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19-05-12 23:5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第一篇: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业技能大赛受到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高度关注,能真实反映学生技能实践操作水平,同时也检验校方各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本文通过归纳工程算量项目比赛内容与评分标准,结合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现状,查找常规教学中显露出来的问题,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常规教学改革、实践技能水平提升三大方面分析技能大赛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引领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技能大赛;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前言

自2008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开展职业院校专业技能竞赛以来,技能大赛受到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高度关注。《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建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选拔并培养一批技能标兵。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推广职业教育及训练、促进技术人员及培训人员的经验交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激励年轻人参与竞争,达成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共识。因此,企业将技能大赛作为选拔技术人才需求的平台,学校也把参加技能大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教改方案中去。

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从2008年开始,一直积极参加省、市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大赛不仅能体现了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师资力量,也检验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成果与质量,同时帮助学生提高了实践技能水平。本文通过归纳工程算量项目比赛内容与评分标准,结合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现状,查找常规教学中显露出来的问题,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常规教学改革、实践技能水平提升三大方面,分析职业技能大赛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引领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

一、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工程算量项目比赛内容及现状

工程算量项目比赛内容(见表1)

理论知识比赛采用计算机答题方式进行,由大赛组委会负责题库建设,从题库中抽取竞赛题。根据工程图纸和竞赛任务,操作技能比赛需要分手算和电算两项完成。工程量计算的考试任务很多,加上技能大赛的图纸为贴近实际工程,相对比较复杂,而算量规则又是最新实施的2013清单规范,条款繁多,需要非常熟悉规范,手工算量时间300分钟远远不够。这既是检测学生制图识图的能力,也考核学生手算电算的速度和精确度。

职业技能大赛主要根据行业需求来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是一个展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平台。技能大赛在近几年举办得比较成功,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改革、师资力量的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但也有弊端,例如学生参赛人数普遍较少、学校为比赛而突击选拔辅导培训,严重影响了平时的常规教学。由此可见,技能大赛将如何引领对于课程教学改革的导向性,成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二、技能大赛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的引领作用

技能大赛的工程算量项目比赛内容既反映了造价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又符合实际工程预决算的要求。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对现行教材加以改革,促进了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开发的项目教学实践,并起到示范教学的作用。每年职业技能大赛竞赛试题都是专家从近几年框架结构工程中选取而来,贴近实际,更能零距离接触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为了在职业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先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有效改革。因此,建设课程体系、编制校本教材、完善实训基地设施成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建设课程体系

根据大赛工程算量项目的要求,参照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调研为基础,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优化课程结构(见表2),明确课程目标,提炼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并制定与技能大赛工程算量项目相对接的课程标准。

许多院校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缺乏具体的行业性要求,仍存在重视知识的理论性,忽略理论知识与具体算量任务的联系性。经过几届大赛,我专业又充分对用人单位市场调研,进行分析、梳理。结合大赛,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对课时和教学实施进行了适当调整,如调整清单编制的课时量,不再平均分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有效提高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的速度。依托于职业技能大赛,我院校将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设置两门,分别为《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和《软件算量》。这两门核心课程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学习,衔接紧凑,适合教学的连贯性,兼顾技能大赛的时间,通过系统教学,逐步掌握工程造价基本技能,形成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其中计量以手算为先,进而完成电算教学。同时建议学校开发新的课程《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以强化培训学生的钢筋识图能力,拓宽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编制校本教材

按照技能大赛项目设置的要求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根据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拓展合作企业,共同编制校本教材。

目前,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工程算量项目采用建筑市场最常见的三到四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工程图纸。依据大赛项目,按照实际工程项目的操作流程,分解实训任务,并打破原有知识结构,紧紧围绕实训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取和组织知识点。具体围绕着土方开挖、基础工程、主体工程、楼地面工程、屋面工程等工程内容,设立各项实训任务,编制配套的校本教材样本,教学过程也以完成各项任务为目的展开教学。

(三)完善实训基地设施

通过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与要求,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实训基地设施的建设与配套预算软件的完善。实训条件较好的院校往往能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并且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仿真练习,模拟真实就业环境。目前,多数院校由于资金问题导致严重缺乏校内工程算量方面的实训设施设备和足够的软件配备。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某一工程量计算内容的理解,增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往往有些学校为了应付比赛,就只配备参加比赛人员的实训设备和软件来突击训练。然而大赛对设备有较高的要求,促进了学校在训练设备上的投入使得实训场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因此,各大院校的实训建设的采购与使用需要有一套很好的运行机制,从而保证实训中心的运行管理有效。

当然,要想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还要借助于企业来共同训练,发挥实训基地共享机制以及依赖企业同建校外实训基地。为适应市场对造价人才的职业要求,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建设仿真教学平台,与广联达公司合作,创建了工程造价电算化实训室,有利于学生学习计量计价。

三、技能大赛对工程造价专业常规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随着技能大赛的深入,在开展技能比赛训练时往往会与常规教学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参加技能比赛的规模逐渐扩大,出现了与常规教学争用设备的现象。另一方面技能大赛使得专业技能突出的教师将大量的时间投身于指导训练中,常规教学投入的精力势必削弱。因而,将技能大赛的项目、规范要求与常规教学有机融合,以大赛为引领进一步对工程造价专业进行教学改革。

(一)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强记计算规则,脱离了理论实践,使学生在参赛时常常很难快速适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学生很难理解墙体工程量计算,钢筋算量等。按照大赛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则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竞赛模拟法等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二)设计与实施项目教学

技能大赛项目如何设置取决于工程算量岗位对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大赛任务主要按照岗位指定的工作任务进行要求,详细介绍了竞赛范围、类型、流程及比重。授课教师应以技能大赛内容为核心,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更新以往的教学方法,及时总结大赛要求和标准,归纳为项目教学的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将理论知识融合在实际问题和项目教学中,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

项目教学一般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实施中及完成后还要不断地对成果进行评价,以保证学习目标的真正实现和提高项目教学的实效。因此,我们应当重视项目教学设计与实施。项目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模拟造价员岗位实践的仿真训练,培养学生编制工程量清单的工作能力,突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项目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技能大赛对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的引领作用

技能大赛比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除此以外,在技能大赛比赛组也增加了教师组,让教师单独比拼其技能,更能激励教师自我提升,加强专业人才师资力量。

(一)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作为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要提升算量实践教学能力。首先,备战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可让教师开阔视野,接触到工程中比较难算的部分,运用快速计算方法和技巧,不断熟悉计算规则,跟上新规范的步伐。其次,将大赛的命题转换成学习任务,按大赛的标准进行教学活动,并以此评价学习质量的好坏,以赛促学。再次,技能大赛还有利于教师同行之间交流比较,开拓眼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学校还要特聘工程算量方面的企业专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并带领学生到企业基地参观,将工程的各个部位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想象力,理解工程图纸,指出学生计量计价的不足,与专业教师共同探讨,组建一支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

(二)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为了进一步调动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全省教育教学及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强化师生职业技能和创新素质培养,我市教育局对获奖选手和学校给予奖励,这样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发展能力。学校更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利用增加课时费、获得名次的发放津贴、职称评比优先、外出培训等多项措施激励教师乐于参加或指导技能大赛,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现场工作经验,达到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和提高工程造价教学水平的目的。

五、改革成效

经过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后,我院校近?啄暝谑 ⑹兄耙导寄艽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工程造价教师为备战大赛,一直在不断地自主学习造价专业前沿知识,同时学校也为教师提供了多次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才能更好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专业教学效果。

在顶岗见习期间,凡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并反馈我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达到了招聘一个熟练预算员的水平。除此以外,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就业上岗后,能熟练地运用广联达、鲁班等工程造价软件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以及从事工程预决算工作。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结束语

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程,发挥了对建设课程体系、编制校本教材、完善实训基地设施、改进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项目教学、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以促进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搞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搞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技能大赛的成绩逐步成为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水准,如何以大赛为引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将大赛纳入正常的教学培训体系中来,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搞好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技能大赛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是展示职业教育成果,进行经验交流,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技能大赛的成绩逐步成为一所职业学校办学好坏的重要标志。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各个职业学校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往往把大赛看成是一个突击性、临时性的工作,功利化倾向严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资金集中投入在几个学生的身上,推行“精英教育”,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不计成本向参赛学生倾斜。把大赛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以赛代考、以赛代学,没有把大赛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培训中,严重背离了职业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因此,我们必须打破技能大赛这种应赛教育体系,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加强教学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开展一体化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大赛真正成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推手。

一、职业技能大赛的内涵引领了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方向

技能大赛自2007开赛以来,比赛内容从一个掌握基本技能要求开始,逐渐向企业生产靠拢,比赛项目内容紧扣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贴近行业先进的发展技术;比赛规程和赛场规程贴近企业生产岗位规范,强调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改革的方向标。通过大赛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赛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起到了一种制度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随着技能大赛的常态化、制度化、企业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大赛要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大力开展专业课程改革,以技能大赛为重要载体,以赛促练,使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与技能大赛实行直接对接,使课程改革更好地服务于技能大赛。

二、认真研究和分析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规程和内容,将大赛要求纳入教学培训体系中来

比赛规程和内容代表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而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因此,将技能大赛的规程和内容纳入到教学培训体系中来,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1、详细研究技能大赛规程和内涵,指导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规程是基于专业基础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而设计的,它体现企业、行业一线现代生产工艺,同时还体现了企业文化、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规范要求。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参与,他们派出了既懂得生产实际,又懂得一定教育教学理念的专业人员参加命制比赛题目和评分标准,代表着企业生产实际和技术发展动态。而比赛项目和评分细则正是专业未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和考核标准。为了深刻领会大赛的内涵,我们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由来自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上的专家学者。针对不同工种的比赛规程我们分别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从命题的指导思想、比赛的内容和比赛规则等,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归纳出系列知识、技能要点和评分标准,然后整理成系列项目课程标准,这些标准正是指导专业课程改革的依据。例如在数控铣的技能大赛规程中强调: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强调精度保证与效率优先的有机结合,注重细节,注重工艺能力考核,体现工艺制作中的创造性。强调零件典型要素的快捷加工,自动编程的熟练使用,装夹方式的选择与快速装夹,工艺综合能力与整体性考虑,零件的精度保证与配合保证等等。针对这些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我们整理出数控铣编程与加工技术项目训练的课程标准。

2、以课程标准为主线,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分析归纳总结,梳理出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适度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根据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简化、提炼、转化为实施性教学项目。做到不仅要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拓展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例如我校数控专业教学计划一般每两年都要调整一次。在调整中我们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规程和内容的分析,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岗位规范和标准,加强了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基础课中制图、液压和测量等内容,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技能大赛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训练。整个教学计划分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技能课程:理论与实践,又分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综合模块、企业专项模块、顶岗实习模块、学生考证考级模块。在专业模块中,我们不断调整技能训练项目的内容,把技能大赛的内容要求分解到不同的项目训练中;同时,在项目的设置过程中,又把大赛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分解到不同的模块和项目中,并且把企业的标准和规范纳入其中,整个训练按照生产一个产品的要求来实施,只有合格的“产品”,而没有分数的高低。这样一来,技能大赛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了稳定的顺序结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完成不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能大赛与专业技能训练体系,3、搞好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

技能大赛重在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实现从遵从教科书的被动学习到指向职业行动自主学习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到综合知识和复合技能学习的转变。建立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方法上,要广泛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着力形成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把生产方式、岗位标准、比赛规程物化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体会完整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并通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关联。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为了提高项目教学效果,我们加强了一体化教学,使课堂教学转向车间,教师车间教室完成了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之后,进行项目实训。课堂搬到车间后,做到了车间教室一体化,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一体化,时间和空间一体化。教师不但能够进行理论指导,而且还能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我校建设了机械加工车间、焊接车间、数控车间、机电车间、汽修车间和模具车间,整个教学安排车间,边讲边练,效果明显。为了提高训练效果,开发了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项目教材。

三、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必须加强职业学校与他们的联系,联合办学,合作培养,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用企业标准引领技能大赛标准,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企业人员参与评判,可以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技能大赛环境更加贴近企业生产环境,我们按照企业提供的企业一线题目、企业标准、企业评判规则进行操作,指导教师也是按照企业的全部规则进行指导,学生用的是生产设备,加工的是真产品,用企业真标准进行评价。近年来我校在大赛的综合训练中,根据比赛的工种不同,我们聘请了当地知名企业岗位技术能手进行指导。如制冷比赛工种,我们聘请了海尔冰箱负责生产的工程师进行指导,特别是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走管和焊接,实用性强;焊接比赛,我们聘请了南车集团青岛客车集团公司的一线技术能手进行指导,完全按照动车的焊接标准进行训练;再如我们的数控比赛,我们聘请了海信模具公司的技术工人进行指导,整个工艺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加工参数选择合理,加工完全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的,一个尺寸达不到要求就为废品,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我校学生在近几年参加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大赛中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通过合作,学校及时了解就业市场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变化,以行业技术标准引领职业学校教育,进一步推进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在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学改革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直接参与和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必须全面掌握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为教师们设计了提高技能三部曲:对于新进的教师采取了校本技能培训和参加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组织的教师培训班,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考取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对于毕业了几年的教师分批进行下场锻炼,掌握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加工工艺、设备操作技能、岗位规范和企业文化等,提高实践能力,当他们回到课堂之后,能够把企业生产要求带到教学培训之中;对于有了一定企业生产经验的教师学校安排他们到车间进行生产加工,对外承揽加工任务,进一步提高其实践技能,让教师在生产中成长,全面掌握产品的加工要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兴产物,把大赛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培训中来,以大赛引领搞好当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任邢晖.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价值.中国教育报[N], 2008-6-25(9).[2] 彭年敏.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辩证思考.职业教育研究[J].2010(4).[3]办好职业教育为什么靠工学结合 中国工程教育网

[4] 谈松华

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25第6版

第三篇: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搞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搞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摘要:技能大赛的成绩逐步成为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水准,如何以大赛为引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将大赛纳入正常的教学培训体系中来,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搞好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技能大赛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是展示职业教育成果,进行经验交流,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技能大赛的成绩逐步成为一所职业学校办学好坏的重要标志。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各个职业学校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往往把大赛看成是一个突击性、临时性的工作,功利化倾向严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资金集中投入在几个学生的身上,推行“精英教育”,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不计成本向参赛学生倾斜。把大赛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以赛代考、以赛代学,没有把大赛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培训中,严重背离了职业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因此,我们必须打破技能大赛这种应赛教育体系,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加强教学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开展一体化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大赛真正成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推手。

一、职业技能大赛的内涵引领了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方向

技能大赛自2007开赛以来,比赛内容从一个掌握基本技能要求开始,逐渐向企业生产靠拢,比赛项目内容紧扣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贴近行业先进的发展技术;比赛规程和赛场规程贴近企业生产岗位规范,强调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改革的方向标。通过大赛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赛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起到了一种制度性和引领性的作用。随着技能大赛的常态化、制度化、企业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大赛要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大力开展专业课程改革,以技能大赛为重要载体,以赛促练,使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与技能大赛实行直接对接,使课程改革更好地服务于技能大赛。

二、认真研究和分析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规程和内容,将大赛要求纳入教学培训体系中来比赛规程和内容代表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而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因此,将技能大赛的规程和内容纳入到教学培训体系中来,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1、详细研究技能大赛规程和内涵,指导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规程是基于专业基础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而设计的,它体现企业、行业一线现代生产工艺,同时还体现了企业文化、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规范要求。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参与,他们派出了既懂得生产实际,又懂得一定教育教学理念的专业人员参加命制比赛题目和评分标准,代表着企业生产实际和技术发展动态。而比赛项目和评分细则正是专业未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和考核标准。为了深刻领会大赛的内涵,我们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由来自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上的专家学者。针对不同工种的比赛规程我们分别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从命题的指导思想、比赛的内容和比赛规则等,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归纳出系列知识、技能要点和评分标准,然后整理成系列项目课程标准,这些标准正是指导专业课程改革的依据。例如在数控铣的技能大赛规程中强调: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强调精度保证与效率优先的有机结合,注重细节,注重工艺能力

考核,体现工艺制作中的创造性。强调零件典型要素的快捷加工,自动编程的熟练使用,装

夹方式的选择与快速装夹,工艺综合能力与整体性考虑,零件的精度保证与配合保证等等。

针对这些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我们整理出数控铣编程与加工技术项目训练的课程标

准。

2、以课程标准为主线,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分析归纳总结,梳

理出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适度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根据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

内容进行简化、提炼、转化为实施性教学项目。做到不仅要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拓展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例如我校数控专业教学计划一般每两年都要调整一次。在调整中我们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规

程和内容的分析,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岗位规范和标准,加强了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有针

对性地加强专业基础课中制图、液压和测量等内容,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

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技能大赛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训练。整

个教学计划分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技能课程:理论与实践,又分必修模块、选修模

块)、综合模块、企业专项模块、顶岗实习模块、学生考证考级模块。在专业模块中,我们

不断调整技能训练项目的内容,把技能大赛的内容要求分解到不同的项目训练中;同时,在项目的设置过程中,又把大赛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分解到不同的模块和项目中,并且把

企业的标准和规范纳入其中,整个训练按照生产一个产品的要求来实施,只有合格的“产品”,而没有分数的高低。这样一来,技能大赛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了稳定的顺序结

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完成不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能大赛与专

业技能训练体系,3、搞好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

技能大赛重在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实现从遵从教科书的被动学习到指向职业行动自主学习的转变,从

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到综合知识和复合技能学习的转变。建立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

合、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方法上,要广泛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着力形成以项目教学法为主

要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把生产方式、岗位标准、比赛规程物化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

径,让学生深刻体会完整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并通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实现知识

和技能的关联。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为了提高项目教

学效果,我们加强了一体化教学,使课堂教学转向车间,教师车间教室完成了必要的理论知

识讲解之后,进行项目实训。课堂搬到车间后,做到了车间教室一体化,理论教师和实训指

导教师一体化,时间和空间一体化。教师不但能够进行理论指导,而且还能对学生操作进行

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我校建设了机械加工车

间、焊接车间、数控车间、机电车间、汽修车间和模具车间,整个教学安排车间,边讲边练,效果明显。为了提高训练效果,开发了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项目教材。

三、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必须加强职业学校与他们的联系,联合办学,合作培养,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用企业标准引领技能大赛标准,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企业人员参与评判,可以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技能大赛环境更加贴近企业生产环境,我们按照企业提供的企业一线题目、企

业标准、企业评判规则进行操作,指导教师也是按照企业的全部规则进行指导,学生用的是

生产设备,加工的是真产品,用企业真标准进行评价。近年来我校在大赛的综合训练中,根据比赛的工种不同,我们聘请了当地知名企业岗位技术能手进行指导。如制冷比赛工种,我们聘请了海尔冰箱负责生产的工程师进行指导,特别是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走管和焊接,实用性强;焊接比赛,我们聘请了南车集团青岛客车集团公司的一线技术能手进行指导,完全按照动车的焊接标准进行训练;再如我们的数控比赛,我们聘请了海信模具公司的技术工人进行指导,整个工艺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加工参数选择合理,加工完全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的,一个尺寸达不到要求就为废品,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我校学生在近几年参加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大赛中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通过合作,学校及时了解就业市场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变化,以行业技术标准引领职业学校教育,进一步推进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在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学改革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直接参与和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必须全面掌握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为教师们设计了提高技能三部曲:对于新进的教师采取了校本技能培训和参加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组织的教师培训班,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考取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对于毕业了几年的教师分批进行下场锻炼,掌握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加工工艺、设备操作技能、岗位规范和企业文化等,提高实践能力,当他们回到课堂之后,能够把企业生产要求带到教学培训之中;对于有了一定企业生产经验的教师学校安排他们到车间进行生产加工,对外承揽加工任务,进一步提高其实践技能,让教师在生产中成长,全面掌握产品的加工要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兴产物,把大赛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培训中来,以大赛引领搞好当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任邢晖.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价值.中国教育报[N], 2008-6-25(9).[2] 彭年敏.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辩证思考.职业教育研究[J].2010(4).[3]办好职业教育为什么靠工学结合 中国工程教育网

[4] 谈松华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25第6版

第四篇:让技能大赛引领中职课堂教学改革

让技能大赛引领中职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普及,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也提出了更新的希望。技能大赛使得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相适应,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引领了课堂教学改革。中职校要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结合实践,就技能大赛引导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技能大赛;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工厂;四位一体;

一、技能大赛是改革的产物,具有时代意义。

2008年6月28日,教育部正式提出建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和“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序列。所以,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出现,开拓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革新之路。技能大赛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逐步形成了普及所有院校的良好局面。大赛检阅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同时展示了职教学生的精湛技能、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体现了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拓展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素养。从积极效应可以看出,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目前中职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我国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就中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1)教学方法的问题。目前,很多职业学校仍以传统教学方式,教师的上课就是“照本宣科”,学生主要是靠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在课堂上显得被动,思维受到限制;(2)教学手段的问题。职业学校课堂教学难以打破单一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没有得以很好地应用,实训基地建设落后,实习实训安排不足,满足不了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3)师资水平的问题。职业学校的任课教师多数还是从普通大学毕业生或大专院校的教师中聘用,远不适应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掌握一定专业技术,但缺乏实践经验或相关企业工作经验。因此上课时不能很好地将教材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三、技能大赛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一)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1、以往的办学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随着技能大赛的到来,很多中职校在办学目标上,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把学生技能比赛、学科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资格取证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身份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与适应。

2、以往的课程设置大多分为基础理论模块与实习实训模块。随着技能大赛的推广,很多中职校将课程设置细分为四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技能实训模块和岗位训练模块,使得教学目标更明确。

3、以往的技能比赛很少被重视,参加的人也是微乎其微。随着技能大赛的普及,建立了覆盖全体师生的参与制度,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机制。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技能大赛要实现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

(二)技能大赛推进中职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整体性推进。技能大赛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与整体素质的更高要求,使得课堂教学有必要作更合理的改革。

1、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只有这样,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才能适应技能大赛的要求。

2、着重革新课堂设计思路,在备课中体现合理课堂要素的新配置

很多教师只是上课传授知识,对专业目标不闻不问,其课堂的有效性显然大打折扣。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

3、打破旧的框框,把车间作为第二课堂。平常所说的课堂就是一张黑板、一张讲桌和几十张桌凳,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而现在把课堂搬到车间里,学生围绕实训设备站着,听老师对着设备讲,让书本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将“纸上谈兵”式灌输进化到“实战演练”式指导,同时也可把技能大赛的各项要求潜移默化地注入学生的头脑,为将来参加技能大赛提前打基础。

4、有条件的职校,可以搞外来加工或出租设备,把车间变成工厂。这样,学生身在车间,可以体验工厂的氛围,比较有利于学生实训与技能水平的提高,为技能大赛储备能量。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学习与借用,它将真实的工业环境与教学环境融合在一起,是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符合新加坡实际的新模式,旨在使职业院校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生产、教学、科研、鉴定”四位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将企业产品引入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即为实训学生,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下进行生产实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又能就地取材搞科研,学生也能通过技能鉴定取得技能等级证书。

四、中职技能大赛可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注重个别培养,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教育。为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各职校将优质教育资源优先用于技能大赛,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辅导极个别有希望参加大赛获奖的学生身上,从而忽视了大多数的普通学生,严重背离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这与国家开展技能大赛的初衷是相悖的。

第二、注重比赛过程,忽视了教学过程。各级各类比赛时间跨度长,选手的训练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参赛的老师、学生和指导老师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 2 备赛中,对正常教学工作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学校看重比赛过程,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教育过程。

第三、注重技能教育,忽视了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应是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技能大赛的侧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提升,但并非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有些学校为了在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单纯只抓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赖以支撑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引领了课堂教学改革。中职校要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大赛,平时要充分备战,处理好实训与教学的关系,不要为竞赛而忽视了正常教学,更不能影响教育教学,要防止违背技能大赛的宗旨而走向误区。课堂教学改革要适应技能大赛的要求,教师课堂上要联系技能大赛内容去教学。各中职校要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说,技能大赛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但比赛仅是形式而不是目的,举办技能大赛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静,姜明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5):12-16.

[2]陈慧敏.融“赛教学”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9(4)[3]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23-24.

[4]邱国金

“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职教通讯,2011-04.(239):60-63

第五篇: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就工程造价而言,近几年建筑业蓬勃发展,同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尤其加入世贸组织后,建筑业也需与国际接轨。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轻经济重技术”,建筑业从业人员和院校建筑人才培养上经济意识、造价控制、造价管理意识淡薄。人才培养目标与国际上“经济引导技术”的做法不相适应。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大多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专业改行。建筑业快速发展提出高校应尽快培养“面向建筑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程造价方面的应用人才”的要求。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侧重于生产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所培养人才应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面向建筑业第一线提供应用性人才。因此,打破常规思维模式,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社会需求用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加快专业建设改革的步伐,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是当前专业建设所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

一、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

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臵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还培养了一些不能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的方便。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我们臵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

2.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 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报告批改,特别是野外教学生产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

三、改革实践性环节教学的必要性

以往的各门理论课程教学,包括其相应的试验课程或课程设计,仅仅是围绕各自的课程服务的,彼此间缺乏有机的统一。另外,在四大实习中除测量实习可以在校内进行,认识实习属参观类实习,比较容易解决外。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属校外实习,且时间较长。随着学生的扩招,人数成倍的增加,同时,学生学费自费等使得这两个实习在进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

第一,联系实习单位越来越困难:随着学生人数的成倍增加,学生的分组数量越来越多,仅仅由几个实习指导教师来联系实习单位,实行集中实习是越来越困难。

第二,实习经费紧张:由于近年来车费和住宿费用的增加,使得实习经费相当紧张,即使在省内实习,实习经费也最多只能解决学生的交通费用,住宿、吃饭等费用必须由学生自费船决。

第三,实习效果不理想: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这样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动手的机会就会减少。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机会减少;另一方面,实习经费的紧张,有时不得不压缩实习时间。这样使得实习效果不理想。

四、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及对策

1.贯彻“积木式”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机统一

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及相关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过程中,始终围绕“一栋理想的房子”进行,这栋理想的房子的功能、材料和结构型式等均不受限制,其中,理论课程教学解决的是“积木”的过程,因此,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及有关设计类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贯彻“积木式”教学思想,有利于各类课程理论教与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有机统一。

2.加强实习教学环节改革,实现“自我实践”

针对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中存在的联系实习单位困难、经费紧张、时间不足等问题,可以实行:两种模式并举,实现“自我实践”的改革。

(1)第一实习模式—— 集中实习。这是一种传统的实习方式,优点是便于教师集中管理和指导,且能在较短时间内容易达到实习目的;缺点是实习单位要求多,联系实习单位困难,要解决学生住宿等问题,存在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改革这种实习模式,关键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应以学校的名义与学校周边的建筑施工企业、设计院、建筑监理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签订定点实习基地协议,聘请实习指导教师,这样,学生实习后可以回学校住宿,解决了实习经费紧张的问题。

(2)第二实习模式——分散实习。学生根据实习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持学校的实习介绍信,在家庭住址附近的城市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完成实习内容。对于一些边远山区的学生,可以由指导教师利用往届的学生、校友等关系,介绍到相应的实习单位去实习。分散实习容易解决学生的吃、住等问题,实习时间可以自由延长,学生既可以达到实习目的,同时,也可为实习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可以解决实习单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分散实习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毕业后学生自己找单位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分散实习有利于学生“自我实践”。

3.加强实习成果交流,严格实习成绩考核实习成绩的考核,应以实习单位的鉴定为主,指导教师考查和实习交流为辅。其中,实习成果交流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学生实习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的对象是不同的工程,其结构形式、材料应用、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不完全相同,通过实习成果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实习指导教师及时了解一些先进的施工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情况,为今后从事教学和科研积累一定的经验。

4.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理实一体”教学体系

学院投资建立相关实验室,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积极与大中型建筑类企业、建筑设计院加强联系,建立专业稳固的实习基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积极从建筑类企业、建筑设计院中招聘既有较高

学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重,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在核心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推行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任务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做”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与“专业+公司+师生员工”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

5.精心组织并实施教学、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 根据培养计划,精心组织教学实训,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环节中精心组织安排了如: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建筑造价软件实训、工程识图与施工实训、工程定额与预算实训、建筑施工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工程制图课程设计、装饰工程预算课程设计、安装工程预算课程设计等。并以“能力=知识+经验+个人素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增加就业竞争优势。

6.推行“双证书”制度、完善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高职教学必须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工艺和技能,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制订符合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高职人才培养计划。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时,以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为依据,确定该专业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淡化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把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训、工作项目上,使学校教学内容直接,准确地反映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奠定基础。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虽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正在逐步完善,但由于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化需经历一个认识提高的过程,加上教材建设跟不上,所以课程的综合和重组无法一次到位;受专业教室条件的限制,部分专业实践课无法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组织教学;教

学课件的开发、教材的编写、电子教案的制作水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部分课程的教学手段落后。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工程造价专业实践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先组织力量开发特色鲜明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拟研究制订各课程、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进而组织编写各课程和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配套教材,研究开发配套的教学课件和应用软件。

下载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