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心得

时间:2019-05-13 08:5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心得》。

第一篇: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心得

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心得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教育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

第二篇: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江苏职业教育现代化

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江苏职业教育现代化

江苏省教育厅

‚十一五‛以来,江苏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纳入教育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2011—2015年)》精神,省教育厅专门制定了《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按照教育信息化‚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的指导方针,我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管理和教学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技术技能精英,为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作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2001年起,江苏开始积极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中等职业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到2005年,省财政与地方、学校配套投入资金总计近1亿元,全面完成了‚校校通‛工程建设任务,全省所有中、高等职业学校都配臵了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开通校园网,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目前,我省正在推进‚教育卡‛工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终身学习的钥匙,实现江苏教育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2012年,初步建成省教育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完成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和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及运行环境建设,形成以省级职业教育网站为龙头、地级市职业教育网站为纽带、各学校网站为基础的全省职教信息化网络。

2.加快职业教育‚三网合一‛建设。为实现职业教育信息的数据共享与资源互通,今年我省正式启动江苏职业教育政务网、资源网、科研网‚三网合一‛工作。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目前正式运行的江苏职业教育政务网、科研网,以及正在开发的资源网统筹为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归口管理,实现‚一站式‛的职教信息访问模式。新版‚江苏职教网‛分为五大版块:信息发布平台、资源服务平台、管理平台、教科研平台、重点工程专项活动平台。其中,‚信息发布平台‛集中发布江苏职业教育的主要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即教学资源库平台,从多个维度对职业教育资源实行共建共享;‚管理平台‛即‚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教科研平台‛即全省开展职业教育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平台。

3.推进职业教育管理平台建设。为配合教育部‚金教工程‛的实施,加快推进江苏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2010年5月,江苏正式启动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按照‚分期开发,边建边用‛的原则,目前已完成二期项目建设,逐步实现我省职业学校学生、教师、专业、设备、资助等基础信息数据的网上在线查询和在线评审功能。2011年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评审实行网上初审。2012年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评审也实行网上在线评审。我们还自主开发省级层面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建立项目质量监测机制,用信息化来提升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建设水平和质量。今后,全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等项目评审,将全部实行网上评审。职业教育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为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了‚公开、公正、公平‛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二、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1.开发综合实训课程数字化辅助教学资源。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研究开发了《楼宇智能安防系统安装与调试》等10个技能大赛项目综合实训课程辅助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引领作用,提高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10个技能大赛项目综合实训课程辅助教学资源列入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推荐目录,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面向全国发行。部分职业院校搭建校企共享信息化平台,企业的施工现场、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的视频直通教室;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网络职业能力训练平台。

2.推进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一是示范学校层面共建共享。在我省114所省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和58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之间,协作开发精品课程。我省还以职业教育 ‚三网合一‛为契机,正启动以新版‚江苏职教网‛网站为核心、覆盖全省各职业学校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国家和省级示范职业学校作为首批学校率先启动。二是通过职教集团共建共享。在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领域,依托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行业协会建设起19个省级专业职教集团,联结起500家职业院校、1000多家行业企业,形成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共建共享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三是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学校共建共享。我省在省域范围内率先成立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下设23个贴近我省实际的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其主要职责之一是:组织开展以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的教学改革研究。逐步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系列数字资源产品。

3.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库。自今年起,我们正式启动江苏职教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资源库分为精品资源和汇聚资源。精品资源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分类,其中专业课按教育部2010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分18个专业大类重点建设。江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下设的20个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分工负责对应学科或专业大类的资源开发、引进、升级、审核和管理工作。汇聚资源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等。江苏有4所高职院校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全国高职专业资源库建设,占全国的1/4。

三、健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

1.强化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2002年以来,我们每年都将职业教育师资的信息化培训作为师资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切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年均信息化师资、网络管理人员专项培训200人次以上。在全省校长培训、专业负责人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中,将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培训作为主要模块之一。目前,95%以上职业学校教师能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近5年来,全省每年都举办优秀课件竞赛,参与企业实用软件或教学模拟软件开发的各专业教师每年达数百人次。2011年起在全省职业学校组织开展省级研究课、示范课评比活动,全省已有近千名教师参与省级‚两课‛评比活动,共评出197个示范课和561个研究课,并在全省示范推广。

2.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我省把信息化教学大赛作为推进职业学校教学信息化的重要工作,放在与技能大赛同等重要的位臵抓实抓好。2010年起,我省每年定期组织全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市级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做到了全覆盖。全省形成了‚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大赛机制。省教育厅已经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全省高职院校教师优秀多媒体课件大赛和学生多媒体设计竞赛,竞赛成果全省开放共享。

3.建立数字资源‚统建共享‛机制。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成立了‚江苏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协作会‛,下设 13个‚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 和8个‚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2012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还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凤凰职业教育图书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江苏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备忘录》,省政府曹卫星副省长、省政府分管教育、文化的两位秘书长出席了签署仪式。目前,这个项目已投入近1亿元,已组织开发13个专业大类10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了‚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学校共享‛的统建共享机制。

今后,我省将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进一步全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真正做到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早日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江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政府主导、科学规划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辽宁省教育厅

2006年以来,辽宁省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回顾建设经历,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政府主导,抓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广泛性、专业性与共享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建设中起主导作用。为此我们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统筹规划。2011年省教育厅制定了《辽宁省职业教育建设五年规划(2012—2017年)》。将中、高等职业教育统盘考虑,根据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改造和社会技能型紧缺人才需求的实际,进一步规划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及项目,对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布局。

二是集中投入。对具有引领性、共享性的高水平信息化建设项目,集全省之力重点投入。2007年以来,仅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省财政及各地配套的专项经费就达2.5亿元左右。

三是顶层设计。对所有省统一规划的项目都要求高端设计、新技术制作。实行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制作规范、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仿真模拟环境、统一的用户管理,为省内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二、夯实基础,打造高水平的信息化环境 1.实施职业院校标准化信息化环境建设

以省内国家示范校为依托,实施职业院校标准化信息化环境建设。初步实现了高职院校宽带接入不低于1000兆、具有特色的校本资源不低于1T、校园网利用率不低于80%,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教学、实训环境实现信息化100%;中等职业学校宽带接入不低于200兆、具有特色的校本资源不低于0.5T、校园网利用率不低于70%,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教学、实训环境实现信息化90%以上。

2.启动了辽宁省职业教育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 今年,我们建成并启用了‚辽宁省职业教育效率平台‛实现与国家教育政务管理平台有机对接、数据共享,与院校信息数据互联、同步更新等功能;同时对我省职业教育各类专项建设工作基本实现了‚实时管理‛、‚互动管理‛、‚纠错管理‛、‚跟踪管理‛等科学管理模式。

3.实施信息化应用多终端建设

2011年省教育厅,遴选中高职各10所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示范学校。初步实现了学生三终端、教师四终端的试点建设目标。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和校内共场合触摸电脑登陆校园网,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使数字资源从教室、电脑机房走向校园,走向广大学生身边。

三、资源优先,全面拉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1.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共享性资源 在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由8所高职院校和15所中职院校牵头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现已在30余个主体专业领域,初步建成了基础性资源库、引导性资源库和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通过整合、新建的资源总量超过1000T,可以覆盖全省85%以上职业院校和85%以上职业院校在校生,形成对信息环境、服务平台建设依据27条,为实现‚三通二平台‛建设目标奠定了基础。

2.通过推广应用,全面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通过数字教学资源的推广应用,一方面促进了各个职业院校尽快改善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以满足应用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各院校在使用中尝到甜头后,又激发了他们加快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在2010年和2011年,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上,辽宁代表队两次夺得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第一名。

四、探索理论,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2007年我们组织专家编制了全国第一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范》。2010年我们将信息化建设中的成果、做法、经验体会和初步的理论探索结集,编写出版发行了《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书,鲁昕副部长为该书编写了序言。前不久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民营TI企业出资,并牵头注册成立了‚辽宁省柏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汇集辽宁省多年从事或参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院校的专业带头人,专门研究探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理论和项目研发。目前,在‚职业技能获得理论‛、‚数字资源形态理论‛、‚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理论‛等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五、抓好队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1.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队伍

以省内高等学校、职业院校、IT企业知名信息化专家组成的信息化建设专家团队,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项目确立、建设指导、项目检查验收、建设标准制定、项目理论研究等项工作。目前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库拥有专家近百名。

2.建立信息化建设骨干师资队伍

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采取了以专业为单位,以牵头院校为核心,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体进行研发建设模式。这种建设模式实现了以研代培、以建代训的目的,教师通过参加项目建设,锻炼成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自2006年以来,我们已在30几个专业领域培养了数千名,能够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中进行教学设计、稿本脚本编写和独立研制一般教学软件能力的骨干专业教师队伍。

3.建立信息化建设企业支撑队伍

一是对需要引进的行业企业实施成果共享,免费向这些企业提供研制成果,建立互惠机制;二是设立IT企业准入门槛,准许入门IT企业参加各种专业会议、进入专家团队、优先竞标项目建设。几年来,有500多家企业、超过300名IT企业精英全身心投入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辽宁省信息化建设重要的支撑队伍。

六、几点体会与启示

第一、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因教育内容不同,导致教育方法、手段、模式的不同,因此,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独立思考、个性规划。

第二、信息化建设的经常性、更新性、普及性,决定了政府以政策支持为主、资金投入为辅,走社会化建设的思路。第三、是资源建设先行,还是资源、基础环境建设并行,要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科学规划,谨防建设盲目性。

第四、采用边建设边应用、边应用边总结、边总结边提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同志们: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将利用此次会议机会,学习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继续深入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理论,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教学 与管理的信息化革命

湖南省教育厅

近年来,在教育部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应用带动,共建共享‛的总体思路,以个人学习空间建设为核心抓手,带动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管理模式深刻变革,有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以“三通工程”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

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职业院校基本实现‚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三通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为打破‚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维护管理难,服务能力弱‛这一制约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我们坚持以转变方式为引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思路,树立‚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从‚技术主导型‛向‚应用主导型‛转变,引导职业院校从‚建设者‛向‚应用者‛转型,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同时,积极探索大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应用的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模式。另一方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我们确立了空间建设先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开始突破,然后向欠发达地区推进的建设思路。首先在长、株、潭地区学校取得进展,逐步覆盖到全省各个地区。截止今年10月,全省职业院校通过向企业支付租赁费的方式,已建设机构平台190个,师生个人空间50余万个。此外,我们非常注重应用带动,要求教育行政人员利用空间管理学校,一线教师利用空间组织教学,广大学生利用空间自主学习。并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展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和推动职业院校利用空间改善管理、改进教学和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学校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和经验传授。

我省这种‚企业投资建平台,学校按需买服务‛、‚企业是建设主体,学校是应用主体‛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格局,极大地节省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经测算,学校的资金投入仅为传统建设模式的十分之一,较好地实现了温总理提出的‚方便用、用得起‛的要求。

二、以‚空间教学‛为着力点,努力打造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

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的转变,我们按照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的思路,在职业教育领域积极探索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新模式。

一是初步形成了数字资源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新格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职业院校师生通过个人空间已发布教学视频78万个,发表文章1269万篇,视频浏览数973万次,文章点击率1.9亿次。

二是推动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职业院校教师利用空间完成作业批改、学习指导、问题解答和教学资源整合,学生利用空间进行课前预习、与教师和同学互动、提交作业等,真正形成了开放、互动、透明、安全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广大教师利用个人空间,积极探索表格教学、ISAS教学、PBL(问题导入)教学、预约式教学,以及分组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场教学等方法,师生间、学生间通过空间进行及时互动交流,打破了教与学的时空局限,课堂教学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三是推动了教学手段改革。一方面,利用空间引进以‚学生学为中心‛的‚PGP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开展电子双板教学试点,积极探索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目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已开始‚电子双板‛教学试点。另一方面,广大职业院校根据专业特点,努力探索3G实景教学课堂,实现了企业现场教员与课堂师生的互动,克服了‚课堂上讲技能,黑板上开机器‛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四是推动了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利用空间教学,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对教学双方进行评价,真正实现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跟踪指导,实现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案例、产品放在空间里,初步建立了适合职业教育特点、以学生作品为核心的评价方法。

三、以管理手段改革为切入点,着力构建职业教育管理新机制

一是从2010年开始,全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主要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评估专家通过学校干部、教师个人空间了解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推动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改革。

二是在职业教育省级重点项目评审中,要求每一个重点项目建设一个专门空间,项目申报、评审、建设过程和结果公布均在空间进行,确保了评审过程公开透明和评审结果客观公正,推动了教育项目评审机制改革。

三是利用学习空间开展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训管理。一方面,培训学员的学习任务、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及时在空间呈现,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基地对学员的培训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另一方面,要求每个培训基地建立专门空间,省级培训机构对基地培训、管理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指导,推动了教师培训管理机制改革。

四是建立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抽查专门空间,将抽查标准、题库以及抽查的组织工作通过空间公布,并在现场抽查中随机抽取学校部分学习空间,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推动了职业院校质量监管机制改革。

五是各学校充分发挥个人空间参与面广、透明度高、互动性强的特点,以个人空间为窗口进行党务、校务公开和重大事项公示、公告,实现了管理决策层与师生在校务管理上的互动,促进了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管理过程的透明化。

四、以“三个课堂”建设为突破点,创新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新举措

我们十分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切实解决职业教育发展城乡不均衡、区域不均衡、学校不均衡的问题。

一是实施‚武陵山片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递课堂’建设‛计划。针对国务院确定的武陵山片区湖南省37个县(市)区农村中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缓慢、人才培养质量难以适应区域产业升级要求的实际,一方面,集聚全省职业院校的教学名师,建设同步课堂,以网络直播方式,将他们的课堂教学实况‚专递‛至武陵山片区农村中职学校,使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均能享受到全省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结合县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它们‚量身定做‛一批集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素材、教学案例、教学视频以及试题库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专递课程资源。目前,已初步建成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两个专业的专递课程资源。计划到2015年,我省建设的职业教育专递课程资源覆盖武陵山片区农村中职学校70%的专业。

二是实施‚名师课堂‛建设计划。基于个人学习空间,遴选部分优质课程资源公开出版。以此为基础,建设名师库和名师课程资源库。目前,我们已利用‚职教新干线‛建立了‚名师课程墙‛,集中收录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名师的课程计划与安排、教学视频以及教学资源,供广大职业院校学生跨校选课,真正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三是实施‚网络课堂‛建设计划。根据湘南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对应相关专业和职业岗位,开发一部分网络培训包,供湘南地区职业院校师生学习、在职职工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快速提升湘南地区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强大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从总体上看,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认识不均衡。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观念难以转变,往往重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和资源开发共享;二是发展不平衡。高职院校相对较好,中职特别是广大农村中职学校依然比较薄弱;三是不少单位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不强,防范措施相对薄弱。下一步,我们将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为指导,根据《‚十二五‛期间湖南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的要求,围绕建设‚数字湖南教育‛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培训队伍,增加投入,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加速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实现湖南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学校

信息化水平

天津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刘斌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领域越发广泛。不知不觉间,信息技术正越来越多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保障措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确定了今后十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题为‚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的讲话,更是吹响了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号角。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一个组成部分和建设主体之一,职业院校同样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此开展了一些具体工作,愿在此与大家交流。

一、以资源建设为重点,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 学校根据国家和天津市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石,以资源体系与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管理为关键,以安全体系与专业队伍建设为保障,以资源平台为展示窗口,在行业指导下,与医院企业合作,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全方位改善学校信息化环境,促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发展规划确定了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手段和模式中的应用、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等五项主要任务;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工程、教育管理信息体系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工程、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工程、资源利用平台建设工程等六项重点工程;教育科研网入网项目、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校园移动无线漫游与覆盖项目、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专业特色资源库建设项目、卫生职业教育培训与社会服务特色资源建设项目、信息标准集制作项目、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校院教学管理直通应用系统建设项目、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项目、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项目、专业队伍技术提升项目、全员信息素质培训项目、资源利用总平台搭建项目、资源利用子平台搭建项目等十五个子项目,因此学校内部也简称该规划为《5.6.15信息规划》。

二、以四个“突出”为特色,加强优质资源建设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对此,我们强调了四个‚突出‛。

1.突出教育资源体系的系统性。学校制定了‚双三驾马车‛的教育资源体系建设框架,确定了由药物制剂技术、护理、医学影像技术三个专业分别引领药学相关专业群、医护相关专业群、医疗技术相关专业群加强资源建设的思路,和以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医学图书、学术论文、统计数据等专业资源为支撑,卫生职业教育培训与社会服务特色资源为拓展的三类资源建设内容。

2.突出资源建设过程的开放性。

融入信息化技术、符合网络传播特点、反映真实工作场景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更需要行业企业的参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中,学校的专业老师与医院专家共同收集和制作资源;请行业专家监控资源质量;与平台开发人员反复完善需求、调试修改直至交付使用,保证了资源内容和技术保障的水平和质量。

3.突出与职业岗位环境的一致性。

医学教育的校院合作悠久历史,属天然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但在实践教学环节,也存在许多‚珍、私、危‛的死角——因独生子女的‚珍贵‛,学生不能进新生儿病房;因要尊重病人的‚隐私‛,学生不能现场观看妇产科手术;因辐射‚危害‛,学生不能在‚出线‛的影像设备上真实演练等等。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我校专业老师勇于实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难点。

药学专业自主研发的‚3D仿真医院药学工作系统‛,真实再现了医院门诊药房、中心药房、配液中心、药库等四个医院药学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多角度观察物品设备、通过点击仿真人学习每个岗位的相关文件和操作流程。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会同临床、设备公司共同研制的《医学影像模拟DR训练系统》,采用全模拟形式,为X线影像技术及诊断教学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学生可以在模拟DR机上完成真实X线机上的所有操作,且避免了接触X射线管等辐射的危险。

4.突出教学资源使用的共享性。

通过共享,扩大教学资源服务范围是我们资源建设的原则。国家级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将向全国342所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14万余名在校生开放,并与医药行业17万执业药师、200余万制剂生产在岗人员共享。学校卫生职业教育培训与社会特色资源中的居民健康保健咨询台,包含母儿保健、心理咨询,老年养生、中医坐诊,美容授方、营养固本,合理用药、体检答问,科学护齿、康复健身等栏目,将利用学校所有专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防、治、保、康、美全方位服务。

三、以“最具推荐价值资源库”为代表,我校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1.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不断提升。

‚双三驾马车‛龙头专业之首的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坚持‚知识点课程‛、‚资源内容‘三全’覆盖‛、‚软件设计‘三维’、‘四化’‛的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理念,使得该资源库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五周年成果展示会上荣获‚最具推荐价值的资源库奖‛。

护理专业在牵头完成《成人护理》《母婴护理》《护理用药》等课程的国家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后,又将首届高职护理技能大赛的操作标准、考核标准、视频资料等制作为资源包,为兄弟学校相关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提供支撑。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与天津市医学影像技术分会、天津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及多家医院的影像医师与技师合作,完成了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5门核心课程建设为中心的市级教学资源库建设。

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和护理专业还分别建设了古医籍特色数据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色数据库、护理专业特色数据库。目前,学校共建成8个资源库,包含数字资源总量逾20万条。

2.校院企多方合作的资源建设机制初步形成。信息化建设缩短了校、院间的距离,数字资源建设提升了医院的软实力,唤起了医院(企业)参与教学的兴趣。一些合作医院开始主动牵头实训子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校院合作建资源、校院企合作建平台的良好局面。

3.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体现和增强。我校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既考虑到学生、教师的需求,也兼顾了社会学习者与社区居民的需要。如药物制剂技术教学资源库的药物使用说明、在线用药咨询,护理专业特色数据库的家庭常见病护理等都是针对普通居民需求设计的服务内容。

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提升了服务能力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资源建设创建了模拟病房、模拟药房、模拟放射科、模拟病人等仿真的职业环境和岗位工作流程,使学生在虚拟的职业环境中、在模拟的职业岗位上学习、实训,提高了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要求紧密对接。通过与行业、医院共建资源,将临床一线的治疗项目、操作流程转换为课程教学项目和考核标准,使我们的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高度一致;同时,经过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教学标准又成为了行业的培训标准,形成真正意义的‚共建、共享‛。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学校面向行业及社会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资源建设形成了大批优质培训资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2012年,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护理技能大赛、完成了天津市卫生行业10余个专业的技能大比武任务、举办了五个专业国家级骨干师资培训,并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按摩师、育婴师等培训1万余人次,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资源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信息化建设中的体会 回顾我校在示范高职建设的带动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体会有:

1.帅要站在顶上。

信息化建设是不同于学校传统‚业务‛的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决策层应站在顶部做好顶层设计,避免重蹈各系统独立建设,孤岛成群互不相容之覆辙。

2.钱要用在刃上。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薄弱的原因之一是缺钱和缺少用钱的理念。信息化建设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用着疼,疼也得用,这是一场革命。

3.洞要补在底上。

职业院校的网络设施就如一张满是漏洞的网。在资金紧张的现实面前,首先进行的只能是补网底:更新终端机、升级服务器、拓展带宽、改造中心机房。在改善信息化环境的基础上,再考虑上系统、搭平台。我们的办法是‚分门别类储资源即时展示,独立平台成总库永久共享‛。

4.将要布在点上。

职业教育信息化薄弱的原因之二是缺人。职业院校特别是医学职业院校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我们除了进行常规的大范围信息化知识普及、小范围的技术提高,还特别重视人员的合理布局。学校信息中心技术人员,通过中心机房调整、维护、监控全校网络运行;各职能部门设有兼职网络维护员,负责监控本区域内网络运行情况,协助信息中心技术人员排除小故障,起上传下达、及时沟通作用。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是做了一点点尝试,还有许多地方要向兄弟院校学习。让我们互相切磋、携手共创高职信息化建设的美好明天。谢谢大家!

第三篇:用信息化技术引领大学教学改革

用信息化技术引领大学教学改革——以翻转课堂为例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高校更是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占据主导和主体地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有力支持,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较的优势。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应用,使高校“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高校教学改革;翻转课堂

一 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云计算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育云服务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的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当中。通过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教师和学生都在“云”上构建自己的公共和私属“领地”,在“云”上进行信息处理、开展教与学活动。

(二)数字化集成智能教室的应用

数字化集成智能教室主要是由电子白板、多点接触控制课桌、宽带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课堂录播系统等组成,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应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数字化集成智能教室的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完成教学,是提高高校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技术保障。

(三)移动学习的应用

移动学习是一种新型获取信息和接受教育的学习模式,它依托于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构建学习资源平台,通过移动社区、直播讲座、交流园地等资源分享的形式,打破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普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普适计算机技术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还没有广泛普及,它在理论上、技术上、服务上还有一些与我国高校现行硬件设施、技术水平和教学需求不尽相符的地方。然而,它代表着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很多国内的专家学者已经开始关注这门新兴技术,并积极对其研究与调整,希望可以早日应用于我国高校教学中。

二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高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样,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更新,也推动着高校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1.教学理念的改革

在传统的高校课堂上,由于受到时间、地点、人数、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通常只能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不仅不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限制教师的教学思维,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与所有学生交流沟通、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逼真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分享、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师生关系发生自然的过渡和转换,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教师通过从旁指导,把握课堂方向、进行知识梳理、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2.教学手段的改革

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促使高校教学手段也发生变革。教学手段的变革,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养、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不仅是高校教学手段的变革,也是高校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的重要标志。

首先,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演示实验过程、播放教学资源、与学生交流沟通,有的教师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利用电子教案进行授课,这一系列的变化,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灵活了课堂组织形式、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丰富了教学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只能以教材为依据,“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是大学课堂的有益变革。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促进了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方便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重组,大大提高了高校教学水平。3.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信息化环境下,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2)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水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3)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利用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教育。4.评价体系的完善

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应试模式的评价体系显然已经无法适应高校的教学需求,我们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新型评价体系,力求给予学生客观、全面、合理的评价,并实现以评价促进步、促发展、促提高的目的。

首先,实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建立电子档案袋,一方面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扰或者偏差,并妥善解决,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将学生日常表现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形成对学生的最终评价。

其次,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细化评价标准、灵活评价形式,获取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最后,丰富评价主体。要摒弃传统的教师“一笔定乾坤”的评价模式,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达到教学相长、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学习模式的改革 1.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在信息化环境下,资源高度共享,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教育资源,为他们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老师、同学、专家、学者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热爱学习、勤于探索、乐于思考的精神。2.协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协作学习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提问、答疑、发表见解、讨论辩驳,在沟通交流中实现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与此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还能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便于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实现进一步的提高,也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利用Blackboard等平台还可以对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丰富了学习功能,更加方便学生们的学习与交流。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需要大量的交流时间、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传统课堂上很难满足这些条件。然而,网络平台给广大师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敞开的交流场所,大家可以共同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形成较为成熟的结论或观点,实现共同提高;也可以互相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学习经验,互帮互助,共同进步。4.混合式学习

所谓混合式学习,一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课程特点、学生需求对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手段和课堂组织形式进行整合,通过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课堂演示与虚拟模拟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等手段,为学生打造混合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课堂内容、扩展学习范围和途径、灵活学习方式和方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 大学教学新模式——翻转课堂成为现实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翻转课堂的本质是一场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们自己建立学习小组,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老师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郭保伟.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体系构想[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1).[2] 杨志和.云计算: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助推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5). [3] 闰志明.王世纯,孔祥伟.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扩散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4] 丁煜,桑新民.教育技术在美国高校中的角色——访普林斯顿大学信息技术[J].中国大学教学,2007(2).[5] 刘树新,罗卫,李月霞.网络环境下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构建方路[J].河北工程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 邱清华,邓绍云,等.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

刊,2009(24).[7]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邱清华,邓绍云,等.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

刊,2009(24).[9] 刘宝存.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的个性化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10] 王立霞,刘伟.面向数字化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

施[J].大连大学学报,2004(06).

第四篇:教育教学改革心得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1

通过自学,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这本书集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

正如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所说,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品。其次,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 科学的。所谓开放,是指课程的开发要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孩子个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孩子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孩子世界、适应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

教师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参与孩子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孩子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孩子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

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孩子,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孩子充分思考,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2

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目的是要通过系统设计,多方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个性化成才是中心

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应该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不同个性和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做好顶层设计,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教学,保障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习得一技之长,顺利进入社会稳定就业、成功创业,成就出彩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进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传统应试教育相对低分录取的学生,但他们绝不是“二等公民”,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重树信心,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让志愿尽早就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习得一技之长,努力让志愿继续读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进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就读职业院校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文化技能并重并举。目前,个别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制约,技能教学仍是在黑板上教学生开机器;一些职业院校仅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不开设或很少开设文化基础课程……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要坚决予以摒弃,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文化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并重并举。

专业特色发展是基石

职业院校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科学定位,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也不一样,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统筹力度,协调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xx”等战略部署,依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前瞻性地调整区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与区域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

服务产业特色发展。如何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需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找准专业定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接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特色专业(群)、打造品牌专业(群),逐步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职业院校部分专业招生、在校生人数一直位居各专业前列,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特色。对此,职业院校要积极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校企协同育人是主线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抓紧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湖南、河南、宁波、深圳等省市先后出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促进意见、管理办法或者地方性条例,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先行者的经验,立足所在地方、行业和学校实际,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明晰校企合作双方或多方的责、权、利,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发挥行业、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着力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动行业部门、行业协会探索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协调好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或示范性职业院校,通过集团内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的有效沟通与互利合作,发挥好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积极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应用项目攻关、特色专业共建等多方位合作,推动校企共生共荣发展。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密切合作。

教师素质提升是关键

整体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职业院校的院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应具备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了解经济社会和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趋势,懂校情,知学情。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养和培训,通过“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等措施激励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要根据专业调整和产业发展态势,主动从行业、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和一线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保障教育教学内容跟得上相应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营销策略等前沿变化。

鼓励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互联网+”新时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和手段日趋多样化,要大力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全时空互动,调动教师教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管理规范是保障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加之专业多样、学生多元,管理难度很大。

注意规范引导。近几年来,教育部适时修订了中职、高职专业目录,完善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制订、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贯彻实施好这一系列标准,需要地方积极探索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需要职业院校积极借鉴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岗位规范和职业标准,在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技能达标的同时,鼓励地方和职业院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加强常规管理。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职业院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学文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开展诊断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以及毕业学生和家长的口碑。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教学工作全过程适时进行诊断、技能抽查、综合素质测评、毕业生跟踪调查,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教育管理专家、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研究分析、绩效评价,实事求是改进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3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要做到这点,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教师除了要能言善辩还得眼观八方。能言善辩:要能用生动有趣语言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激发出学生想去学的兴趣。眼观八方:上课时要时时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眼神,并能用最婉转的语言进行批判的同时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二、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

第1页/共3页 法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难题,或呆坐,或急于从同桌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道学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还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以上原因,教学中时常采用的方法是:一、将题目细化更有利于学生思考;二、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三、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

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4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革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回顾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其中有艰辛也有欣慰,有苦涩也有甘甜,有挫折也有进步,使我们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们有了全新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从“前台”向“后台”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以追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进则生退,师退则生进。教师在课堂为学生学习腾出的空间有多大,学生发展的余地就有多大。

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中,教师剪辑了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录像,让学生在课堂里朗诵,制作一个简易版的现场MTV。学生情绪高涨,自排自编,分工合作。而教师则在旁充当助手。

二、师生交往,从“学说”向“对话”发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反应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待于点燃的火炬。”因此,课堂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平等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交往,重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开放学生的心态,凸现学生的主体、张显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创造性。改变以往“教得辛苦,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现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先让学生跟着小导游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到金华的双龙洞去走一趟。接着让学生按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金华的双龙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集中在“双龙洞有哪些特点”这一关键问题,抓住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颖独特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方式,由“教师讲解”向“自我感悟”深化

目前的语文教学似有“满堂灌”走向“问答式”的倾向,包括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有的实际上走进了“问答式”的“胡同”,只是略变了一点花样,由教师讲变成了学生讲。从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这种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

1、不利于培养学生“善思”的品质,“分析课”往往不需要学生去思考,“问答式”教学也只能让部分学生发展表“高见”,造成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禁锢。

2、不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法。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一孔之见”,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学。

3、不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阅读不单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感活动,应在一读一研一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文中人物同悲欢、共爱恨。这种情感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教师和学生的感受也只是一家之言,难以引起共鸣。

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自我体悟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朗读领悟。这实际上是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过程,共内容大致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资料,了解本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的`特点,读准、认清文中的易错字词,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质疑问难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如在教《鲸》一课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很多鲸的资料,从鲸的样子,种类,生活习性等不同的角度作了生动的介绍,使大家对鲸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一下子激起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深究感悟。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对“问题”形成的认识质量如何,自己还要通过联系学习和生活的原有认知,进一步领会、反省、验证,在联系中“澄清”对问题的认识。

3、讨论省悟。在反馈中评议,在评议中内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自己的疑惑,谈自己的感悟,抒自己的情感。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形式,回顾自学内容,交流学习收获及其他方面的收益,同时引导学生就自主研究过程中自己及同学的参与度,自主研究的质量、速度等方面展开评议,以改进原有的不习方法,归纳出新的学习策略等。

四、教学平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课堂教学“封闭型”主要表现在:

1、教学内容固定,语文课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

2、教学手段单一,通常的语文课,教师主要靠一本书和一支笔,较少使用录音机和投影仪,更不用说是“网上”浏览了。

3、教学形式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教学组织导致的后果,一来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来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其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更是刻不容缓。

语文课堂如何走向开放呢?

1、教学内容开放。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国内外重要新闻,本地区的热点问题,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名著和佳作等。

2、教学手段开放。信息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缩小了读者与作者之间在时空上和认识上的差距,使教学课堂实现了由平面、单向向立体、多向的转变。

3、教学形式开放。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在教室,也可以走向社会;还可以围绕每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语文综合活动。如在教《西门豹》、《田忌赛马》两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这些故事内容。结果,有的学生“讲评书”,有的画“连环画”,有的进行“赛场实况转播”,有的排演课本剧……学生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地推敲,反复研读,有的还要看“电视书场”,听“实况直播”。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我还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这样的语文学习,不仅学生喜欢,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已远远超越了语文学习的本身。

五、作业设计,从“刚性”向“弹性”过渡

教师应该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理对各种练习材料加以提炼和编排,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向学生布置分层作业。从众多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象爱因斯坦这位善良的老人所说的那样:“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那么如何让作业变成礼物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观察作业。如学了《爬山虎的脚》后,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爬山虎到底长什么样,爬山虎到底是怎么往上爬的。

2、调查访问。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到学校各个班级收集名人名言,并做成一份手抄报;调查同学的生日,联系方式,制作“班级同学联谊卡”;由家长带领到超市去参观,做一份“超市物价、品种”调查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在调查访问后设计保护地球的广告,写一条新颖有趣的广告词。

3、课外阅读。其一,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习《景阳冈》、《草船借箭》等故事时,可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其二,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动手操作。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做这样的作业,学生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呀!

5、表演剧本。在学完了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后,可让学生排演成课本剧。如学了课文《晏子使楚》后,让学生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6、预习新课查阅资料。预习新课,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是我们每周五必须布置的家庭作业。同学们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在来校后和同学们交流。这项作业激发了同学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收到了课内外结合的理想效果。

六、评价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提升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走进新课程后,评价方式也多样化,不仅重视量的评价,还注重质的评价。

1、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2、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外活动评价。学生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在活动中最能够展示学生的能力,同时会使每个学生受益匪浅。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不愧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时机。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开展“书海竞帆”读书活动、“妙趣横生”的讲成语故事比赛、“未来之星”习作大赛等。

3、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活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习,又包括生活的多个层面。可以每月制定一个目标。这样有助于目标的实现,也会使学生感到实现目标的喜悦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每月底对班内进行一次月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分设“表现突出奖”和“突出进步奖”。当孩子们的努力得到回报的同时,心中也会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表现得更好。起到了发展性评价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不但改变了教材和教法,它更从思想深处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现在,新课程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它需要我们第一线的教师们认真地钻研、扎实地实践,及时地总结,长此下去,新课程之花必将越开越艳,并能结出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5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革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明显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由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增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增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增进学生有特点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毕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构成,增进学生的可延续发展。回顾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其中有艰辛也有欣慰,有苦涩也有甘甜,有挫折也有进步,使我们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熟悉,也使我们有了全新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从前台向后台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同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舞台,而是师生交换、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增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正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以寻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野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天生为课堂的主人。师进则生退,师退则生进。教师在课堂为学生学习腾出的空间有多大,学生发展的余地就有多大。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中,教师剪辑了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录相,让学生在课堂里朗诵,制作一个简易版的现场MTV。学生情绪高涨,自排自编,分工合作。而教师则在旁充当助手。

二、师生交往,从学说向对话发展现代心理学以为:儿童在自由安闲的时候,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思惟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反应缓慢、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布满豪情与活力,有待于点燃的火把。因此,课堂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同等的教育环境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交往,重建***、民主、同等的师生对话,开放学生的心态,凸现学生的主体、张显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创造性。改变以往教得辛劳,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现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同一,这类同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进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进程。例如,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先让学生随着小导游边看录相边听解说,到金华的双龙洞去走一趟。接着让学生按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金华的双龙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题目集中在双龙洞有哪些特点这一关键题目,捉住了这个题目,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奇独特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爱好。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6

一、主要内涵

1、自主学习。通过校本课程“高效学习技能”和其它有效途径及措施,使全体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充满学习激情,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自我教育。通过学生参与设计并自主组织系列“主题班会”,自主参与组织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特别是自主组织“班级自我管理竞赛”活动,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和全面发展。

3、自觉发展。在学生自我教育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展人生理想规划与追求、生涯设计与实践的系列活动(如成年仪式),引导学生走上人生自觉发展的道路。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高级阶段。

4、教学创新。通过实施“大课堂导学用合一”学案导学的教学策略,大力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改进功能,大幅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成功之路。同时,逐步打造出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高效课堂,总结形成具有修文中学特色的“导学用合一”各学科教学范式。

二、核心理念

1、好奇与求知是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学业成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

2、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语)。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是为了不教。

3、人的生理、心理个性差异,决定了其学习方式的差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发现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差异,探索适应每个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要求学适应教转变为教适应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教师应向学生充分展现所教学科的独特魅力,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亲其师,信其道。

5、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杜威)

6、赋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总是年复一年地大力精简教材,最后达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这才是真正的教师(第斯多惠)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集中展现。素质教育的重心应该并且只有落脚在课堂上才是持久的素质教育,才不是课外活动式的点缀。以“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教学创新”为核心理念的“三自一新”改革就是真正的在课堂上落实的素质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能力。活动以来,大部分学生都切实感受到了小组合作正扎实推进,自我管理已蔚然成风,自主学习成效明显,班级呈现均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检查反馈,点拨提升,记忆训练,当堂检测为框架的课堂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包办代替,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的局面;改变了过去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再次甚至多次讲解而造成的课堂时间的浪费的情况;改变了过去学生解题不规范,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思维混乱的现象;改变了过去教师需要一边上课一边维持纪律的尴尬境地;改变了过去教师提问时学生低头不语和无人应答的问题;改变了过去把小组讨论只当做公开课时的点缀和花样的应付心里;总之,这一系列的改变,其实质就是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老师们的工作状态,既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老师。

任何改革都会带来阵痛和困惑。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有下列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1)学案多,作业量大。部分学生忙于应付老师对学案的检查,缺少独立思考,钻研探究。少数学生只停留在学案上的`空填上了,检查时不会挨批,展示时能抄写到黑板上,仅此而已。根据学科和课时安排严格控制学案数量和学案上的题目数量,要确保学生学习数学和英语的时间,要确保学生查缺补漏的时间,尽量减少纯复制式的学案。

(2)检查反馈训练展示,有机械化和简单化倾向。个别课堂上把检查反馈和训练展示的环节变成了比着学案念、比着学案抄,成了另外一种时间的浪费。一是要做好课件,新授课时重点检查原理和概念的来龙去脉,也就是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复习课时通过简单题目的形式进行梳理和检查;二是要课堂不能等同于学案,学案只是一种载体,课堂是学案的整合和提升。学案相对课堂来说,只是个半成品,要把学案上冷冰冰的题目变成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喜悦。课堂要有学案上没有的新意。

(3)新授知识的巩固训练不够到位。某些时候,某些学科如英语,前一天晚自习是预习,第二天课堂是学习,当天晚自习又要预习新学案,由于高中英语的知识难度相比初中大的多,没有巩固训练是不行的,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重点难点知识,要放慢进度,要让大部分学生跟得上,特别是新授课。

(4)点拨提升过于抽象,不够形象直观。某些时候,老师点拨的很精彩,但是学生听起来很迷茫。点拨过高了,学生听不明白,点拨过低了,学生没有兴趣。方法还是要从题目中来,到题目中去。

(5)完全忽略情景导入。其他学科个别知识的引入,在新授课上,应该还是要有一个情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把知识完整的呈现出来,不要简单的机械的变成高三式的复习课。编写学案时,要设计好学习活动,小步子,低台阶的原则还是要坚持的。对于新授课学案的编写,要突出导,而不仅仅是练。

虽然,在实践过程中有各种困惑,但是,要知道这是改革的必然经历,三自一新的路是对的,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大家应该对改革有着充足的信心,而不是观望。要迎难而上,想尽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倒退修文中学永远没有出路。从来没有一种现成的经验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幻想一把钥匙能开所有的锁是不科学的。学科与学科不同,课型与课型不同,内容与内容不同,教师与教师不同,学生与学生不同,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能简单化,机械化,三自一新课堂只提供基本的框架和方向,这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天地,等待着每一位教师去开发、去实现,在三自一新的指导下实现我们的课堂理想,让学生得到快乐和成长。让学生得到认识的快乐和得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快乐,这是教师的天职。只要路是对的,就不要怕路有多难,路有多远,只希望我们越来越好。

“三自一新”指的的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教学创新。

自主学习:通过实施《自主学习规程》和校本课程“高效学习技能”及其它有效途径及措施,使全体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充满学习激情,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自我教育:通过学生参与设计并自主组织系列“主题班会”,自主参与组织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成人仪式等校本活动课程,特别是自主组织“班级自我管理竞赛”活动,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

自觉发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展人生理想规划与追求、生涯设计与实践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走上人生自觉发展的道路。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高级阶段。

教学创新:通过实施“导学用合一”学案导学的教学策略,大力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改进功能,大幅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成功之路。同时,逐步打造出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高效课堂,总结形成具有修文中学特色的“导学用合一”各学科教学范式。

自我校实施三自一新教改以来,学生的学情得到较大的转变,教师的工作压力得到缓解,释放了较多教师工作的时间,让教师感受到教学工作其实可以有另外的一种方式和态度情感的……为教学创新充电,改变自我、改变现状、改变学生、改变未来。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7

12月8日由中国名校共同体、《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邀请,在辽宁省沈阳24中举行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对于我来说,这次出来的参观、学习与交流,收获很大。沈阳之行,我思绪万千,感触特多。

一、课上: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高效课堂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该课堂在前十分钟,首先对今天的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及时表扬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尤其是对中下学生的表扬;其次学生齐读学习目标;然后老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导学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轮流进行展示、点评,教师要做到“放”和“等”,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请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做出本节课的小结。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个人。最后做当堂检测题,争取做到堂堂清,课课清。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

二、课下: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首先,班主任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其次,任课老师将根据所教学生层次准备导学案。导学案要有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前预习要有概念填空、概念理解小题以及课前简单热身小练习;课内探究根据本节课内容的应用选题,让学生展示、点评、总结。导学案,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大量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筛选,领会消化。因此,编写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确确实实感到了压力。

最后,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发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在老师上课之前,要批阅学生的导学案;课后,老师要再次批阅学生的导学案。双批双改——达到了导学案的充分利用以及学生的充分预习和认真的参与,使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全力参与,再配以我校教师认真准备、辛苦付出,争取实现我校的课堂教学的最大化努力!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8

新学期,全市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我校组织全体干部教师学习了《肥城市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肥城市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习资料选编》,我深受感染和启发,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

在我的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也想过用“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总是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把学生给耽误了,担心课时紧,任务重,没法完成被学期的教学计划。另外,我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玩大于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败又怎样来弥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赞诃夫说过:“书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教学中,我深深地会到课堂教学改革会让教师轻松,让学生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课堂教学改革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信我们在这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9

近段时间,我利用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知识的学习当中。我认真学习了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杂志上面有关教研教学的文章,以及介绍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的哥白尼革命》一书。通过学习,我充实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迸发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现将学习中个人的片面认识,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修养锻钢须硬自身

魏书生老师通过自己潜心研究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他全新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作为语文课老师,他长时间不进教室,不讲课,学生照样自觉主动的积极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仍能从繁琐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助手,从容应对班级管理。这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而读后认真思考,魏老师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取胜于科学严谨的管理措施,还取胜于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首先他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感染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做错事没有斤斤计较,抓住不放。不仅不体罚学生,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在学生心中伟大地位,学生受到感染,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老师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学生才会承认自己所作所为,心悦诚服地接受惩戒。其次,他能身体力行,以他自身的行为做表率,毫不懈怠地带领学生无论是在严寒或是酷暑,从不间断地锻炼身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具有坚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形成坚忍不拔的坚强的意志。作为每一位教育学生的老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长知识学本领有思想的学生,这决定我们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我们要想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学生,我自己必须是一名德才兼备,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老师,要想锻造出好钢材,自己先要有扎实过硬的技能。

二、沐浴书香汲取知识营养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实时更新,不学习不仅不能与呼唤学习型社会这一大需要相协调,还有愧于代表着进步与知识的“教师”这一称号,更不能很好地胜任我们的工作。纵观当今教坛,教育前辈和教育同仁就教学改革做出了不懈努力,有很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无偿的供我们学习,我们只需采取正确的学习态度就能轻松获得成功。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有新课改理念的融入,但自己的教育技术手段还很落后,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靠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偶尔用上录音机就能使学生欣喜若狂,学习积极性大增,课堂教学效果极佳。试想,如果在先进教学模式下,我们把预设的课堂问题,以及参考答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影像画面创设课堂情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将会是怎样的享受,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将会有怎样的飞跃,而本人在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知识几乎是空白,因此,我要从头再来,积极学习。

三、更新观念践行教学改革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感受,老师的作用就是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引导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生活体会,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也不应是单调枯燥的串讲分析,汗流浃背的滔滔不绝,而应是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简言之,即“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众生堂”。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欢快热烈的氛围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在其“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中,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等环节,分层次、分步骤强化了各种训练,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使他们熟练的掌握了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对比我的课堂,还有差距。学生已具备了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但采用诗歌、小品、快板等多种艺术形式回答问题的能力还不具备,教学改革虽有初步成效,但教改之路还任重道远。

今后,我要继续努力,践行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10

执教一年以来,听到最多的就是小班化教学,而最有争议的恰恰又是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以我的认知来看:就是班中几人为小组,上课可以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讨论,然后请代表发言或者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劳动成果。但是,在这样一种小班化教学中,我存在着困惑:用原来的教学模式上课,原本可以完成的任务,现在都完成不了了?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就是师生融一体,将学生的想法推向课堂。但是如果这样,课堂教学实践就会大大缩短,本堂课的内容就会很难完成,也就达不到我的教学目标了,这可怎么办?带着这样的困惑,带着对“四色学习单”的好奇,我参加了这次的小班化改革培训。

很荣幸,我与我校的各位老师被选为一日小学生,有幸加入了周老师与何老师的课堂。说真的,坐在下面当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依旧紧张。但是,更多的则是对于“四色学习单”在课堂中如何操作,如何演绎的一种期待。

“四色学习单”,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形式载体。在课堂上,周婷校长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四名学生,分别为“红、黄、蓝、绿”,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他们在组里分工不同,任务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增加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孩子的.参与性,关注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展。起初,“四色学习单”红、黄、蓝、绿代替作业的难易程度,用于课堂教学。随着改进,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形状绘制四色学习单,也可以代表组内不同的成员,真正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例如,周婷老师带来的《卤蛋》绘本读写课中,卤蛋是一个小男孩,这个孩子是一个整日在祈祷的孩子,许下了许多有趣的愿望。课堂上,周老师采用了“四色学习单”,给每个学生设置的学习任务都是用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来表达的。不同颜色的卡片上代表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分角色完成不同难度、不同特色的学习任务。最终在周老师的带领下,理解了作者想传递的情感和意义,走进作者用文字呈现的世界里。同时周老师还对我们提出了像卤蛋一样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模仿有特点的章节练写的要求,和同伴一起分享童年的心声,创编出了一本属于我们自己这一组的绘本。

再举个例子,周老师举出的一张学习单。红色孩子解决小诗人想变成什么?做什么呢?指向课文。黄色孩子解决他还想变成什么,做什么呢?则是一种指向性的拓展。蓝色孩子解决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联系了生活。而绿色孩子解决你最喜欢哪一种变化?也就是引导性的评价。这就是四色学习单的显著作用。根据学生本身的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

同样,由特定的红、黄、蓝、绿组成的四人小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变化,可以重新组合承担不同的任务,实现不同的发展。不难看出,四人小组的打乱,实际上是再次打破惯有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知识内容的系统完整,重在引发兴趣,重在对某一问题充分思考、研讨和交流,特别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而四色学习单的诞生,正如周老师所言:精化小班发展内涵、深化小班学习文化、优化小班教学质量、亮化小班学校品质。有如此多特点的四色学习单,又衍生出了四色预习单、四色交流单、四色整合单、四色拓展单等。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11

寒假读了《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发现它并不像以前的一些理论书籍一样高深难懂。书中结合很多我们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和解读,使自己对“新基础”的一些专业词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还给了我新的启发和认识,读了以后,我将平时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新基础理念相联系,还颇有收获。

“新基础教育”的宗旨是: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新基础教育有“四个还给”: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3、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4、把精神焕发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七条:

1、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3,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3、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

4、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

5、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

6、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7、注意教学行为的反思与重建。这些理念怎么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过去我执教过三年级,发现自己对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没有明确把握,尤其是阅读能力,不知道该如何培养。我发现“新基础”提出了“能级”的概念,也就是“能力”的层次级别,并就基础教育阶段九个年级的不同语文能力提出了层次性非常强的能级要求。每一年级细细读来,都能找到在整体性思维关照下年段能力培养目标,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通过阅读,我知道三年级是语言发展三个“低潮期”之一,要求过高、过低都脱离学生的发展需要,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适度的、具有挑战意义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发展,避免三年级出现“低潮”现象。书中对“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听说教学”“写作教学”“课外阅读”都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教学建议。

三年级识字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加强识字教学精细化程度,提高学生运用汉字的正确率。有了一二年级的识字基础,到了三年级能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可是由于识字量越来越大,用错写错的现象也就多,所以要重视易错、常错字的复习,并采用多种形式复习,不断增强学生的“放错”意识。这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重视的。三年级要重视词义的确切理解,我平时也教给学生一些常用解词方法:分解组合法、近义词、反义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但是我忽视了让学生通过勤查字典、词典来理解,以后应该让学生多用工具书,尤其是预习时,应要求学生查词典理解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学会联系上下文选择确切义项。

三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找准阅读理解中的过渡点,顺利实现低高过渡。

1、找准过渡的关节点,提升阅读理解力。

要从关注文章中的字、词、句到同时关注文章整体,要从关注单句、复句到同时关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关注句群和自然段的结构。

2、从较多关注故事情节到关注思维能力发展。

要加强归纳自然段意思的指导,梳理文章思路指导,简要复述指导,整理知识指导,提高质疑水平指导,书中有具体方法指导和举例,让我收获颇多。我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些方面的指导。

3、从较多体悟词语、句子的含义、情感扩大到学习段的体悟。

在教学中,用“学结构、用结构”长程两段式策略,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时间、空间,提高学生体悟段的水平,为以后提高篇的体悟水平打基础。这一点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做得很不好,我想要做到这点,首先得提高自身的教材分析能力,并不断完善现在教学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断提高学生体悟层次。

4、把握介绍性说明短文特点和学习方法策略。

在书中举例了类单元组合教学方法,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一篇篇散点的课文在类结构的大网上找到了结构的教学点,也就有整体中的具体,语文也就变得更有逻辑了。这样的结构性思维,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结构意识,从而达到“教结构、用结构”的理想课堂。

5、默读、速读能力的培养。

要想提高默读速度并不难,关键是日常化和持之以恒。以后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要注重默读、速度能力的培养。

最后我再说说写作教学,学生普遍不高兴写作,遇到写作文,有的同学“不会写”,有的同学觉得没什么好写,几句话就写完了,有的.同学的习作呢,没有条理,东拉西扯,句子不通顺也是普遍现象。“新基础教育”实验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困惑,提出了改革措施。老师要帮助学生发现写作素材,首先可以从课文学习中发现写作素材,第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教师应指导并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世界,提高观察的敏锐度和能力。第三为学生创作写作情景。丰富、充满情趣的活动能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写出的文字才会活泼。老师要提供可效仿的写作方法。三年级以写作段为主,到三年级下学期,适当写点记叙性短文,写学生熟悉的人和事,逐步向四年级过渡。对比自己的习作教学,不管是对写作素材的积累,还是观察方法的指导都做得很不到位,以后在习作方面应加强指导,并多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全身心去感受,并加以一定的指导,相信学生一定会有话可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他们觉得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学习,来改变,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步伐,真正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

基础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

保定中心小学

刘表果

2015年8月6-10日,我有幸参加了三山区基础教育信息化专题研修班为期4天的培训,深感自己与当今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差距,也深刻的认识到了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了只有不断的学习,接受新理念、新技术、新事物,学会并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才能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回顾这几天的学习生活,我们忙碌着,却充实着;我们劳累着,却快乐着。因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上的收获与充实。现将参加这次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第一天上午是参观《学军中学》和听学军中学办公室主任张同华所作的《学军中学办学特色》》的讲座,下午,张韫《大数据改变教育》让我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需要创新,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创新。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合理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如何使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并且从张韫的《大数据改变教育》讲座中让我明白大数据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每时每刻发生着。第一个变化在于思维路径的改变——从演绎转向归纳,在“去经验”的过程中找到真正重要的教育影响因素。第二个变化在于信息真实性的凸显,让信息从可疑到可信,使研究者能够真正获悉真实的情况,第三个变化在于个性化教育具有了可能性,真正实现从群体到个体。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更清晰,学生更明白易懂,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可以为教学增添光彩和活力。

二、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第二天,是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市特级教师周飞关于《信息化浪潮下的教与学》,培训过程中周飞老师围绕着“为何做?”、“做什么”和“怎么做?”三个大问题进行专题培训。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张各国教室教育模式图片,伴随着周老师生动的讲解,让大家明白了“课堂无选择、学习少自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遭遇了巨大挑战,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课堂转型势在必行,这是新时期教育对我们教师队伍的要求。接着周飞老师还用图像详细分析了我们传统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

1、备课-未成语调先有情;

2、上课-语不惊人死不休;

3、作业-纸上得来终觉浅;

4、辅导-大珠小珠落玉盘;

5、评价-吹尽狂沙始到金。这种传统班级授课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所以出现了“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课外进行知识传授,就是在课外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材料,先初步消化吸收;在课内进行吸收内化,就是在课内老师进行答疑解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不是强行灌输,真正达到了学生会的不教,只教学生不会的,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三、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第三、四天是考察杭州的《采荷三小》和听校长《做点让孩子们感到幸福的事》讲座以及听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胡小勇的有关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教学经验讲座,讲座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翻转课堂教学的5把金钥匙,这种对传统教学思想的颠覆,区别在于翻转课堂教学它重思考,而非听课、重课前,而非课后、融合多种学习行为。翻转课堂将记忆、理解、思考和应用等多种学习行为融合在一起。而传统课堂中,上课学习,课后复习的模式使接受知识,解读知识、思考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行为分离开来。而多种学习行为的融合更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于翻转学习者在课堂中被动的身份,转而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如何给予学习者足够的自主性,如何培养学习者的主动思考,如何指导学习者的有效学习,都是在开展翻转课堂中需要我们思考的。否则就会像原文作者所说,只是翻转了“形”,却没翻转“神”,是不成功的翻转课堂。听后收获颇丰。

通过4天得培训,使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联系学校及学生的实际合理地把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发现了自己在教育信息技术中需解决的问题,发现了在教学中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差距与不足。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有深度,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下载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信息化引领残疾人社会管理创新(杭州市)

    以信息化引领残疾人社会管理创新 ——以杭州市助残服务直通车为例 杭州市残联理事长 杨广发 (2011.4.15)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1 昨日,我朋友的一个小孩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也是从农村走出啦的大学生,我深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

    以教育科研促课堂教学改革

    以教育科研促课堂教学改革 ——生化教研组开展“自主-开放”教学模式 研究工作的一些做法和反思近几年来,在实践我校“责任教育,自主发展”办学思想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搞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搞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技能大赛的成绩逐步成为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水准,如何以大赛为引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将大赛纳入正常的教学培训体系中......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搞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搞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摘要:技能大赛的成绩逐步成为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水准,如何以大赛为引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将大赛纳入正常的教学培训体系中来......

    教学改革心得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总结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为期13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这十几年的时间中,我从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学生开始,在学校领导倡导下认真的学习名校的好的课......

    教学改革心得

    教学改革培训心得 本人本期积极听课、评课,大胆尝试,认真写好教案和授课计划,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定心得体会,并系统分析学情: 1. 部分学生厌学 厌学原因有多种,从教材角度讲,教材......

    教学改革心得

    教学改革心得 教学改革心得1近期,我校开展深化堂教学改革动员大会并宣布堂改革在我校正式实施。其目的要从根本上改变堂教学结构,打造高效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少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