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原现象”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1:1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原现象”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成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原现象”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成因及对策》。

第一篇:浅谈“高原现象”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高原现象”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成因及对策

吴中实验小学

张郁芳

现实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听到某些教师在感叹:我的教学水平再也上不去了,有时甚至越教越不知道怎么教了……诸如此类的感叹,反映了一个事实——教师的教学水平出现了停顿现象。很多教师从教五六年后或是十年以后,都会表现出类似状况。这就如同于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教育心理学中称之为“高原现象”。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的是: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同样,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美国教育协会(NEA)1961年在《谁是一位好教师》一文中,从教师服务成绩评定的总趋势的曲线中,揭示了如下规律:在教学前几年,随着经验的增加,教学效果显著上升,教了五六年以后,教师已习惯于已有的教学程序,进步速度就不像前一阶段那样快,并且有逐步下降的趋势,照此下去,即使再教20年,也不会有多大进步,只能应付教学,最后出现衰退现象。“高原现象”是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的出现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它使许多教师无法脱颖而出,有的教师因此开始走下坡路。我们常常批评这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几年一成不变,实际上就是指这种现象。如果他们能走出高原期,再次进入提升期,这个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就会产生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有的甚至就能成为有影响的名教师。因此,帮助教师突破“高原”现象,在教学上产生一个大的突破,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高原现象”,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全程审视,剖析教师的职业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从教师个人及外围条件寻找突破教师职业高原的有效策略, 实现其专业的进一步持续发展。

一、正视教师成长过程中“高原现象”的成因 出现此类情况有主观和客观原因。其主观原因在于:

第一,经验的束缚,缺乏时代意识。在人们看来,经验是宝贵的,它是一个人成长经历的总结,也是继续前进的基点,但经验也会束缚一个人的成长。对于一名教师也是如此,随着对教材的熟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已开始模式化、程序化,原有积累的所谓优秀教案,典型例题相继延续,致使课堂教学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甚至所举例子、用的习题、上课的语调表情都一成不变。我们并不否定经验,但时代在变,教育对象在变,我们的思想也应跟着变化,在这个时期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落伍,就会被时代淘汰。难怪老师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其实,是现在的学生不同于过去的学生,而老师却还是停留在过去的经验方法,是老师“越来越不会教”了。

第二,跟着感觉走,缺乏理性思维。教育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它离不开理性思维,所谓理性思维就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修正自己的错误。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老师对许多教育现象视而不见,不多问一个为什么,对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是否需要改进,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都不予深思。虽然学校要求教师要写教育日记,写教后感,但往往是任务观点,形式主义地写几笔,真正认真反思的却很少。他们往往是凭感觉办事,发生失误也不及时去修正和补救。

第三,小进即安,缺乏进取精神。教师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培育了一茬又一茬,获奖证书得了一大堆,职称也达到一定高度,这时他们会不愿像原先充满激情地积极追求新目标,再加上随着年岁的增长一方面接受新知识、新挑战已感觉吃力,另一方面满足于自身职业的日常成就状况,小进即安,不思进取,不善学习。认为对一节课可以信手拈来,泰然处之,可以忽略备课的重要意义。对脑中的大致意思和想当然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开,在没有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造成了错误,误导了学生。

其客观原因在于:

第一,评价标准的影响。尽管课程改革一再强调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升学的压力,以及有些管理者往往以分数论英雄。因此应试教育也不得不扎扎实实。应试教育不仅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也使广大教师的进步受到损害。在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标准下,许多教师疲惫不堪,他们只能跟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走,他们没有胆量进行革新,因为他们害怕承担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各种参考资料铺天盖地而来,教师都有参考答案,教师无需动多少脑筋,如果答案与教参不一致,就会判定为错误答案。因此使得许多教师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离开“教参”很难进行教学,甚至导致教师的技能水平也在退化。

第二,流行趋势的影响。现实的教育界实际上也存在着流行病。今天大家都在学习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明天又在推广李吉林的“情境教学”,而后天刘京海的“成功教育”大家也必须效仿。一会儿提出要改革创新,一会儿又来返璞归真。对于一些一线教师很难一下弄清楚其真正的原理,而且我们一些管理者往往都是统一标准,整齐划一,对教师原有的教育理念、知识、能力构成了矛盾,面对一些滔滔不绝的新思想、新理念会感到十分迷茫,也会导致教师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发展处于一个相对停顿的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会出现倒退。

第三,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学生人数的膨胀,过多的考试压力,变大的工作量也增添了教师工作的负荷量;另外,在学校中教师缺乏自主性,职称评定的论资排辈现象使整个学校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教师感到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失去前进动力,久而久之,成长中的“高原期”就会越拉越长。还有在重点学校的教师和在一个在普通校的教师在发展机会上就有很大的差别,在日常的工作中,接触的学生、家长、领导的层次差异是很大的,参与培训学习以及同伴间的群体素质也是有很大落差,这样日积月累在普通校的教师在发展上会比重点校的教师更有可能走入瓶颈,处在高原期。

此外,由于教师的待遇和薪水相对较少,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工作环境单

一、缺乏太多的激情,工作强度过高,角色要求过多等原因造成的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满意程度降低,兴趣降低,以及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等因素,也会导致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产生。

二、积极寻求克服“高原现象”的对策

从高原期进入提升必须要有惊人的一跃,这惊人的一跃需要力量的积蓄,它既包括内力,也包括外力,为了积蓄这股力量,我们必须积极寻求克服“高原现象”的对策。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潜能发挥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所谓“心理自由”是旨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为了形成良好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环境,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支撑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应该呼吁整个社会给教师“减压”、“减负”,还教师一个正常的、平静的、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是关键 1.学校要给老师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要在感情上关心教师,事业上支持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支持性的良好成长氛围。这样,当教师处于“高原期”时,则不会有太大的精神压力和太多的精神负担,从而为克服“高原现象”在情绪、情感上做了保证。

2.学校要实行民主管理。许多学者认为,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作为学校,应强化民主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能够很好地解决教师专业成长中由于厌倦、自卑等因素造成的“高原现象”。

3.学校要加强针对性疏导。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千差万别,学校应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不同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学习、培训、提高的方式,帮助教师克服“高原现象”。

(三)教师的自我激励是根本

“解铃还需系铃人”,克服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最终还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自我激励。

1.正确认识自我,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本所在。“高原现象”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当出现发展停滞等类似“高原现象”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克服“高原现象”带来的挫折感、自卑感,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可以克服“高原现象”。而造成“高原现象”有可能是因为个体自身知识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也可能是因为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可能是因为自己缺乏敬业精神,也可能是因为缺乏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对此,教师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出自身产生“高原现象”的真正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而不能一味消极地抱怨环境的不合理,喟叹命运的不公平;只有主动行动起来,学会适应环境。魏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与其让环境适应你,不如你主动去适应环境。”也许自己曾经拥有的学历,在知识迅猛更新的情形下,“颜色”很容易发黄;也许自己曾经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面对每一届新的有着不同个性的幼儿,过分依赖经验,只能使自己的教育陷入教条主义的尴尬局面;只有着眼未来,才能勇往直前,从而克服自身的“高原现象”。

2.坚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领域。处于“高原期”的教师要有新突破,最好的做法是不断盘点并刷新知识库的“内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尚知常学常新的道理,更何况我们正处于多变的信息时代。所以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开放而接纳的态度,不断充实知识库存,使之得到升级更新,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的时代。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一个人会不会学习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个社会中,教师应是最会学习的人,这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及时补充到新鲜血液。通过学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可以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是学习的模范,一天工作后,要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学习,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具体备那一节课,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为终身备课服务。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负担,要以学习为乐。不仅要学习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获取相关的信息,还要学习一些边缘学科知识,懂得一些现代科学方面的基本常识,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课堂开放程度更大了,孩子们的视野更广了,孩子们在平等、自主的氛围中爱思考、爱提问了,而且无论哪个学科,都涵盖着丰富的内容,高度体现了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加强学习,提高自我,才能突破“高原期”。

3.利用周围资源,寻求群体组织的坚实支撑。教师的成长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钻研与努力。此外,寻求群体组织的帮助,也是教师克服“高原现象”的有效措施。学校教研组或年级组是教师经常性活动的专业生活小区,教师在这里交往、备课、批改作业、讨论问题、交流思想。教研组体现着教师们直接的人际关系,也是教师专业活动中的微观心理环境,它决定着教师工作的情绪和心境。教研组的集体修养水平,构成了内在的关系状况和心理氛围。我们能在听课中发现每位教师都有独特的课堂处理艺术:有的教师善于用语言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教师善于用使人如沐春风般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的教师知识渊博,底蕴厚实,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的满足;有的教师用自己的教学激情点燃课堂,点燃学生心灵……也许某位教师的长处正是你苦苦寻找的突破“高原期”定势的钥匙。

4.发挥主观能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现代教师发展的研究表明,经验加反思的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早日突破“高原期”的有效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主实践活动, 做教育实践的有心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经常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对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想到的问题、获得的启发,进行分析,留心积累,必定会帮助自己日益接近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坚持写教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经常听取同行和学生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意见,特别是学生的反馈,教学相长既可以使教师在和学生交往中得到最大的长进,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监控、自我完善,真正做到在经验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长。参考文献:

1.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心理学阐释

《中国教育学刊》 2.《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傅道春主编,教育教学科学出版社 3.《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郑杰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4.《今日如何做教师》

郑琰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谈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原现象”及对策

谈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原现象”及对策

工作中,教师们会出现一个普遍性问题:工作近十多年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取得一些成绩,本身还有继续发展的愿望,可是却无法突破现有的教学现状,为此很是苦恼。也常有领导会说:“某某学校有很多教师原来都是很不错的,为什么这些教师现在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还后退了呢?”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这就是教师们在专业化发展过程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好像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影响教师专业的成长。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被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许多经受着 “高原期” 现象的困扰教师是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和克服高原现象,将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有教育专家将教师专业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适应阶段。从教的1—2年内,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和技巧,适应课堂教学工作的基本需要。第二,成长阶段。从教3—8年之间,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已有较多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已获得初步的教育教学经验。第三,称职阶段或熟手型教师,又称为高原阶段。进入这一阶段,一般是35岁以后。在这一阶段,教师已基本上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能驾驭班级、课堂。业务水平、自信心、外部的评价都达到较高水平。但是,相当多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展在这一时期开始缓慢下来,一部分教师甚至出现了停滞,定型为教书匠。第四,成熟阶段(也称专家型教师)。在这一阶段,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将经历重大改造,认知、情感、人格等全面升华,形成了自己教育教学的独特风格和特色,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甚至对教育教学理论某些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然而,能顺利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不多,大部份教师发展到了“熟手型”阶段就很难突破了,而是把积累的固有的、模式化的教育经验一年又一年的重复。

一、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原因

1.“高原现象”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一个规律性表现。中小学校部分教师在经历了起步探索期的“学徒”阶段,随着时光的流转,漫步于“奔3”、“奔4”年龄轨道的骨干教师们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工作激情,进入了专业发展的“瓶颈期”。工作越来越重复,日复一日的原地踏步让人心情烦躁,这时的他们容易迷失自己,很难实现再成长,也就难以成为名师。同时,对教师职业角色缺乏认同,把教书当作谋生手段,没有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不能正确对待价值观念的冲突,就会“心有旁骛”,不安心职守,专业成长的内部动机减弱。

2.经验至上和思维定势,对教育教学业务缺乏更新和反思。

大部份教师专业成长到了熟手型教师阶段后,他们有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得到同事的尊敬,同时还可能取得了更多的社会荣誉(如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之后,部分教师就产生了自满心理,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与此同时,这些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也相对固定了下来, 在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程序化、模式化倾向。对新的教学理念缺乏敏感和认同,不寻求教学创新。“穿新鞋、走老路”的这种经验主义和思维定势倾向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地发展,“高原现象”随之出现。

3.面临的社会压力是教师产生“高原现象”的重要原因。现代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对教师的要求更是步步攀升。过去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如来自学校、学生和家庭的压力,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而且现代社会不但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这些压力的强度,并且又给予了教师这一职业一些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使有些通过努力不能够胜任工作的教师丧失信心,为了缓解压力,某些教师可能会采取得过且过的懒惰态度,“混沌”度日,成长中出现“高原现象”也就不难想象了。

二、突破教师专业成长“高原现象”,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提升教育理念和敬业精神,依靠个人的努力与调适。克服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对教师而言, 树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教师要善于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从而在工作上取得新的成绩, 走出职业发展的停滞阶段。

首先,“高原现象”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是由于自己错误归因、压力过大、有疲惫、厌倦等消极因素造成的。当出现发展停滞等类似“高原现象”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本所在。其次,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同伴互助。教师在这里交往、备课、批改作业、讨论问题、交流思想。教研组体现着教师们直接的人际关系,它决定着教师工作的情绪和心境。另外,倡导课堂行动研究,增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意识,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现代教师发展的研究也表明,经验加反思的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主实践活动,通过撰写教后记,自我反思,记录自己认为对专业成长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为教学提供基本素材,在经验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长。再如做一些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如改变一下教学风格, 进一步完善师生关系,开展教学研究, 寻找更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等,都将成为职业生涯发展的突破点。再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进行在职培训, 开发职业潜能。

二、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 帮助教师走出专业成长高原期。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民主的管理作风。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宽松、支持性的成长氛围。学校要在感情上关心教师,事业上支持教师,为教师克服“高原现象”在情绪、情感上做了保证。学校领导民主的管理作可以给职业挫折期和成长高原期的教师以积极的影响。如吸收和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目标的实现, 让教师参与共同决策、问题解决和实验研究等, 当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和学校政策实施时,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

教师的隔离感和无权感, 从而防止教师职业倦怠。另外,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千差万别,学校应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不同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式帮助教师克服“高原现象”。

2.帮助教师做好专业成长规划, 促进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的发展规划, 帮助教师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 就教师的专业、学历、兴趣、性格、技能、能力、发展方向、发展内容、制约因素与发展结果, 进行认真分析, 制订职业目标, 设计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工作过程中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培养、升迁、轮岗与激励, 使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帮助其实现职业目标,促进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比如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熟手型教师),通常情况下都是经过了数年的打拼,高级职称教师职务,大有“功成名就、职称到顶”之感!这时,他们往往会一边充“老资格”一边让贤,主动将再发展的机会让给年轻人,自己则“维持现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骨干教师日渐成为“老骨干”并为后起之秀所替代。因此,要走出“高原期”,每一位骨干教师都要有自己的三年、五年发展规划,并通过自身努力逐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发展。

3.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 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从教师长远发展及学校未来发展的角度上看, 定期的进修学习会使教师的适应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有利于学校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持久的优势。此外, 学校还应该给予教师工作上的支持,如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 采取合作教学设计, 同行指导或带教等方式, 通过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高原的突破和防止教师的职业倦怠。

4.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引进竞争机制、轮岗和工作内容丰富化的方式,增强教师工作的流动性。竞争可唤起教师适度的危机感和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紧迫感,使在职教师为了获得更多的竞争机会而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 这对教师尽快走出高原期是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让教师做一些兼职工作(科组长、学科带头人、家长学校管理者、合作教学负责人等)、行政管理和咨询工作(担任学校发展规划智囊团成员、同行教学督导员、青年教师导师等)。根据教师的个人特点和职业能力进行不定时的轮岗, 让教师工作内容丰富化, 避免工作的单调和沉闷, 进一步调动教师的工作激情和积极性。

第三篇: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农村中小学和私立学校尤甚,原因既与学校的管理运作有关、与学生有关,还与教师的法制意识、心理健康和传统教育观念等有关,杜绝体罚学生行为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

[关键词]体罚,学生,现象,原因,对策

一、教师体罚学业生的原因浅析

(一)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较深

古语云:“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不打不成才”、“教不严,师之惰”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教育所总结的成功之道。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明令禁止体罚学生,并上升在法律的高度,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面对那些调皮的学生,似乎除了体罚,别无选择,甚至连许多家长也认为,老师不体罚学生,学生就不怕他,就是为师不严,就是教师无能,就不是好老师,给予学生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只要不太过分,家长授意教师体罚,部分家长仍流行“严是爱,宽是害”的思想。

(二)当前教育的“指挥棒”的作用

目前,以学生统考成绩给学校排名次,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工作质量的倾向依然严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教师晋职晋级,评优评模的决定性因素。不少教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大打题海战,不准出错,做错一题罚抄多遍,写错一字罚写二三十遍等不科学、不具人性化、强人所难的做法时有发生。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反抗自然就有体罚。尽管它不合法,但它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

(三)学生行为更显“猖狂”,教师无奈亮“杀手”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不懂事,不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有些孩子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在家里娇生惯养;有些“空巢”家庭的留守儿童,家庭对其管教不到位,忘乎所以或自由散漫,给学校或班级的管理带来了危机。

1、学生“懒、惰”现象突出。农村很多中小学生特别懒惰、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如不采取“措施”,学生就不会去完成,另外,面对一些老师把学生“管住”了,考试分数就上去的现实,更多老师受到挑战,也就效仿,对懒学生、贪玩学生采取“措施”。

2、故意捣乱,与老师对抗。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原因,他们的攻击性很强,面对老师的善意相劝,他们往往认为是老师无能、懦弱,他们常常会置学校的校纪校规于不顾,置教师的权威与尊严于不顾,一意孤行。且这类学生具有很大的带动性和影响力。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学生及时进行“管束”。一方面渲泄老师压抑的情绪,更主要的还是想杀鸡儆猴,以警效尤。

(四)侥幸心理作崇

个别教师在体罚学生时,也知道体罚学生是我国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他们的理智并未完全泯灭,只是心存侥幸吧了。

1、自持有理。认为自己严加管教,出发点是对的,只不过是方法过激一点,好心办坏事,问题不会大,就算有事,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2、自认为手段高明。有些教师明知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却自认为手段高明不易被发现。现在很多教师体罚学生已由“地面战”转为“地道战”。背地里进行体罚,无人为证,就算查起来也可以死活不认账,逃避处罚。

3、“敲敲打打”无所谓,部分教师认为,敲一下,打一下,不要太重,把握分寸,给他们个警告,只要不给学生身体造成伤害,就没什么了不起的。另外,别人体罚学生都没什么事。自己也没有那么倒霉吧,不会有事。

(五)处理不严,放纵所致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体罚学生现象的错误认识和考虑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对教师体罚学生事件的处理往往过宽过软。

1、体罚学生被当成是责任心强。部分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他们都认为只有责任心强。对学生及家长负责的教师才会体罚学生,那些责任心不强,工作马马虎虎的教师才不会去体罚学生呢,自然也就是一美遮百丑,学校领导、学生家长都认为只要不出大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追究,随他去吧,放纵了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

2、教师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为了维护教师的形象和教师在学生中的神圣地位,同时也考虑便于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好开展工作,考虑到怕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教师体罚学生事件的处理难免就会不到位,学校领导有护短的意识。

3、学校领导为了提高考试排名,对教师是“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论你采取什么办法,只要能把学生“管住”,在把分数抓上去的同时不给领导添麻烦,这样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放纵体罚行为,受罚学生家长虽然也有些无奈,但他们都会认为,如果追究了老师责任,可能会影响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于是也就都忍了,迁就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

(六)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导致行为失控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中有很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其行为表现。他们的精神状态、生活状态、情绪等都会受到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有时明知对学生没有体罚的必要,但往往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情绪冲动,那些烦燥不安、神经质等不良心理就会拿到学生身上去发泄。

二、治理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的特点及原因分析,从既要治标,又要治本的综合角度去思考,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教育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农村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封建残余的教育思想倾向严重,思想落后,对体罚学生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的培训教育。

1、帮助他们对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落后思想,明确教育目标,提高认识。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既包括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体罚学生不仅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同时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那么体罚学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哪些危害呢?一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二是养成学生不良性格的特点,三是助长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所以,靠体罚学生,“管住”学生取得暂时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错语的,是得不偿失的。

2、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倡导“爱”的教育,改进落后的教育方式方法,研究学生的成长历程就会明白,惩罚并不能唤醒学生,只能让学生在迷途中越去越远。通过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要让教师知道,只有“爱”才是古今中外教育成功的真谛,从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获得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告别体罚。

(二)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控制课堂的能力

缺乏教育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刻板,单调是体罚学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水平,使教师能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依法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我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体罚学生,不仅有悖教师的职业道德,违背教育规律,而且是违法、侵权的行为,违法行为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唱”好“三步曲”,首先要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其次要摆正教师的位置和心态,与学生做朋友,做平等中的“首席”,最后做到“心肠热,头脑冷”,对学生要有热心、信心和恒心。

1、当今社会,现代化的生活紧张和繁忙,社会竞争激烈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压力。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一些教师便产生了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要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调整自己,使自己保持轻松、稳定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潜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价值,积极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融恰师生关系,增强服务意识,在教育教学中不管遇到多调皮的学生,不管遇到多难处的问题,我们都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想到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哪会不犯错误,应宽容他们,用老师美女的心灵去温暖他们,用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他们。教师师从思想上不能产生对立情绪,感情上不要厌恶,行为上不能打击,头脑要冷静,不能冲动。

综上所述,教师体罚学生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是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因此,广大中小学业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人格尊严,杜绝体罚学生行为,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适应时代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法制基础》王悦群主编,2001年11月第1版;

2、《学校管理心理学》程方正主编,2006年12月第2版;

3、《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孟繁华主编,2002年12月第1版;

4、《学校管理》郭振武主编,2000年6月第1版;

5、“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姚丽芳《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第四篇:青少年打架现象成因及对策

青少年打架斗殴的原因及其对策

现在的中学校园不时的会发生学生打架斗殴事件。打架,顾名思义是相互正直斗殴,对对方有攻击行为。而攻击性行为是指以口头或身体的方式对他人身体或心理进行伤害的行为。青少年是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时光,但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情绪情感的两极化现象明显,有时容易冲动行事,从而引发打架事件。下面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主观因素:

1、遇事冲动,缺乏理智。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缺乏明辨是非,识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自控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低下;感情容易冲动,遇事相当不冷静,更不会考虑后果;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烈,爱管闲事;喜欢身体力行,模仿能力强等。

2、自我意识强烈,以自我为中心。

如今的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做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当在集体生活中遇到摩擦和小矛盾时,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以自我情绪体验为主,也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3、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有些青少年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发展暂时落后,被认为是后进生,所以在学校中被人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企图通过打架斗殴的方式,引起大家的关注,从而满足被尊重的需要。

4、个别学生有心理障碍。

也有个别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在遇到棘手的矛盾冲突时也会产生打架斗殴的行为。

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邻里邻居的争吵,社会青年的酗酒闹事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的污染着纯洁的中学生。电视、网络、书报上的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诸如武打片、恐怖片、网络游戏等过分渲染凶杀、暴力等,这些都会腐蚀模仿能力较强的中学生。

2、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有些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拳脚相加。还有两口子之间常对着孩子的面大打出手,毫不避讳。生活在一个暴力家庭的教育环境里,潜移默化接受的就是些暴力教育。其次,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中学生,享受不到应有的父爱、母爱,自卑感强,不允许受到同学的歧视、侮辱、另眼相看,这样的中学生也容易滋生打架念头。

3、学校教育的纰漏。

首先,个别老师的不良行为会影响学生。其次,部分老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等。最后,多数学校开设课程不全,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还有的学校不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生认识不到打架斗殴会造成严重后果,情节严重的甚至要负法律责任。

对策一

就社会而言,(1)公安机关要坚持不懈地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从严从重惩处那些恶性聚众斗殴,扰乱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分子,起到威慑敲击震虎的作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2)政法机关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深入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的活动,在中学生中进行经常性的法制知识普及。(3)文化部门,要努力推出适合当代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视作品,要净化文化环境,坚决封杀涉及凶杀、武打、暴力的作品,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对策二

家庭教育要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1)作为父母,要严格自律,以身作则,树立子女学习的好榜样,最大限度的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教育子女方式方法要得当,多与孩子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暴力倾向或攻击性行为时,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教育孩子在发生矛盾时要多从自身找问题,宽容理解他人。鼓励孩子用理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稍有不满就大打出手。

对策三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1)办学单位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要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上,为学生一生利益负责。(2)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丰富校园生活。(3)要合理地、科学地对教师、学生作出评价,构建多文化的评价机制,要重视分数评价,但不唯分数论。(4)教师应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相互尊重,团结友爱思想深入人心。要教育学生不要恃强凌弱,以大欺小,不要不顾后果鲁莽行事,要扭转不平等思想和报复心理,认清打架的危害。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提高明辨是非和抵制错误的能力。可以经常召开法制教育的主题班会或专题讲座。(5)在处理完打架事件后要及时进行情绪疏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和后果的严重性,并告之以此为戒,决不再犯。

第五篇:在过程中成长

在过程中成长,在砺练中提高

——暨江苏省青年教师地理基本功比赛心得体会

胡星荣(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 213001)

2012年10月23日下午,我来到了美丽的百年名校南通中学,有幸作为常州市代表之一参加了由省教育厅举办的“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围绕专业知识测试、粉笔字、板图板画、即兴演讲、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六个项目的考核,最终荣获省一等奖。从初拿到通知的激动与忐忑,到准备期间的学习与同仁们的帮助,再到比赛时的紧张与坚持,这一路走来,付出很多,同时收获良多,感触颇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如何在教学生涯中尽快成长,如何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扎实的基本功是关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绩的获得并不是一日而蹴,而是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通过大赛中的各项内容,再反思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我受到很大的启示,现将一点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勉。

一、赛前准备,重在积累

1、激动

常州市地理基本功比赛分笔试、微型课比赛、上课比赛、小论文写作、板书板画与模拟教学五轮进行,采用淘汰制,一点点失误也许就会让你打道回府,体育赛事的残酷总算体验到了。经过平时的努力与比赛时的坚持,我获得大市一等奖,取得参加省地理基本功比赛资格,激动!回头想想,市区和大市赛事不仅增长了自己的比赛经验,提高了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理论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更为决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准备

得知道要参加省比赛,我本着虚心学习他人,充分展现自我的心态,利用连同中秋国庆8天长假在内近1个月的时间积极投入到了备赛阶段。我认真阅读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地理卷)、即兴演讲等书籍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期刊;把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等必修课本阅读了一遍、重点把必修1和必修2的部分章节设计了一遍;重新把近5年来的江苏地理高考说明和江苏地理高考试题从头到尾研究了一遍;找到中国、北美等轮廓图的画图方法,先在宣纸上描,然后坚持在黑板上画,把课本上重要的图表全画了一遍;找江苏省已举行学科基本功比赛的图文视频资料和部分选手参赛后的感言,从其他学科中找到有启发的信息;找到部分地理参赛选手的资料,做到知己知彼;主动寻求常州市第一中学李万龙、朱志刚、常州市第三中学赵裕军、通州高级中学张剑平、安徽淮南二中刘登宇、泰州市兴化一中徐建华、浙江省鲁迅中学耿夫相等老师的帮助„„从接到比赛通知到正式参加省里的比赛的1个月的时间里,平时高

二、高三跨头教学工作很忙,一个萝卜一个坑,上班时间基本没有什么空来准备比赛,我只能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晚上,那段时间练得挺苦的。3.压力

随着比赛的日期的临近,看到比赛最后会分出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所了解的参赛选手基本来自各大市顶级的高中,加上自身感觉一个月的准备并无明显的效果,我压力越来越大。这时候,曾经的高中地理老师于建强老师鼓励我:“你是通过常州大市的比赛层层选拔出来的,就说明你是有实力的。你在常州是怎么比赛的,到南通就怎么比赛!”溧阳市地理教研员贺丹君老师也鼓励我:“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要抱一颗平常心,只要到时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好了。但如果太看重结果的话,也不利于发挥了。”

二、赛时用心,积极应对

在全体选手会议和开幕式结束后,接下来便是紧张有续的6项比赛。1.专业知识测试

10月24日上午8时40分,我和全省各位选手在南通中学崇问楼三楼微格教室进行了90分钟的“专业知识测试”笔试项目。其中20道选择题40分,内容涉及到奥苏伯尔的观点、遗忘规律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雪线、胡焕庸线等地理专业知识;3道综合题30分,内容涉及到请说明高中地理必修

1、必修2和必修3的内在联系、我国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说明青藏高原对3个地区的影响等;1道试题分析,提供的是2010年全国卷Ⅱ的高考选择题,比较2道选择题设问的差异、教师针对学生错误用一句话概括性回答、类似情景的设置及迁移;1道试题命制,在提供图文资料按照高考要求命题。这块内容自我感觉做的还可以。2.粉笔字

10时20分,26位选手同时进行10分钟的粉笔字比赛,内容是板书唐朝的王之涣的《凉州词》。我自小就练过书法,比较自信,在1米乘以80厘米的小黑板上,一气呵成,没有修改,这块我完成的还是相当不错的。3.板图板画

11时05分,26位选手同时进行15分钟的粉笔字比赛,内容是在1米乘以80厘米的小黑板正反面分别画中国轮廓图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图。我赛前重点练了大约50张中国轮廓图,所以画时还比较淡定。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图,强调的是“过程”,我还是回忆教材上的一个活动,只画了一张图。画完后交流时,有的老师画一张图、有的画2张图、有的画四张图(背斜、向斜分开画)。这块我完成的也还是可以的。4.即兴演讲

下午13时整,26位选手进行了抽签,依次进行5分钟的“即兴演讲”,题目为“我的职业理想”、“ 黄金周与绿色出行”、“ 捍卫蓝色国土”、“ 因地制宜植树造林”和“世界遗产与地理之美”五者抽签选其一。主要是要让选手以故事为载体谈谈自己对专业发展方向的思考、结合地理知识谈谈当前的时事地理热点问题。

本次比赛最难忘的就是即兴演讲。对我而言,也是唯一的一次即兴演讲,因表现欠佳,也是一次失败的即兴演讲。

我抽的签是3号,当站到讲台上,抽的题目是“黄金周与绿色出行”,与准备好的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的演讲资料完全不同,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准备的2分钟用笔在草稿上写,笔套还掉地上了,加剧了紧张感,看到众多评委,三排、前面2个门角落均有老师,加上摄像机的录制,脑海中突然一片空白,太紧张了。当提醒准备时间结束时,便在不太清晰的思路指导下开讲了,中间由于紧张还有表达不出来的感觉,出现了停顿,时间到,就灰溜溜地离开教室。最大的感受是:前2分钟太短,后3分钟太长。

在走会宾馆的路上,思路感觉突然变得非常清晰,可以从黄金周的现象说起,针对不良现象分析原因,重点阐述绿色出行的措施。当时非常后悔,用很伤心,很伤心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到宾馆后,便去找贺丹君老师拿手机,同时遇到徐州市地理教研员戴申卫老师,2位老师问了些情况,我说表现很糟糕,2位老师安慰我,让我准备接下来的比赛。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房间,给家人打了个电话,告之准备拿鼓励奖了,就在床上躺了半天,心拔凉拔凉的。

到了吃晚饭时间,大部分选手均在讨论即兴演讲。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地理教师如何做好即兴演讲? 5.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10月25日这一天的比赛是最累的。10月25日早晨7点40分,26位选手进入计算机教室进行3个小时的课题为《流域的综合开发》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项目。

电脑上提供的素材包比较丰富,其中有江苏使用的3套地理教材“流域的综合开发”的电子版教材、部分其他相关的图片、长江之歌等几个视频、部分网络资料、教学设计模版„„,如果一个个看下来再备课,肯定来不及的,这只能是自己先构思备课再从中选择使用素材。最终我用了1.5小时进行了教学设计,1.5个小时进行PPT制作,时间相当吃紧。教学设计时我严格按照教学设计流程逐一写下来:课标及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从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小结与作业。课件制作制作主要考虑到要有合适的模板、恰当的导入、图片的截取与选择、设问与活动的设置、亮点的找寻等。我还是完成了,但质量并不是很高。

10点10分,26个选手根据已分的A、B两组,我在第一天开选手会时跟常州另一选手商量后,我选的是A组。13位选手进行顺序抽签,女老师很积极,男老师主动让后,剩下的3张留给了A组3位男选手,我抽的签是13号,最后一个。6.课堂教学

下午13点整两组的第1号选手开始进行 “课堂教学”项目比赛。下午18点30分,A、B两组的三个项目全部顺利结束。经过漫长的半天等待,准备室其他选手均讲完走了,外面天已黑了,到了18点10分我才走进教室,看到底下分散坐了6名评委,我花了近20分钟进行模拟上课,后面还有1个摄像机对着进行网上直播,弄的我还是有些紧张,所以临场发挥自我感觉不是很理想。

在这次的比赛中,总得说来,考场上的每一分钟我都在充分利用,地理专业知识测试试卷上的每一句话我都在仔细斟酌,黑板上的板书板图板画每一笔画我都在精心设计,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我都在用心揣摩,课件制作中的每一张地图我都在合理选择,模拟教学中的设问尽可能考虑到预设与生成„„潜意识中只有一个念头:对得起自己1个月以来的精心准备,对得起所有信任我、关心我、帮助我、鼓励我的人。

全部比赛项目结束后,江苏省中小学地理教研室宴请了全体评委和参赛选手,我和其他选手进行了充分交流。在贺丹君老师的带领下,我也认识了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地理教研员和评委老师们,一睹江苏基础教育地理界的引领者,十分高兴。10月26日上午8时30分,全体选手、部分评委以及教研员老师集中在南通中学宏观楼二楼报告厅。省地理教研员于蓉老师主持了闭幕式。首先四位参赛选手代表谈了对本次省地理基本功大塞的感受。接着南京市教研室陆静副主任、江苏省地理特级教师蒋小润老师、省教研员于蓉老师作为评委专家代表作点评。他们对26为青年才俊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高屋建瓴地对比赛中选手们的失误作了指点,并对选手们的未来寄予了厚望。

蒋小润老师提出:

一、板图是否需要?当然不能被替代!要根据需要来绘制,注重生成性目标达成,尤其要注重图的比例、结构、整体。

二、需要关注3个问题:①速度问题:一般画图最好不超过30分钟,也就是背对着学生的时间不能太长,如果时间较长,则需要一边画一边讲;②图幅问题:画图要充分利用空间,尽量画大点,能让教师最后的学生能看清楚;③科学性问题:领土组成要完整,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岩岛等必须画,要有国土意识,充分体现地理教师的素养;关于国界:南海九段线,形状要恰当;关于未定国界,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还有一段。

三、注重细节问题:画图要流畅,粗细选择、不要过尖、过慢;同时要反映地理特点,比如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要画的弯曲,突显峡湾特征;我国杭州湾以南基岩海岸,要画的有曲折,加点表示多岛屿等特征。还要注意图上信息量问题,画背斜、向斜沉积岩的图例要注意。

板画的类型多样,有原理图、模式图、剖面图、联系图、思维导图等。景观图不提倡画,费时间,如果彩色图不清楚,但命题需要还是要画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图画时需要注意的是:①过程即变化,最好用2幅图表示,1幅图也可以,但要用虚线表示;②色彩不要过多,否则会干扰学生注意力,尤其立体图,线条别太多;③色彩搭配要注意搭配,红绿一般不放在一起,重要内容要用彩色强调,白红搭配,少用黄色、淡绿色等;④科学性问题放在首位:向斜成山,顶部的岩层,是已用的岩层,不是颗粒碎屑物质的堆积,一定要画在已有的岩层当中;背斜、向斜要画完整,注意陡缓问题。

陆静老师结合比赛项目提出青年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专业成长:

一、立足岗位求发展:青年教师要注重专业发展,从教学叙事、教学案例等进行研究。怎样写教学目标设计呢?①明确核心概念原理及相关联的知识,构建概念群组;②明确本节课的内容体系,达成课标要求的认知水平;③科学表达外显的行为动词,比如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流域的概念;④要设置在何种条件下达成要求,心中要有学生;④将三维目标融合,其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家人”。案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要注重规范,①要讲清楚案例;②总结规律和方法;③迁移运用。

二、创新方法求发展。比如如何理答?如果常说:很好,不错,回答的不错,这些“好”是基于什么的呢?要关注前概念、先预设,后理答,教学从经验走向科学、走向实证,关注理论的高度,实践的价值。

三、教研合作求发展:现在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教师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教研共同体,要勇于担当与付责任,勤奋是基础。

闭幕式的最后宣读了比赛结果,有5名选手获得了一等奖,8名选手获得了二等奖,8位选手获得三等奖,5位选手获取优胜奖。获奖名单是从优胜奖开始倒过来报的,这段时间真的是本人所经历的最最紧张的时间,心脏跳得都能听到声音,最后当听到自己获得一等奖时,感觉1个月来的辛苦没有白费,走出会场感觉,轻松、惬意。

三、赛后感言,超越自我

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我的追求不会停止,学习更不会停止。思考却是长远的,准备比赛的历程是痛苦的,大赛的过程是煎熬的,但我有幸参加比赛,获得的更多。我深刻认识到:基本功是不能靠短时间突击的,要靠平时点滴的积累!参加高规格的比赛,心态是很重要的!我离优秀还很远很远,要学的还很多很多!大赛的砺练让人成长,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夯实基础,坚持学习,更重要的是今后会将比赛的收获带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促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

四、感谢

压力促进动力、动力使我充实、充实让我收获喜悦。我很感谢人生中有这样一次的机会,在大赛中能够品味这种紧张与快乐交集,压力与幸福并存这段丰盈的人生经历。教师基本功比赛结束了,一路走来,要感谢江苏省教育厅能够组织这样公平公正的比赛,感谢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南通中学的周密组织,感谢大赛组委会的辛勤付出,感谢所在的学校——常州市第五中学校领导和同事们,感谢常州地理教研团队众多老师们多年来的关心与帮助!大家的鼓励让我坚持不懈地走到最后。谢谢!

下载浅谈“高原现象”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原现象”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成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干部后继乏人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干部后继乏人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李善君 十七大报告指出:“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发生的变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家庭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影响;我校虽是农村小学,但良好的社......

    互联网涉烟现象、成因及监管对策初探

    互联网涉烟现象、成因及监管对策初探 作者:王建伟、郝若萍 更新日期:2012年3月16日 烟草在线专稿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传播媒介,互联网的不断革新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已......

    浅析占道经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占道经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情况复杂多变,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顽症,其......

    小学生心理自闭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心理自闭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 “心理自闭”现象产生与学生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创造良好的发......

    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探讨(精选5篇)

    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摘要:随着的迅猛,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利润操纵也随之而来。那么,利润操纵行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如何识别利润操纵行为?可......

    浅析企业员工的跳槽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企业员工的跳槽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因企业员工跳槽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2年、2003年两年,温州开发区共受理了此类劳动争议案件14件,涉及8家企......

    学生“心理孤儿”现象成因及对策(精选5篇)

    学生“心理孤儿”现象成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交通更为便捷,地球成了一个“村庄”,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但与此相对应,心灵的沟通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