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
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以下简称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双语教育是新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国家主流文化、现代科技文化,是少数民族学生能够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获得更大发展;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一、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是法律的规定
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专门列出条款,要求公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汉语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是包括各民族在内的中国公民都必须学习使用的语言。作为中国的公民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是天经地义的。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体现了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同时也是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交往和发展,当然也是国家的语言文字法律和民族政策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少数民族更好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
二、关于双语教育政策规定
(一)双语教育是民汉兼通教育。双语教育坚持民汉教学并重、民汉兼通培养,一直把母语教学作为双语教育工作的重点。中小学双语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模式一是理科用汉语授课,文科用母语授课;模式二是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这两种模式都是双语教育,采取哪种模式,按照群众的意愿、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由各地自行确定。
在中小学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中,民族语文课程是从小学一年级起直到高中都开设,此外双语教育中还有一些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课程仍是少数民族语言为主进行教学的,这些课程以及相应的教学课时都是要求开齐开足的。此外,自治区在民考汉学生中开展开设母语文课程试点,要求适当保留民语言授课普通班,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加大对母语文和使用母语教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开发和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辅助母语教学,保证母语教学质量。在学前双语教育阶段,语言领域学习中就有少数民族母语的学习。
(二)从“娃娃抓起”实双语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大量研究成果和语言习得实践告诉我们,幼儿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口语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在学前阶段,给他们提供较好的语言环境,能为他们进入小学后用双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能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三、双语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双语教育是民族振兴之路。人类靠教育来传递先人的经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原因,新疆民族教育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一方面由于民语教学资源翻译之后,教学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毕业生不懂国家通用语言,影响着他们直接获取更多信息。
在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改革开放日趋深化,国家和社会发展使得对双语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实施双语教育,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学生将来为了科研工作、获取信息、出国深造、谋求“高薪”职业,都必须具有双语能力,必须是双语人才,这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懂得自己的语言而拒绝其他语言只能使自己变成“井底之蛙”,要想爬出深井就必须学习其他语言文字从而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我们等到发现孩子在高中乃至大学毕业以后,因为汉语等语言方面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限制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那时才来实施双语,那我们就过于滞后了。
双语教育丰富了民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民族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双语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进而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增强了教学实效,提高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双语教育拓展了信息渠道,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直接、快捷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
新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制动少数民族语言获取信息是有限的,而第二语言、特别是品种多、使用人数多的第二语言,则会大大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提高竞争能力。这样,也更有利于个人就业、创业。有利于个人和家庭的发展,有利于脱贫致富。
(二)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学习汉语。在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学习汉语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的公民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是天经地义的。世界上有很多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广双语教育。例如,新加坡是一个双语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有80%以上的华人,国家规定4种官方语言,英语不是外语,而是全国官方语言,华语也是华人的官方语言。
第二篇: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
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以下简称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双语教育是新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国家主流文化、现代科技文化,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获得更大发展;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一、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是法律的规定
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专门列出条款,要求公民学习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汉语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是包括各民族在内的中国公民都必须学习使用的语言。作为中国的公民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是天经地义的。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体现了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同时也是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交往和发展,当然也是国家的语言文字法律和民族政策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少数民族更好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
二、关于双语教育政策规定
(一)双语教育是民汉兼通教育。双语教育坚持民汉教 学并重、民汉兼通培养,一直把母语教学作为双语教育工作的重点。中小学双语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模式1是理科用汉语授课,文科用母语授课。模式2是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这两种模式都是双语教育,采取哪种模式,按照群众的意愿、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由各地自行确定。
在中小学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中,民族语文课程是从小学一年级起直到高中都开设,此外双语教育中还有一些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课程仍是用少数民族语言为主进行教学的,这些课程以及相应的教学课时都是要求开齐开足的。此外,自治区在民考汉学生中开展开设母语文课程试点。要求适当保留民语授课普通班,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加大对母语文和使用母语教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开发和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辅助母语教学,保证母语教学质量。在学前双语教育阶段,语言领域学习中就有少数民族母语的学习。
(二)从“娃娃抓起”是双语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大量研究成果和语言习得实践告诉我们,幼儿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口语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在学前阶段,给他们提供较好的语言环境,按照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提供大量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学好母语和汉语,能为他们进入小学后用双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能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三、双语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双语教育是民族振兴之路。人类靠教育来传递先人的经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原因,新疆民族教育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一方面由于民语教学资源翻译滞后,教学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毕业生不懂国家通用语言,影响着他们直接获取更多信息。
在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改革开放日趋深化,国家和社会发展使得对双语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实施双语教育,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学生将来为了科研工作、获取信息、出国深造、谋求“高薪”职业,都必须具有双语能力,必须是双语人才,这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懂自己的语言而拒绝其他语言只能使自己变成 “井底之蛙”,要想爬出深井就必须学习其他语言文字从而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我们等到发现孩子在高中乃至大学毕业以后,因为汉语等语言方面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限制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那时才来实施双语教育,那我们就过于滞后了。
双语教育丰富了民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民族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双语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进而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增强了教学实效,提高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双语教育拓展了信息渠道,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直接、快捷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
新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只懂少数民族语言获取信息是有限的,而懂得第二语言、特别是品种多、使用人数多的第二语言,则会大大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提高竞争能力,这样,也更有利于个人就业、创业,有利于个人和家庭的发展,有利于脱贫致富。
(二)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学习汉语。据统计,2011年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海外学汉语人数已超过4000万。目前我区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近5000人。在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学习汉语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的公民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是天经地义的。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广双语教育。例如,新加坡也是一个双语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有80%以上的华人,国家规定4种官方语言,英语不是外语,而是全国官方语言,华语也是华人的官方语言。
日本一直是一个双语国家,古代使用中文和日文,一战前贸易利用英语,科技利用德语。二战以后,充分利用英语,引进新技术,使日本发达起来,成为经济强国。有一篇《日本酝酿“英语革命”》的文章建议“国会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英文作为第二官方语言的地位。”请注意这里说的是 “第二官方语言”,不是作为第二外语。如果日本真正实现把英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日本的双语化程度将更进一步提高。印度也是一个双语或多语国家,而且双语化程度也是相当高的。印度国家官方语言是“印地语”,除此之外,还有十几种邦属官方语言,语言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但是英语成为全国共同语与各邦语言之间的纽带。说明在印度国内部英语化水平是多么的高。正因为如此,其IT技术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在加拿大、卢森堡、马来西亚、科威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双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双语教育是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迫切需要。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我国各民族的交流沟通主要是由国家通用语言完成的,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也主要是用国家通用语言来进行的,它的这种社会功能是国内其他任何一种语言所无法取代的。
双语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少数民族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有利于与其他民族的沟通,有利于创造各民族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的良好氛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只局限于本民族文化的框框内,必将自我限制,只有当它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先进养分之后,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发挥本民族文化的长处。双语教育正是文化交汇的特殊桥梁,无论哪个民族如果忽视了这座桥梁,那么它的文化也会进入狭小的死胡同而不能自拔。
实践证明,双语教育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得到包括广大学生、家长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衷心拥护,群众送孩子进双语班的热情很高。在尚未具备条件开双语班和双语幼儿园的地方,群众也要求尽快创造条件办双语班、建双语幼儿园。
2006年首届少儿双语口语大赛,全区有近4万名少数民族儿童参加大赛。2009年第二届少儿双语口语大赛,全区有100多万名各民族儿童参加。2009年首届大学生双语能力大赛,参赛选手达到4万名,共收到网络投票百万余张。规模空前,深受各界关注。获奖选手无论是母语水平还是汉语水平都很高,展示了双语教学的良好效果。
双语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2011年自治区启动首次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了小学四、六年级双语班和普通班的汉语学科质量监测,七个地州50个县市4万名学生参加测试。从此次监测结果分析来看,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的汉语成绩好于民语授课普通班,双语教育模式2好于模式1。据统计,双语班学生升入内初班、内高班和普通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加,录取分数线也不断提高。
因此,实施双语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双语教育不仅贯彻落实了法律规定,更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必由之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可以肯定为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人心所向,群众的期盼,是双语教育发展的巨大动力。
第三篇:新疆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
新疆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
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在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今天,保护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充分尊重新疆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来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取得了许多成就,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党和政府为此做出的种种努力,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普遍支持与认可。
毋庸讳言,汉语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党和政府在保护新疆各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的前提下,提倡学习汉语,是利国利民之策。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在新疆这一多民族、多语言并存的地区,各少数民族只有掌握了汉语这一通用的语言交流工具,才能无障碍的与外界交流。打个比方,就像黄金是商品交换过程中最好的“一般等价物”一样,汉语是新疆各民族之间信息交流过程中最好的“一般等价语”。商品交换是有形的,若没有黄金这种等价物,物质的交换、商品的流通,不知道该有多么困难。信息交流是无形的,同样的道理,若没有“一般等价语”的存在,语言的沟通、信息的交流,在新疆这一多民族、多语言并存的地区,其难度之高,无法想象。人天生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汉语在新疆之所以成为最好的“一般等价语”,是各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双语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民族的“全民教育”。长期以来,敌对势力将“双语教育”污蔑为消灭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实在难以自圆其说。众所周知,教育,需要花钱,作为国家向少数民族提供的公共资源,也没有必要将其推广为“全民教育”,因为,教育的目的,是选拔人才。在新疆这一多民族聚居区,选拔出来的少数民族党政人才,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试想,若不通晓汉语,培养出来的少数民族人才,还能否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对上,能否准确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的各种意愿?对下,还能否正确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和政策?这恐怕要打上一个大问号。同样的道理,在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汉语掌握的越熟练,其技术掌握的也就越好,其发挥的作用空间也就越大,因为其不仅能为本民族服务,也能为其他民族的民众服务。这一道理,不言自明。
教育,是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尊重规律,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少数民族青少年在“非母语”的学习上,非短期既能凑效。放慢脚步,会影响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速度,但急功近利,难免也会“好心办坏事”。当前,我们必须看到,新疆的“双语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努力探索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但需要明确的是,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搞“双语教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培养出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让他们引领各少数民族群众走上共同繁荣进步的光明大道。
第四篇:语文课要推行创新教育
语文课要推行创新教育
[摘要]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创新。教育也必然要创新,创新教育要以各科教学为载体。语文创新教育,就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创意的改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让他们大脑里的创新潜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发展,为他们成为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 创新教育 课堂 潜能 开发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已不只是科学家的专利,创新的范围也不只是科学上的发明创造。凡是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出现的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措施等都可叫做创新。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在讲创新,都在进行创新,都需要不断创新,所以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中国正在向创新型国家转型,需要千千万万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型教育来培养。
我国的教育改革,从反对应试教育开始,到素质教育,再到创新教育,一步一步坚实地走过来,每前进一步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虽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出现了不少,但现实状况依然是应试教育还普遍存在。用一些领导的话来说,不管哪种先进的教育方法都要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凡是不能提高学生成绩的教育改革都不是成功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考核评价教师工作最简单、最直接、最显性的依据。照这一观点,无论素质教育还是创新教育,其实都在为应试教育服务,只不过说得好听点罢了。应试教育培养了不少“考试机器”,但培养不出多少创新型人才,所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创新教育的广泛施行将推动新一轮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能置身事外,每个教师都应该投身到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去。
所谓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的实施要通过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完成。每个学科都是创新教育的载体,每个学科都要讲究创新,都在进行创新教育探索。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大学科,自然也就承担着实施创新教育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教育目标要通过语文创新教育来实现。语文创新教育就是把创新教育中的各种理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语文教学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真正做到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潜能。
语文课推行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把创新教育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了语文知识,发展了语言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一个语文教师,上课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在备课、讲课、处理问题或布置作业等方面形成某种比较固定的模式,这就是个人风格吧。语文教师要有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思想,要有敢于打破常规的开拓精神,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做的一切都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从而担负起创新教育的责任。
其实,创新教育还是离不开常规教学的,依然是以书本为依据,一课一课地教学,只不过是在常规课的基础上作了改进,甚至是比较大的改进。有些老师上
课时间久了,对课文教学也就形成了一个套路,每篇课文都可以按照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五个方面进行讲授。教师的课上得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教师成了讲座式的照本宣科,毫无创意,尽管学生觉得了无生趣,但老师可能还担心有问题没讲清楚,学生没有弄明白。在这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下,尽管教师讲得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可学生只是枯燥地听,被动地接受,他能学到多少东西?这样的课堂是很有问题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没有思考,没有发言、讨论,那还是现在的课堂吗?如果哪个教师还是这样上课,应该是历史的倒退了。在创新教育的课堂中,不能只是老师活动,必须要有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活跃课堂,激起学生发言,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觉得没有压力,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挥。有的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一是有些羞怯,总是怕说错了,与老师预想的答案不一致,遭到笑话;二是没有养成自由发言的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可以在课堂积极发言中得到培养,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的课堂,学生发言的频率是很高的,学生习惯于大胆发言后,说话的条理、发言的质量也会逐步提高的。
在创新教育的课堂上,大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阅读课用上了教学课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课件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东西,那上面有五彩的画面,有神秘的背景,有完整的视频,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学习活动往往又是随着画面的切换进行的,所含的知识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教学活动层层推进,这样的课堂学生所尝到的东西要比只听老师讲课学生的东西多得多。用声音、图像、色彩、文字等,调动着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自然会收到良好效果。
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课堂总要设置不少的问题来推进教学。教师要善于设问,但提出的问题不能漫无边际,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来设计问题,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问,难易要适度,太难了学生无从思考,无从回答,太简单了学生不假思索。设在课堂上的问题,尽量不要答案唯一的,要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说法,能引起讨论或进行辩论,最好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情绪,又能把课堂引入激烈讨论的状态。课堂上不光是老师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每节课都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提问的环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上想问就问,也敢问,直到达到善问的程度,这样的课堂就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潜力了。
以上几点是在探讨创新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是怎样做的,其实创新教育课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也不过是常规课的改进型,我们平时也有这样做的,接触理论后会觉得更符合先进理论的要求。不过也要看到,学生在学校还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人才,只能是创新的苗头,离创新人才更近了;真正的创新人才是要在承担了某种工作任务以后,能充分发自己的创新才智去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有难度的任务,创造出社会效益。创新教育则是把学生大脑中的创新潜能进行开发和发展,为他们进入社会成为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呼唤创新教育》 钱蓉蓉(网络文章)
《浅谈创新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文章)
第五篇:关于《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教》和《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学习材料学习情况汇报
关于《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教》和《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学习材料学习情况汇报 在接到沙湾县教育局下发的“关于《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教》和《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两个学习材料的通知后,东湾镇中心校非常重视,首先,校委会和党支部认真讨论研究学习的步骤,很快在全校掀起了学习的热潮。
学校两委会的领导成员,在六月四日集中在会议室,有柴书记主持首先学习《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教》和《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两个学习材料,通过学习大家很清楚的知道了教育与信教的关系。在六月五日,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习了两个材料。在六月十日,下午放学后,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教职工在一楼会议室认真学习了《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教》和《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两个学习材料,同时学校要求各班主任认真学习,第二天班会课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认真学习教育,而且要精心备好这节班会课。在六月十二日下午,第三节全校班会课,全校各班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开展《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教》和《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的教育。
通过组织全校领导、党员、教师和全体同学学习《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教》和《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后,是全校师生清楚认识到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未来生力军。长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三股势力”千方百计的利用宗教对新疆进行渗透,其目的是分裂国家、破坏民族
团结。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渗透的险恶用心,不仅在于扩大宗教的影响,更在于我争夺青少年,争夺下一代,争夺未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利用宗教干涉学校教育,引诱、唆使、强迫青少年信教、参加宗教活动的现象时有出现,严重的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损害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因此,我国制定了多条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6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的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1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互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中环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8条规定:“组织、引导、支持、允许、纵容学生信教、参加宗教活动,必然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执行,影星歌星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其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双语教育是新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和内容中包括两种语言和文化因素,即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语)来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国家主流文化、现代科技文化,是少数民族学生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获得更大发展;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1、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是法律规定公民应尽的义务。
2、双语教育是民汉兼通教育。
3、双语教育是民汉振兴之路。
4、双语教育是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迫切需要。
5、从“娃娃抓起“是双语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因此,在双语教育课程体系中,明确规定了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的课程和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课程,通过双语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双语能力,达到民汉兼通的培养目标,实现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012
东湾镇中心校 年6月13日
关于《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教》和《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学习材料学习情况汇报
东湾镇中心校2012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