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教师做法探析

时间:2019-05-13 01:4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教师做法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教师做法探析》。

第一篇:分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教师做法探析

对于分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教师做法探析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能给我们带来全面发展的学生,几千年前孔子“因材施教”的观念也再次被人们重视起来,并开始真正落实到课堂之上,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阶段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同一个班上的学生,智力水平都有所差异,对相同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传统的教育,是所有的学生有一样的学习目标,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同样的,也布置一样的作业,无论智力高低与否,也以同样的标准进行相同的评价。这样的教育方式明显已经不适用于新的时代。因此,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开始流行并逐渐推广开来,即“分层教学”,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概念,分层教学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及原因,最后从教师该怎么做才能将对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的一些措施来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分层教学;教师评价;自我效能感;

分层教学是指在同一个版内或者同一个学校里,将学生按照对他们进行智力测验的成绩或者按平时的学业成绩,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师再根据这些不同的层次学生的智力水平或者学业的实际水平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有区别的教学,分层教学有不同的分层形式,一是按班级分层,同一个班的学生按水平或智力不同,分成不同的层次,二是在全校内进行分层,就是把全校所有学生集合起来一起进行分层,还有一个是走班制,“走班制”是学校相应的教室是固定的,每门课的老师也是固定的,而每门课,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水平来选择不同层次的班级去上课,处于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不同层次的班级布置的作业也有所不同,考试的难度也会不一样。

很多研究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来向大家证明,分层教学确实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有更好的效果。在中国知网输入“分层教学”进行搜索,搜到 349699 条信息,可见,分层教学确实引起了大家的重视。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教学”在短时间内可能的确能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并且学习成绩的提高很明显,但其实从长远来看,这种分层教学从长期看来会造成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影响更大,更深远。接下来在这篇文章里,我将首先对分层教学实施不当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接下来分析造成影响的原因,最后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思考。

一、分层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学生的归属感容易得不到满足,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论,归属感属于人的第三层次的需要,归属感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在学校范围内被团体所接纳和认可,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关注,归属感的满足对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个,原来班级的学生都被打乱,根据不同的智力和学业成绩被分配到不同的班级,甚至每上一门不同的课程,都会去到不同的班级,这样一来,原来班级的管理模式就被打乱了,原来的班级氛围也得不到维护。原来班级的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班级,有的被分配到较高层次的班级,有的在中等或更差一点的层级,也许在原来班级还算不错的学生最后在全校范围内却被分到较低层级,如此一来,他便失去了原来的优势,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许多学生很渴望得到团体的认同,但分层教学是他们的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

其次,分层教学会导致部分学生的焦虑。

即使教育工作者采取分层教学的初衷是为了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但即便如此,学生们对分层教学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他们容易把分层教学与传统做法上的分快慢班相比较。即使他们也能意识到分层教学对他们带来的好处,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自然的,他们也会意识到分层教学的一些弊端,并由此产生焦虑。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6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60名学生里,基础好的,一般的,基础差的各占一部分,结果显示,在各个基础水平额学生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认为分层教学让他们觉得更焦虑,压力相比分层之前也更大,学生的焦虑情绪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上的主观体验,虽然适当的焦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显然,在这项调查里,学生们的焦虑水平显然超出了适度的水平。过度的焦虑使学生过于紧张是他们不能精下心来学习。因此,对于过度焦虑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干预,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调整他们的情绪状态。

第三,分层教学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进而造成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低下。同样,在相关的调查中显示,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分层学生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及时老师不会将学生进行比较,但学生之间难免会进行比较,基础差的学生认为,在分层教学中,他们会被分到层次较低的班级,身边也都是跟他一样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觉得很没面子。另一方面,自尊心的伤害也会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他们主观的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不管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别人的步伐。

此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对他们各自造成的影响可能也会有所不同。高层次的学生压力可能会更大一些,因为他们会觉得家长和教师对他们期望更大,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他们的肯定,并维持自己的地位。而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上进心可能并没有那么强。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容易将自己贴上差生的标签,进而不甘进取,碌碌无为。

二、分层教学中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分层教育的错误理解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部分教师对分层教学并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他们认为分层教学是把所有学生分层等级,再按等级给予有差别的对待。因此,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实施过程,给学生贴上相应标签,特别是对于那些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学生而言,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会有所降低,期望也会降低,那么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便会降低,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会给予更高的期望,根据皮革马利翁效应,当教师对学生有好的期望的时候,学生便会不自觉的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最后成为教师所期望的那个样子。

(2)学生对分层教育的理解也是导致他们自身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即便教师并没有把学生划分三六九等,但仍然避免不了部分学生误解老师的分层,被划分到不同层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心理机制。部分高层次的学生会给自己贴上优等生的标签,有可能会产生优越感,骄傲自大,也有部分高层次的学生会给自己更大的压力,认为离自己必须很努力才能一直待在这个层次,他们害怕有所退步而让家长和老师失望,过多的压力和焦虑反而让他们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部分学生可能会安于现状,因而上进心不强;对于部分低层次的学生,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本来就不如别人。(3)家长方面的压力也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对于家长而言,他们更难对分层教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孩子被分到哪个层次。当孩子处于高层次的时候,他们会觉得有面子,同时对自己的孩子也有更高的期望,这种期望却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家长会时刻提醒孩子要往上爬;而对于低层次的孩子,家长可能会觉得没有面子而有所责备,会拿他们与高层次的学生作比较,这种做法只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他们会逃避学习,自甘堕落。

(4)现行的评价制度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教育方式改革了,若评价制度还跟从前一样,那改革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既然所有的学生都按不同的层次来教学,那评价制度也应该有所区别,多样化的评价制度能保证除分数之外,学生们其他方面的才能都能得到肯定。

三、分层教学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1)选择合适的分层方法.合理并且合适的分层才能说服学生和家长,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分层,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见,这样他们就能选择跟自己能力相当的层次,压力也不会太大,同时,第一次分层之后,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学生在各自的层次里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成长变化情况,进步或退步,教师应该随时调整学生的分层和分组,做到流动分层,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分组在一段时间之后,每一个学生依据自己的成长情况自然会出现层次变动.(2)教师应改变以成绩论好坏的观念。

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的能力是多元的。教师不能再给学生贴差生的标签,也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好或成绩坏而给予不同的关注和对待方式,要一视同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弥补劣势。

(3)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到分层教学并不是为了要把他们分为等级,只是为了让大家在各自的分层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通过努力,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4)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教师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让他们发挥各自的长处。

(5)不同层次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应该采取相应不同的情感教育,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而言,应该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避免他们过于。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应该培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可以布置一些简单地人物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变得自信起来。

(6)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针对他们产生的心理问题,要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内心的想法。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分小组对他们惊醒辅导等形式,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心里的困惑,进而帮助他们以一个健康的心理去适应这种新的分层教学的方法,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师与生一定能共同成长,在分层教育的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分组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毛景焕.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04 [2]张建洪.对现行体育分层教学实施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剖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9 [3]李文欣,刘影.分层教学中存在的消极影响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05 [4]李洪芹.浅议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新校园(阅读),2015,08 [5]李彪忠.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以我校实践为例分析[J].教育革新,2009,07: [6]张新红,宋艳红.教学中教师的分层评价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数学教学为例[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2 [7]彭迎春,刘菊媛.论分层次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其对策[J].群文天地,2012,18

第二篇:分层教学做法

对分层教学,我的实际做法

随着中学生就近入学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生源中的“不同智”现象越来越突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或策略使这些学生能得以提高,我们的实践阵地是教学的第一线,教学的主要过程在课堂,课堂上用什么模式去教学生学习,决定着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我们教师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大家都知道,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一门学科,不同的学生由于年龄、生理特征的差异以致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是导致许多学生物理差的根本原因,分层教学是“着眼于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具体做法:

首先是学生分层,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状况,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一般分为三组。其中A组为成绩优秀组,B组为成绩中等组,C组为基础比较簿弱组。为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通常只是老师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自己心中有数,教学过程中实施提问、练习等教学环节时,教师有意识进行即可。

其次是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备课要在透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和任务,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抓好学期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A层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B层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C层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学习目标。

再次是分层授课,上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每个学生是在相对保密的情况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处的层次,因此,教师一般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九年级上“电功率”一课时,我就明确告诉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灵活运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一些稍有变化的问题;C 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理解电功率的意义,会运用电功率公式,做一些较为简单的习题。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且难度不一样,这样就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分层把握教学要求,力求人人学有所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时时瞄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用课堂提问和练习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达标情况,采取因人提问、分层设题的办法进行。比如,让一些学习较差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诸如概念性提问,多练习一些难度较小的模仿性练习;让一些学习中等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考的提问,多练习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让一些学习较好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应用性的提问,多练习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特别是中、差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有获得表扬的机会,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物理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自信心,让学习较好学生学有压力,做得“胜不骄、败不馁”。

最后是分层布置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学生得以提高和发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是真正体现“有效课堂”改变“超负”现象问题症结所在。对C层学生,难度较低,但作业的份量也不可以太少,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对A层学生则可减少一些重复性作业,适当增加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型,以综合应用性为主;B层学生介于二者之间,作业有难有易。同时要求A层学生也要完成B层学生的要求,鼓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的部分作业和C层学生选做B 层学生部分作业。

总之,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优生堂堂都能吃的饱,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真正做到了抓两头,促中间,我们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

第三篇: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案例

研修日志

我是一位去年才走进讲台的新老师,半年多的教学里,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让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一: 我班有五六个同学,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一年级快要完了,然而他们连自己的名字都还写不对,上课呢又总是东张西望,甚至有的时候呆呆的看着,老师叫几声都没有反应,写字的时候,他们也会偷偷的看老师,老师一不注意就开始玩小东西或者就摸手或者玩铅笔。二:有一部同学呢又总是感觉很努力但是成绩也一直上不去,因为他们的努力和认真都是做给老师看的,他们经常作业不认真,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上课的时候如果老师不严厉一点,他们就觉得不是在上课,经常按自己的个人爱好出发,今天高兴好好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不高兴,就没有学习这回事,所以人虽然很聪明,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还有一个更不好的习惯,这就是家长的问题,回家不监督孩子做作业,然后孩子就使招,哭,家长就打电话给老师“我儿子作业没有做,好像有点感冒,现在又是睡觉的时候,可不可以不做”所以孩子就有了不好的习惯。三:有一部同学,学习认真,上课也很积极,特别是回答问题,这样的学生我也纠结,叫他们回答问题,他们总是有了一个答案又有一个答案,如果一直叫他们,这样的课堂就不是全班的课堂,而是他们几个的课堂,如果不叫呢,又会打击到他们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该怎么才能面对全体学生?四:一年级的孩子更喜欢得到老师的鼓励,我怎么感觉我的鼓励不起作用,最多当时起作用,课后同学们就又是以前的样子了。

通过继续教育《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与《当前学生学习指导的几个主要问题》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扎实,导致同学们没有学习动力,一方面老师没有把外部的学习动机真的转化为内部的学习动机,所以他们看起来是表面上的努力学习,然而心理却是一大股抵触的情绪,对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没有到位,常常只利用教师的期望效应,而不会应用已有的动机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在我的鼓励里,没有明显的奖励与惩罚,也没有注意奖励的质量,常常奖励好的参与任务而非好的任务表现。

针对以上的问题,通过这两专题的学习拟一下的措施:三个维度,在很大程度上人的习惯支配着人的行为,所以同学养成和父母使招哭。所以在他的心里作业完成与否不是问题,这样知识不巩固成绩就不理想了。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心在心理过程。学习需要+学习期望,相互作用。学习动机推动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产生学习动机。之所以出现上面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学习动机所以不能导致学习行为自然不会产生学习效果,学生成绩当然不好。1,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基础,老师指导更用心与用时来感化学生,学习方法注意指导,学习习惯注意培养,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健康状况进行因材施教。注意学习动机的培养,提高教学技能,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2,加强课外活动指导,不能一味的施加外部动机,要让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的动机。3,妥善采取奖惩,奖励好的任务表现而非参与任务。4,善用合作与竞争。5,与家长沟通,告诉他们的做法对孩子的副作用。

第四篇:分层教学问题浅谈

分层教学问题浅谈

固始县陈集一中

朱世琴

分层教学的渊源最早大约来自孔子,不过他所说的不叫做分层教学,他叫“因材施教”。按马克思的观点来看就是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以求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把这一原理运用到教学中去,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表现。这就叫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做法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孔子的因材施教也好,马克思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好用到教学中操作起来可不那么简单。搞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好心办了坏事,眼下的一些地方划分重点校划分重点班就是一例。结果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的,为什么?因为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出现了问题,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有的是伴随学生一生的,想要弥补则需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而最终的收效可能甚微。那么怎样做好分层教学呢?试讨论之!

分层教学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毫无疑问的。进行分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分层,或者说分层的标准是什么。也许有的教师会说通过考试划出分数不就可以了吗?这样做固然是一个办法,但是这个办法难免会让人感觉简单草率,大有贪图省事,息事宁人之嫌!而且事实上,一次考试就能真的评价一个学生的真正水平吗?恐怕不是那样吧?在国家三番五次的禁止划分重点校和重点班的禁令下,现

实中仍然有人“顶风作案”。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贪省事不想费力,做一道东坡肉和拌一盘凉菜所费的功夫怎么也不会是一样的!而教育学生何止又是做菜那么简单呢!一考了之的结果是短期的升学率上去了,可是那些所谓的非重点班的学生却付出了一生的代价!由于人数众多学生们可能当时并不怎么知道学校这样做会对自己造成怎样的影响。抑或知道但也无能为力,这种情况更加让人心酸!正值十来岁的花季年华,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没有很好的意识到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就被学校人为分到差班,从此头上就有了好像永远也挥之不去的阴影,和随时都会被别人看到的而自己企图又在隐藏的那差班生的“标签”。这样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是对未来满怀期待,充满自信的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而是以一种自认为是“失败者”的身份走向社会的,他们没有自信,对自己的未来也缺乏合理的规划,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了。这样我们的学生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的公民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劳动而绝不是复合型的劳动者,由于知识欠缺会影响技能的掌握,我们的人力资源大国还将一直是大国而不是强国。按照现在社会产品分配原则,这样的公民其个人价值也不会有很大的实现。那么幸福的人生何在,学校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承诺何在,学校的社会责任何在?如果说这样也算是分层教学的话,笔者认为还不如不要,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在糟蹋我们前贤的智慧,而不是在继承更不是在发展。

那么,用考试的办法不行怎么才能做到有效而科学的分层呢?我

想还是先来考察一下分层的标准及其合理性吧。处于实际考虑,考试和分数应是一个标准但绝不是唯一标准。这个标准能很直观的考察一个学生的近期的知识掌握情况。假如在考察方式和考察的信度,效度,和合理的区分度有保证的前提下是可以得到比较公正的结果的。但这仅仅只是标准之一,而且这只是给学生暂时的评价。学生是动态发展中的个体,所以在众多的标准中理所当然应该有潜在的或者说是发展性的标准,只有这样才合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才合乎公正,平等的要求。当然这种潜在的标准往往不易掌握,我们可以通过和学生“谈话”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的态度是否正确和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常态下的行为习惯来总结学生优劣现状的原因,预测学生发展中是否存在障碍,发展是否具备潜力以及具备怎么样的潜力。总之,对一个学生做出评价需要通过定性的和定量的两个方面来考察。所谓定性就是用描述的方式评价,这种描述是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的,生活中有大量的例子证明有的学生资质很好但学习态度不好,对自己的发展要求也不高,这类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不远。而那些资质并不是很好,但是学习态度很好,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的学生多数都能最终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因此,分层也主要以此为据。定量就是通过可操作性的测评进行评价。而且这两方面的比重也是需要斟酌的,笔者认为从发展性角度考虑定性的评价应该占的比重大些,但是这种定性是在认为每位学生都有潜力和可塑性的前提下进行的,这种做法和心理学上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差不多。认为每位学生都有优点,每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发展。

这就是积极的定性评,是和把一棒子打死的消极的定性评价相区别的。中国自古就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箴言,是在提醒教育工作者把学生看成不断发展的个体,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者是暂时不行就永远不行的个体。只有这样分层也才有真正的意义。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把好分层关以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分层教育的工作了。对于暂时认为是优等的学生,和暂时认为是差等学生的教育在此时做出区别也才有意义。注意我这里的优和差的前面都有“暂时”二字,意思是说这两类学生是在不断相互转化的。优的可能变差的,差的也可能变优的。即便是在这两类学生中间也有必要做出更细的分层,最好具体到每位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生语文差,有的学生数学差,语文差的学生有的是作文差有的是阅读差,数学差的学生有的是数学思想差有的是运算方法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方法。这是对一类学生的分层教学,对另一类学习态度差,对自己发展要求不高的学生要采取另一类教学措施。对待这一类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远大的发展目标。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弄清楚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原因何在呢?

一是因为学习中没有成就感对学习失去信心固然也没有兴趣,必

然对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这种情况居多数,因为没有人天生的就拒绝学习,拒绝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求知欲是人的一种天性。了解到了原因,只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并且坚持下去,多数学生是能够转化的。具体的做法是,逐渐培养起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给他们能够接受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正面鼓励为主,不断强化取得的成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至于树立远大的发展目标则主要靠案例教学,用鲜活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最好使用那些各种条件不如后一类学生的实例来教育学生,这样的说服力会更大。选取的实例要贴近学生不然也达不到教育效果,实例要重点突出尤其是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部分。而且最好是正反面相结合选取实例。

第二个原因是学校学习和实际生活两张皮,具体表现是在校一个样在家一个样,实际生活和内心世界相背离,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生表面上再看书学习实际上却神游于无物,表里不一。这种习惯一旦形成贻害无穷。如此一来学习态度是无论如何也端正不起来的。而且,他们整天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冲突之中被眼前的琐事所纠缠别说是十几岁的学生就是大人如果意志一旦不清楚也很难冲破现实去追求理想的。由于受到现实世界的牵绊他们对自己的发展要求就不会高,也谈不上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更不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学生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必定会和社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也是正常的。我们无法人为的把学生与社会隔离,那

种希望学生不受来自社会的任何影响纯属一厢情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使学生有一双慧眼,能够分辨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基于此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是想办法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愿意和教师倾吐自己的心声,愿意在遇到麻烦时征求教师的意见。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的影响会在学生的身上留下烙印,也可以为我们对学生的言行做出合理的解释。比如,近些年的留守儿童现象,留守儿童有什么特点,会出现那些问题等都可以为我们的更富于有效性的教育提供帮助。

分层教学也好,自然选择教学也好抑或是其他的什么教学也好,目的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共和国培养合格的公民。教学模式的探讨也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总之,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理念,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值得我们去理解和运用。

第五篇: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有人说:“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心理承受能力弱。风险和挫折是人生中难免的事,敢冒风险和战胜挫折,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品格。可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特有的天真幼稚,使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心理堤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

(二)自私狭隘,虚荣心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造成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封闭与狭隘。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学习上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三)缺少意志、毅力。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多,有的从小过着“众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有的读书学习缺乏毅力,善始而难以善终,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认识问题。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种状况在许多教育工作者中,尤其是在许多教育工作领导者的思想认识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专研人员曾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途径等问题,对两所完全中学的264名教师(其中16位校级领导)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住学生的考试分数,盯住升学率,而很少甚至没有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在错误认识支配下,学校的本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副课”,每周两节被简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干脆砍掉或者只填在课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首先是缺乏足够的专职教师。大多数是“兼而不专”,这些“兼而不专”的教师,又往往是半路出家的--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捉襟见肘,困难重重。其次,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面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另外,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缺乏宽容忍让意识等等,这种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这个群体(全班、全校)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心理测查、咨询、治疗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增

进心理环境的内稳度和机体对环境的有效适应,以积极主动、平衡而灵活、正确而理智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和协调当前及与时演进的客观环境,成为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强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中的有关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人生观、性格、气质、能力的浅显知识,跨越青春期误区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心理卫生基础知识,社会人际交流及自我训练,自我调节方法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那么,对中学生生理的成长、心理的成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全面发展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前,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第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这一点早已被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证明。不少国家在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训练中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心理患者提供治疗帮助。我国的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及广西的少数学校,也把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效果是显著的,但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较为闭塞的农村学校却仍是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逃其咎--追求高分、高升学率,“一切为了升学;已成为不少校长和教师办学的思想基础。当前,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所有校长和教师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一生的成就都有极大的影响。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就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也能反映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眼光。

第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列宁说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水平。”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师资保证。要千方百计向所有处于教育第一线广大教师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他们不仅能自觉地依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实践中去,从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通过校长培训及教师继续教育等方式,对校长和教师进行培训(特别要培训那些心理素质不高的教师),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处在建立、形成和发展之中,具有很大的模仿性、盲从性和易变性。正因为这样,教师的表率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予以高度重视。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无数双精细、审视的孩子们的眼睛在时刻盯着你。”1983年,英国政府在其白皮书《教学质量》中,曾把“适宜的个性品质”列为鉴别合格教师的三条标准之首。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也表明,一名教师达到一定的能力、知识水平和具备一定的教育

能力之后,其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就是影响学生成长(尤其是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

(三)开辟多种渠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指导及训练,也可采取随机交谈和开展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上加难。这需要工作的艺术性,也需要教师有慈母之心和绣花之功,做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爱到感染。如针对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须强调的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除了要讲针对性之外,更要讲经常性,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另外,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总之,学校要调动一切积极性,挖掘一切育人因素,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点一滴地落到实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切不可等闲视之。

下载分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教师做法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教师做法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认为作文是天赋异禀的人才能写,却没有意识到作文其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因此遇到作文就怕。 2、我们的学生了解积累的素材......

    探讨教师心理问题

    探讨教师心理问题,意义重大。这里,我想从成因和如何对待两个层面,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事情都是长期积累而成,教师心理问题亦然。招聘,末位淘汰,支教,教学成绩通报,......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范文)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关键阶段。由于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是一个独立性和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而且又......

    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都......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分析5篇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 武鸣县甘圩镇中心学校黄菊梅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十七岁至二十岁之间,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特别是一些家......

    中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怎么办?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疏导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被全社会所关注。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

    中学生宿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中学宿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绥阳中学宿舍管理教师杨慧 摘要:中学生宿舍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休闲、生活的场所,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因素。在新形势下,学生宿舍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