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刍议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刍议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推广与实施,各地区学校纷纷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均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并且重新确立了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为教学目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中的创新能力是着重培养工作重点,因此,在探讨中学数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活动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本文将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概述,并且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总体思路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同时,将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以及建议进行了探讨与陈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们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水平。另外,笔者希望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教育同胞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进而为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一、概述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指通过超常的眼界或者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几点与众不同的有关有效建议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序,而这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以及程序等对社会以及经济而言具有一定的价值。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几点因素,即智力方面的因素与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其中智力方面因素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操作能力等,而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包括:情绪、兴趣、意志等,在中学教学阶段中,正是锻炼学生们创新能力素质的最佳阶段,尤其此阶段的学生们具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并且他们对教学内容具有着较高的理解力与学习力,因此,在中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能够获得最大的成效。此外,数学学科是一门扩散思维能力的最佳课程,并且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们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具有着特殊的优势,故数学教学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使得学生们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浅谈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总体思路
为了使得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则需要为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且在教学教师与学生们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够很好地实现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学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且正确指导学生们进行有效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此外,教学教师需要探讨一些方法以及措施使得学生们能够自身重视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探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的有关策略以及建议
(一)为中学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而提供良好教学环境
通过以上叙述结果得知,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是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的最佳课程,因此,为了使得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则学校高层需要为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而提供有力保障。而目前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主要以传授数学知识理论为主,以至于数学教学目标成为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复合,并且数学教学教师较注重知识积累而忽视对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当前的数学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且不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化的发展,为此,学校高层领导需要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而给予充分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条件,进而有效的实现中学数学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教学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们创新能力的水平,则需要不断地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优化,从而使得教学教师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另外,数学教学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并且不断地加强学习而提升自身的创新素质,进而将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传授于学生们,继而使得学生们潜移默化中自主对学习方法进行创新。
(三)教学教师需要科学指导学生们积极参考数学教学活动中
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数学教学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还需要依靠自身的自主学习,同时,还需要将所学的内容主动投入生活实践中,对周边的事物进行多观察、多思考,从而对周边的事物提出几点优化对策,例如:根据教学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理论知识以及公式应用来对周边事物进行思考与推断,从而找到最佳答案。综上所述,学生们需要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并且多对周边的事物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四)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
由于数学教学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的主体,而学生们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翁,为了使得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则教学教师需要不断的优化教学流程,使得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扩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将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且将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总体思路进行了分析与介绍,最后,将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的有关策略以及建议进行了综合阐述,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继而使得学生们将来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而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桂龙,蔡向荣,朱红专,吴国贤,肖君健,钟新胜,刘玉华,刘竹青,李锴铭,李朝鹏,周月朗,姜跃云,范彦江,阳春树,谢中前.中学生自主探索与创新心理发展研究[Z].国家科技成果.[2]柳直东,宋盛玲,兰兰,张文培,尹晴晴,陈家翠.城郊结合部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Z].国家科技成果.[3]马龙,贾继伟,刘爽.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4]廉凤梅,季贵斌,侯永强.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
第二篇:浅谈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在培养
浅谈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在培养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在教学法中如何依照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的突破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就个人认识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正确认识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新型人才奠定数学能力基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郑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学生对数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第一,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思想,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传统的教育观看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新精神,把教学的重心 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第二,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传授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 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秀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我们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第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宽松氛围,竟争合作的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教学环境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维的空间,让每个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异想天开。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异想天开,以及他们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 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还有,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讲座互查补缺,分组操作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总是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展开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在班集体中发挥的作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自己的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方法,从焕然一新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
第四,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传统教学评价偏重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新。所以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讨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三、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甚至是异想天开”的心理特征,培 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爱好,爱好又产生于思维,而思维更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纵高一尺,就能摸高一丈”,提高高低适度并且是他们 思维想象中的,又急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因获得成功而思考,并不断提出新质疑,并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用趣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就必须对他们培养苦学习和顽强钻研的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名好的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只考虑认知过程,同时还要考虑情感过程。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正在选择方法,把理论变成人们活生生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知识与趣味相结合,以吸引学生喜欢数学,从而在喜欢的基础上去培养他们创新,提高水平。比如:针对不同的立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四、营数学学科创新能力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的以下几点: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本身所具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二)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教室不是学生静听教师宣读规则的讲堂,而应为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多种效应:一是宽松,师生有一种宽松感、安全感,因而能够无拘无束地生活和学习,从而能最大地激发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二是信任,指的是人际的意愿,喜好有趋向性;即喜欢听谁的,不喜欢听谁的,师生关系好,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畅通无阻地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期待,教师对每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内在的鼓舞和力量;四是感染,师生关系好,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会给学生以好的感染。这样学生和教师处在平等的地位,适宜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的集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
(三)创造一套适合创新教育的课堂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结构,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1、鼓励学生探索。过去有的教师片面理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总是靠自己把学生“教会”反映在教学上的就是“讲深讲透彻”。其实这种方法已被证明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解释所学的东西,就像在创造一种理论去弄懂这些东西,他们并非是简单地记录和记住教师所教的内容,而是用新观点修正现有的观念和看法。60年前,皮亚杰就曾说过:学生通过吸收与融合原有知识的过程来建立理解的层次结构。即是说学生要想牢固掌握数学,必须依靠内心的创造与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励学生去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探索知识领域,从长远来说,少教有利于多教,这样学生开始从事他们自己工作的同时就在创新。
2、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解决问题的酸、甜、苦、辣。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说明仔细论正和严密思考的重要性,学生在亲自探讨问题的体验中,往往会将焦点放在以下方面:寻求问题的解法,而不仅仅是记住过程;探索模式,而不仅仅是学习公式;形成猜测,而不仅仅是做练习。通过这样的数学思考方式,将使学生欣赏到作为逻辑演绎体系的数学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体会仔细论正和严密思考的重要及其带来的愉悦和快感。长远地,这些正是数学能力--当技术时代日益重要的一种能力,使人们能批判地阅读,能识别谬误,能消除偏见,能估计风险,能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在的信息世界。
3、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的能力。多方位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的能力。
五、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保护神”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在 知的过程 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 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这不正是一种创新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性要以辩证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法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敏捷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 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四)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以现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从多方位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第三篇:浅谈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临泽四中向雷
[论文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实现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将课堂教学、数学学科教学、教学过程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实施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
心理学表明创新能力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开展能动思维,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在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民族创新水平如何,已经成为决定其荣辱兴衰的重要因素。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教师对思维过程的展开,能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不能。数学的认识活动是理性活动,数学思维来自本人的心理运算和对运算的抽象理解,无法靠传授知识和传授方法来代替。而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发现知识,就必然会经历一定的组织或转换嵌进知识结构的某种模式。才能完善和反现某认知结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因此独立思考是发展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需要,同时也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和意志品德的养成关系到今后能否成才。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很能力
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敬业精神的基础上,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克服认知上的偏差,并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素质,从而使自身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意识
众所周知,数学相对其他课程教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逻辑推理严谨,致使普通中学的好多学生感到乏味、厌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之中,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而终身学习;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他们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学习行为;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要妥善进行奖罚,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鼓励比批评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赞科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兴趣可以产生学习的动机,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说,在数学教育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四篇:广告教育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广告教育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21世纪的中国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经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我国传统的广告教育事业也在这股潮流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推进广告教育事业的改革,注重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促进我国广告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保证其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广告教育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在当今社会,广告事业的发展水平已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广告凭借其独有的市场经济功能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浸入到社会的各个发展领域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空间。因此,广告教育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我国的广告教育事业的现状却并不是那么的令人乐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日益接轨,我国传统的广告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所以,大力推进我国广告教育事业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现笔者通过对目前我国广告教育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为广告教育的改革尽一己之力。
一、传统广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很多院校的广告专业与外界的交流沟通非常的少,尤其是与当前广告市场的联系,“封闭办学”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课程、教材等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相悖而驰,并且广告教育节的同行也缺乏相互学习的机会,这样严重导致了广告教育的不切实际和学生锻炼其实
践能力机会的不足,同时大量的学生动手能力与心理素质较差。第二、很多学校的广告教育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没有一整套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课程安排体系。我国多数院校的广告教育的课程设置安排并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专业的要求来加以合理的安排,而是根据其拥有的师资力量和学校的硬件设施情况来设置课程,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广告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无法充分发挥其对广告事业的创新能力,由于知识的片面化,也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法得到提高,很难在广告策划、设计、制作或者市场开拓等工作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三、广告教育师资的匮乏。我国的一些高校为了扩大生源,在师资力量不够的情况下设立了广告专业,如此造成很多广告教育的专业老师都是从其它专业转行而来的,不仅无法对当今的广告市场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而且很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误导。另外一方面,虽然有些老师很擅长理论描述,但是对广告实际运作没有一个必要的感性认识,缺乏对广告教育内涵的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同时也缺少对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广告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四、经费不足,缺少后劲。广告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发展历史不长,要想保证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实施是需要强大的资金做后盾的,但是,现实情况却是由于多数高校没有深刻意识到广告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所以不愿意投资进行改革,使得这两方面能力培养的升级也只是纸上谈兵,举步维艰。
第五,就接受广告教育的学生自己而言,对广告专业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甚至出现误区,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广告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在理论学习上不能对广告专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将广告的理论知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几乎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特别是与广告相关的实践活动,实际操作能力很弱。由此导致大量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职业的自豪感相当缺乏,毕业之后不愿意到广告公司就职。
二、解决措施
第一、注重交流,构建一个有效交流的广告教育平台,营造发挥学生创新性、实践性的良好环境。学校要对学校的广告教育事业进行对外开放,积极加强与社会以及各种广告经营单位的沟通,营造和谐有序的广告教育大环境。可以通过邀请各种广告知名公司和协会的负责人或者是广告界的杰出人物来学校进行演讲,成为客座教授等等,同时也可以组织院校学生到实地进行参观见习、鼓励本校的专业老师不定期的到著名的广告公司学习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其对广告事业实际操作的进一步认识。
第二、以“创新性、实践性”作为其改革准则,大力调整广告课程的设置模式。可以参照国际先进的广告教育模式来改革我国传统的课程设置方式,广告课程的安排可以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4大部分组成,使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一部分的课程都承担着不一样的培养目标和职责,促进其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
合,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加强对广告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扩充教师的数量,通过各种途径招聘优秀的广告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或者可以聘请一些有着丰富的广告经验的人来学校做兼职。
(二)提升教师的质量水平,定期的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并实施相应的晋升机制和奖惩机制。另外可以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促使其知识的更新。
(三)倡导教师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实践能力的锻炼,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和专业的比赛,并实施专业老师指导学生的制度,从各个方面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四、加大对广告教育的经费投入,学校应该重视对广告教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学校本身对广告专业资金投入的倾斜和寻求赞助的方式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五、改变广告专业学生的错误思想,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巧妙简化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来更好的加强学生对于广告事业的认知。在广告教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关键,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总结
广告教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广告事业腾飞的一个重要举措之一。由于我国广告教育
发展的滞后,无论是发展模式还是对其未来的规划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加强更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来提升竞争力,在全球的广告教育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广告教育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陈洪波 东南传播2010年3期
2、高校广告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傅琳雅 教育教学刊2010年3期
3、新媒体广告趋势下的广告教育革新舒咏平广告大观2008年4期
4、关于广告教育改革的构想 邹明陕西教育2007年12期
第五篇:浅谈少先队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位名人说过:你能给孩子的最好恩赐,莫过于让他完全靠自己的脚步走他自己的路。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在中年级少先队教育中,需注重对队员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激发少先队员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兴趣,不达到入迷的地步,就不会有灵感的出现。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唤起队员的兴趣。当代少年儿童对新事物的感受力和接受力增强,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要求和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同时也对少先队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希望仍被看作“孩子”,搞一些“小儿科”的活动,队员对组织要求更高了。队员需要体验,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根据队员的实际开展活动,让他们自我组织,自我教育,有更多自己做的机会,让队员获得体验,队教育尽可能动起来,动中施教,动中得益,坚决摒弃说教式、成人化落后状态,使少先队教育符合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才能开拓少先队教育的新境界。在纪念“九一八”事变之际,为了让学生更多得了解祖国的历史,辅导员先给队员讲述了一段日本侵略中国的屈辱史,激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要全面中国近代历史的热情也被唤醒了。少先队员们自发的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认真收看有关的电视节目,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读书”的主题中队活动,以舞蹈、朗诵、歌唱、小品等形式表达将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做贡献的决心。
二、坚持能“放”则“放”,发挥少先队员的积极性
在少先队活动中,应该突出队员的主体作用。首先,实行中队自制,提高中队自我管理的能力。应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队员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中队自制,能培养和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如在中队干部的评选中,采用自选与互选想结合的方式,竞争上岗。以“中队干部中队选,中队干部为中队”的宗旨,通过三分钟讲演,民主投票选举出一批适合队员意愿的、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中队干部,并由中队长组织定期召开中队会议,处理中队事项。为了更好的沟通辅导员与队员之间的关系,及时了解中队的动向,少先队员们自发设立意见箱,定期开箱,到目前为止,已收到意见和建议一百多条。同时,队员的知心话也通过它向辅导员倾诉,使辅导员能及时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处理事件采取了符合队员要求的合理的方法。现在,小小意见箱已成为辅导员和队员心中的百宝箱。其次,坚持能“放”则“放”,发挥少先队员的积极性。在少先队活动中,“放”可以调动队员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少先队员可以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去探索,去追求,也有利于激发队员的创新意识。如在文艺节目的选拔上,辅导员作为指导者,完全放手,给队员自己创造的时空,采用自由组织淘汰赛的方式,原本沉寂的课堂一下子沸腾了,默默无闻的队员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队员们有的像个大歌唱家yiyiyaya地练起了发音,有的宛若大导演,镇定地指导者“演员”进入角色;中队板报,现在已成为队员一展才华的竞技场。从版面设计,内容选择,绘画到誊写,都是队员们一手操办的;中队主题会是中队干部的舞台,主持人生情并茂,组织了一场场精彩的主题队会,使队员们通过主题队会受到深刻的教育,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三、积极开展体验教育,提高队员对自主性活动的参与度
自主是少先队教育的根本,自主是少先队教育的主体。中学少先队的生命力在于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少先队活动要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作用,让队员们在自己的组织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体验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命题,是少先队教育的本质,也是少先队育人的新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少先队活动要引入体验教育,积极创新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活动内容要新颖,富于吸引力,力求推陈出新,实施活动时,要令队员从中得以体验,动中施教,动中得益,摒弃说教式、成人化的落后状态。要引导队员积极地去体验,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产劳动和现代科技,在体验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掌握未来,使队员树立“今天我能行,明天我更行”的信心。我们经常说培养队员的自主能力,但是自主能力不是常规式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出来的,辅导员凡事都去过问,每个环节都去把关的做法不利于队员自主能力的培养。作为辅导员要为队员提供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要充分相信队员的能力,放手让队员自己学会当家作主,没有任何依赖,活动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队员们合作以及能力发挥。现今队员多是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一旦自己独立承担任务就不知所措,这是缺乏自信心和独立自主能力的表现。应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少年儿童的发展需求,少先队教育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电脑、网络等,注重少先队员的自我教育,发挥队员自身积极性,培养队员的创新能力。少先队组织应成为队员自己的组织,不是单纯培养干部和少数优秀人物的组织,让队员从小就懂得发挥自主的作用。每年的中队活动观摩为队员提供了良机,从活动的策划、组织到实施,全是队员一手“包办”,这可不是某些人的智慧,而是全体队员的智慧和力量,队员们在实践中发挥主动性,提高能力。个别队员还运用电脑多媒体辅助开展队活动,这全是队员的功劳,辅导员只起辅导作用。每年开展的“我看身边的变化”等社会实践活动赢得了全体队员的积极参与,这不仅给了队员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了学习较差的学生正视自己的机会,有不少的队员从这项活动中重新树立了信心。
三、依托社区生活平台,开展社区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依托社区开展社区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少年儿童教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家庭教育功能的弥补,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找到了又一种童年的快乐,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在创新中展翅。如果说学校是孩子童年生活的一个舞台的话,那么,社区是孩子们童年的另一个舞台,我们少先队组织把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引向社区,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假日小队活动,例如:参观公园、进行远足活动,到家庭、社区、社会上去寻找服务岗位、开拓服务项目,让队员们从小窗口看大世界,在活动中学习工人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艰苦朴素的创业精神,逐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组织队员定期到我校周边的居民小区打扫卫生,奉献爱心;开展“手拉手献爱心”、“同在蓝天下”等捐资助学、助残、助困活动,从小培养队员助人为乐的祟高品质;假日小队的队员们还积极参加社会组织的文体活动、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等,使队员既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又活跃了身心。在社区“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少先队员们从空间有限的校园中走出来,走进广阔的大自然和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交往,既培养了队员的主人翁精神,独立意识、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还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社会进步。
总之,创造性是人类本质中最基本的“财富”之一。在中队教学活动中,必须对队员进行创造性教育,启发队员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队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深藏在孩子们身上的潜能开发出来。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教师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