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新平三小)
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新平三小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经验交流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代表学校在此对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的做法作交流发言,我交流的题目是《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搞好校本培训能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第二轮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中,我校在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扎实开展了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地的校本培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营造研训氛围,促进教师主动参与
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内驱力。因此,学校立足于教师实际,设法营造良好的研训氛围,促进教师主动参与。
1、领导重视。学校成立了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在具体培训中,教导处具体负责教师业务培训,政教处负责班主任培训和师德建设;在学习过程中,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学习组和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在学校教学研究活动中,我校领导班子积极参与研究,为学校教学改革出谋划策,三年来在校内外共作专题讲座20多场次,作示范课17节,每人每学年深入课堂听评课达80余节。正是有了这样一支率先垂范,业务精良的领导队伍,营造出良好的研训氛围。
2、制度保障。为了使校本研训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学校制定了《新平三小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实施方案》、《新平三小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学习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和专题学习计划,修改了《新平三小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实施方案》和《新平三小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考核推荐办法》。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学习组和教师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取得的成绩记入档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作为评优、晋级的依据。由于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措施有力,营造了良好的研训氛围,确保研训工作正常、高效开展,逐渐地变‚要我研训‛为‚我要研训‛。
3、丰富资源。我校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开发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校本培训教材,如:学校收集学科教案、论文和课件、朗读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汇集汇编,供教师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大丰富了我校的校本培训资源。
二、精选研训内容,力求培训实效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校以实施《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为契机,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本着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出发,立足学校和教师实际,充实培训内容,充分体现实用性、针对性和时代性,既注重师德教育和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更强调实践的过程。主要抓实抓活以下‚五训‛。
(一)加强师德培训,发挥师德在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中的核心地位
师德不仅关系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的
水平。我校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坚持每周一下午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把师德培训贯穿于学校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融于学科教学管理之中,同时开展师德师德教育活动,并建立健全师德评价机制,通过各种形式的师德培训,让全体教师相互感染,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树立育人先育师的思想,造就高尚师德,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扎实开展班主任培训,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
2009年6月,我校被教育局确定为继续教育‚II‛类考核培训试点,培训科目为《小学班主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培训工作,积极组织教师报名参训。培训过程中,26名参培教师多渠道学习相关理论,学习成功经验,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班级管理实践中,并不断反思、调整,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
(三)组织新教材、新理念、新技术培训,使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落到实处
1、组织履职晋级培训、考试。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以全县统一使用的教材《有效教学》、《有效教师》为主,注重指导、检查落实,2个专题按县教育局要求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学校在开展好专题培训的同时,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自主选择相关科目参加培训,三年来,183人次参加了《目标与时间管理》、《评好课 新理念 新方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透视与导引》等实用性、时代性较强的科目参加培训考试,33名教师参于了国培计划,学校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函授学习、自学考试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目前有25人达本科学历、33人达专科学历,一系列活动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组织新教材、新理念培训。学校高度重视培养、挖掘校内外师资培训资源,积极选派学科骨干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达311人次,其中,国家级以上培训33人次,省市级培训34人次,县级培训244人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要求作专题或汇报课,真正起到‚一个学习,全员受益‛的目的,为开展校本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①开展专题讲座。杨华锋老师主讲的《新教材、新教法、新理念》和王发林老师主讲的《浅谈课标教材中实际问题的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深化》,陈丽老师主讲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怎样的情境?》、徐美华老师主讲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情景的创设》,11名校级骨干教师主讲的《‚转化学困生,提高中间生我有法‛》等专题,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针对我校各学科教师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引导教师认真反思、分析原因,及时改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②举办教材教法培训。坚持每学期都组织语文、数学学科新教材培训,培训力求形式多样,讲求实效,有时分学科、分年级培训,有时分学科分学段培训,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学校于2012年3月份开学初,组织了一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测试,主要检测内容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云南教育》,实现以考带训、以考带学的培训目的。
(四)扎实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使综合素质培训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1、开展集体备课。一直以来我们把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作为强化校
本培训的一项重点工作。狠抓三至六年级集体备课。要求各教研组活动每周不少于1次,各成员按教研组制定的校本研究计划进行集体学习、集体研讨,集思广益,积极开展新课程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上示范课、说课,相互听课、评课,总结反思等活动,实现了教师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教务处听课的情况来看集体备课以后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明显优于个人备课,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在 ‚新平县2009年‘减负增效’第一期骨干教师培训‛会上,学校作了《我校集体备课的具体做法和下一步打算》的专题发言。
2、开展教学技能研讨培训。这是我校校本培训的工作重点之一。公开课、推门课、教学开放周、教学能手竞赛课,尤其是2012年4月份学校组织了语文、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化展示、汇报竞赛课,为教师提供一个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习、研究、反思的平台,给全体教师提供一个观摩、学习课改模式的机会,创造一个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课改模式平台,切实把课改落到实处、推到‚深处‛。
3、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评比。针对我中心校每间教室都配备电子白板,实现了‚班班通‛的教学实际,我校把课件制作的培训和评比作为校本培训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好、抓实在。2011年3月和10月进行课件的制作和电子白板的规范、熟练操作培训,并分组分批的对参训教师进行了过关检测,切实让教师扎扎实实的掌握住这门技能,通过检测,全员过关,训练面达100%,2012年3月进行课件制作的评比,点评。通过培训,教师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意识,能自己制作简单课件,信息的采集能力以及选择、分析、加工、整合、再创能力也有所提高。
(五)开展课题研究,推动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和教育科研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两者是相辅相承的,开展课题研究可推动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综合素质培训可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因此,学校牢牢把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期间,我校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研究》、《新平三小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自我培养》和《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这三个课题的研究,其中《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被云南省教育厅确认为《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教育改革发展》课题的子课题。当前‚大胆尝试 体验互动 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学校以课题为载体,让教师带着课题研究,带着问题学习,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抓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引领和带动教师发展 在总结以往骨干教师培养及学校实际的基础上,学校研究制定了《新平三小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培养管理办法(试行)》,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我校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并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一方面我们非常重视骨干教师的提高培训,保证他们参加省、市级培训学习的经费和时间,让他们站在教育改革前沿,获取前瞻性的教改信息。另一方面鼓励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结对子,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帮助、课堂示范等促进其他教师不断成长,提高专业水平。我校现有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校级学科带头
人2人,骨干教师9人,骨干教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四、取得的成效
1、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育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初步建立起了一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良好的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2、教师普遍能够自觉按照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实施‚大胆尝试、体验互动、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在2012年4月的课赛展示活动中,实践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巩固。
3、教师普遍能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制作各种课件运用班班通辅助教学,服务于教学。
4、增强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多数教师能自觉地学习,按时参加集体研讨活动并积极发言,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5、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近三年来,教师撰写的论文有327篇获各级奖。
五、困难和问题
校本培训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教研活动,在实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出现了不少问题。
1、部分教师认识不足。尽管学校领导再三强调校本培训的重要性,但有些教师仍对此认识不足,思想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过去的教育教学思想未能认真加以反思,而是穿新鞋,走老路。
2、第一轮、第二轮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学习压力大,个别教师未达到预期目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校本培训对我校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坚信,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老师们的认识会越来越高,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主动性会越来越强。今后,我们力争开展更多更有实效的活动,让校本培训工作在我校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让老师们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科研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同时,也衷心的希望各兄弟学校能对我校教师综合素质发展的培训提出更多的真知灼见,以便我们以后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2012年6月15日 新平三小
第二篇:201409(优秀教研表)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是当代教师生存的概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当然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增加或者学历层次的提升,还意味着个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要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成长、必需要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引领教师持之以恒地学习。
可是,当前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中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专业发展。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研活动中大量存在的是“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教研活动中比重最大的是“听布置,执行具体事务”,与其核心工作“教学研究”相比,“管”的色彩似乎偏浓,“教而不研”或“教而少研”是常见的现象。
2、教研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组内交流活动及开课——说课——评课活动等。教研活动停留在随意性的层面,没有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研究;
3、教师们缺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教研的内驱力。我们的教师比较长于内省而缺乏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以及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的习惯与能力。教师们经验有余而反思不足,缺乏内驱力的被动的反思,影响了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
所以我们要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让老师通过校本培训把握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校本培训改进工作—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通过校本培训完善自我—走进自己的“真实世界”,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寻回校本教研的根——打造优质常态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粉墨登场”,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回到现实却很难有这样的教学效果,现实教学往往很难象公开课、观摩课那样进行。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受最多的课,教学基本是常态课进行的,因此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校本教研时我们打出了这样一个口号:打造优质常态课。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聚集课堂”,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校本教研的根在课堂,我们必须“聚集课堂”,从小问题中探究出真问题:即课题研究课堂化、课堂教学课题化。要把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做成一件事,让教师带着研究意识上课,围绕学校的整体规划在课堂上研究、改进和提升。这样,教师才能因课堂叙事、因课堂反思、因教学需要而进行理论学习,把课堂教学改革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也不会因为教研而增加工作负担。
基本的操作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
上学期初,我们征集本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轻重缓急将它们排列出来,在10个问题中,将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作为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主题。针对这个主题,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开展理论学习,搜集有关的理论文章提供老师们选择学习,这样老师们就会感到这种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的理论学习十分有用,能使课堂观察的目的更加明确,更容易发现问题,也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和总结提炼校本教研成果。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自学并撰写心得体会。
然后通过双周的组内研讨课,集体听评课进行专题研讨: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加入自己的创意。听课教师要针对上课教师的创意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观察,看上课教师围绕问题做了哪些努力,还有哪些不足,自己能给他以什么建议。这就加强了听课环节的针对性。
在评课环节,首先由上课教师认真反思授课过程,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并就教学方法的适当性,实践与预先设计的吻合程度谈自己的看法;听课教师要针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观察,围绕上课教师的创意仔细斟酌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给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
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围绕执教教师的创意进行专题研讨,进行互动交流。比起以往的评课更加具有条理性,问题思考得更加深入透彻。这样就加强了评课环节的针对性。通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研学环节形成了四步操作模式: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质疑——指导学生释疑——鼓励学生自评互判。
这几年来,我们立足课堂,服务课堂,抓住教学中的某一个细节,各个击破,取得了显著成效。
2、在 “海星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这也是经历了一个学习、提炼、完善的过程。
(1)我们先是利用一段时间进行推门听课,找出我组课堂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找到我组课堂评价表的主导思想。根据大量的听课,我们发现教师普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虽具有一定的新课程理念,但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比较单一,教师讲授多,学生自主少,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在优质课比赛中,教师课堂教学又呈现出新的问题:一是过于放手,对教师应有的主导权把握不足;二是教学活动多,但流于形式,没有为教学内容所服务;三是课堂驾驭能力欠缺,无法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根据现状,然后我们在教研组内开展了一次“我心中的好课”的主题研讨活动。通过研讨引导教师重新审视自己以往课堂教学行为的得与失,初步形成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3)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海星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了本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升了组内教师的备课效率,促使教师依据学情落实重难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提升了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了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大大提高常态课的质量;提升了组内教师的评课行为,改变了以往评课凭总体印象、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等不太合理的评课现象和标准,使得一堂有效的好课,有据可依,有理可持;提升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学质量也得以不断提升。
海星09届初三(初一/初二)期末成绩比较分析
二、落实校本教研的精髓——打造精品公开课
公开课和常态课绝不应该站在对立面,他们应该相辅相成,是家常菜和盛宴佳肴的关系。尽管家常菜是我们生活的主要食料,但吃惯了家常菜,再到宾馆吃吃美味佳肴,对我们的胃口绝对是一次质的提升。况且,吃过了美味佳肴,有心学习的人一定会发现,这些美味佳肴对我们今后的家常菜品质的提升是一次多么好的示范和启示。因此这几年我们在打造常态课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初步形成了公开课磨课四部曲:
第一步:先从模课开始(模仿名家的课):因为现在网络资源发达,同一课内容在网上有很多的相关资料可以借鉴,通过借鉴一些名家的课,可以使上课教师少走很多弯路。
第二步:个体研究,设计教案,尝试说课并进行试教:上课老师认真备课,设计教案,然后把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意图,在组内进行交流,并进行第一次试教。
第三步:小组研究,完善设计,再次试教:首次试教后,教研组内集体研究,群策群力,共同修改教学设计,反复推敲,理清教学思路,完善教学策略,形成新的教案后,再次试教。
第四步:群体总结,资源共享,个体提升:教研组内集体研究每个教学环节,落实每个细节,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再试教。
最后,大家觉得成熟了,于是,就由上课老师作为总的厨师,把这道凝聚着全组教师智慧结晶的盛宴呈现出来。因此在优质课比赛上,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执教老师的精彩,更可以看到凝聚在这种精彩背后的集体备课的智慧结晶。在这种“四步曲”的活动中,教师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教研组的凝聚力得以增强。
可以这样说,没有经历过公开课打磨的老师,即便他(他)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或许他(她)的课上可能会迸发出灵动的火花,但课堂往往是粗糙的,其细节是经不起推敲的。而,“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的细节恰恰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多年来,我们教研组不仅坚持每人每学期一堂公开研讨课的教研方式,每学期的校级优质课比赛、每学年县级优质课比赛、市级优质课比赛更是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一个又一个的老师就这样在无数的公开课的磨砺中成长起来。
从2006年开始,我们组内已有三人获得舟山市优质课比赛的一等奖,一人获得浙江省新生代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大大提升了教研组的整体实力。
当然精品公开课的打造更离不开常态课的积累,没有常态课的稳扎稳打,就没有公开课的激情飞跃。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公开课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一大捷径,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表面的师生互动和课堂活跃,往往大量的提问,所提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又太难;提问时,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展开就要求回答问题。因此课堂效率往往适得其反。于是在2006年,我们立足课堂,以“如何用恰当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在2006年的市思品优质课比赛中,我根据课文的重难点从整体上设计一条线索,根据线索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使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分析和综合相结合,部分和整体相结合,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思维不断走向深入。因此获得了市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很多时候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因此2007年,我们把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7年,周红燕老师在省新生代优质课比赛中,成功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说起思想品德课,很多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于是我们把“创设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作为上学期校本教研的主题,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挖掘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然后在今年的市思品优质课比赛中,我组的秦相斌老师成功运用这一模式,从而获得市优质课的一等奖。
结束语:教研文化的根在课堂,只要我们辛勤的耕耘,扎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就一定能逐步增强校本教研实效,促进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变独立为合作,变说教为践行,变客串为主角,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1.让公开课引领常态课
公开课有很强的观摩性和展示性,可以展示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成果;可以展示教师的思想与理念、素质与水平;可以展示学生的优良学习状况。因此,教育管理者要花大力气精心打造公开课堂。学校每一两个月以年级和学科组为单位推选出教师代表轮流上课;学校教研处组织学校课改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对公开课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形成评估报告,重点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见。每年的第二个学期,大约在10月份后,用一至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优质课比赛,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与评审,做好点评工作。
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就需要把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广大教师平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优化常态课教学过程。公开课和优质课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养和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引领作用。
2.让听评课提升常态课
听评课活动是常规的教研方式,抓不好,往往会出现执教者“作秀”、评课者“忽悠”的现象。为把这项工作引向深人,教育管理者有必要采取“点面互补、跟踪深入”的方式。面就是“教师全员参与听评课,每人上好一堂课”;点就是跟踪一个教师或一个教研组进行系统性听评课。听评课后,要求教师写出教学反思,课堂案例分析。学校教研处要在常规听评课、公开课、优质课等系列听评课后,收集、研究、交流、评选、奖励教师的教学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等。在此基础上,学校不定期跟踪检查听评课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新变化。随着听评课的深人研究和督导,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会明显提升,常态课的效益和质量就会
明显提高。3.让常态课也精彩
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效益:
(1)加强常态课的管理。多年来,很多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偏重于依靠教师个人的素质和水平,而轻视对常态课的过程管理。要改变这种倾向,首先要以创新思维构建新的教学常规,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行为。对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试、反思等校本教研工作实行细化管理,引导教师有效工作,指导学生制订自主学习和发展计划,并配合教师的课堂内外学习指导方案而进行有效学习。其次,教学常规管理既要量,更要质。管理细则上不能只看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量,还要对教学质量提出具体指标,否则,很容易助长教师浅尝辄止、不思进取的工作作风。再次,教学检查要深人。教学督导中我们常发现学校在检查教师教案时,很少顾及教案的规范、质量和原创性,更没有作出对教案的评价,而只是草草签上时间、盖章了事。这就造成教师只为应付检查而写教案,甚至是抄写教案、重复使用教案的现象。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人调查研究,研制出符合校情、学情和教情的教学常规管理和评价机制,调
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为常态课教学注入活力。
(2)不定期地随机听课,及时反馈听评课信息,督检整改出现的问题。
(3)组织研讨会、教研沙龙等活动,就课堂教学存在的有关问题让教师们进行主题研讨。(4)让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对于每个教师都会产生缺憾,所以说“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如果教师只注重教学实践,不进行教学反思,那么自己的教学就不会长进,甚至会出现滑坡,课堂教学也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有两层含义:一是对课堂教学反反复复地思考,努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二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与措施。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解剖自己的课堂教学,就是寻求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解剖了课堂教学,反思了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你就朝着高效课堂的建设迈出了一大步。
第三篇: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扎实开展校本研修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大连市第十一中学校本研修工作情况介绍
为满足学校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师德水平,我校依据《大连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规划》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教师能力建设为根本,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理论学习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组织教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研修活动,积极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五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按照《大连市第三批校本研修示范校选拔方案》的要求,将我校‚十一五‚校本研修的整体工作情况做以介绍。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校长重视,身体力行,实施有效引领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理念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所以,在本次校本研修伊始之际,在宣传动员阶段,校长首先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在班子会上认真学习、研讨省市下发的中小学教师‚十一五‛校本研训的文件和要求,领会精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其次,利用学校教工集中学习时间,校长带领全校教师全员学习中小学教师‚十一五‛校本研训的文件,讲清本次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动员全校教师转变以往对继续教育的态度,提出本次教师校本研训相应的要求。两任校长在做宣传要求的同时,亲自进行校本研训、新课程、教师专业的发展、课题研究等方面的讲座,在全校教师面前表明学校对本次校本研训的态度。再次,校长充分利用学校教研活动、学习研讨的机会,积极深入课堂听评课,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亲自参与学校新课程课堂教学课题的研讨等等,从校本研修引领者的角度推动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组建管理机构,塔式管理,分层负责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研训组织管理机构,构建教导处(科研室)、教研组、备课组三层网络体系,实行塔式管理,分层负责,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校领导班子调整后,学校及时调整校本研修
互评、互研互促,共同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2007年,我校的数学组肖薇薇老师参加省新课程说课大赛获一等奖;音美组田新颖老师在全市‚新课程、新课堂‛比赛中获一等奖;数学组杨虹老师、化学组金丽华老师、政治组张晓影老师获得二等奖。历史组张雪莉老师获得省说课一等奖。2008年,我校地理组的张晔老师在大连市的‚新课程、新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并代表大连市参加了辽宁省新课程比赛,荣获一等奖;地理组的邵英辉老师在辽宁省新课程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省一等奖;语文组董梅老师、化学祖丽莉老师在大连市的‚新课程、新课堂‛教学比赛中分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政治组张晓影老师获得市级评优课一等奖。赫刚老师荣获市级艺术学科选修《各种材料的雕塑》雕塑模块一等奖等等,2009年以来,生物组刘宏伟老师获得大连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数学组孙爱群、杜莹老师参加辽宁省新课程说课比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等。
我校越来越多的学科和教师开始承担大连市学科教研活动研讨课任务,2008年有4名教师、2009年5位教师在学科市级教研活动中上了市级研讨课,他们的表现都得到了学科教研员及听课教师们的肯定及好评。
(2)重视反思交流,同伴互助
每学期学校要求教师都要认真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一篇,并由教科研室组织校评委会成员进行评选,获奖人员在教师节上给予表彰,优秀的教学反思发表在校园内刊《校园通讯》和《教林漫步》上,供全校教师学习交流,同伴互助。
学校还通过组织教学相长会、教学质量分析会和学生评教等活动,把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每位老师,使教师能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主动改进,进而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学校在开展课堂研讨的同时,也注重反思交流,同伴互助。如:2007——2008学下学期,学校开展调研课,参与调研的评委会成员对所调研的课,当场作出评价,并填写评价表,课后由教科研室整理及时反馈给被调研的老师,使上课教师及时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2008——2009学上学期,学校开展全体教师的录像课,通过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实录的观看和反思,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2009——2010学上学期,全校开展‚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课题研讨,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教学,提高质量。
(3)开展校际联动活动,同伴互助
学校每年组织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走出校门,参加省内外重点学校的各类
师和24中英语特级教师胡颖老师来我校,通过示范课和个人专业成长讲座的方式,对我校教师进行引领和交流,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和教育,激励了教师们积极向上的情绪,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本学期已制定学校校本研训计划继续举办这一系列活动。
(3)组织专家讲座,进行专家引领
我校在‚十一五‛校本研训期间,除学校校长、科研主任自己进行的讲座以外,不完全统计,曾聘请广东英豪教育科研所武社荣教授作《将成功传给下一代》报告;请心理学专家作心理学方面的专题辅导;请23中学的孟繁伟作《学科资源库的建设与使用》专题报告;请市教育学院校长培训部屠广越主任作了《新课程课堂听评课监测方法与模式》的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种与新课程教育教学有关的经验报告会等等。通过倾听专家讲座,开拓视野,深受启发。
(4)发挥本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学校重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校本教研中宣讲示范、指导和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校内的专家资源,进行专家引领。学校举办‚市级优秀教师示范课‛、‚校教学先进个人公开课‛等活动,开设‚教学论坛‛、‚班主任论坛‛,选派优秀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进行经验介绍,如:刘宏伟老师做了《如何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刘雪飞老师做了《如何提高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马金老师做了《语文学科教学漫谈》等的教学经验介绍。马金老师做了《教育的盲点》、刘雪飞老师做了《班级管理模式探究》、程闺臣老师做了《累并充实着》等班主任教育管理方面经验介绍,用身边的骨干带动、引领,起到良好的效果。
3.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创设教研组、备课组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水平(1)学校要求教师人人有研究课题。课题来自教师切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课题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不断获取新的理论指导解决问题。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有了强烈的主动学习动机,以课题研究促进校本研训的有效开展,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在本周期的校本研训过程中,我校除与8中、36中联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管理》课题的研究外,我校体育教研组承担了辽宁省教育厅的科研项目《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的子课题《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已结题,荣获省级二等奖。地理组承担了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地理学科‚十一五‛课题《有效实施校本研训提高地理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探讨与研究》子课题《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的研究,已结
一起《大连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进行了《铸就高尚师德 牢记教师使命》师德行风建设讲座,组织全体教师签订师德行风承诺书。
(2)新课程培训
鼓励全校教师开设校本选修课,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最大限度的整合教学资源;紧跟新课程的步伐,对全校教师进行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方面的培训,使每位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走进新课程。
(3)班主任培训
学校对班主任进行一系列培训活动。如:开展专题讲座、开展主题班会引领、利用‚班主任论坛‛进行班级管理经、班风建设等经验交流……等等,通过这些培训活动,提升班主任队伍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上学期以推选大连市优秀班主任为契机,学校通过客观、公正、民主、公平的方式,举办了大连市优秀班主任竞选活动,由参加竞选的13位班主任候选人向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公开竞选述职演讲,这一举措一方面体现了学校管理理念,也对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培训和教育,最终经民主推选,董梅老师、孙艳老师和张雪丽老师光荣获得了市级优秀班主任提名。
(4)新教师、青年教师培训
青年教师学校发展的希望。如何把青年教师这支队伍建设好,关系到我们学校的明天的成就。结合青年教师特点,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业务能力,使之尽快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我校对青年教师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一年入门,二年合格,三年胜任,六年骨干‛。学校采取集中学习培训和实践行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一方面组织集中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学习本校的规章制度等;另一方面,在教学、班主任工作方面拜师学艺,师徒结对子;同时采取举办各种教学比赛等措施,使其尽快成长。
(5)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学校开展各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提高教师学科辅导、优教能力,2007年我校刘琦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全国化学竞赛二等奖,张仕诚同学获得全国第五届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二等奖,2008年我校学生参加大连市高中英语竞赛荣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
开展研究性学习展示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2008年在我市教育局组织的‚5.12汶川地震‛研究性学习评比中,王颖、李维杰、董梅指导的两个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荣获市三等奖,陈维莹、张雪丽指导的两个小组荣获优秀奖。
组织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网络文化节比赛活动,提高教师网络利用应用能力。我校各教研组发挥优势特长,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不同主题的学生活动,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仅以2008年为例,各教研组组织开展的主题活动具体如下:
语文组的诗歌朗诵、硬笔书法大赛;外语组的英语口语大赛、外语单词竞赛、英语书法大赛、世界文化遗产链接(英文)墙报;历史组的走进古都讲座、历史知识竞赛;地理组的江南园林赏析、学科知识竞赛、‚奥运在北京,观光在大连‛摄影剪纸大赛;政治组的‚睿智杯‛辩论赛;体育组的健美操、体育节;艺术组的艺术节、音乐会、合唱比赛;生物组的教学标本制作与展示、生物知识竞赛;数学组、物理组、化学组、知识竞赛;信息组与团委共同组织的学生网络文化节、校园电视台等等活动。
我校健美操队、高二高三200名学生组成的旗手方队参加了2008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火炬传递现场表演,获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高一高500名学生的健美操表演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大放异彩,荣获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与中国教育学会体育教学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优秀表演奖,为大连市争光。
这些活动的开展,挖掘了教师们个性化的潜力,提高了教师们课堂以外的很多的综合素质。
二、突出特色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中开展了‚5+2‛工程和送一本好书活动。
(1)‚5+2‛工程具体来讲是:‚必做五个一‛和‚选做两个一‛。
‚必做五个一‛具体内容如下:
①认真读一本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好书。
②写一篇文章:结合读书体会,写出一片高质量的教育、反思。
③精心准备并上一堂研讨课。
④选一门课:开发一门校本选修课,写出课程设臵方案及教案。
⑤结一个对子:同一名学习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结对子,在学习等方面进行帮助。
‚选做两个一‛具体内容如下:
①旅游一次:进行一次文化之旅,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并写出体会。
②写一篇论文: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写出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③提高一次学历:报考研究生、第二学位等。
④建立一份档案:个人教学资料库。
⑤上一次优质课:市级以上优质课或其他评奖竞赛活动。
(2)每学年学校送教师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好书,目的是促进老师学习,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2.充分利用教科研室负责的学校自编的《教林漫步》、《校园信息》等内刊,以此为平台,进行校本研训的理论学习和专家引领,以及老师们的优秀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
3.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教学相长,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略,见前面的详细介绍)
4.探讨校本研修模式,创新设计教师培训计划表,使教师校本研训活动有计划、分步骤进行。(详表见附页)
5.制定教师量化考核细则,促进教师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素质。(见附页)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档案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活动开展的比较实,但活动记录工作做的还不够到位,不够详细;有的教师把以前的东西扔掉了、删掉了,有的教师不能将培训的过程资料和培训成果及时整理好,导致丢失。今后要继续树立档案意识,进一步加强管理。
2.常规检查的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
3.各教研组资料、个人发展档案袋内的资料参差不齐,个人发展培训手册的填写不够规范,内容简单需要进一步完善、充实,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4.大连市教师网的电子图书馆使用情况不够理想,还有待于进一步宣传、指导。5.教师中优秀的教学反思、教育案例、论文等等要积极促进其发表,不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总之,我校的校本研修,在大连市教育局和大连市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全力配合下,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整个培训工作有序进行,使我校教师
大连市第十一中学 教务处副主任 陈旗
2010年3月
第四篇:立足校本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立足校本培训
提升教师素质
东巩镇东巩完全小学
学校的生命在质量,质量的根基在教师。如何在教学理念迅速更新、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条件下,适应教育变革要求,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做到素质不下降,质量不滑坡,是我校近几年来面临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此,我校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科研为依托,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新机制。在培训目标上,立足于学校发展、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培训切入点方面,基于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基础,针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培训。在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参与范围上,立足于学校内部,采用外出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培训师资以本校教师为主,兼顾组织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和学习。我们在培养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中,把学校作为教学研究的基地, 把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依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并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制定学期培训计划,使校本培训科学、规范化。为使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并取得实效。学校从本校教师的业务水平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制度和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原则、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及保障措施,使校本培训立足于学校岗位实际需要,把教师培训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以人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了“提高教学能力,适应课改需求,立足本职岗位,力求不断发展”的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坚持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按需培训,学用一致,注重实效的原则。校本培训内容的重点是新课程培训和计算机机能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养成再学习的习惯,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技能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学校结合培训方案和具体培训内容,建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以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为成员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负责人,宏观调控和指导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小组成员是校本培训的 具体组织实施人,对校本培训组织考核,并做好培训记录,登记学分,整理收集校本培训档案。各项培训统筹安排,统一协调,实施有序。每周星期天晚6:00—7:00为教师培训时间,专人负责,按计划和培训内容进行,培训活动纳入教师月考核范围,并与绩效工资挂钩,确保了培训计划和内容顺利完成。
二、高层次、多起点,构建科研型学校
在培训工作中我校十分注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增强教师的自主发展动力。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知识更新。学校采取集中培训、分组研讨、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自我提高。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理论学习笔记本,有好的文章,教导处统一印发给教师。理论学习笔记可以摘抄,可以写心得,可以写反思,每周500字,由学校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
2、强化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相互学习。教师发展的根据地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教师专业发展的很多品质是在课堂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生成的。学校了解教师发展的需求,只有校本培训,才能真正适合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使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一是各教研组每周定期统一教研,中层以上领导实行教研组承包责任制,深入教研组,参加教学研究。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我们一方面要求同学科教研组人员每周内必须听一次课,在教研时共同反思,相互评价;另一方面不同学科的教研组,可以相互结合,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沟通整合。我们还组织全校教师大规模听课评课活动,领导干部必须参加新任教师公开课、汇报课等一些教学交流活动贯穿始终。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阔教师视野。实践告诉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不行,需要开阔教师视野,让教师了解更多教改信息。学校创造机会,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回来后要做学习报告,向教师传授“真经”。学校通过对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和提高,培养校本培训带头人,以点带面,让他们再把所学到的教学技能作为校本培训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全体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研主任王晓虎老师就是校本培训的典型代表。为掌握电脑及多媒体的使用技术,在外出培训学习的基础上,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订阅了大量的有关计算机及多媒体操作的书籍资料,刻苦钻研,掌握了娴熟的操作技巧,成为教师们学习电脑知识及多媒体操作的业余辅导员。教导主任郑明华、骨干教师赵玉莲、方兰香,通过参加外出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都写出了高质量的学习经验材料,并作为二期培训教材在外出培训教师专题学习讲座上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让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同时,校本培训已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学校不可能每学期安排大批的教师外出学习,校本培训是全面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及业务技能的更有效的途径。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8至10次的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学校根据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注重实用、实际、实效。同时,因人而异,以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注意随时调查教师工作、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并对尚未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为不同的专题,再通过讲座、观摩、研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培训。
4、将课题研究纳入校本培训。开展以课题为依托的校本培训。我校积极组织申报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注意课题研究团队与校本培训的自然衔接,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群体专业素质提升。我校的实验课题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成立了实验课题小组,学校教导处、教研室还定期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定期对实验进行小结,使每位教师都得到提高。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大大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几年来我校培养出市、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8人。教师多人次获省、市、县、镇各类评优课、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一、二、三等奖。教师个人获省、市级、县级各项奖励30多项。
三、信息技术彰显魅力,教师育人手段得到丰富。教育现代化形势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辅助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为使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能力,我校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校本培训,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全员培训和多媒体教学专项培训。学校由电教主任王晓虎负责,认真做好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督促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学校利用培训时间对我校教师进行了电子表格的应用、文件下载、上传文件等信息技术初、中级培训,目前我校任课教师全部获得计算机初级、中级合格证书,为了更好的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各课程之间的整合,从去年我校开始对全体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的培训,由学校电教处主任王小虎老师主讲,对教师进行了幻灯片制作和FLASH动画制作,培训针对教师上课需要,制作快捷、有效、实用的课件为课堂服务。每学期我校都举办“教师课件制作评比”活动,促进教师制作课件的积极性。王晓虎老师的语文CAI课件《飞夺卢定桥》、方兰香老师与王晓虎老师共同完成的 语文CAI课件《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分别荣获襄樊市第五、第六届多媒体教学示范课、CAI课件教师作品大赛一等奖。电教主任王晓虎老师制作的课件《鸟的天堂》荣获省一等奖,郑明华、方兰香老师的电教论文荣获市一等奖,还有叶荣、张道慧、张社生、赵玉莲、刘兴文等老师的课件、论文获得市二、三等奖。
几年来,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注重实效,抓过程、重结果,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的开拓型教师。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正逐渐走向成熟。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热情逐步被唤醒,内驱力得到开发。但是,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一定会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力求使校本培训工作更好的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学校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把提高教师素质、造就名师作为我校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引领全体教师扎扎实实做学问,做教育的学者;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做教育的行者;敢于迎接教育实践的挑战,用智慧解决难题,做教育改革的智者。努力建成一所学习型学校,带出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
第五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素养提升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素养提升
---板庙小学举行送课下乡活动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3月24日,板庙小学送课下乡活动第一次走进红云村小学。学校行政部分成员、小学各教研组长及来村校部分教师参加了本次校本教研活动。
三位教师独具风格的示范课,活跃、宽松的气氛让学生的心灵之花绽放,激情与个性得到张扬。独特的课堂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给与会听课老师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课后,由教导处主持召开了教学探讨会,各教研组长分别进行了点评,并就“课改后的教学如何进行”谈了看法。最后,学校刘校长和教导处负责人作了总结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送课下乡活动,深受村小教师的欢迎。与会教师一致认为:此举帮助他们解决了新课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受益匪浅。教导处表示:以后这项活动会经常开展,希望通过这样的帮扶活动,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促进我校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板庙小学教导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