处理好模块的选择题目,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附:

评卷要求

①成绩统计到每一个大题(每一个小题)的得分情况,横向对比找差距,纵向分析找得失;

②备课组务必把每一次考试当做一次最有效的练习,分析近阶段的温习方向是否正确、温习难度是否适宜、温习速度是否适中、温习效果是否明显,并对下一阶段的温习制定出相应的查漏补缺措施和改进办法;

③对学生卷面中存在的题目不要简单的用“粗心、失误”等非智力因素方面来概括,而是要在“记忆模糊、一知半解、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心理素质”等多做深层次分析。

④评卷不能拘泥于答案的纠正,更重要的是分析学生为什么这样往想,试题考查的意图是否理解,如何剖解题意,反应速度、书写速度能否与考试时间同步等等。

⑤卷面分析完,指导学生还原一份满分卷。

考点要求的变化

必修模块物理1

主题

内容

要求

限制性说明

质点的

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题目

只限于V——t图像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相互作用与

牛顿运动定律

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

1.“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

2.处理物体在粗糙面上的题目,只限于已知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知运动方向的情况。

3.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要求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共点力的平衡

超重和失重

选修模块3-1

限制性说明

电势差(从Ⅱ降低到Ⅰ)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进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方向的情况。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欧姆定律

不要求解反电动势的题目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从Ⅱ降低到Ⅰ)

1、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情况。

2、洛仑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和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四周磁场的方向

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选修模块3-2

电磁感应现象

1、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的情况。

2、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定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

3.不要求用自感系数计算自感电动势。

磁通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涡流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

1.不要求讨论交变电流的相位和相位差的题目。

2.只限于单相理想变压器。

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

考试内容

模块名称

答题要求

命题特点

必考

内容

必修物理

1、物理

2、选修3—

1、3—2四个模块内容

考生必答

不受模块局限,三个模块的内容融会贯通

基于理工科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对中学物理核心、主干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能力进行考查。

选考

内容

3—3模块3—4模块3—5模块

考生任选一个模块的试题作答;多做按第一个模块记分;交叉答题无效。

可以涉及必考内容,但三个选考模块之间不横向联系

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但相对来讲,学生的读题量大幅度增大。

小题并列,多点设问

试题难度适中

“理综”试卷——拼盘——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整卷试题难度保持与课改前全国Ⅱ卷相当的水平;物理试卷压轴题不会出现在选考内容。

试卷结构

Ⅰ卷为生物、化学、物理三科必选择题,每题6分。

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理综试卷中物理试题的分布结构

Ⅰ卷

选择题

8道题

48分

不定向选择

Ⅱ卷

实验题

1—2道题

15分

有适当难度

计算题

2道题

32分

其中第2题为全卷压轴题

选考题

3—3模块

15分

小题并列,多点设问

试题难度适中

3—4模块

3—5模块

合计

110分

第三篇:2014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定稿)

2014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3月1-2日,陕西省高考复课会在西安召开,我和同学科的几位老师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结合高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更加有效的复习策略,对高考复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会议使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可谓收获颇丰。现汇报学习情况如下:

此次会议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安徽省马鞍市第二中学副校长郭惠宇作报告:

整合 诊断 提高-----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之我见

报告就高考语文的复习做了全面的整合复习,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提出宝贵的建议。

第二部分:商洛市语文学科高考复课研讨与交流

1、商洛中学、商南中学的教师代表谈经验作报告

2、商州区中学、洛南中学、丹凤中学、山阳中学、镇安中学、柞水中学相继交流复习经验

第三部分:西工大附中 徐殿东老师作报告

念兹在兹 持之行之---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浅议 徐老师的复习方法具有指导性,课操作性,对近几年现代文阅读高考试题也做分析。特别强调语文教材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解决的方法:

结合实际,提倡“四个回归”: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能力、回归本源。

(一)回归教材,让考与学统一到素质教育上来。

1、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翻译的采分点一般都出自源于教材。如今年试题拿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句话来出题。

2、文学常识是直接选自教材,主要从单元说明和课文注释里选。

3、名句默写直接选自教材,课外的一句都不考了,连课文里需要课外背诵的都不考了,全考讲读课文的诗文。

4、诗歌鉴赏题用了教材中介绍古诗词赏析的相关课文的观点,如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相关的方法。

5、现代文的阅读与教材中的相关课文作比较,有拓展。

6、写作的方面议论文文体训练和素材的积累运用,和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回归基础,以反技巧命题来强化素质教育。命题人考虑的是,怎样不用技巧得高分。

如文言翻译题,如若文言基础积累过关的话,自然能很容易的将单个词放到句子和文章里去理解,这个叫“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现代文阅读,如果平时学习课文多想想写什么和怎么写,那就会有个新的面貌了。

…………

(三)回归能力,全面地检测语文素质。

审题能力(看清题意)和具体分析(表达要切合实际)的能力。

让学生字斟句酌,克服思维定势,寻找独到之处。

(四)回归写作本源,考查考生的真实的写作能力。

不仅要写作文,更要改自己的作文,写升格作文。老师结合高考作文判分的标准作合理的层次定位,并且尽可能做到面批。

2014年3月10日

第四篇:2012年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

2012年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

府谷三中语文组 张永利 受学校教科室和年级组的安排,我去府中参加了“2012年高考研讨会”。上课的老师是府中的田叶梅老师和陈永林老师。他就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试题进行了分析,对近些年的高考命题趋势和2012赢考方略进行了研讨。通过这次难得的学习,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和备课组另几位老师共同探讨,总结如下:

对2012年高考走向提出许多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指导,无论是宏观思路还是微观细节,条分缕析,启人深思。各位老师研讨过程中指出语文一轮复习备考的六大策略总结如下:

策略一:立足所选教材,夯实知识基础;

策略二:适当渗透专题,构建知识网络;

策略三:穿插综合训练,及时提升能力;

策略四:探究课型特点,提高课堂效益;

策略五:提高管理水平,激发学生兴趣;

策略六:提倡团队合作,反对单打独斗。

府中、麻中及我校的老师各位老师发言后,县教育局高飞老师就高三一轮二轮复习方略都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性建议,他强调了在复习中要立足课本,紧扣高考,强化训练。

高老师还提出了学生写作文时还要注意的几个细节:

1、不该说、不议论的内容;

2、不随意改题目;

3、规范用字;

4、字

数并不是多多益善;

5、书写要工整,字迹要清晰,卷面要干净;

6、要合理分配时间。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研讨会的学习更加增添了我对复习迎考和高中语文教学的信心,并要把所学所得贯彻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在强化自己业务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重视语文,喜欢语文。

第五篇:语文复习研讨会材料

关于“高考专题复习训练”的思考

石室中学唐焱

高考的指导训练,要解决三个问题:明白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和找到“怎样考得好”备考方法。

“考什么、怎么考”和“怎样考得好”这三个问题中,大家最关注的是“怎样考得好”,但是,事实上,要解决“怎样考得好”的问题,必须要先解决“考什么”和“怎么考”这两个问题,其中,“考什么”又才是决定“怎么考”和“怎样考得好”的标准和依据。

对语文高考,“考试说明”的说明很明确:高考语文通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名句名篇默写”“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五大内容领域,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

所以,语文高考是“考什么”和“怎么考”的,是非常明确的。“怎么考”——借用语言知识题、语言表达题、默写题、阅读题和作文题等具体题型形式,“考什么”——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这五种语文能力。

于是,在语文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都确定无疑的前提下,该怎样进行语文的高考指导训练,本来应当是很明晰的。

不过,实际上,我们普遍采用的“专题复习训练”的模式,或许,在事实上与我们设想的有差距。

一、关于“专题复习训练”模式的思考

1、“专题复习训练”模式的简单描述

我们普遍采用的高考备考训练方式是“两点一线”式的“专题复习训练”。

“专题复习训练”的基本形式是:比照高考试题的命题形式,按照考点及其考题形式,即“字音、字形、词语辨析和应用、病句、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常见语言应用题、作文”等约10个板块进行系列知识复习和能力训练。

“两点”即两个立足点:高考考点知识(汉语知识、阅读知识、写作知识、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修辞知识、鉴赏知识)和题型能力(病句、词语辨析和应用、病句、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常见语言应用题、作文的解题知识及其方法)。“一线”即整个复习和训练的结构和体系基本完全遵循高考试卷的命制形式和试题配置序列。

“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最直接地对接高考的命制形式和试题配置。所以,这种备考教学模式具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可以通过长时间内反反复复地演练大量的同质模拟题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和发展完成高考试题所需要的考试能力。

2、“专题复习训练”模式中出现的尴尬

在“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下,师生都时常苦恼于一些常见的问题:病句题、成语题总要错,科技文中答非所问、强置因果、偷换概念的题总要错,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总要错,诗歌艺术鉴赏题总爱张冠李戴,现代文的概括题总是答不全、分析题总是展不开、技巧作用题总是乱用滥用术语,作文总要偏题、材料使用总是生拉活扯。

这些问题一般归因于:学生的态度、练习的量和质、教师的指导。

事实上,它们并不是问题产生的全部原因,除非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不学习、我们的练习大部分都质量低劣、我们的教师大部分都指导无力。因此,可能需要从另外视角来思考

这些问题。

如果在一种模式下,一直存在并不断复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就表明这种模式有需要检讨和改进的地方。

“专题复习训练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也是一种有实效的成功方法。但,同时,这种方法也应该是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发展的方法。

3、“专题复习训练”模式是否出现了目标偏差

众所周知,高考命题改革的核心是从知识立意转变为了能力立意。能力强的学生才会在高考中占优。“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这是正确和应该肯定的。但是,“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所追求的“能力”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在事实上成了什么呢,这是一个有趣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这里。也许我们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语文能力”和“语文考试能力”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了。

①“语文能力”与“语文考试能力”相关而不相等。

②“语文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语文考试能力”而“语文考试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直接反映。两者之间即存在正相关关系又不必然呈现为正相关关系。

③“语文考试能力”是由“语文能力”和“语文能力”在考试条件下的应用能力共同构成。

④即使只是为了有效提升“语文考试能力”也必须从“语文能力”和“语文能力”在考试条件下的应用能力这两方面入手。

如果,以上四个的观点成立的话,我们不妨以此来思考一下“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在其目标上是否出现了偏差呢?

“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最直接地针对高考形式和试题来选择和发展学生的考试能力。如果要选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该模式,个人认为这个关键词就是“题型能力”。“题型能力”所发展的是学生具体试题情境和条件下的知识能力的应用技能和水平,而不是所运用的知识能力本身。换句话说,“题型能力”的训练事实上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提升而不是“雪中送炭”的支撑。

假如,一旦我们的“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自觉不自觉地在事实上成为了“题型能力”专项的话,那么,从好的方面看,借助“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题型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各种题型的应对思路、解题方法甚至答案方式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一定的养成,当然这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从不足的方面讲,由于在“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能力”没有作为重点而得以更多的发展,势必成为瓶颈而导致“题型能力”训练常常拥有一种梦幻魅力而实际效果总难以到达预期。

这样,“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下存在的某些问题——比如老师们经常郁闷的“这种题才讲了都做不来”“这种题都做了几十回了还要错”“一等待遇到没见过的题就做不来”可能就容易获得解释了:他有做这道题的能力没有做这类题的能力、他有解这种题的方法没有完成这种题的能力、他知道这个题可以怎么答不知道这个题究竟该怎么答。

直白的说,能力制约着方法,而思维决定着能力。

4、“专题复习训练”模式的优化设想

“考什么”是整个高考备考训练的出发点,所以,基于对“考什么”的不同理解、分析和确认,高考的备考训练势必呈现出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方法,而不同结构、体系和方法的备考训练也必然会在效益和效果上呈现差异。

如果“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在事实上出现目标偏差,更多注重解题方法而忽视语文能力训练的话,这种教学模式是必须加以改进的。

这种改进,不是否定,而是一种具有可能性的优化。

改进的关键是突出思维能力和重点的语文能力,改进的目的是是我们的备考训练相对更接近“思维

这种改进,简单地讲就是从“两点一线”改进为“三点一线二段”。

①在现有的高考考点知识和题型能力这两个训练立足点“两点”之外加入思维能力发展而构成高考备考训的“三个基点”。

②调整现在整个复习和训练主线,以“考试说明”所指定考查的五种能力中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能力”这四种能力的提升为整个复习和训练的结构和体系的核心。

③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整个高考备考复习训练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立足“三个基点”,重点突出思维能力发展和以之为依托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能力”这四种能力的提升。第二阶段:在巩固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包括“题型能力”在内的“语文考试能力”的训练。

二、关于“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思考

阅读实践是阅读能力形成、发展的根本。对此,古人说得生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一旦忽视学生阅读活动本身,简化弱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过程,不管教师对文章的分析是多么精到,不管要求学生完成好多阅读题,不管反复讲授多少方法技巧和术语,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发展多半永远只会是我们的一个教学期盼。

高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主要指三种能力: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研讨、评价现代文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考试说明”中,进一步把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具体细致地分解成了八种能力: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③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⑥分析与概括作者观点态度,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像,⑧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其实,我们大可简单点这样来表述:高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就是指他们对现代文文章、作品的理解、剖析、评价和欣赏能力。

一方面,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应试能力的低下,是令人感慨和心痛的。一方面,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题应试能力的训练效果又常常是令师生都感到沮丧的。

还不敢说它是鸡肋,害怕某一天突然鼓起勇气把它扔了,因为,它在150分中,最少要占31分,多的话,要占96分。

所以,还是得想办法。办法是想出来的,于是,让我们先去想几个问题。

1、为什么学生现代文阅读题做得不好?

A、答不来题。B、读不懂文章。C、读不懂文章又答不来题。D、不是很懂文章,但主要是不是很会答题。E、不是很会答题,但主要是不是很懂文章。

学生的选择集中在C(15℅)和 E(47℅)。

这说明阅读题做得不好的原因有两个:读的能力和答题的能力。

2、“读”和“答”哪一个是阅读题做得不好的主因?

学生的选择:A 9℅,B 16℅,C 15℅,D 13℅,E 47℅。

归因于答不来题的占37℅,归因于读不懂文章的占63℅

也就是说,读的能力才是阅读题做得不好的主因。

3、“现代文阅读”备考训练的着力点应该是什么?

现代文的阅读能力。

“读”得好才会“做”得好。

阅读试题中的大部分问题,其实不是“做”的问题而是“读”出了问题。

“做”的训练有助于“读”的精细化、规范化和充分展现,但替代不了“读”。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答题能力的训练是必须的,只是不应该在事实上成为“现代文阅读”备考训练的核心甚至全部。

三、关于“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训练”的参考意见

1、三个原则

①把有针对性的重点阅读能力的强化提高作为高考现代文阅读

应试的保证。

重点阅读能力的确定,要看高考更要看学生。

第一种方式:突出高考指向。在“考试说明”所分解出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八种能力中进行选择。

它的好处是与高考常备题型直接对接、相对更利于解题方法的形成。

第二种方式:突出基础能力。在理解能力、剖析能力、评价能力和欣赏能力中进行选择。它的好处是训练形式可以更多样和灵活、阅读能力发展相对更充分。

②训练中一定要最大可能地做到要动手更要动脑。

思维能力(广度——广阔性、深度——深刻性、速度——敏捷性、灵活度、创新度)是阅读能力形成发展的驱动器。

阅读能力的训练是教师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实践,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活动发展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展开充分的阅读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勤读多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思维培养不力,形成一些普遍性的瓶颈问题。甚至学生没有思维习惯、思维过程。

练、讲、思:一是练得多,讲得快,二是练得多,讲得多三是重答案,轻思路。四是

重练习,轻觉悟。

复习训练时应选择具有思考含量的题目,解答题目时要注重思维过程,保证思考的时间,不宜贪多求快。

③反复巩固中逐步前进。

2、“三点一线二段”训练模式

①在现有的高考考点知识和题型能力这两个训练立足点“两点”之外加入思维能力

发展而构成高考备考训的“三个基点”。

②调整现在整个复习和训练主线,以“考试说明”所指定考查的五种能力中的“理

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能力”这四种能力的提升为整个复习和训练的结构和体系的核心。

③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整个复习和训练的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多种形式,集中突出思维能力发展和借助“分析题”“概括题”这两种

重要题型进行“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能力”这四种能力的提升。

第二阶段:在巩固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包括“题型能力”在内的“语文考试能力”的训练。

3、重要方法五、六册教材的利用

优秀高考现代文选文的利用

学生优秀作文的利用

教师补充文章的利用

纠错觉悟性练习

下载河南省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高中新课程语文高考复习研讨会[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高考研讨会语文材料

    涿鹿县高考教研资料 社 评 文 审 题 与 写 作 今年高考作文,看似漫画作文,实则还是社评文。即摆出一个社会现象,让学生来谈自己的看法。从媒体透露的17年的考纲变化情况和......

    参加新课程高考评价研讨会总结

    参加新课程高考评价研讨会总结前几天有幸参加了山西省新课程高考评价研讨会,收获很大。会议历时一天半,内容安排如下:10月11日上午来自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的马桂萍主任就高考......

    2013年历史高考复习研讨会

    2013年历史高考复习研讨会2013年4月24日下午,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市汇川区高考历史复习研讨会在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一会议室举行。 此次研讨会由汇川区历史学会、遵义师范学院......

    高考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2015届高考复习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王海荣2015.3 工作以来,高三的研讨会屈指算来,参加了有几次了,感觉我们的研讨会每次都有新收获,让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受益匪浅。尤其本次的......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复习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复习一选择题 课程目标 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具有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能力和一般研究能力。 工具性内涵......

    2017语文高考复习材料

    17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一、课本文化常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

    关于召开高中新课程阶段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召开高中新课程阶段研讨会的通知 各位教师请注意: 为了总结经验推进高中课改工作,定于2008年11月15日(周六)上午8:30~11:30分别在丽泽中学和丰台二中召开高中新课程阶段总结研......

    2017高考研讨会(共5则)

    10月24日上午,涿鹿县2017年高考备考研讨会在北晨学校高中部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县教科局高教室领导5人、北晨学校领导11人和涿鹿中学领导5人。本次研讨会共设8个会场,分别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