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游戏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0:3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游戏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社会领域游戏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幼儿园社会领域游戏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社会领域游戏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秦小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时期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可见,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社会领域的教学组织总感觉缺乏趣味性,当要求我们在社会领域活动也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来组织时,我感觉很迷茫,脑中出现了很多社会领域如果要加入游戏教师要面临的困难。如:如果我们在给幼儿介绍节日的时候,这种抽象的知识性的活动,要用什么游戏?在一些社会实践性比较强的活动,我们又无法提供具体的情境或者组织实践非常困难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带着这些困难,我们教研组利用每个月“一课三研”的教研活动,开始了幼儿社会领域游戏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下面我就结合此次探索活动,简单总结一下社会领域游戏化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选择合适的游戏很重要

游戏的作用是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更好的参与活动,但其最终目的,还是要为我们的活动目标服务。所以,游戏的设计,是为了让我们的活动目标更容易达到,而不只是单纯的为了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在设计游戏的时候,不要为了游戏而设计游戏,而应是为了目标而设计游戏,用游戏来完成我们的活动目标,切勿为了有游戏而强加游戏。

在大班社会领域《我爱你,祖国》这个活动中,我们的活动目标是:1.知道10月1日是国庆节,知道中国的国旗、国歌和国徽;2.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的两位老师为本次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游戏。赵老师在完成目标一时,分别用了两个小游戏来加深幼儿的认识。认识国旗后加入了游戏“大家来找茬”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有错误和正确国旗的手工做国旗中找出正确的国旗,然后再说说错误的国旗哪里错了,应该怎么改来改正。在认识国徽后,设计了游戏“我有你没有”,让幼儿在众多国家的国徽中找出中国国徽,然后引导幼儿说说我们国家的国徽和其他的国徽相比,有哪些特点,哪些内容又是另一个没有的。而刘老师采用的游戏则是请小朋友唱歌表演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赵老师在组织完活动后,孩子们目标一基本完成,而刘老师在组织完活动后,孩子们掌握的情况一般。由此可见,我们在活动中对于游戏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应抓住我们教学的重难点,为重难点设计一个合适的游戏,为我们的活动目标助力。

二、要合理掌握游戏进入的时间

玩游戏的时机要选择正确,不能靠主观感觉,觉得可以安排在这里,而应是要安排在这一环节。也是在大班社会活动《我爱你,祖国》的活动中,赵老师在依次介绍完国旗和国徽以后,开始玩游戏“大家来找茬”和“我有你没有”,这样的环节设计,就感觉和前面的环节分割开了,联系感就不强,小朋友们在游戏时,又要把思维分散,回到上一环节的内容,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与总结。在经过所有教研组的老师讨论,建议改在介绍完国旗后接着玩游戏“大家来找茬”,在教师介绍完国徽之后玩游戏“我有你没有”。让小朋友把老师刚刚介绍的国旗和国徽的特征后,马上把自己所学的应用于游戏中,小朋友们的积极性更高了,游戏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三、注意游戏情境的创设

游戏情境创设是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种场合、一种气氛,使幼儿能很快的进入到游戏的情境之中。情境的创设对于情感目标的完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大班社会《我爱你,祖国》的第一次活动中,赵老师介绍国歌的时候只是播放了一段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视频,引导幼儿说说视频中的人在干嘛?播放的音乐是什么?小朋友们在观看完视频后,也只是完成了知道我国国歌这一目标。直到活动结束,目标2的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没有达标,小朋友还是平平淡淡的,没什么太多的感觉。经过教研组的建议修改后做了改进,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再播放视频,播放视频前,教师转为严肃认真的的态度,请小朋友注意观察视频中在干什么?解放军叔叔们的动作和表情是什么样的等问题,引导孩子感受这种严肃、认真、庄严的仪式,观看结束后,教师再请小朋友说一说,教师再次小结,然后再次播放视频,请小朋友学着解放军叔叔升国旗,幼儿在学学、做做中感受这种气氛,一种对国旗、国歌和升国旗仪式的感觉就会不一样,热爱祖国的情感、民族的自豪感也在自己的亲自尝试中得到激发。小朋友们在这次活动后的升降旗仪式上,感觉和之前明显的不一样了。可见,结合实际设计的游戏对于一些抽象性的知识是很重要的。

四、加强对操作性游戏的探索与运用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例如,也是在大班社会《我爱你,祖国》的活动中,在“大家来找茬”的游戏中,教师使用的教具是可自己动手操作的,部分孩子虽然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他们也能亲自动手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由此可见,操作性游戏对于孩子的知识理解与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创造条件,设计更多的操作性游戏,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五、游戏情境设计结合生活实际

社会领域的各方面都需要在社会现实中不断实践,才能更好的促进发展。所以,我们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尽量结合实际情况,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进行游戏,这样既能提高游戏的积极性,对我们实际的教育目标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大班社会《交通标志》这一活动中,在老师对各个交通标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幼儿感觉还是很懵,但在经过游戏“过马路”后,幼儿对于马路上的基本的交通标志以及代表的意思有了深刻的认识,基本能按照标志的指示安全过马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除了在一日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利用榜样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还应把游戏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激发出来。

总之,游戏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是不容置喙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实践,利用游戏更好的促进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发展。

第二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体验是幼儿对待世界更普遍的一种方式。孩子是天真的,对事物、对人都倾向于采用体验的态度。幼儿课程教学游戏化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让孩子体验的世界。在这里,充盈了幼儿的生命,他们尽情、忘我、不知疲倦,不为任何其他的目的,仅仅是在游戏中充分地学习和享乐。

关键词: 幼儿教育课程 游戏化 生活化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建构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将游戏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心,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

在组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几何图形》时,我出示一几何图形进行导入:今天,我请来了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接着引导幼儿认识图形的名称、特征,并找出周围环境中与该图形相似的物体。组织幼儿进行送礼物的游戏,让每个幼儿把手里的图形送到相对应的图形盒子里,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再如组织中班幼儿认识数字6的活动中,同样以送礼物的游戏,鼓励幼儿依次手持一张数字卡片送与该数字所表示的数量相同的礼物,巩固幼儿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游戏的作用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注意的持久性,很多孩子在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加入这样的游戏环节能够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次得到巩固和学习。

二、将游戏在教学中较充分和恰当地运用,把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或几个游戏之中。

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戏,幼儿要先用爬的方式过小山坡,再用钻的方式过山洞,捡起5粒豆豆后迅速跑回来,这个游戏不仅较好地帮助幼儿巩固了对数的认识,而且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以及不怕困难的品质。从这样的活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快乐和想学、要学的一种状态。将游戏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求,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将教学活动游戏化较好地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

三、灵活指导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游戏。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我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让幼儿在游戏中体现自主性的原则。在幼儿游戏中,我通常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或者出现大的常规性问题时,我才以特定的角色身份深入其中,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但是时刻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

在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穿越侏罗纪》时,我主要以观察为主,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幼儿共同学习和挑战。在碰到技能技巧需要注意和指导的地方,我就以游戏角色的语言给他们提出建议,进行间接指导。如碰到要练习钻的技能了,我就告诉孩子们:这个山洞上有很多的机关,如果不小心头碰到了山洞,机关就会打开,把恐龙叫过来。所以钻的时候一定要低头,匍匐前进。利用这种带有情境性的语言指导幼儿的各种动作技能,效果甚好,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四、走出教室,深入生活,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其旨在提高幼儿情感体验的个性化,更好地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即是开门授课,让幼儿畅游知识的海洋。

由此可见,结合实际的学习方法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优良契机,把握好这一契机的火候,就为培养幼儿的要学与会学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幼儿的成长进步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孩子的成长是每个人的事情,因此教育者应该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劳动中感受困难,体验挫折,懂得感恩,学会坚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不仅仅只是让幼儿联系生活,具体实践也很重要。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教学就是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与已有的经验,实现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比如,在学习有关大自然的诗歌时,可以让幼儿走出课堂,回到大自然中,让幼儿感受在聊天中,在小河边、在草地上玩闹嬉戏中,更好地体会诗歌中语言文字的形象。

幼儿游戏中还包含丰富的认知成分,主要包括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这些认知成分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言语和操作贯穿于整个过程,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仅构成了游戏的前提条件,而且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会先对所提供的材料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观察,并思索把它们做成什么?,然后边观察边操作,最后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可见,游戏构成了发展儿童观察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得到充分拓展。比如中班幼儿在以秋天的颜色为主题的教学游戏中,在教师的启发下,能从山林、湖水联想到大海,从小草、枫叶、菊花联想到松树,进而仿编诗歌。因此,我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认知成份,如设计结构游戏时,要考虑充分渗透观察成分,设计角色游戏时,考虑充分挖掘儿童的想象力。在设智力游戏时,则要更多地渗透思维成分,同时要将各类游戏作协调安排,从而促进幼儿认知全面地发展。

游戏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巨细无遗,无微不至地表现着大千世界,它渗透到幼儿园的每个角落。社会、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资源库,幼儿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游戏生活,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幼儿爱学习的天性。因此,幼儿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游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其过程本身就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相信游戏化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打开幼儿教学的一把金钥匙。

第三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方案

执笔:陈小红 林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必须要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区域活动这一形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材料、内容、主题和同伴,让幼儿按自己的发展速度、学习节奏来进行探索,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彰显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有益于培育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可以说,区域活动具备了自由、平等、愉悦、超功利、创造等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符合幼教改革精神,因而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之一。但随着《指南》学习与贯彻的深入,我们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游戏的自发、随意与教师预设的活动之间形成了矛盾,形成了当下在区域活动中所显现的一些问题。如:幼儿对教师预设了目标、内容和玩法的区域操作练习兴趣不高,或玩法与目标不一致,学习性很强的材料难以满足幼儿自主发展需求;区域活动还是更多的由教师主导,材料的选择、玩法的制定、结果的评价也都围绕着教师设定的框架,幼儿只是被动的完成操作,而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游戏行为的体现。我们在思考: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是真正具有游戏精神的?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是我们老师能够在预设和幼儿自发游戏之间有效驾驭的?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能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将尝试在我园区域活动课程的基础上,探索我们如何能最大化的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而相应的减少教师的预设与控制?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自发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教师预设的游戏的转化?怎样的区域活动才能发挥独特价值,成为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区域游戏呢?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借助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探索着更加符合《指南》精神的区域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游戏化的形式呈现教育内容,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体现区域活动中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有效策略,为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

2、培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提高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水平,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3、工作目标: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探索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找出两者优化整合的关键点。探索引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游戏行为的方法、规律,造就一支教学业务精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二)、研究的内容:

1、区域活动游戏化环境的创设与更新

环境是潜在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在课题实践中将探索是将区域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呈现?还是以区域内容与形式为载体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情景化的区域环境是否更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

2、区域活动游戏化内容的设置与安排

尝试将区域活动内容以游戏的形态呈现来引发区域活动内容的多元性,其内容的设置与安排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

3、区域活动游戏化材料的投放与使用

协助幼儿共同收集多层次、多递进性的多元操作材料,尝试让幼儿自己决定材料的操作、玩法、推进。在投放材料时,注意低结构,聚焦点小,目标明确。

4、区域活动游戏化中的教师观察与指导

探索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关注孩子与材料之间的互动程度,从而准确地判断介入指导的时机,有效支持幼儿游戏化的学习。

三、预期创新点:

1、回归区域活动中幼儿的游戏精神,尝试以平等对话、适度开放、主动探究、愉悦体验为四个核心点对区域活动游戏化进行实践研究。

2、提供切实可行的游戏平台,构建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适时适度开放活动区,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

3、构建以教师自我反思为特点的区域活动游戏化的理论研究模式。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本专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1、文献法:以新《纲要》、《指南》理论知识为指导,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通过网络和图书资源,以课题关键词为切入点,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进行梳理,形成对区域活动游戏化的整体认识,加深对理论资料的理解,最终使我园教师达到对区域活动游戏化方式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实施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我园区域活动游戏化形式开展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形成过程性案例,以取得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在资料梳理、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形成我们教师自身对区域活动游戏化的认识,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课题成员结合本班主题,挑选2-3个区域进行游戏化的尝试,并安排教师对这些实验区的设计思路、设置安排、材料投放、指导策略和评价策略等进行分享。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二)研究步骤

1、准备、学习阶段(2014年6月—2014年9月)

研究初期,课题组组织两个方面的培训学习:一是成立课题小组以及明确各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职责,收集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撰写课题方案;二是组织研究骨干修改、论证研究方案,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认识,讨论学习《指南》《纲要》和相关文献中对区域活动及游戏化的重要理论介定。

2、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

(1)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活动游戏化的研讨、案例分析、阶段研究小结。

(2)各年段展示区域活动,班级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在区域活动游戏化设置中的经验,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3)开展“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行为拓展”研讨活动,肯定合理并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活动区。

3、深入阶段(2015年9月—2017年1月)

(1)采用行动研究法,构建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教育实验方案,寻求优化整合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2)在寻求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观察记录和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补充、完善。

(3)进行后测分析、总结研究成果、反思存在问题。

4、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7月)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汇编研究论文和案例,展示成果,请专家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结题。

五、成果呈现形式:

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或案例

最终成果

论文集

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六、条件保障:

为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本课题采取“整体规划、分层推进、重点突破、阶段总结”的管理思路,实行分级管理体制。

整理成册 结题报告

2017.6 2017.6

整理成册

2017.6 区域游戏情景化活动方案

发表或获奖 每学年底 整理成册

2015.6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本课题将邀请宁德市教育局幼教科专家,负责对课题的指导与评估,定期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致力于扶持我园的课题研究,宣传和推广典型经验。园领导对课题经费的划拨、课题组教师的培训学习、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给予支持与保证。

第四篇:6.18--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音乐与游戏本身就是具有互通性的,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将两者有机融合可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先分析了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同时阐述了当前幼儿园在音乐游戏化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幼儿音乐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旨在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

一、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作用

早期的儿童教育与孩子的后天发展关系紧密,这一阶段是孩子兴趣养成的重要阶段,而游戏是教学、生活中开启幼儿创新力的钥匙。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游戏可以让教学、游戏有机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可见,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作用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让音乐活动充满乐趣

幼儿在学习中少不了音乐的学习,因为音乐可以锻炼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的想象力丰富。而游戏化的教学更是能让幼儿提升音乐能力,促进智力开发。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并且轻松的环境也能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可见游戏化教学方式可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且趣味十足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轻快的气氛下学习知识。

2.开拓幼儿思维训练

一般来说,游戏能开发幼儿智力,提升他们的IQ、EQ。游戏化教学方式可以说是偶尔素质的一项重要方式,其音乐化教学更是可以帮助孩子通过游戏的动作,如肢体语言、表情语言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游戏化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开拓幼儿思维的训练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常,在幼儿时间,其学习音乐知识时,会有着一定的模仿能力,并且还有本能的反应。通过自己的听觉来做出相应的反应,与游戏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在游戏中,孩子的接受力往往会变得更强,也更容易接受具象化的知识,且喜欢在动态环境中接受知识。

二、当前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学活动类型的区别不明确 有研究者指出,所有音乐活动其本身就是处在游戏的状态下,而音乐教学活动更是要成为游戏的过程,所有的音乐活动均要饮食着音乐欣赏的体验。所以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分成了三种类型: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奏乐活动。可见,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游戏,游戏以及欣赏活动不用再独立成为类型,而是可以融合到所有的教学活动当中。但是,我们对多个幼儿的音乐游戏活动进行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对于音乐类型的区分并不十分了解,基本上只是以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对活动进行命名、设计。

2.这分重视游戏化处在形式且音乐内容过于成人化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游戏化音乐的活动,其开展只是为了可以满足教师的需求,如果为了让教师完成任务则无法起到激发幼儿的作用。很多音乐教学活动,虽然其游戏的内容,以及游戏方式均比较丰富且多元,但是幼儿只是简简单单体验到了参加到活动的乐趣,却无法通过这些活动来获得知识,更无法通过活动感受并了解音乐的内涵及魅力所在。

同时,还有很多教师会习惯性的从本身的角度考虑教学的内容或是游戏的方式,未能以幼儿为本,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不重视他们的知识与理解水平,因此所选择的音乐结构、节奏有时过于成人化,未能开发起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幼儿为音乐教学主体,在开展音乐活动设计时一定要强调并重视幼儿积极性,引导他们可以主动参与进来并体验音乐所带来的美感,鼓励幼儿敢于表达出自己的体验、感受。

三、将游戏化教学运用幼儿音乐的实践 1.大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音乐课程的游戏化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们能快乐的学习。在幼儿阶段,用游戏化的方式来展开音乐课程的教学,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应。通过实践也证明了,运用游戏化音乐教育课程,可以极大日常规范起幼儿学习音乐兴趣,同时发展幼儿音乐能力,以此促进孩子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下进行学习,这一点极为重要。

例如,在学习《采蘑菇的小姑娘》时,教师可引导孩子,根据音乐内容,选择自己所喜欢扮演的角色。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到区域游戏间去寻找道具,如果道具不足则可以尝试着自己动手。如歌词里所涉及的大箩筐、蘑菇等物品,如果孩子找不到道具,可以和教师一起动手操作,大家一起制作各种各样的蘑菇。又或是可以指导幼儿去找到有关替代品。如可以用一个又一个小球来代替蘑菇,又或是拿盆子来代替箩筐等等。当然,主要是指导幼儿自己开动脑筋去思考并寻找代替品,教师要做的只是适当的引导即可。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无论孩子做出的是哪一种选择,教师都要给予肯定、表扬,之后让孩子去想象歌词中的场景,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所扮演的只是辅助者,将游戏主导权全都交给孩子自己进行。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不单如此,以游戏化的方式来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大力激发起幼儿学习兴趣,让孩子体会到音乐课堂的学习欢乐。

2.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质量

现代教育下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有效开展,是需要教师不断去丰富教学内容,重视时间、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增强学习各方面能力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游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因为幼儿所成长的环境不同,每个幼儿又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幼儿阶段也是孩子开展开成自我意识的阶段,因此要不断提升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教学质量就要在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同时让他们学习各种音乐节奏。

例如,《水果蹲》的游戏是把孩子都集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水果名称来分组,在活动中2/4 xx x |xx x| xx xx|

xx x ‖的节奏口令,配合指令,如“香蕉蹲、香蕉蹲,香蕉蹲完樱桃蹲”等。此游戏可极好培养幼儿的团体合作力,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欢乐。

3.提升教学水平及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游戏化合理运用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辅助式的教学。教师需要把正确的游戏、音乐教学有机结合,大力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增加学习能力,强健身体。在实践中,音乐教学游戏化特点为内容多元,可极好提升孩子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在培养幼儿良好音乐学习习惯方面,更可起到全方位发展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曲时,可通过游戏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孩子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习惯,同时对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4.综合渗透,多元提升

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全方位的素养,音乐课程所采用的游戏化方式来开展教学,不单可以促进幼儿对音乐学习,更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能力。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开展音乐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幼儿音乐内容,让孩子可在游戏化活动中去用心体会,真正去体会音乐魅力。

例如,在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表演中,可将音乐的元素融合其中,培养孩子的力。但是,这会让有的人产生疑问,认为以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能理解的范围有限,如果才能让他们在角色扮演时并在自己所想象的情节中更好表达自己的感受。面对这样的游戏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如我们可以开展《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的游戏,先让幼儿观看动画,之后听动画的片头音乐,再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来演绎动画里的角色内容。

四、结语

综上,开展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及创造力,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质。可见游戏化的方式非常重要,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设计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游戏音乐,让孩子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玥.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理论与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8:273-275.[2]金美琳.试析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5,07:249.[3]洪培琼.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思考[J].儿童发展研究,2016,03:64-67.

第五篇: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游戏化的教学又最符合幼儿成长的心理特点。因此探索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在唱唱跳跳、动动玩玩中体验音乐、感知音乐,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师幼互动的游戏观念,是保证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基础

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常常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影响,只喜欢儿童听话守纪律,不许儿童乱说乱动。表面上是让儿童守规矩,实际上是不许孩子超出教师限定的范围去进行探索、发现。这样的教育显然不能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精神,相反只会让他们束手束脚,缺乏创造力。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游戏化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游戏观。教师要以一个游戏者的身份,以幼儿的“合作伙伴”的身份,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对待每个孩子的创造成果。活动中,教师要细致地观察,及时地发现幼儿探索过程中的需要,通过幼儿探索中的环境、材料以及精心组织设计的提问等途径给予幼儿隐性指导。有时候,老师的一个赞扬,一个微笑,甚至一句鼓励的话,都是提高孩子创造性的良好手段。

二、挖掘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是开展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选择音乐游戏素材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能够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音乐作品。如:小班的幼儿可选择《小兔乖乖》《好娃娃》等;中班孩子可选动画片里的歌曲《快乐蓝猫》《小哪吒》等;大班的孩子可选简短的中国民歌《虹彩妹妹》,婉转动听的豫剧选段《女子哪点不如男》,脍炙人口的《军队进行曲》等优秀素材。从这些音乐作品里,幼儿可以找到喜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能被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作为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要注意收集优秀素材,为幼儿储备大量的资源,随时为他们提供。

三、整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是体现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价值

中国学前教育专家陈淑琴指出:“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的方法来组织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应包括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故事配乐活动,形体优美的韵律活动,有趣多变的造型活动及在音乐伴奏下各种创造活动等。如何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教学游戏化活动。

(一)营造情境化的游戏氛围,让幼儿感受音乐

如音乐游戏《春》是经典音乐《四季协奏曲》的一个选段,这首音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可以通过大胆的音乐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孩子将音乐演绎得淋漓尽致。

1.情景再现,感受音乐气息。在聆听音乐之前,教师首先以PPT的形式呈现春天的景象,为幼儿聆听、赏析音乐埋下了伏笔。

2.故事引入,理解音乐意境。在幼儿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接触之后,教师再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音乐。通过故事与音乐的配合,抽象、复杂的音乐就变得更加的生动。

3.游戏穿插,诠释音乐内涵。通过故事的讲解后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演绎了这首音乐,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游戏中孩子们分别扮演农夫、小鸟、小鱼等角色,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倾听音乐、理解音乐,知道哪段音乐该自己表演,还会跟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变化自己的动作和力度,从而使音乐具有了生命力。

(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表现音乐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游戏材料的适当投入是激发幼儿音乐情感和促进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

1.可视材料的提供。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而图谱、PPT、节奏卡等可视材料的引用可以使音乐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如在进行《买菜》音乐游戏活动中,其中的歌词涉及许多菜名,在演唱的过程中容易混淆,从而使幼儿不能大胆地参与游戏。而恰当地引用图谱给了幼儿视觉的冲击,彻底地解决了活动的难点,让幼儿清楚地明白歌曲的内容及菜名的顺序,为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幼儿对音乐的大胆表现提供了台阶。

2.操作材料的投入。音乐游戏中适宜的游戏材料运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如在《毛毛虫和蝴蝶》这个音乐游戏中,音乐分为三段。A段音乐是缓慢低沉,主要表现毛毛虫伤心的一个过程。B段是具有爆发力的音乐,表现毛毛虫变成蛹时痛苦挣扎的情景。C段是欢快的音乐,表现毛毛虫变成蝴蝶的那种喜悦。教师通过游戏材料丝巾的一物多用,将这三段音乐表现得活灵活现。

(三)采用多样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理解音乐

1.听觉游戏。听觉游戏主要是培养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和对声音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特征的分辨能力为目的的音乐游戏。主要包括声音配对、声音猜谜、声音辨别等声音游戏和听觉感受游戏。如:《可爱的玩具》这个音乐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让幼儿辨别声音的强弱,让幼儿蒙着眼睛沿着圈外找玩具,当他接近玩具时幼儿大声唱,当他远离玩具时幼儿轻轻唱,幼儿通过分辨声音的强弱,确定玩具的所在。

2.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扮演音乐作品中某一角色,通过动作、手势等情节的表演来表现音乐。如:幼儿喜欢的《小白兔和狐狸》的游戏,主要是通过扮演活泼的小兔和狡猾的狐狸形象,让幼儿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艺术形象。

3.歌唱游戏。歌唱游戏习惯一边唱一边游戏,是最常见的一种音乐游戏形式。在歌唱游戏中,幼儿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歌唱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更使幼儿的身心得到了陶冶。如:在《捉小鱼》的歌唱游戏中,请两位幼儿双手相握高举做渔网,全体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边唱歌,边做小鱼游的动作,当歌唱到“捉住”时,渔网就把小鱼套住。

音乐教育不仅仅让孩子掌握了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们应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音乐中的内在价值,使音乐游戏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兴奋剂”和“调节剂”。同时,我们也通过音乐游戏这一教学方式,让音乐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使音乐深入孩子的心灵。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幼儿园)

下载幼儿园社会领域游戏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社会领域游戏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践化教学的借鉴与探索

    3月22日我校在白卿宫会议室,召开了“实践化课程教学理论研讨会”。董事长徐伟浩、执行董事周广有、校长于存雷、副校长孙永新、丛东华、建工学院院长胡铁明、机电学院院长李......

    谈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建构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幼儿园在此基础上还实施了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

    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探索与研究(精选合集)

    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探索与研究 摘要:幼儿音乐课程对初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有重要作用。但我们不能否认,部分幼儿音乐教师由于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所以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为......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摘要 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之后,国内掀起了一股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讨论热潮。而幼儿......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范文大全

    浅谈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 ——读《通过游戏来教》有感 迄今为止,游戏概念问题的讨论仍没有获得一个为大家一致认同的操作性定义,因而对于什么是游戏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构成人......

    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践体会

    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实践体会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它不仅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使幼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不仅使幼儿学......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单位:扬州市邗江汊河幼儿园 邮编:225127 姓名:裴杨梅 【摘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实质......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户外游戏、区域游戏、传统游戏等都深受孩子的喜爱。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呢?情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