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可促成小学品社学科历史方面教学质量的提高[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00: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借助信息技术可促成小学品社学科历史方面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借助信息技术可促成小学品社学科历史方面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篇:借助信息技术可促成小学品社学科历史方面教学质量的提高

借助信息技术可促成小学品社学科历史方面教学质量的提高

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

李 毅

信息技术 多媒体 整合 小学品德与社会

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 李 毅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在不断的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将幻灯片、影像资料等融于一体,通过计算机展示给学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上教学的优势已经日益突出,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不断的提到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整合 小学品德与社会

一、问题的提出

北师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涉及到了历史内容,而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本身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并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它包括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社会风俗等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历史是作为一门学科有专门的任课教师,而在小学是把部分历史内容纳入了小学五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当中,学科内容的设置给教这一门课程的老师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同时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大多是零散的片段,而教学参考的要求却是全面的把握,教材内容的不完整性和教参的全面性二者相悖,又给任课教师的教学增加负担。面对如此困境,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所涉及的历史内容怎样讲,讲到什么程度,全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度和伸缩度的同时,教师其实并不轻松。

而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学习距离自己很遥远的历史事件难度也确实不小,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平时接触社会较少,虽然会遇到一些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但因为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因此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特别是对于政治、经济、文化这类词汇的理解还似懂非懂,要想让学生对年代久远的历史感兴趣确实不易。

因此为了让学生对刚刚涉足的历史学科感兴趣,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促成理想教学状态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一点的思考教学中我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概念

多媒体课件是指在一定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是编者按照某一思路设计制作的、前后连贯的,有系统性的软件。

多媒体可以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等特点。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采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随时引入时事政治、自然界的变化现象,甚至是数学、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等,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完成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任务,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四、借助多媒体实施历史教学的优势

借助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可以直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看到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同时对于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难以用语言讲清,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感,又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为教师提供了新式有效的教学手段,利于创设新的教学环境。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真正逐步使学生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这种能力的形成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比较辨别、思维、综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五、借助多媒体促进历史教学的实施策略以及效果

那么,多媒体在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中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下面我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秦朝》一课为例,谈谈我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探索出更多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整合的教学方法。

1、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的内燃机,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主动探索,深入研究。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方式激发起来。”而多媒体的采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多媒体集“声音、色彩、动画、音乐、影像”于一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富有吸引力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起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让学生主动去学,爱学、乐学,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无穷。例如:在讲授《秦朝》一课时当讲到战国末期七个诸侯国之间因为文字、货币、度量衡不统一造成经济往来不便的诸多麻烦时,我并没有用教材给的“换羊”的故事进行讲解,因为教材给的这个小故事不能全面的反映出战国末期出现这些矛盾,而是采用了多媒体,通过给图像配音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了“空虚经商”的故事,这个故事形象的描述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不统一所造成的麻烦。那么学生通过看图像、听故事很快就找出了“孔虚经商”中存在的诸多麻烦,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都能深入到故事情境中进而激起探究的欲望,思想得到启迪。

2、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了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丰富,涉足的面非常广泛,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中,不断地提取信息,引发思考。又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了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学习和发展自己,也

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例如在讲授《秦朝》一课中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这一教学内容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古代2000多年前的丈、尺;斗、升;斤、两,距离今天太过遥远,学生理解起来肯定会有难度,怎样把这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突破时空的限制,把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呢?通过不断的思考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首先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查找度、量、衡在字典里的解释,了解到“度”是计量长度的器具或单位;“量”是计量容积的器具或单位;“衡”是计量轻重的器具或单位”;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分别说说我们生活的今天计量长度、容积、轻重的单位,学生很快就会联想到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等;计量容积的单位有:升、毫升等;计量轻重的单位有:克、千克等,然后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功能把古代和今天的计量长度、容积、轻重的单位进行一一对应,学生很快便理解了度量衡的意义;同时把古代计量长度、容积、轻重的器具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古代的尺、古代的斗、古代的称是什么样子的,教学收到的很好的效果,我想学生在记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已经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而只有理解基础上,记忆才会深刻。可以说采用多媒体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深难的内容通俗化,化难为易,使学生豁然开朗。

3、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动画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提高教学实效。

借助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把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内容,采用图片、动画、文字、音乐、视频等手段加以解决。让教学内容富有感染力,使得学生获得的感知内容是完整的、形象直观的再辅之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起来轻松自如,近而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讲授《秦朝》一课中秦始皇是怎么统一六国这一教学内容时,我采用多媒体展示了战国末期七个并列的诸侯国即齐楚燕韩赵魏秦的疆域分布图:在讲到秦国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时候,我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法呈现秦国灭其他六国的先后次序,在辅之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动画演示很快的发现秦国是先攻打近处的国家再攻打远处的国家,动画的演示让学生非常清晰的理解了“远交近攻”这一战略;当讲到秦国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后统一了天下,由原来秦国一国的疆域扩大到合并七国后的疆域并更名为秦朝时,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法,学生清晰明了的知道了秦国疆域与秦朝疆域的不同,进而做到了很好的区分,秦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而秦朝是秦国灭其他六国后合并的一个国家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4、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播放影像资料,可以激发情感,升华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例如:在讲授《秦朝》一课中评价秦始皇这一环节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张丰毅主演的电视剧《秦始皇》中的一个历史片段,即《焚书坑儒》。通过学生观看影片学生知道了秦始皇为了巩固他得江山,对当时的老百姓进行思想文化控制,特别是对当时宣传孔孟思想的儒家学者进行打压,所以有了历史上活埋儒生的历史事件,而这一历史事件恰恰能反映出秦始皇的残暴。同时我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秦始皇在得到江山以后大兴土木建造奢华的阿房宫和死后宫殿骊山陵墓弄得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的事件以及数据资料等,学生通过这些展示了解到秦始皇极为残暴不顾百姓死活,进而对秦朝之所以会那么快就灭亡也就清晰了,那就是得民心着得天下。在此基础上再去评价秦始皇学生就学会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谈,能

够清晰的认识到秦始皇的功和过。因此借助多媒体通过具体的视频片段把教材中原本抽象的教材内容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得到教育启发,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六、问题与思考

当然采用多媒体教学要在深入钻研教材,选择适用于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内容,要目的明确,从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教学情境的优势互补。

同时,还要考虑什么情况下可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当有些教材重难点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或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叙述清楚时;或内容抽象,枯燥、示范又不准确易产生误差时,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总之、借助多媒体进行小学品社学科历史内容的辅助教学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它可以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形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相信,只要认真地备好课,制定周密地教学计划,明确多媒体教学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达到什么目的,收到什么效果,也就真正达到促进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目的。参考文献:

1、茅志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开放式教学实践研究》2008年1月25日

2、张光富《品德与生活新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07年12月16日

3、王咏梅《当前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012-5-11

第二篇:如何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

―――九年级上册教学点滴

普兴中学兰波

长期的历史教学和不断地在教学中进行探索,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以九年级上期的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是如何进行历史教学的。

一、培养历史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认为要巧布局,设悬念,放包袱。如我们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世界地图。“你们看世界地图,发现了什么没有”,“为什么非洲、美洲国家的地理范围很多是直线,而欧洲国家不是这样呢?”。这样将问题演化为谜团,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广泛参与,激发他强烈的好奇心的求知欲。“新航路的开辟与欧洲、非洲、美洲等有什么联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明白了是欧洲殖民掠夺的结果这样的结论,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也使学生的兴趣得以长期保持。

二、向课堂要效益,形成高效课堂教学。这就要求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弄清楚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在哪里?难点如何突破?除此以外,还要对所教学生充分了解其学情,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教学过程设计要有针对性,提问要切中要害,学生的讨论要有广泛的参与性,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充分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另外尽可能运用我校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施,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本来面目的理解的反思。

三、运用多种方法巩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反思得失。总结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比较法、归纳法、类比法等有空间上的比较。有时间上的比较等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既能加深学生对学习的印象使之固化,又能形成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增强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如资本主义从产生、壮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的学习后,我们知道了,它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充满斗争的过程,相比于封建制和神学制度,它是先进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经过了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和残酷性现实的考验,最终取得了胜利。对此,我们有这样的感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社会制度取代满后的社会制度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这样的总结,能让学生升华思想,从历史中吸取更多的养分。

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帮助他们一同进步。

学困生的出现,会影响班级的学风进一步优化。因此,要制定转化学困生的预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辅导。一是有能力提高,但学习懒惰的同学,要引导他们对学习目标的认识,端正他们学习的态度,迎难而上。二是肯学但基础差的学生,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多表扬他们的进步,逐渐提高学习成绩。我的理念是:只要不放弃,他们一定会给你惊喜。

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一批学生都有其特点,每一个班的学生都有其个性。只要方法适当,就一定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品社学科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品社学科的整合

――小学品社学科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报告

作者:陈秀峰 时间:2014年11月12日 报告类别:□课堂教学 √□信息化环境 □其他

摘要: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学科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等优势。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渠道。运用多媒体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讨论等感受生活学习做人,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字:信息技术 小学品社 学科整合 课堂效率 优化

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学科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等优势。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渠道。运用多媒体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讨论等感受生活学习做人,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并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例如在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节内容,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我们当地的寇河公园、猴石山风景区、学生生活的各个花园小区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成绿色的,里面的小鱼儿不见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寇河伤心了了。屏幕上出现寇河和风景区的苦恼:“我该怎么办?”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动,积极性很高。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它们的启发很大,教育性很强,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想到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办法。由此可见,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增强学生求知欲,促进其认识的有力措施

二、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明理”过程生动而丰富。

明理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总是以一定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经过分析,抽象建立起来的,如果局限于教材中一些相对独立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口头说教,硬贴标签很难奏效。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能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会在保证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明理的坡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观点。在《节约用水》一课教学中老师首先现身说法停水的经历。追问: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我们偶尔停一次水就会这样不方便,可是西部地区却长期缺水,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西部缺水的情景。追问:看了这组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真正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给学生以鲜活的视觉冲击,拉进了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成功地突破难点。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学生看到和听到不易直接接触到的事物、现象及过程,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三、利用生动的视听教材,让行为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可见,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儿童自己亲身去实践去体验从而获得他们最真实的感悟,使德育落到实处。最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先播放有关动物的影片片段,进入奇妙的动物王国,再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在这些叫声中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后,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是哪些动物?看了刚才的画面,问“你们想说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时,再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了美丽的颜色和无限生机,以及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片断,“动物们这么可爱,又这么地讨人喜欢,那你们有什么愿望吗?”“我们也想和动物交朋友。”学生懂得有益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贵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通过利用计算机手段把生动的视听教材与常规的教学手段巧妙结合,各种感观主动参与,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自觉地落实行为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将感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四、运用灵活特殊的表现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化教学灵活多样。在课堂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学生。老师少讲甚至不讲,而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情境中,全神贯注进入角色。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许多。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在《学会安全自护》一课中,我设计了“智慧星”的一个动画形象,以“法官阿姨”为主线,将情景模拟题以讨论、拖答案、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老师做配角,让学生与“智慧星”表演、对话。由于运用极富童趣的表现手段,学生愿意学、乐意学,思想集中,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完全进入了角色,跟学生、屏幕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总之,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思品学科教学整合,优化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生可从中突破学习重点,解决难点获取知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第四篇:要提高品社学科质量

要提高品社学科质量,需规范品社学科作业

太平溪镇中心小学

望西建

小学品社学科质量不高,一直困扰着品社学科教师。分析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家长不重视的外因,也有学生不重视的内因。这些原因传导于品社课堂,就是学生作业质量差。有乱涂乱画的,有格式不规范的,有不交作业的等。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提高品社学科质量,必须从规范学生品社学科作业入手。本学期,我们以“微型课题”为抓手,强力规范学生作业。

首先,申报了“微型研究课题”即“小学品社学生作业规范性研究”。接着按照确立的研究策略即“统一用笔,不二不三;格式美观,不涂不改;按时完成,不拖不欠;小组上交,不落一人。”抓落实。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小学品社学生作业规范性研究”记载册。

对于不规范的作业,按照“作业时间,作业内容,存在问题,涉及人员,处理意见”做出记载。这样就可以直接追溯到人,指导更正,直到作业规范为止。使学生认识到作业不规范,是脱不了干系的,更无机可乘,培养学生的作业规范意识。

二.统一作业本封面的书写内容。

作业规范,先从作业本封面开始规范。作业本封面的书写,一改过去随便写的习惯,做到统一内容,统一要求。即只写校名,年级,姓名,其余一概不写。三.统一用笔。

过去学生作业,大多喜欢用铅笔作业。这样就可以随便去擦拭,其实这个习惯很不好。因为一旦考试要求用水芯笔书写,学生就很难适应。多数学生在试卷上随意涂画,卷面极不整洁,这样的卷面是很难得高分的。本学期我们统一要求使用水芯笔作业,不准用铅笔作业。开始学生很不习惯,但渐渐习惯后呈现在老师面前的是一本本清晰、整洁、规范的作业。学生作业优秀率逐渐上升。四.作业实行小组捆绑上交,不准落下一人。

以往上交作业的模式是谁做完,谁就上交小组长,小组长再上交课代表。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少数学生拖交,甚至“浑水摸鱼”不交作业。本学期改为学生作业完成后,不准个人上交,要以小组为单位捆绑上交。即小组1号学生检查2、3、4号学生作业,合格后,由1号学生收齐本小组的作业再交课代表。

为激发学生的规范意识、合作意识,本学期我们特设立了“合作星”予以奖励最先完成作业的小组,这样产生的直接效果是学生的作业完成既快又好,不存在拖交,漏交作业。

以上研究策略的效果,我们已在“月过关”检测中得到有力验证,即卷面普遍整洁了,学生答题书写质量明显上升,学生成绩也有大幅提高。

第五篇:东区小学品社学科计划

东区小学品社学科2015-2016第二学期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本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理念、课程特征为基准,进一步深化区“三步导学”课堂学习模式,关注学科教研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完善队伍建设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品社学科中心组围绕工作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多种研训为手段,本着服务于学校、教师,教学的宗旨,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学期品社学科工作计划。

二、工作重点:

1.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并继续践行。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探索,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经验。

2.强化学科教研建设。以课堂为主阵地,引导学生在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学习体验,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促使学科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3.深入开展教科研,以科研为先导、促教研,努力进行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论证。

三、工作目标及措施:

1、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研促质量

(1)做到方案具体,过程扎实,活动有效,资料齐全。要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内容、目标,追求有效教研。

(2)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强化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3)通过参与学科组集体备课、上课、评课、讲座、座谈等形式对一线品社教师进行教学指导。

(4)重视培训、培养教师。鉴于我校教师多为兼职的现状,对本学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课堂、试题命制,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2.以课题提升专业素养,努力深入学习“三步导学”,构建高效课堂 全面推进全区本学科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继续推进“三步导学”课堂学习主推模式。继续深入课堂,了解实际,指导操作;查阅教案,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加强对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的指导。认真落实“人人一堂研究课”,对品社学科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论证。

3.全力培养学科骨干教师

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品社”学科教学骨干和能手,教学过程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知行统一,强化全员育人,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不定期组织本学科专题研讨会。

5.积极采取多元评价,促进课改持续深入发展。

(1)继续实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时学习表现、学业成绩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积极探索小学品社学科考试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改革,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逐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学期初制定小学品社学科中心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

2.制定本学科课题研究计划、组织本学科组制定学科计划。

3.组织学科教师全员培训,重点针对本学科评价形式的变化、试题编制、课堂改革。四月份:

1.开展校本教研工作调研、听课指导。

2.加强网络教研的建设与发展,组织教师观摩《品德与社会》生本课堂的成功课例,进一步解读模式,进行经验交流,提出改进设想,形成策略,编写成果材料。3.学校开展好课题的相关工作。五月份 1.对老师进行听课指导、案例研究。

2.期中质量检测,并进行阶段质量分析。六月份

1、落实“人人一堂研究课”,对学科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论证。

2、学校开展好课题的相关工作。

七月份

1.制订复习计划。

2.各学校组织期末复习及期末质量监控。

下载借助信息技术可促成小学品社学科历史方面教学质量的提高[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借助信息技术可促成小学品社学科历史方面教学质量的提高[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