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校史馆有关的实践活动感悟
关于参观及打扫校史馆的实践活动感悟
在三周之前的五月十四日,我们2012级的第58期的积极分子,聚集在图书馆门前,带好了扫除工具,并以为小组为单位准备对刚修建完的校史馆进行了打扫,而且在打扫过后,有组织地对新建的校史馆进行一次近距离并且十分仔细的参观,我想,我们应该算是校史馆前几批参观者吧。在这次在校史馆里面的打扫与参观的实践,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团结就是力量,用党政知识来说就是,群众的力量真的是不可忽视与小觑的。除此之外,就是校史馆里的历史印迹让我难以忘记。
自备扫除工具的我们,准时的在威严的图书馆门前汇合之后,便浩浩荡荡地向着图书馆地下一楼的校史馆行进,就以我个人为例,我真的是在当天才知道,地下一楼已经用来作为渤海大学校史的展出场所,所以听说要去打扫校史馆,心里便充满了对这个新建不久的校史馆的期待。来到校史馆,看见校史馆这几个大字镶刻在墙上,那种庄严的感觉便迎面而来。我们积极分子的对位也都压低了说话的声音,仿佛进入了某个重要的历史博物馆的感觉,尽管还没有走进里面。当然,手上的扫除工具也提醒着我们,我们没有忘记我们是带着重要扫除的任务来的,在校史馆的老师的叮嘱之后,明确了任务与分工的我们,大步迈进了校史馆,积极认真的清扫了起来。
在扫除伊始,说实话感觉校史馆还是有一定的规模的,觉得打扫起来应该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可是最后我们大家却干得很快,在一个小时之内便完成了校史馆的清扫工作。与我想的不一样的原因是我忽略了我们庞大的队伍,忽略了集体的力量。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众人拾材火焰高”,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扫除的过程中,虽然是有所分工,但是大家都互帮互助,相互合作,而且干得很仔细,就连花瓶的底部,我们都擦的仔细,湿毛巾擦过一遍,马上干毛巾再擦一遍。整个校史馆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就这样在我们的手下变得亮起来,扫除结束过后真的是有那种成就感。
洗过手之后,校史馆的一位讲解员,应在打扫之前的承诺,带领我们参观整个校史馆,并且会为我们进行讲解。于是,我们安静、认真地跟着讲解员,仔细地听着他细致全面的讲解,了解着渤海大学从前的那些我们不曾知道的历史,例如校名、校址、历届的校长、受过的奖项等等,这之间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挂在校史馆其中一面墙上的历届学生的毕业照片,那面墙上的照片有黑白的过渡到彩色的,好像在告诉我们这个学校的历史,也让我想起那句话--“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真的是在渤海大学里,走出了太多的毕业生,在看到那些一张张定格在照片里面的青春面孔的时候,我会联想到他们现在也许已经人到中年,也许已经头发花白,不知道他们大学毕业以后的生活是怎样的,是穷困潦倒还是辉煌耀眼,不知道在拍毕业照的那瞬间,他们都在想这些什么,是不是也会在担心着自己的将来,是不是在忐忑着抑或是在自信着呢?
我无从所知,但是看见那一张张毕业照的时候,就好像听见了很多声音,也许是因为自己也在走向毕业的关系吧,希望自己有一个可以自信安定的将来吧,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吧。
通过校史馆的打扫和参观的实践活动,让我真的是感触颇深,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样的,可是真的是因为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想到了更多,当然,对于我这个总是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人来说,真真切切的认识到了合作的力量、团结群众的力量。与此同时,好像也因为校史馆的参观想到了自己的以后,毕业的以后,真的想努力的做一个有用、有价值的人。我想,我会加油努力的!
文学院 中文系
十二级 二班
高妍 12011073 2014年6月3日
关于参观及打扫校史馆的实践活动感悟
文学院 中文系 十二级 二班
高妍 12011073
第二篇:哈工大校史馆参观感悟[范文]
月日上午参观了哈工大校史馆,接受哈工大历史传统教育,接受精神洗礼。同学们在校史馆老师引导下井然有序进入校史馆,同学们簇拥在讲解老师的周围,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哈工大的发展历程,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与前辈学长们共同书写着哈工大近百年的沧桑与辉煌。遇到展板上的精彩内容,或者珍贵的实物档案资料,好多同学还拿出手机拍照,希望参观结束后能够随时翻阅,有同学说要把拍摄的资料发给家长,与家里人共同了解哈工大的历史,品味哈工大的文化。
各个展厅按时间顺序排布,共6个展馆两层楼,分工大历史展区,优秀校友展区,一线科技成果展区等。同学们从第一个展厅开始参观,学校从建立经过发展一直到达今天取得辉煌成就所经历的诸多波折历历在目:历代校长不变的严谨务实的精神、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对工大发展方向的指导、哈工大师生当年参加抗日活动的史料、从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哈工大的历史进程表、荟萃着两院院士和共和国将军的巨幅展板,哈工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提出、学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展板上详细的资料,展台上精确的比例模型,还有展柜中保存完好的见证工大历史的物品,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都表示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并以作为一个工大人而自豪。
通过学习校史,同学们增进了对哈工大历史与传统的了解,让新同学们感受到哈工大的历史和精神,珍惜在哈工大学习的时光,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用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精神鞭策自己,发扬爱国奉献的精神,为国家、民族作出哈工大人应有的贡献。
校史馆将哈工大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意义。走近那泛黄的老照片,仿佛又走进哈工大那段辉煌灿烂、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是感慨、更是自豪。一张张照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着。当照片的颜色愈发鲜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哈工大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老校新姿,催人奋进。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科研工作,都是硕果累累。
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哈工大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印在了每个后勤人的心中,历史我们要缅怀,未来我们要去创造。
第三篇:参观校史馆实践体会
历社学子集体参观校史馆 深刻体会老校底蕴
八十四载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而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站在新的起点回顾历史,一条气势恢宏的 历史长卷由此展开。一曲发展的赞歌也由此写就。
作为一名党校学员,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在实践。为了深入开展党课学习小组的实践教育活动,历史与社会学院分党校第16期(校第48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所有成员(有课的同学除外)于2012年3月29日来到安徽师范大学校史馆参观学习。
下午2:00我们在校史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观了安徽师范大学校史馆。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图版,近百年历史尽显这里。从1928年起,坚强的师大人在岁月的长河中迎着时代的风浪前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中依然屹立不倒。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师大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随着新中国的高速发展,师大的教育事业也蒸蒸日上。
历史沿革:在十九世纪末清代敬敷书院和二十世纪初创办的安徽大学堂基础上,学校的前身——省立安徽大学于1928年创建于当时的安徽省府安庆市。1946年,省立安徽大学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时有“于京沪一带,仅次于上海同济大学”之誉。1949年,国立安徽大学成建制迁至芜湖,并与当时的安徽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安徽大学。1950至1952年,学校部分系先后调整并入到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高校,安徽师专于1952年并入我校。1954年,安徽大学的师范学院和农学院分别建院,本部改名为安徽师范学院。1958年,安徽省委决定,将安徽师范学院的部分文科系(科)调整到合肥,建立合肥师范学院;同时将物理系部分师生调入新建的合肥大学(后改名为安徽大学)。1960年,安徽师范学院更名为皖南大学,刘少奇同志题写了校名。1968年,皖南大学更名为安徽工农大学。1970年,合肥师范学院撤消,大部分系(科)迁回安徽工农大学。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同志题写了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培育出“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凝炼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20万余名。
激情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辉煌。学校现有学校现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文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18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安徽省A类重中之重学科1个)。现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9门省级精品课程。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4个)该校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11全国学科排名中地理学名列第14,体育学名列24,教育学名列第24,历史学名列第25,中国语言文学名列第28,政治学名列23,哲学名列第28,马克思主义名列第38,生物学名列第50,学校的全国综合排名125位左右,位列安徽省第4。
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现有文献总量257.6万册,古籍善本600多种,其中《洪武正韵》为国内唯一全本、元刻明递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为海内珍本,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学校已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发展成为一所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师范与非师范并举,在安徽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被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优先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学校重视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倡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遍及安徽及全国各地的教育、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等领域,一大批已成为所在行业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
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学校先后接收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次,并与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
学校还是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新的发展目标,努力把安徽师范大学建成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积极为“科教兴国”、“科教兴皖”战略的实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暮色下,同学们意犹未尽的结束了本次活动。在这次的参观学习中,同学们激情澎湃,受益匪浅:不仅更加了解了师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继承师大先辈们优秀的品质,更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向往和追求。相信同学们在自此参观之后,能够在重大历史及各项成果的激励下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奋进,踏歌而行,为母校创造更加骄人、辉煌的成绩。
回顾学校八十四年走过的光辉历程,我校校址数迁,校名几易,但办学不辍,特色不改,传统不失。一代代师大人始终秉承着创业惟艰、奋斗以成的顽强信念,铸就了教书育人的丰碑,谱写了两个时代、跨越世纪的历史篇章,人才济济,星光灿烂,杏坛流芳。我们祝愿团结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安徽师大人一定能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创造新的辉煌。某某
第四篇:实践活动感悟
实践活动感悟
这次实践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和实践舞台。突出的感受就是通过实践活动平台,眼界更加开阔,心灵更加清纯透彻,对奉献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感受也更加深刻。正如雷锋那朴实的服务口号“助人助己,乐人乐己。”,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作为座右铭。
在实践的时期里,我很荣幸地成为组长。我们组员团结协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我们经受阳光的洗礼,汗水的淋漓,当别人问起我们是否疲累的,是否抵触时,我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个人,而是我们大学生的形象,我们必须做好。我们对每个人都一直在微笑着,衣着整齐的做自己的工作,在他人需要时总是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
也许他人会认为,我们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很简单的,但是简单中的学问却真的不少。就说帮助宿管阿姨打扫卫生吧。许多窗户玻璃很脏,空间也狭小,想要擦干净还真不是件容易的。必须耐心地一点一点的清洗,擦拭,然后抹干。否则,玻璃总会留下一些水渍之类的,看起来还是不干净!虽然温度不高,但在烈日下,我们还是流下大滴大滴的汗水,所以我们还得静下心来细心地工作。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亲自组织、策划,亲身志愿服务,这就好像是一个工作岗位的小型平台,真正全身心投入地去工作,因为我们都明白,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与公共关系 我想,做实践活动,当志愿者,最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有心人,也许我们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却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用这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一颗爱心、一颗好心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这感觉我是在真正实践活动之后才获得和理解的。如果把学雷锋的这种志愿服务当作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时时刻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奉献爱心的事,我想这就是实践活动所要领悟的真谛。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服务社会,去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让更多人看到希望。
“用双手去奉献我们的爱”是雷锋精神的使命。
我们就是当代的雷锋,是徐徐升起的朝阳,是希望和爱心之光„„
奉献是爱心铸造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温磬和快乐,也是连接的纽带,连接着你我他,汇成心的桥梁,更是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的一双手。
最后,真心的感谢这次实践活动。在这期间,我得到的不仅仅只是一些理论,更多是得到了许多书本上永远所学不到宝贵人生财富,如果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会努力去争取,尽自己的所能给同学给社会一点回报。
第五篇:档案与校史馆岗位职责
保管与利用室岗位职责
1、负责对教学类、科研类、产品生产与科技开发类、仪器设备类、211工程类档案的保管与利用服务工作:
2、负责第1条规定的所管门类2005年以前档案的文件级数据库建设:
3、协助室内其他同志,做好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
4、完成馆、室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