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优化学前教育举办环境,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
投入与监管并举、扶持与引导同行,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芷江侗族自治县教育局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东缘,区域面积2099平方公里,辖5镇23乡,310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8.2万。
截止2010年底,我县共建成标准幼儿园32所,包括公办幼儿园19所(其中城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7所)、民办幼儿园13 所(其中1所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另有简易幼儿园61所,乡镇小学附设学前班108个。全县0—6岁幼儿总数为26361人,其中3—6周岁儿童14798人,在园幼儿总人数为10597名,学前一年入园率为100%,学前二年入园率为82%,学前三年入园率为69 %。全县幼教教职工总数为556人,学历合格率100%。与2009年底相比: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再各增加了2所,61所简易幼儿园也得到了全面的规范,幼教教职工增加了335名;学前一年、学前二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分别提高了2%、2.7%、3.6%。目前,我县幼儿特别是农村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我县学前教育有目前的良好局面,得益于以下措施:
一、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并行,保障全县学前教育规模
学前教育规模的保障,保证幼儿“有园可上”,是学前教育均衡的发展的基础。我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教育强县的决定和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形成了公办起示范,公、民办并举,大村与小村联办的办园体制。
1、加大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保障其在学前教育公益性上的示范和中坚作用。近年来,我县逐年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特别是乡镇幼儿园的建设投入。2008年—2010年,全县对学前教育投入总计779.8万元,重点保证了公办幼儿园安全建设、幼教师资培训和园舍建设、设备添置维护等方面经费。目前,我县在城区举办的芷江一幼、芷江二幼的班额分别为,乡镇(村)级中心幼儿园班额在三个班及以上的达60%。
2、政策优化吸引社会力量办学。对于社会力量办园的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实行“严把准入关与提供手续办理快捷通道相结合”的办法,在对园舍设备、人员配备及办园经费等方面对行考查合格后,即行发给办园临时许可证,期满一年经评估合格,发给正式许可证;《芷江侗族自治县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规定》(芷政发[2005]9号)明确规定: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同样享有国家规定的减免税费政策;社会力量办学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予以支持,从快从简办理考核、审批手续。例如,对新建标准化民办幼儿园,实行建设用地划拨、税收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一次性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给予财政补助;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达到一定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办园规范、收费较低、有一定质量保证的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实行工资补助和社会保险补助。
二、统一监管,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性
我县一直坚持公、民办幼儿园统筹统管机制。在保障全县学前教育多元化、充分发挥社会办学力量的基础之上,引导其健康发展,实现量与质的共同提升,使之能真正地服务于社会。
1、统一准入管理,优化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环境。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芷政办发【2010】25号)的精神,县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县现有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对已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各类民办学前教育重新核发办学许可证;对不不具备基本办园条件、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且未经许可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对符合或接近基本办园要求但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学前机构,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限期办理临时许可证。
2、统一收费管理,给力“普惠性”
“普惠性”是我县学前教育的亮点之一。我县学前教育收费一直保持低廉状态,为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收费行为,确保“普惠性”的持续性,县物价局根据《湖南省幼儿教育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县情,下发了《关于规范幼儿教育收费行为制定我县幼儿教育收费标准的通知》(芷物价【2011】4号),分别对公办、民办幼儿园作了收费规定:公办幼儿园实行分层次收费;民办幼儿园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实行收费申报制度。我县省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不超过(含书籍费,下同)240元/月,每期每生1200元;市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每生每月最高不超过180元,每生每期900元;县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每生每月不超过120元,每生每期750元;公办标准幼儿园每生每月不超过120元,每生每期600元。对民办幼儿园,县物价局实行收费行为监督,同时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民办教育机构进行“少回报”甚至“零回报”举办学前教育。
3、统一师资培训管理,促进各级各类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县教育行政部门除严把幼教教职工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准入关之外,将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教职工的业务素质提高培训统一纳入培训计划,公办、民办幼儿园教职工同等享受培训权利。我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使各级各类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共同进步。
一是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分批开展各级各类幼儿园教职工岗位培训、业务培训、帮扶跟班培训,加强学前教师的业务与能力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组织经验丰富的幼教教师到各级各类幼儿园进行巡回指导。从2005年至今,我县组织幼儿教师24人次共进行了3次巡回指导活动。
三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到我县作学前教育专题报告、上优质示范课。(实例)
四是组织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参加省、市举行的幼儿教育研讨班和学习班,提高园长和教师的素质。同时,注意培养学前教育的骨干教师,选送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培训,回来承担县级的培训工作,让她们在工作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五是充分发挥三所市级示范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对县内幼儿园及学前教师开放,随时接待有需要的园长、教师跟班学习或观摩活动。镇(乡)中心幼儿园也相应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对辖区的幼儿园、学前班开放,并定期组织全镇学前教育培训,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形式,促进全县学前教师的共同发展,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六是向部分民办幼儿园派驻公办教师,带动民办幼儿园的质量提升。七是对民办幼儿园师资实行强制提高培训。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加强日常管理与考核,除对不合格从业人员坚决进行淘汰外,对已获上岗证的人员进行提高培训,通过统一开展教学竞赛、考试、教研经验交流等形式,对其进行业务素质提升培训。
三、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
针对我县农村学前教育相对滞后的状况,近几年来,我县加强了农村幼儿园的建设。中共芷江侗族自治县委、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实施意见(2009年5月31日)》中明确提出“到2011年,每个乡镇办好1所中心幼儿园”。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整合资源,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条件。首先在资金资源的配置公平化。我们常见的现象是,不管是政策性资金还是政府资金,往往会过多的流入到了优质幼儿园里面,使得山峰更高,而条件不好的幼儿园越发成了洼地,而偏远的山村就成了学前教育的不毛之地了。这就需要政府扶住一些条件差的幼儿园,填平低谷,在不毛之地上开辟出绿洲,普遍的提高办园条件。2008年—2010年,全县对学前教育投入总计779.8万元,其中乡镇幼儿园建设投入占比约93.4%,对乡镇学前教育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各种教育资源,举办幼儿园,既保证了教育资产不流失、教育资源不浪费,又促进了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如将小学剩余的师资和部分富余工勤人员通过转岗培训充实到教师和保育员队伍中去。同时通过将幼教专业毕业的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从小学调整到幼儿园去和实施定向委培、公开招聘等方式来弥补农村幼儿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现在,全县已形成了“县创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交通便利的大乡镇创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边远乡镇创县级合格性幼儿园,偏远村办幼儿班”的幼教发展格局,使全县学前教育的均衡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四、科学评估,在统一监管的基础上分层定位,保障产能与产出的平衡。
五、大力推行
2、重视家园综合教育
《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对于幼儿来说,家庭的影响力非常大。这里有一个公式“5+2=0”,意思是说幼儿在园5天的教育效果,在周末2天,就会因为家庭的影响而被全部抵消。因此,幼儿园要提高教育质量不可忽视家长工作,只有家园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使孩子最大可能地发展。
一、改变家长会的形式,以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增强了家长的参与,并实际体验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
二、开办“函授家长学校”,每两周定期向家长发放“育儿系列文章”,书面或直接交流心得体会;每月按时发放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个案表,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
三、“家长园地”和“教师宣传栏”是我们家园沟通的又一景点。
四、电话是连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桥梁,园助理办公室每天晚8:30之前都有专人负责接听家长来电,热线缩短了家园的距离。
四、组织家长学习电脑操作技术,目前已经开展两次,每次有30人左右参加培训。
办园的事情有好几个方面,师资的问题,幼儿园的条件的问题,再一个是法律法规的规范问题,一个是资金投入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是要靠钱来改善的,人呢有的时候也需要待遇来留住,所以说这个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以往的,我们可能这方面的资金过多的流入到了优质幼儿园里面,使得山峰更高,而条件不好的幼儿园呢越发成了洼地,他们非常的欠缺资金、欠缺条件。那么今后我觉得呢多渠道筹集资金、政策性的支持、扶住一些条件差的幼儿园,填平低谷,普遍的提高办园条件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就是说政府支持也好、资金投入也好还是应该致力于平衡资源,尤其是所关注一些比方说山村的,比方说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
孟天运:对,我觉得这些尤其重要,政策性的资金、政府的资金应该重点的扶持这些地方,资源的配置公平化,尽量的扳平。
在监管的同时,我觉得还应该有一定的指导和扶持,因为有一些地方你很难让他按照高标准一下子就能到位,我们采取一种更现实更积极的政策去扶持他、催促他、帮助他、鞭策他,应该是一个更好的做法。
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按照扶持与监管并重原则,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力量举办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管理规范的民办幼儿园,确保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两年来,区财政落实民办幼儿园扶持资金2000万元。一是对新建标准化民办幼儿园,实行建设用地划拨、税收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一次性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给予财政补助。二是对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达到一定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两年落实以奖代补经费320万元。三是对办园规范、收费较低、有一定质量保证的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实行工资补助和社会保险补助。四是向民办幼儿园派驻公办教师,对民办幼儿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考评、统一教研“四统一”管理模式,加快提升民办幼儿园普惠性服务质量
第二篇: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初探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初探
甘肃省民乐县南丰学区 陈之喜 魏文
【摘要】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人们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满足孩子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这是新时期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依然存在,学前教育不均衡问题比较明显。为了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要求学前教育必须均衡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均衡发展 途径与方法
前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予适龄幼儿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调整以及资源调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果机会的相对均衡。事实上,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普遍提升,学校办学的内涵质量越来越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关注点,并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了优质教师上。学前教育同样如此,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教育的第一起跑线上,都会把办园水平作为衡量和选择幼儿园的第一要素。目前由于郊区城乡之间地理、文化和经济背景上的客观差异,优质教师数量不足和分布不均,制约了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一、学前教育不均衡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
从数量上看,尽管幼儿园总量大幅提升,但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其中公办园数量偏少,尚不足幼儿园总数的五分之一。从办园布局上看,公办园和部分优质民办园主要集中在市区、城镇等地,农村幼儿园数量较少。从收费上看,公办幼儿园保教费和民办园保教费不一样,入公办园难、入部分民办园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2.学前教育发展缺乏经费保障
由于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县、乡政府对其经费投入几近于零。没有得到一分财政补助,全部自收自支。农村幼儿园由于收费标准低,部分农村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而欠费,使得农村幼儿园办园经费较为困难。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公办教师资源不足,在编在岗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与中小学公办教师差别大,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不高,这些均直接影响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4.违规办园的行为仍然存在
少数幼儿园为了抢夺生源,不严格按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标准办学,小学化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幼儿园为了节约办学成本,不按要求编班,班额较大,或未按规定配齐保教人员。此外,无证办园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园舍安全、校车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存在需求,在园幼儿难以分流等客观情况,增加了取缔非法办园工作的难度。
为了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共同提高,构建城乡一体,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就几个方面。
一、强化政府责任,彰显教育均衡性
1.转变观念,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幼儿一生发展的基础,它的受益者不仅是幼儿个人、家庭,而最主要的还是国家,它将直接作用于国家未来的生产力和经济增长能力,对提高国家公民素质和整个民族的文化和道德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加强早期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起点,从儿童早期打破贫困的循环圈,是缩小社会差距和经济差异,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实力最具前瞻性的战略决策。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使学前教育具有强制性,这是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建议上级政府在发达县域开始试点,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2.创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促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政府要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政府作为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在制度、资源配置、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县域、城乡、园所之间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如政府通过投资兴办幼儿园、扩大现有幼儿园建设规模等来实现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其次,建立对贫困农村和弱势群体的补偿制度、需要建立贫困家庭幼儿入园的保教费减免政策或补助政策;教育部门应把低收入和进城民工子女的入园问题提上工作日程,鼓励儿童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低成本、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早期教育,使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再次,督促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各部门还应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政府投入与经费筹措,落实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督导内容,对于幼儿教育的收费也应加强督导,采取有效的监督机制维护幼儿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政府重视学前教育,拉近城、乡、农学前教育差距,学前教育才能得到均衡发展,孩子们也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3.财政投入,保障学前教育经费均衡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只有将各种财政资源均等分配到城市和农村的幼儿园中,才能够基本做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各种经济条件家庭中的幼儿在入园之后才能得到相对均衡的教育过程。因此,首先要增加国家财政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保障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其次,应努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引进社会资源,并改善和提高投资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以中央和省为主,分担学前教育经费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并进一步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体制。
二、规范幼儿园管理,精心打造园所品牌
1.加强园所管理,树立品牌意识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教育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而,品牌学校的建设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学校面对竞争必须采取的生存战略。应树立品牌园所建设的意识,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科学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找准位置,发展个性,彰显特色。
首先,依法办园,体现示范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园为目标,围绕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提高这个中心工作,从完善工作机制、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收费、严格财务管理、加强招生工作管理等方面。
其次,执行课程,体现务实性。“以幼儿发展为本”,让每个幼儿“和谐+个性”的发展。以“新教材”作为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性课程来实施,并在实施中根据园情、区情做到创造性使用。同时,从课程管理、课程目标、环境优化、课程内容、组织方式、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构建园本化课程方案,并与新课程融合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旨把幼儿培养成为多视野、明事理、善表达、好提问,促其个性健康发展的一代好儿童。
2.培育优质的教师队伍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培育优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要充分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示范、辐射、指导作用,拓宽教师的培育途径,不断拓展、提升优质教师资源,使所有的优质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展示,促进中小幼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将一批专业技能强、教学水平高、职业道德佳、热爱幼教事业的幼教专业人才,吸纳加入到幼教队伍中,为学前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建立帮扶政策,组织园长、幼儿教师到知名度高的幼儿园参观培训。加强现有师资队伍教育技能和道德素养的培训的力度,使之及时接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等,以此来不断提高各幼儿园的比较优势和知名度,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优质幼儿教育需求,促进我县学前教育均衡、持久、高质量地发。
三、构建城乡合作,共同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学前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局面是客观存在的,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相对发达,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政府从整体角度为了保证公平和扶助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之外,合理定位城乡关系,推动城市和乡村学前教育的良性互动,对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可以通过城乡结对,城区市级示范或市一级幼儿园与街镇薄弱幼儿园结对帮扶,形成一批帮扶园,以学区互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观摩学习;以问题研究为突破口,城乡共研,经验共享;跟进式指导,学区负责人安排经验丰富的城市园园长或教师现场为乡镇幼儿园提供指导服务;公民办教师培训全盘统筹、全员参与;国家级、市级教师高端培训课程兼顾城乡,重点倾斜薄弱园和农村园,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库,引领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定向交流、菜单式培训等活动,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为辖区内各类型幼儿园提供业务学习、交流共享的平台,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有效促进城乡幼儿园均衡发展。
第三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优化配置
浅议中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优化配置
摘要:要办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优质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的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育实践,以适应当前激烈的就业环境。
关键词: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专业基础课 教育实践
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既要有广博的幼儿教育理论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能力,而教育实践能力则是前两者的综合体现。因此,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优化配置,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重视技能课,强化基本功训练
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对专家型教师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能力,以满足幼儿教师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技能教育课程既是由幼儿教育的任务所决定,又是幼儿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
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又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还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这类课程主要包括弹琴、乐理与视唱、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绘画和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表演等艺术表达技能,并擅长其中的一两项技能,这样既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又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根据幼儿园的需要,学校关于技能课的开设情况如下:(1)钢琴:钢琴基础学习,即兴伴奏,儿歌弹奏,简谱弹奏;(2)视唱:基础视唱练耳,儿歌、民歌的视唱,简谱及五线谱的视唱;(3)乐理:音乐的基本理论学习,五线谱,节拍,节奏;(4)美术:幼儿简笔画,蜡笔画,玩教具制作,环境设计;(5)舞蹈:提高幼儿舞蹈的表现力,丰富幼儿舞蹈的表现素材,开阔幼儿舞蹈的创编思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风格、特点、身段、舞姿的要领等。
除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应利用业余时间强化幼教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安排教师进行辅导,严格考试制度,实行抽签现场考试或比赛,使学生技能迅速提高,基本功扎实,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上好专业基础课,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到育儿的基本知识,学会教育幼儿的教学方法。曾一度有很多毕业生到幼儿园后不会讲课,而只能做保育员。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加强了以下学科的教学:教法、教育法、心理学、英语、幼儿卫生保健、幼儿教学心智开发操作、奥尔夫教学法等。把教法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教法包括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课程设计等。学校教法教学经常采用模拟幼儿园教学法进行授课,每堂课的前半部分时间,教师作为幼儿园老师,用儿童语言进行教学,学生扮演幼儿园小朋友,一边跟着教师表演,一边学习知识。由学生扮演幼儿园教师并对课程进行评析,明确本次课的成功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加强了学生领会、掌握幼儿教学方法的能力。
(三)适当开设自然学科,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具类课程等。这些课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处理社会
关系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事实上,在幼儿园教育等领域的活动中,幼儿教师还承担着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和周围世界产生兴趣及启迪幼儿心智的任务。对于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生物、物理或化学现象应深入浅出地做出适当、科学的解释。为此,应适当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培养学生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具有极大的帮助。
(四)注重教育实践,搞好见习实习
幼儿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具体的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为此,学校开设了教育实践课程,通过在幼儿园进行实践,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
学校的教育实践课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部分。学校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并同幼儿园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地服务于幼儿园实习基地,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在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能力。另外,要不断地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园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学校要经常带领学生去幼儿园参加见习活动,帮助他们及早了解幼儿及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及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能帮助学生真正学到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当然,要办好中专学前教育专业,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充满了希望和机遇。希望我校将继续抢抓机遇,不断把学前教育专业做大、做强,为社会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刘强.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第四篇:借助先进教育理念,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高君
在现阶段教育中,要借助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和推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学习和领会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是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前提。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爱生幼儿园”,所倡导的就是:保障儿童权力,实施以幼儿为本的教育。它是针对全体儿童提出来的,其出发点具有公平性和均衡性,因而也就有了可推广性。
一、借力“爱生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
先进的理念,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也仅仅是纸上谈兵。有了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就使得真正的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了可能,进而成为现实。
以灾后重建的什邡市为例,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灾后政府为每一个乡镇修建了规范的中心幼儿园,提出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规范、办学自主的原则,办好办活灾后重建的幼儿园。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灾后重建的什邡市幼儿教育依托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爱生幼儿园”平台,借助“保障儿童权力,实施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的理念,丰富了灾后学前教育重建的内涵,推动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灾后幼儿园的规范管理,有效促进灾后城乡学前教育持续、均衡的发展。
为了使“爱生幼儿园”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个幼儿园,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采用专家讲座、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汇报展示、模拟课堂等一系列活动,让“爱生幼儿园”教育理念植入每个教师的脑海。创设环境、制定计划、组织活动、评价儿童发展,让每个幼儿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大幅提高,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开展梯级培训,促进城乡幼教队伍专业提升
如何持续有效的让理念和实践磨合,寻求和实施更大力度的培训,是不容忽视的。为此,提前设置培训目的,制定培训流程,让每一次培训或能解决问题、或能得到启示、或能更新做法,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培训过程中,提高教师能力、转变观念。具体做法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
(一)保证培训“面”的覆盖
确立梯级培训的思路,将培训分四个层次进行:国家(省级)-市级-镇级-园级。抽派本地幼儿教育骨干力量参加省级培训,回来后进行市内培训,再进行镇级培训,最后是园级培训。在这种有梯度的培训中,所有的幼儿教师逐步理解、接受、运用爱生理念。不过,仅仅只是面的覆盖是不够的,还积极想办法增加培训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创设基本的学习环境”培训时,老师们共同参与区角的规划,讨论幼儿年龄段特点,确定投放什么材料;进行“入学准备活动”培训时,让参培教师们分组模拟课堂,结束时专家作点评等等。尽量让每个受训者参与其中,最大限度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二)保证培训“质”的提升
经常请参与省级培训的老师一同下到各园,指导、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和专家组一起寻求解决的策略,促进工作的开展,基本形成一条“培训-实践-督查-研究-再培训”的完整培训链条,按照各园的发展情况,寻找最近发展区,不做机械重复,沿着幼儿园不同发展阶段循环运转,让每次循环的过程成为幼儿园质量提升的过程,让爱生理念深入每个幼儿园、每个老师,让孩子真正受益。通过一系列措施,幼儿园教师整体的水平和理念得到了极大提升。
为了有效发挥省级示范园、中心幼儿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教育均衡,采用了一级带动一级的措施,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方法:将幼儿园划分为6个小组。市级6个示范园园长分别担任小组组长,2个省级示范园作为省级指导园,各指导联系3个小组。示范园通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定点帮扶、入园指导、开展教科研活动、进行培训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实现保育、教育、信息等资源共享,为农村幼教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下面这个例子极具典型性。
在“让优质幼教资源向乡镇扩展”的思想引领下,作为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尝试,省示范幼儿园领办了一所农村幼儿园。几年过去了,在园幼儿由开园时101人发展到现在近300人的规模,这所农村幼儿园正逐渐蜕变成为“农村的城市幼儿园”,办学规模和理念都有了质的飞跃。
办园初始,负责领办师古镇平桥幼儿园的省级示范幼儿园什邡一幼,派出两名幼儿园骨干担任平桥幼儿园执行园长和保教主任。幼儿园设想六个班,240人的规模。但到开学的时候,招生人数只有8人。尴尬的局面,更多的解释工作之后,最终101名孩子选择留下,六个班规模缩减到四个班,8名教师、4名保育员、2名炊事人员、2名保安共117人组成了新的平桥幼儿园。
**之后,冷静地分析原因,发现归根结底是办园理念的冲突。在这种冲突的背后,幼教人需要坚守的是什么?是要迎合家长,还是对孩子的终身教育负责?什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幼儿教育?面对问题,老师们选择将它转变为发展的动力,选择为家长、为社会呈现幼儿教育的本真。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决定分两步走:
一抓教职工培训,更新理念,提高素养,让每个教师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二抓家长工作,让家长们从质疑——半信半疑——满意——积极配合。
三、更新家长幼教观念,促进城乡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为了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结合爱生理念,更要积极做好家长工作。为此,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还应做到:
(一)定期向家长宣传介绍幼儿园教育,改变认识
利用每期班级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学期的教育内容、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一日常规活动安排,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活动情况,使家长对以后怎样配合老师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定期邀请幼教专家、知名园长、优秀教师及有相关知识的优秀家长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方面的培训,并接受现场咨询,进一步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二)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最新育儿动态
通过展板、家教园地、校讯通、留言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推荐科学育儿的报刊、杂志,如:幼儿画报、幼儿教育、学前教育、育儿报等等。让家长们通过读书、看报、看影片及时了解国内外科学教育孩子的观念,及时调整、改变自己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三)邀请家长亲身参与幼儿园活动,促进对幼儿园工作的配合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既有利于让家长更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全面工作,更利于有效促进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幼儿园每期安排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家长的爱好特长、工作性质,结合教学需要,发动和组织家长来园当“家长义工”(即家长老师、家长助教、家长保育员等),使家长发挥各自的专长,既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又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形式。通过一系列的家长工作的开展,城乡学前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借助“以幼儿为本”的“爱生幼儿园”教育理念,有效促进了区域内学前教育持续、均衡的发展。
第五篇:杭州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
杭州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
(2011年10月27日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5次会议通过 2011年12月13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批准 2011年12月27日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7号公布 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本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学前教育。
本条例所称学前教育,是指为学龄前三年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服务活动的总称。
本条例所称学前教育机构,是指招收学龄前三年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全日制或者半日制的幼儿园。
第三条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学前教育应当纳入教育优先发展范畴,发展学前教育应当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第四条 学前教育实行政府负责、分级管理、部门合作的管理体制。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工作的规划、投入和监督管理,统筹和协调学前教育相关事宜,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市和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贯彻学前教育方针、政策,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制度并组织实施。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和相关社会团体,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学前教育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所在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负责举办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扶持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健康发展,并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五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举办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或者以各种形式捐助支持学前教育事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扶持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引导和支持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提供普惠性服务。
第六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础上,重视学龄前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工作,鼓励和推进“托幼一体化”进程。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情况和聚居趋势,合理布局并适时调整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和标准,为学龄前儿童就近入园提供便利。
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制学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
学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报市、县(市)人民政府审批。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应当落实学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的内容。第八条 居住区开发建设时,应当根据规划要求,安排好学前教育建设用地,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学前教育设施。
居住区配套学前教育设施应当按照《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并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举办成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或者委托举办成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
本条例所称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非营利的,面向大众提供服务,按等级收费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
第九条 居住区配套学前教育设施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无偿移交给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依据有关规划配套建设的学前教育设施的使用性质,不得侵占、破坏学前教育设施,不得向使用居住区配套设施的学前教育机构收取不合理的费用。
使用居住区配套设施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应当优先招收配套设施服务范围内的适龄儿童。
第十条 在学前教育机构布点不足的区域,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在符合基本办园条件的前提下,将空置楼宇、厂房和校舍等置换、改造为学前教育设施。
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及其附属设施应当优先用于举办学前教育机构。
第十一条 依法需要征收学前教育园舍的,应当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并按照学前教育专项布局规划建设或者安排新园舍。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和学前教育机构对在园儿童作出妥善安排。第十二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重点建设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建设一所公办中心学前教育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多所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或者举办公办中心学前教育机构的分园区、教学点。
第三章 设立与审批
第十三条 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应当符合本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章程和规范的名称;
(二)有符合规定的场所、配套设施和工作人员;
(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 举办学前教育机构,举办者应当向拟举办地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许可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举办者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个人身份证明;
(二)拟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章程;
(三)拟聘用工作人员的资格证明、健康证明;
(四)拟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场所权属证明和经费来源证明;
(五)办学场所建筑质量检测合格证明,消防验收合格证明或者竣工验收备案证明文件;
(六)餐饮服务许可证明和卫生保健合格意见;
(七)联合举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应当提交联合举办的协议;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筹设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筹设手续。
第十五条 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准予许可的,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核发办学许可证;不予许可设立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学前教育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后,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相关登记注册手续,并及时将有关登记情况及印章式样、开户银行账号等报教育行政部门和登记管理部门备案。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举办学前教育机构。
第十六条 学前教育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名称、场所、办学形式、办学规模、经费来源等发生变更的,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在变更之前到原许可、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学前教育机构分立、合并、自行终止的,应当依法进行财务清算,妥善安置在园儿童,并由原许可、登记机关分别予以收回办学许可证和注销登记。
学前教育机构增设园区的,依照新设立学前教育机构的规定办理许可手续,并实行属地管理。
第四章 保育与教育
第十七条 学前教育应当遵循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育和教育方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第十八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为入园儿童提供各类服务,并为其法定监护人提供科学育儿的指导和服务。
学前教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尊重、爱护儿童,禁止虐待、歧视、恐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等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十九条 学前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应当坚持全面性和启蒙性的原则,采用规范教材,教学内容应当联系儿童生活,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
第二十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招生。
学前教育机构的招生与班额设置应当符合有关规定,招生计划应当经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学前教育机构的招生简章应当客观真实,并在发布前报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保育教育管理、安全管理、卫生保健、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课程管理、档案管理、家园联系等制度。
第二十二条 学龄前儿童应当经医疗卫生机构常规健康检查合格,并经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后方可办理入园手续。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每年组织在园儿童体检。
第二十三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安全管理,按照规定配备保安人员和相应的安全防范设施,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儿童人身安全。学前教育机构不得在危及或者可能危及儿童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的建筑、设施及环境中开展保育和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机构提供的食品、玩(教)具、生活设施及用品,应当符合国家、省食品安全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的玩(教)具和用具。
学前教育机构设立食堂并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食品安全要求。
禁止组织儿童参加商业性活动和无安全保障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增强师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救助能力,并定期进行演练。
学前教育机构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儿童人身伤害事故时,应当优先保护儿童安全,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不得瞒报、延报和漏报。
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制止扰乱学前教育机构正常工作秩序或者侵犯儿童人身安全的行为,必要时应当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二十五条 鼓励学前教育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学生意外伤害校方责任保险,所需费用在学前教育机构公用经费中列支。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促进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学前教育工作。
第五章 经费与保障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统筹本行政区域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工作,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保障范围,建立政府主导、区县(市)为主、乡(镇)分担、社会参与、家庭缴费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
第二十八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提高学前教育事业费在教育事业费中所占比例。各区学前教育事业费应当达到同级教育事业费的8%以上,各县(市)应当达到5%以上。
市本级和各区、县(市)在地方教育附加中按不低于20%比例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一定比例的学前教育专项资金。
第二十九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租赁、开办以及教师待遇、培训等资金补助及奖励,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平等对待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
第三十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落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制度。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并参照所在地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逐步提高。
第三十一条 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费实行政府定价,按等级收取,具体标准由市和区、县(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教育部门确定。提供餐饮等其他服务收取的费用,应当遵循家长自愿、据实收取、单独核算、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制定,在实施前报市和区、县(市)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示。其中,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费可以参照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执行。
学前教育机构不得跨学期收取保育费,不得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等名义代替正常教学活动并收取额外费用。
第三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学前教育机构的,按照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建设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
学前教育机构的用水、用电、用气等价格以及垃圾清运等公共服务的收费按照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三条 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经费由举办者依法筹措,保证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在立项、建设用地、建设规费、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在机构等级评定、教研活动、人员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第三十四条 实行困难家庭子女、孤儿、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具体按照市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五条 各类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支持与配合学前教育机构的园外活动,按照有关规定对学龄前儿童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支持社区和行政村为本行政区域内学龄前儿童园外活动提供非营利性服务。社区和行政村应当配合学前教育机构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学龄前 儿童的法定监护人及看护人员培训工作,有关文化体育设施、活动中心等应当对学龄前儿童免费开放。
第六章 学前教育工作者资格与权益
第三十六条 市和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落实学前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和教研员,负责学前教育管理、指导和教师培训等工作。
第三十七条 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包括园长、专任教师、医务保健人员、财会人员、保育员等。
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国家、省、市规定的任职条件或者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学前教育机构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第三十八条 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对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及重要决策有知情权;
(二)参与监督本单位的管理工作;
(三)通过工会组织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其他依法享有的权利。
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职业操守,履行岗位职责;
(二)尊重儿童人格,维护儿童权益;
(三)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促进儿童健康与全面发展;
(四)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
第三十九条 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每年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第四十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机构编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落实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编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招聘工作人员。
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的事业编制教师用于促进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工作。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招聘和配齐工作人员。
第四十一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保障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
学前教育机构事业编制教师应当执行所在地中小学事业编制教师的工资政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非事业编制教师工资福利待遇逐年提高,并逐步达到所在地事业编制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水平。
学前教育机构非事业编制教师享受住房公积金政策,符合条件的,可以参照所在地事业单位标准参加社会保险。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学前教育机构非事业编制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进修培训、教研活动、健康体检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享有与事业编制教师同等权利。第四十二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学前教育机构教师在职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范畴,有序开展学前教育机构园长、专任教师培训工作。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学前教育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鼓励、支持教师进修业务。
第七章 管理与监督
第四十三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学前教育督导制度,并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列入对各区、县(市)和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考核。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前教育发展及其布局专项规划的制定与落实、经费的投入与使用、保教质量、管理水平、教师待遇等事项进行督查,并纳入教育工作督导考核范围。
第四十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等规定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等级评估。对学前教育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不符合相应等级学前教育机构条件的,予以限期整改、降低等级或者撤销称号处理。
第四十五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向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报送上一的办学情况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包括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情况,校园安全情况,卫生保健考核验收情况以及财务管理情况。
第四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学前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公布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考核评估等管理信息,公布学前教育机构的章程、机构概况、收费情况、接受政府资助和奖励、社会捐赠、财务审计结果等信息。第四十七条 学前教育机构的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定期对本行政域区内学前教育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建筑及设施设备、交通、消防等安全状况及内部保卫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和整治,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公安、环保、文化、卫生、工商、安监、城管执法等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采取措施,共同创造和维护安全、安静、清洁、文明的学前教育机构周边环境。
公安、卫生、安监、食品药品监管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安全、卫生等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十八条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组建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由家长选举的代表组成,可以吸纳社区、行政村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参加。家长委员会有权对在园儿童合法权益的维护情况实施监督。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定期向家长委员会公布机构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公开听取家长意见。
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督评估应当征求家长委员会与社区、行政村意见,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开。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条 对未经许可从事学前教育的,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提请区、县(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安置在园儿童。第五十一条 学前教育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无法退还的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或者吊销办学许可证:
(一)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
(二)发布虚假招生简章的;
(三)学前教育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或者安全标准,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或者生命安全的;
(四)保育和教育的内容、方法违背儿童发展规律,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
(五)工作人员不具备规定的任职条件或者未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的;
(六)擅自终止办学的。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警告,并可以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的教具、玩具和其他教学设备的;
(二)组织儿童参加商业性活动和无安全保障活动的;
(三)擅自改变学前教育设施用途的;
(四)侵占、破坏学前教育设施的。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退还违法收取的费用:
(一)向学前教育机构收取国家和省、市规定以外费用的;
(二)学前教育机构收取与学龄前儿童入园挂钩的赞助费的;
(三)学前教育机构用收费兴趣班、实验班等活动代替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
(四)学前教育机构所收费用未实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的。
第五十四条 学前教育机构不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规定责令退还已拨付专项资金,并在退还之日起两年内不予拨付同类专项资金。
学前教育机构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取消当年获得扶持与奖励的资格。
第五十五条 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将收费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的,由价格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