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教育科研促课堂教学改革
以教育科研促课堂教学改革
——生化教研组开展“自主-开放”教学模式
研究工作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近几年来,在实践我校“责任教育,自主发展”办学思想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生化教研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发展性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进行了“自主-开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教育科研促课堂教学改革,认真学习、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探索,改革课堂教学,积极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我们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思考,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习-感悟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板书等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则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这种模式下所培养的人只能是复现型人才,而现代社会呼唤综合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这就迫使我们教师必须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为此,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研究了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策略和课堂教学模式。例如:
学习了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法”思想。
学习、研究了北京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老师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文,及其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法教学”。
学习和研究了西南师大教科所刘电芝老师编写的《学习策略》(包括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启发式解题学习策略、阅读理解学习策略、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等等)。
学习和研究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施其康老师等编撰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集》。
聆听了施其康、陈基福、解守宗等上海市化学界专家、学者对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诠译和解读。
等等。
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的研究、探讨,全组老师对实施我校“责任教育,自主发展”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自主-开放”教学模式的精义和内涵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己任,从而把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动,并大胆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洋中特色的“自主-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二、实践-探究
“自主-开放”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做到乐学、会学、学会,培养学生创造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理念。
“自主-开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发展”,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体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学探究、协作交流、自我完善;二是“独立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独立的方法,独立地解决问题;三是“创造性”,学生在继承传统、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迁移,学会运用,敢于开拓创新。
运用“自主-开放”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寻求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运用“自主-开放”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现象及本质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把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欲,增强学生的创造欲,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主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在实施“自主-开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们能够想方设法,采用“做实验”、“讲故事”、“打比喻”、“搞活动”、“做游戏”以及“多媒体”、“网上游”等一切手段和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乐着学、肯学、学会”,最终变成“学着乐、会学、自觉学”。例如,谢红宝老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勤于思考、乐于探究。陈志浩老师在教学中创建了“高中化学 学习网”,帮助学生自主开展网络学习活动,童文琴老师在带领学生开展环保兴趣活动时组织学生建立了“绿色联盟”学习网页。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黄星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运用“喻导式”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得到了发挥。
教学中,我们在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同时,运用“引导-探究”、“启发-掌握”、“示范-实践”、“辅导-自学”、“筹划-行动”、“指导-完善”、“问题-解决”、“问题-讨论”等教学模式,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理论”、“有机化学”、“实验”、“计算”以及“活动课”、“选修课”等各种课型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力求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是积极主动的主体,在老师行为的影响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认知结构、操作技能和情感意志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有益的发展,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可持续性学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指导学生提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创设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安排时机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引导学生发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既教给方法,又提供思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计划、有意识地向学生启迪寻找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
在这方面,我们许多老师也都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尝试。叶丽芳老师在运用“问题-解决”和“问题-讨论”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鼓励并训练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提出问题,实现了让学生“从问题的索取者变为问题的贡献者”这一根本转变,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改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拓展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书本知识,并使他们在实验中懂得科学的真正含义,使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得到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得到训练,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童文琴、陈志浩、喻华、邬红、沈洁心、陈永伟等老师自编了寓科学性、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等为一体的《绿色化学》、《高中生环境科学知识读本》、《高中化学能力训练系列讲座》、《趣味化学》、《无土栽培》、《生物技术》等校本教材,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开拓知识面、发展个性。叶丽芳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把课堂延伸到了校外,把实验室延伸到了家中,带领课题组的同学利用暑假反复做实验,终于完成了《不断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课题研究。
从一些开放性的实验中,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探索,更好地理解了知识,获取了学问,并使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总结-收获
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地认识到,要搞好教育改革,教师首先必须要加强师德修养,教师要把自己的身心毫无保留地、无条件地奉献给自己所选择和从事的教育事业,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丰富个性和完美人格,又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方向。强调“自主-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并非是放任学生自由,让学生随心所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记自己的职责,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另外,“自主-开放”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它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平等、诚实的态度,和学生共同研究,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几年来,在实践我校“责任教育,自主发展”办学思想,构建“自主-开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已初步摸索形成了一些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和新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得以较好的开发,所教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得到很好的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以很好培养,学科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生物、化学学科学生高考成绩连续几年处于上海市同类学校领先地位,位于上海市市重点中学的中游位置。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我们的教师队伍,使全组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谢红宝、叶丽芳、许焕武老师的“老练、睿智、灰谐”,童文琴、邬红、陈志浩老师的“勤奋、热情、敬业”,喻华、沈洁心、陈永伟老师的“青春、朝气、活力”化成了我们生化组这一坚强集体“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谢红宝、叶丽芳等多名老师已成为浦东新区的优秀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多位老师的论文在区级以上 4 报刊上发表,在国家级、省市级交流、评比中获奖。叶丽芳老师的《学生从“问题索取者”到“问题贡献者”转化的思考与实践》获市论文评比二等奖,《不断改进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第七届四市二省化学实验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黄星老师的《中学化学“喻导式教学”初探》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及《浦东教育研究》杂志发表,《运用“抛锚式教学”实验初探》一文获浦东新区化学教育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谢红宝老师的《参与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在《浦东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陈志浩老师的《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高一学生自建化学学习资源库的研究与探索》一文在浦东新区《教育科研新蕾》杂志上发表,并有十多篇科普文章在《中学生理化报》上发表;喻华老师的《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应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在《浦东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在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中,童文琴、叶丽芳老师合编的《绿色化学》环保活动教材、陈志浩老师的《高中生环境科学知识读本》获得一等奖;黄星老师的《高中化学能力训练系列讲座》获得二等奖;喻华老师的《趣味化学》和《高中化学能力训练系列讲座》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在我校接受上海市示范性高中中期评估验收以及近几年对市、区的几次公开活动中,叶丽芳、许焕武、童文琴、邬红、陈志浩、喻华、沈洁心、陈永伟等老师所开设的公开课、推荐课、随堂课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辅导的学生在“东华杯”、“白猫杯”、“壳牌美境”、“奥赛”等市、区级学科竞赛中,有一百多人次获奖。
路慢慢,其修远兮。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经开始,新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生化组全体同仁将齐心协力、奋发图强,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教育改革当中去,对学生负责、对洋中负责,对事业负责,尽心尽责,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使生化组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4-3-24
第二篇:以科研促教学
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我校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与功能,运用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下面以我参与的课题《小学语文古诗吟诵教学研究》为例,结合自身的教科研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个简单的汇报。
一、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教育方向
先进的理念,支撑着整个学校,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更能支撑起我们每个教师的精神世界。
淮河路小学以“润”为文化核心。学校以无声之“润”实现“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宗旨。在学校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不断学习,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丰富文化积淀,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丰厚文化的底蕴,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借教师发展学校促进专业成长
专家走进淮小,启动淮河教师与名校教师结对指导。借力“北京师范大学—淮河路小学教师发展学校”项目积极参与以“名师引领 践行灵动课堂”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全国优秀教师、首批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张伟多次莅临淮河路小学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先后学习了 “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小学语文‘球形’阅读教学原理与应用”“关于‘H’型小说教学”“三联两定”教学等专题报告。在张伟教授理论的指导下我执教了《唯一的听众》得到张教授的高度评价。我校灵动课堂形态在专家理论指导下逐步丰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志勇以《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和《如何撰写研究论文》为题进行了一天的互动交流。在开放式小组活动中朱教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引导老师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一让我们深刻理解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方法。同时强化了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知识,培养了教育科研意识。
三、用敏锐的眼光审视自身教学。任何伟大的研究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这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套科学、灵动、务实的课堂评价体系在助力提升课堂效率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校选择了“高效课堂评价体系的研究”作为学校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
在经典诵读时,我们发现运用吟诵的方法进行古诗教学,激发小学生热爱古诗文;理解和欣赏古诗文,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就确立了 “小学语文古诗吟诵教学研究”围绕研究的目标我们确定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问题有1.激发学生学习吟诵古诗的兴趣
2、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探索古诗吟诵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吟诵规则
3、通过古诗吟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家庭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该用明锐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只有将教研与科研结合在一起,才能将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以吟诵课题为例谈谈我们研究的方法。)
(1)进行文献研究。我们也是最近几年刚刚接触吟诵,做这样的课题需要解决理论支撑问题。我和袁校长师从中华经典诵读库吟诵专家、河南省吟诵学会会长、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华锋先生学习吟诵。在他的指导下学习了《华钟彦文集》《吟咏学概论》等文献资料。到北京参加“中华吟诵周”活动(图五);参加河南大学的吟诵培训班学习(组图四)。教师不仅提高了自身素养,还带回了全国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
(2)进行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征求各实验老师意见后,汇总意见并设计调查问卷,向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回收了所有的问卷后,对所有数据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根据问卷数据及分析,发人深省的结果为我们调整实验方针提供了帮助。
(3)进行实践研究。把自己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内容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
1)吟诵着教古诗。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2册入编古诗66首,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开始在语文课堂精读古诗。根据小学生活泼、想象力强、善于模仿的特点,古诗教学设置作诗情境,学生扮演诗人或诗歌中任务的角色,把诗歌当做自己的作品吟诵出来,学生在角色体验、音韵感受中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教师则通过反复吟咏直达诗人内心,把握诗歌难点,以吟诵的方式突破教学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吟诵嵌入阅读教学
课题组的张瑜教师执教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就有“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体现文章主旨的诗句,有“这种境界,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样留白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留白巧设训练点:此刻,如果是你,想到了哪首诗,哪首歌,试着吟出来、唱出来吧。学生想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想到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想到“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古代边塞生活场面,想起“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就能理解后面文中描写的草原迎客、主客联欢的场面的意义,新中国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草原人的幸福生活,体会到蒙汉情深的含义。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得到区教研室的肯定。
3)吟诵积累古诗文
根据学校1-6年级学生国学诵读目标,我们形成本校的诵读体系,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笠翁对韵》,三四年级《论语》,五年级《大学》《中庸》,六年级《孟子》选篇,旨在通过诵读优化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锻炼右脑,提升专注力和记忆力,培养学生对母语的亲近感。每天早上15分钟,放学时间诵读。采用吟诵的方式背诵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4)开发吟诵校本课程 在我校众多的校本课程中《雅言吟诵》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门校本课程。
我们将《语文课程标准》中向小学生推荐的75首古诗词作为吟诵课的基本内容。把中华经典诵读文库吟诵专家华锋先生的《基础吟诵75首》作为教材,把这七十五首古诗词按其音韵划分一下,制订出低、高两个学段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目标。并研究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这七十五首古诗词的兴趣,并顺利达成欣赏和吟诵各自学段古诗词的目标。
(4)进行经验总结。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
通过调查问卷的前测、后测数据对比分析,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明显提高,学习古诗的方法更科学,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改善,证明进行古诗吟诵教学取得的显著成效。收获的同时也思考着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对策。
五、用研究的成果促进日常教学
1.实验班和《雅言吟诵》校本课程班的学生认识到了吟诵是一种读书方式,并且喜欢吟诵。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华调吟诵“格律诗中绝句格律的八种调子。所有符合规则的绝句律诗孩子们都会吟诵了。部分孩子体会到了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拿到一首古诗都想吟一吟,孩子入情入境地吟诵自己喜欢的诗作。培养了高雅的情趣。
2.探索初步形成古诗吟诵教学“课前、课上、课后三段式自主学习模式”已经推广到高年级段的古诗词教学。
3.开发的校本课程《雅言吟诵》在中原区第二届校本课程大赛中荣获二等奖;《雅言吟诵》作为淮河路小学精品校本课程。学生《童声雅吟》展演在2016年河南省吟诵学会年会获得好评。更加激发了学生吟诵的热情。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我总是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个人教育教学水平,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成绩。谢谢!
第三篇:以“生本教育”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以“生本教育”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宋慧新
摘要:生本教育是倡导以学生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包含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等方面的内容,是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性思考,是一种极富哲学思想和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模式。
关键词:生本教育;教师;学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现实的广泛议论,对教育改革的迫切期盼,生本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不觉跃入人们的视界,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并逐渐融入教育发展的主流。这种“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重新规划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分工,为我们构建出了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生本教育”是当代知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反映了教育的本体本质和生命本质,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规律,具有前瞻性、彻底性、总结性、核心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生本教育”收获了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解放与进步,其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学生为本。“生本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学生的持续发展。
第二,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是把“人”当作“人”的教育,是一种实然的教育,承认生命的巨大潜能,承认人生来具有向上和向善发展的内驱力,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
第三,以生动为本。“生本教育”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全情地投入学习,处于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四,以生长为本。“生本教育”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发展中展现出五彩纷呈的智慧才能。
二、以生本教育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教师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由已知转化为未知的原动力,它强调一种“教”是服务于学生“学”的理念,因为对学生所施加的任何教育都要通过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这就指明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来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去创造、去探索。
蜂蜜是蜜蜂酿的,养蜂人自己酿不出蜂蜜。教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他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就好。所以,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做沉重且痛苦的“拉动学生的纤夫”而做幸福且快乐的“生命的牧者”。
其次,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乐学、乐教的过程。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研究表明:中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会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报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也会随之迅速提高。由此可见,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那些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如同让厌食的人吃饭,不吃不行,吃起来又难以下咽。反之,当人一旦真正爱上了某件事情,即使别人不让他去做,他也会主动去做。兴趣就是在这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这种活跃自由的课堂环境能够很好的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先学后教。教师先发现学生需要什么,再给予学生所需要的,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最后,教师应努力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在“生本教育”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①前置性作业;②小组合作学习;③学生成果展示;④班级交流;⑤教师点拨。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相质疑、展示成果。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知识会更有成就感,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学习给其带来的无限快乐。在小组交流学习中,同学们能互帮互助及时给同伴补充、纠正。一堂课下来,教师讲的并不多,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从而突破重难点,真正避开了“灌输式”的教育。课堂上学生的声音才是最美的,他们的思考过程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已成为学生与教师真实的交流场所,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教学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教师要学会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思考和发表见解。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难题,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切实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有效的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展示不到位的内容要及时给予提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尤其是重点与难点部分。点拨时语言要精简,方法要恰当,并会列举恰当的实例进行补充。通过展示环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归纳能力将得以提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精彩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充分交流、合作、展示,最终使课堂能够真正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依靠学生的“学”。在教学实践中,要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贯彻教师引导者、策划者的角色。教师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自学,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生本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本”的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还学生以“学”的自主性,同时也还教师以“教”的自主性,从而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所以,“生本教育”实行的是双赢策略,实现的是双赢目标。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要想获 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而“生本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出发的观点与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所以,“生本教育”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改革将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有人曾说过,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们自身虽不完美,但我们要最大限度的追求完美,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生本教育下的学生将会更完美,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实施的教学改革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郭思乐.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J].教育研究,2002,(2).[3]李巧萍.生本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谈生本教育实验与《教育走向生本》[J].现代教育论丛,2003,(3).[4]高广方.生本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第四篇:特教学校以教育科研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特教学校以教育科研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姚里英
伴随着普教战线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结合特殊需要学生的特点,也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树立了“一切为了特殊需要学生,为了特殊需要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进程,特殊教育的价值在不断提升,教师仅仅依靠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必须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在现实工作中,教师的疑惑和质疑,反映了时代要求和教育现实的差距。特教的发展向特教教师提出了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和科学性的高度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在实践的过程中反思,在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中再学习、再思考等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于是,我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以教研为主阵地,以科研为抓手,相互渗透,齐抓共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一、教育科研引领教师确立角色
“教师即研究者”蕴藏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育研究有利教师重新定位专业角色,完成角色确立。
1、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学习者
学习不仅是教师吸纳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终身学习应该成为也正在成为教师自主的需要和习惯。这里指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的学习,还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学习,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学习。我们提出“蹲下身来,聆听童声”,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师能真正地走进童心世界,聆听孩子的心声,真实地捕捉每一个有助于理解孩子的线索,破译儿童世界独有的语码,理解与学习“儿童的理论”。
2、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思考者
波斯纳曾指出,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育观点及行为的认知、监控、反馈、调节能力,教师通过重新审视
自己的教学思路,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教育实践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也有利于教师更为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发展专业技能,使自己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态势。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3、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支持者
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孩子学习,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努力为孩子创设和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材料,积极鼓励孩子操作、探索和与人交往,激发主动学习的态度与愿望。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起积极的情感支持性环境和进行充分的情感沟通,启发孩子“内驱力”,引导他们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发挥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张扬个性品质。
4、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促进者
要求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促进孩子的发展。孩子身心发育成熟度较低,其能力、品质更多地是作为潜质存在,孩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教育行为,教师要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从容应对孩子抛过来的球”。作为“合作者”,教师应该和孩子在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上聚焦,与孩子们进行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智慧的碰撞。因此,我们提出教师要与孩子合作,做孩子支架,为孩子助跑。
二、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育科研是联结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学习和探究的有机结合,是加速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最佳途径。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快速发展,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科研,采用适合自己特点的科研方法,选择有个人优势的课题,制定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案,求真务实地开展研究工作;在学习中了解前沿的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科研的方法,在反思中寻找教学的规律,在交流中形成教育的共识。多年来,我校老师们深深感到:走上教科研这条道路,潜心学习,才能真正意识到教育科研对一个青年教师要快速成长有如此大推动作用;走在教科研的道路上,静心反思,才能真正理解了教科研的内涵与本质;走在教科研的路上,尽心探索,才能真正领略到教科
研的无穷魅力。
根据各课题的研究进程,每学年学校教科室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围绕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活动,同时要求老师在每个学期上一次研究课、写一份研究报告、作一次研究成果展示,把课题研究活动做细做实。(1)制定学习计划。一是教科室将理论学习纳入工作计划,要求全校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科研理论学习。保证业务学习及教研活动时间;二是课题小组坚持每周学习研讨制度,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教育科学理论,丰富头脑,使研究更具理论性和科学性;(2)围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3)收集学习资料。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相关改革信息和经验,定期研讨交流;(4)邀请专家开讲座。每学期定期邀请省市及高校专家来校开讲座,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研究,丰富课题研究内涵。这些活动激发了全体教师的研究热情,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真正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作教师学习的过程,当作教师专业提高的过程,当作教师发展的过程。
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必将促进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确立了研究的课题之后,要重视研究的过程,规范课题的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立项的教师每个学期要落实“五个一”活动,即教师要确立自己的研究专题,围绕专题学习一本有关的专著,摘录一本学习笔记,上好一节“专题循环研讨”课,写好一篇专题小结。循环研讨是指以教研专题为核心,以行为序列研究和课堂教学比较研究为重点,以得出规律性的教学共识为目标的一种研修模式。行为序列研究是指按一般行为发生的顺序构建研究序列,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学习:即围绕专题交流学习体会,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们再将这些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筛选、去粗取精,找出最佳方法;实践:专题研讨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反思,反思主要是针对研讨结果在课堂实践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而进行的,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即以研讨的结论去衡量课的成败,反思课堂设计是不是落实了研讨的结论等,也可以从课的成败来看研讨结论的正确与否,通过反思,教师对研究讨论的结论作进一步的补充,修订,以形成正确的共识。
科研是一种方法,是解决师资问题的方法;科研又是一种手段,是培养教师能力的有效手段。科研还是一种过程,是教师走向专业化途中的一种生动学习过
程。我们注重了科研过程的管理,从而既锻炼了教师,又提高了她们的科研水平。
三、教育科研激发教师充满活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其基本需要满足以后,都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教师的成长需要成功的体验,当教育研究成为教师内在的需要,时时审视身边的一切,处处反思自己的言行,点点滴滴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无疑会帮助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课题研究,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觉、专业自主得以显著提高。
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搭建多种平台,让教师享受科研的成功乐趣,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如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教科室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及时收集课题成果材料,认真考核教师教科研资料,认真组织学期末的“优秀课题组”、“先进教科研个人”的评比奖励工作。对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劳动成果均有奖励措施。促使教师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思考课程改革,进行教育创新,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及教育理论水平,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年龄的教师创设机会,选择课题研究项目;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活动,让她们尝试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后反思的整个过程,体验课题研究的成功快乐,促进科研热情,骨干教师则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促使在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同时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让每位教师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和各自的发展空间,在教学实践中真正锻炼能力,增强自信。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我们将秉承“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学习、合作、研究、反思中加速教师专业化进程,彰显职业魅力,展示生命的灵动与飞扬!
第五篇:以美育促教育
构建具有时代性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
——以美育促德育,以德育益智育
龙港区完全中学 2004年9月
以美育促教育,以德育益智育
充分领会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评价为导向,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切实尊重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将日常培养与开展活动相结合,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途径和规律,构建新时期的具有时代性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力求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以美育促德育,以德育益智育”三育并举,共同营造和谐向上的优良育人环境,创建团结守纪,求实进取,明确德育导向的现代化中学。
近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一直走在我区各兄弟学校前列,2001年10月,辽宁省德育工作即中学班主任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充分肯定了我校德育教育的突出成绩,同时也为我校德育工作今后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我校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过程中,有突破、有发展、有成就,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以确保党的教育事业教育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适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校及时从报刊上下载了文件精神,连同新修订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以及《中小学开展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有关文件。及时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所担负的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利用现实环境,大力开展新一轮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的创建工作。
一、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系,寓德育于管理之中
几年来,我校积极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逐步确立了“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教育思路,随后又上升到“以德立校,以德治校,以德兴校”的认识高度。形成了“有新意、有力度、有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摸索出了“抓教育、抓活动、抓规范”的教育工作方法,理顺了“接触—理解—发现—引导—推动”的德育工作程序,学校德育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近几年在各项检查评比中连年被评为德育工作优胜单位。
建立健全一支务实的德育工作队伍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学校为此成立了一个具有三个层面的德育工作队伍;以校长、政教主任和团委书记为核心的管理队伍;以班主任和政治老师、其他科任教师为骨干的实施队伍;以学生干部、值周学生为桥梁的督察队伍,形成了我校的立体化、网络化的德育管理工作格局。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学校德育工作机制正常运行和发展,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首先,学校在五年内先后两次修订了教师政治思想素质考评方案,以适应教师的发展和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评价,同时激发和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考评对象为中层以上领导、班主任、一线教师和非一线教师四类,考评内容分为师德评价、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参与各项活动评价、考勤评价四款20多项目。第二、学校在2000年签订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保学控辍责任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充实完善,制定了“教师控辍保学奖惩制度”,以巩固学校“普九”成果,具体方法措施是健全领导机制、完善学籍管理、严格转入学手续管理、严格控制学苗流失等等,把保学控辍工作作为对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第三、学校尤其注重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每学期开学初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系列要求,具体有班级管理、培养班干部、形成良好班风、后进生转化、班级活动开展、人际关系处理、师德形象等。学校对班主任管理实行档案化,档案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后进生转化纪录、家长访谈录、学生思想道德素养量化考评、主题班会纪录、班级活动记录、班主任手册等。第四、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和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相结合,形成制度具体实施,继续实施“学、议、立、做”四个一的铸师魂、陶师德、练师能活动工程,紧跟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需要,各级组织教师学习新文件、新经验、讲座新问题、新方法、树立练师能的新目标,勇于实践全员育人的新规划。第五、确立学生日常管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充实有关校规校纪,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约束自己、教育自己,促进学生由看管型向自觉型转变。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值周工作的改革,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实践”的教育改革,开展“以人为本”主体教育,如主题班会、升国旗、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三是各班制定班规,建立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德育评价制度。
二、研究探索德育工作新经验,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我校比较重视养成教育,要求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力争做到“从爱字出发,用严字要求,用变字看人,用好字落实”,把德育工作贯穿到日常教学及各项活动之中。
第一、学校发挥政史课教育功能,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利用网络、幻灯片、影视作品等加大思想政治课吸引力、说服力。政史老师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收集大量的时事政治、正反事例、图片漫画、课件制作、辩论赛、讲座展示等等。形成了政治课的“五步教学法”即:教师点拨——学生预习——课堂讨论——学生演讲——教师小结。学校还从学科教学入手,充分发挥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作用。学校首先按要求规定课堂教育常规,再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考评方案进行全面评价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检查教师的教学反馈纪录、教学设想,检查课堂的健康环境,检查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等。逐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二、学校利用班团会,及时引导、指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理念,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相机诱导,规范行为,促进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每学期评出校级优秀主题班会,如上学期二年二班的“诚实守信伴我行”、一年六班的“伞”、三年三班的“美德—真善美的凝聚”等等。目前已经参加区中小学优秀主题班会评选活动。第三、学校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按照实践育人要求,不断探索体验教育新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文体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如我校本学年搞的系列活动有:①全校学生以班为单位谈听取“尊规守纪、做合格中学生”讲座心得体会。②书评影评观后感。③听取国防教育讲座大讨论。④“保持心理健康、科学认识自我”的讲座教育。⑤“建筑爱心工程、托起明天的太阳”系列捐资助学活动。⑥学习载人航天精神,树立为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⑦深入开展“远离网吧、远离不良嗜好、远离校外闲散人员”的“三远离”教育活动。⑧“学雷峰、数新风”主题教育。⑨“弘扬世族精神、争做合格接班人”的爱国主义系列教育等等。学校在开展许多教育系列活动的时候,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第四、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充分利用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力量,加强教育学生的全力作用。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我校一方面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积极主动办好家长学校,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宣传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我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流动人口、单亲家庭子女入学率要高于其他兄弟学校。教育实践充分证明,这样的孩子因为缺少家庭温暖,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低沉,这种被扭曲的心态影响孩子们的情感、意识和品格的发展,经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上网吧、借故不上学,与校外闲散人员接触等等,对这样学生的教育,我们很重视“接触—理解—发现—引导—推动”的德育工作程序,经常抓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尽可能多的发现他们身上的聪颖、上进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和帮助,学校领导老师不怕麻烦,耐心十足的与他们的父母亲人沟通,做好孩子的工作。几年来,我校积极主动与附近派出所,驻地部队取得联系,在争取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的过程中,我校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军警民共建关系,我校的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助学扶贫等工作都有公安消防、武警部队官兵付出的辛勤汗水。第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我校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认识,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学校安全教育的文件精神,每学期,学校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写好“安全防火自检自查报告”、“学校食堂、小卖店安全卫生管理自检自查报告”、“教学楼内外楼梯等有关设施的自检自查报告”、“常见病传染病防治预案”等等。学校舍得花经费,及时补充消防器材、卫生用品等,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工作,学校通过讲座、板报、广播等,经常宣传流行病、传染病等常见病的防治;遇到困难或陷入困境时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如何抵制诱发学生违法犯罪等不良现象;设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信箱等等,力争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条件。
第六、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环境育人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新的校园、优美的环境、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远大理想的激励作用,道德情操的陶冶作用,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几年来,不管学校经费多么紧张,学校每年都要拿出款项进行校园环境改造,逐步完善充实教学楼内外校园文化橱窗,校风校纪,名言警句牌匾等。每学期,学校都要结合国家大事或重大纪念日,精心创设德育氛围,比如,讲演活动、征文活动、革命歌曲和校园歌曲演唱活动、师生综合才艺表演、各种知识竞赛等等,使学生深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思想道德系列教育。在各班小环境建设上,学校也有具体要求,采取一系列办法规范班容班貌,如各班的“图书角”、“规范栏”、“学生思想道德量化考核专栏”、“班报”等等,从而加强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实践”的意识,丰富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教育内容。
三、坚定信心,迎接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挑战
就我校而言,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学期开学初,我校对初中部学生做一次调查,被调查学生920名,其中非本学区学生283名,占总数40%,父母一方有工作单位的学生686名,占总数74%;单亲家庭学生69人,占总数7.5%;还有14名学生父母离异后与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占总数2%,这一结果说明了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将遇到许多新问题。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们深刻认识到,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社会某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封建迷信、邪教黄毒等丑恶现象会冲击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就拿我校某些学生家长来说,他们要么由外地来本地打工,忙于干个体,对孩子疏于管理,甚至孩子的一日三餐都得不到保证,每天早晨给孩子点零花钱打发了事,节假日任由孩子进网吧、与社会闲散人员接触;要么家长离异,孩子或归父母一方抚养,或寄养在其他亲戚家里,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品格发展受到严惩的影响,成长为“问题孩子”的可能性极大。
学校是育人场所,我们的德育工作尽管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担负起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的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校下一步的德育工作要进一步求真务实,在讲究实效上下工夫。
首先,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从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入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要大力加强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诚信师生”、创建“诚信校园”,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要加强和改进学校课堂教学的德育教育工作。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主渠道,学校在合理安排好教育内容的同时,号召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界育人的效果。
第四、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把我校教师造就成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教师队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到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将进一步要求广大教师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诚信的作风教育和影响学生,要求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细、做活、做实。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孕育希望的园地,我们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坚定信心,努力把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做得更好。
龙港区完全中学 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