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信之路_对宗教信仰的感悟[精选]
F0903013 5090309377 余迪
信仰的意义
——对正信之路的感悟
生于一个大部分国民都是无神论者的国家,我对佛家以及其他所有宗教的了解是极为有限的。但通过国外的新闻以及一些影视作品可以看出,有无信仰对一个人的改变是巨大的,信仰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我曾一度认为信仰只是统治阶层为了牢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使人民受到约束的工具,但当我读了智妙法师的正信之路后,我才明白信仰是一个人对自己内心的审问,也是对自己思想的升华。
信仰是一个人本质上和内心之中真正相信的东西,是他的行为出发点。没有信仰的人往往迷茫不知所谓。有的时候仅仅靠自己的本能去做事,比如说欲望,仇恨,自我中心,这是人的低级本能,有的时候靠的是理想和报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其行为往往以他的理想抱负为中心,敬管由于文化知识水平不同其行为也不会相同,但是本质是一样的,聪明人有聪明人的办法,笨人有笨人的做法其核心就是为了实现理想,报复,或者目标目的。但是理想却不是信仰,因为理想报复往往是具体目标,有的实现了,失去了目标往往一片茫然,而大多数的理想往往实现不了或者破灭了,那么不是自暴自弃,也会茫然好一阵子,然后重新选择目标。而信仰不是具体目标,而是一种精神依靠,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会伴你左右,为你的言行提供基本参考。
信仰信仰,仰就是抬头看,让自己处于下位,这样才能更好的接受,才能更让自己减少怀疑而去相信,是一种谦卑心,这时候你所信对象的作用才能更大化,对你的吸引力也会相应的变大。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倒空了才能接受新水,不然倒进去也会溢出来。当然,首先所信对象要值得相信,靠得住。所以,最后宗教里的圣人都被神格化了。虽然不那么真实,但更完美了。有了信仰才会有目标的去做事,信仰一般也多数是由迷信而入,一点点的,接受的越来越多,懂得越来越多,最后迷信也就一点点的破除了。最后剩下的才是真信,正信。
智妙本无信仰,但被“亲宁”对佛教正信教义的生动阐释所深深震撼,亦被博主深邃、犀利的思辨精神所折服,最终接过供养寺院和僧众的义举。那么信仰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是指个人信仰的建立,那么应该是因为在了解某一种信仰的前提下,经历了一些事情,受了感动所以产生了对该信仰的信赖。《生命禅院》中说道:“信仰是人的心灵被某种主张、或说教、或现象、或神秘力量所震撼从而在意识中自动建立起来的一套人生价值体系。大信就是不加任何怀疑,百分之百的相信和信任,就是理解的,信任;暂时不理解的,也信任。”
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心灵;有什么样的心灵,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机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几乎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中国哲学史来看,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始终贯穿着佛教的哲学思想;而宋明理学,基本骨架也都是佛教思想;一直到近代,维新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谭词同也还是秉承了佛教的思想理念来推广社会改良。至于文学艺术领域,佛教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于兰盆会、吃腊八粥等民俗活动也是渊源于佛教,甚至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也不知不觉地使用了很多佛教的观念,如烦恼、世界、因缘。而佛教的道德更对我们的人生有着相当的影响,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说,就是我们沿用至今的生活准则。宗教对世界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因而缺少了宗教和信仰的世界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很多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领袖,并且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从古到今,都信仰着一个一成不变的教义,在每个时代都会有成千上万、超凡入圣的圣徒无数的为真理而牺牲生命的殉道者和无数献身社会的人。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像明灯一样,为人类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因而宗教对世界的文明文化起了引导甚至是主导作用,尤其是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明文化的作用。历史证明,宗教在过去确实起这样的作用,而且现在还在起这种作用。例如,天主教就给整个古罗马帝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给罗马带来了高度的文化(主要在政治及文艺方面),但不正确的理解和信奉宗教就会带来一些恶风陋俗,如奴隶制度、歧视妇女以及种种迷信邪道。
信仰是任何一个文化的核心肯定。信仰的指向是“意义”。“意义”的背后是“价值”。信仰是一个文化的价值系统。信仰是文化中那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是纲,是根本。这是因为人的存在是需要意义的。人,一定要找出活着的意义来。信仰就是这样一种让人“安身立命”的东西。一个西方哲人说:“人是唯一不凭靠面包而活着的存在物”。圣经里有一句同样的话:“人活着不只为了面包”。若是没有意义,人是活不下去的。信仰,给人的生命以意义。从文化与信仰上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仰是缺失的。信仰缺失的最典型表现,就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真正的信仰,从来没有过正式的宗教信仰,也没有过自己的神,作为一个民族,也没有真正信仰什么。没有信仰,没有超越精神,剩下的就是现实性的、实用的、功利的东西,所以,我们的文化甚至呈现出很强的实用性。没有信仰,就没有根基,没有坚定的目标,自然那就是什么有用追求什么,所以中国文化的实用主义很突出。我们对价值的判断很典型的方式就是:“这有什么用”?中国的实用文化还体现在这样一句口号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什么?实践是人的社会活动,人作为有限的存在,人的实践怎么能检验真理呢?牛顿说时空是绝对的,万有引力是客观存在的力;而爱因斯坦发现,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万有引力是表象,是物质引起了空间的弯曲。玻尔又以测不准原理反驳了爱因斯坦,今后,还会有发展。哪个实践能检验出真理呢?实践只是可以让我们接近真理罢了。信仰指向意义,而不是现世的好处。
信仰是道德的核心,能够让我们活出一种更高的标准。
第二篇: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
内蒙古大学结课论文
浅谈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我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小学开始,到大学,已经进行13年,且教育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意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素养的人。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大学生信佛、信教是近年来一个日益凸现的现象,本文对这一现象的成因、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此就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政治教育
大学生信教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凸现的一个社会现象。根据2003年对北京地区10所高校2820名大学生的调查,信奉各种宗教的大学生占9.2%,远远高于前苏联宗教社会学家估算的前苏联的18岁~30岁青少年信教人群占1%~3%的比例。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中的党员和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二者占了被调查人员的60.16%。这两类学生一般而言是大学生中政治上和精神上比较积极向上的部分,在大学生中相对数量比较少,大约占到在校大学生的35%左右。[1] 大学生信教人群形成的原因
经2011年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信佛、信教的大学生中有37.6%是为了寻求精神解脱,27.6%是家庭信仰的延续,有15.4%是随社会风俗。[2]这三项是大学生信教的主要原因。
1、生存焦虑的影响,即需求性信教。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独生与娇生惯养的现象,且对待社会存在幼稚的理想主义思想。每个大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在上大学以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大部分学生在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没有受过任何挫折与磨难;有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无法独立生存。然而,大学生跨进大学校门就跨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高中时代的生活学习环境。在这里,一切并不符合他们的理想,他们要独自处理生活学习的诸多问题。随着自我意识和理性意识不断觉醒。他们看到了高中时代不认识或认识不够的许多责任和压力。面对家庭生存、个人生存和自身条件缺陷等种种压力,当他无法解决、无法发泄、无法承受或缺少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爱,他们变得愤世嫉俗,惴惴不安。当他们所受的教育过于空泛,面孔过于呆板,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切时,宗教就会成为最有效的心灵的避难所与解脱地。
这一情况也体现了中国人信教的通常特征,在发生问题或产生需求时,投入宗教信仰当中。但与普通民众不同的是,大学生信教更多的表现在心理调节的需求方面。
2、家庭和民族传统的影响,即传统性信仰:
宗教在我国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中有悠久的传承。在读书、考状元等方面就有许多宗教信仰。
内蒙古大学结课论文
在民间,满一岁的小孩需要抓周,抓到毛笔就代表以后爱读书,能成为书法家、文人;抓字典,代表文学家或法律。[3]每逢考试,尤其是在孩子升学时,父母都会专门到就近的文殊菩萨面前去请愿,认为文殊菩萨掌管着人的智慧,能够保佑孩子如愿以偿的考入理想的学校。考完后,还需要回到寺庙进行还愿。2015年经过对内蒙古大学在校学生随机抽查询问的100人中发现,在考大学前,家人或自己,正式或非正式的进行过宗教膜拜,祈求保佑自己考入理想大学的同学占99%.这种家庭和民族传统的影响,即传统性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颇深,使得一些大学生延续家庭信仰,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考试、不快时,祈求神灵对其进行庇护。
2、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即文化性信仰。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发展,中外文化互相交流。一些外国的节日,被国内商家肆意炒作,成为全民节日。例如:国外的圣诞节,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基督教的传统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4]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佼佼者,他们思想活跃,获取新知识的欲望很强烈,是过圣诞节的主要生力军。在同学间互问圣诞快乐,互送平安果的时候,虽没有特意去加入基督教,但已经将基督教祈求平安的意义传递出去。
4、政治教育空泛,不能满足精神需求。
近年来,学校学生工作多为理想信念、道德美德,与现实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距离。例如:道德教育告诉我们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而现实生活中,碰瓷老人频频出现,大学生见义勇为屡屡被告上法院。2010年3月23日,警校在校大学生李凯强因见义勇为救助老人而被告上法庭。[5] 教育欠深入具体,教育形式单
一、生硬,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不够。因此,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极易导致学生出现理想的迷失、价值观念困惑不解,或无能为力,或无所适从,以致走向宗教。高校的思政工作效果不能让人满意。许多学生对高校的信仰教育内容感到枯燥、缺乏吸引力,觉得没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认为理论和显示相脱离,难以被学生接受。
正是以上诸种因素促成了大学生信教人群的出现,其中除传统信教者外,其余人员信教都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这样那样的关联。
二、大学生信教的特点分析
大学生是社会人群中带有显着特点的部分。他们虽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但因接受高等教育而聚集在一起,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加之知识青年特有的思想活跃,喜好探知未知世界等特点,使大学生信教人群具有不同于其他信教人群的显着特点。
内蒙古大学结课论文
1、大学生信教比例呈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在抵触宗教,而是对其充满兴趣,大学生信教比例不断上升。例如:谈宗凡曾在2005年与2006年分别进行调查宗教信仰人数,结果显示2006年比2005年上升了3.7%。[6]王康于2007年对杭州四所高校的调查显示(不包括中立者),自称有宗教信仰的占32.l%。[7]
2、普遍参与宗教活动,但缺乏对其深入认识。
因为国内大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知识的获取更多地是靠听说或互联网以及周围环境的熏陶而来的,而不是亲自去实践,对所信仰的宗教文化不甚了解,因而他们在宗教态度和行为上也呈现出多样化。常常是理性与盲目交织,虔诚与暧昧并存。例如:国外的万圣节、圣诞节,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参与,同学之间互送彩蛋,互送平安果成为一种交际时尚,但入基督教,成为基督教信徒者甚少。很多同学出于好奇,在节日期间随同朋友一同前往教堂参加活动,但很少做日常性礼拜。这些都是当前大学生信教的普遍情况。
三、大学生信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启示
针对大学生信教的现状,复杂的原因和对宗教的种种模糊认识,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引导,使他们树立唯物主义的无神论世界观。我认为应着重加强以下三方面的教育:
1、重视对宗教文化知识的教育
重视宗教文化知识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中丰富的人文知识及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增长见识,提高人文素养。加强宗教文化及热点问题的探讨、研究,积极开设有关热点问题讲座,有利于正确认识我国宗教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增强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首先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大学生精神方面的问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因此,学校应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
再次,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困惑、疑难、不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盲目信教、盲从信教的从众心理,才能是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上科学家信教的问题,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学生思想认识中起到主导作用。
从宗教宣传中吸收有益成份
做思想政治工作意在使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内蒙古大学结课论文
奋进向上的人。宗教也关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灵魂净化、慈悲兼爱。从总体上讲,思政工作比宗教的影响力大得多,但也不能不看到在某些地方和某些层面,宗教的影响正急骤扩大。尤其在大学生当中,思政工作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
大学生宗教信仰不同于一般的宗教信仰,感性成分大大高于理性的追求,大部分所谓的“信教”学生对真正意义上宗教信仰认识不足,在社会生活等方面并没有严格按照宗教的仪式、规范、理念行事,宗教在道德、人际交往和人生追求等方面的调整作用不明显,所具有的宗教信仰特征不突出,可以说大部分信教大学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徒的信仰特征,但一部分大学生寻宗教庇护的心理意识强、他们主要认可宗教的人文关怀、道德意境及其艺术和美的表现形式。
四、参考文献
[1] 浅谈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OL].考试吧论文频道,2009年1月12日; [2]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报告[OL].道客巴巴,2011年5月; [3]抓周[OL]好搜百科; [4]圣诞节[OL]好搜百科;
[5]大学生遇到“碰瓷儿”老太?见义勇为被告[OL].大河网,2010年3月; [6]谈宗凡.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2007,(8); [7]王康.在杭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7);
第三篇:浅谈宗教信仰对人性的影响
浅谈宗教信仰对人性的影响
东西的宗教哲学思想最大的差异在于对人性之初的认识。东方儒教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西方基督教则坚信人一生下来就带有原罪,本恶。这两种不同的见解,导致对人类行为上的认识也有着严重的偏差。
东方人在纠正人类行为,首先站在一个完人的立场上,去严格规范。闭门思过,拷问灵魂,其实都是在用一种神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行为,这必然导致心灵上的煎熬,以致于最后对自己的完全否认,从而在精神上承受极大的压力。人们经常会说:做人好累。其实这句话应该是:做完人好累。究其原因,是因为你让自己站在神坛之上。
西方人首先就确立了自己是人,而且是有罪的人。人一出生,饿了要吃,冷了要穿,有好的东西就要抢,具有掠夺性和占有性。在人的本质上具有人性和兽性两个方面,人性表现在对事物善恶是非上的辨识,而兽性的表现就如同动物世界里简单的掠夺上。所以西方人在规范人类行为上,虽然也一样如东方思想接近完美,但它更具有宽容性。
人类社会中,规范人类行为的方式上都沿用着两条路线,一是法律,二是道德,法律规范了人类行为上的最低限度,也就是约束人们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而道德则有更高的要求,提出什么事情我们必须去做。不违范法律不等于说就是好人,只有在合乎道德和法律的同时,才能确立人的善恶好坏。
法律依靠其特有的强制性,严格的规范人类最基本的行为,而遵循道德守则呢?更多的是依靠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在这方面东西方文化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宗教信仰。西方基督教用赎罪的方式,劝人向善,用帮助他人的手段来谋求宽恕自己罪恶的灵魂。以求得进入天堂。东方佛教宣扬善恶因果,鼓励世人多行善事,以脱离苦难,往生极乐世界。
任何的一种宗教思想,其实都为了让人远离罪恶,让人性中的善在更大程度上压倒恶。人类恶的本质源于自我。当这种自我无限制的膨胀,就演变成极度自我的自私,最后漠视生命,导致犯罪。记得前不久的沈阳街头,一个人昏倒在马路上四天四夜,没有人伸出援助的手,最后导致他离开人世,这就是排他的自私造成的漠视生命的存在,从本质上来说,和马家爵漠视生命连杀四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我国在解放之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强烈的富国强民的迫切愿望和信仰,促使出现空前高涨的社会凝聚力,一切从国家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使当时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出现安定稳定的局面。而在六七十年代的浩劫中,人类社会的高度信任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挑战,夫妻反目,父子成仇,人人自危,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畸形中得到发展,壮大。也正基于此,自私在人性中得到扩张,这在后来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下,人类关系演变成一切向钱看的利欲关系。虽然从表面上看,一样是安定繁荣的社会面貌,可在更深处,却是一种生活在自我自私的条件下的宁静。
没有了追求,没有了信仰,人类在茫然中盲目的发展着自我。忘记了自己基于社会的责任。信仰危机促使道德的沦丧,膨胀的自我使得人们忘记了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必然导致集体的漠视罪恶,最后漠视生命。
第四篇:现代人对宗教信仰看法调查
现代人对宗教信仰看法调查
一、导言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的表现形式以宗教或政党为主,间接或直接的影响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之于法律的外界管制,信仰则是对内心的一种约束。关注现代人对宗教信仰的看法,了解现代人宗教信仰的情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引导优良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科学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巨大的社会压力下,信仰几乎为人所抛弃,国外评论家放言:“中国进入了无信仰的时代。”对比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社会慈善事业,我们发现西方慈善家屡见不鲜,而中国慈善家确如凤毛麟角,近年更是传来了红十字会的丑闻。
为深入了解现代人对宗教信仰的看法以及现代人宗教信仰的情况,调查信仰与社会风气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同时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水族2班5组对本课题进行了区域性的调查,对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力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引导正直、善良、互助的社会风气。
二、研究方法
本报告以天津农学院西校区师生,天津农学院周边人群,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居民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11月1日至2014年11月20日期间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包括三部分:一是现代人对于宗教信仰的基本认识以及对于合法宗教与邪教之间的区分;二是现代人的宗教信仰情况,是否有信仰以及信仰什么;三是对宗教信仰的评价,权衡宗教信仰对于一个人的利弊等。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馈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1份,占回收总数的91%。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现代人宗教信仰现状分析 1.信教人数
在本次调查中,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1.7%。可以看出具有宗教信仰的人在人群中占少数。中国不同于大多数西方国家,大多数均具有明确的宗教信仰,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经济的结果。历史的原因决定西方先于中国得到物质上的丰富,同时宗教的盛行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在中国人的心理只有人,他们的哲学和文学尤其是神话方面除了西游记很少能与西方的神话相比的。西方的思想界是人神两重天,他们至少是怀有对神的敬畏的。其实,不信神也有不信的好处,不信神就会把他们祭神的精力用来致力于对人的幸福和舒适的营造上。于是人的心灵和精神上便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人性。中国的儒道思想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仁爱和无为等思想都是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影响深远的思想。甚至成为我们的精神原动力。2.信教的原因与途径
调查中,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人大多不信仰宗教,他们对宗教的认识来自于书籍和网络,一些人是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的影响。中老年人则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祈求消灾免祸,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3.青年与中老年信教比例两级分化严重
调查发现,信教者集中以中老年人为主,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青年人除少数民族外,信教者寥寥。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同是评价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与被调查信教的老年人的交谈,他们大多是子女在外奔波的空巢老人,信教的原因一是为了寻找精神方面的寄托,另一方面更是为奔波在外的子女祈求一份平安。4.信教以传统宗教为主
本次调查中信教者的信仰宗教主要以传统宗教为主,查阅相关资料并按照按照目前的人口比例来推算,中国具有宗教信仰的人口约3亿。而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五大宗教的信仰者人数,占有中国信教人数的67.4%。可见传统宗教在现代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重,传统宗教无论先来后到,经过了多种文化的提炼并与中华民族千年文化融合,可以确定其领导地位,同时也肩负着阴道社会优良风气,打击迷信邪教的社会义务。5.“半教徒”的存在
在本次调查中,除了发放问卷,调查小组还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交流。交流中发现,在否认自己具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中,大部分人也认同某些宗教的教义,我们称其为“半教徒”。“半教徒”并不是宗教的虔诚信徒,而是在自己有危机是采取“临时抱佛脚”态度的一群人。虽然否认非科学事物的存在,却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选择相信其存在。我们分析这类群体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思想的影响,是一种忌讳。中国人讲: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种思想方式促使了“半教徒”的出现,也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这样的类群始终不能算作有信仰的类群,较之于完全无信仰或有坚定信仰的人,他们往往更加容易陷入迷茫。
(二)可以对邪教与合法宗教进行合理的区分
调查中大部分人可以对合法宗教与邪教进行良好的区分,说明我国在宗教宣传与打击邪教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封建迷信在科学观念与思想的影响下已经基本消失不见,我们的社会正在向更加和谐、文明的方向前进。这但仍有2人不能够清晰的辨别。比例虽小,却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这反应出了我们教育方面仍有不足,特别是打击邪教的力度不够。去年的山东昭远杀人案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应引起警示。
(三)对宗教信仰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
本次调查中所有人都对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持基本理解的态度。但是本次调查的人数较少,仅供参考。
(四)良好的宗教信仰对人生具有积极意义
调查中,73.4%的人认为宗教对于人生具有积极意义,宗教可以导人向善,可以给人以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使人生不再迷茫。信仰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动力之一,它是人们对整个人生中作出正确的交代、智慧的结晶。价值的反映,终生的追求.不仅如此,它尚对人类的心理健康起了关键的作用。人们之所以选择信仰宗教,是因为宗教具有能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积极功能。对于个体来讲,宗教信仰具有自我调适作用和功能。信仰宗教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陷于迷惘或遭遇不幸时,往往借助于宗教信仰的启迪作用予以自我调适,使心灵得到安慰或解脱。
四、对策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继承优良宗教文化 中国宗教文化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传统,就是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并为繁荣社会文化多做贡献,使宗教的文化性得到较好的发挥。现今的中国宗教,如果能够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历史上的优良传统,又能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返本开新,综合创造,一定能够很好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适应,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人类各种文明的对话、交往和互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有关部门大力宣传合法信教,加大对非法宗教与邪教的打击力度
要用科学的方法,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正确对待人的生老病死,特别是要选择科学的健身方法健身。要正确对待人生,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困难,自强不息地追求美好生活。打击邪教要从基层抓宣传抓教育,要把正面宣传的力度做到最大。总结和归纳邪教的共同点,限制邪恶念头的根源。邪教的思想是有共同点的,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大力宣传邪教的负面影响,把百姓的思想净化,毕竟无知更是邪教繁衍的推手,总而言之就是宣传教育要彻底。
(三)对教义取精去糟,纳入社会规范
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复杂的社会背景。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对于维系社会群体内部各种关系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鼓励人们隐恶扬善,无疑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应该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正是它的存在。我们不能赞同,宗教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唯一源泉的说法,但是也不能忽视宗教在保持社会稳定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对宗教文化中那些腐朽落后的东西坚决予以摒弃,从而预防其给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作用。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优良的教义纳入社会规范,对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好的导向作用。
五、小结
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度。但是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信教,他们认为更为切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充实的保障与安全感。而目前中国也并没有一个推倡教派发展的苗头。中国有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可以提升人民的思想升值空间,理论上说,中国并不提倡教派的兴起,这是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政府所不能容忍的决定。所以,政府可以提倡宗教自由,但绝不推崇宗教。因为党派比那些虚无的宗教更对人有切实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双收获。权利和义务是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两个着眼点。公民在享受、行使宪法赋予其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义务,这样才能发挥宗教对社会发展、人类自身的积极作用,自觉抵制国外敌对势力,通过宗教活动对我国的分化,自觉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团结和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六、参考文献
浅议现代人的宗教信仰特点 南文渊《社会科学研究》,2007,(6)宗教信仰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高椿雷《中国宗教》,2004年第2期
七、附录
附录一《关于现代人对宗教信仰看法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调查报告统计》
第五篇:协议书(正信)
协议书
甲方:昆山保昆房产有限公司
乙方:苏州正信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经甲、乙双方协商,双方就柏悦商务大厦工程的招标代理事项达成以下协议:
1、乙方受甲方委托编制柏悦商务大厦工程的招标代理工作,招标代理费为叁万伍仟元人民币(不含有形市场的综合服务管理费)。付款时间:中标通知书签发七天内。
2、因甲方要求的招标时间紧迫,甲方无提供工程施工图。由甲方提供工程量清单,甲方同意乙方在编制标底时可以参照其它类似工程编制标底,工程量清单内容及标底的误差由甲方负责,甲方不对乙方追究编制标底的任何责任。甲方委托乙方全面负责处理招标过程中的一切事项,确保按甲方的要求办妥中标通知书,如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乙方原因的差错,由乙方负责。
3、甲乙双方签订的《柏悦商务大厦招标代理合同》只为办理招标备案手续使用,其他无效。柏悦商务大厦的招标代理事项及招标代理费用甲乙双方以本协议为准。
4、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2007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