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智能科技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学校智能科技教育现状分析
涞源县第一中学
于龙
近年来,利用人工智能解决教育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推动教育变革已成为共识。利用智能技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变革、发展智能教育、打造智慧课堂和智慧校园无疑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潜力。AI技术、大数据等正在构建全新的“教学、考评、管理、家校”新平台,而课堂作为教育的核心场景,其教育生态系统正在被重构。
一、AI技术下的精准教学
“教育核心的变革实际上是课堂的变革,而课堂变革的核心是对课堂的反馈和评价。如何拥有好的反馈评价机制,就需要把所有的课堂都变成数据,这也是符合教育信息化2.0以‘数据’为基础的要义”,清帆科技CEO张文铸博士对北京商报记者的表示。课堂上由于人力成本高、客观性难以保障等原因,自动化、规模化的教学信息采集和分析已成为阻碍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工作高效开展的长久痛点。
而随着智能教育的逐步推进,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数据采集和行为、知识及情感的分析,实现高效率精准化教学无疑是智慧课堂发展的重点。
据了解,清帆科技依托清华和斯坦福大学的科技团队在做的情感计算,会实时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状态,系统也会作出行为预测,利用骨骼追踪的技术去识别人体18个关键的骨骼点,从而完成课堂场景下的学生情绪分析、发言分析、活跃分析和行为分析等,为师生有效互动提供数据基础。知识分析方面接入了K12学科知识图谱,把全国的1300多本教材包括160多万个知识点图谱化,让机器自动化记录和观察学生每分每秒的学习情况,在获取丰富数据的同时让老师可以积极调整讲课内容。
同时,张文铸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老师,以毫秒为单位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完全改变了以考试、提问等方式的反馈评价体系。对于学校,解决了教学管理的问题,把原先的基于人的教学管理,变成了基于机器和数据的教学管理;并且有效提高教研水平,从经验驱动型的研究变成数据驱动型的研究。除了观测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大规模的个性化,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此外,尽管AI技术在智慧教育的应用越发广泛,但在张文铸看来,仍处于“石器时代”,真正的窗口期还需2-3年。而且现在AI技术在校园的应用首先面临理念的挑战,学校管理者及教育系统管理者要真正理解并付诸使用。其次是来自商业模式的挑战。大部分学校目前采取按需采购项目制的模式,即一次性集中采购,但项目体量的价格就会非常大,达百万级别。如果在未来的教育信息化采购模式方面以服务的方式或以区域的形式,便可迅速降低门槛。
二、技术倒逼课堂改革
除了AI+教育外,大数据+教育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教育大数据平台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构建的服务应用在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第三方合作商的教育生态圈平台。
成立于2002年的学乐教育是最早做智慧校园技术供应商的在线教育机构之一,在变革教学模式方面,从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融合,到数据生态的形成和资源服务平台的开放运营,学乐云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适应性教学和动态跟踪测评,系统性地解决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截至目前,全国总共有600多个县市的教育局在采购学乐云的产品,涉及教学考评管等五个领域。学乐云董事长陈冬华认为,目前的互联网教育产品都是围绕“教学授课”为中心做产品设计。不管是直播、录播还是双师模式,这些模式的运营成本非常高,而老师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
陈冬华谈道,在互联网的时代,获取知识的成本极低甚至趋近于免费。互联网教育应该以“学”为中心,但目前在庞大的市场中有无数的产品,如何评测学生对于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目前仍是全球待解的难题。比起优化传统教学的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的互联网技术才是大数据+教育的真正发展方向。
在教育信息化2.0的政策推动下,教学模式不发生变革,采集到的大数据只能优化教学。而陈冬华相信,信息化努力的方向应该先变革教学,再用大数据来提升校园管理和教研水平。
“采集课堂数据关键是学生参与到课堂思考的数据,进行完整采集。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这两个环节稍加改变,就会对教学发生非常重大的改革。我们在课堂提问中采集全部学生的问题答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中,然后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查阅学生掌握的水平,大数据技术让教育更加公平。”陈冬华强调,教育的公平一定要从课堂的公平开始,每个学生的展示机会要公平,每个人受到老师关注的机会要公平,自己获得成就感的机会也要公平。
在谈及大数据+教育技术在整个智慧校园落地的最大挑战时,陈冬华指出是老师对于这类技术的认可接受程度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教育信息化2.0的认知水平。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技术一定会在未来替代掉部分老师,那么未来的老师如何在智慧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最大的课题。
三、向“智能+”校园发展
人工智能已为智慧校园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可期的未来,所有学生的学习任务或将是AI来评估和分配。也有观点认为,基于学生生理特征的生物DNA数据,也可以纳人到精准教学的数据框架里,AI将学生的DNA特征与多元智能进行匹配,即可得出学生培养方案的最优解。
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处主任施枫谈道,“智能”仍将是教育信息化2.0实践场的热点与关键词,需要以指数思维来看待其对教育变革与创新的影响。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学校样态,将呈现从当前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转向“智能+”新样态校园的新趋势。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量变,也将引发教育人工智能的质变,让教育全方位、系统地迈入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四、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智能科技教育对策
在实现转向时,首先需要设定“智能+”校园的标准。从“技术-社会-学校”三者辩证关系入手,重新审视当前学校发展的样态和未来的教育人工智能需求,进而进行顶层设计。
其次,要对应用场景进行具象化建模。需要从育人目标及问题导向出发,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进行建模,使“智能+”校园的落地更具可行性。
第三,以生态的智能系统支撑“智能+”教育系统的生态。“智能+”校园需要在技术智能与数据智能的基础上实现育人智能,客观上决定了其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数据如何打通、应用如何协同等老问题,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依然存在,且由于系统规模与复杂性的増加,在人工智能引入后,问题有可能变得更为复杂。因此,需要以开放平台、微服务等具备生态灵活性的技术来打造“智能+”校园的平台。
第二篇:海拉尔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总结)
海拉尔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几年来,海拉尔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区科协、区教育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逐步壮大、设施不断完善,青少年科技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海拉尔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与发达地区、先进区县相比,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科教队伍薄弱、经费设施欠缺、活动缺乏创新等问题,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快速推进海拉尔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一、海拉尔区科技教育现状
海拉尔区现有中小学校35所,教学班668个,在校学生29401人。成立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1个,建有12所(文化街小学、南开路小学、胜利街小学、新桥小学、沿山路小学、铁路第一小学、头道街小学、伊敏小学、正阳街小学、第五中学、第七中学、第四中学)科技教育示范校示范学校,1所(海拉尔区素质教育实践学校)区级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海拉尔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科教队伍设施健全、科技活动成效显著,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一)大力推进科普进校园活动
几年来,海拉尔区扎实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各校在科技教育方面亮点纷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是创建良好科学氛围,提升全校科学意识。科技教育重在普及,普及科学知识在氛围,海区各中小学校在校园内都开辟了科普教育专栏,每月更换科普内容,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还通过学校广播站、局域网、黑板报、手抄报定期播放和宣传环保、交通安全、禁毒、卫生防疫等科普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意识。
二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教师们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将科技发展和新知识、新信息及时传播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演示,实验,启发学生的思想,结合教材,利用电教设备和各种教学媒体来增加科教氛围,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科技引导教育,使学生掌握原理,懂得知识。
三是举办科技节、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丰富校园文化。以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为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科技兴趣和科学素养,师生参与率达100%。其内容包括:科技读书征文、诗歌朗诵、绘画作品展、观看科技片、科技小制作评比、科技航模表演等活动。通过这一载体,学生展示了科技才华,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科技素养得以升华。各中小学还通过成立各类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如航船模兴趣小组、无线电测向小组、手工小制作兴趣小组、科普小论文兴趣小组、科技小发明兴趣小组等,帮助了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
四是组织科技竞赛,开展科普实践活动
海拉尔区以各级各类竞赛、交流活动为发展平台,张扬学生个性特长。近年来,各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呼伦贝尔市四驱车模比赛,海拉尔区航船模大赛等科技竞技比赛,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为更好地宣传全国科普日的主题,每年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通过科普志愿者为青少年讲解了认识粮食、节约资源、科学饮食方面的知识,同学们亲自动手参与“大米新陈”、“土豆为什么会变色”等科学实验活动,逐渐提高节约能源资源的意识。
(二)深化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的建设与管理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2008年海拉尔区科协和教育局联合出台了《海拉尔区科技教育示范校申报程序及管理办法》、《海拉尔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标准(试行)》、《海拉尔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考评细则》,确立了一批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积极发挥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2010年为进一步规范海区科技教育示范校的创建与管理,实施了动态管理办法,现有海拉尔区文化街小学、第五中学、头道街小学等12所中、小学校为2011-2012年海拉尔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为抓好科技教育示范校的创建与管理工作,由海拉尔区科协、教育局每年都组成的科技教育示范校检查验收组,对海区的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对被列入创建单位的学校进行评审验收。多年来海拉尔区科技教育示范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交流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校内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节、科技兴趣小组,进一步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海区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海拉尔区素质教育学校是区教育局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建立的全区性的素质教育基地,培训内容包括体能培训、科普教育、航模制作、陶艺、轮滑、纸艺等,通过培训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动手能力。2010年海区科协把北师高中定为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单位,并积极与上级科协联系,为该基地争取到一套价值6万元的壁挂式科技馆展品,为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增加了一项不可或缺的科技教育内容。
(四)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新和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大赛,是面向中小学生的规模大、层次高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该大赛旨在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培养和造就优秀创新人才。海拉尔区积极组织开展历届的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们在学校良好的科普氛围熏陶下,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利用科技比赛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参赛水平和科学素质。
二、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工程。目前海拉尔区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中小学科技教育非常薄弱,这种状况令人十分担忧。一是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科技辅导员教师,并且学科课程中选修课课时少,有些学校不开,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二是举办的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三模一电”等竞赛活动,参赛学校、学生逐年减少,作品层次低,获奖少。三是开展的节能、节粮、节纸等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部分学校尤其是中学不积极参加,各校举办的艺术节也形式单
一、没有创新。四是政府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上的经费投入不足,另外校外科技活动场所缺乏,海拉尔区的普通的中小学生有 170 多天在社会和家庭中度过,而校外活动场所稀少而旧陋,难以吸引青少年参加有关的科技教育活动。从以上几方面看海拉尔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还很滞后。
三、青少年科技教育实施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它不仅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一是建立正确的教育评估机制。增强科技教育督导力度,建立动态评选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的评价机制和测评机制,鼓励各中小学广泛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或利用假期举办青少年科普夏令营、科普兴趣班、科技实践等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二是政府应加大对开展青少年科普、科技活动的经费投入,每年应拨出专项经费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青少年科技馆(活动中心)的资金投入,为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提供必要条件。三是重视科技教师师资培训工作。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科技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适时聘请一些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我区科技教师继续教育(特别是现代化科学知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内容)工作定期进行辅导培训。今后海拉尔区将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紧密围绕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开展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科技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展思路,不断创新,努力探索,全面、全程、全员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
海拉尔区科学技术协会 二○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第三篇:智能童装分析报告
智能童装分析报告
随着我国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作为服装市场组成之一的童装市场已成为企业一个新的竞争焦点。目前我国有2亿多接近3亿儿童,每年还将增加2-3万新生儿童,由此形成我国庞大的童装消费群体,童装市场具有极大的开拓潜力。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婴幼儿童装用品消费大国。
由于儿童消费市场巨大,童装产业在未来20年都将处于较好的发展时期,童装市场是我国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2013年底出台的“单独二胎”政策又为 童装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未来10年,童装市场消费需求将呈现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到2015年中国童装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目前市场上的童装品牌可以说是鱼龙混杂,从高端的到低附加值的杂牌,各个商家都想办法让给为爸 爸妈妈们甘心为自己的孩子多花钱,那要怎么办,怎样做营销,还有什么样的商机呢?
现在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童鞋、童装等儿童品牌公司,在智能童装等方面的设计、生产、销售几乎是 空白。在我看来,智能童装用品本身已经是童装的一个细分板块,如今还分化出更“细”的智能童装市场,这意味着智能童装行业已从“萌芽期”进阶到“青春期”,未来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不少业内人士透露,家庭智能已经成为趋势,虽然目前各大品牌还没有推出儿童产品,但其拓展已经 在计划内,智能童装产品已提上议事日程了。而目前,如何加快智能童装的产品发展与研发,市场的推广已经箭在弦上,如何才能做好这个行业的发展?
本(赛亿科技)公司研发的智能童装,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手机接收处理APP,电脑软件三部分组成,实现对被测人体的冷暖,位置查询等检测和报警。
为寻找新的利润点,持续加大各方面的投入,本(赛亿科技)公司才能在智能童装这个行业占领一席之地,毕竟船票就那么几张,先到先得,占领市场制高点!
第四篇: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
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
本世纪科技更加社会化, 社会更加科技化。社会劳动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智力劳动将成为社会劳动的主
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 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将成为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为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的需求, 中小学迫切需要加强科技教育, 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科技教育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来抓。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工作, 特别是近几年, 已把“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是科技教育至今没有在青少年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许多人的意识中, 科技教育是一个抽象、理性的概念, 缺乏明确、具体的认识。科技教育核心是创新教育, 包括一系列认识与行为操作教育, 还包括方法、观点、意识、信念、精神等一系列意识形态教育。前者的重要性对多数人来说容易理解。对后者, 多数人却难以理解, 更谈不上实施了。人的认识偏差造成了目前科技教育乏力!青少年科技素质低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重视不够, 科技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阵地, 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 科技教育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 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及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 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科技教育非常重要, 但由于科技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 在课程安排上也感到无奈。
(二)形式简单, 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
现实教育中存在一种错误倾向, 教育围绕考试转, 考什么教什么, 实践性教学已成了摆设, 处于尴尬境地, 培
养学生实践能力只是一个时髦用语, 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 遇到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一筹
莫展。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科技教育的发展。
(三)质量不高, 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
目前, 绝大多数科技教育由教师兼任, 一方面缺少必要的科技理论和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 大
部分仅依靠自觉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 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无程序, 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四)职责不清, 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科技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 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 形成科技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
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
结合。
(五)没有活动场所, 教育体制单一化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科技活动室, 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科技活动场所也比较少, 特别是农村, 几乎没
有校外科技活动场所。
二、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问题的归因思考
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其主要归因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
青少年主要集中在学校接受教育。传统教育十分重视知识的灌输, 没有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
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它对个人的成材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 但对个人的一生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生书本知识不错, 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相对薄弱。
科技素质培养取决于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 也需要一个物质化、理性化的社会大环境, 否则学校教育将
显得力不从心。自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 新闻媒体率先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宣传活动, 如电视、报纸均开辟有“ 科技博览”、“ 科技之窗”、“ 科技小园地” 等小栏目,介绍科技新知识、新动态, 这些无疑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兴趣, 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但详细考查整体社会环境还显得科技氛围不足。
三、青少年科技教育实施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搞好青少年科技教育, 它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 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一)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部门的科技教育机制, 健全以学校为中心的科技活动运行机制
要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责任到位, 任务落实。结合政府职能部门、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机构和社会科普管理
组织资源, 使这三方面的科技教育组织资源得到合理选用。改变条块分割, 资源分散, 工作缺乏规划的状态。采取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等措施, 围绕共同的目标, 形成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合力。
(二)多方面、全方位开展创新性科技教育活动
过去各科知识机械重复多, 学习过程死记的多, 因而课堂气氛低沉, 学生容易疲劳。开展科技活动课, 可以容
大千世界于其中, 可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将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思
考的过程与操作的程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制作的形式体现出来, 教师因此教得主动, 学生
学得活泼。
(三)拓宽教育途径, 形成学校、社会互联的宏观科技氛围
科技教育需要更广泛的领域。日常生活和学校学习融入科技成分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科技知识, 而且能潜移默
化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观念, 培养其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发展其科技能力, 使其树立为科技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要建立一个物质化、理想化的科技大环境,需要各级学校、教育文化部门、社会团体、校外教育机构
等通力协作, 社会或社区要开办各种科技板报, 报道科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 开办文化图书室, 对青少年免费开放;加大生活环境、娱乐设施的科技比例;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设施, 可动手操作的少年科技宫, 让学生在乐中
学、动中思、玩中发展;开办各类科技培训班, 举行不同年龄段的科技发明比赛等。
(四)把辅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列入与教学教师相同的评价系统
科技辅导员和被辅导的学生在参加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的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 其辅导员在评优、晋级、职称评聘等方面要与教学教师同等对待。
当然, 科技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不懈的努力。科技工作者应广泛宣传介绍科技发明家的事迹, 提
高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 这既有利于青少年树立献身科技的远大志向, 也利于在社会中培育一种爱科学、进行科技
创新等光荣的良好风尚。
发扬“抗震救灾”精神, 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 是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工作。我们要进一步拓展思路, 不断创新, 努力探索, 全面、全程、全员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
第五篇: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报告
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1人,约占总数的2%,30-49岁有54人,约占总数的93%;30岁以下的有3人,占总数的5%。
2、学历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有36人,约占总数的62%。
3、人才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市教坛新秀5人,县级优质课12人,县优秀班主任10人,县优秀教师16人。
4、职称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28人,占总数的47%,初级职称30人,占总数的53%。
5、教师工作状况:我校广大教师能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广大教师无私奉献,竞争奋进的精神,给社会、家长、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现状分析
经过对上述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处于中游状态,教师队伍的结构较为合理,人才发展空间较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作为一所小学,校园文化必须形成,学校精神风貌必须升华,虽然教师工作热情较高,态度也很端正,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有待提高。
1、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平均,专业引领能力弱,没有形成专业发展梯队,校本研修效益低。是学校管理的难题,也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2、各学科缺少专家型教师,专业水平比较低下,影响同伴互助,当然也就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3、学校缺少对教师自我规划的引领和指导,学校培训的形式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教师学习途径单一,缺乏自我研修能力。
4、师德建设有待大力提高和加强,知识传授成分较大,师德影响教育不够深入。整个教师群体自我成长要求不断降低,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精神成长更需要引领、构建。
三、发展目标
1、逐步深入对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的进一步阐释,明确学校工作思路,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2、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供契合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为教师专业发展补养,提高教师工作的胜任力。通过教师分级培养,在五年内培养5名市级教坛新秀,10名县级名师。
3、重建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全面可持续地评价教师和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借助市区的名师资源,带动学校学科的教学研究质量,着力推动薄弱学科的发展,实现学科发展的均衡。
5、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生命质量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为着眼点,提升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的幸福感和效能感。
四、实施举措
1、分层培养,提升培训效度。
根据文件的相关要求,从新苗新秀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三个层级来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坚持开放合作原则,积极参加骨干班主任培训、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等项目,提高教师胜任岗位的能力。在大背景之下,未来五年,我们将在上级部门的引领下,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以及教师的秉性,让其参加相适应的培训,保证教师能汲取到自己成长所需要的养分。同时,作为学校,每年新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对其实行教学过关考核,促使新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2、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推力,更需要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校本培训计划为突破口,积极建构纵向引领和横向互动相结合、任务驱动和自主发展相协调、个体学习和团队互助相统一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格局,为广大教师提高实践教育能力、创造性地发挥教育智慧提供更为有效、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
3、坚持德育为首,多渠道、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领和指导教师在教育观念及教学操作层面上实现新的突破,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全员培训的重点内容,全面提升教师应用网络技术获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
4、进一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培训的考勤制、考核制、跟踪管理制、激励约束制、检查评估制等规章制度,确保校本培训的有序运行。通过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开放的课堂艺术研讨,提高授课教师水平,保证培训取得实效。
5、在立足校内的同时,借鉴在学生德育、教学管理、教学研究、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构建教育联盟,助推学校发展,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加力量。
大名镇明德小学 2012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