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课堂教学法是欣赏法和律动法
有效课堂教学法是欣赏法和律动法
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介绍几种我在教学中的常用方法:
一、音乐欣赏教学能满足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活动的需要,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激情,走进音乐世界的重要途径。
音乐欣赏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喜欢音乐,参与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欣赏活动可以组织和调动更多的人投入音乐生活,参与音乐活动。喜欢听音乐的人,远比喜欢唱歌、演奏乐器等音乐表演的人多。一方面,人们爱听音乐是由于耳朵比眼睛更容易动情。另一方面,音乐欣赏不受其它音乐形式、设备、技术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定的听力,每个人都可以欣赏音乐、享受音乐的美。
二、通过训练“音乐的耳朵,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积累听觉经验,发展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分析、描述、评价音乐及音乐表演鉴赏水平。
例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它是一支管弦乐选段,它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森林“交响曲”,在聆听中不断地把握音乐的分寸感,取得音乐的艺术体验。乐曲开始用两架钢琴去交替描述狮子的威风合成中的脚步声,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音响是多么的鲜明,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紧接着用小提琴单簧管渲染出公鸡、母鸡的一篇叫声,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来感受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的叫声。最后用各种乐器来描绘大自然的标题,我们听到了狮子吼、驴叫、鸟鸣等。欣赏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们准备道具自己演。
通过对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教学使学生的“音乐耳朵”能对大千世界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甚至具有对声音选择筛选的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的印象;不仅感受音乐的音响,而且通过感受音乐语言,体验音乐情感而产生了联想与想象,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音乐欣赏还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加深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之情。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音乐文化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民间音乐相当的丰富。如,民歌、说唱音乐和地方戏等这些民族的音乐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增长他们的课内外知识。
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我国音乐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让学生一起品尝芳香吧!
其中戏曲音乐中的京剧,它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可以给学生介绍京剧的形式和特点,然后欣赏其中的音乐。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还可以欣赏《唱脸谱》,让学生体会具有京味的歌曲。
另外一朵奇葩就是说唱音乐。其中《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旋律是用京韵大鼓的素材写成。它以起伏跌宕、高亢悲壮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曲调表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这种音乐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优秀文化之情。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任何音乐都是我们共同享有的。它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文化交流的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们的学生不仅要知道中华民族的音乐,还要去了解外国优秀音乐。
如: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其中歌词选自席勒的长诗《欢乐颂》,这部交响曲是音乐艺术中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最高峰。如果说海是波澜壮阔的,山的美是巍峨挺拔的,那么《合唱交响曲》的美则是两者的总和。这首音乐能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从中体绘到作者所表达的“自由、平等、博爱”。欣赏之后也可以让学生奏鸣曲式的结构。
无论是中国的民族音乐,还是世界的优秀音乐,都能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及世界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音乐欣赏还能促进音乐与其它艺术以外的其它学科的关系
它寓知识于音乐,在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上可以发挥巨大作用。音乐艺术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我们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必将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知识、风土人情等方面,还要接触各历史时期个文化圈及许多地区和民族,要了解许多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等。可以说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欣赏的学习与教学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小百科全书”。因此,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开发智力、增长知识。
五、音乐欣赏对欣赏者起到情感效应
当欣赏者为音乐作品所感动产生共鸣现象时,几乎与音乐浑然一体,达到忘我的状态。乐曲中的感情全部转化为欣赏者的体验,使其完全随音乐的流动而沉醉。其中,得到高度的审美享受。例如:在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曲中如歌、如泣、如诉、如哭的悲凉情绪,表现了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生活。学生在欣赏的时候个个被音乐的情绪所感染的泪流满面,尤其是著名的音乐家小泽征尔听完之后泪流满面地说:“此音乐应跪下听”。
六、音乐欣赏还能使人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情感体验,也需要准确深刻的理解知识,即“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才能达到音乐欣赏审美升华的地步。例如:一个长期欣赏阳春白雪的作品,那么的他的品质,行为完全被音乐所包容。这种音乐让我们进入物我两忘之境地,似乎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交响的世界中,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自主的人。
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律动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律动助节奏感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许多孩子在唱歌时跟不上节奏,跳舞时动作不协调、很别扭,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节奏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呢?
1.在音乐声中动起来。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动”中产生,又在“动”中感受,是用“动”来表示的。因此,让孩子听到音乐就动起来,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强调每当听到音乐响起,孩子们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一定要动起来,或者是头、或者是手、或者是脚、或者是腰、或者是小屁股,哪怕是一个小指头也行。能随着音乐动起来,就说明你真正听到了音乐,然后才能逐渐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2.在音乐声中体验音乐的韵律。律动强调的是对音乐的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力度表现能够在人体运动、肌肉系统中找到相应的表现,身体是节奏的第一载体。
二、律动的手势助学音准
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引导学生观察手势并掌握音准。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教学法就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手势在身体前方的不同高度,来表示音阶中各音高低的。
1.柯尔文手势,能够很好地把音高和这个音的倾向和特性形象地表示出来。柯达伊教学法中使用柯尔文手势,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式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和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2.教师不用出声歌唱,仅仅用手势表示出一个个短小的乐汇片段,要求学生唱出它们的音高,进行内心听觉的训练。
3.使用手势进行二声部训练。教师用手势表示不同声部音高,调整音准,训练听觉,使学生学会互相倾听、配合。或者是选择学生二声部歌唱中困难的片断单独进行练习。练习时不看谱、不使用钢琴,只是按照教师的手势歌唱。柯尔文手势是具有线谱音位和简谱形象的“图谱”,是“具有音高的指挥动作”,是“音乐的体操、不用花钱的乐器”,运用到教学中使教和学都变得具体形象,孩子们也觉得新鲜好奇,易于接受。
三、律动的声势助学节奏
声势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姿势。人体的许多部位,乃至全身的自由活动,都可以做出不同的姿势。姿势创造出声音,就是“声势”。最常用的声势有:拍手、拍腿、拍肩、跺脚、捻指等。在运用声势语言时,学生必须十分注意对方发出的声音,并立即作出反应。对于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音高及力度的辨别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除了由老师设计好动作帮助学生掌握难点节奏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声势动作。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美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美的教学中体验美;在体验美的过程中学习音乐,主动参与实践共同创造、创新好的音乐教学方法。
第二篇:教学法教案(视听法)
School: Chong Qing Normal University
Junior or Senior Section: Junior Section Class: 9
Size: 5 people Time: 8 minutes
Date: 2013/9/29 Material: Song, PPT,Type of lesson:
Methods: Audio-visual method
Aids: pictures, blackboard
Contents: 1.Vocabulary: Present progressive(be doing)sail, wash, fly, eat, play, shower, do, drink, clean, etc.2.Structure: listen to the song translate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learn how to sing the song ④learn the basic form of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and the sentential form ⑤ do some practices
3.Dialogue/Reading:
Objectives: 1.Instructional aims(language knowledge and language skills)1)By the end of the class, students should learn some simple verbs, such as sail, fly, wash, drink and so on.2)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tudents should know what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is and learn how to use it.3)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tudents should learn the sentential form of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assertive sentence(陈述句)and general question(一般疑问句)。
2.Educational aims(affect, learning strategy and cultural awareness)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tudends can understand the present progressive.Focal points: Be doing sth / What are you doing
Difficult points: I am sailing…
I am flying…
What are you doing?
She is washing.verb 转换成doing 直接加ing do---doing
Procedures and Time Allotment I Getting students ready for learning
(1minute)1.Greetings
T: Good afternoon,boys and girls.Ss: Good afternoon, Miss…
II lead-in
(1minute)T: First, I have a question.If you send a massage to your best friend, what is your content? Ss: “我想你了”或者“你正在干什么呢?” T: Good, do you how to express ‘你正在干什么呢?’ in English? Ss: I don’t know.(All students shake their hands)T: Let me tell you the answer, please read after me.What are you doing?(Read the sentence twice)Ss: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II Presentation
(5minutes)T: Next, let’s watch the video below.T: Let’s watch it again, and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 of the verb.(让我们在看一遍并且请大家注意这动词的形式)T: Do you find the difference? Ss: No T: It doesn’t matter.First, we should know its meaning.I hope you can translate with me.‘I’m building the house.’
‘Build’ means 建造,建立,so the whole sentence means 我正在建一座房子.‘I’m making the floor.’
‘Make’ means 制造,做,搜他和 the whole sentence means 我正在铺地板.‘I’m painting the walls.’ ‘paint’ means 粉刷,涂画,so the whole sentence means 我正在粉刷墙….So with the last sentence.T: Boys and girls, read after me.I’m building the house.Ss: I’m building the house.T: I’m making the floor.Ss: I’m making the floor.….so with the last sentence T: We all know the sentence ‘I’m building the house.’ means 我正在建一座房子.So, our focal point is present progressive(现在进行时):be doing(正在做某事).(write down the ‘be doing’ on the blackboard and tell them the meaning).We must know the ‘be’ can be divided into ‘am’ , ’is’ and ‘are’.(write down the three words below ‘be’).And we should know the fixed collocation(固定搭配)‘I am’、‘you/they are’ and ‘he/she is’.(Point to the ‘I/ you/they/he/she’ and tell students the meaning).‘Doing’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verb and ‘ing’.(write down on the blackboard below ‘doing’).(Actually, there are four kinds of ‘verb +doing’.But with the limitation of the time, we choose one kind to learn: verb +ing(一个动词直接加ing)(write down this and give them some examples: do+ing,play +ing)
IV Drills
(5minutes)1.Look at some pictures and make up several conversations T: Look at this picture.What is she doing? 她正在干什么呢? Ss: 她正在看书。T: ‘Read’ means 看,阅读,so, she is reading a book.Read after me.She is reading a book.Ss: She is reading a book.T: Look at this picture.What is she doing? 她正在干什么呢? Ss: 她正在洗衣服.T: Who can tell me how to express ‘她正在洗衣服’ in English?‘Wash’ means 洗,so , put up your hand.(Ask a clever student to answer my question)S1: She is washing clothes.T: Do a good job.She is washing clothes.Read after me.She is washing clothes.Ss: She is washing clothes.T: Look at this picture.What is he doing? 他正在干什么呢?Please answer in English.(ask a boy to answer the question)
S2: He is …
T: ‘drink ’means 喝水,so the sentence is….S2: He is….drinking the water.(Use gesture to ask him to speak out the whole sentence)
T: You are so clever.He is drinking the water.Read after me.Ss: He is drinking the water.T: Look at this picture.What are they doing? 他们正在干什么呢? ‘Eat the noodles’ means 吃面条.What are they doing? Ss: They…are…eating the noodles.T: Wonderful.They are eating the noodles.Ss: They are eating the noodles.T: Read after me.What is she doing? She is reading a book.Ss: What is she doing? She is reading a book.T: What is she doing? She is washing clothes.Ss: What is she doing? She is washing clothes.T: What is he doing? He is drinking the water.Ss: What is he doing? He is drinking the water.T: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eating the noodles.Ss: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eating the noodles.V Practice
(2 minutes)T: It is the time to practice.First, everyone should find a partner.Then,I will give you the subjects and verb phrases on the PPT.You must choose one subject and verb phrase and use the sense of present progressive to communicate with your partner.Finally, I will ask several groups to show it.For example, i choose ‘Sally’ and ‘talk to John’ to make up the sentence ‘ Sally is talking to John.’ Do you get it?(The teacher shows the subjects and verb phrases on PPT.)Ss: Yes.T: Let’s start to practice....T: It is the time to show your presentation.Put up your hands.G1: We want to have a try.(use gestures to ask them to stand on the stage to show.)Gm1: What is Mary doing? Gm2: Mary IS waiting for her sister....with several groups VI Consolidation
(1minute)
T: Let’s watch the video again and try to recite the text.…..VII Assigning homework
(1 minute)1.Homework
T: Spelling the words and listening the tape are the homework.So see you later.Ss: See you.
第三篇:英语教学法 交际法
交际法介绍、描述与评析
一.交际法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 是以语言的“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学法。交际法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交际法的代表人物有荷兰的范埃克(J.A.Van.Ek),英国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klin),威多森(H.G.Widdowson)等。交际法从诞生起就明确地把目标定位于使学生获得交际能力, 它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的形式同等重要。交际法针对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提出了重视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 坚持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打破传统语言教学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局面。因此, 交际教学法一经产生就风靡全球, 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语言教学流派之一.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围绕语言的“形式一功能”争论不休,对它们的研究几乎涵盖了语言学研究的所有内容,而这些争论必然又反映在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法理论和实践上。交际法的流行反映出功能主义者在这场论战中取得胜利。他们认为语言的本质在于它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工具,外语教学应体现这一本质;能用外语进行成功的交际,就说明外语教学是基本成功的。交际法对于语言本质的描述抓住了外语教学的关键所在,第一次为外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他们设计了各自不同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外语教学理论,促进了教学法的发展。
交际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功能主义的语言学理论和心灵主义的心理学理论(Bell.1981:146)。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 不论是语法—翻译法、直接法, 还是听说法、视听法, 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都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目的都是教授语言形式。本世纪以来, 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都有了很大的理论突破和进展。就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来说, 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1957)提出语言研究应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在他看来, 一旦人们掌握了高度抽象的语言能力就能创造出无限的句子来。社会语言学家Hymes(1971)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指出, 一个人语言掌握得好坏, 不仅仅在于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还包括他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人的语言能力应该是他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并不表现在一个人对语言形式掌握得有多好, 而在于他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有多强。这里面包括诸多社会因素, 如语言以外的表达方式(像体态语和辅助语)、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语体问题)、不同场合使用的不同语言形式(语域问题)等。因此对语言要进行语体、语域和语言功能的分析, 对学生施行有目的的教学, 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式语言教学就是在这样一种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至今, 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韩礼德(Halliday, M.A.K)更进一步研究了语言的社会功能,他的意义潜能理论是对交际法产生重大影响的另一个核心理论。意义潜势是语言能够做事情的行为潜势的实现,换句话说,意义潜势是指“能够通过语言做事情”,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能够表达意义”。意义潜能研究的是语言的深层形式,它不同于结构研究的语言的表层形式。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交际法改变了重视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的传统,而侧重于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即通过语言做事情,表达意义的功能。交际法将语言视为是一个意义表达的系统,其基本单位不再是语言的语法和结构特征,而是语言的功能和交际意义。功能主义认为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行为, 是社会交际的工具, 用来完成社会功能。系统功能学派把语言完成的功能抽象归纳为三个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语言是用于表达意义的系统。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往和交际。语言的结构反映语言的功能和交际使用。语言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它的语法和结构特征, 而且是体现在语篇中的功能意义和交际意义的范畴。
交际法的心理学理论是意念论。意念这个词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思维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人脑反映现实的思维活动形式,是人类共有的。人类的思维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操不同语言的各个民族有共同的意念范畴,特别是比具体意念抽象程度更高一级的意念范畴,而人的思维又可以分为有限的意念范畴,各个意念范畴又可以分为若干个意念项目,意念项目还可以分为细目,同一个意念项目,各个民族又用几乎完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常用意念项目及其常用的语言表达形式,构成了某种具体语言的共同内核。因此,采用语言的功能进行教学就是运用这些共同的、有限的意念范畴以达到掌握一门语言的目的。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运用语言表达什么思想;二是怎样表达思想,即表达形式。由于人类的思维有共同的、普遍的意念范畴,所以常用意念项目就成为欧洲现代语言教学的共核,成为欧洲现代主要语言教学大纲的基础。由此,常用意念项目及其语言表达方式就成为现代语言教学的依据。交际法就在意念理论的基础上编写教学大纲。二.对交际法的具体描述 2.1运用交际法教学的总体思想
交际法教学可归纳为三个教学原则:交际性原则、任务原则和意义原则。交际性原则认为涉及真正交际行为的活动能促进语言学习;任务原则指使用语言来进行有意义的活动能促进语言学习;意义原则指对学习者有意义的语言能促进语言学习。按照这些原则,交际法让学生在真正的交际活动中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以达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因此,交际法认为,外语教学活动必须涉及真实的交际内涵,通过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任务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根据Jack.C.Richards和Theodore.S.Rodgers,交际法的教学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Jack.C.Richards & Theodore.S.Rodgers,2000):(1)将语言意义放在首位;
(2)语境化是教学的基本前提之一;
(3)语言学习目的是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学习掌握外国语语言的最佳途径是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4)语体变化是教材选编设计的中心概念,只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情趣,语言功能、语义都可作为教学内容编排顺序的依据;
(5)使学生勇于投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活动中,在不怕失误的体验中获得交际能力;(6)以语境为尺度衡量语言使用的准确性;(7)机械训练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8)语音到达能被人听懂的水平;(9)阅读语法和写作可以从初学开始:(10)审慎使用母语。2.2运用交际法的教学流程
一般来讲,运用交际法的口语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接触、模仿范例练习和自由的表达思想三个步骤:
(1)接触就是一开始学生接触自然的对话,并在对话中接触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对话是在逼真的情景中呈现和传授的,通常对话用一组画做背景,每张图画叙述对话中的一个内容。
(2)所谓模仿范例练习就是从学生各自对话所接触的各种语言形式中抽出一、二项语法内容进行模仿练习。学生不断重复模拟范例练习,便于在表达思想时能灵活使用同类的句型。同时,模拟典型情景中典型语言结构,还能加速学习过程。因为学生通过模仿范例,才能掌握语言规则,然后根据这些数量有限的规则创造出数量无限的句子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模仿练习不完全是模拟操练句型的形式,而是通过回答的形式,使对话更接近自然语言。模拟练习的范例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对话或课文。模拟练习基本上仍然是一种有控制的操练过程,主要由教师决定的。而学生通过模仿范例的语言活动所学的语言材料都是人为的,是非真实的语言。所以学生仅凭模仿范例的语言是达不到自由表达思想的程度的。
(3)自由表达思想。凡是受外部控制的语言表达活动只能算作学习语言知识的活动,而不是使用语言的活动。为学生创造更自由的使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能达到自由表达语言的程度。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应供应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
2.3运用交际法的教学特点
Maley概括了交际教学法的六种特征: 着重于语言的运用以及恰当性, 而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在交际活动中, 更侧重语言的流畅性, 而不仅仅是准确性的训练;通过语言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 而不是机械地进行语言操练;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 而不是以教师为主角;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因而不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意识到语言运用的多样性, 而不是单纯地强调语言本身。
(1)达意是最重要的。从交流思想的角度来看,流利较之正确更为重要。在交际过程中稍微有些错误,但不影响理解,这比追求语言形式上的正确,更容易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2)如果使用对话,常常围绕交际功能,不需死记硬背。一般来讲,教学基本单位不是以往各外语教学法流派中的单词、词组或孤立的句子或一句、二句对话及其组成的课文,而是话语。课文单纯呈现语言形式,而话语才是为实现交际目的服务的。因为双向的语言交际过程是互为影响并贯穿在整个言语之中。(3)有上下文是基本的前提。使用语言是指在话语中使用语言形式体系进行交际。而课堂教学不是讲解语言规则的用法和机械地操练句型,它是在适当的言语情景和适当的交际情景中恰当地使用语言。
(4)语言学习是学习如何交际。要求课堂中所学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5)追求有效的交际功能。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选择适合社会言语交际的情景。真实的、地道的言语材料要安排在合情合理、合乎社会交际情景之中。情景要力求真实、逼真,以保证学到真实、地道的言语。只有做到英语口语课堂交际化,才能使学生掌握英语并把它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6)通过交流的过程获得目的语言知识结构。(7)获得交际能力是最终的。
(8)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学生使用言语。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逼真的言语交际情景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自由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
(9)主要目的是达到语言的流畅性和可接受性。语言的流畅性和可接受性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流利使用。
(10)学生的内在动机来自于对交谈内容的兴趣。课堂教学要强调学生方面,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形象、逼真的交谈内容吸引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三.对交际法的评价 3.1交际法的优点:
交际法旨在发展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以区别于那种纯粹的“语言”能力。交际法的特点是将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教学。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技能,还要教他们将这些语言技能灵活地运用到交际中去。交际教学法作为20世纪语言学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交际法强调语言教学要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语言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言来学习交际,获得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核心就是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中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交际强调的是语言的意义和应用。(2)课堂交际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由他们担任主要角色。教师的责任是选择、组织和促进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而不只是以教师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处于更为积极主动的地位。
(3)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流畅性。由于交际教学法强调的是语言的意义和应用,在教学中放在首要地位的必然不是语言形式的正确性。交际教学法要求鼓励学生从初学阶段就能运用所学语言的流畅来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关于学生的语言错误,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必见错就纠。
(4)在教学顺序上,交际法与传统教学顺序相反。Brumfit 对交际法教学的描述如下:利用所学语言尽可能多地进行交际——介绍为了要达到有效交际而必须学习的语言项目,如有必要再进行操作。传统的教学法顺序往往是:介绍新项目——操练——结合实际场合运用。
(5)交际法重视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在具体交际场合的灵活运用,改变了“学无以致用”的情况。
(6)交际法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真实情景,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7)交际法能创造融洽、自由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从古板、枯燥、压抑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寓教于乐。
(8)交际法发展了学生的话语能力。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不同,交际法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语言运用活动,学生接触到的和使用的不是孤立的词汇和句子,而是连贯的表达。(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
3.2交际法的缺点:
(1)功能——意念项目多种多样, 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的项目;以功能为主编写教材, 打乱语法本身的系统, 增加了学习语法的困难。
(2)如何处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 如何处理语法体系和功能大纲的关系仍有待解决。
(3)课程设置、考核、教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起始阶段, 交际法使习惯于其它方法的学生感到困惑;同一功能可用多种形式表达, 如何选择和取舍, 没有客观标准, 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 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
(4)交际法看上去与传统方法相悖, 因此它容易遭到反对,尤其是遭到年长的教师和学习者的反对。
(5)第一,交际法排除了语法教学,造成语言质量下降。交际法在推动学生应用外语交际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学生语言运用的质量并不高,往往是流利有余,准确不足。
(6)交际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交际法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和适应性,同时还需在外语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这样造成压力过大。
(7)交际法较难评估。测验和检查学生的语法能力较容易,但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那么容易。
(8)教材和教学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交际法的运用和交际活动的开展。此外,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运用交际法。
(9)考试的形式影响了交际法的应用。各类考试大都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不是交际能力。大多数外语教师和学生都把精力用在做各类与考试有关的习题上,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由于考试的负面效应,使交际法较难实施。
第四篇:课堂读书笔记法
课 堂 读 书 笔 记 法
----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一点尝试
当前有不少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往往考试成绩相当高,但在其能力方面却比较薄弱,这就造成不少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无法及时地适应高中以能力为主的学习方式,或在预习和温书中无法保证一定的自学速度,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是关系到学生素质和保证今后顺利完成更高一级学习的一个比较关键问题。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多学科、多方位的系统工程,各个学科虽然有一定的学科特性,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共性,如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方面,一个学生的能力在各学科都会有相同的反映。
对于历史学科来说,传统教学法一般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合理性和普及性。但是如果长期单一地使用讲述法,则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仅仅满足于“记”下教师“讲”的,而没有动脑筋去想为什么,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上课“听”、考前“背”的学习习惯。
事实上,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除了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外,还有一大任务是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独立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观察、想象、记忆、思维和自觉等能力。思维能力是核心,自觉能力是基本。二是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高层能力。从这两大能力培养的任务来看单靠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和“背”是无法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把握历史知识和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在分析问题和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笔者在传统历史教学的基础上采用“课堂读书笔记法”,进行一些尝试,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阅读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课堂读书笔记法”并非可以随时随班地开始使用的。在采用之前,必须先使学生先具备一定的素质,掌握一定的技巧。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在平时教学中经常选出一些有一定阅读量、层次丰富且能从中提出更深一层问题的段落指导学生阅读。如初中《世界历史》(全一册)《美国独立战
争和南北战争》中关于南北战争原因的那一段文字,单从其“这样„„”、“另外„„”和“但是„„”等用辞中就能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层次感,除了可以说明战争原因外,还能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上册)中《英国工业革命》一课关于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一目十分适合学生阅读和归纳,培养其归纳能力。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可逐渐增加自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同时能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从课文中寻求答案,使学生逐渐掌握其要领。
然后,教师可在认真研究教材之后,选出一些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或头绪较多的课文,从易到难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当前中学历史课本的章节结构一般是与课时相统一的,这就保证了各课堂内容的完整性,比较便于指导学生的课堂阅读。在学生进行阅读归纳以前,教师应先就课文的大致内容、框架结构以及前后章节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讲述,也就是先导入新课,不可一上课就让学生去看书,这样会造成学生盲目阅读。在没有形成一定条理之前就匆匆动笔或只满足于“看”完书就行了,这样的自学非但没能提高能力,反而连最起码的课堂内容都不能掌握。
导入新课以后,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堂阅读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应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对课文内容至少要有一总体概念,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列出其知识结构,以知识结构的框架来串联课文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概念,把原先比较繁杂或头绪较多的知识章节梳理清楚。例如可以对学生形象地把课文比作一棵“大树”,从课文的主线索(常在章节大标题直接出现)为“树干”,分析说明的要点(常体现在段头黑体字标题上)为“树枝”,细节的知识点为“树叶”的方法,把整节的内容理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才是有意义的“读书笔记”,一方面可培养学生阅读和归纳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历史知识。
其次,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一定得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即作为读书笔记,不可拘于一格一体,更无标准答案,切忌以自己的模式强加给学生,只要能做到内容完整,条理清晰和重点突出这三个要求就应算是优秀的读书笔记了。对于一些思想较活跃、达到上述三项要求,在笔记中有所创新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笔者在几年的历史教学中,对初
二、高一和高三这三个不同年龄段都做了尝试,结论是无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年级,知识面和知识深度有何不同,只要正确指导,均能在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建立知识结构的能力上有所进展。
如初二《世界历史》(全一册)、《沙皇俄国的改革和扩张》一课中课文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其黑体字标题为: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改革
沙俄的侵略扩张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的学生按这三个标题为序,并突出重点的就算是个合格的读书笔记。但有一些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把其内容打乱,重分为两大部分,其笔记略为:
一、俄国的改革
1.沙俄的形成和农奴制的实行
2.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内容
① 军事
② 经济
③ 教育
④ 生活习俗
意义
3.1861年改革
背景
内容
① 政治
② 经济
意义
二、沙俄的侵略扩张
作为一名初二的学生,能够在通读课文之后跳出课本的框架,以俄国的历史进展为线索,把课文的知识点组织成一个较为完整且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可以看出其阅读、理解和归纳能力的提高,已初步掌握了“课堂读书笔记法”。再如高一学生在做《世界历史》(下册)《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一课读书笔记时,有一学生根据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提示他们注意的这两个国家在统一过程中有诸多相似之处和部分不同,把读书笔记列为一张比较表,从统一的背景、代表人物、过程、手段、主力军和结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既达到了内容完整、条理清晰和重点突出的要求,而且一目了然,便于记忆。也不失为一份十分优秀的读书笔记。
“课堂读书笔记法”尤其适合于高三历史科的复习。高三历史复习课时间跨度大,知识点多,且有相当的深度。笔者在高三教学中做了尝试,并以此法开设公开教学课,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高三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三国两晋》的复习课采用此法,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阅读,之后讲评,从学生完成的笔记中发现两种不同类型的读书笔记做为范例,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评。
例一:
三国两晋一、三国鼎立
1.220年 曹魏建立
2.221年 蜀汉建立
3.222年 吴国建立
二、西晋短期统一(265年—316年)
1.西晋建立和统一
2.八王之乱
3.五族内迁和流民起义
4.西晋灭亡
三、东晋和十六国
1.317年,东晋的建立
2.十六国
3.祖逖北伐
四、淝水之战
苻坚
从一般意义上说,这种方式基本上是模仿老师平时授课的正板书,也算是一份比较好的读书笔记,但学有一名学生采用线索发展的方法,也做了一份形式上完全不同的读书笔记。
例二:
220年 曹魏建立
221年 蜀汉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 西晋短期统一(265年)
八王之乱
五族内迁 →
流民起义
→西晋灭亡→
十六国
↑(祖逖北伐)
东晋(316年)淝水之战
(317年-------------------→420年)
这样的例子很多,对于这些勇于在完成上述三个要求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学生,教师应予充分的肯定,以鼓励学生开拓思维,不拘一格,活跃思想。学生做完课堂笔记之后,教师应在每节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内容的串讲。因为学生能力毕竟有限,一般只注意课文的表面文章,而教师可在他们大多已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详略得当地就本课的重点予以强调,加强学生的记忆,对于难点和一些学生不易发现的问题、事件的前后联系以及一些理论问题等还需要
进行讲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也把握了历史基础知识和受到了思想教育,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再者,对于学生的读书笔记,教师应及时地认真批阅,并及时进行讲评。肯定其长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指导学生在下一次的课堂读书笔记中不断进步。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对于“课堂读书笔记法”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即把原先以老师讲述为主的授课方式改为以学生阅读理解、归纳为读书笔记的活动为主,教师从中起一个引导和总结的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更系统、更完整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第二,并非每一章节的课文均能采用此法。对于结构简单、列举式的章节则因没有难度而收效甚微,对于结构较大,头绪较繁杂、且线索明朗的课文则较合适。这个问题在前文已有举例和阐述,不再赘言。
第三,通过在各年段的实施,发现学生的能力明显增强,阅读速度加快,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进步尤为明显,学生反应良好,基本上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尝试。
第四,对于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从原来的“听”老师讲课的一次性学习发展成为先阅读、做读书笔记,在熟悉内容之后再听老师总结和讲评的多次重复学习,对于历史知识的巩固率必然大大提高,也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
第五,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又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亦有一定的作用。
当前,改革浪潮席卷全国,也同样波及教育体制及传统教育模式,笔者只是想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上做些尝试,逐渐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形式,增加学生的活动量,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 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适应当前教育水平的发展,为将来的社会培养出高分高能的建设者。
第五篇:有效课堂教学法心得体会
有效课堂教学法心得体会
新寨完小
2013年5月上旬我校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此次教学活动周围绕“探索课堂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主题,以教学观摩的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参加了听课活动,听课后有以下体会:
一、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
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强调语言的品味与揣摩
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就不得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增加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给予同学品味与揣摩语言的尝试。例如,段燕老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设计让学生速读课文并找出重点段的环节。同时,段燕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教材,更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
从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需要教师课后多下功夫,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下苦功钻研教材,才能上出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