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1:0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的思考》。

第一篇: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的思考

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的思考

当今课堂改革的现状是什么样子?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哪里?本文选取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有代表性的学校(包括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洪楼中学等)课堂教学变革样式,解读其背后的理念及其价值追求,以期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有深入的了解。

[案例1]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语文课是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分析课文;数学课由学生自学例题,自己做练习题;理化课变成了游戏课,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也不需要教师讲解和演示。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4分钟。

[案例2]江苏东庐中学“讲学稿,讲学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讲学稿”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还是学生的练习册。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讲学稿”这个载体合二为一了。“讲学稿”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讲学稿”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讲学稿”中都有表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讲学稿”的特点,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等习惯的培养。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从前一天晚上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释疑、巩固,学生产生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在‘讲学稿’上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以据此随时检查、指导和调控。

[案例3]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三三六”指的是,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测评。

[案例4]山东济南洪楼中学导学模式。该中学借鉴了杜郎口模式,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方面,跟杜郎口模式是一致的。洪楼中学根据高中课堂教学的特点,做了调整,比如学生的预习放在晚间的自习课,老师的教案改成了导学案,老师备课改为集体备课。高中课堂上出现了新景象:学生们不再横排坐而是被分成了6人一组,围成一个个小圈,教室里的黑板增至4块,学生正在热烈讨论。老师的讲课时间只有10分钟,其余的时间分给学生交流讨论和当堂测试……一场静悄悄的课堂改革在省城一所普通高中进行着,其改革力度之大,在济南高中堪称首家。

启示一 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点”:课堂教学理念的嬗变

1.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从传统的认识论的束缚走出来,转向课堂本真的意义世界中。课堂教学改革从关注“如何在课堂中认识”转向“如何在课堂中生存”的思考,追寻存在的意义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上述案例向表征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追求:(1)确立师生的主体性,消解人的迷失状态。以人的主体性为逻辑起点,确立师生的主体地位,走出“技术—经济人”的藩篱,改变以往以知识为逻辑起点、人变成了知识的奴隶的状况。(2)倡导交往理解的教学生活方式,改善“实体化”的局面。教师、学生、文本并非独立的实体,而是彼此有着内在的联系的存在,进一步说他们之间是一种对话与理解的关系,而非孤立独白的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理解过程,是人与文本视界融合的过程,是一个意义创造的过程。(3)关注师生的精神生活世界,摆脱物化的困扰。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要推动学生的精神性成长。课堂教学并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也并不在于向学生进行多大程度上的秩序与纪律,而在于促进学生幸福快乐的存在与生长,使他们体验和感悟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课堂教学改革的思维方式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呼唤新的思维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观念背后潜藏的就是新思维,例如对待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上,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提出了“课程作为教学事件、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的课程教学整合观。这看似简单的整合,其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超越,一种对于简单思维或者说是二元对立的思维的超越。新课程对于教学目标的整体性的追求、对于教学过程开放性的追求、对学习方式主体性的追求,哪一样不需要我们与传统的简单思维决裂呢?

课堂中不确定因素无处不在,投入与收获不成比例,复杂性思维针对简单思维(二元对立思维)那种线性、实体、分析、静态的思维等特性提出来的,具体说来,复杂性思维有下面一些特征:非线性、整体、关系、过程思维。这一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用复杂性思维来诠释与构建教学,把教学目标看作是一有机的整体,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计划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具备很强的教育机智来选择和确定教学方式。

3.课堂教学理念的变革

教育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主体性认识。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不可能离开教育观念的,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顽强地、无孔不入地渗透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是教学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才有可能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改革折射出教师怎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呢?一般说来,诸如回答学生观、教师观、师生关系观、知识观、教学本质观、教学目标观、教学手段观、教学组织观、教学过程观、教学评价观等这样的问题,这就构成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改革中折射出课堂教学理念的多元化已经成为趋势。课堂教学改革的哲学基础已经从单一的马克思主义转向实用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并存。

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课程教学资源、学生的朋友、平等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情感需求的人、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法律上是平等的,在学业上是“教学相长的”,师生要相互尊重和爱护,反对教师是知识和技能上绝对的“权威”;教学是生成不是预设,教学是以学生学习为前提的实践活动,旨在学生运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的构建知识体系,学习方式既可以是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发现,也可以是在教师讲授下有意义的学习;教学目标是三维立体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者构成了完整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全面,评价的方式要多样,突出过程评价、可以采用“学生成长袋”,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要多元,老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等相关利益方都要参与。

启示二 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日益凸显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从其历史沿革和当今理论基础可以看出:(1)我国传统教育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2)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自由发展充分独特性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3)后现代崇尚差异性,认为世界是多元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理解。(4)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Howard Gardner)认为每个人都拥有8种智能,他们相互独立,在解决问题是相互支持,人与人的差异主要在于人所具有的智能的组合不同,倡导差异教学,主张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成功。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现有效教学的着力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处于真正落脚点的地位,带有综合性的性质: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现、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等,最终都要落实到一定的组织形式中,即以何种结构方式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并表现为何种时间系列。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只用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发挥其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地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国内的专家学者,中小学老师,实验学校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思考。但是囿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是“戴着脚镣跳舞”,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还是原来的几个任课老师,一个固定的教室、学生人数较多(30—60人)的班级。现有条件下如何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梳理一下,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一下几点:

1.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班级授课制,实现班级为基础上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和学习环境;探索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计生手段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寻求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体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重视和改进班级授课制:改革班级授课制的空间和时间结构,改革班级授课制的过程,改进班级授课制中的个别化工作。例如,空间上,现在许多学校采用的“马蹄形”座位安排,还有案例中杜郎口中学的“小组围桌”的座位,将过去的单向结构给位为多向结构,单向的信息交流变为多向信息交流。时间上,上海育才中学对课时安排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行大课(55分钟)小课(30分钟)相结合。过程上,从问题开始、创设情景、解决问题,学生上课处于最佳精神状态和最佳环境中。个别化上,发达地区学校大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采用多媒体教学,电脑辅助教学(CAI),网络教学,并且由国家教育部和各个学校开发出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3.大力引进、借鉴、整合国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结合学校实际条件寻找适合我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本土化”涌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个案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改革有: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洪家楼高中的课堂教学改革。考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趋向灵活多样、博采众长。其中,正如我们看到的,其倡导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将“分组教学、特朗普制、小队教学”整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启示三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于是,新课程倡导并提出了学生的三大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并由此衍生出新课程的几种新的教学样式: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生成教学。

1.倡导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主学习的特点体现在: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的;学生也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较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和学习者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的。较之以往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重在强调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模式去学习,而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有主见地去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在积极主动的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2.强调合作学习

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贯彻新课程实施也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合作认知、情感、技能、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合作学习结合了个体学习和竞争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参与方式,提高了学习的社会性和效率。

3.关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具体说探究学习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4.主张对话式生成

该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有研究者对于对话教学的特征概括为,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往、生成、以人为本的。对话教学主要发生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文本也是作者赋予了生命,体现了作者的认知、情感、与生活背景。这样对话教学就可以看作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灵魂相遇与精神交流,从对话的主体上可以分为师生、生生、生本、师本对话。师生在对话中表达生命的体验、展示生命的个性和追寻生命的意义。

5.体验受到重视

强调以体验为中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一般发展是一种教学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体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构建意义,生产情感。简言之,体验教学就是“为了体验,在体验中,通过体验”的教学。

6.把生成看作最高目标

生成是相对于“预成”、“既定”的说法,生成教学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价值追求,反对教师对于学生一味的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生命的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生成教学的特征有复杂性、动态性、情境性、偶发性。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尼莫教授用排除的方法说明生成课程,生成教学不是“罐头式、木乃伊式、偶然随意的”教学。生成性课堂教学,概括起来说“是一种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其主要意旨在于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它具有非线性、具体性、多元性、差异性、互动性、突现性、和创造性等特征。

启示四 课堂教学改革的外显“标志”:教与学行为的变革

1.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展现出来的行为,是教师的职业行为,是教学的核心和实体部分,是构成教学的实体和内容,也是教学系统中最有能动性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做到学、做、教互动合一的局面。教师教学行为围绕教学的全程展开,做到“课堂教学(学中做)──实践活动(做中学)──内化教学(反思体验)。在其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演变为一”个退居“幕后”的“导演”,把原本就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了学生,激励、帮助、调节、引导学生完成了整个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在课堂上,教师的“又所为和有所不为”,课堂教学既在教师的引导下又不在教师完全的掌控当中,课堂是流动的、情景性,不是预设和管制的。唯有如此,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才能在课堂学习当中体验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体验与人合作和学习的乐趣、并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课堂教学目标。

2.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改革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传统班级授课制中教师讲学生“静听”,学生“单兵作战”,学生是冷冰冰的没有情感的“学习机器”的现状改变为学生“团队合作学习”、“完整的有感情的人、动起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绝大部分课堂时间都是学生在积极活动、学习、探究、发现,课堂是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有感情参与和智力活动中构建和生成的。“课程即生成,课程即活动”在课堂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我们看到,学生学习行为转变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更为深层次的学习理论的变革:学生的学习理论已经由传统的“联结学习理论”──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过分强调“强化”,转向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并且整合各种学习理论,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其课堂学习当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品表演运用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充分信任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同学们自己表演和观赏他人时,学生就不断的受到了多种形式的“强化”。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展示,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上“生长”出新的知识,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学生真正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启示五 课堂教学改革的局限性:动力缺乏和问题凸显 1.缺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动力

在这些涌现出来的较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无一例外都是迫于学校生存的压力下,而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因此具有强烈的改革动力。然而,对于一般的自上而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始终没有看到确实有效的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反过来,改革的阻力倒很大,有学校文化、家长、老师、学生各方面的原因。因此没有解决课堂教学改革动力的问题,这也是课堂教学难以深入广泛持续开展的真正原因所在。而且,正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课堂改革动力,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很难复制,并且难以大面积推广。还有,课堂教学改革多数停留在小学、初中等比较基础的阶段,在高中阶段却难有所作为,课堂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

2.课堂教学改革中日益凸显的问题

综观当下课堂教学改革,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情况下,问题同样十分明显:(1)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流于形式。(2)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点的偏失。课堂教学评价只关注到了一些表面的东西,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本真与宗旨,即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在评价的频率上、在质量上、主体上都有问题。(3)课堂教学过程缺乏实效性。生成和动态往往流于学生一讲到底、随心所欲,所有的问题都与生活联系起来,这种课堂的“混乱”表面上看起来是活跃,直接导致的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4)课堂教学手段僵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过多的使用多媒体,不再考虑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考虑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滥用多媒体。教学过程过于严密和紧凑,学生和老师都成了多媒体的俘虏。而且,多媒体教学运用不当,造成教学速度过快、容量过大,效果反而不好。

余韵:课堂教学改革的“秘密”

现在的家长很重视教育,但是大多数人对于教育教学的看法和理解却很陈旧,大都停留在自己学生时代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大阻力之一,然而关系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受到漠视。因此,一方面是政府要还民众教育知情权,知道什么是优质的教育,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另外家长也应该争取对于教育的权利,不要仅仅满足与对于学校升学率等粗浅的了解,要尽量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因而,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的做法,运用现代媒体大力宣扬新的教育理念,使民众破除旧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真正了解课程改革,知道好的教师上课应该是怎样,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怎么样。在全社会的关注下,教育才能成为社会的真正焦点,课堂教学改革的外部动力就很强了。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首先在于教师需要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经验。我们看到的一些现代名师的课堂教学,他们之所以成功并且为学生所喜欢,他们最为重要的“法宝”之一就是“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也“暗合”了StephenL.Yeon教授提出的首要的有效教学原则──“意义性”,即激励学生并且协助他们把主题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验进行连结。所以,不管是赫尔巴特确立并由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推广的“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还是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都必须理解学生,落实教学原则。(2009年5月19日发布于福建省教育厅官网)

第二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和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心得和思考

课改进行了两个月了,从开始的依葫芦画瓢的模仿,到现在的各具风格的教学,这中间经历了许多的思考与探索,让我对语文课堂有了更多的思考。用几个反义词来谈谈我的思考。

老师工作的轻与重。课堂改革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让老师将更多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所以要求老师上课尽量

少讲,作业多让学生讨论批改。许多不太了解课改的人认为这样老师轻松了。其实老师的工作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要求更高了。课改对老师备课要求更高,以前备课很多时候只备课堂流程,现在还要对课堂进行预设,学生在学习这课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会问出哪些问题,如何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讲的少就要求该讲的一定要精,讲些什么,怎么讲,都要考虑的更周到细致。布置批改作业要求也更高了。作业不是不改,是要让作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是告诉学生答案,还要求让部分能力强的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并且能传达给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考虑的方面非常多:哪些问题能起到锻炼学生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弄懂这些问题,怎么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等。以前我能在三十分钟备好一节课,现在我三个小时也不能把一节课备得让自己满意。但在备课过程中,自己对文章和教学也多了许多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的松与紧。现在我常常碰上这样的问题。每当要讨论问题的时候,班上就像炸开了锅,有的学生为了一个问题争的面红耳赤,许多次学生为此弄得哭了。课堂经常显得有些乱,此时看来课堂秩序似乎松了。但乱是表面现象,学生的关注点更集中了,小组内其实是紧而有序的。我关注的是他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内容,开始学生也有谈论别的,但随着课堂制度的完善,特别是组长负责制的建立,学生“跑野马”的现象就越来越少了。他们在小组里忙着交流、归纳、整理,忙着选派发言人表达,在规定的时间内,是根本没有时间松懈下来的。在学生讨论的时候,老师看起来松了下来,但此时老师的思维和时间其实更紧了,老师要穿梭于各组之间,进行恰当的指导和监督,这期间会有许多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要耐心的加以指导,发现学生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提醒,课堂上往往是学生举手求助的此起彼伏,此时恨不得拔根毫毛变出几个来应对学生的需求。老师也没有时间松懈。

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我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制,每个小组均衡能力。在激励制度上,我采用打分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斗志,有激情和荣誉感。在这样的体制下,学生课堂积极性非常高,常常因抢答问题而急得哭。有时为了探讨一个问题,学生根本就不许我结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的预期教学目标根本就不能完成。开始我非常着急,在以前的课堂模式里,这是不允许的,这就是课堂效率低下的表现。但我发现每当这样的场合,总能听见学生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此时得到最好的训练和表现。失掉了一些时间,得到了能力的培养,这是划得来的。

改革刚刚开始,有太多的方面需要更加全面的思考,更加努力的实践。为此,我将继续努力。

第三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桃江县桃花江镇中心学校

管奋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便于老师分别指导。从而打破教师“一言堂”、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实现教师“主导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目标。因此,课堂成功与否就是要看学生有效参与的程度如何!

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新课程、新理念”是我们常常挂在口头的词语,如何全面把握“新”、“旧”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似乎是觉得司空见惯,可又一时说不清、道不明。下面就课堂教学的观念简单谈一下我的观点:

1、怎样备好课(1)备好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2)充分研究学生特点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努力找到师生契合点,真正把教育与结合起来;(3)过去着眼于将知识分成小块呈现,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设计。今天着眼于学生的不断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2、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3、教学转向的核心是什么是教学本质的转向。具体而言:(1)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知能并重”;(2)教学目标从“以知识为主”转向“以方法为主”;(3)教学方法从“单纯的授、受”转向“合作参与”;(4)教学特点从“生为教而学”转向“师为生而教”;(5)教学过程从“重结论”转向“重过程”;(6)教学对象从“关注部分学生”转向“关注每一位学生”;(7)教学方式从“单、双向交流”转向“群体、多向交流”。

4、实现教学转向应把握好哪几个关键(1)凡是学生能探索的老师绝不代替;(2)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去暗示;(3)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活动的余地。

5、进行教学课堂变革,首先弄清教学的结构是什么 教学结构不清,自然是盲目乱改、乱变,无的放矢。简单的说,教学结构包括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认知结构三个部分。知识结构包括同化结构和顺应结构(同化、顺应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课堂教学结构包括师、生、教材、教法;认知结构是指内化了的知识网络体系。进行教学变革就是对教学的构成进行合理摆布、优化、改造,使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学科特点。

二、教师如何组织教学,这是大家谈得最多的问题,几乎把新课程理念局限在了这一方面(其实,学校把握教什么,老师研究怎么教,这就是学校实现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向以课程管理中心转变)。但往往又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局面。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参与;“方法”是研讨不是回答;“形式”是演绎而不是归纳;“手段”是组织而不是指令。具体一点说,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动口、动脑、动手),给与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现两个转变:(1)从教师行为转为学生行为——不是老师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2)从感觉效应转为运动效应——体验才有价值。

三、实践新课程靠的是什么,一句话,开展“行动研究”。从一个一个的教学课例开始,不断积累。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就会距离成功越来越近,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实践新课程,老师是主体。因此,实践新课程需要老师们创新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必须全心全意相信老师、理解老师、依靠老师。教育需要三个东西:知识掌握、思维训练、经验积累。从总体上讲,我国教育需要学生掌握“四个基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温总理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五、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新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精讲多练 本学期我们理科组基本改变了以往“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的现象,“讲”为“学”服务 的意识有所提高。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首先把精力放在备课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本学科的要求,确定出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实用性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找出重点,精心确定教师要“讲”的内容。

2、优化练习我们结合洋思经验及杜郎口中学模式,改革了课堂上的“精英”教学设计,努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预习内容、学案及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掌握,影响到本节课目标的达成率。所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先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然后教师之间互相研究、探讨,写出心得。最后,由各年级主备人负责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得出各学科不同课型分层设计练习的模式,并根据各学科模式进行尝试,教师围绕本节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别设计基础性练习、提升性练习、能力性练习,分层达标。

3、生命课堂 开学初,我们分学科、分年级对学生、学情进行了分析,出台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要求》,分学科制定出了教学计划,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目标与培养措施等。结合改革内容,自己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我校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如数学课堂上努力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采用多种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进一步强化课堂学习氛围,教师们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课堂测试等,让学生感到“课堂像考试一样紧张”。通过测试,既可以了解、掌握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使学生改变课堂拖拉懒散的现象,同时还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4、激励性评价传统的教育在于局限,僵化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模式,至使教师、学生、家长一古脑儿围着学生的成绩转,常常“一俊遮百丑”,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特长的发展。我校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除了设立“三好学生”奖外,还设立了一些素质奖,如乐于助人的学生发给“爱心奖”,学习、劳动等各方面进步明显的学生发给“小孔雀奖”、“金画笔奖”;学习刻苦,作业认真的学生发给“好学奖”,讲卫生,服装整洁的发给“形象奖”,我们还设置了十星级评选活动。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 究。只要我们本着一个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真正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的改革就能获得成功。

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桃江县桃花江镇中心校 王元明

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深深撼动了传统教学的观念和模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教师一时都很难接受和适应,这是两种教学思想的碰撞;这是两种教学观念的冲突。课堂教学应该以什么方式和模式进行?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更需要我们尝试和实践,逐步向课改精神靠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它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 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调人文精神。在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倡导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具体要体现于“六改变”:改变过去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过去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过去过于强调选拔功能的趋向;改变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课堂教学作为体现课程改革的载体,特别要改变偏重知识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的状况。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

显而易见,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不能用了。注重“结果”的机械训练不能用了„„。该怎么育人?该怎么教书?该怎么上课?我们需要作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

思考之一:谁是课堂的主人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知识传授为中心。教师独霸讲台,照本宣科,滔滔讲解,讲多练少,作业逼迫。学生只有痛苦地听讲,麻木地完成

作业,提心吊胆地应试。即使是上升到“主体”的地位后,也仅仅是理论上的认可,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在听讲、练题。这种现状源于教师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传道、授业、解惑”舍我其谁!教师把学生学习的责任系于自身,以教师辛苦的劳动代替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实践。学生是被驱使的奴才,接受知识的容器。结果学习无兴趣、无乐趣、无热情。听懂、记牢、练熟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课改要求改变接受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要求改变偏重知识传授的方式,倡导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体验获得真知,学会学习;这就淡化了教师“教”的作用,凸现学生“学”的主人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中,学生真正确定了主体地位,教师领着学生走向教材,从预习教材——尝试实践——讨论交流——总结归纳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自觉地探索知识的奥秘。

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实践,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有了研究探讨的权利,互助合作讨论、争论的权利。主动自觉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探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随着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将甩开老师这支“拐杖”,自如地汲取知识,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只有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模式才可能有根本性变革。

思考之二 :教师的功能定位

放手让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生动活泼地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机械的训练者。而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帮助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激励者。

在课堂上,教师要科学而明确地设定学习目标。引领每个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向知识技能目标推进。在学生自学有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组织讨论,解决问题,要善于启发、寻找解困突破的门经,引导学生,归纳规律和方法,最终实现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在课堂上,教师要围绕目标的突破,层层设疑。引领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质疑争论。当学生真正百思不得其解时,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路,“一语点醒梦中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帮助者。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领学生总结归纳知识规律、技能规律、学法规律。使学生练一题知一类,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学习,体验成功,在有所发现中有所创造。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平等的交流。教师要深入学生中指导学习,他要注重活跃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讨论、争论、竞争的氛围,要有激励意识。通过期待、移情、信任激励的效应,通过指导、启发、激励,通过给自信、给方法、给情感。使学生一次次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了积极的进取心,有了充沛的自信心,有了持续学习热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在自主地学习探究。教师在上课中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知识传授为智能训练。扮演组织、辅导、激励学生的角色,只有实现这一转换,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思考之三:合作学习的功能增强

离开老师传统的“讲解”,学生要自主学习、自我钻研,感悟体验获取知识。

但以每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知识确有一定的困难。个体的劳动实践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合作学习正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不同,在合作讨论中交流,生生互动,正好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学生在自学中兼以合作讨论,既可解决知识问题,又可培养互助精神。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各个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学习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探索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在共同的探究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研究的热情,也培养团队精神。

思考之四: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样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换,这三块自然整合出崭新的教学模式。

思考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是:

师生共同设定教学目标——教师提供自学提要,学生自学教材——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合作讨论——实践练习——总结知识规律、学法规律——检测评价、激励讲评。

这种课型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标的,以师生交流为主导,以生生互动实践为主线。教学过程中,尤其注重自学体验、学法指导、探寻规律、激励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做到“五让”。即: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老师不能包办代替。着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主动性,鼓动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创新思维。课堂的内容与学生的实践相联系,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主体突现、过程开放、教学民主、注重实践、发展自学能力。较好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

思考之五:教育是教学之本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源源不断的内动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需要磨砺和激发,学生的健康心理和个性发展需要科学的导向。教师务必要确定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理念,把教师“灵魂工程师”的作用发挥出来。

教师的工作需要科学性和艺术性。要求教师:

1、确立教育是教学之本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育人的重要意义,认识学生健康的思想和积极的内因动力对学习的决定意义。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健康心理指导、人生指导。使学生从更深的层面上认识生活、了解社会、懂得未来。解决好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两大问题,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2、教育最需要的是感情。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感是学习的催化剂。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爱心,投入情感。只有爱才会主动承担学生成人、成才的责任;只有爱教师才会以慈母般的心肠,如子如女、如弟如妹般地关心学生的发展成长。教师积极与学生沟通感情,体会其心灵疾苦,了解其思想困惑,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才会药到病除,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耐心细致的说教指导,朋友式的激励指导,感情的真正到位。才会赢得学生的心灵转化。有情才能有责任,有情才能有艺术。

3、以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教师作为师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有其师必有其徒。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教师的思想情绪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形成都有直接的影响。学生身上的问题往往可以在教师身上找到影子,所以教师必须加强修养,注意处理好做人处事的细节。教师要用良好的形象,伟

大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重,起到潜移默化的传帮带作用。

4、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形成能力,更要重视挖掘非智力因素。因为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着决定作用。智力因素中,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都要被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毅力所左右。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即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毅力的培养比学习知识、能力培养更重要。因为它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发展、个性发展。非智力因素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内因动力之一,是成才的决定因素。教师确定这样的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有机去挖掘非智力因素、发展非智力因素,才能达到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的积极性=健康的个性发展。教师要坚决改变过去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观念和恶习。

确立教育是教学之本的思想,注重挖掘思想教学的基本要素,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才会有不竭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学生才会有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格观。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积极地学习、探讨、研究。

课堂教学作为教书育人的载体。承载着深厚的理念,复杂的各种因素。课堂教学改革正是要理出清晰的教学思想,明确的教学观念,才能整合出符合课程改革的新型的教学模式。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决定着实践,我们要认真学习课改纲要,深思课堂教学的要素,不断尝试实践,整合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才会顺利向课改过渡,才会实现课改的目标。思考和实践是我们每个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桃江县桃花江镇中心校 管奋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过去的一年中,我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学理论学习,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努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学习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

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都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真正做到了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我上的每一节课。几年下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明显上升,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三、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过去的一年,我担任初中数学的教学。我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学习、贯彻教学大纲,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首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中着重采

取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法,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操作:指导读书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探究环境,全员质凝研讨;补充遗缺遗漏,归纳知识要点。

过去的一年,虽然我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也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没有能够很好的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学生宿舍、清洁区、教室的卫生工作没有做好;班级也还存在学生辍学现象等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然而学生却没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这一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方案就是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否则,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否则,就是无效教学。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掌握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肯定学生

从形式上来看,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 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导向性指标之一。实际上,深入课堂看一看,就不难发现,真正落实的却很少,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很多课都是少数优生在表演,在唱主角,变成了老师和优生的交流。具体表象有:答问时,以个别优生的回答,当作全体的回答,练习时,以优生的速度决定教学的进程等。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 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民主,我们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这一块。究其因,就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在做怪。老师难以拉下面子,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自然教学氛围也难以和谐。不民主不和谐的教学氛围导致的是学生的思维的压抑,唯老师是从,这也是为什么学生越到高年级,发言的学生越少,教学活动难为开展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合作者的关系,把自己当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格,对学生不正确的地方不要简单否认,要善于引导。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在上海实行的小班化教育,他的课堂就好象是一个圆桌会议,在学生中间永远有一个座位是为老师留着的。此外,象举手发言,这应该倡导,但对同学不同意见群起攻之,各抒己见也可,对老师的说法有疑义,拥上讲台和老师辩论也可张扬,这就是一种气氛,如果此时刻意要求学生先举手后回答,举手时还不能叫喊,等到你喊他讲的时候,也许他的思想火花早已不见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学不民主,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难以有突破。

从内涵上来说,课堂教学应有以下指标:

1.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思想,但又不是他的全部内涵。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确立,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在教学目标上,以前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主体大都是教师,部分地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空而不实的倾向。如:《小足球赛》的教学目标:A 指导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B指导观察图画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等。规范的教学目标,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

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像“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就不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显得虚而抽象。所以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目标必须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具体而明确的。尤其是情感目标,情感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一种磨合过程,具有评价的不可定性。确定情感目标时,应把握好他的层次,更多的应定位在认知层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最重要的是归还学生的学习时间,归还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前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讲的多,学生实践少,老师的讲过多的占用了学生的学和练的时间,有时甚至取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时也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归还学习的时间,如请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小组学习展开讨论等,而实际上也只是一个过场,一种摆设,更多的是大部分学生没读完、问题没讨论清楚就打断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效果也就不明显。我们再看自然课“鱼鳍”,要按传统教法,告诉学生鱼鳍有胸鳍、背鳍、尾鳍,鱼鳍有哪些作用,再做一个练习就可以了。但如果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的这个角度来看,这种教法是不合时宜的。

2. 接受型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从历史看,中国的教育基本上是“接受”教育,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道”和“业”都是静态的理念或知识,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结论,“惑”也是也是教师问的多。学生纯粹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更多的是继承,很少有发展。由此,造成了学生思维单

一、观念正统,唯书唯上,不敢怀疑、习惯被动,缺少求知欲、滋长厌学情绪等弊端。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改变接受学习的现状,变为主动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处理教材,要突破以往的教学传统。研究性学习法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性学习,教师满足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问题都得到解决,反过来我们试想,如果经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走出课堂,头脑里的问题都解决了,都轻轻松松走向社会的时候,我们的民族还有希望吗?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同志说过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近期的危机是没有产品。从飞机到数码相机,从制成品到流水线,我们都依赖的是进口。我们远期的危机是孩子没有好奇心。”就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在学科教学中,国际学习组织推存三句话:听来的忘的快,看来的记得住,动手做学的会,以此来推动人们去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按照以前大纲的要求,只要学生能用旋转法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它进行计算就可以了。但用课程改革的理念来审视它,就会发现他的不足,它是一种被动接受,思维单一,没有发展。我们既要重学习的结果,更要重学生主动获取结果的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研究讨论,运用已有知识得到计算梯形面积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3. 教学要有创新

创新教学,是现在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它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培养创造型的学生,就需要有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师方面,它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1)教学内容的创新,要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倾向,不唯书是从,增加课堂的信息量。(2)教学环节创新,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想方设法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它们主动的探究新知识。如上“新型玻璃”一课,就可设计“新型玻璃的自述”这个环节或“新型玻璃产品推介会”,学生在积极主动教学活动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习了语言、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3)教学方法创新。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教师要突破固

定的思维模式,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总结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经验。(4)教学手段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最优的教学手段,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最优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方面,要提高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制作带有视听效果的课件,另一方面,要突破传统手段的束缚,在传统中求创新。(5)课堂练习的创新。课堂练习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要有思考价值,要具有开放性。在学生方面,我们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善于呵护和引导学生的创新火花。现在学校的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一提到创新,就觉得高不可攀,其实,在一堂课中,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等,就可以称得上创新。不管是教还是学,只要有一点创新的火花,就值得肯定。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拔高要求而一味追求创新,求新但要务实。

4. 知识向生活贴近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基础工程,以后学生更多的是走向社会的普通人,成名、成家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生学会生存,具备生活生存的能力是关键。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向生活贴近。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的联系,使它们有效的、最大限度的融合起来,另一方面,也能给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

5. 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静态的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和要求来塑造人,特别是不能像生产产品那样培养统一模式的人。各位老师可能对此存有不同意见,认为我们以前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如此,我们强调因材施教。我并不是认为因材施教不好,但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内,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因材施教到底实行了多少?这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讲一样的教材,作一样的作业,考一样的题目。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接受性的,学生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课堂要成为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和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要培养出鲜活灵动的、充满个性的人,这样的学生也才会更具有创造力。像作文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都比较讲究行文格式的规范、选材的统一要求、划一的作文技巧等等,当然必要的基本功是要练的,但如果过于苛求,就会产生新的八股文,束缚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有个性。我以前教一个毕业班语文的时候,就做个一个尝试,作文课以及平时的作文,我并不要求学生都写成文,我只出题,更多的是半命题,只要求学生写出作文提纲,讲评时,就评谁审题思路新、切题的角度新、谁立意新、谁选材和别人不一样、谁组材的方法新等,倡导个性的发展。双休日就只要求学生从一星期的2---3个提纲中选择一个成篇,至于怎么行文,用什么语言则更加自由,不加限制。实践证明我的方法是可行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也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吻合的。

6. 多肯定,善引导

在课堂上,对学生多一份肯定,多一份表扬鼓励,就等于多给了孩子一分自信,也就等于在孩子走向成功的路上多注入了一份动力。所以我们要学会赏识学生,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一些错误,不要简单的否定,要善于引导。记得有一次听湖南教育理科版主编申建春老师讲过一个例子,很有感触。有一次他去听一位老师的课,讲的是商是小数的除法,有一个学习稍微有点困难的学生在单独讲一个题的计算时,将商的小数点漏了。按照我们一般的方法,可能是对他说:“请坐下再想一想,有哪位同学能帮助他。”也可能是对他说:“怎么想的,这么简单都计算不对,坐下来。”前一种做法还好一点,后一种做法就比较武断。试想,这个学生以后还会不会有勇气举手发言。这位老师是这样对那个学生说的:“今天你可真不错,能当着这么多同学发言,解题的思路也完全正确,只是结果离成功只差„一点‟了,你想获得成功吗?”那个学生点了点头。老师接着对他说:“那请你再想一想,告诉大家。”一会那个学生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又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从这个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肯定是多么重要,这其实也是一种艺术。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本着一个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真正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的改革就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信心教育学》

2、《陶行知名篇精选》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平顶山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学习资料

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哪里?本文选取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有代表性的学校(包括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洪楼中学等)课堂教学变革样式,解读其背后的理念及其价值追求,以期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有深入的了解与借鉴。

[案例1]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语文课是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分析课文;数学课由学生自学例题,自己做练习题;理化课变成了游戏课,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也不需要教师讲解和演示。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4分钟。

[案例2]江苏东庐中学“讲学稿,讲学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讲学稿”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还是学生的练习册。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讲学稿”这个载体合二为一了。“讲学稿”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讲学稿”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讲学稿”中都有表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讲学稿”的特点,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等习惯的培养。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从前一天晚上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释疑、巩固,学生产生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在‘讲学稿’上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以据此随时检查、指导和调控。

[案例3]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三三六”指的是,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测评。

(1)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3)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案例4]山东济南洪楼中学导学模式。该中学借鉴了杜郎口模式,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方面,跟杜郎口模式是一致的。洪楼中学根据高中课堂教学的特点,做了调整,比如学生的预习放在晚间的自习课,老师的教案改成了导学案,老师备课改为集体备课。高中课堂上出现了新景象:学生们不再横排坐而是被分成了6人一组,围成一个个小圈,教室里的黑板增至4块,学生正在热烈讨论。老师的讲课时间只有10分钟,其余的时间分给学生交流讨论和当堂测试„„一场静悄悄的课堂改革在省城一所普通高中进行着,其改革力度之大,在济南高中堪称首家。

从以上案例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点”: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1.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从传统的认识论的束缚走出来,转向课堂本真的意义世界中。课堂教学改革从关注“如何在课堂中认识”转向“如何在课堂中生存”的思考,追寻存在的意义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上述案例向表征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追求:

1、确立师生的主体性,消解人的迷失状态。以人的主体性为逻辑起点,确立师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以知识为逻辑起点、人变成了知识的奴隶的状况。

2、倡导交往理解的教学生活方式,改善“实体化”的局面。教师、学生、文本并非独立的实体,而是彼此有着内在的联系的存在,进一步说他们之间是一种对话与理解的关系,而非孤立独白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理解过程,是人与文本视界融合的过程,是一个意义创造的过程。

3、关注师生的精神生活世界,摆脱物化的困扰。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要推动学生的精神性成长。课堂教学并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也并不在于向学生进行多大程度上的秩序与纪律,而在于促进学生幸福快乐的存在与生长,使他们体验和感悟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1]

2.课堂教学改革的思维方式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呼唤新的思维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观念背后潜藏的就是新思维,例如对待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上,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与教

学的整合,提出了“课程作为教学事件、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的课程教学整合观。[2]这看似简单的整合,其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超越,一种对于简单思维或者说是二元对立的思维的超越。新课程对于教学目标的整体性的追求、对于教学过程开放性的追求、对学习方式主体性的追求,哪一样不需要我们与传统的简单思维决裂呢?[3]

课堂中不确定因素无处不在,投入与收获不成比例,复杂性思维针对简单思维(二元对立思维)那种线性、实体、分析、静态的思维等特性提出来的,具体说来,复杂性思维有下面一些特征:非线性、整体、关系、过程思维。这一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用复杂性思维来诠释与构建教学,把教学目标看作是一有机的整体,将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计划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具备很强的教育机智来选择和确定教学方式。

3.课堂教学理念的变革

教育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主体性认识。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不可能离开教育观念的,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顽强地、无孔不入地渗透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是教学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才有可能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改革折射出教师怎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呢?一般说来,诸如回答学生观、教师观、师生关系观、知识观、教学本质观、教学目标观、教学手段观、教学组织观、教学过程观、教学评价观等这样的问题,这就构成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改革中折射出课堂教学理念的多元化已经成为趋势。课堂教学改革的哲学基础已经从单一的马克思主义转向实用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并存。

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课程教学资源、学生的朋友、平等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情感需求的人、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法律上是平等的,在学业上是“教学相长的”,师生要相互尊重和爱护,反对教师是知识和技能上绝对的“权威”;教学是生成不是预设,教学是以学生学习为前提的实践活动,旨在学生运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的构建知识体系,学习方式既可以是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发现,也可以是在教师讲授下有意义的学习;教学目标是三维立体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者构成了完整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全面,评价的方式要多样,突出过程评价、可以采用“学生成长袋”,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发展,评价的主体要多元,老师、学生、家长和学校等相关利益方都要参与。

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5]于是,新课程倡导并提出了学生的三大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并由此衍生出新课程的几种新的教学样式: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生成教学。

1.倡导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主学习的特点体现在: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的;学生也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和学习者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的。较之以往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重在强调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模式去学习,而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有主见地去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在积极主动的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2.强调合作学习

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贯彻新课程实施也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合作认知、情感、技能、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合作学习结合了个体学习和竞争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参与方式,提高了学习的社会性和效率。

3.关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具体说探究学习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

[6]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

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4.主张对话式生成该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7]有研究者对于对话教学的特征概括为,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沟通、合作、互动、交往、生成、以人为本的。[8]对话教学主要发生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文本也是作者赋予了生命,体现了作者的认知、情感、与生活背景。这样对话教学就可以看作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灵魂相遇与精神交流,从对话的主体上可以分为师生、生生、生本、师本对话。师生在对话中表达生命的体验、展示生命的个性和追寻生命的意义。

5.体验受到重视

强调以体验为中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一般发展是一种教学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体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构建意义,生产情感。简言之,体验教学就是“为了体验,在体验中,通过体验”的教学。

6.把生成看作最高目标

生成是相对于“预成”、“既定”的说法,生成教学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价值追求,反对教师对于学生一味的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生命的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生成教学的特征有复杂性、动态性、情境性、偶发性。[9]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尼莫教授用排除的方法说明生成课程,生成教学不是“罐头式、木乃伊式、偶然随意的”教学。生成性课堂教学,概括起来说“是一种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其主要意旨在于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它具有非线性、具体性、多元性、差异性、互动性、突现性、和创造性等特征。

下载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鸭田镇地处隆回县的最北端,师资力量弱,办学条件差,信息相对闭塞,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最薄弱乡镇”。 2011年以来,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和......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 校长龙赐福开学工作会上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每年要做好的头等大事加以强调。学校教导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009年我校数学......

    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 本文精彩观点: 1、为什么中国教育60多年出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终身兴趣上是失败的。我们的学科精英不是为兴趣来读书的,是为着......

    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改)

    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三步诱导教学法 咸阳市淳化县官庄中学梁衡 摘要:本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探索、实践为途径,充分挖掘和利用我校教师和学生资源,对课程开发与......

    关于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余塅乡中小学教务处 李进刚 在全国课改风生水起的今天,我县部分学校已经开始融入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而我校至今还未跳出传统教学的思......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与高效课堂的思考

    汾阳市高中教研室教研员教研工作阶段总结(一)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及“高效课堂”的思考与认识 汾阳中学 王伟 为推动汾阳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2012年汾阳市教育......

    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现在,一提起新课程,马上就想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好象以前的教学方法都存在问题,其实对课堂教学方法人们一直都在进行探索,而且任何好的教学方法......

    中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在我校推行以来,在不断的学习新课改理念和对深入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尝试并寻找着一种适合职业学校课堂改革的思路。从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