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欣赏大全
欣赏,唱响写作评价的永恒旋律 欣赏,唱响写作评价的永恒旋律
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 捷
写作教学,真的让人很无奈。一线教师一直在苦苦等待,等待一种引领,一次释怀,一份欣慰。每一个写作教学的实践者的心里清楚地知道,评改的变革就是僵局的突破口,“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苦于找寻不到出路。
在这样急切的渴盼中,新课改也开始对写作教学予以高度关注。这样的关注使得写作评价又陷入理论和实践的混战之中,百家争鸣,各执一词。即便那些被玄而又玄的理论包装得绚烂夺目的方法也不能征服一线教师的心,因为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评价产生的实效:儿童在科学、恰当的评改中获益进步,写作教学因评价变革切实发展。
就在这时候,我们发现了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的习作“评赏观”。这是让我们的内心为之欣喜的习作评价新观点。最初认识张祖庆老师,就是2004年他在人教论坛上的随性自由写作,语言犀利,教学主张与众不同,得到许多网友、同行的认可,他本人也在不断的被鼓励中阔步向前。他坦言,这就是形成如今这一“评赏观”的原初发端。留给我们的感受是,青年教师和儿童一样,都需要鼓励,人是在鼓励中成长的。直至2012年,张老师在重庆执教作后评价课——《一个有魅力的人》,历经8年实践与探索,他正式向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界推出了“写作评价,重在欣赏”的习作评改观。这就是他被鼓励的结果。评赏,正是最为契合儿童需要,符合写作发展规律,适应于一线教学实际的科学写作评价观。
什么是评赏?和之前的评价,评改有什么区别?中国基础教育不缺乏文字游戏,我们需要的是思想的再洗礼,是学理的依存。张祖庆老师这样定义:习作赏评的核心价值就是欣赏而不是修正,是唤醒、激励、鼓舞而不是批评、督促、压制。评改课,应该成为鼓舞人心的“庆功会”,而不是“批斗会”,要给予儿童继写作之后的又一次成功体验,激发他们的写作信心,让其积极主动,跃跃欲试地准备着写下一篇作文。祖庆老师说:评赏,应当成为是习作讲评课的常态,也是最求的境界。
这样的主张如同一眼清泉,醍醐灌顶。一线教师从长久的思维混沌中清醒,观念在迷离中变得清晰,把正了纠结不清的教学偏离,从此踏上“以赏促进步”的教学快车道。在这一主张的引领下,我们也鼓足勇气,蓄积力量,从内心出发,用真诚面对一篇篇儿童原创的文字,真切地欣赏儿童的言说,以赏识为动力,让评改课流淌起催发向上的动力,让写作教学也能温润人心,促人成长。
这不正是写作教学梦寐以求的妙境么?不正是写作的真义么?但一线教师也清醒地认识到,仅是心的悸动还不够,“习作评赏”要禁得起实践苛严的考验,要在教学中得到儿童的认可,要真正起到促进作用。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验证后,我们发现其四点显著的优势与特质。
其一,评赏,直面儿童,给予儿童写作最为真切的需要。
我们常见儿童拿到教师精批细改的习作,仅关注成绩,那火红的“优”会让他们欢欣鼓舞,而那同样血色鲜红的“良”或者“及格”会让他们感到羞愧,随即将习作藏起来。教师悉心写下的评语也就此封存,成为无效劳动。就是因为缺乏鼓励,没有欣赏,导致评改的无效。儿童的心是敏感的,也是需要呵护的,他们容易和外界的积极因素互动,他们需要从评改中汲取写作进步的动力。
这样的事例也发生在名人身上。著名作家金波小时候曾经诚惶诚恐地交给王建瓴老师三篇诗歌。没想到三篇都得满分(5分),而且王老师还在全班以朗读的方式发表了他的诗。这样独特而巨大的鼓励令他记忆犹新,如今他很乐意为儿童写诗。江苏作协副主席黄蓓佳女士珍藏着一篇有98个红圈圈的作文。那是在1972年5月的作文赛中,她的《补考》一文以张贴的形式被发表在学校操场。作文上还有老师打的98个红圈圈。黄女士坦言:这98个红圈圈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昭示,是一种诱导自己走上写作之路的宇宙气息。没有当年的98个红圈圈,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黄蓓佳。中国作协会员鲁克先生说他走上写作之路,得益于小时候教作文的黄老师。黄老师为引领他走上写作之路,在分值上从不吝啬,从“乙”“乙上”一直提至“甲上”。此外还提供了许多发表机会给他:班级板报,校墙报,最后推荐他成为校刊的主编。这些形式多样的鼓励使得鲁克在学生时代就立志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并开始为之付出努力。
儿童的需要,就是教学的着力点,鼓励,就是儿童进步的动力,就是评改中最核心的价值。这已经得到多方证实,应该是一种共识。
其二,评赏,超越功利,指向儿童写作的内驱力。
评价的功利性源于对儿童写作性质缺乏真实,全面,正确的了解。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阶段的写成的作文定义为“习作”,就是界定了儿童写作的练习性质,不同于成年人的文学创作,不需要用审视的眼光对待。其真义在“习”字的训诂上可见一斑。“习”字画作一图,上部分是鸟的羽毛,下面是太阳的图案。合起来就表示一只小鸟在太阳下练习飞翔。大家想一想,小鸟学飞有什么特点呢:不怕失败,多次尝试,有大鸟指导,善于模仿。把这些特点组合起来,对儿童习作就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啦:作文就需要多次练习,需要模仿,写错了不要紧,写不好更不要紧,习作即是错误的艺术。因此,周一贯老师著有《儿童作文教学论》,将儿童写作概括为:能以独特的童眼看待世界;能以丰富的童情理解世界;能以稚嫩的童心感受世界;能以无忌的童言表达世界。综合起来就是三个字“真、善、美”。
这样的定义也决定了习作评改必须遵循的三原则,追求真,弘扬善,欣赏美。评价的功利性就在对“真、善、美”的过度,偏差的追求:写真,评改时如打假斗士;写善,为善而写善,逼迫儿童作文中出现伪善,假善;写美,导致无病呻吟的矫情造作美文泛滥。严苛的评价让儿童畏惧写作,写不好作文,写出的作文难以被认可。潘新和教授指出:小学阶段的习作沦为为考试而进行的枯燥的重复训练,成为应试的帮凶,评价的失当就是关键点。
评赏,将评的重点落实在“赏”字上,赏识儿童写作过程以及文字中的灵光一现,赏识童言稚语中曼妙的缪斯天性,赏识儿童在评改过程中言说的勇气,赏识同伴间交往互动的真情相助,赏识自我修改的意识形成于习惯的养成。欣赏,成了课堂的主旋律,成了评价的风向标,儿童能在被鼓励与被欣赏中激活主动性,自觉性,这就是写作最为可贵的内驱力。
相反,如果缺少了这样的意念,儿童习作可能会成为一种无奈的“自宫”行为,也必将推向自我写作信念的瓦解。森严的批改中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写一篇让老师满意的文章,免得找麻烦。“为教师作文”成了动力源,这就将写作推向蹩脚,错误的方向,走回“语言优美,立意崇高,篇章布局巧妙”的老路。唱高调,编假话,堆辞藻,抄袭„„就这样,灵性没了,童真没了,趣味没了,甚至连坦然的品性也磨灭了。
其三,评赏,多元视角,提升儿童写作的审美情趣。
评赏观给教师的最大启发是开启了阅读儿童习作的多元视角,这样角度的开放与变化也将为其今后适应于更高层次的文学欣赏与评价奠定可贵的基础。面对儿童习作,除了增、删、换、改之外,我们更需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儿童用真性情写下的文字。而欣赏也必将带来儿童更为真情的写作,二者再“赏”与“评”的同步中实现共赢互惠的。同时,将评赏在课堂互动中实施,“评”的主要方向就是“赏”,以赏为主,教师,同伴都从内心欣赏习作,言谈举止都流淌着“赏识”的温厚意念,儿童在互评中也多从发现闪光点入手,学习的是欣赏的态度,养成的是主动赏读的意识。这无疑将对整体提升儿童写作的审美情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此入手,儿童的良善品行也会得到滋养,他们习惯与发现美,欣赏美,歌颂美,发展美。
这样的审美情趣并不空洞。张祖庆老师的评赏观并不是空洞地表扬,而是将“赏识”和“指导”相融合,互相渗透,穿插进行。“赏识”中也含着“指导”,“指导”又以“赏识”性的语言传递。师生间真诚互赏,共同发现习作亮点,提炼写作方法。评赏并举的设计就使得群体在“欣赏”的过程中一起体悟习作方法,感受同伴进步,实现了“赏识”与“指导”的和谐统一,形成“赏中有导”的有效,良好的教学格局。
评赏带来的多元审美视角在评价中是最活跃的因子,是评价鲜活灵动的保障。有了这样的意识,我们不会冤枉好文,误解好人,不会随意地否定创意,即便它与主流观念有悖。发现优点的意识让我们能触及作者内心更猛烈的思维火花。
例如,2011年考湖南高考卷《早》,网传有一考生写下:
早是万恶之源,判卷老师若是不信可去问百度。早泄、早恋、早孕、早衰、早逝、早熟......为了现身说法证明早的害处,今天我早交卷...就写到这吧,交卷去了……
必须承认,这样的文章在古板的评价体制内得零分也是必然的,作者忽略了它是测试,是要“做足文章”,要接受检阅的。此文零分,可是你再一读,发现它是绝妙的“微博”,如是投放网络,一夜爆红的可能性极高。事实正是如此。因此,多元的视角,应该成为评价习作应有的反应,是一种有益的条件反射。张祖庆老师直言不讳地说:习作赏评课也并不排斥“规范、修改、提高”。我们需要做的是,先给孩子们一颗好吃的甜甜的糖,在他们回味甘甜的时候,温柔地指出提出“美中不足”,并给予他们“锦上添花”的锦囊。这样的教学智慧,本身就值得一线教师欣赏。
其四,评赏,激荡情感,营造儿童写作至纯至美的境界。
佛家说:欢喜境即至高境。欢喜也是教学中至纯至美的境界。教学中营造欢喜境界,是广大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儿童写作中出现欢喜境界,于教师,教学,儿童,写作等诸因素而言,都是造化。造化原本是可遇不可求的。如今,评赏,让习作评讲课进入欢喜境界成为可能。
可能源于教师,同伴不遗余力的欣赏和鼓励。“人是由情绪支配的动物”而情绪在支配人的意识行为时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长期以来,评价失当也导致负迁移的形成。良好的情绪应该是愉悦的,可能还是亢奋的。常听闻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奇闻轶事,这就是良性情绪的正迁移表征。例如施耐庵为写武松打虎的桥段而观看狗儿打架时忘情投入被狗咬伤,大仲马写作时为自己文中人物的命运而高声哭泣,老舍先生为修改文中船夫的一声招呼而在码头蹲点一天,卓别林为创作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状况题材的作品而宴请流浪汉„„我们的习作评改课,如果能通过欣赏,鼓励,达到情绪正迁移,用良好的情绪体验来激活儿童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活化写作思路,儿童写作不就走上一条活路了么?让孩子在良性情绪正迁移下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厌烦作文的顽疾也将迎刃而解。
话是开心锁。鼓励的话语更是万能锁,它具有巨大的力量,能促成同伴的各种成功,成长,收获,能带来发自内心的喜悦情感,能有助于儿童体察,琢磨,咀嚼出快意的童年滋味,能帮助儿童发现问题,深入反思,积极投入再写作的历程。鼓励,让儿童“从棉袄里压榨出一个小来”的窘迫境地中逃离,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虚伪表达中解放,从泛泛而谈,收肠刮肚地编造伟岸丰功中挣脱。他们从此为获得进步而写,为展示自我独特风采而写,因高兴而写,写快乐心境。
更重要的是,长期坚持这样的欣赏与鼓励,儿童的良好心态会形成,他们会变得更加善于发现美,体会写作的乐,感受生活的趣。这将是他们通往人生道路上的有效防护,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
如果说一中风格或是主张的习作课,评讲课,能够给儿童的人生带来有益的收获,我们要一起呼告:我们愿意这么做!
份欣慰。每一个写作教学的实践者的心里清楚地知道,评改的变革就是僵局的突破口,“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苦于找寻不到出路。
在这样急切的渴盼中,新课改也开始对写作教学予以高度关注。这样的关注使得写作评价又陷入理论和实践的混战之中,百家争鸣,各执一词。即便那些被玄而又玄的理论包装得绚烂夺目的方法也不能征服一线教师的心,因为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评价产生的实效:儿童在科学、恰当的评改中获益进步,写作教学因评价变革切实发展。
就在这时候,我们发现了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的习作“评赏观”。这是让我们的内心为之欣喜的习作评价新观点。最初认识张祖庆老师,就是2004年他在人教论坛上的随性自由写作,语言犀利,教学主张与众不同,得到许多网友、同行的认可,他本人也在不断的被鼓励中阔步向前。他坦言,这就是形成如今这一“评赏观”的原初发端。留给我们的感受是,青年教师和儿童一样,都需要鼓励,人是在鼓励中成长的。直至2012年,张老师在重庆执教作后评价课——《一个有魅力的人》,历经8年实践与探索,他正式向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界推出了“写作评价,重在欣赏”的习作评改观。这就是他被鼓励的结果。评赏,正是最为契合儿童需要,符合写作发展规律,适应于一线教学实际的科学写作评价观。
什么是评赏?和之前的评价,评改有什么区别?中国基础教育不缺乏文字游戏,我们需要的是思想的再洗礼,是学理的依存。张祖庆老师这样定义:习作赏评的核心价值就是欣赏而不是修正,是唤醒、激励、鼓舞而不是批评、督促、压制。评改课,应该成为鼓舞人心的“庆功会”,而不是“批斗会”,要给予儿童继写作之后的又一次成功体验,激发他们的写作信心,让其积极主动,跃跃欲试地准备着写下一篇作文。祖庆老师说:评赏,应当成为是习作讲评课的常态,也是最求的境界。
这样的主张如同一眼清泉,醍醐灌顶。一线教师从长久的思维混沌中清醒,观念在迷离中变得清晰,把正了纠结不清的教学偏离,从此踏上“以赏促进步”的教学快车道。在这一主张的引领下,我们也鼓足勇气,蓄积力量,从内心出发,用真诚面对一篇篇儿童原创的文字,真切地欣赏儿童的言说,以赏识为动力,让评改课流淌起催发向上的动力,让写作教学也能温润人心,促人成长。
这不正是写作教学梦寐以求的妙境么?不正是写作的真义么?但一线教师也清醒地认识到,仅是心的悸动还不够,“习作评赏”要禁得起实践苛严的考验,要在教学中得到儿童的认可,要真正起到促进作用。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验证后,我们发现其四点显著的优势与特质。
其一,评赏,直面儿童,给予儿童写作最为真切的需要。
我们常见儿童拿到教师精批细改的习作,仅关注成绩,那火红的“优”会让他们欢欣鼓舞,而那同样血色鲜红的“良”或者“及格”会让他们感到羞愧,随即将习作藏起来。教师悉心写下的评语也就此封存,成为无效劳动。就是因为缺乏鼓励,没有欣赏,导致评改的无效。儿童的心是敏感的,也是需要呵护的,他们容易和外界的积极因素互动,他们需要从评改中汲取写作进步的动力
这样的事例也发生在名人身上。著名作家金波小时候曾经诚惶诚恐地交给王建瓴老师三篇诗歌。没想到三篇都得满分(5分),而且王老师还在全班以朗读的方式发表了他的诗。这样独特而巨大的鼓励令他记忆犹新,如今他很乐意为儿童写诗。江苏作协副主席黄蓓佳女士珍藏着一篇有98个红圈圈的作文。那是在1972年5月的作文赛中,她的《补考》一文以张贴的形式被发表在学校操场。作文上还有老师打的98个红圈圈。黄女士坦言:这98个红圈圈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昭示,是一种诱导自己走上写作之路的宇宙气息。没有当年的98个红圈圈,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黄蓓佳。中国作协会员鲁克先生说他走上写作之路,得益于小时候教作文的黄老师。黄老师为引领他走上写作之路,在分值上从不吝啬,从“乙”“乙上”一直提至“甲上”。此外还提供了许多发表机会给他:班级板报,校墙报,最后推荐他成为校刊的主编。这些形式多样的鼓励使得鲁克在学生时代就立志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并开始为之付出努力。
儿童的需要,就是教学的着力点,鼓励,就是儿童进步的动力,就是评改中最核心的价值。这已经得到多方证实,应该是一种共识。
其二,评赏,超越功利,指向儿童写作的内驱力。
评价的功利性源于对儿童写作性质缺乏真实,全面,正确的了解。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阶段的写成的作文定义为“习作”,就是界定了儿童写作的练习性质,不同于成年人的文学创作,不需要用审视的眼光对待。其真义在“习”字的训诂上可见一斑。“习”字画作一图,上部分是鸟的羽毛,下面是太阳的图案。合起来就表示一只小鸟在太阳下练习飞翔。大家想一想,小鸟学飞有什么特点呢:不怕失败,多次尝试,有大鸟指导,善于模仿。把这些特点组合起来,对儿童习作就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啦:作文就需要多次练习,需要模仿,写错了不要紧,写不好更不要紧,习作即是错误的艺术。因此,周一贯老师著有《儿童作文教学论》,将儿童写作概括为:能以独特的童眼看待世界;能以丰富的童情理解世界;能以稚嫩的童心感受世界;能以无忌的童言表达世界。综合起来就是三个字“真、善、美”。
这样的定义也决定了习作评改必须遵循的三原则,追求真,弘扬善,欣赏美。评价的功利性就在对“真、善、美”的过度,偏差的追求:写真,评改时如打假斗士;写善,为善而写善,逼迫儿童作文中出现伪善,假善;写美,导致无病呻吟的矫情造作美文泛滥。严苛的评价让儿童畏惧写作,写不好作文,写出的作文难以被认可。潘新和教授指出:小学阶段的习作沦为为考试而进行的枯燥的重复训练,成为应试的帮凶,评价的失当就是关键点。
评赏,将评的重点落实在“赏”字上,赏识儿童写作过程以及文字中的灵光一现,赏识童言稚语中曼妙的缪斯天性,赏识儿童在评改过程中言说的勇气,赏识同伴间交往互动的真情相助,赏识自我修改的意识形成于习惯的养成。欣赏,成了课堂的主旋律,成了评价的风向标,儿童能在被鼓励与被欣赏中激活主动性,自觉性,这就是写作最为可贵的内驱力。
相反,如果缺少了这样的意念,儿童习作可能会成为一种无奈的“自宫”行为,也必将推向自我写作信念的瓦解。森严的批改中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写一篇让老师满意的文章,免得找麻烦。“为教师作文”成了动力源,这就将写作推向蹩脚,错误的方向,走回“语言优美,立意崇高,篇章布局巧妙”的老路。唱高调,编假话,堆辞藻,抄袭„„就这样,灵性没了,童真没了,趣味没了,甚至连坦然的品性也磨灭了。
其三,评赏,多元视角,提升儿童写作的审美情趣。
评赏观给教师的最大启发是开启了阅读儿童习作的多元视角,这样角度的开放与变化也将为其今后适应于更高层次的文学欣赏与评价奠定可贵的基础。面对儿童习作,除了增、删、换、改之外,我们更需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儿童用真性情写下的文字。而欣赏也必将带来儿童更为真情的写作,二者再“赏”与“评”的同步中实现共赢互惠的。同时,将评赏在课堂互动中实施,“评”的主要方向就是“赏”,以赏为主,教师,同伴都从内心欣赏习作,言谈举止都流淌着“赏识”的温厚意念,儿童在互评中也多从发现闪光点入手,学习的是欣赏的态度,养成的是主动赏读的意识。这无疑将对整体提升儿童写作的审美情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此入手,儿童的良善品行也会得到滋养,他们习惯与发现美,欣赏美,歌颂美,发展美。
这样的审美情趣并不空洞。张祖庆老师的评赏观并不是空洞地表扬,而是将“赏识”和“指导”相融合,互相渗透,穿插进行。“赏识”中也含着“指导”,“指导”又以“赏识”性的语言传递。师生间真诚互赏,共同发现习作亮点,提炼写作方法。评赏并举的设计就使得群体在“欣赏”的过程中一起体悟习作方法,感受同伴进步,实现了“赏识”与“指导”的和谐统一,形成“赏中有导”的有效,良好的教学格局。
评赏带来的多元审美视角在评价中是最活跃的因子,是评价鲜活灵动的保障。有了这样的意识,我们不会冤枉好文,误解好人,不会随意地否定创意,即便它与主流观念有悖。发现优点的意识让我们能触及作者内心更猛烈的思维火花。
必须承认,这样的文章在古板的评价体制内得零分也是必然的,作者忽略了它是测试,是要“做足文章”,要接受检阅的。此文零分,可是你再一读,发现它是绝妙的“微博”,如是投放网络,一夜爆红的可能性极高。事实正是如此。因此,多元的视角,应该成为评价习作应有的反应,是一种有益的条件反射。张祖庆老师直言不讳地说:习作赏评课也并不排斥“规范、修改、提高”。我们需要做的是,先给孩子们一颗好吃的甜甜的糖,在他们回味甘甜的时候,温柔地指出提出“美中不足”,并给予他们“锦上添花”的锦囊。这样的教学智慧,本身就值得一线教师欣赏。
其四,评赏,激荡情感,营造儿童写作至纯至美的境界。
佛家说:欢喜境即至高境。欢喜也是教学中至纯至美的境界。教学中营造欢喜境界,是广大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儿童写作中出现欢喜境界,于教师,教学,儿童,写作等诸因素而言,都是造化。造化原本是可遇不可求的。如今,评赏,让习作评讲课进入欢喜境界成为可能。
可能源于教师,同伴不遗余力的欣赏和鼓励。“人是由情绪支配的动物”而情绪在支配人的意识行为时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长期以来,评价失当也导致负迁移的形成。良好的情绪应该是愉悦的,可能还是亢奋的。常听闻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奇闻轶事,这就是良性情绪的正迁移表征。例如施耐庵为写武松打虎的桥段而观看狗儿打架时忘情投入被狗咬伤,大仲马写作时为自己文中人物的命运而高声哭泣,老舍先生为修改文中船夫的一声招呼而在码头蹲点一天,卓别林为创作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状况题材的作品而宴请流浪汉„„我们的习作评改课,如果能通过欣赏,鼓励,达到情绪正迁移,用良好的情绪体验来激活儿童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活化写作思路,儿童写作不就走上一条活路了么?让孩子在良性情绪正迁移下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厌烦作文的顽疾也将迎刃而解。
话是开心锁。鼓励的话语更是万能锁,它具有巨大的力量,能促成同伴的各种成功,成长,收获,能带来发自内心的喜悦情感,能有助于儿童体察,琢磨,咀嚼出快意的童年滋味,能帮助儿童发现问题,深入反思,积极投入再写作的历程。鼓励,让儿童“从棉袄里压榨出一个小来”的窘迫境地中逃离,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虚伪表达中解放,从泛泛而谈,收肠刮肚地编造伟岸丰功中挣脱。他们从此为获得进步而写,为展示自我独特风采而写,因高兴而写,写快乐心境。
更重要的是,长期坚持这样的欣赏与鼓励,儿童的良好心态会形成,他们会变得更加善于发现美,体会写作的乐,感受生活的趣。这将是他们通往人生道路上的有效防护,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
如果说一中风格或是主张的习作课,评讲课,能够给儿童的人生带来有益的收获,我们要一起呼告:我们愿意这么做!
第二篇:欣赏
“欣赏”话题作文指导及范文
导读:大自然神奇而美妙,人生充满快乐和希望,大千世界的人与物,需要我们用真情去欣赏。
欣赏 话题作文 高考作文指导 高考作文 中考作文指导 中考作文
作文材料:
大自然神奇而美妙,人生充满快乐和希望,大千世界的人与物,需要我们用真情去欣赏。有人说,一个不懂得欣赏的人是缺乏信心的人,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自然、欣赏人生;善于欣赏自己、欣赏他人。
“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从小至今,我们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从中领略到了独特的趣味。
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为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 字。
写作指导:
“欣赏”这个文题审题难度不大;可谈人生、青春、生活,也可以写环境与自然,乃至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既可写你的,也可写他的;框限少,但并不等于没有限制,但都必须紧紧扣住题目“欣赏”,要通过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产生独特积极的感受。例如:欣赏多彩的生活,欣赏多姿的自然,欣赏永不言败的人生,欣赏在青春中熔炼出的生命或者欣赏寻求快意的心灵等等。面对众多的素材,我们要慧眼独具,从中筛选出感受深的,趣味浓的。从小处入手,“喜人的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即可。选好材料,要站得高,看得远,深入挖掘。立意不仅要明确,还要力求新颖深刻。比如欣赏音乐,不能通篇云山雾罩,只说些“三月不肉味”的话,而要点出美在何处。
文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因此“欣赏”的过程应是写作的重心,或让人欣赏的过程,议论抒情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切不可寡味低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运用手法:或以小见大,或设置悬念,或情节波澜。
作文批阅时,一定要强化文体意识,强化明确文章意旨,力求挖掘深刻,想出点意思,悟出点道理,品出点情味。
范文阅读:
欣赏
生活是一曲优美的旋律,从你走进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睁开眼睛那一刻,这首歌的旋律开始谱写:从那一个个小音符,你感觉到是美丽和温馨,不由得从心底去欣赏这充溢着美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美。
东边的天飘浮着层层粉红的霞,家家户户都还关着门,街上极少有人和车辆。我被这宁静气氛所陶醉,也不禁放慢了脚步„„这不正是宁静而美丽的清晨吗?作家不就是因为清晨的清幽才钟爱它的吗?
然而,那一阵阵扫地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我随着声音望去,我看到了,看到了那个背影,工作服大片大片地被汗水浸湿。弯腰、扫地、弯腰、扫地„„那个动作很平常、很均匀,但他没有因为汗水而停止,还是在继续着、继续着„„突然,他转过身,我看到了他的模样,黝黑的皮肤略显疲倦,可他露出的笑是那么质补、欣慰、满足„„
呵!可爱的人,感谢他为这个美丽的一天奏响了生机盎然的序曲。
火辣辣的阳光直射大地。教室里,墙角的电扇起劲的摇摆,但这仍然无法缓解室内的闷热,我忽然瞥见老师的后背湿湿的,她放下了粉笔,转过身,那个眼神,是透彻,是明亮,是善诱。她注视着我们,而我们也抬起头望着她,看着我们,她的眼神平添了一份欣慰。多美的眼神,会说话、会唱歌,满含着关切和希望。老师,请接受学生发自内心的赞歌。
太阳疲疲软软地躺着,再也射不出刺眼的光芒,只是无力地流出橘红的色彩,留在天上。走在我面前的,我猜,是一对祖孙女,“当心啊!这里有一级台阶,我来扶您。”一个稚嫩声音划过我的耳畔,我心头一热,多孝顺的孙女啊!
“谢谢,你以后就别来了,我自己一个人能回孤老院。”
“没关系,我是义务来照料您的,再苦再累也值!”
原来她们并不是一对祖孙,我明白了不是一家,却又胜似一家。
太阳被黑沉沉的夜吞噬,天色随即暗下来,太阳消失的地方一片黛紫深红,再往上去,便是深深的蓝,无边无际的蓝,星空下,那一高一矮,一老一少的背影尤为明显,那个声音在我耳边回荡,那份情像一条纽带,将我、小女孩子、老人串在一起,萦绕在我心头„„星星悄悄地蹦了出来,一颗、二颗、三颗„„
欣赏环卫工人黑黝黝的脸,欣赏人民教师循循善诱的眼神,欣赏小女孩满含爱心的关切„„一个个美的瞬间如同一个个生活的音符,串成了最美最美的乐曲,荡漾在马路上、教室里;荡漾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生活也因为有了爱而美丽温馨。
[点评]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有选择地摄取一天生活中的三个美的瞬间,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生活中的美丽温馨,体现了“生活是一曲优美的旋律”,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本文感情真挚,处处充溢着作者对“美”的感悟,欣赏之情渗透于字里行间,不由得激起我们对生活的关注,从而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这美的生活。
本文叙述、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文笔通畅、语言生动。
从小到大,也许是因为学习过于忙碌,也许是因为考试过于频繁,我很少静下心来欣赏自己,所以每次欣赏自己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第三篇:欣赏
欣赏
哇!好香!啊!真漂亮呀!操场上,赞叹声此起彼伏。我们二(5)班的同学正在欣赏花儿呢!
先来看看我们自己的年级的展区吧!你看,花架像一层层楼梯。上面摆满了各种个样的花,有菊花、海棠花他们都摇头晃脑,好象在说:我们美吗?我们香吗?我心里暗暗的笑道:真不害羞!漂亮也不能这样自夸呀!花儿却自顾自的地笑呵呵,真逗!
再来欣赏六年制的二年级吧!他们的花架像一只雏鹰在展翅高飞,好象在说:欢迎你们的到来!花儿点头微笑,迎风起舞。我看呆了心里想:他们才九岁,却能大显身手种出怎么好看的花,真了不起!
还有其他年级的展区,我们都一一欣赏过了,真是美不胜收!看完花儿,我好象也坐到了花架上,变成了一朵朵花儿在等着小朋友来欣赏,二十六朵花儿,在二[5]班教室开放;两千多盆花儿,把清香撒满了整个校园。
第四篇:欣赏
欣赏
眼睛常要寻找别人的美,镜子却可以观察自己的丑。
同一棵树,有人看到的是满树的郁郁葱葱,有人看到的却是树梢上的毛毛虫。为什么同样一件事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懂得赏识、赞美,而有的人只会用挑剔、指责的眼光看待事物。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因为和邻居相处得不好想要搬家。搬家的车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了下来,旁边有位司机问道:“你开得这么急,要去哪啊?”这个人说:“我想搬家到另一个地方。”司机说:“住得好好的,怎么想搬家啊?”这个人抱怨说:“这里的人,做人都很差,所以想搬到别的地方去。”司机问:“你常搬家吗?”这个人说:“今年搬8次了。”司机又问:“原因都一样吗?”这个人说:“对呀。”司机说:“你这样搬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个人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司机说:“有8个地方的人都不喜欢你,难道你没有想过问题的所在吗?如果你不解决自己的问题,就算每天搬家,每个地方的人还是不会喜欢你!”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就是:人总是习惯于抱怨周边的人或事物,而很少回过头来想想,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的身上。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对它们的美与丑的定义都在于我们本身,看我们怎么想,站在哪个角度去思考。一棵仙人掌可以在沙漠中无忧无虑地生长,有的人会认为仙人掌本身很难看,因为它没有玫瑰的艳丽,更没有郁金香的香气四溢,而有人则相反,他喜欢仙人掌是因为它的顽强,它的精神。两种态度两种结果,批评出了无数缺点,欣赏到的是很多优点。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学会赞美,努力挖掘周围人的闪光点,赞美、赏识是希望,更是动力。有人曾对赞美、赏识做过这样的评价:赞美、赏识就像是风对于帆,就像雨露对于种子;赞美、赏识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品。
第五篇:欣赏[模版]
人生,要懂得欣赏
2010级研发与建设系
建装一班
唐义容
茫茫人海,滚滚红尘;青山绿水,鲜花艳鸟。去赏识、去领略,用眼睛注视、用耳朵聆听、用心灵体会,便有难以数计的绝美风景,这就是欣赏。学会欣赏,便懂得享受;学会欣赏,便拥有快乐;学会欣赏,便走近幸福;学会欣赏,便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欣赏是学习,也是态度。渴望被人欣赏,但往往忽略了欣赏别人。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人格修养、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气质提升,更是一种能力、一种互补、一种促进、一种和谐、一种难得的处世之道。很多时候,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乐于放大自己的优点,甚至喜欢在别人的不幸中寻找到自己的幸福。然而,欣赏是相互的,要想被人欣赏,就得先去欣赏别人;只有欣赏别人,才会被别人欣赏。一个不会欣赏别人的人,也永远得不到别人的欣赏。爱人者人必爱之,懂得欣赏别人,自己也必然收获友谊和快乐。如果别人对自己竖起大拇指,说明自己很棒,别人在欣赏自己。
生活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欣赏,就是时刻看到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的潇洒,会提高自己的风度;欣赏别人的笔墨,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欣赏别人的谈吐,会提高自己的口才;欣赏别人的大度,会开阔自己的心胸;欣赏别人的善举,会净化自己的心灵。欣赏别人,其实就是少一点挑剔,多一点信任;少一点冷漠,多一点热情;少一点鄙视,多一点仰视。古人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只有心胸宽广,才能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如此就能忘却一些不愉快的事,也使自己的生活更轻松、更愉快。
真诚地为别人取得的成绩、取得的进步、取得的荣誉喝彩,欣赏多一点,矛盾和误解定会少一点,人与人的距离才会更近一点。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胸襟,恢弘自己的气度,真诚地欣赏别人,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不断拥有成就事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别人的优点自觉地成为自己的优点,久而久之,便自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欣赏是享受,也是幸福。纷繁世界,无奇不有,山水花草,风霜雨雪,时时刻刻,变幻无穷。花开花落,月满月亏,是一首诗;潮起潮落,雁去雁来,是一幅画。自然界中处处是诗、处处是画、处处是风景。
欣赏良辰美景愉悦心灵,欣赏精品佳作提升人生境界。当驻足一花一草时,就能欣赏到大自然的至善至美,也许会忘却尘世间的烦扰。欣赏滋生幸福,幸福需要懂得欣赏。蚂蚁有蚂蚁的生活,大像有大像的情调,仙鹤有仙鹤的风姿。欣赏高山,自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河,自会在大河的澎湃中感悟到气度与洗礼;欣赏大树,自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与尊严;欣赏小草,自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
大千世界,无论何时何地,会欣赏,便会收获快乐,收获温馨,便会使心情阳光灿烂。得到他人的欣赏,就是得到一种肯定和激励,得到了一种慰藉和力量,自然会感到幸福和快慰。欣赏似春风,拂过自己的笑脸,欣赏似春雨,滋润自己的心田,生活因欣赏而多姿多彩。
懂得欣赏,便懂得生活的真谛;懂得欣赏,便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情调;懂得欣赏,便拥有迷人的风姿。欣赏是一支烛光,照亮前行的道路;欣赏是一片霞光,勾勒天边的彩云;欣赏是一条弧线,勾勒天边的彩虹;欣赏是一曲丝竹,吹响晨曦的梦境;欣赏是一幽兰香,陶冶品行的艺术;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岗;欣赏是一抹阳光,温暖冷峻的面庞;欣赏是一首乐曲,融化冰封的心房;欣赏是一汪清泉,浇灌枯竭的希望。
欣赏吧!欣赏是阳光,是雨露,是冬天里的一把烈火;欣赏是玉液,是琼浆,是夏日里的一片浓阴。
学会欣赏,让人世间的很多平凡变成无比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