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1:5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

第一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驱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教育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英语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和本办公室英语同仁们的的教学实践,来浅谈谈自己的点滴心得与体会。

一、改变师生关系,创设创新环境。对全体学生而言,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活动空间,是他们个性发展的前提。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讲究师道尊严,学生都带着紧张的情绪学习,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效果可想而知。因而,我们应该大胆转变教学观念,以朋友的身份以情施教,寓教于乐,在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拥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例如,当教学Who is the famous basketball player? 时,小朋友都高兴地叫起来,喊着是“姚明”。看着同学们兴奋的样子,我继续问Who is the famous footballer? Who is the famous baseball player? 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你问的是关于外国的还是中国的?”于是,我干脆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查阅资料,找出国内、国外著名的各类球星,同时也可以同步教授famous singer, famous dancer等等。回到课堂,我和学生们一起讲篮球、谈姚明,再用英语表达出来。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索、钻研的学习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由此,努力钻研,勇于创新的学习风气逐步形成。

二、鼓励多疑勤问,培养创新勇气。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敢于推陈出新,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意识。因此,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大胆创新。例如,有一次教学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教学中我补充句型Sun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当时学生听得很明白,可是当我又提出Saturday is the day of the weekend.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他说:“老师,你不是说Sunday吗?怎么又变成Saturday了呢?他很自信地说着,在他看来他已经抓住了老师的错误。一般情况下,老师可能要生气,批评他没听仔细,但要是这样做的话,就会打击他的学习积极性,有可能整节课他都会陷于教师的批评中,影响他的学习情绪。当时我带着微笑表扬了他,表扬了他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但我提示他能不能认真地听我再讲一遍,这时这位学生听得很仔细,最后他点头示意恍然大悟了。由此可见,教学的真谛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唯一目的,以学生知识的识记为终极目标的。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会学生思考,让他们养成独特、有效的思维方式。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让英语教学与学生地实际生活相沟通,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英语。如教学 tree、flower、grass......时,可以带着学生们去我们学校的操场和附近的花圃,亲自认识一下这些花草树木,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植物、花卉,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抒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与热爱,提高他们的语言创新能力。再譬如,教学bird, cloud, sky, wind, sun„ 时,可以把学生们带到室外上课,老师指着天空问,What’s in the sk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愉快地回答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使一开始有少数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他们也是积极的用中文抢着说呢。老师还可乘机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感叹句,How beautiful the flowers are!How lovely the birds are!How tall the tree is!在老师长期的潜移默化之下,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高了,语言创新能力也增强了。

四、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创新灵感。

轻松激扬的节奏,婉转悠扬的旋律,引人入胜的音乐意境,容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唤起心灵的振奋和灵感的迸发。为此,我在单词教学和句型教学时,把所教内容编成chant,让学生跟着节奏边拍手边说英语。如在教学I can „的句型时,学生按着节奏说What can you do? I can„在音乐的配合下,学生诵起了韵律诗。有时利用已有的歌曲节奏,让学生唱出所学内容。音乐的引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放松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画画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艺术活动,在英语课上让学生看画学英语、亲手画画学英语,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地灵活性、广阔性。

五、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课,它的教学过程不是以学生掌握某些英语知识、技巧为终点。它的最终地目标是学生能够在实际交际活动中把所学知识成功转化为具体交流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使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在语言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在教学中,我经常采取小组合作的办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同学间彼此沟通,取长补短的目的。如操练Who’s „? How old is„? 先让学生每人画一幅家庭的画,然后几个组相互看图询问,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互问互答,互相学习,尽力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家庭。另外,在教I can sing.I can play football.I can dance.等句型时,通过小组比赛,比一比谁说的句子多。这个竞赛活动给爱动、爱玩、上课不是很集中注意力的的那些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的表现机会,使枯燥的书本内容变得非常有趣味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小学英语教师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本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英语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使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在语言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当然,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效果。

而面对现在的小学生而言仅仅以上的创新是不够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懂得: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爱才能创造爱,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我们的教学更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动的教学情节,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活动机会,采用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保证英语课堂的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英语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我个人认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动的教学情节 1.内容选择,想学生所想。

面对小学英语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师如果光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那将很难把握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的课堂设计只有立足学生,才能产生既实用,又充满动感的教学效应。

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4B第二单元“At a party”这一主题时,我借助媒体,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通过声音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以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时,学生对其中的句型Which one ? The one in the white skirt.不太理解,这的确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于是,我设计活动进行渗透与铺垫,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在导入环节做游戏 Listen and do the action让学生理解one可以代替人或物。在巩固部分时,采用对话练习,如Who’s the boy with big eyes? Which one ? The one in the black jacket.He’s „再次突出难点,各环节环环紧扣,层次清晰,有利于化解知识点,产生水到渠成,一气呵成的感觉。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处理,一定要充分考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以便于他们轻松掌握知识。

2. 活动设计,玩学生所玩。

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

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7 At a snack bar时,学生对快餐店里的食物和饮料比较熟悉,但他们缺乏用英语购物的亲身经历。上课伊始,用儿歌的形式操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儿歌强烈的节奏和韵味吸引过来,既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又复习了所涉及的词汇,走好了第一步。随后,以游戏导入学习活动,设计购物场景把教室布置成商店,教师扮演服务员热情地招呼着:Welcome to our snack bar.I’ll show you the way.Follow me, please.我带领大家边看边问,边问边答,渗透、理解交际用语。进而设计阶梯性活动,操练大量的单词与交际用语。最后情境设计开几家快餐店,孩子们在虚拟的场景中抢购着,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孩子们的语言运用充分且到位。

二、开放的活动机会 1.学习英语,师生互动。1)形象的代言人。

小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教师要想走进他们的心里,先和卡通人物交朋友不失为一个良策。课堂上,为使枯燥的语言对话成为畅通的信息沟通,我经常设立形象代言人,用一个可以套在手上的卡通玩具或一个戴在头上的卡通头饰来展开对话,教师学着他们的声音与大家交流,同学们都会毫无顾忌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口语交际。2)快乐的模仿秀。

小学生的模仿欲望强,教师语音、语调的变化深受学生的喜欢,他们会争先恐后地模仿,生龙活现地表达出来。课堂上,我用声音的高低教学tall, short, fat, thin, long 等形容词;用不同的神情表示hot, cold, ill, hungry, thirsty, tired等单词;学习家庭成员时,我让学生用不同的声音介绍他们的家庭成员,同时呈现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等词汇,既形象又生动。快乐的模仿秀使我们的英语课堂异常活跃,语言学得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能增进学生习得知识。3)巧妙的身势语。

肢体语言的作用在英语课堂中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学会巧妙地使用肢体语言,促使学生乐于参加课堂活动。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肢体动作要清楚、干练,以帮助孩子理解语言知识。同时,动作和语言要有节奏联系,让学生动一动,想一想,学一学,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记忆方式和学习风格。如4A Unit 7 It’s late介绍一日学习生活时,涉及动作类词组,如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have lunch,come home„,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说,帮助他们理解意思,有利于学生自创个性鲜明的动作,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4)魅力的英语歌。

小学英语教学淡化语法知识,并不意味着不用重视语法知识的学习,更不能理解为不讲解语法知识,而是要通过操练达到灵活运用语法知识的效果。存在句there be这个语言点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个学习难点,在接触这一单元的学习时,先呈现英语歌曲:What’s in the classroom ? 歌曲优美的旋律,琅琅上口的节奏深深吸引了学生,孩子们都能投入到歌曲学习中。在熟练唱会歌曲后,揭示语言知识,出现并教学there be结构,同时教师也可以以教室里的物品来教学存在句,让学生自己寻找语法规则,理解单复数形式的区别,然后在以后的的分课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每堂课都进行歌曲的替换词练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能听、会说,同时也为书写句型奠定了基础,教学难点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2.享受英语,生生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促进学习为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在群体合作学习中,群体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1)自由会话作引子。

Free talk 部分是英语课堂学习的前奏曲,一般都由教师询问学生开始,然后进行会话练习。我在自己的英语课堂上,经常尝试让同学代替老师与其他同学进行日常的语言交流,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在班级内,按照学号排列,每节课都由学生担任值日生,组织开展此项活动,不仅值日的同学积极性高,准备充分,而且其他同学也兴致盎然,主动配合,达到了操练的目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尝试当教师的过程中,体会到老师的艰辛,学会享受合作的成功与乐趣,同时拓展了英语的词汇,加深了对话题任务的理解与运用。2)提问练习奠基础。

在新授课时的句型操练中,可以采用无问题式提问法,如5B Unit9学习了国籍后,用“ Where are you/is he/she from?” “I’m / We’re/ He’s/She’s from „”来问答,其实教师和学生心里都非常清楚此类问题的答案,根本没有多少疑问,只是单纯的用于单词的复习和句型的巩固。这是学生学会提问的基础,一般来说,小学生习得语言规则要经过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的知识及其规则,并让学生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内化语言规则。只有这样,当学生在使用语言时才能脱口而出,达到语言的外化,从而在语言实践中真正学会使用语言。

在复习巩固课时的练习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采用自由式提问法。它可以对某一个单词产生疑问,或对一个人、一幅图片、一篇对话及一个故事产生疑问,它的答案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新学期班级转来新同学,可以让其他同学询问他们想知道的信息,如: How old are you? What’s your father’s / mother’s job? 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 What’s your hobby? „使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一些信息,不是为学语言而运用,而是为运用而学语言。

3)小组合作是活用。

课堂上,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组合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互助,以满足不同的语言需求,发挥他们各自不同的作用。如在学习4B Unit 3 What’s your job? 职业类主题时,组织开展拓展练习——调查学生家庭成员和直系亲属的职业。活动开展前,进行示范,教师口头询问一个同学,然后在表格的相应地方填写关键词语。What’s your father’s job? He’s a „ What’s your uncle's job? He’s a „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群体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技能。当然,学生之间的互动应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我一般把优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一起搭配,目的是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增加他们使用新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配合学习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三、活力的教学对象 1.鼓励创新,凸现个性。

众所周知,学习是个人的事情,正如教育家指出:“学生每天来到学校的时候,是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他们除了怀有获得新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

小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但是课堂上的游戏和竞赛却能让孩子们兴奋,也最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此时他们会全神贯注,“奋不顾身”地用各种“手段”为自己或小组做贡献。这是最能张扬学生个性的时候,我们只要把握好游戏、竞赛的“度”,设计出既合理又激动人心的活动,就能塑造孩子们张扬的个性。如在教学“What time is it now ?”主题时,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上课光盘,是一个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狼或羊,羊在接近狼的过程中句型得到了操练,可以将机械的句型操练改变成轻松的游戏活动,学生边做游戏边开心地学习新句型,学得很轻松,效果也好。看着学生们激动喜悦的脸,我不禁为这个游戏的设计者的成功而喝彩!那种“解放教师,解放学生”的境界仿佛正向我们走来。只要教师有颗不泯的童心,始终奉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那么再枯躁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会,同时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

2.联系生活,回归自然。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将生活中的实物带进课堂,会使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在学习4B Unit 4 Buying fruit这一单元时,我事先让学生们带来水果,学生们都带来了他们喜欢的水果,我设计了游戏:Smell and guess , touch and guess,让学生在闻一闻、摸一摸的过程中猜测水果名称,呈现单词、复习已学句型:What ’s this / that? It’s a/an „对游戏成功者及时奖励,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创设购买水果的场景:I’d like some„,please.How many kilos ? Two kilos , please.真实地再现生活情景。诱人的果香,学生的欢笑,让人难以忘怀,学生在与教师的合作中感悟知识,内化知识,体验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生活的美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学以致用的目标。3.各尽其才,展示能力。

叶澜教授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有时,当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些知识时,我就会产生这样的设想:能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呢?让他们带动课堂的节奏,而老师在其中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最喜欢“Show Time”,课堂前五分钟大家用儿歌、歌曲、表演、故事、笑话、主题介绍等方式向老师和同学展示各自的才能。当然,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要对学生有信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不要怕出错,要相信学生是在“摔跤”的过程中学会“走路”的。教学的成效是以学生学会了什么、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来衡量的。

四、轻松的课堂氛围

英语有一句谚语“Education must be fun.”(教育必须是有趣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用自己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做到情(情景)、语(语言)、动(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学习英语的欢乐气氛之中,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是游戏活动。

1.猜一猜游戏。猜测是孩子们的一大乐趣。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猜测游戏让孩子们张嘴说话。如:将一些物品如玩具车辆、动物等,放在盒子、袋子里,让孩子们猜里面是什么,有多少。还可以让孩子们先摸(touch),然后猜(guess),最后发现(find)。2.记忆游戏。通过记忆,可让孩子们将所学的单词或句子自然地,饶有兴趣地说出。如先将一组物品或图片一一出示给孩子们看,然后取走一样(张)或几样(张),再出示剩下的物品或图片给孩子们看,问孩子们缺了什么。也可以先确定一个语言范围,如食物、活动,或天气等。让第一个孩子说一个词或句子,第二个孩子必须重复这个词或句子,并再增加一个词或句子,如此进行下去,能重复出最多的词或句子的孩子为赢者。实践证明,即使是最贪玩、最不爱说话的孩子,在轻松、欢快、活跃的英语课堂氛围中,也会被大家所感染,从而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一些单独看来难读难记的词汇和句子,通过教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反复地、不知不觉地从孩子的口中“说出”,这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语言知识充斥课堂,语言活动枯燥乏味,教师自己再努力,也不可能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现在的孩子大都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玩意儿,总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有新花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英语与学生交流,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以景吸趣,以趣促动,以动求长是我们大家努力追求的课堂效果。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梁建辉

第二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范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文/秘立方

摘要: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类比、推广、探究、质疑,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有必要对能力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心理学研究指出,能力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心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特殊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内,一般能力包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这些能力将大大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

数学创新能力是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的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善思、善想、善问的数学品质,提高质疑能力

就研究性学习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高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大多表现在记忆和解题上,缺乏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析,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反思的少。

如我在讲授《数学归纳法》一课时,有意设计了下面三个问题。问题1:今天,据观察第一个到学校的是男同学,第二个到学校的也是男同学,第三个到学校的还是男同学,于是,我得出: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是男同学。(学生:窃窃私语,哄堂大笑——以偏概全)。问题2: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5n+5)2,计算得a1=1,a2=1,a3=1,可以猜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1(此时,绝大部分学生不作声——默认,有一学生突然说:当n=5时,an=25,a5≠1,这时一位平时非常谨慎的女生说:“老师今天你第二次说错了”)。问题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2*180°,五边形的内角和为3*180°,„„,显然有: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说到这里,我说:“这次老师没有讲错吧?”)上述三个问题思维方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问题1、2得到的结论是错的,那么问题3是否也错误?为什么?(学生茫然,不敢质疑)。合理地利用材料,提出好的问题,引出课题,揭示了本节知识的必要性。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爱置疑、乐探究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归纳法,而且掌握了分析、判断、研究一般问题的方法。

高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①在解题上提出新颖,简洁,独特方法。②运用类比的方法对某些结论进行推广和延伸,获的更一般的结论。如2000年上海秋季高考第12题:“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0=0,则有等式a1+a2+„„an=a1+a2+„„+a19-n(n<19,n∈N=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bn}中,若b9=1,则有等式______成立”。用有关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概念和类比的方法,辩明等差数列和式两边元素下标的关系;运用类比的手段,将已知等差数列的性质拓展到等比数列的性质,无疑发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通道,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类比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对问题的质疑比单一的解题,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如在等差数列{an}中,sm=a1+a2+„„+am,则sm,s2m}-sm,s3m-s2m}成等差数列,能否类比到等比数列{bn}中,sm,s2m-sm,s3m-s2m成也等比数列,许多学生可能会证明它是正确,但这结论恰恰是错误的(当a1=2,公比q=-1时,s2=s4-s2=s6-s4=0)。再如,2000年上海春季高考题:设f(x)为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x≤-1时,y=f(x)的图象是经过点(-2,0),斜率为1的射线。又在y=f(x)的图象中有一部分是顶点在(0,2),且过(-1,1)的一段抛物线,试写出f(x)的表达式,并作出图象。高考结束以后就有学生问:抛物线是否仅二次函数的图象?如果不是,那么它的解不唯一。③通过对问题的变式引出新的问题进行探索。譬如,在求数列an=2n-1的前n项和时。可以引出数列{a3n}和{α3n}的前n项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前一问题仍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但首项、公差都已经变化,认知上没有冲突,学生是可以解决的;后一问题如果学生不深入研究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他就无法求此数列的前n项和.探究等差数列相关知识,对学生而言应是创新性思维;如果再将产生的结论向等比数列联想,可使这种创新思维得到延伸,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之目的。

二、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数学问题来源于社会实际,又指导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对不同的问题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如某商品的单价随时间而变化,假设A同学每次买a元的商品,B同学每次买b件的商品,试比较A、B两同学同时购买该商品两次,谁较合算?可以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进商场,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商场价格可能

是不一样的,组织两组学生各自收集一下所需的数据,找到此商品在这两家商场内的单价分别为m元和n元(把随时间变化转化为随商场而变化),分别计算出A,B同学两次购买这商品的平价价格2a和bm+bna+a2bmn建立不等式作差,得A平均-B平均=2mn-m+n=(m-n)2≤0,就能说明谁更合算,质疑是否为整数,上述解m+n22(m+n)答是否最合理。再如上网费与上网时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上电信局去采集相关的数据。通过实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化的能力。

(1)上述解决问题过程可概括为:

(2)解决上述问题的思想方法为:

问题一、二可以分别建立不等式和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又比如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第22题是有关工资问题,可以建立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学模型。这些问题都有各自的实际背景,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熟悉有关的实际背景,更关键的是要通过审题、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计算工具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模型化的价值,同时培养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数学来源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型问题很多,要求有高有低,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一一掌握,但让他们知道这些问题共同的特点,探求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

高中数学中创新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联想与类比、建模、化归与转化、引申与拓展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根据不同的类型探索出一般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换不同思考角度,就可以发现新方法、新问题,制定新策略、解决新问题。

本人认为,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类比、推广、探究、质疑,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永年县实验高级中学)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杨庄中学王绪文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在教学中鼓励青少年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创造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是教师的职责.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积极投身教改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应该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变革。“老师不讲,学生就不可能会;老师讲了,学生 就应该会;老师讲得多,学生掌握得就多”,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使整个教学过程总是以老师为中心,以知 识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要变“填鸭式”的消极单 向信息传递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信息交流和多边思维撞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以老师为中心 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能力为中心,把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发 展的时空,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正如德国教育学家弟斯多惠所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 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也指出:“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其实这里的“建造大厦”的过程和“点燃火把”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情境引入,启动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心理学角度讲,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客观世界,都有一种力求探索、研究、认识所有现象的需求,对周围的一切都企图问一个“为什么?”这种潜在需求,也正是学生头脑中潜在 的创新能力。只要教师能适时“点燃火把”,它就可以释放出巨大能量。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新课开始前坚 持了“五分钟时政演讲”或“十分钟社会问题讨论”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就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时政热点或社 会问题发表演讲或进行讨论。这些活动把学生带到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由此启动其探求知识的欲望,诱发其 创造性思维。

2.自学答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并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独立性,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无法代替的。学生是否能独 立地进行学习活动,这是其主体地位是否充分体现的根本标志,也是其创新能力能否得到发展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指导课堂

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现代教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的观察、迁移、比较、归纳、推理、实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学习过程的重要形式。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诱导学生独立探索研究,以培养其独立解决决问题的能力。该环节一般分三步走:学生根据老师提示的知识点,先进行自学或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用问答 卡反馈给老师;老师归类整理后予以集中解答。

3.归纳总结,构筑知识体系。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解答完毕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对本节或本课所学内容做 归纳总结,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单元结束之后,都要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分析知识 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个单元形成整体知识框架,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进而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分 析问题。以上的活动实质上就是一个自己创造的过程,这样学生才算是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变 成了自己的东西。

4.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以巩固和检查本节所学内容。“课堂练习”在学 生间相互交换批阅,相互启发、讨论,遇到有争议的问题,相互讨论解决,重点、难点由教师讲评。有时也让 学生走上讲台,就教师拟定的问题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向全班同学讲解、分析,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密切重视讨论结果的反馈,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分析、解答,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培养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创新能力 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实践证明,富有启发的故事、联系紧密的生活实例、动手操作等,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尝试、乐于探究讨论,对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强调学生,“haveatry”(试一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应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绝非仅仅是做练习题,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教学实际和

教学内容的特点,可采取演讲比赛、小记者招待会、时政小论文竞赛、大家谈、社会调查等

多种形式。学生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训 练,其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通过实践,我认识到,创新和发展,不断更新自我,不断吸收新知识,是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基本特征,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已成为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只有不断探索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新途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干涉。当然,突出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 着教师对教学活动失去控制,也不是削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相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施教艺术要求就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超的施教艺术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其施教职能。教师重在指导,不包办代替;重在疏导,不任其自然;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这才是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王绪文

杨庄中学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兴趣是学生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想象力是涌现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性活动的关键,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对新课的导入,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清新的学习环境。对新知识的导入,不采取传统的“复习提问”和以旧引新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或抛出新知识的中心内容引起学生的疑惑,在兴趣和疑惑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习方向,引导学生自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的背景或者过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名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共有的特征。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必须对学业产生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生物学家达尔文、数学家华罗庚是这样,阿波莱顿发现电离层也是这样,就连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二、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这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链接成思路通道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师生共同解析易错误、易混淆的问题,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提出疑义,提出争执,提出反问。教师要疏导学习疑难,学生在课堂上不单纯是为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学生敢于反问敢于质疑是探究能力的基础,可以促进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自己排难解惑,这正是素质教育要求的自立、自强、自控、自信的心理素质。那么,何种疑问方式最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教师应该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教学采用迂回式提问,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有助于学生分析与综合、观察与想象等思维活动的增强。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也都得到了培养。

三、引而不发,启迪激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

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激励。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

1、榜样激励,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通过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组织全班同学积极思考,努力上进。

2、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希望得到优秀的成绩,通过激励,学生可能会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

3、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多方面提高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4、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给班级教学带来生机、带来活力,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

5、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在学习环境中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

6、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又给学校集体争得了荣誉。

7、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四、积极参与,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在教学要创设民主性、探索性的课堂气氛,因势利导,反映学生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的创造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热情表彰、鼓励学生的新作,最好由老师板书学生作业的全过程,分析学生的思路,指出其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全班同学积极进取,发展创新思维。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大胆探索解题思路,勇敢地提出新解法。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

灵活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灵活多变即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对于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维和见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注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目,分组讨论,互相检查对新知识的理解,互相针对课本主要内容改编或创编一些新题目,同时,课本中的练习题也是互问互检的主要内容。多年来,我一直采取这种方式,效果很好。安排“互问互检”教学段,打破了传统的“巩固练习”教学环节,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提问中解脱出来,同时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机会,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地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事实证明,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每节课讲到这个阶段,课堂气氛就达到高潮,同学们求知欲空前高涨,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理想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1、探索性思维能力: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能够对自己的结论发生怀疑,是否敢于否定自己一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是否敢于否定前人的定论,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

2、选择性思维能力:选择性思维能力体现在学生对创新课题、思维素材、理论假说、论证手段等一系列思维环节的鉴别取舍之中,思维摄取与当前创新活动相一致的信息,避开其它附着其上的与之不相关的信息。

3、综合性思维能力: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所谓创造性思维也就是在大脑中将接收到的信息综合起来,产生新信息的过程。综合就孕育着创造。思维所综合的信息数量越多、种类越齐全,就越能有效地创造新信息。

4、构建性思维能力:构建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探明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构建对事物的立体认识,使思维能够朝着正向、逆向、纵向、横向以及立体方向各方面自由运动的能力。

五、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21世纪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所以从小培养学生既要有竞争意识,也要善于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1、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

2、合作讨论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的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要影响他人讨论。

3、如果是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组与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4、适合小组合作研究的内容大致是:

①辨析概念性问题;②寻求规律的问题;③操作实验探究问题;

④选择解题策略;⑤集体竞争性作业;⑥学生间互评、互检、互查的合作。

六、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数学创新精神.恩格斯说:“人的思维是宇宙间最美丽的花朵”。科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长期探索、研究的成果。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改变命运”。

邓小平指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知识的创新充满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记载着人类发明、创造的光辉历史,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它既有巧夺天工的构思,传承着人类的聪明与机智,又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认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总之,知识蕴藏着丰富的智力因素,是我们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我们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尤其数学知识中丰富的有关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唯物辨证法思想。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在定理证明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成功的保障。

我们之所以在学习中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

学生体验成功是心理需要,有利于增强学习自信心,也是学习的内隐动力。

1、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以赞许集体合作的成果为主,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赞赏。

3、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表扬。注意表扬不要过滥,尽量减少由教师发布表扬令,应征得广大学生的意见给予表扬。被表扬者应表示谢意。

素质教育应时代需要所培养的人才应是高素质的,是有创造性的人才。在使素质不同的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的同时,更要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班上各方面的顶梁柱和带头人,也为培养21世纪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虎城乡小学校谭昌明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

那么,怎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浅谈一点浅陋之见。

一、鼓励质疑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口若悬河地单方面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形式,缺陷多,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这种程序呆板,形式枯燥的教学结果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独立阅读的能力难以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任何教学方法都建立在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更能了解本节课要解决问题。学生只有读懂课文才能质疑,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多问。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还要适当地设置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寻求问题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首先在绘声绘色描述故事情节一部分之后,留下悬念,我向同学提问:“你最想了解这个故事老师没讲出来的哪些内容吗?好奇心促使了学生去阅读课文,驱使他们精细地去思考分析。他们提 1

出了诸如以下问题:

1、为什么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军需处长怎么没有棉衣穿?

3、将军为什么什么话都没有说,就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这样的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疑,激疑的方法很多,如:导言激疑,悬念激疑,比较激疑等等。激疑的过程也是创新教育的过程,它可以引导学生去创新。

二、鼓励争论

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导争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问:现代社会上哪些人像苹果、石榴似的,又有哪些人像落花生似的?你想做那种人?经过一阵激烈地争论后,学生们发表了不同意见。有的说,我想做落花生式默默无闻的人,像雷锋叔叔一样生前从不炫耀自己,但无时无刻都为别人着想;有的说,我想像苹果、石榴那样把自己展示出去,让世人知道我是一个人才,我将来要当科学家;还有的说要成为有名的工程师、教师等等。通过争论,大家对落花生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一步地了解,不拘泥于课本所说的只做默默无闻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多次课堂教学实验证明,课堂争论有很多好处。从语文角度说,争论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有效地争论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真切、更生动,可以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思想转变,形成“学生讲,学生听,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教学局面。

三、提倡品读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因为课文的精文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读,才能体会到。而一般地朗读只能像咕咕咚咚朝嘴里倒矿泉水一样,过后只能说“痛快”,到底啥滋味,那可说不准。因而我们要教会学生品味课文,体会文章之内涵,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有目的地让学生品读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字。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设计了让学生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学生通过品读一次比一次有感触,一次比一次对课文思想感情了解深,很轻松地掌握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品出了作品的内涵。

2、有方法地指导学生品读

品读的方法很多。如:范读激情;接读激趣;引读会意;分角色读创意;齐读起烘托作用等等。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教给学生依提示语读的方法,适当引导读出将军“走边喊、吼”等语气。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设计让同学自由小声读描写大榕树的静态描写部分,用齐读读出鸟儿活动时热闹的气氛。学生通过品读,不由自主地激发了情感,纷纷发表了具有创意的看法:有的说,读了大榕树一段的描写,不仅体会到了树大,而且体会到了树美;有的说,文中“卧”字描写好,不仅说明了榕树生长时间长,而且说明了旺盛的生命力!多么自然的感情流露。

3、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品读

听、说、读、写是语文训练的基本环节。教师不要因过多地讲解而挤掉朗读的时间,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读。正如品茶一样,细细地品味,才能引导学生如何品味课文思想感情,感受到枯燥文字中蕴含的丰富意境,体验文章所写的真谛。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品读,引导他们走向作品的更深去处,是语文教学升华,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提倡创新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受环节中的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使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创造的特点。在语文学科中具有模糊性、综合性、间接性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学生的感觉、想象、领悟,从而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文外之画”、“字中之情”。这就给学生以创造的空间。而这种想象和创造不求同而求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营造氛围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一节作文活动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教师一走进教室便面带神秘地说:“我今天要做一个实验,名叫铁锤锤蛋锤不碎,你们信不信?”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了。有的说不信,也有的说信,大家议论纷纷。我让同学们言论了好一阵后开始了实验。请一位大力士上了讲台,只见他一锤下去,蛋就碎了。同学们纷纷说老师骗人的。这时候,我亲自操起了

锤子,对大家说:“这位大力士没做到,我却能做到。”有同学听了,马上发表高见:“蛋是熟的”,“是铁蛋„„我不置可否,高高地举起锤子锤了下去,蛋黄流了一桌,教室里又砸开了锅,一阵争论之后,一位同学大声喊道:“我知道了,是锤子不碎!”大家恍然大悟之后,我乘机介绍了我国语言文字中的歧义问题,还让大家举出了好些例子,诸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等等。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习作,学生们兴趣盎然,下笔都很流畅,这次作文都写得不错。所以,我觉得,只有创设轻松、愉悦、自然的环境,激发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拓宽思维,才会有创新意向行动。

2、诱导想象

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的能力就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热情诱导学生大胆想象,给思维插上彩色的双翼。例如:学习完《峨眉山道上》后,学生们已经对课文内容和中心理解得比较透彻了,有的教师常常就此结束课文的学习,但此时继续作想象性延伸,再将全文所表达的感情立体的再现、想象,你才是理解课文的飞跃,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这时候,让学生趁热打铁回顾课文有关描写山路的词句,仔细读认真想,让学生对此“竖”着的“天梯”立体想象后,用自己的话对天梯的险作一些想象性地补充,再用感情朗读或结合课文所提供的见闻,对铺路人的铺路过程,也用自己所联想的话引申作感情描述;总之,诱导想象的方法很多:可对原文内容多角度想象,可对课文略写部分扩充性想象,还可对文章中没有写明的内容创造性想象等等。只有诱导得法,长期坚持,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就会如清冽的山泉汩汩而出,滋润他们创造的心田。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程序呆板,教学形式枯燥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懈地探索、追求创新教育新路,真正挖掘所有学生的创造力,进而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载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劳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全)

    谈劳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精神 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宁司长指出:“我们的基础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这就是缺乏创新,缺乏动手。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要进一步......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江泽民也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

    浅谈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贵州省金沙县第一中学赵旭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靠教......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谈一下个人体会与大家共切磋。 一、转变教......

    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龙门县麻榨中学林水金 在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新......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