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

时间:2019-05-13 01:1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

第一篇:关于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

关于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

有关事项的说明

现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关事项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成果奖性质

1.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置。

2.基础教育领域内由政府设立的最高级别的业务类奖励。3.每4年一届,2014年是首届。

二、关于奖励规模和推荐指标 1.奖励规模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表彰452项,其中特等奖不超过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按照坚持标准、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原则,允许各个等级的奖项有空缺。

2.教育部下达给我省的推荐指标数

共55项。教育部根据各省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数量,以及当地高校和研究机构数量,并适当考虑地域平衡因素,向各省下达限额推荐指标数。

3.各市州各单位向省推荐的项目不设指标限制

为面向广大基层学校,扩大遴选面,实现优中选优,我厅对各市州和有关单位向省推荐的项目不设指标限制,但请各地各单位切实把 关,保证本地本单位申报项目的质量,把能够真正反映本地本单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优秀成果、重大成果推荐出来。

4.要坚持面向基层

各市州向省推荐的项目中,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指成果第一持有人,含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中小学幼儿园(成果第一持有单位)承担的项目不少于推荐总数的70%。

三、关于申报主体

凡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申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主要完成人必须直接参加了成果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全过程,做出主要贡献,并仍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退休人员申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必须一直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至今没有间断,其成果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作为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除厅直属单位、高校,以及省批准设立的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可直接向省教育厅申报外,其它学校、单位、个人均向所在地市州教育局申报。以个人名义申报的,不超过6人;以单位名义申报的,不超过3个单位。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进一步说明:

1.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作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单位,不排斥有关负责人以个人名义申报。

2.教学成果持有者身份以现工作岗位、职务确定,不以成果产 生时为准。如,某人原为学校校长,完成了某一项教学成果,后调教育行政部门任职,现在如果申报该教学成果,申报者身份按现在的职务填写。

3.不能以课题组、项目组名义申报。

四、关于成果内容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规定:“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要反映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内容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侧重。中小学教材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之一,其评审办法需做进一步论证,暂不列入本届奖励范围”。关于成果奖的具体内容见《申报表》中的分类。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对此作了进一步解释:教学成果的产生必须直接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变革,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教育管理、升学制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经费投入机制等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但只是对学校教学起着辅助、甚至支撑作用,不是直接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同时也主要是政府职能而非一线教师职责,没有纳入教学成果奖励范围。从教学成果奖自身的价值定位出发,对成果内容的界定不宜过于宽泛。

在教学成果与非教学成果的划界上注意两点:第一,关于学校德育。现在的分类体系未按德智体美分,不等于不重视德育。从立德树人的导向出发,教学成果奖既重视德育课程与教学,还特别是强调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如班主任工作不纳入评选范围,班团队活动如 从课程建设方面入手则纳入评选范围。第二,关于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主要是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在学校或区域层面进行的改革,不是单纯的教育管理改革、事业发展。

五、关于成果形式

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规定教学成果的呈现方式是“教育教学方案”,同时规定方案要“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将教育教学方案作为成果的物化形式,有助于避免研究与实践“两种皮”。它不是不要理论思考,而是要求将理论思考、探索的结果—论文等进一步转化为教育教学方案,转化为行动纲要、指南等,并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样一个实践中的转化是一个充满张力、活力、生气,也是最费力气的创新过程,正是教学成果奖所需重点关注的。

依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设计规定了成果主要表达形式为成果报告,同时辅以论文、案例、视频等材料的支撑。

不同类别的成果物化形式是不一样的,如课程改革成果(包括校本课程在内)重要的载体是课程实施纲要、课表等,而不一定是固化的教材。

六、成果要求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实践检验,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 育质量效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特等奖教学成果应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建树,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突破,经过不少于4年的实践检验,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一等奖教学成果应提出自己的理论或发展和完善已有理论,经过不少于4年的实践检验,对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示范作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重大成效,在全国或者省(区、市)域内产生较大影响;

二等奖教学成果应在教学改革实践的某一方面有所突破,经过不少于2年的实践检验,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显著成效,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要特别注意教学成果下列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方向性: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具有前瞻性和时代特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围绕课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实践探索,突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二是科学性:遵循儿童年龄特征,体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体现教育教学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与问题相吻合,探索过程完整、方法严谨,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结果呈现客观、真实。三是创新性:方案设计具有显著的创新点;操作模式、方法、策略等有独到之处;实践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认识深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四是实效性:多数学生受益,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学校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操作性强,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引领作用;成果在一定区域内产生较大影响,对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七、关于材料准备

教育部对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材料作出了明确规定,除要求准确、规范外,特别提出反对过度包装,对材料字数、总量、格式进行了限制。

每项教学成果均须认真准备如下材料: 1.《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 填写者有三类:

一是省级推荐单位。如封面:省级奖励等级(本届可空缺)、推荐单位名称及公章、推荐时间、序号;第17页:省级推荐意见。

二是国家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如封面:编号;第18-19页:国家评审意见。

三是成果申报者。包括成果持有者承诺书、成果类别、成果简介、成果应用及效果、成果曾获奖励情况、成果持有者情况。

承诺书除申报者签字外,须单位负责人签字把关。

成果类别列出4个分类维度,每个分类维度都必须选择一项分别 打钩,不得空缺,也不得多选。

成果简介部分不得突破字数限制。网络申报时超过字数就无法上传。此部分既为评审参考,也是成果宣传使用材料,要求简明扼要。

成果应用及效果:除持有人所在单位外,如有其它检验单位,要选择3个以内填写,必须加盖实践检验单位公章。

成果曾经获奖情况:选择3项,为非盈利机构举办的评奖,需在附件中提供证书复印件。

成果持有者情况:个人名义申报不超过6人,所有持有人都必须签名。单位名义申报不超过3个,单位须加盖公章,提供联系人。个人与单位两者中选择其一,不得兼有。

所有上述栏目都需按规定字数填写,不得空缺。2.撰写反映成果主要内容和实践检验过程的报告

这是成果评审的主要依据。它不同于论文、专著,也不同于科研报告、课题研究报告,可以看作是个“产品说明书”。按内容要点撰写时注意以下几点:

⑴问题的提出:阐明针对什么问题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以及为什么进行这一改革与实践探索。简要说明的发现过程、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实质,该实践探索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期望达成什么目标。要将该研究与广阔的社会背景、未来社会需要联系起来,揭示其独特的意义价值。

⑵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需要说明怎样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的,经过了怎样的探索过程、阶段,每一阶段探索的重点问题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方法与推进策略,每一阶段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有没有实践探索过程的顶层设计、路径策略的选择,开展了哪些重要的研讨活动。

⑶成果的主要内容:说明经过实践检验后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包括主要观点(背后的原理)、结构模型、操作策略、物化形式等。将对问题的实践探索后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路径、程序、方式、策略以及背后的主要原理、观点、特质等,通过图表、文字、符号揭示出来。

⑷效果与反思:说明成果取得了怎样的实践效果(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与影响),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等。

成果报告要具有真实性、科学性、条理性、可操作性等。报告正文不宜过长,可附上主要研究活动统计、公开发表文章出版专著目录、案例、研究成果网址等。

3.支撑成果的其它文字材料。如论文、案例等,总字数不超过1万字。

4.关于实践过程及效果的佐证材料、获奖证书复印件等。5.可提供20分钟以内的视频,着眼于弥补文字材料的不足。视频按AVI、MPEG、MOV等格式制作,其播放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上述材料制成电子版后,总容量不超过500M。如成果材料很丰富,可在网页展示,并提供网址,确保评审期间运转正常,供专家在评审中查阅参考。

八、关于材料报送

此次申报分纸质材料报送和网络申报。其中,网络申报待省级推荐项目确定后,由教育部发放网络申报系统用户、密码等信息,再组织申报者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网(jcjy.jxcg.edu.cn)上进行网络申报。

1.报送时间。3月15日前各市州、各单位将材料报至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逾期不予受理。

2.格式及份数。前述第七条所列材料中,1-3项文字材料要用计算机录入(小4号字体),电子文档为PDF格式,不得剪贴。使用A4纸打印,双面印刷,竖装。1-4项纸质材料一式10份;1-5项制成CD-R光盘1张。

九、关于材料审核

各市州、各单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材料形式要求进行把关,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需在材料报送前处理,否则将不予受理:

1.未按照规定程序申报、推荐的;

2.不符合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内容与范围的; 3.成果持有人或单位不符合规定的;

4.未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填写申报材料以及规定的附件不齐全的(按规定逐项检查,主要是该签字的有没有亲自签名,该盖章的有没有加盖单位公章,实践单位证明等是否齐全,材料是否按规定的内容、格式等);

5.实践检验不符合时限的; 6.存在权属争议或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7.分类不恰当,或者没有分类; 8.篇幅过长,超过规定字数的。

十、关于省级评选的基本安排

1.省级评选。3月15日-3月底,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市州、各单位申报成果进行评选,确定向教育部推荐的项目,并按质量高低排序。

2.材料审核。3月底开始,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人员对推荐项目的材料形式逐项进行审核。

3.材料报送。4月7日前省教育厅将确定推荐的成果奖纸质材料报教育部,4月1日-10日组织网络申报。

第二篇: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申报工作方案

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申报工作方案

一、认真阅读关于申报工作的几个资料

1.《关于四川省推荐申报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的成果材料报送的函》(四川省教科所)

2.《四川省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推荐申报专题培训会议资料》

3.《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推荐申报准备工作要点》(何明整理)

二、成果上报的材料

1.申报表;

2.成果报告,不超过8000字;

3.支撑成果的其它文字材料,不超过10000字;

4.关于实践检验情况的佐证材料,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5.可提供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

三、要收集的成果材料

1.省教学成果奖课题研究报告及附件

2.开展的创新实验班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资料

3.科技创新大赛活动资料

4.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料

5.学校开设任选课活动资料

6.学科竞赛及获奖方面的资料

7.学生活动获奖资料(包括科技方面的如国际英特尔大赛、机器人国际大赛,英语风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等方面的获奖情况。要求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要有列表、奖状复印件、奖杯奖牌照片,市级奖要有列表。)

四、请专家团队指导

1.省外专家计划请华东师范大学霍益萍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刘思山教授。

2.省内专家计划请省教科所王真东研究员,省教育学会纪大海研究员,以及一位创新教育方面的大学教授。

五、工作流程

先由我校课题组按申报要求收集整理材料,完成各项上报材料的初步准备工作,再提交省外指导专家审读,然后分别到华东师大及北师大向专家当面请教。然后课题组修改上报材料,再请省内专家指导,最后由课题组汇总情况,修改定稿。

六、准备工作时间结点

1.推进工作分四个阶段:1.收集材料,形成初稿,3月9日前完成,3月10日下午(周一)课题组成员到林荫校区刘校长办公室讨论初稿。

2.请省外专家指导

(1)送专家审读初稿及请专家当面指导,3月11日(周二)送初稿给省外专家,发电子邮件给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和北师大刘思山教授,3月14日(周五)分两批人分别到华东师大和北师大请专家当面指导。

(2)3月17日(周一)汇总省外专家意见。

(3)3月20日(周四)初步定稿。

3.请省内专家指导

(1)3月21日(周五)送省内专家审读初稿。

(2)3月22日(周六)请省内专家座谈指导。

(3)3月24日(周一)课题组成果在林荫校区刘校长办公室汇总讨论定稿。

(4)3月25日(周二)编辑装订。

(5)3月27日(周四)向省教科所提交纸质和电子材料。

(6)4月8日(周二)完成网上提交。

七、准备工作分工

1.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上报材料

2.文宗、赵敏负责收集相关材料

3.何明执笔完成上报材料初稿

4.文宗负责到省教育厅、市科技局等单位办理课题立项证明材料等相关佐证材料。

5.赵敏负责20分钟视频材料的收集、脚本和解说词的撰写及视频录制。

成都七中

2014-3-3

第三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立及实施效果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000字)

成果简介:开展自我评估是教育部“五位一体”评估制度的基础。南昌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当中,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理念,立项研究,积极实践,先后开展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点)、专业综合评估(线)、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面)、学校基本教学状态数据监测(体)的自我评估工作,构建了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校内自我评估,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测和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

该体系由教学决策、资源保障和教学执行、监控督导和教学评估、信息反馈等四个子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见图1),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系统(质量评价与诊断)为核心,在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自我评估,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与诊断,然后通过质量反馈及修正系统进行改进。自我评估坚持每年进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每学期开展),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常态监测,在“质量信息收集—自我评估诊断—评估信息反馈—调控与修正” 的闭环管理模式下,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实现教学质量“常态监测、自我诊断、自我调控、持续改进”的功能。项目实施过程,制定了覆盖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涵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建立了定量与定性结合定量为主的结果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合纵连横的全贯通的评价组织机构,建设了基本状态数据与时点评价数据相结合的结果呈现平台,形成了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持续改进机制,在提高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投入、本科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水平、本科生培养质量、优化专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图1 南昌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示意图

本成果以问题为导向,旨在破解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难题: 1.自我评估体系不健全。一些高校自我评估的形式很多,但缺乏明确的核心和主线,监控工作散而乱,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无法达到教育部要求的质量监控体系全面覆盖、常态监测的效果,也难以有效发挥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中的信息预警、运行监控和质量决策等功能。

2.评价方式不科学。一些高校自我评估按照合格评估的方式开展,导致评估结果无法量化和排序,从一定意义上说,不可量化就不可管理,持续改进也就失去了抓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有效度也难以真正得到实现。

3.评估结果运用不彻底。一些高校评估往往流于形式或缺乏持续性,评价结果不分析、不反馈、不整改,没有形成 “评估—反馈—整改—再次评估”的闭环系统,无法起到应有的质量监测和持续改进作用。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构建了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的校内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教学决策、资源保障和教学执行、监控督导和教学评估、信息反馈等四个子系统组成。体系涵盖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制度建立、质量标准制定、质量评价和信息处理、持续改进等内容,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构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和全过程。该体系通过“质量信息收集—自我评估诊断—评估信息反馈—调控与修正” 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以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为导向,选取影响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点)、专业(线)、学院(面)、学校本科教学基础状态数据(体),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在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点),覆盖全部课程。由学生评教信息、督导专家听课信息、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信息组成,严格按照日常工作流程和要求填写,综合三方信息评教结果,遴选授课质量优秀课程、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课程;专业综合评估(线),覆盖专业该信息来源于本科专业数据填报及综合评估系统,由各专业填报、学院审核,定量指标评价结果由系统直接算分、定性指标由专家在网上评分、最后综合评分。学院教学工作状态评估(面),覆盖学院。注重日常教学质量信息的积累,各指标的信息数据及评分信息来源于各职能部门,以及专家对学院自评报告和院长汇报答辩的评分。学校本科教学基础状态数据监测(体),涵盖核心数据。成果为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和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注重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尤其是教育部指定25项核心数据的收集,并进行自身发展变化的纵向比较,以及与同类高校的横向比较,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社会监督与评价,并作为学校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方式 2.构建合纵连横的全贯通的评价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涵盖学校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各学院(部);学校专门成立了正处级教学督导与评估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的监督与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技能培训,同时根据学校的办学定同时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有关质量标准,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处的成立,使学校、职能部门、学院之间三者的质量保障与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

3.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估制度建设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包括教学运行质量标准、教学管理质量标准、教师教学质量标准、学生学习质量标准等覆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出台《南昌大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方案(试行)》《南昌大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估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南昌大学本科教学授课质量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确保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建立了定量与定性结合定量为主的结果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1)授课质量评价。形成了学生评价以知识能力获取和教学效果满意度为核心的指标体系,专家评价以教学水平评价和持续改进为核心的指标体系,网络辅助教学评价以引导教师时间、精力投入教学为核心的指标体系。三方面评价指标、标准自成体系,最终结果是三方评价的有机结合,共同决定教师的授课质量结果。(2)专业综合评估。以学生、教学工作为中心,从投入、加工、产出来设计一、二级指标;在若干个反映专业办学状态的指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方便量化且可重复验证的指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将定量与定性(以定量为主,占近70%)、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客观反映专业改革和建设的真实状态。

(3)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评价指标既体现了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学评估导向,更多的指标则体现了学校发展规划任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突出评价学校阶段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采用新增数据,以鼓励当前的发展进步。

(4)学校本科教学基础状态数据监测。以全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依据,对照院校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对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进行写实性自我评价,涵盖了教育部规定的质量报告必须提交的支撑数据,学校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查找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成果是学校质量报告。

5.建设了基本状态数据与时点评价数据相结合的结果呈现平台 先后自主研发了学生网评系统、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本科专业综合评估系统、专家(同行)评教数据库、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基础状态数据库等,并依托教育部评估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形成了学校层面的本科教学基础状态数据库,作为质量报告的基础数据来源。采取“以基本状态数据为基础,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既解决了“教学质量难以量化”的难题,又增强了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提高了工作效率。6.形成了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持续改进机制

学校出台系列政策,积极应用评价结果,除予以专项奖励外,将评价结果纳入资源配置、招生计划编制、学院绩效考核、遴选和建设优势特色专业、评奖评优条件、教师职称评聘条件等重要依据。学校评估工作持续开展,在“评估—反馈—整改—再次评估”的不断运行过程中,监测教学工作整改成效,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成果的创新点:

1.理论创新

本成果提出了“将‘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作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核心和关键”的理论,为教育部“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中的自我评估制度做出了有益的诠释。成果借鉴学习国内外高校最新评估理念和做法,选取影响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专业、学院、学校,构建了“点、线、面、体”融合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与诊断系统,四者的评价分别自成体系、边界清晰,但又环环相扣,互为联系、互为补充,实现了自我评估的全方位、全过程常态监测,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评价结果的量化和排序,为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抓手,使自我评估真正成为整个体系的核心和关键,保证了体系的有效运行。项目的实施,2.实践创新

(1)坚持用数据说话,实现了评价结果的量化和排序,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抓手 教学质量评价难以量化是长期困扰高校管理人员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不可量化就不便管理,持续改进也就失去了抓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效度则大打折扣。

南昌大学通过实践,坚持探寻大数据时代“互联网+评估”的路径,遵循高等教育与信息化相融合。设计了以基本状态数据为基础,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开发建设了评估系统平台,使教师授课结果数字化、使专业和学院教学状态与水平可以排序并得到验证,使学校基础状态数据的分析比较中发现问题,可以使一大批默默无闻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使教学问题持续改进有了抓手,从而促进了各方面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创新了多种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①在授课质量评价中,首创“人课”概念,并创新“课程分类评价”方法。以同一位老师(或课程组)上同一门课程为评价对象,即所谓的以“人课”为评价对象。课程分类评价是为了避免由于课程性质不同对学生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在排序时按课程亚类(如II类通识课里的人文社科亚类)进行。

②在学生网评时,设计了一系列办法,保证学生参评率、保证学生评价数据是真实意愿的表达。如网上设计两段式评价,使学生一次性对本学期所有课程进行总体比较评价;要求同时评价课内和课外教学质量,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

③ 专业综合评估时,参考江西省对同一专业进行评价的经验,抽取其中共性的可量化或可对比、检验的指标,制定较为科学的计算公式,采取按学科分类评价的方式,巧妙地破解了“不同专业难以比较排序”的难题。评估结果得到了普遍认可。

④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强调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新体制下,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作用,实现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在指标体系设计时,将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与学校教学过程常态数据与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评价相结合,更多地体现学校发展任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学校具体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等完成情况。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授课质量评价工作成效明显

自2010年评教工作开展以来,共评出授课质量优秀奖768项、提名奖1248项,网络辅助教学优秀奖385项;共有97门次评价成绩后10%的人课经帮扶和教师努力,进入评价成绩前30%行列,同时也淘汰了一批教学质量低的课程。

2.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学校将专业评估结果作为校内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依据评估结果,近3年先后停招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等10个本科专业。项目实施推动了学校专业认证(或评估)工作,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专业先后通过国家级专业认证(或评估),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三个专业获批参加2018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3.学院本科教学持续改进

6年来,学院状态评估共评出一等奖40项、二等奖44项,6年评估中全部学院(部)均有获奖,评估即时滚动、竞争发展的功能充分显现。各学院共凝练办学特色60余条,查找本学院本科教学方面存在的大小各种问题100余条,制定整改措施300余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学校本科教学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学校近七年查找到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14条,均认真制定改进方案并顺利完成整改。近五年,学校荣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新增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含医学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5门课程入选国家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主编的多门教材评为国家规划优秀教材,10项多媒体课件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及优秀奖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数据显示:南昌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单项得分从2014年的45位稳步逐年提升至2018年的39位。

5.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表现优秀,在近两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共获得全国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5项,并获最具人气奖(全国唯一)和集体奖(排名15位);在近两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学校连创佳绩,多项作品入围终审决赛;三年累计获得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美国IDEA工业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赛、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临床医学技能竞赛等各级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60余项,二等奖85项,三等奖近百项。2015年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评级榜我校排行25位,充分显示了学校的实力与水平。

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年底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3%以上,考研率保持22%以上,招就处4年“用人单位调查问卷”显示:98%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度认同。

6.成果示范与辐射作用显著

项目实施以来,受到同行与社会广泛认可。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教务或评估部门先后来我校考察调研,南昌大学的做法得到同行普遍认可。

学校先后在“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 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交流会”“全国高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数据库建设研讨会”等全国性会议中做项目主旨发言和交流,得到广泛认同。

2017年11月,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集体评价:南昌大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点、线、面、体”的质量监控初见成效。

南昌大学专业综合评估的做法和经验在江西省得到推广和运用,2015年,江西省开展了以南昌大学为专指委主任委员单位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该工作得到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充分肯定。2017年12月4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一场静悄悄的质量觉醒——江西创新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纪实”为题,对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做了全面报道。

第四篇: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类型分析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类型分析

2个特等奖:

1、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5+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复旦大学等上海5个高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综合改革)

50个一等奖:

1、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经济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清华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经济学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南开大学等6所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因材施教,机制创新,卓越本科法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卓越人才培养工程项目)

4、创建“即时共享协同融合学训一体”同步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卓越人才培养工程项目)

5、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大连理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综合改革)

6、着眼“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卓越人才培养工程)

7、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建体医结合运动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上海体育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8、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实践(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9、服务国家对俄战略,培养高水平俄语人才的改革与成效(黑龙江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0、研究型大学中文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途径实践(南京大学)(本科专业人才特质培养)

11、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语言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江苏师范大学)(本科人才特质培养)

12、世界史专业国际化、开放式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武汉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3、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吉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4、生命科学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5、拓展内涵融合创新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物理系列课程体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6、共建体制下“大气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17、工科大学生数学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践行(西北工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特质培养)

18、人才培养新质量观的认识与实践—国际化复合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十年探索(清华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9、清华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创新型学术人才培养之改革与实践(清华大学)(本科专业人才特质培养)

20、发挥材料学科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北京科技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般院校获一等奖的例子:

26、石油石化安全人才五元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常州大学)(特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7、食品学科创新实践链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江南大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5、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江西中医药大学)(专业人才新素质培养)

36、国际化视野下卓越医生培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汕头医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卓越工程项目)

45、面向中小企业的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温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46、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宁波大学)(成人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47、突破学科定势打造模块化课程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合肥学院)(课程建设)

2个特等奖都是人才培养综合改革(1个本科、1个研究生)

上述27个一等奖获奖项目中有14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项目,4个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项目(1个成教,2个普教),5个人才特质培养的项目(其中1个提新素质),3个课程体系改革的项目(其中1个提课程建设),1个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项目。

二等奖获奖项目包含的内容:

二等奖中虽然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机制)改革的内容还是占大多数,但内容就比较广泛,有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团队)建设、教学体系(模式)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平台、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教学建设内容,还有教学质量保障(评价)、国际化办学、教育协同创新等内容。

第五篇: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成果简介

特等奖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 草业科学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等奖 从实验班到元培学院——北京大学本科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 2 基于网络环境的临床医学自主学习体系及其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及教学体系改革 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5 坚持改革创新,创建高水平国家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 我国高等教育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及实践 7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8 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9 产学研相互促进建设大化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0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创设合作共同体,构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模式 12 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本科专业的创建与实践 13 构建中华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材系列(教材)当代大学生母语教育的理念创新、资源建设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16 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17 中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以构建运动心理学实践教学平台为途径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9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化工类多元化和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基于生产过程开发全玻璃化工仿真实训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22 紧密结合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构建与实施“做中学”高职课程体系 23 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24 “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课程及教材建设 25 土木工程本科学生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 深入开展多模式国际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开放远程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创新与发展——上海电视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28 基于基础物理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形成、实践和发展 29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为核心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立体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打造“做、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 31 物理实验课程“多重交互”教学新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32 信息学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34 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多学科融合,国际化拓展——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创建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37 搭建教学育人就业“三位合一”开放平台,培养高技能机电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38 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39 深化国际法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律人才 40 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41 依托区域优势,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2 面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改革与实践 43 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44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育的研究与实践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化教学科研互动,探索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46 网络环境下以学习策略训练为特征的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47 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整体建构电气工程教育体系,培养轨道交通一流人才 49 以“质量工程”为航标,构筑我国领先水平的机械基础教育教学平台 50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3343”开发理论与实践 51 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西部教学团队,深化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极服务基础教育 54 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在当代高校的构建与实践

课程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6 面向西部,实施全程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四环相扣”教学模式改革 57 培植“名师、名课、名实验室”,建设国内一流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和研究基地 58 以队伍建设为纲,教学科研相长,创建一流系列热工精品课程 59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与实践

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建设特色鲜明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61 创建现代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62 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63 系统建模与仿真及其军事应用(系列教材)

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加强二炮新型指挥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关于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

    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 为更好地发挥优秀教学成果评奖工作对教学、教改、教研的促进作用,使这一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一、设奖目的 设立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目......

    北京高校填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有关说明

    附件2: 北京高校填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有关说明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

    国家级奖学金评选标准

    关于做好2010学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根据江苏教育厅、财政厅《关于下达2010学年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

    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审暂行办法

    附件3: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审暂行办法一、总则 第一条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物理实验开放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一、成果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大学物理实验是工科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系统性专业实验的开端,是对学生进......

    “教学成果奖”奖励制度

    马良镇小学教学成果奖 奖励制度 为了激励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切实做到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

    2018教学成果奖参考标准

    附件3: 教学成果奖参考标准 一、总体要求 1. 着重考察成果的适应性、创新型、导向性和示范性。 2. 评审材料要注重写实,而不要大而空。 二、四个重要指标 1. 成果情况与所解决......

    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成果名称: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 成果完成单位: 一、理论依据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职业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