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戏剧表演法的合理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戏剧表演法的合理应用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现,论者发现戏剧表演教学法确实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气氛和活力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相对于传统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而言,戏剧表演教学法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前卫,真正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缺乏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引导和支撑,同时该教学方法对于小学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实际作用也尚待检验。因此,研究分析戏剧表演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辅之以必要的案例分析就成为未来推广戏剧表演教学法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正如前文所言,当前学界对于戏剧表演教学法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还没有进行具体而微的分析,相关的研究工作也亟待深化。从这个角度上说,本课题研究对于展开小学英语阶段戏剧表演教学法的具体步骤、价值研究、影响因素研究等研究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价值。同时这也是对于目前已有研究成果的补充和加强。
2.实践意义
从实践的层面上讲,研究戏剧表演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为戏剧表演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供方法论层面上的借鉴。只有真正了解了该教学方法的内在价值与意义,才能够更好地设置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发挥其价值。另一方面,小学英语教学同样面临着教学改革的关键转折点,每一个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都是一次教学改革的尝试。而戏剧表演教学法的应用也将真正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方向和参考。
(三)文献综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戏剧教育早早就传入中国,经过中国内化和吸收,演变成一种学习的英语的方式,近些年来非常流行,甚至在中国一些中小学课程中专门开设了英文戏剧社团。我这里所说的戏剧表演和戏剧教育是不太一样的。英文戏剧表演法是从戏剧教育得到启发,并结合我国的教育发展方向,形成的一种辅助教学方式。
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十八世纪,法国诞生了教育戏剧,但是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传播,也没有比较成熟的学习系统,只是一个萌芽。而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左右,教育戏剧发展比较完善,比较成熟,在西方的国家逐渐流行起来。例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这些国家都尝试了戏剧教育,并且,他们发现戏剧教育的出现,也改善了中小学的教育情况。教育戏剧在中小学的迅速发展主要出现在二战以后,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创作性教育戏剧在欧美迅速发展,60,70年代,教育戏剧发展成熟,形成了一种以多人合作扮演,演绎故事的模式。关于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学习知识。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完善的研究,将教育戏剧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
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台湾,香港发展比较早,我国的大陆的教育戏剧还没有发展起来,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戏剧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小学英语教育提供了一些思路,出现了戏剧表演法。
2.国内外课本剧研究不足之处
我认为当前的戏剧表演法还是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还没有完整的理论,我主要是探讨,英文戏剧表演法对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提升。当前国内外课本剧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既缺乏整体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同时又对课本剧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价值、应用方法等关键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亟待推进。
(四)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对论者在实际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经历进行总结,借助数据分析、访谈等方法来对戏剧表演教学法在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价值等问题进行探索。从案例出发,在交互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理论背景支持下,分析该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五)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法。知网搜索相关研究论文,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做好笔记,为论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二是调查法。实际调查本课题研究的利益相关人员,通过实际的谈话、观察等方式来掌握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六)核心概念界定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戏剧表演教学法应用的研究,需要围绕着“戏剧表演教学法”这一核心概念开展。而所谓的“戏剧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引入或创设一种学习的情境,将抽象的内容纳入有趣的情境之中,用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和技能。“它是一种教学上的应用戏剧,不是训练,不是表演娱人,而是教育学之间的心关系”。毫不讳言的是,戏剧表演教学法本身是具有着一定娱乐性的。而所谓的“娱”是指在求知过程中个人的积极性,甚至是一种激励,而“乐”则是指获得知识、成长之后的喜悦。
二、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于传统智能理论的一种颠覆。传统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由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两者的合一。而多元智能理论则创造性地提出人的智能绝不仅仅是如此简单,而是由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多种智能的组成。这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乃至各个学段、各个学科教学的教学方法而言是极具启发性和方法论指导意义的。
(二)互动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是指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建构主义理论更加重视发挥学生自身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主体性价值的发挥。
2.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明显的互动关系。而社会互动理论强调当相关的互动双方采取行到之后就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这种互动是双向的,彼此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行为对于对方的影响,转而由此出发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这对于教学活动而言,要求学生和教师互相配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高效,更具针对性。
因此,社会互动理论是一种精准教学思想的体现。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顾名思义,将“人”作为一切行为、思想的核心。从教学活动而言,必须围绕着学生自身的成长来设计教学行为,通过调动一切资源和形式来让教学活动更加高效,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4.社会建构主义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理论将人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结构性分析,分解出环境、行为、主观意志等组成元素。这一理论为研究教学环境中的教师设计教学方法,教师把握课堂效率等行为提供了很好的启发性,让教师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环境中正在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元素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之间组成学习小组,围绕着某一个具体而特定的学习任务来进行明确分工,最后对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总结。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通过在班级英语教学中推行戏剧表演教学法,分析学生在该教学活动之间的成绩、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转变,来分析总结戏剧表演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二)研究对象
北京通州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
(三)研究内容
1.英语教学中使用的课本剧
我在北京通州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四年级英语戏剧表演教学中所使用的课本剧主要是《三只小猪》和《 Daily life》两个。
2.英语课本剧教学案例描述
根据剧本内容设计,进行任务角色的分工,然后分配合作小组,进行排练。在排练的过程中,我主要负责课堂的整体掌控,以及学生在排练过程中对学生在肢体 4
语言、神态语言和小组内部分工等方面进行指导。当然,在学生排练之前,每个表演小组都会收到一份修缮完毕的剧本作为接下来排练和表演的基本依据。
(四)研究方法
1.观察
在课堂上使用戏剧表演教学法时,观察学生们在戏剧表演过程中的参与度,比如戏剧表演使用对话时的流畅程度,学生在肢体语言、神态语言等方面上的表现等。通过观察为研究提供最真实的依据。
2.访谈
在推行戏剧表演教学法一段时间之后,与班级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学校主管业务的领导等分别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增长、学科素养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访谈来多角度了解戏剧表演教学法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方向和指导。
3.问卷调查
设计调差问卷,通过实际发放和网上发放两种方式来收集学生、学生家长、小学英语教师、小学英语教学专家以及学校领导等各方意见。
4.前测与后测
在进行戏剧表演教学之前,对所教授的班级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水平进行一次模拟检测,并计算出准确成绩。在一阶段的戏剧表演教学完成之后,再次进行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水平的检测,然后将前测与后测成绩进行对比。当然,这两次检测所用试题在难度上和考察知识点内容上要基本上保持一致。
四、研究结果
(一)提高了小学生的英语成绩
1.课堂观察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在进行戏剧表演英语学习中,每节课每位同学的举手次数平均为 4.3 次,而在此之前仅为 2.8 次;就发言情况和复习表现来看,通过戏剧表演教学法而完成的课堂任务效果更好,学生对有关问题的回答更加流畅,同时学生自己的主动思考的内容更多。
2.研究前后测验的成绩对比分析
论者所教授的班级一共有学生36人,前测成绩的平均分为92.3分。而后测 5
成绩的平均分为96.7分。通过成绩对比来看,戏剧表演教学法的应用在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方面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的。
3.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回收之后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目前有72.3%的同学认为小学英语的学习难度较大,而在这些同学中,有63.3%的人将“缺乏学习兴趣”作为学习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此外,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课堂活动方式当数游戏(19 人,约占 31.7%),其次分别是对话表演(12 人,占 20%);比赛(10 人,约占 16.7%);歌曲(9人,占 15%);朗读(6 人,占 10%);调查(4 人,约占 6.7%)。这表明游戏、对话表演、歌曲等含有教育戏剧元素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果能够适当的开展这些活动,想必会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戏剧表演教学法,传统的课堂教授变成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加上戏剧内容本身的娱乐性和启发性,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也被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也从一开始的背单词、背课文转变成了一种合作的、文化的有趣的学习。
(三)增强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把戏剧表演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中,活跃英语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利于学生们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而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将英语学习内化为自身知识学习的一种需求,进而将之转化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当学生能够流利地说出所排练的英语戏剧中的台词的时候,当学生自己精心排练的表演动作能够被学生接受和老师认可的时候,学生会从内而外地生出对英语学习的喜爱,同时对自己英语学习的成果表示认可,对自己英语学习的能力充满自信。
(四)促进了团结合作相互帮助
戏剧表演教学法的使用本身就需要学生之间进行自由地组合然后排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对剧本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根据小组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角色分配,转而背台词、排练动作和情节等等。这一过程无疑就是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学生各项素质的提升也是其未来学习、生活中必备的素质之一。
(五)提高了综合运用英语能力
在排练和表演戏剧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戏剧中的台词有清晰的理解,还需要对台词在剧本中扮演的角色,所需要的表演者在神态、肢体上的配合,以及某一句或某一些台词所表现出的特殊的文化背景内容等有全面的理解和认知。这本身也是对当前英语教学向“文化”转向的内在趋势与要求。
(六)培养了学生人文情感意识
经典戏剧将对社会的犀利观察体现在精妙语言中,让同学们透过剧本对爱情、对诚信、对社会有了深刻地思考;经典戏剧角色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感知力。通过戏剧表演,学生能够从剧本中收获到自由、节操、正确的价值观念等内容,同时学生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也能够获得提升,这对于培养学生人文情感意识来说是十分有效的一种锻炼方式。
结语
在论者的教学实践当中,笔者对于戏剧表演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抱有十分积极态度,它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人文情感意识等有着一定的成效。这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而言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向:教师应努力营造丰富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以自然的方式学习英语;不断地吸纳、总结、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活动设计尽量具有创意性及趣味性,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具体的课程类型、授课学时等采用相应的戏剧活动模式,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技巧;还要注意倡导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与合作精神,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和谐统一。
第二篇:戏剧表演在英语第二课堂中的应用
戏剧表演在英语第二课堂中的应用
戏剧是一门涵盖文学、音乐、美术、表演、宣传、推销、公关等的综合艺术。英语戏剧表演应用于英语第二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借助英语戏剧表演能够提升英语技能、锻炼口才、接触外国文化、丰富自身内涵、领悟人生哲理以及培养团队精神等。
建构主义包含于认知主义理论之中。是认知主义的延伸。1966年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首个提出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指出,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不是教师的传授,而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在的特定的场合和社会环境中,借助必须的学习资料,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达到的;学生不是被灌输的对象及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与传播者,而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学习环境的四要素是“意义建构”、“会话99、96协作”和“情境”。建构主义重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领会,突出了学生自身的重要性。作为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手段,戏剧表演在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和生活阅历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了真实的舞台,并凭借各种学习方法,如实践、参与、体验、交流和合作等,使学生借助对剧本意义的主动建构,锻炼英语综合应用技能。教学理论家列夫·维各托斯基就用过建构主义理论来说明实践和戏剧表演在教学中的作用,他指出表演作为一种建设性的表现方式,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对周围环境的辨别能力和想象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依据:交际教学法与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产生于1972年Hymes所创立的“交际能力”理论,此理论提出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反驳Chomsky的“语言能力”理论。Hymes指出语言的应用并没有包含在Chomsky的“语言能力”中,“语言能力”理论没有系统研究人们对语言在各种社会交往环境里的恰当运用。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想真正做到把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在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后。交际能力也是必不或缺的,即在何种情景下、向何人、说什么、用什么方式说的能力。在这之后,M.Canale&M.Swain深入论证了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篇章能力以及语法能力是组成交际能力的四大要素。Widdowson、Candlin等人也采纳了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观点,认为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面世后,得到广泛认可.并最终发展为在全球范围内较具影响力的外语教学流派;交际教学法在上世纪80年代初传人中国,而且在英语教学中逐步扮演重要角色。虽然提倡交际法的学者们并没有仔细探究过交际法的理论依据,但在交际法的实践中得出,最少有三个关键性的原则不容忽视:首先是交际原则,也就是有关交际的行为能够使学习效果变得更好;其次为任务原则,就是说有意义的任务用语言来完成有助于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是意义原则,也就是让学习者感觉有意义的实践对学习过程有帮助。而Richard A.Via认为,戏剧表演在英语第二课堂的应用过程相当于交际过程,交际体现在整部戏剧的语言中———演员相互之间以及演员和观众彼此的交际。
起伏跌宕的故事内容在戏剧表演中,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学生丰富的表现力也能够借助这样的模式得以实现。为学生在英语第二课堂学习中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踊跃参加,并融入角色中,学生们就会轻易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只有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整个活动的任务表演,因此需要学生用各种方法和各个同学进行交流,展示各自的体会和经验。合作的时间即为学生们交流心得体会的时间。非常轻松地达到让他们互勉互助、成果共享、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用语言、眼神或肢体来和别人交流并且表达自身的思想?通过英语戏剧表演,学生会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重视自己的公众形象,积累表演技巧,这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而这正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同时,由于英语戏剧来源于生活本身,学生在表演中可以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很多学生学习了多年的英语,却很少有机会在实际中运用,仅限于在英语课堂上表演交际对话、回答问题、撰写命题作文。通过英语戏剧表演,在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合作表演和小组讨论时。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能够切身感受到英语是他们实际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英语戏剧表演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即使教师非常了解学生参与的完整的英语戏剧表演过程,但是.由于在英语第二课堂中,学生缺乏英语戏剧表演的策略与经验,往往在学生进行真实的英语戏剧表演实践时,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这一点也恰恰是教师应关注并且适当进行指导的。
在写给导演和演员的著作中,Stanislavski指出“自我”在戏剧表演中是头等重要的。所有优秀的戏剧表演者都应该表达自身的情感。戏剧导演的任务并不仅仅是告诉戏剧表演者如何完成某个的动作或如何说某一句特定的台词。如果是这种情况,不仅戏剧表演者无法满足导演的要求,而且也会产生某种不真实的感觉,因为这种表演并非源于戏剧表演者自身的感悟。对“自我”概念的表述实际上和语言教学是密切联系的。在学生进行英语戏剧表演时,教师应该激励学生融入角色,忘却自我。当然,在实践中可能会比较困难。以英语第二课堂中某戏剧表演为例,有“母亲”、“父亲”和三个子女这几个主要人物,在对每个角色进行性格分析时,一般是先把学生分组,然后进行集体讨论。然而,毕竟学生只是业余演员,在表演英语戏剧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的表演并没有完全放开,有些还比较拘谨,甚至只有少部分在机械地背台词。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学生们会慢慢找到“自我感觉”,逐渐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与英语水平。
Constantin认为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任何人做过所有事情或者到过每个地方,所以人需要借助想象力来帮助他们进行真实的演绎。在学生的生活中,想象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但经常会需要教师的帮助来开发想象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他们并非在一个特定的舞台上演出。而是切切实实发生在生活中或经历的情景。以英语第二课堂中某个剧本为例,第一幕讲述的是在一个快餐馆里发生的故事.因为对儿子不放心,父亲专门来探望在餐馆工作的儿子,并且和餐馆的老板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谈话。假如此时教师把剧本中讲述的快餐馆换为学生生活中了解的肯德基或者麦当劳等等,然后让学生设想一下在他工作的时候,突然意外地遇到了自己的父亲..将自身置于这样一种场景中,学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和表情呢?这正如观看一部影片,观众在情节还未开始之前,已经在脑海中展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
科学实践已经证明,作为英语第二课堂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英语戏剧表演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英语戏剧表演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单调与沉闷,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英语戏剧表演中的合作与互动。英语戏剧表演中模拟的真实场景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自信与交际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口语。
第三篇:戏剧表演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戏剧表演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单位:高新区胡村乡大庙小学
姓名:齐培铭
戏剧表演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要介绍的戏剧表演教学法,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
一、戏剧表演教学法的意义
戏剧表演教学法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综合素质为本,以人的持续发展为本,培养的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又能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人。戏剧表演教学法尊重每个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戏剧表演教学法能激活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语言学习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戏剧表演教学法的推行使学生彻底摆脱了学习的羁绊,学生由学习的奴隶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去猎取知识,不再把学习语文当做负担,而是当做一种自觉追求和艺术享受。
二、戏剧表演教学法的运用
戏剧表演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前期准备、任务环和语文写作三部分。在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任务环阶段,学生为完成交际表演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已学的语文知识;在语文写作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 段所学语句的某些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
设置情景,突出表演。教师指导学生表演时,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都要符合语言交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根据剧情需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和学习课文。教材中对话、问答部分的内容,原本就是短剧形式,不需要改动便可进行表演。但是,教材中大部分课文是记叙文形式,必须经过再加工,把课文改编成人物间的对话形式,让其中的角色各有其性格特点,情节发展充满矛盾冲突,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
戏剧表演要与句式表达相结合。戏剧表演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机械记忆力强,往往能很快把一篇课文背诵下来。但是,如果学习只是囫囵吞枣地背下全文而没有体会句式的特点,那么,表演时也只是机械地背诵,体现不出作者在语言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特点也得不到体现。因此,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表演者一定要反复品味句式如何表达,语气是柔和还是强硬,是抒发情感还是提出疑问。即使是同一句话,出现在文章不同的地方,说出来的语气、语调也绝不相同。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次的语气都不一样。
了解学情,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原有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学习习惯、道德品质、集体观念、合作意识、纪律、心理健康以及家庭状况等。教师要认真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设计教案、学案,以便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理分组,优生带动。为了便于学生互动表演,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互动小组,每个小组大体为四人,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具体负责本组成员按时完成语文学习和表演任务。笔者在实践中还把教室里的座位排列成“U”形,由见背不见脸变为相互面对面,既新鲜又有趣,十分有利于组织学生进行短剧表演和多边活动。如此合理分组,不仅可以实施优等生带动策略,又可以使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与挑战,达到共同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情景感染,文化熏陶。为了增强情趣、烘托气氛,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室墙上贴上相关的图片、文字等。此外,为了激情引趣,教师还可以用彩纸或彩布做成各种各样的头饰,让学生戴在头上,把标志性的衣服饰物佩在身上。这样,戏剧表演会更加逼真生动。这样的语文学习既有趣又好玩,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明确要求,保障有力。为确保课堂表演顺利进行,教师要做到精心备课,并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和表演准备。在实践中,笔者还对学生参与表演,提出了“三四五”具体要求,即每天听三遍课文录音,读四遍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改写课文、编写对话,在课堂上做五分钟即兴演讲。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保障了表演在课堂教学中的顺利进行。运用戏剧表演教学法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戏剧表演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表演获得了成功体验,增强了自信,使优等生更优,使中等生赶上了优等生。由于学生共同参与表演,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提高,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语文学习策略。这是一种值得在教学中进行实践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英语戏剧表演大赛评分标准
英语戏剧表演大赛评分标准
评分项目: 百分比
节目创意与大学生活相关性 25%节目介绍 15%
发音、语调、语法 25%
沟通、配合及英语表达流利度 25%表演者仪态大方、表情丰富 10%总分 100%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应用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已成为科技进步的主要标志。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等于一体,创造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
一、信息技术改变了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理论是进行学科“四结合”教改实验的重要理论基础。所谓“四结合”,即在教学中要结合先进教育理论改革教学方法,要充分结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要充分结合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用电视机、录音机和幻灯机简单呈现教学内容的电化教学,已经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动感的画面配合美妙的音效、新奇的互动环节加上巧妙的评价方式,这些都不断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在积极地参与和交往中学会了合作。
二、信息技术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创造了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它能加速学生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同学们还可以借助于网络把自己从网上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信息与知识同他人一起分享,共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极大的满足了他们对知识的不同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在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维相互碰撞,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益。
(一)信息技术,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
现代英语教学提倡在生活中真实运用英语,而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变过去那种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大胆开口说英语。
在北京版教材第五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的内容作了扩充。不仅仅使同学们了解节日的表达,还使同学们了解了更多和节日相关的知识。为了能够给同学们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使同学们能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中西方的节日,我制作了一个节日的网站。网站里面包含了中西方的节日的由来、服装、食品、家中布置等,并配有大量的图片,我还把在英特网上搜到的一段西方过圣诞节的片断也放到了网上。同学们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眼神里流露出惊喜的表情。在小组合作向大家介绍节日时,同学们积极讨论,有的组还把自己从因特网上搜索来的节日的相关信息加了进来并制作成了ppt,通过ftp向大家进行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同学们还配上相关的节日的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仿佛处于真实的节日中。课上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了大量和节日相关的信息,并针对自己喜爱的节日进行具体的学习和展示。这样使同学们在一种较为真实的环境中来练习和学习语言,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一节课老师要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书写各种对话、重点句式、重点单词,比较繁琐、费力、耗时。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只需要把课堂上准备在黑板上书写的知识,在课前绘制成图片、录像、光盘,借助计算机网络教学,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度,得心应手地把影像呈现在视屏上,既清楚又规范,图文并茂,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加大了课堂容量,从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在学习Dos and Don’ts这一课时,由于句子单
一、枯燥。因此,我用摄像机拍摄了一段段真实的场景,让同学们边看边学习。之后给同学们设定了任务,小组合作为短剧配音。这个环节充分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热情。在配音的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了语言。在同学们掌握了扎实的句型的基础上,对同学们的思维进行了发散---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事情可以用Dos and Don’ts的句型进行表达,例如,Don’t talk loudly in the classroom.等。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来创编一个小对话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在这些鲜明、生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语言、亲自去模仿语言。通过再看看、说说、演演中,学生很快掌握了句型和单词,提高了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三、网络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探索、自主调控、自己控制学习的进度等。同时校园网络还可以使学生很快的获得有个性化的反馈,从而使学习有的放矢,提高学习的效率。下面以北京版教材第七册六年级英语“问路”为例,介绍一下如何将网络环境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学生是如何转变角色的。
网页采用欢迎页面和主页面两大部分。具体而言:由十个北京的名胜古迹的图片组成的,让同学们一进机房看到图片就有一种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开始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同学们上网浏览页面,而是通过游戏和课件的方式来对问路的句型作了综合复习和充分的口语练习。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让同学们带着任务通过校园网来浏览网页。他们的任务是:2008年奥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有一个外国旅游团要来北京,他们想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假如你是小导游,你想向游客介绍那个景点呢?确定几个想要介绍的景点。点击每一幅图片就会进入相关景点的介绍,并附有图片、游园路线、票价、开放时间等。同时,还配有相关景点的历史背景介绍。例如: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建于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 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故宫的面积、建设朝代、用途及建筑风格等。通过这样的介绍来使同学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观看圆明园往日的金碧辉煌和今日的残垣断壁的图片来引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这样在学习知识,训练句型的同时也融入了同学们的情感。
同 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然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同讨论并确定出一个景点,向游客进行具体的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要使用刚才复习的句型,以对话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示。
经过同学们十分钟的准备,各组利用校园网的优势进行了展示。每组有一名同学到前面控制教师机,使其他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指路的过程,在同学们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充分的应用了问路、指路的句型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在网络、图片、动作表演的多媒体氛围下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教师还准备了另一个迷宫的网页挂在了校园网上,首先同学们来到了美丽的桂林,在首页上有迷人的桂林风光、同时还有这样的一段话:Introduction: Gui lin has a lot of beautiful places, such as mountains, rivers and so on.Gui Lin also has some delicious food.Do you want to taste(品尝), go with me.The rabbit guide will show you the way.下一页是:You can go with me or you can choose the way by yourself.I would like to go there by bus.How about you? BY BUS
BY TRAIN
BY TAXI
ON FOOT同学们可以按着兔子向导的指引走,也可以自己选择路线。按着兔子向导的指引到下一页,遇到了一条河,然后出现了几句有关问路的话:Go along this river, there is a village.Go down this road, turn right at the first crossing.Go down this road,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crossing.每一句都是一个链接,然后又会出现一个新的地点,同时几句指路的话。有的链接会使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句子:There is no way.或者:There is a river.There is a mountain.其中有两个链接会找到藏有食物的网页,网页上有许多图片,还有这样的一句话:Look, Food Street.This food is in an old restaurant.同学们只有读懂了该网页上的句子才可以找到食物。通过这个网页,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又充分的复习了指路与问路的句型。同学们的兴趣高涨,课堂气氛达到了另一个高潮。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益,为同学们主动地的、有个性化的学习创设了条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自主地进行学习,突破课堂教学和规定教材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和发展同学们的发散思维。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寻找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