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 年)

时间:2019-05-13 01:3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 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 年)》。

第一篇: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 年)

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 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3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社科[2011]3号)和《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规划2012—2020年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任务

我省历来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工作。近年来在《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辽宁省教育厅党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文件的指导、推动下,我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提升了高等学校自身的综合实力、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力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到2020年基本形成辽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为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为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注入辽宁元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是未来一个时期我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内容包括:

——学科体系建设。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研究宣传,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新贡献。重点扶持基础学科,切实加强应用学科,积极发展交叉学科,着力培育新兴学科,注重结构布局,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力争到2020年左右形成以重点学科为支撑点,新兴交叉学科为增长点,一些领域在全国成为亮点的辽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以国家级基地为龙头,以省级基地为基础,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注重质量、数量、层次和门类的协调发展。以研究解决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重点,凝练学术方向、汇聚研究队伍、增强发展活力,建设一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辽宁地方特色,享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学术高地和咨询智库。推动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

——研究项目体系建设。统筹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重点支持跨学科研究、综合研究和战略预测研究,构建团队协同攻关与个人自由探索并重的研究项目体系,大力提高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争取承担更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组织力量承担省部级重大项目,努力培育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优秀学术精品和传世力作,彰显“辽宁创造”和“辽宁特色”。

——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依托重大研究项目、重点建设学科、重点研究基地,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下大力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青年学术后备力量,培育并长期支持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造就一批学汇中西、享誉全国的名家大家,一批功底扎实、勇于创新的学术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青年拔尖人才,一批结构合理、协同探究的创新团队,构建结构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聚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应用,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大力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助推文化强省做出贡献。

——环境支撑体系建设。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形式。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科学管理,为学术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适应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强图

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条件支撑体系。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拓展交流渠道,健全合作机制,构建良好合作交流环境。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完善以质量、创新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制度,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相结合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二、重点建设内容

(一)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研究宣传,在服务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突破辽西北区域发展战略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丰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努力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注入辽宁元素。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使用工作,建立检查监督机制,确保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统一使用工程教材。力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做出贡献。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建立辽宁省和高等学校分级培训体系,组织和开办好各级培训研修班,发挥好培训基地作用,对工程教材所涉课程的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制定实施《辽宁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规划》,加强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队伍建设。制定实施《辽宁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全面实施课程建设标准,健全质量测评体系,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教育教学效果。

(二)推进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按照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系,使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引领和带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鼓励高等学校自身、校际之间、高等学校与社会之间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创建、共建工作。推进以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和新兴交叉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新确立一批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注重全面提升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力求我省在新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和开展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和示范工作。以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牵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创新组织管理,强化开放合作,增强综合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国家特别是服务区域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争取国内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将重点研究基地打造成为咨政服务的智库,学术交流的重镇,人才汇聚的高地,新兴交叉问题研究和学术增长点的孵化器。

(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相对优势,重点支持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和学科创新发展的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对人类社会发展共同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力争在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相关领域有辽宁声音、辽宁影响、辽宁地位;立足基础优势,面向辽宁特色,注重超前谋划,重点支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基础研究;瞄准理论创新,突出文化传承,彰显区域特色,整理文献资料,推出标志成果,重点支持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重大作用的基础研究。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齐全的优势,着力推进跨学科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术领域和学科增长点,建立高度体现学科间交叉融合的新型重点实验研究基地。

(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

着眼于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聚焦辽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面向社会现实,关注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重点扶持关乎辽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三大主题以及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等立足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对振

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加快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搭建决策咨询平台,拓展决策咨询渠道,以利应用对策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知悉、采纳。立足区位特点和地缘优势,开展全球问题、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的长期跟踪研究。支持高等学校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等合作建设咨询型智库,设立一批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推出系列发展报告和政策建议,以扎实有力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成果转化,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推动探索新的文化业态,凸显“辽宁创造”,为文化强省、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五)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推广普及

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并重,推动人文社会科学普及与自然科学普及协调同步发展。面向社会开设“高校名师大讲堂”,建设一批精品文化讲坛,使公众享受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名师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升高等学校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引领力。充分利用网络和新闻媒体,提升高等学校社科名家名作的知名度,提高讲座的利用率和普及率。开展“高校理论名家社会行”活动,鼓励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社会基层,走入企业行业,融入普通百姓,及时了解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应用对策的需求,增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现实感,着力解决相关理论与现实问题。组织动员名家大家撰写高质量社科普及读物,积极宣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理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众人文素质。创建、共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坚持以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主线,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提升国际学术交流质量和水平,推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争取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支持高等学校举办创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高等学校与国外高水平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探索在国外和港澳地区合作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扩大辽宁高等

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力。支持面向国外翻译、出版和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与精品著作。开展高等学校优秀外文学术网站和学术期刊建设试点工作。支持高等学校专家和学者在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支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者、科研骨干到海外从事高水平的学术访问、交流和研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加大高等学校对境外杰出学者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引进力度。

(七)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

加强高等学校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基础文献、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进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网站、栏目建设,加强与现有信息服务机构的衔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参与建设和充分利用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网络资源。鼓励各高等学校扩大中外文图书期刊入藏数量,提高服务水平,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加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中外文期刊建设,开展优秀期刊评选工作,建设国内知名的专业学术刊物,推动学术期刊特色化、专业化和数字化发展。

(八)开展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和表彰

以质量、创新和贡献为导向,建立健全成果分类评价标准,打造优良学风,倡导科研诚信,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成果受益者参与的多元多方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制度,设立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奖励专项,充分发挥奖励、宣传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增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三、保障与实施

1.建立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制。省教育厅、财政厅牵头组织实施“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繁荣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成立“繁荣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审定“繁荣计划”的管理规章制度,决定“繁荣计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厅,负责制定和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繁荣计划”相关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建议,并进行推动实施和日常管理。成立“辽宁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委员会”,对“繁荣计划”有关事项进行决策咨询。

2.保障经费投入,加强经费管理。省财政统筹专项资金积极支持“繁荣计划”。鼓励各地区、各高等学校在省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多渠道、多层次积极筹措经费,支持“繁荣计划”的实施。对各类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原则,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项目承担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绩效评估和审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在经费安排和使用上注重与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有关专项经费等有机衔接,避免重复投入,要形成合力,实现集成发展。

3.坚持公平竞争、择优立项。辽宁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委员会根据“繁荣计划”建设任务及区域战略发展需要,制定年度项目指南,经“繁荣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议通过后,面向全省高等学校组织申报和评审,提出立项方案,报“繁荣计划”领导小组审批。各高等学校根据年度项目指南,发挥自身优势,组织项目申报和实施,并提供相应条件和经费支持。

4.坚持项目建设与教育改革试点相结合。充分发挥“繁荣计划”建设项目的导向作用和示范效应,推动教育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各高等学校将改革创新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于突破。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高等学校开展推广应用、科研合作、学术评价、学科交叉等改革试点。

5.坚持全面推动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扎实稳健推进。“繁荣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繁荣计划”各项任务和重点建设内容,在全面启动“繁荣计划”的基础上,设立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出台系列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本计划颁布后,各地区、各高等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找准着力点,重点突破,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第二篇: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加强和规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有关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安排,是用于支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下简称繁荣计划)社会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以促进出成果、出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放管服”结合,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专款专用、规范高效的管理原则。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充分体现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赋予依托学校和项目负责人更大的管理权限。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注重规范管理、改进服务,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 - 第四条 财政部、教育部负责制定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预算安排的总体方案。教育部负责编制繁荣计划专项资金预算、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工作,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考评机制。

第五条 项目依托学校是繁荣计划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应当制定和完善本单位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按要求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评价等全过程管理;将项目资金纳入学校预算,指导和审核项目预算编制,承担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项目资金使用,审核项目决算。

项目依托学校的财务和科研管理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需要,加强对项目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的指导;注重科学管理、改进服务,为项目实施提供条件保障。

第六条 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科学编制项目预算和决算,合理合规使用资金。

项目负责人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预算和财务管理规定,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第二章 支出范围

第七条 繁荣计划专项资金分为研究项目资金、非研究项目资金和管理资金。

第八条 本办法第七条所称研究项目是指围绕繁荣计划

- - 建设任务设立的各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总称。研究项目资金包括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九条 直接费用包括图书资料费、数据采集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宣传费等。其中:

图书资料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购买必要的图书(包括外文图书)、专业软件,资料收集、整理、录入、复印、翻拍、翻译,文献检索等费用。

数据采集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问卷调查、田野调查、数据购买、数据分析及相应技术服务购买等费用。

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围绕项目研究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交流、考察调研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交通、食宿费用,以及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赴港澳台地区、外国专家来华及港澳台地区专家来内地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的费用。其中,不超过直接费用20%的,不需要提供预算测算依据。

设备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设备和设备耗材、升级维护现有设备以及租用外单位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应当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享、租赁以及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专家咨询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由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研究实际

- - 需要编制,支出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劳务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和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的劳务费用。项目聘用人员的劳务费开支标准,参照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以及在项目研究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其社会保险补助费用纳入劳务费列支。劳务费预算由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研究实际需要编制。

印刷费/宣传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的打印、印刷和出版、成果推介等费用。

其他:指与项目研究直接相关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其他支出应当在项目预算中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十条 间接费用是指项目依托学校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补偿学校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等间接成本,有关管理工作费用,以及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等。

间接费用一般按照不超过项目支出总额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50万元及以下部分为30%;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为20%;超过500万元的部分为13%。严禁超额提取、变相提取和重复提取。

间接费用应当纳入项目依托学校预算统筹安排,合规合理使用。项目依托学校统筹安排间接费用时,应当处理好合

- - 理分摊间接成本和对科研人员激励的关系,绩效支出安排应当结合项目研究进度和完成质量,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

第十一条 非研究项目资金指支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机构、团队以及智库运行、优秀成果奖励等繁荣计划建设项目的资金。

非研究项目资金按照“绩效导向、稳定支持、协议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进行资助和管理,可以通过第三方评估将相关优秀的研究机构(或者智库、团队)纳入资助范围。

在财政部、教育部核定的资金总额内,依托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或者智库、团队)根据绩效目标,围绕实现培养拔尖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出学术精品力作、扩大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按规定自主编制资金预算,自主决定使用方向。同时,应当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注重发挥绩效激励作用,尊重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体现知识创造价值。

教育部与依托学校、受资助研究机构(或者智库、团队)约定建设周期内的目标任务,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价考核,根据实际绩效实行有差别的稳定支持,并采取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管理方式。

财政部、教育部按规定对获得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进行奖励,对被采用和向有关部门报送的有价值、高水平的咨政成果实行后期资助和事后奖

- - 励。学校不得对奖励资金提取间接费用。

第十二条 管理资金是指教育部在实施繁荣计划过程中组织、协调、评审、鉴定等管理性工作所需费用。

在繁荣计划实施过程中,应按照“管、办、评”分离原则,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程序和方式,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第十三条 繁荣计划专项资金项目中的相关开支标准,按照国家以及项目依托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繁荣计划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支付罚款、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不得用于本单位编制内人员的工资支出,不得用于繁荣计划建设项目之外的支出,不得用于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支出。

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预算,在依托学校财务、科研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使用项目资金;依托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繁荣计划专项资金项目中涉及仪器设备采购的,按国家关于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十五条 项目申请人在申报繁荣计划项目资金时,应当根据项目类别和要求,按照项目实际需要和资金开支范围规定,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按编制项目预算、设定项目绩效目标,并对直接费用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作出说明。

- - 项目资金需要转拨协作单位的,应在预算中单独列示,并对外协单位资质、承担的研究任务、外拨资金额度等进行详细说明。项目负责人应对合作(外协)业务的真实性、相关性负责。间接费用外拨金额,由项目依托学校和合作研究单位协商确定。

第十六条 教育部根据繁荣计划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重点对项目预算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进行评审。应建立评审专家库,建立和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第十七条 教育部根据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在部门预算“一上”时,将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三年支出规划和预算建议数报送财政部,财政部按部门预算程序审核后批复预算。

第十八条 教育部根据繁荣计划项目类别和完成期限向项目依托学校下达项目预算。其中,研究项目预算一次核定、按分期分批下达。未通过或中期检查的,停止下达下一后续项目预算;非研究项目资金采取一次核定、按一次性下达。

繁荣计划专项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项目依托学校应当将资金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规定,制定内

- - 部管理办法,明确审批程序、管理要求和报销规定,落实项目预算调剂、间接费用统筹使用、劳务费分配管理、结转结余资金使用等管理权限,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学校应当指导项目负责人科学合理编制预算,规范预算调剂程序,完善项目资金支出、报销审核监督制度,加强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外拨资金、间接费用、结转结余资金等的审核和管理。

学校应当强化对合作项目真实性、可行性和合规性的审核,严格防止虚假资源匹配和虚假合作,坚决杜绝假借合作名义骗取资金。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资金支出、项目资金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科研、财务、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第二十条 项目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执行。确需调剂的,应当按规定报批。

由于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作出重大调整等原因,确需增加或减少预算总额的,由依托学校审核同意后报教育部审批。

在项目预算总额不变的情况下,支出科目和金额确需调剂的,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调剂申请,报依托学

- - 校审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可以调减用于项目其他方面支出。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调增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报教育部审批。间接费用原则上不得调剂。原项目预算未列示外拨资金,需要增列的,或者已列示的外拨资金确需调整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报依托学校审批。

第二十一条 项目依托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资金支出管理制度。对应当实行“公务卡”结算的支出,按照公务卡结算的有关规定执行。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支出,原则上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从严控制现金支出事项。

对于野外考察、数据采集等科研活动中无法取得发票或财政性票据的支出,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下,依托学校可按实际发生额予以报销。

第四章 决算管理

第二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项目资金决算。项目依托学校应将繁荣计划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纳入单位决算统一编报。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当会同学校财务部门清理账目,据实编报项目决算,并附财务部门审核确认的项目资金收支明细账,与项目结项材料一并报送教育部。项目负责人和依托学校不得随意调账变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

- - 第二十四条 对于研究项目资金,项目在研期间,结转资金可以在下一继续使用。项目完成目标任务并通过验收后,结余资金可以用于项目最终成果出版及后续研究的直接支出,或由项目依托学校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若项目审核验收2年后结余资金仍有剩余的,应当按原渠道退回教育部。对于非研究项目资金和管理资金,按照财政部关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项目因故终止或被撤销,依托学校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决算及资产清单,审核汇总后报送教育部。已拨资金或其剩余部分按原渠道退回教育部。

第二十六条 凡使用繁荣计划专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均属国有资产,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监督检查与绩效管理

第二十七条 项目依托学校应当自觉接受审计、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对繁荣计划建设项目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截留、挤占、挪用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的行为,以及因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浪费、资产毁损的,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项目、追回已拨资金、取消项目承担者一定期限内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理措施,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依托学校应当制定内部管理办法,明确审批程序和管理要求,落实项目预算调剂、间接费用统筹

- - 使用、劳务费分配管理、结转结余资金使用等自主权。

项目依托学校应当完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预算审核把关,规范财务支出行为,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项目依托学校应当实行内部公开制度,主动公开项目预算、预算调剂、决算、外拨资金、劳务费发放、间接费用、结余资金使用和研究成果等情况。

项目依托学校和项目负责人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依法依规使用项目资金,不得擅自调整外拨资金,不得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不得通过编造虚假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不得随意调账变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以表代账应付财务审计和检查。

第二十九条 加强繁荣计划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教育部在开展项目预算评审时,应对项目申请人设定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作为核定项目预算的重要参考因素。实施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及时纠正绩效目标执行中的偏差,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开展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今后资助的重要依据,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的信用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制度规定处理。

- -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 -

第三篇:就《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答记者问-2016-11-24

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有关负责人就《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2016-11-24

作者:教育部

来源:教育部

为了规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下简称“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近日,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317号,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贯彻执行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有关负责人就制订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制订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2011年,中办国办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奋斗目标。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要求为保障“繁荣计划”顺利实施,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中央财政设立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两部门联合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根据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国家对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提出的要求,迫切需要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一是适应新形势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强调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大繁荣、大发展的春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受鼓舞。实施“繁荣计划”是财政部、教育部支持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保持先进性,发挥导向示范作用,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落实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决策部署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成果转化、优化学术环境、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重大举措,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最近,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要求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创新科研资金使用和管理方式,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以深化改革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需要尽快制订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三是进一步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达63万人,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80%以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校要勇于走在前面。“繁荣计划”实施以来,中央财政逐步加大了支持力度,目前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保持在每年4.5亿元的规模。科研资助体系初步建立,其中一般项目每年立项规模在3000项左右,项目和资金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同时,繁荣计划资金管理和使用主要依据2006年出台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执行,其中一些规定已滞后于社科研究需要和资金管理实践,高校和科研人员有较大的呼声,有必要尽快制订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

二、请简要介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起草过程。

2012年以来,我们组织了工作专班,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开展专项研究。设立专项课题,组织国内部分高校科研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前期调研和深入研究。二是进行深入调研。面向不同类型高校,采取座谈会、书面调研等形式开展调研。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领导讲话及期刊论文等进行了搜集整理和研读。三是组织起草文件。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对文件的总体思路、框架结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四是多方征求意见。多次面向高校管理人员和专家征求意见,同时征求了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

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改完善过程中,我们充分吸收采纳了合理意见建议:一是采取研究项目资金、非研究项目资金、管理资金的划分方式,界定更加清晰,防止理解偏差;二是建立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允许从研究项目资金中提取间接费用,用于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和补偿项目依托学校间接成本及有关管理工作费用;三是更加明确各方管理职责,规定教育部负责编制预算、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项目依托学校是繁荣计划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四是对项目资金外拨做了严格规定,要求外拨资金应在预算中单独列示并详细说明,等等。

三、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总体思路是:以“引领方向、支持创新、培养人才”为目标,以“优化配置、严格管理、提高效益”为重点,力求充分体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和规律,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遵循这一思路,我们在制订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一是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发挥高校主力军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持续支持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深入开展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从加强智库机构、团队、数据库、外文期刊、成果推广平台等几方面,构建高校智库建设立体化资助体系,提升服务党和国家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着力促进科教融合。立足高校的特点和使命,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军人才。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支持力度,支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科教融合新机制,出成果、出人才相结合,吸收学生直接参与科研,促进科研、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三是统筹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针对高校学科齐备、文理交叉的特点,着力加强基础学科,培育新兴学科,支持冷僻弱学科;同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致力于构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对策研究协调发展的科研资助体系。项目和资金更多地向青年优秀人才倾斜,向地方高校,向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校倾斜,不断扩大专项资金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体现劳动价值。科研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的智力劳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以学者为本的理念,体现对劳动、知识、人才的尊重。在繁荣计划专项资金中首次建立了间接成本补偿机制,间接费用提取比例最高可达项目支出总额的30%。项目依托学校可以统筹用于绩效支出和补偿项目依托学校间接成本及有关管理工作费用。

五是“放管服”结合,落实和扩大自主权,优化管理方式。《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资金预算、预算调整、间接费用、结转结余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落实和扩大了高校自主权,形成上下联动、简洁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在项目预算总额不变的情况下,支出科目和金额预算由项目依托学校审批和调剂。明确财政部、教育部、项目依托学校、项目负责人各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明确高校是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项目责任人、学校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等按职责对项目实施承担相应责任。

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尊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和规律方面有哪些“亮点”?

答: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劳动,在研究者、研究对象、方法手段、组织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与自然科学研究有着明显不同。另一方面,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育人育才为中心,构建学生、学术、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过程中,力求充分体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和规律,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亮点”。

一是实行资金分类管理。适应高校科研工作特点,将繁荣计划专项资金支出分为研究项目资金、非研究项目资金、管理资金,对三类资金的涵义、范围、使用方向及支出范围进行了清晰界定。其中,非研究项目资金指支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机构、团队以及智库运行、优秀成果奖励等繁荣计划建设项目的资金。非研究项目资金由依托学校、受资助机构(或者智库、团队)根据与教育部约定的目标合同,自主编制资金预算,自主决定使用方向,大大增强了科研机构和智库团队负责人在资金管理使用上的自主权。

二是建立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和绩效奖励制度。把研究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包括图书资料费、数据采集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宣传费等;首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金中设立间接费用,主要用于补偿学校的间接成本耗费和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考虑到社科的特点主要是一种精神劳动,间接费用按照项目资助总额的一定比例核定,提取比例最高达到30%。学校要处理好合理分摊间接成本和对科研人员激励的关系,绩效支出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更好地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

三是明确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专家咨询费是支付给咨询专家的费用,支出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凡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和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支付劳务费,并将项目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费用纳入劳务费开支范围。劳务费开支标准参照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以及参与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

四是下放预算编制和调剂权限。简化预算编制科目,将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合并为一个科目,这三项费用合计不超过直接费用20%的,不需要提供预算测算依据。在项目预算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将大部分预算调剂权限按规定下放到学校,支出科目和金额确需调剂的,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调剂申请,报依托学校批准即可。但是,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间接费用原则上不得调剂。

五是结转结余资金继续留用。对于研究项目资金,项目在研期间,结转资金可以在下一继续使用。项目完成目标任务并通过验收后,结余资金可以用于项目最终成果出版及后续研究的直接支出,或由项目学校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结余资金可以用于成果的出版和宣传转化支出,是充分考虑到学术成果出版难、推广难的现实作出的慎重选择,这也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规定,若项目审核验收2年后结余资金仍有剩余的,应当按原渠道退回教育部。对于非研究项目资金和管理资金,按照财政部关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六是强化项目资金保障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方便学者,推出多项便利举措,促进资金使用便利化。(1)实行预算和下达制度,项目负责人按实际需要分编制预算,经评审立项后,采取一次核定、按分期分批办法下达。(2)鼓励跨单位合作,确需外拨资金的项目可以外拨资金。间接费用外拨金额,由学校和合作研究单位协商确定。(3)对野外考察、数据采集等科研活动的支出,如无法取得发票或财政性票据,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下,学校可按实际发生额予以报销。(4)要求学校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资金支出、项目资金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科研、财务、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

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繁荣计划专项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是用于资助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必须把配置好资金、使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放在首位。为此,要健全项目和资金管理体制机制,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依法依规使用项目资金,切实保障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一是健全分级管理体制,明确各方管理职责。构建中央、地方、高校三级联动、简洁高效的管理体系。财政部、教育部负责制定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编制三年支出规划和预算、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等工作。项目依托学校是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评价等全过程管理;指导项目资金的预算编制和调剂,承担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审核资金使用。项目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应当合理合规编制和使用项目资金,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二是加强项目预决算审核把关。项目负责人应当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按编制项目预算,在学校财务、科研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使用项目资金。项目资金采取一次核定、按分期分批办法下达,未通过或中期检查的,停拨后续资金。学校应当将资金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明确审批程序、管理要求和报销规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项目完成后,应当清理账目,据实编报项目决算,不得随意调账变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

三是强化外拨资金使用和管理。针对外拨资金监管中的难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项目资金需要转拨协作单位的,应在预算中单独列示,并对外协单位资质、承担的研究任务、外拨资金额度等进行详细说明。项目负责人应对合作(外协)业务的真实性、相关性负责。不得擅自调整外拨资金,原项目预算未列示外拨资金,需要增列的,或者已列示的外拨资金确需调整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报依托学校审批。

四是建立资金监管长效机制。学校要制定内部管理办法,明确审批程序和管理要求,落实项目预算调剂、间接费用统筹使用、劳务费分配管理、结转结余资金使用等自主权。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主动公开项目立项、资金使用、研究成果等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继续资助的重要依据。实行责任追究机制,对于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以及因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浪费、资产毁损的,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六、如何推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得到有效落实?

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加强和规范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得到准确理解和全面落实,我们将制定贯彻落实方案,精心组织、协力配合,共同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下发学习贯彻通知。下发《关于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部署学习贯彻落实《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各项工作要求。要求各高校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并就间接费用、外拨资金、结转结余资金等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二是加强宣传。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社科司有关负责同志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系统全面解读;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步发布具体执行有关事项问答,就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详细解答。在高校人文社科网开辟专栏,及时发布资金管理的政策文件、信息动态。各地各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利用校报校刊、校园网、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介,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三是加强培训。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尽快启动各层次培训工作,统一培训要求,统一政策口径,确保高校广大专家学者、有关科研和财务管理人员尽快熟悉政策、理解政策、用准政策。中央层面的培训由财政部、教育部具体组织实施。

四是加强检查指导。财政部、教育部将适时部署,对各高校宣传培训和贯彻落实情况,包括项目资金管理权限落实、内部管理办法制定、创新服务方式、内控机制建设、相关事项内部公开等情况开展检查,研究、协调解决贯彻落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修订教育部各类项目管理办法、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精神落实在项目和资金管理的申请、评审、立项、中检、验收结项全过程各环节,健全管理制度,推动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四篇:加强《资本论》研究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加强《资本论》研究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2008年7月22日,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在贵州财经学院隆重召开。本次学术年会的召开适逢马克思诞辰190周年。年会主题是:《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回顾与总结,这一主题也是对马克思诞辰190周年最好的纪念。参加会议的高等院校37所,参会人员69人,正式代表63人,会议收到的学术论文共计46篇。此次会议是历年参会人数和提交论文较多的一次年会。

开幕式上,承办方贵州财经学院陈厚义教授代表学院向与会代表致欢迎辞。著名经济学家、原西南财经大学校长、研究会会长刘诗白教授、原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研究会常务会长王福成教授、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成稼研究员、长春税务学院副院长、《当代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研究会副会长丁堡骏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在开幕式上围绕会议主题作了重要讲话。刘诗白教授总结了我国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历程,并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市场经济现阶段面临的七大矛盾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四个基本问题。会上王福成教授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从酝酿准备、到建立和完善的全过程作了详细阐述,并结合实际总结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五条宝贵经验。王成稼教授就开展马克思文本研究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学习马克思思想,要重新研究马克思19世纪的写作文本,必须具备两个基础性条件:一要有一套全面、系统反映马克思思想的文本;二要有正确解读文本的科学方法。丁教授针对改革开放所存在的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作了十分精辟的发言。丁堡骏教授指出,当前解放思想必须冲破以下几个思想禁锢:一是要突破对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的认识以及片面的认识,二是要突破对市场经济消极影响和片面的认识,三是要突破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和不正确的认识。解放思想必须要和实事求是相结合,解放思想如果脱离了实事求是,这种解放思想就误入了唯心主义歧途。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具体落实到改革开放上,就是改革开放要和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改革开放如果脱离了四项基本原则,这种改革开放就误入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歧途。解放思想的最佳境界就是实事求是。

研讨会气氛十分活跃,其他代表也纷纷踊跃发言,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并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判断改革开放成效和我们工作是非过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代表们认为,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最快和最好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的30年,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回顾30年的历程,代表们都深有感触: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英明抉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李启英教授指出,今年是卡尔?马克思诞辰190周年,是指引人类解放之路的划时代文献《共产党宣言》出版160周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以此为契机,准确地阐发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提供理论论证和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戴武堂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社会磨擦增多,社会矛盾复杂化和尖锐化,如果不及时的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加以调整,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那么,社会就不能稳定和谐,经济发展就会受阻。因此,收入分配政策除了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外,更重要的是扩大中等收入者,使之在社会成员中占多数。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何干强教授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四个解放出来”:从传统的市场经济观解放出来,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观中解放出来,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教条中解放出来,从市场经济与公有制对立观中解放出来。湘潭大学赵文绪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中,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在深刻地认清中国国情和当今世界态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的理论已产生出巨大的物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奇迹,取得了政治、经济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贯彻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永远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山东经济学院李静静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代表们对《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也展开了热烈讨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肖文海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首要任务,是教学要紧密联系我国不断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以生产关系与经济规律理论、商品货币与价值规律理论、劳动力商品与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率理论、利息与地租理论为例,教学内容可以与时俱进,不断培养高校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素养。贵州财经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蔡明干就这一问题也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在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人们理想和信念日益淡化甚至消亡的背景下,加强《资本论》的教学和研究,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抵御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为重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还必须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骨干。贵州财经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程明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可以既批判西方经济学,又科学地利用西方经济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将其作为中国经济学的主体,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用成份,中国经济可以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结合的道路。长春税务学院周晓梅教授指出,要强化法制建设,为私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建“服务政府”,为私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要营造公平的融资环境,促进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与会代表还认为,当前存在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抵制“中国国情”和抵制“中国特色”的提法,把“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看作是“步入世界大道”的障碍,主张“全盘否定,推倒重来”。另一种错误的思潮是认为我们的改革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主导的资本主义化的改革”,甚至主张搞第二次文化大革命,想让中国的历史倒退30年。这两种思潮是极端错误的、是非常危险的、是相当有害的,我们必须和这两种错误思潮作坚决的斗争!与会代表除了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研讨外,还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责任编辑:黎贵才

第五篇: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中共中央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又一次表明党中央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新世纪新阶段,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光荣而重大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努力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党领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对于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对于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要抓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大好时机,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应该有发达先进的自然科学,也应该有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对新的时代课题,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系统深入地研究和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迫切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迫切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四个“同样重要”和四个“迫切需要”,是我们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这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要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新世纪新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方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方面,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和普及方面,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在对外开放、对外交流方面,继续不懈努力,不负时代重托,做出更大贡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当前,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局面,任务已经明确,条件已经具备,关键在行动的落实。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坚决贯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牢牢把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全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切实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共同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美好明天。

下载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 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 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辽宁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辽宁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成果选题指南和申报地点 1. 马克思主义学科: 执政党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承办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选题指南: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

    安徽大学六大计划力促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安徽大学六大计划力促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2013-03-25 09:08:24作者:李贤来源:安徽大学浏览次数:595 网友评论 1 条安徽大学日前出台了《安徽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

    新疆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汇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新疆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汇报 2011-12-10 15:25:11作者:社科网来源:社科网浏览次数:109 网友评论 0 条近年来,新疆高度重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岗位 一、“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介绍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汇聚拔尖创新人才,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

    长安大学召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

    长安大学召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 海外网电(张允辉秦瑞)4月20日上午,长安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在该校本部北院行政办公楼四楼会议室召开。陕西省委宣传部理论......

    哲学社会科学研修班学习心得

    “2011年海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心得 根据学院安排,我有幸成为“2011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一员。在省委党校领导和老师们的......

    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创新,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创新, 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袁贵仁副部长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暨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局面讲话(2004年7月29日......

    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计划任务书(5篇)

    项目任务书编号: 密级: 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计划任务书项目批准号: 项 目 名 称 :研 究 类 型 : 所 在 单 位 :项目负责人 : 联 系 电 话 : 起 止 年 限:年 月 至 年 月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