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构筑教师发展平台
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构筑教师发展平台
一直以来,天义三中都是宁城县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教学质量也一直是宁城教育的排头兵,领头雁。然而,随着四中的即将崛起,三中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可持续、大踏步地走下去,成为横亘在三中人面前的一个难题。新的学年里,我校将继续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强师兴校”的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科学准确地实施学校的校本培训计划,通过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建立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根基所在,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更好地落实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科研处两位主任为副组长,各科组长级组长为成员的校本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实施指导意见,制订符合本校校本培训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学校校本培训三年规划和学年工作计划,确定学校校本培训的内容,指导学校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成员分工和职责,做到责任到人。
二、立足本校,确立理念,形成共识。
根据学校提出的“打造自治区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师资队伍、一流设施设备,具有良好社会影响的现代爱心名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向教师提出“六确立“的理念:
1.确立“校本培训是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的理念,以此树立大局意识,将个人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确立“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理念,以此使教师们明确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立志努力学习,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3.确立“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的理念,以此使老师们明确校本培训并不是什么神秘可怕的工作,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时时处处都体现校本培训的内容,身边的人和事都是学习的对象。
4.确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素质的重要部分,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的理念。“以德立校”的前提是要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以德育人、以人育人,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
5.确立正确的“为师观、职业观与学生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正确的为师观、职业观的指引下实现终身发展。对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做到心中有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6.确立“吃苦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做好“无私奉献”的思想准备,用自己的毅力战胜一切暂时的困难,明白“肯吃苦的苦一时,不肯吃苦的苦一辈子”的道理,以此培养教师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
三、精心策划,措施灵活,扎实推进。
结合本校的实际,采用多种形式而富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校本培训措施。1.精心设计教师岗前培训。每年暑期,学校班子都制定翔实地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包括聘请专家、学科教研员对教师的专题讲座等形式的培训和校内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交流等岗前培训。
(1)聘请专家,专题讲座。暑假期间,学校聘请端州区主任督学叶加坚主任开了一场题为《坚实的基础,卓越的明天》的学校开局培训讲座。叶主任从使命感和责任心、建立学校的管理制度、“育人”与“教书”并举、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绩等九大方面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形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关系,指导老师们如何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2)各学科教研员对教师进行学科培训。为使学校的新教师能尽快走上教学的轨道,暑假期间全体新教师到区教研室,与教研员们沟通交流,教研员们对新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并分学科和老师传达了新课程改革的信息,分析新课程改革后各学科的新形势,耐心解答老师们关于教学方面的问题,对老师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3)本校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由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长吴志勇校长、副组长侯颂梅主任、潘咏东主任分别进行师德师风教育、校史介绍、规章制度的学习、班级管理常规、课堂教学组织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4)科组长在开学前对新教师进行科组常规工作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教学常规工作(制定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课堂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集体研究和学习。
2.建立科、级组长与班主任的例会制度。通过业务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制定班主任每周的工作指引、科组每周的工作要点,使教育教学工作更有序、有效地开展。
3.加强学习,学以致用。
(1)组织教师加强自我学习,扎实理论基础,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 为。阅读教育专著、学习著名教育学家和著名教师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操作是接受继续教育最便捷的方式,是提高教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学年积极倡导和组织教师研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陶行知教育读本》、《叶圣陶教育读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魏书生在全国班主任工作论坛中的发言稿》和《班主任工作漫谈》、《多元智能理论》、《智能的结构》等多部教育教学专著。教师们利用网上资源,上网进行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位老师都写出多篇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共计达1万字左右,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2)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正确的理念。由科组长组织老师学习各科的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的理念,弄清课标对各章节内容的要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做到目标明确、设计新颖、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习课标后每位教师都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
(3)学习优秀的教学课例。每学科由科组长挑选1-2节优秀的教学案例,利用科组活动的时间进行观摩讨论,讨论案例中成败之处,及时写出学习的心得体会。
(4)进行教学微格跟踪自查自纠。本学年对每位教师摄录了一节课,目的是让教师们本人观看,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查自纠。“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老师们从观看自己的录像课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教态、语言表达、教学行为、教学机智等方面都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观看录像后才深有体会,由此促进教师们主动去纠正错误,改掉不良的教学行为。
(5)相互听课,在听课评课中学习。定期组织教师们进行互相听课,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广泛学习他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要求每位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听20节课,老师们都能达到学校要求,有的老师一学期听课多达30多节。一年来,老师们养成了积极主动互相听课的习惯,课后积极交流意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还带领教师“走出去”学习,到外校听名教师、骨干教师的优秀课。在教育局教研室的支持下,在第一学期就到城区兄弟学校进行听课,共听了19节名教师、骨干教师的课,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另外,还组织数学科组教师参加七中数学科组活动的全过程,学习科组的组织开展,为新任科组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4.加强科组建设,营造教研氛围。一年来,严格要求各科组进行科组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3节课,要求人人参与,踊跃发言,将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解决。各科组的教研活动内容充实、讨论激烈,尤其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组通常第五节课还在交流讨论,教研氛围浓厚。
5.开展案例式校本教研活动,促进课堂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组织教师进行备课组内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由全体教师一起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集体备课。由每周一位教师轮流上研讨课,课前由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集体备课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听课观摩,课后交流讨论,分析有效的做法,形成共识。通过实践与交流,使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6.建立“以老带新”制度,多方面对新教师进行指导。由于本学年有经验的教师不多,不能进行“一对一”的结对指导,学校实施“一对多”的措施,学校领导带头与老教师一起对新教师进行帮带。制定“一对多”的指导制度,制定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各项任务,并建立青年教师业务档案。老教师不仅在备课、课堂教学、德育管理中给予指导,还对教师的日常生活给予关心,经常参加科组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使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站稳讲台。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室的名教师“师徒结对”活动,各科组教师与兄弟学校的“名教师”进行结对,定期对他们进行指导。对于其他没有名师结对的科目,在教研室的联系下,联系兄弟学校的政治、历史科骨干教师进行指导,取得较好的成效。
7.通过研讨课、汇报课制度,使新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每学期的上半学期,每位教师都在科组内进行了一节以上的案例式研讨课,下半学期,组织每位新老师上1节汇报课。得到教研员的大力支持,通过指导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部分新教师在第一学期的汇报课中就表现出过人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基本扎实,课堂组织能力强。在第二学期的汇报课中,大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8.开展专题活动,促进成长提高。
一学年以来,开展了多场专题讲座活动,丰富了校本培训的内容,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
(1)本人亲自对全体教师进行《上好初中年级的起始课》的专题讲座;经常利用每周一的教师学习时间对全体教师开展学习报告,包括学校规章制度、上级各类文件的学习、师德教育等。
(2)教务处主任对全体教师进行《如何开展听课与评课》的专题讲座;(3)组织召开“交流反思促成长”的新教师教学工作座谈会,教师们就学习的心得,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所采用的有效做法等方面踊跃发言,总结出值得推广学习的做法,达到了交流的目的。
(4)由科组组织开展《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的学习,组织教师进行网上专题知识学习,学习如何批改作业、上好评讲课、复习课、开展集体备课等。
(5)组织教师参加外校举办的《课堂教学技巧与策略》的专题讲座。
(6)暑假期间,装备中心副主任对全体教师开展了《教育统计分析与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的专题讲座。9.利用资源,校际交流,共同提高。充分利用资源,加强校际交流是提高校本培训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四中、黄岗中学一起开展的区域性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经验,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活动,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教研活动学习的平台,做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学校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为了让教师能了解小学的教学情况,做好学生从小初的衔接工作,主动联系龙禧小学,组织教师听了语文、数学、英语三节优秀课例,课后教师们就小学与初中的教学情况作了详细认真的互动交流,为做好小学到初中的衔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方法。
10.发挥课题引领作用,深化校本培训开展。学校以“感恩教育”为主导,确立“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为研究课题,制定了《颂德学校感恩教育实施方案》,把感恩意识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育健康的情感体系,在快乐学习中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学会做事做人。上学期该课题被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和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确定为重点德育科研课题。学校将《学科课堂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定为子课题,各科组长为该子课题研究成员,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摸索出适合该校实际的感恩教育的形式、方法和特色,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感恩教育系列校本教材。
四、全员参与,师生合力,成效初显。
过去的一年,工作忙碌而充实,紧张而有序,推进校本培训工作中,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初见成效:
1.课堂教学有序开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大部分教师很快站稳了讲台,形成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教学成绩稳步提高。从入学的第十名(不含肇中)到第一学期的第九名(不含肇中)和第二学期的第八名(不含肇中和加美),T值较入学时提高了1.5分。
3.第二课堂竞赛成绩喜人。作为一所新学校,虽然只有两个年级,但为了让学生获得展示才能的空间,学校鼓励师生抓住每一个参赛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获区团体奖共11个:2008、2009年分别获端州区科技节二等奖和一等奖、端州区第21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美术书法类竞赛和艺术表演类竞赛均获二等奖、2008、2009年区模型桥竞赛分获团体一等奖和二等奖、2008、2009年区劳动技能表演赛均获团体二等奖;2008、2009年端州区中小学生乒乓球俱乐部锦标赛初中组分获团体总分第五名和第三名、端州区中小学生毽球比赛获初中女子第六名。多位教师的学科论文及辅导竞赛获得奖励,教师获省级奖励10项、市级7项、区级17项,学生获省级奖励1项、市级9项、区级66项。
为了使校本培训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上水平。今后,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年轻教师为培训重点,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培训内容、创建校本培训的新形式,把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2010年2月
第二篇: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构筑教师发展平台
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构筑教师发展平台
肇庆市颂德学校
吴志勇
肇庆市颂德学校是在2006年4月端州区委、区政府为切实解决城区基础教育学位紧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组织开展了“心系教育,爱满校园”大型募捐活动而筹建的。募捐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广大市民一片爱心,为纪念社会各界支持教育事业的德行义举,区委、区政府把用捐款修建的学校命名为“颂德学校”。学校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学校建有2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各功能室一应俱全,是端州区全新的一所公办学校。目前有七、八年级共18个教学班,980名学生,教师47位,绝大部分教师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平均年龄27岁,全部本科以上学历。
过去的一学年是颂德学校建校之年,也是打基础的一年。一年来,在区教育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强师兴校”的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科学准确地实施学校的校本培训计划,特别是抓好新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通过校本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取得显著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建立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作为一所新学校,学校领导清醒地认真到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因此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上级对校本培训的指导意见,为更好地落实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德育处两位主任为副组长,各科组长级组长为成员的校本培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实施指导意见,制订符合本校校本培训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学校校本培训三年规划和学年工作计划,确定学校校本培训的内容,指导学校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成员分工和职责,做到责任到人。
二、立足本校,确立理念,形成共识。
由于开办第一年都以新教师为主,新毕业教师占本校教师的70%以上,没有教育教学经验,而且也没有可能实现“一带一”的以老带新的措施,很大程度上要靠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与反思。同时,根据学校提出的“打造城东新区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师资队伍、一流设施设备,具有良好社会影响的现代爱心名校” 的办学目标和“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成绩、四年再突破”的近期目标,明确了教师校本培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要打造名校必须要培养一批名教师,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使新教师更快,更高效地成长。学校领导班子对新教师培训形成了共识,确定了三年目标和工作的重点,形成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培训理念,以此来指导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与开展,确保成效。因此,学校向教师提出“六确立“的理念:
1.确立“校本培训是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的理念,以此树立大局意识,将个人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确立“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理念,以此使教师们明确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立志努力学习,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3.确立“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的理念,以此使老师们明确校本培训并不是什么神秘可怕的工作,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时时处处都体现校本培训的内容,身边的人和事都是学习的对象。
4.确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素质的重要部分,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的理念。“以德立校”的前提是要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以德育人、以人育人,促进学生的协调发展。
5.确立正确的“为师观、职业观与学生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正确的为师观、职业观的指引下实现终身发展。对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做到心中有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6.确立“吃苦敬业精神”。要求新教师做好“工作开始头3-6年是最辛苦时期”的思想准备,用自己的毅力战胜一切暂时的困难,明白“肯吃苦的苦一时,不肯吃苦的苦一辈子”的道理,以此培养教师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
三、精心策划,措施灵活,扎实推进。
结合本校的实际,采用多种形式而富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校本培训措施。1.精心设计新教师岗前培训。为了使学校的开局工作能顺利进行,去年暑假期间学校班子就着手制定新教师上岗前的校本培训计划。包括聘请专家、学科教研员对教师的专题讲座等形式的培训和校内的岗前培训。
(1)聘请专家,专题讲座。暑假期间,学校聘请端州区主任督学叶加坚主任开了一场题为《坚实的基础,卓越的明天》的学校开局培训讲座。叶主任从使命感和责任心、建立学校的管理制度、“育人”与“教书”并举、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绩等九大方面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形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关系,指导老师们如何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2)各学科教研员对教师进行学科培训。为使学校的新教师能尽快走上教学的轨道,暑假期间全体新教师到区教研室,与教研员们沟通交流,教研员们对新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并分学科和老师传达了新课程改革的信息,分析新课程改革后各学科的新形势,耐心解答老师们关于教学方面的问题,对老师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3)本校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由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长吴志勇校长、副组长侯颂梅主任、潘咏东主任分别进行师德师风教育、校史介绍、规章制度的学习、班级管理常规、课堂教学组织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4)科组长在开学前对新教师进行科组常规工作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教学常规工作(制定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课堂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集体研究和学习。
2.建立科、级组长与班主任的例会制度。通过业务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制定班主任每周的工作指引、科组每周的工作要点,使教育教学工作更有序、有效地开展。
3.加强学习,学以致用。
(1)组织教师加强自我学习,扎实理论基础,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阅读教育专著、学习著名教育学家和著名教师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操作是接受继续教育最便捷的方式,是提高教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学年积极倡导和组织教师研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陶行知教育读本》、《叶圣陶教育读本》、《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魏书生在全国班主任工作论坛中的发言稿》和《班主任工作漫谈》、《多元智能理论》、《智能的结构》等多部教育教学专著。教师们利用网上资源,上网进行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位老师都写出多篇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共计达1万字左右,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2)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正确的理念。由科组长组织老师学习各科的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的理念,弄清课标对各章节内容的要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做到目标明确、设计新颖、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习课标后每位教师都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
(3)学习优秀的教学课例。每学科由科组长挑选1-2节优秀的教学案例,利用科组活动的时间进行观摩讨论,讨论案例中成败之处,及时写出学习的心得体会。
(4)进行教学微格跟踪自查自纠。本学年对每位教师摄录了一节课,目的是让教师们本人观看,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查自纠。“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老师们从观看自己的录像课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教态、语言表达、教学行为、教学机智等方面都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观看录像后才深有体会,由此 促进教师们主动去纠正错误,改掉不良的教学行为。
(5)相互听课,在听课评课中学习。定期组织教师们进行互相听课,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广泛学习他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要求每位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听20节课,老师们都能达到学校要求,有的老师一学期听课多达30多节。一年来,老师们养成了积极主动互相听课的习惯,课后积极交流意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还带领教师“走出去”学习,到外校听名教师、骨干教师的优秀课。在教育局教研室的支持下,在第一学期就到城区兄弟学校进行听课,共听了19节名教师、骨干教师的课,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另外,还组织数学科组教师参加七中数学科组活动的全过程,学习科组的组织开展,为新任科组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4.加强科组建设,营造教研氛围。一年来,严格要求各科组进行科组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3节课,要求人人参与,踊跃发言,将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解决。各科组的教研活动内容充实、讨论激烈,尤其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组通常第五节课还在交流讨论,教研氛围浓厚。
5.开展案例式校本教研活动,促进课堂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组织教师进行备课组内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由全体教师一起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集体备课。由每周一位教师轮流上研讨课,课前由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集体备课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听课观摩,课后交流讨论,分析有效的做法,形成共识。通过实践与交流,使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6.建立“以老带新”制度,多方面对新教师进行指导。由于本学年有经验的教师不多,不能进行“一对一”的结对指导,学校实施“一对多”的措施,学校领导带头与老教师一起对新教师进行帮带。制定“一对多”的指导制度,制定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各项任务,并建立青年教师业务档案。老教师不仅在备课、课堂教学、德育管理中给予指导,还对教师的日常生活给予关心,经常参加科组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使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站稳讲台。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室的名教师“师徒结对”活动,各科组教师与兄弟学校的“名教师”进行结对,定期对他们进行指导。对于其他没有名师结对的科目,在教研室的联系下,联系兄弟学校的政治、历史科骨干教师进行指导,取得较好的成效。
7.通过研讨课、汇报课制度,使新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每学期的上半学期,每位教师都在科组内进行了一节以上的案例式研讨课,下半学期,组织每位新老师上1节汇报课。得到教研员的大力支持,通过指导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部分新教师在第一学期的汇报课中就表现出过人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基本扎实,课堂组织能力强。在第二 学期的汇报课中,大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8.开展专题活动,促进成长提高。
一学年以来,开展了多场专题讲座活动,丰富了校本培训的内容,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
(1)本人亲自对全体教师进行《上好初中年级的起始课》的专题讲座;经常利用每周一的教师学习时间对全体教师开展学习报告,包括学校规章制度、上级各类文件的学习、师德教育等。
(2)教务处主任对全体教师进行《如何开展听课与评课》的专题讲座;(3)组织召开“交流反思促成长”的新教师教学工作座谈会,教师们就学习的心得,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所采用的有效做法等方面踊跃发言,总结出值得推广学习的做法,达到了交流的目的。
(4)由科组组织开展《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的学习,组织教师进行网上专题知识学习,学习如何批改作业、上好评讲课、复习课、开展集体备课等。
(5)组织教师参加外校举办的《课堂教学技巧与策略》的专题讲座。
(6)暑假期间,装备中心副主任对全体教师开展了《教育统计分析与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的专题讲座。
9.利用资源,校际交流,共同提高。充分利用资源,加强校际交流是提高校本培训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四中、黄岗中学一起开展的区域性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经验,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活动,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教研活动学习的平台,做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学校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为了让教师能了解小学的教学情况,做好学生从小初的衔接工作,主动联系龙禧小学,组织教师听了语文、数学、英语三节优秀课例,课后教师们就小学与初中的教学情况作了详细认真的互动交流,为做好小学到初中的衔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方法。
10.发挥课题引领作用,深化校本培训开展。学校以“感恩教育”为主导,确立“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为研究课题,制定了《颂德学校感恩教育实施方案》,把感恩意识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育健康的情感体系,在快乐学习中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学会做事做人。上学期该课题被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和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确定为重点德育科研课题。学校将《学科课堂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定为子课题,各科组长为该子课题研究成员,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摸索出适合该校实际的感恩教育的形式、方法和特色,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感恩教育系列校本教材。
四、全员参与,师生合力,成效初显。
过去的一年,工作忙碌而充实,紧张而有序,推进校本培训工作中,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初见成效:
1.课堂教学有序开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大部分教师很快站稳了讲台,形成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教学成绩稳步提高。从入学的第十名(不含肇中)到第一学期的第九名(不含肇中)和第二学期的第八名(不含肇中和加美),T值较入学时提高了1.5分。
3.第二课堂竞赛成绩喜人。作为一所新学校,虽然只有两个年级,但为了让学生获得展示才能的空间,学校鼓励师生抓住每一个参赛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获区团体奖共11个:2008、2009年分别获端州区科技节二等奖和一等奖、端州区第21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美术书法类竞赛和艺术表演类竞赛均获二等奖、2008、2009年区模型桥竞赛分获团体一等奖和二等奖、2008、2009年区劳动技能表演赛均获团体二等奖;2008、2009年端州区中小学生乒乓球俱乐部锦标赛初中组分获团体总分第五名和第三名、端州区中小学生毽球比赛获初中女子第六名。多位教师的学科论文及辅导竞赛获得奖励,教师获省级奖励10项、市级7项、区级17项,学生获省级奖励1项、市级9项、区级66项。
为了使校本培训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上水平。今后,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年轻教师为培训重点,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培训内容、创建校本培训的新形式,把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2010年2月
第三篇:构筑校本研修平台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构筑校本研修平台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07—08学教师教育研修总结)
为了实现大连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目标,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积极构建校本研修平台,以教师的能力建设为根本,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导向,创设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和谐发展,协同提高”的校园氛围。因此,通过两年多的探索,我校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研修模式,构筑了校本研修平台。并坚信走校本研修之路,促进教师的成长,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现将这两年多来的教师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识统一,方案定位
根据大连市“十一五”教师教育工作要求和大连市“十一五”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指导意见,我校组织了全校教师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开展讨论,统一认识,明确方向。校本研修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构筑校本研修平台,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此,我们及时地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落实了研修方案。
1、以我校教师目前的基本状况为基点,总体规划五年研修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
2、以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确立五年校本研修的具体目标和具体内容。
3、校本研修和日常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做好基本规划,统一管理,充实日常教研活动的内容,丰富日常教研活动的形式。
4、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有机结合,以教育科研引领校本研修,提高校本研修的水平和质量。
5、坚持三个结合:全员研修和分成提高相结合、校外培训和校内培训相结合、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与自主研修相结合。
二、制度健全,管理到位
依据大连市教师教育实施指导意见要求,我校制订了教师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集体研训制度、学习例会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校际联动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同时,加强管理成立了学校教师教育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负责抓,专干具体抓,教务处、政教处协同抓的校本研修管理网络。学校制定了校本研修五年规划,同时每学期均制订学期新课程校本研修工作计划,落实每月每周的研修工作内容及工作责任人,每月进行一次研修工作月小结,使目标实现有安排、工作责任有明确、工作措施有落实。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的研修工作,优化校本研修,我校还整理汇编了“十一五”教师教育工作《校本研修专辑》一书,从政策导航、方案定位、制度落实、研训实践、特色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指导,使我校的研修工作责任到位、方向明确、开展有序,克服了研修工作的盲目性。
三、重视投入,机制保障
经费是新课程校本研修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学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明确提出:其他方面宁可紧一点,也要确保研修经费的落实。学校就把校本研修经费列入学校财政预算。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教师培训的经费,每学期为教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订阅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新购买了六台办公电脑,为教师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构筑平台,水到渠成
立足于校本的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更新,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一个潮流。“十一五”教师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我校结合实际即提出“优化校本研修,构筑研修平台,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创建目标,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重建科组教研制度,推动课题研究,推行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培训教师,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据校本研修的要求和我校的现状,制订出台了《教研组课题研究实施条例》,《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责任人;集体备课要求做到5个落实:时间和次数落实、地点落实、主持人落实、研究课题落实、中心发言人落实。为了不让集体备课活动搞形式、走过场,我们还提出三点要求: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必须提前自我备课;各备课组建立起集体备课的考勤、评价制度;集体备课结束后要写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书面教案,并按教案上课。各教研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以相互听课、评课为主的同伴互助的教研活动正常开展,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的活动扎实推进,让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与学行为的有效实现方式。通过教师的教学 “案例分析”“教学反思”“阶段教学总结”积累反馈,经过集体研究反思,又重新实践于课堂,效果良好。教师一改以往“孤身作战”式的自我研修,乐意于教学研究的互动研讨、同伴引领,促进了群体的共同成长。集体备课活动的推行,搭建了一个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构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搞活了课改研修气氛。校本研修课题化,活动实施分层化,学校依托省级课题——《初中作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研究》,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与研究,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反思,充分唤醒广大教师科研意识,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与自觉,从而营造人人支持校本研修、人人参与校本研修的良好氛围。构筑了校本研修的平台,促进了校本研修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校本研修的效率。
五、措施保障,落实有位
我校校本研修工作实行层层管理,各负其责的措施。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考核,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即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各蹲点一个教研组,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
1、每个教师根据学校校本研修整体规划,制定个人五年发展计划。根据个人发展计划,学校组织开设各类培训,举办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教学竞赛等。
2、把教师完成校本研修计划纳入学年教师考核中,作为职称评审,先进评比岗位聘任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3、确定研修形式:1)举办专题讲座形式。聘请校内外名师和主管负责人进行各类专题讲座;自学——反思形势、每月教师按照新课程自主学习摘录,写一篇学习心得,搞两次教学案例设计,并上交教师教育专干存档备案;2)实践与交流形式。开展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分析与研讨活动,师徒结对子,课件制作活动,做好研讨活动记录,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相互研究,共同提高;3)网络交流形式:每位教师每周至少点击两次及时应答平台,进行网络研究,每学期不得少于30次登陆,并要求教师做好登记记录。
4、4、经费保障: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做到保证培训经费,课题研究经费,外出学习经费,校内奖励经费。
5、做好教师教育学习档案管理工作。及时上传信息,获得反馈,指导校本研修工作。
六、群体共赢,活动多样
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新课程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积极性。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精心组织优化了研修方式:
一)、实施“青蓝工程”。
为全面提高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师资培训工作运作体制与模式,我校着手实施了帮扶结对“青蓝工程”。新老教师结成对子,互相激励,取长补短。让骨干教师带校内的一名徒弟,多方面跟踪指导。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提升业务水平,在指导中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素质,使一批青年教师很快成长起来。
二)、实施“名师工程”。
加强我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学科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骨干教师担负起青年教师听课、评课的重任。发挥名师在教学上的示范、引导作用,学校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魏书生学术报告,通过专家引领,使教师明确前进方向,提高业务水平。
三)、开展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通过研修活动的实施学校教务处举行了每人一堂课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旨在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以激励促成长,以竞赛促研修。通过参加竞赛、听课、评课等活动,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意识不断强化,问题与反思意识增强。活动中的每一堂竞赛课都是研究课,每一堂课都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感觉与收获。极大的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推动了校本研修工作的快速开展。
七、扎实推进,成绩突出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全校在职的教师 都参加了教师教育活动,都能按时按质量完成规定的学分,建立了教师教育个人档案,完成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变化,使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始形成。
二)、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气象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开始注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既重教书又注重育人;在教学内容上,开始注意将学生生活经验、现代社会文明成果作为课程资料,根据教学需要重组教材内容,一改过份依赖教材、一味“教教材”的陋习,对教材开始学会了有所取舍、创造使用;在教学方式上,开始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大大增强。
三)、新的评价体系开始建立
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法,努力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我们意识到,观念支配行动。正确、健康的校本研训观念,能使研训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在新课程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上,我们认识到,技术上的策略只是治标之举,只有形成有利于校本研修的学校文化氛围,才是治本良策。
四)、特色创新,创设校本课程
校本研修的活动开展,加强了对三级课程的管理,开足国家课程、保证地方课程、创设校本课程。目前我校已自行研发的校本课程《普兰店人文》一书上编已完成,省级课题《初中语文作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研究 》的阶段成果《复杂记叙文指导说明》作为校本教材已编写完成,已投入教学实践中。《说明文的写作指导》的编写初稿已完成。
八、存在问题及推进工作的打算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课程资源缺乏的现状制约了研修开展的深度和广度。
2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的差异,各学科的研修发展水平呈现不平衡性,薄弱学科迫切需要更高层次专业力量的指导和领引。
3校本研修的项目意识不强。整个培训工作还显得较为盲目,缺乏针对性,对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没有发挥出校本研修应有的作用。在今后的校本研修中应注意研究如何确定校本培训的项目,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培训过程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有待加强。二)、工作打算
①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使校本研修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②继续加强对教师教育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师资质量,共同转变观念。③研究制订推进新课程校本研修的长效机制,实现研修工作的可持续、科学发展。④深化教科研工作,形成“人人参与科研,个个有课题”科研氛围,努力形成“学校、教研组、个人”为一体的教科研体系。
回顾一年多的工作,成绩是喜人的,但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思考,可以说未来的路还是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更加坚定走校本研修之路,更好促进教师的成长,无论在途经上还是投入上、管理与培训等方面我们都将要求做的更细更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兮”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务实进取,扎实研修,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普兰店市第十七中学
2008年11月
第四篇:透析校情,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透析校情,扎实推进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工作汇报
2012年1月10日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校在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的多元化“校本培训”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现就校本培训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立足本校,目标引领。
我校校本培训的目标是:突出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两个转变,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师教研水平和教师科研能力”的三个提高。
二、健全机制,保驾护航。
1、建立校本培训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统一领导,整体设计,形成校长亲自抓,副校长、教导处、科级组分层实施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
2、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配套制度。
为了使校本培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学校制订和完善了有关校本培训的考勤、考核、奖惩和档案等管理制度。解决了校本培训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
3、分级制订落实校本培训计划。
学校教导处全面制定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履行督促检查、考核评价责任;教研组、年级组,贯彻学校培训计划,细化培训
实施内容,落实教师培训登记,检查教师执行情况;教师,明确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制订自我发展目标,自觉完成培训目标任务。校级领导躬身践行,科级组长积极带动,教师自觉参与,层层落实校本培训。
4、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学校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登记,对教师的进步情况及时通报,对培训过程进行检查和督促,建立和健全了教师培训业务档案,并及时总结,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5、重视对考评结果的使用。
学校把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作为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在培训周期内需晋升教师职务的,必须完成相应的校本培训任务。并把校本培训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
6、统筹安排经费予以保障。
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统筹安排经费,在各科级组配备电脑,新建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改善了校本培训基本条件。
三、透析校情,落实内容。
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我们通过透析校情,明确方向,确立了“面向全体、分层推进”的培训思路。
1、全员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师德师风、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操控技朮等方面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2、骨干培训。
制定骨干教师培训目标,研究骨干教师培训措施,形成骨干教师培训体系,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班主任、学科组长、教学新秀进行培训,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需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示范作用,拉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形成一支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为实施名师工程奠定基础。
3、班主任培训。
建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励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培训计划,努力创建一支适应我校发展的班主任队伍。
4、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
科研兴校是学校发展的思路。我们十分重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以此带动教师培训,基本形成学科有课题,教师搞科研的局面,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教师成长目标的完成。
5、教师结对,相互促进。
老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年青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老教师工作态度认真,经验丰富,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比较差。年青教师好学上进,思维活跃,但缺乏教学经验。学校把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结成“互助组”,充分发挥他们之间的“互补”作用。老教师具体指导年青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年轻教师帮助老教师学习计算机操控、课件制作、多媒体实用教学技术。从而促进结对
教师相互学习,互补提高。
6、外出考察学习培训。
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促进本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是我们坚持了多年的做法。近几年,我校先后有10多位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型培训学习。为了扩大考察学习的效能,学校建立了外出学习报告会制度。让外出学习的教师通过学习报告会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做法由个体辐射到全体,实现考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让教师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使学校的发展充满生机。
7、个人研修。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个人研修,每学年学校在教师自学方面配备教育理论书籍和理论学习笔记,要求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写2—3篇读书笔记,研修效果纳入教师考评。
四、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整体素质。
1、抓集体备课。
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制度,我们首先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以新理念指导教学,其次是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备课的方式设立的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全体成员针对班级实际、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研究。三是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课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修改,反复磨合,形成集体备课成果加以推广。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
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
学校明确要求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学校规定节次,同时,鼓
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学校还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平时注意记录自己在教学中的疑难困惑,通过备课组、年级组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体“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3、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课例在集体备课中解剖。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加以改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坚持开展一人一课评优活动,以课促教。
每学期学校都举办校级一人一课活动,要求全员参加。老师们积极备课,虚心向同组教师求教,精心制作课件,反复推敲教学设计,用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各具特点,节节精彩。教师集体评课,谈体会,写反思,体会课堂教学的成功和遗憾,从而达到上课老师和听课评课老师共同进步的目的。
5、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如果不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教学,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开展校本培训以来,学校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的同时,也相应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在课件制作方面,我们积极挖掘本校教师资源,能者为师,组织教师共同学习研究,提高教师多媒体教育技术水平。现在教师们基本能正确使作多媒体电教设备,能制作使用具有较高水平的PPT课件上课。
6、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也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要求教师要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例如:“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存在着哪些不足”、“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某种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这些问题虽然平常而且细小,却是教师几乎每天都要碰到的实际问题。这些平常而细小的问题,正是校本教研的主旋律。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改进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学后记、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形成理论。
五、校本培训,初见成效
近几年来,我校以校本培训为平台,以解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通过校本培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专业成长的意识不断提升:教师参加本科以上学历提高进修学习的人数增加10人; 7位教师参加区级课堂教学比赛分别获一、二等奖,其中陶红英老师参加区、市、省的语文青年教师朗诵比赛均获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区级以上获奖和发表,其中叶月颖、黄剑雄、陶红英等三位老师的教育教学论文获省教育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一、二等奖;多个课题成功立项,其中学校的德育课题《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通过省级立项。
近几年来,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其中小学毕业生一中、肇中升学推荐率连续几年挺进全区前十名;艺术节美术类竞赛连续三年获区团体一等奖;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八名;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学生获奖人次突破
两位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区教研室的悉心指导密不可分,也是我们透析校情,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六、存在问题与思考
在校本培训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1、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在培训考核的过程中存在少数教师被动应付培训,培训学习流于形式,未达到预期培训效果等问题,这些都集中地反映了教师对培训工作的不重视。今后应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教师对专业发展与成长的认识,细化制度建设,用合理的制度约束教师的培训行为,提高培训工作的总体效果。
2、学校之间各自为政,远远未能实现校本培训的最优化。我们认为: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如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七、结速语
校本培训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校本培训,是构建教师成长的平台,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石,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只要我们在校本培训工作做到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过程扎实,培训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会认真总结近几年培训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继续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探索校本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在教育改革的作用,使校本培训成为学校发展的巨大动力。
第五篇: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
继 续
教 育 经
大 安 中 心 学 校
2012-05-09
验 材 料
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 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众所皆知,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建设的根本,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开发,强化他们的进取行为,引导他们“自我实现”,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是:
1.依托校本研修,强化全员培训
我校一直以来将全员培训纳入培训的重中之重,每个学年初首先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对教师进行培训,每学期选取校内优秀的教师对全员进行培训,同时聘请省市教育专家来校讲学,每学期至少组织五次以上师德培训,分别由学校领导和学校师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从不同的方面主讲。年终评选出学校师德先进个人,在全校范围内表彰,号召全校教师学习。学校每学期组织面向所有一线教师的三次业务考试,督促所有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按照教育局要求,人事科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经过教师反馈,我校组织了“打造高效课堂的系列培训”活动,聘请校外优秀的专家和校内教学成就突出的教师做了系列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我校共组织六次打造高效课堂校内培训活动,分别由我校优秀班主任谈如何带好一个班级,优秀学科教师讲注重教学细节,优秀青年教师谈成长,资深老教师谈反思等,因为这些教师所讲的都是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所用事例又都是身边真实发生过的,所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达到了个人资源的共享。一时间学校掀起了打造高效课堂热,课堂内外到处讨论的都是如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话题,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同伴互助是我校开展的非常有特色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让同学科教师或三或俩组成一个同伴互助小组,每位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相互补充、彼此合作互助中成长。学校还选取开展同伴互助卓有成效的教师与全校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使得同伴互助的思想深入人心,教研风气日渐浓厚。目前我校教师同伴互助方法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观察法。
为此,学校还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实践课堂观察法,由校领导做了数次培训,选取化学、生物、历史作为试点学科组,然后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行。通过课堂观察,使得教师学到了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拓展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视野,并且反观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足,探寻到了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使课堂教学日益科学化,使得学校教师的听评课更加专业化。
2.突出骨干教师培训,强化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我校骨干教师是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探索,拥有成熟经验和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是学校工作中需要开发的重要的人力资源,充分重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提高,把骨干教师均衡地分布在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组中,给他们压担子,建立责任制。每学期骨干教师都要上一节示范课,平时教学中要求骨干教师率先讲课上好引领课,让骨干教师在学校课题中担任课题组长以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几年来,我们采取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帮教对子,签订帮教协议,共同研究制定成长计划,定期总结反思回顾,不断调整新内容。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学习理论,一起研究教材教法,共同备课,骨干教师也在“传帮带”活动中,业务日益精进,给教师的培训活动增添了活力。学校定期检查帮教活动,跟踪考核,并把他们的教学成绩与各校成绩进行对比,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及时鼓励,发现不足立刻改进。对于骨干教师队伍,学校一直坚持保持动态平衡,建立评选机制,一些已定完高级职称的教师也都行动起来,不甘落后,使这部分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3.努力抓好新教师培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每年都有新教师充实到工作岗位上,这支队伍有着巨大的未被开发的潜力。年轻教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可塑性较强,正确引导他们进入角色,为学校教师队伍提供后继力量。近六年毕业分配到我校任教的新教师中的大部分人现已是学校的骨干力量,正工作在重要岗位上,学校针对年轻教师的特点,制订了《培训计划》,学校选取优秀的骨干教师与他们结对子,举行拜师会,详细制定帮带计划,确定提高目标,建立跟踪考核机制;大胆启用年轻人,给他们压担子,挑选责任心强,有能力的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或安排在初三毕业年级的重要工作岗位上,用压力促进他们业务上的早日成熟;对未担任班主任的新教师,给他们安排做副班主任工作,并相应拜师,有一个锻炼的机会,积累教育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学校有关领导亲自参与他们的教研和备课活动中,打破层级领导界限,个别备课组的备课地点设在副校长室,“备课——听课——评课——二次备课”循环进行,使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较快,使得所有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都胜任了高中教学,以至成为教学骨干。
4.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
为发挥学科组的作用,我校实行了学科主任负责制。学科组建设,学科内教研,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由学科主任负全责。学科主任每月组织学科教学研究会,了解、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质量。通过学科主任制,有力的加强了学科组的建设。由学科主任负全责学校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动员,针对本校的教学实际,把“教学现象行动研究”作为岗位培训的选修部分,整个研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反思调整计划——总结„„”的过程中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然后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制定周密的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反思逐步调整计划,而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对象都在教师的身边,是日常教学所发生的,故而教师有兴趣,也乐于展开研究工作,全体教师都参与了进来,人人都精心挑选自己的研究题目。通过校本教研使每一名教师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效率,也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为教师的自我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注重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 为确保我校远程培训的顺利开展,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我校制定了《大安中心学校教师远程培训实施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按时完成作业及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考试,学校成立远程培训领导小组,对教师参加远程培训进行督导检查及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教师考核,并作为教师晋级的重要依据。并按照通化市培训部门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项培训的统一考试。对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做到了学分登记规范及时。通过远程培训学习,使广大一线教师得到了实惠,从中吸取的教育精华运用到教师日常教育中,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由于学校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使得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学成绩在通化地区一直名列前茅,近几年高考更是年年取得喜人的成绩。以2010年为例,李铮、翟乐两位同学被正定中学录取。
我校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期望与要求还有一段较大的距离,我们深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面对突飞猛进的课程改革,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任何观望、徘徊、犹豫、等待,都是毫无出路的。我们将认真对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大力弘扬“崇尚实干,争创一流”的精神,着眼未来,依时顺势,勇立潮头,艰苦探索,努力实现教育决策的前瞻、学校规划的超前、管理措施的创新,努力探索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的新途径、新思路、新方法,为推进课程改革而孜孜不倦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