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导学,促进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1:2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问导学,促进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问导学,促进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第一篇:以问导学,促进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以问导学,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摘要】: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等,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在课堂上要提一些这样的问题如:

(一)提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

(二)提逻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提个性化的问题,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从而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快乐自如地表达自我的认知体验、自我的情绪情感,这样我们也才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孩子们的“童画”。

【关键字】:美术教学 有效提问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有效的提问应能起到关键之处的点拨,问题之间的衔接,重点之处强调,阻塞之处疏通的作用。教学中提问的使用十分广泛,但在提问的设计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如:提问没把握时机;缺乏启发性思考的价值;提问不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深浅不适度;提问之间缺乏合理的关联与推进梯度等等,但是美术活动中的提问有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教师针对以上的情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普遍都能注意师生互动交流,尤其是在观察、分析、讲解、示范重难点时,老师往往会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发现,体验。不过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感觉:有时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时“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提问策略。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效的提问是决定美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如以下案例中显现出的各种问题,引发深深的思考。

教学案例:

在一堂画“向日葵”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实物向日葵,一些向日葵图片等。教学目标为:1观察向日葵的造型和色彩特征,提高观察能力。2,抓住向日葵的特征,进行造型表现和情感表达。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和捕捉美、表现美的能力。教学环节如下:1.教师出示向日葵实物,让学生传递观赏,并说说观赏后的感受。2.教师简单介绍有关向日葵的知识。3.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向日葵实物,并把观察到的向日葵形象地描绘出来。4.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总结向日葵的结构:花盘、花瓣、杆、茎、叶等。5.教师示范画向日葵。6.名作欣赏。7.学生作品创作。但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孩子迟迟不敢落笔,好象心中没底,就怕自己画错或画的不好;还有一些绘画技能掌握相对好一些的孩子,照着教师的范画临摹,画的还有点像;一些在纸上随意的涂画一通的孩子也不占少数。看似一个比较普通的美术活动,有观察,有比较,有讨论,有示范,有练习,应该比较完整,而且一种新事物的诞生本该让孩子充满好奇,本该看到孩子们兴奋创作神情。但我们的孩子面对着教师的引导,没有探索的欲望,面对漂亮的向日葵,没有创作的激情,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一问一答,跟着老师的范画认真临摹。不论最后,孩子们画 的效果如何,我都不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整个活动下来学生并未因为通过老师的引导结合自身的观察,感知,发现和体验来表现自己的创新。

师:请你们仔细地看看桌子上的花,是什么花? 生:向日葵

师:有谁知道有关向日葵的小知识?

生:向日葵,又称向阳花, 因向着太阳转动非常明显而得名。师: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向日葵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生:花盘、花瓣、花萼、杆、茎、叶 师:现在老师把它画下来,你来看好不好? 生:好

师(完成一朵向日葵):你们看老师画得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画一朵漂亮的向日葵呢? 生:想 活动结束后:

师:同学们画的向日葵漂亮吗? 生:漂亮。

美术活动《向日葵》中学生的情绪与表现,其实是我们平时经常会遇到的。教师充分的材料准备,完整的环节设计,投入的绘画指导,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创作活动提不起兴趣,作品多临摹与呆板,少创意与灵气,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哪里去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创作又在哪里?我发现关键在于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对教师如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提问,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提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

有句话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美术教育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才能在学生美术教育中体现生活化的特征,才能使学生的生活成为美术活动的生存点。很多时候,教师的提问会忽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激活,使提问显得苍白无力。其实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像找到了学生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才可能投入到美术创作活动中去。

如在《向日葵》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出示谜语提问:“青青园中葵,日日向阳开。黄黄大花盘,熊熊艳如火。(打一植物)”“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向日葵菊花?他们长得什么样子?向日葵有什么作用?”等等,引导学生回忆讨论,打开生活经验的阀门,也激起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二、提逻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好不好?漂不漂亮?想不想?愿不愿意?是不是?”这些无效提问都普遍存在于课堂中。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口头禅似的提问,早已让学生形成习惯性的回答,因为答案永远只是一个。在这次观察活动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来提问如:“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可以不用思考直接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无法激起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的兴趣,形成了学生思维的表面性。教师的 提问要懂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而且是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序列,使问题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从而不断推进学生的思维进度。

如美术活动《向日葵》一课中,出示梵高的《向日葵》作品,教师在展示欣赏性的美术作品时,先后提问:

“画上有什么?” “有什么特点??”

“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幅画与平时看到的向日葵有什么不一样?” “这幅画是淮画的?你是怎么想到是谁画的?”

这些提问展开的逻辑顺序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欣赏向日葵。但是,如果交换一下这些提问间的前后顺序就会打乱学生思绪,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达到教学目标。实践证明,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逻辑性在学生美术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提个性化的问题,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美术活动有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每个孩子对美的感知与体验都是独特,没有对错之分。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老师总是以固定的提问模式来评判学生的感知、体验与想象,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他说得对不对,像不像,好不好”只会否定孩子独特的艺术审美视角,抹杀孩子的艺术天份。在现在的开放式美术教学过程中,重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强调主观感受,尽可能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无拘无束的、顺其个性、任其表现的美术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些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应该要能尽量挖掘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独特发现。

如教师在引导孩子画《向日葵》时,这样设计提问:向日葵的形态可以怎么表现?向日葵花瓣可以用什么线条来表现呢?一般,我们都会认为向日葵可以用圆形来画。但教师这样的提问却可以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地说出自己的不同认识,“向日葵可以用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来画,甚至可以夸张向日葵的形态用各种不同的表情来表现你所认识的向日葵。因为向日葵的形态很多,有直立着,有弯曲着等,向日葵的花瓣也有长有短,有直有曲各有各的特色,每一部分的不同可以画出不同的形状,有时甚至把“向日葵放在不同形状的容器里他就会变成相应的形状”等等。类似于这样的提问都有利于挖掘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独特发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艺术冲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感受,都能自由地表达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在这样的活动中没有失

败者,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确立自信,激发表现欲,发挥自身潜能,发展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总之,儿童绘画是童心的反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逻辑性,个性化和生活化,要留给孩子一定的思考空间,从而让孩子体会到许多作品之中甚至作品之外的审美意蕴,促进孩子自主、创造性地发展。提问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技巧,通过各种提问促进学生独特思维能力的发展,创作出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在学生美术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问只有抓住关键,激活经验,注重个体,把握时机,启发思维,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情绪,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从而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快乐自如地表达自我的认知体验、自我的情绪情感,这样我们也才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才能够看到更多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童画。

参考文献:

1.[美]艾略特·W·艾斯纳著,孙宏等译,尹少淳校《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2.[美]鲁道夫·阿思海姆著《对美术教学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王大根著《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二篇:以环境促进有效教学

以环境促进有效教学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

学习,是一项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事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等,无不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时候,教师们都致力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习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有效教学。经过相关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

一、家庭环境

有的时候,我们会听到有些家长抱怨孩子回家不好好学习,只想着看电视玩游戏。但是,请反思一下,你为孩子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了吗?比如,孩子回到家准备学习的时候,你是不是在津津有味地玩手机,看电视?又或者正在高声讲电话?还是在电脑上玩游戏看网页?如果是,请放下你手中的手机、鼠标或者电视遥控,积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孩子准备一处安静的,光线适中的可供学习的地方。要配备一套书桌,摆上几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让孩子想看书时可抬头取书,为孩子阅读提供便利。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也进入学习的状态当中,可以看看书或者阅读报纸等等。这样一来,孩子学习起来就专心得多了。当这样的行为变成习惯,学生学习时精神集中,对将来更深入学习产生长久、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教室环境

布置适宜的教室环境。教学不应该在下课铃声响起后便随之停止,我们可以利用教室的各项设施来延续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准备与当时教学相切合的内容布置教室的环境,比如教室的宣传栏、窗沿、墙壁,甚至地板等等来进行布置。内容可以是课文片段,可以是重点词语,也可以是心得体会等等。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时,便可以对教室环境进行相应的布置。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那么,在预习阶段便可进行如下的准备。首先在教室的宣传栏张贴有关祖国山水风景的照片以及介绍。另外,将单元几篇课文当中优美的句子,或者使用了写作手法的句子等等打印出来,做适当的设计和修饰张贴在教室墙壁的四周。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能将本阶段正在学习的重要内容进行反复学习,烂熟于心,将记忆保持在脑海之中。

在某阶段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将学习所得做成“所得卡”,悬挂在教室墙壁空白处,学生总结学习收获的同时,能回顾自己所学,并且看到自己的不足与收获,一步步成长,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之间也能够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学他人之所长,补己之短,一举多得。

三、课堂环境

创建生动的课堂环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有效教学。

语言是沟通的利器。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须注意教学语言不要过于呆板单

一、严厉无趣。试着用一种更为轻松幽默的的教学语言去开展教学。面对学生的回答时,我们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去点评。甚至,当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我们也可以转换方法,不妨用幽默的语言去教育他,或许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教学时可以结合游戏特点进行教学,活跃气氛,寓教于乐。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习。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时,我便采用了一种游戏的方式开展学。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并各自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将课文的关键问题“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分别作为游戏闯关的重要关卡。游戏采取必答和抢答两种回答方式。每完成一道问题,便是通过一关,可以获得一次游戏奖励,一步一步深入学习。游戏结束,学生们也得出了结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最后,清点每个人所获得的游戏奖励,评出名次,颁发奖状。学生们在一片欢呼声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当下学生的兴趣,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并且印象深刻。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对下次的学习充满期待。

再者,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深化课堂的氛围。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能够与时俱进,灵活使用多媒体手段。例如,图片,音乐,视频等等。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便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初始,边引用《狼》音乐片段作为导入,渲染课堂气氛。战争年代,对我们学生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借助多媒体手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内容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可怕,从而发出“远离战争,呼吁和平”的呼声。教学过程中,播放关于战争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文中所涉及到的战争场面,给学生留下了直观又深刻的感受。授课的最后,播放关于呼吁和平的歌曲,学生一边倾听一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整个课堂的氛围十分浓郁,学生在音乐中加深自己的感受。

也不妨,让学生变成“老师”。让课堂变成属于学生的课堂,而不是只属于老师的课堂。让学生学生上台充当教师身份讲解有关的课文内容,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的学生听后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进行辩论。不同“老师”的切入点不同,讲解方式也有所差异,观点也不尽相同。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交流学习他人的观点,求同存异,各取所长。随着这种方式的逐渐推进,学生慢慢乐在其中,能够勤于动脑,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他人不同的观点,也能兼收并存。不知不觉中实现学习能力的巨大提升。

四、活动环境

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动态的活动环境中进行学习,强化学习效果。结合课文的教学内容,可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背书小明星”竞赛活动、成语接龙活动、角色体验活动、知识抢答活动等等。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时,便开展了“主题阅读”活动。该单元课文是童话故事,单元写作也是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一篇童话故事。而这几篇童话故事的中心,都是关于人物的品质问题。在学习本单元时,组织学生搜集关于人物品质的其他童话故事,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农夫与魔鬼》,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其他关于品质的童话故事。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当中,分析人物的特点,以及不同童话故事的异处与相同点。通过广泛的主题阅读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明确,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也为学生下一步创作童话做好了铺垫。

再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课文《半截蜡烛》时,可以采用课本剧的方式去开展教学。本课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演绎。角色分为:伯诺德夫人(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杰克(伯诺德夫人的儿子),杰奎琳(伯诺德夫人的女儿),三个德国军官(一个少校,两个中尉),一共六位。让学生提前在课下预习时分组排练,然后在课堂上分组演绎。这样一来,将静态的课文变成了动态的课本剧,整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演绎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更好地理解,学习该篇课文。教师在课堂上,所要做的便就是引导和点评了。这样有效的教学,又何乐不为呢?

教学是一项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工作,充满了复杂性和未知性。而环境,对人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家庭环境、课堂环境、活动环境这几个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当中适时地选择与运用,有的放矢,贴近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有效教学。

第三篇: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催生幼儿美感、陶冶幼儿情感、促进幼儿感知,通过绘画、装饰和制作,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培养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不但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而且能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宋长英

——激发幼儿兴趣,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

二零零九年初,我们翠园幼儿园承接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在近一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时,关键是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轻松愉快的学习。

一、美术内容多样化,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前提。

以往的美术课,多是绘画、涂色,孩子感觉枯燥、累、没兴趣。大多数幼儿表示:学习了线描画,就不想再画油画棒画;学会了水粉画,就不想再画线描画„„。要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审美心理,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美术教学,让幼儿感受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欣赏、体会不同的艺术美,让幼儿多尝试、多感受。教师在实践中,可根据幼儿年龄和季节特点,指导幼儿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取的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像拼贴画、剪贴画、彩墨画、手工创作、陶艺制作等等,从而唤起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材料,安排灵活多样的活动课、欣赏课、课外写生、辅助游戏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老师和家长要改变观念,正确评价孩子的作品。

在欣赏儿童美术作品时,常常为看见作品中大量的雷同、简笔画、卡通形象,或是成人味十足而感到惋惜,作品缺少生活气息,没有体现出儿童美术特有的童心、童趣,究其原因是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评价有偏激。

每次画玩画,总会听到走廊里传来这样的声音:“看你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看别的小朋友画的多好!这么乱,这儿画的这么小,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这画的是啥呀?”。孩子的画被说的一无是处,少有家长伏下身子去聆听孩子的讲解。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哪一次的画画的比较好,就会用怀疑的眼神和挑剔的口吻询问:“这是你画的画,老师没帮助你?”象这样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和辅导,可以想象孩子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孩子还会有创造欲望吗?他们还敢大胆地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吗?

在翻看《幼儿画报》时,总有一些老师看不习惯一些孩子的画,认为画的乱七八糟,没有内容,居然还得了金奖。对于一些外国小朋友的画,更是看不顺眼。为什么国内的绘画专家和外国同行认可的作品不被我们喜欢呢?这实际上反映了艺术教育思想的差异。有一部分教育者认为,美术教育应该先从基本技能开始,幼儿连基本形都不会,何谈创作,创作是以后的事;有一部分教育者认为,美术教育一开始就要张扬孩子个性,鼓励孩子创造性的思维、创作,不要求孩子必须怎样做,相信到以后,孩子需要基本技能时,他自己会掌握的。

在美术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两种观点的局限性。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认为幼儿阶段的美术教学,还是应该偏重于开发幼儿的潜能,以创造力的培养为中心,进行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刺激孩子们心灵中的冲动,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创造、去探索、去表现。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把美术课作为一种手段,让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自由地创造,自由地发挥,尽情地宣泄他们内心地情感世界,充分地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画才不愧是“儿童画”,也就是说,儿童作品应该个性鲜明,不拘一格,没有成人思想和眼光的“烙印”,在孩子们的笔下,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现实的约束,没有任何清规戒律,可以把人画的比树还高,把人的头画的比身子还长,五官随意变形和夸张„„激发幼儿潜能,使之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下几幅画就是我们大三班小朋友在一次绘画活动《我的一家》时的绘画作品:

它们体现出了儿童的稚幼、天真、快乐、梦幻甚至荒诞的特色。因此,每个孩子根据个人感受,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100个儿童就会有100种表现方法,如果企图用一种固定的标准,来规范统一教学要求,甚至由于对儿童的绘画语言不理解,看不懂,就简单、武断地用“正确”、“错误”来区分和评价,使儿童绘画不仅得不到正常发展,反而起了抑制

三、教师要因人施教,培养幼儿个性。

教师要多观察、多发现、都鼓励,培养幼儿个性,完善孩子的人格。儿童的个性不一样,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娴静,有的活泼。表现在作品中,也有的奔放快畅,以画大感觉为主;有的画风细腻,处处得当,老师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规范”他们,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发挥他们个性上的特点,并成功地体现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个性美。冰冰爱画动物;栋栋爱画海洋生物;丫丫爱画人物;琦东想象力丰富;铭宇色感好等等,在画画时,应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通过绘画你想告诉大家什么?怎样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所思所想。老师要多留意孩子画画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并鼓励他们保持和加强这种表达方式,不拿孩子的画相互比较,以免孩子和别人学,迷失自己。经常暗示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所做的永远不会和其他人一样,强化孩子的优点,增强孩子的信心,使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四、要引导孩子想象着创造。

艺术是求异的,画画之所以能够提高儿童的基本素质,也正是因为它的求异性。一幅好的创作首先是与众不同,因为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儿童的创造力。只会照着范本画画的人,我们最多只能说他的临摹能力不错,是一台高级“复印机”,“印”来容易,却无意义!而对于创造性的“胡思乱想”,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

除了正常的美术教学外,我在班中设立了一处《美术天地》,孩子们谁有新作品,就可以及时的在此展示。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天地,可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却大大的提升了,孩子们学会了细心的观察生活,用画笔去记录、讲述生活,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感受。

想象是孩子们进行创造的法宝,特别是幼儿,他们的想象异常丰富,老师和家长对他们那些异想天开、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的想象应给予充分肯定,因为想象与创造只有一步之遥。想象着创造是孩子们在绘画中的一次心灵的升华。

让我们记住爱因斯坦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生活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体现儿童稚幼特点,表现儿童真实情感,使孩子轻松愉快的学美术。用自己的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下作品,是孩子们在一次绘画活动《树的想象画》中孩子作品

五、鼓励幼儿参加各种绘画活动,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

现在,社会中各种美术活动很多,鼓励幼儿多参加各种绘画活动,一方面是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另一方面,是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快速提升自己。孩子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更能体会美术带来的快乐!在各种幼儿绘画比赛中,我们班的孩子频频获奖。以下是孩子们近期的比赛作品:

总之,近一年的课题试验,让我和孩子们都收获颇多,一张张笑脸,一幅幅佳作,一次次喜悦,时刻萦绕在心头,我们付出,我们成长,我们快乐!

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密切关注美术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努力钻研,积极创新,为幼儿园美术工作更好的开展,尽自己最大的贡献!

和扼杀的作用。

第四篇: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下列问题:

1、教学设计老做“表面文章”,不断地花样翻新,实则无效,学生不是“学有所得”。

2、一些课片面强调“学生活动”,导致教学的“失控”。

3、某些课缺乏文化底蕴,导致教学的“浅薄”。

4、为了体现所谓的“课改精神”,加入过多的其他知识,从而失去了学科特点。

5、课程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能准确的认识、判断学生,无法进行师生互动。

6、学生不准备美术工具、材料。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空间。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教学有没有效益,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德国一位学者也就课堂有效教学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如果让你直接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中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有效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课堂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谈一谈。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理想课堂

1、理想的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 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

教育就是沟通科学理性与生活实践的桥梁。

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连接起来,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是有助于学生从专业化美术学习向生活化美术学习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是有助于学生从生活化中体会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拓展学生的思维。、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互动

只有焕发出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只有让学生在理想的活动境界中去主动自觉地体验与感悟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3、理想的课堂是人性化的课堂 教学是一种艺术,而不是技术。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应是人性化的教学,是充满着对学生的关注、对生命的关怀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场所。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思考、深入钻研教材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为成功教学绘制蓝图的过程。

1、解读教材、分析教材

2、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3、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4、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教学评价应以目标为依据来设计。要注意教学评价的完整性。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的投入程度与参与情况如何;学生的活动量和思维量是否足够;学生是否都在其不同层面上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功感;师生互动状况如何;学生知识的掌握及其拓展状况怎样等等。

5、把握课堂教学结构

(1)将“自学、操作”引进课堂,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2)设计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结构适应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

(3)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应注意其针对性和适应性。(4)建立反馈机制。

(5)注重课堂教学结构整体效应的有效发挥。

三、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首先要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而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似乎不那么强调教师的“讲授”。其实,好老师总是那些善于“讲授”的老师,是那些“能说会道”的老师。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这意味着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二)有效“提问”并“倾听”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问题”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词句,其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提问”有很多方式,每种方式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以及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观注的焦点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

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

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三)有效“激励”

“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

(1)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

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热心,主要是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我听了一节《巧用纸餐具》的课,课堂上有个学生把纸杯全部撕碎,其他的同学告诉老师他在乱撕纸杯,但老师没有批评这个同学,而是微笑着说:“任他撕吧,等会儿说不定用他撕碎的纸片给我们变个新模样。”不一会儿,他把撕碎的纸片贴在纸盘上,通过剪、折、贴等过程,变成了一个“三星堆”式的面具。他说他妈妈带他到三星堆博物馆参观时,那里的面具就是这个样子。多么奇特的想法,教师在班上表扬了他。学生在这样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敢于发言,也敢于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讨论,使他们的想像力更加丰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热情的教师不仅对学生热心,而且对自己的专业执着、投入,并以自己的执着和投入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2)期望

“有效教师”总是能够积极期待每个学习者,即对自己和学生怀有很高的成功期望。他们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所教的内容,而他们也有能力帮助所有的学生学会。

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如果从教师那儿感受到的是“你很苯,不是学习的料”,就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学生若从教师那儿感受到的是“你有能力学好,你是聪明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就能加倍努力,即使失败,也认为是暂时的。学生会将教师对他的期望值内化为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到他的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学生对教师的这

种期望非常敏感,如果教师对某一学生抱有较低期望,不仅这位学生会感觉到,其他学生也能感觉到,从而相应地调整他们对该生的想法和期望。

(3)可信任感

“有效教师”总是那些让学生感到是“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地位或学历证明,这些只有在学生认识到时才有用。

教师要取得学生的“可信任感”在低年级也许相对容易,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生心理的成长,教师获得学生的可信任感会变得不那么容易。在低年级,教师作为成人权威,对学生而言,自然会有某种程度的可信。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二是教师的人格。

学生总是期望教师学识渊博,教师若满足学生的期待,则学生可能因感叹而模仿教师、追随教师。“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一个教师若能够让学生追随自己,也算不易。

除了学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诚如德国学者林德所言:真正能教导学生的就是教师的人格,而不是所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有效教学而言自然是重要的,但似乎还有比“方法”更重要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格。

教师的期望、教师的热情,教师是否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几乎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

(四)有效合作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要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需要对课堂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改造。改造的最好方式就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中,空间的构成方式需要改变。即改变以往的“秧田型”桌椅摆放形式,成为“T”字型或马蹄形,甚至其他形式。这种空间构成,与“秧田型”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学生被安排成“面对面”形式就坐,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空间形式;三是学生活动的空间更大了,有利于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要很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很多。在小组中,应有一名组长,组长应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合理地给每一位组员分配任务,不歧视任何一位同学,能处理意外情况。组长可以互换,以达到最佳的合作学习目标,让学生都得到锻炼。第二,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担任一定的职责。学生应按照分工和职责积极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使合作有序、高效。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提高。组内的分工可在一个阶段后互换。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存在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因课程性质、学习内容的改变随意变化或随时中断。

(五)有效探究

新课标下学生活动丰富化的表现之一便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探究活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怎样进行有效探究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究的一个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转化为思维定势,不要低估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也不要认为“只要教师讲了学生就一定懂了”而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设计问题、引发问题。

其次,要为学生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思维操作的中介性工具。思维操作工具既包括有价值的问题,也包括教师的语言工具和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实体工具。在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尤其是大班额的情况下,教师的语言要结构化,实体的操作工具要精心设计,使之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探究与合作及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展开服务。

如《巧用身边的材料》一课,开始就将各种废弃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发现问题: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地、颜色和肌理,如何利用不同的质地、颜色和肌理表现不同的作品?通过对提供的作品、资料的欣赏、分析,拓展学生思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讨论、研究、实验,引导学生将这些材料进行移植、分解、综合、嫁接,从中找到最合适的材料,作出有意识的预见、迁移,以确定画面的构成和形式的选择。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接触,学会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周围世界,用触摸的灵感进行再创造,完成抽象的、有个性的、有独创性的作业。学生在找材料、研究材料、重新组合材料和剪、拼、粘贴等各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信息处理能力和时间视觉艺术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展示作业,交流创作体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教训。

总之,要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我们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思想,从教师独占课堂的固定思维中跳出来,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效探究,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第五篇:浅谈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一有效备课并反思。读透教材,抓准教学目标、重难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二、有效讲授并示范。

三、有效准备并实践。

四、有效作业并评价

【关键词】美术 有效教学 策略

【正 文】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应该说美术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偏差,通过拜读同行的总结论文、听课感受和深刻反思后,我认为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如下问题:

1、教学设计老做“表面文章”,不断地花样翻新,实则无效,学生 “学无所得”。

2、一些课片面强调“学生活动”,导致教学的“失控”。

3、某些课缺乏文化底蕴,导致教学的“浅薄”。

4、为了体现所谓的“课改精神”,加入过多的其他知识,从而失去了学科特点。

5、课程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能准确的认识、判断学生,无法进行师生互动。

综上所述,尽管问题的表象各不相同,但归纳后可以归纳成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浪费现象严重,我今年担任初二年级美术课教学,下面我就主要结合初二教材与各位谈一谈“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空间。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教学有没有效益,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德国一位学者也就课堂有效教学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如果让你直接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中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有效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课堂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谈一谈。

一、有效备课并反思

1、读透教材,抓准教学目标、重难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教师用书对每一课都有详尽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解决重难点的要点、评价建议,以及优秀的教案范例,而且经常附有大量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教学光碟。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省去了教师毫无头绪的泛泛的查找资料和制作课件的大量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参考书中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改进,详尽的备课,抓住重难点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设计。

2、充分借鉴教学参考书及网络上的优秀案例,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现代网络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大资源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搜集下载网络上的优秀教学案例,汲取其中的精华,借鉴其成功之处,学习成功案例的教学理念,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设计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3、建立每一课的资源包,方便再次备课,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扩充。曾经在以前的备课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源,但由于资源保存不当,导致再次进行相同授课时,找不到已有资源,无从查起。因此将每一课搜集到的资料建立成资源包,不但方便下次授课时使用,还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扩充,最终形成系统的资源库,在授课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呈现给学生,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有效讲授并示范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而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美术课堂同样离不开讲授,如果这个讲授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那这个讲就能“画龙点睛”,即孔子所谓的“不愤不发,不悱不发”。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八年级下册《从心底接触自然》一课,因为正值早春季节,一位老师就是这样导入的:我国有名的作家朱自清的文章《春》,大家记得吗?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大步向前去。”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同学们你心中春天的景象是怎样的呢?在同学介绍后教师又满怀深情地说,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用心感受发现,四季的更替、朝暮的变化,景色都很入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心底接触自然。这样讲授既符合当时的季节特点,又切合学生学情和实际。教师示范在美术课中是必须要有的,一位老师就美术学科教师示范谈到了存在“飘”这个话题,意即美术课的示范很多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意思意思,事实上教师的课堂示范对学生学习是否有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预制范作法:一幅好的范画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教材中精选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各个时期的艺术家的作品,还包括一些学生作品,但毕竟比较少,不能满足美术的要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前做好“预制品”,教师自己的范画和前届学生的优秀作业等,既直观又简练,事半功倍。再如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完整示范,那么就可以针对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示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在教学《变迁的家园》一课时,我就先示范一幅家乡风景的整体构图,然后展示课前画好的完整的作品,这样两者结合就能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准备并实践

美术是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一大区别就是常常需要课前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而且不仅教师也要准备,学生要准备;另外课堂上准备让学生实践的作业,教师就要在课前先实践,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例如本课《以刀代笔》,我计划让有兴趣的同学把城中河栏杆板上雕刻图案中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拓印下来,那天我先去尝试,开始用的是铅笔,结果因为画面较大,印得很不清楚,后来我就用水彩笔,但效果也不太理想,颜色又太淡了,在几次实践后我才想到用油性记号笔。同样有关材料的问题,最初用的是石膏板,发现太容易碎,经过多次尝试和准备,才决定采用泥板。课前我们应多问自己:我准备了吗?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准备什么?仔细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遗憾,无不与我们的准备不到位有直接关系。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公开教学为什么给人的效果要好一些,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准备充分罢了。再如我校举办的艺术节活动,更是由于师生共同有效的充分准备而取得圆满。

四、有效作业并评价

新颖的作业形式是动力。美术本来就以美感人,但在实际学习中,作为我们美术老师的自己往往忽视学生作业的体现,其实,只要你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让我们的学生欢呼雀跃,一个小小装点,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我有一次在上课时,就突破常见的学生单独或分组合作的作业形式设计为每人完成一个开放性的小的创意设计,再粘贴在一个已画好背景的版面上,集体共同组成一幅作品,这样让学生在作业中都能享受成功,体验愉悦,那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自然高涨,而效率与此就成正比。再如《时间的表情》一课,据了解学生在小学里已学过有关平面钟表设计了,所以我就计划以钟表的欣赏学习为主,并在作业时让学生先欣赏去年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的手工比赛作品——案头用品的写真图片,以此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可以摆放或可以悬挂的钟表,还可以在钟表基本读时的功能上增添其它的功能,结果学生兴趣大增,设计制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针对性的评价是有效课堂的保障。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本节课所要求的,新学习的要点。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便于老师及时反馈。同时我通过多年及时批改作业并确保每次作业成绩及时登记到班级名单上,发现效果较好。例如去年我校还结合奥运会及时开展了“迎奥运百米绘画展”,一方面因为有新颖的作业材料和形式,另一方面还在活动前告诉他们会将优秀作品在校内展览,为奥运加油,这一评价方式同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参与的同学画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工厂提倡要有效益意识,尽量做到“低投入,高产出”。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现代社会是讲效益的社会,现代社会要由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人去创造,如果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在不讲效益的课堂中被渐渐消磨了学习的热情与主动精神,那么我们又怎能要求他们将来高效呢?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必须有效益观念。

成功的道理往往是非常朴素的,以上几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也许要用一生去追求。唯有如此,才能使美术课堂教学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如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有所获”,从而激励我们不断去追求真实、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下载以问导学,促进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问导学,促进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问导学“四步”教学模式教案设计

    以问导学“四步”教学模式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P88~89例1、例2、例3,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判断下一个物体......

    促进美术教学幼小衔接的若干策略

    促进美术教学幼小衔接的若干策略 南校区 秦晓渠 摘要: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幼小衔接中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转型,关系到每个儿童一生的发展。由此,有关幼小衔接期儿童美术能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耿秀秀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淄博 255100) 【摘要】个性化发展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

    如何有效指导以促进科学实验教学

    如何有效指导以促进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实验是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和创新的重要手段。不进行实验和探究就无......

    谈教师如何有效应用思维导图促进教学?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谈教师如何有效应用思维导图促进教学 作者:王琴 来源:《学术问题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要: 思维导图是盛行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

    谈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教育;创意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123―01 创意美术教育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激发......

    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欣赏的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欣赏的策略研究 东吴镇天童小学 吴娟 【内容摘要】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美活动的主要 方式之一。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呢?我们就需要......

    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