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中年级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01:2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下小学中年级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下小学中年级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新课标下小学中年级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小学中年级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意思是说,习作教学要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的东西要真实可信。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是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来,我发现了这样一个大问题:学生的作文总是大同小异,总是那么空洞洞的、干巴巴的几句空话、假话、大话,总是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而每次的作文课,学生们也总是叫苦连天。教师当务之急是要鼓励他们放胆为文,首先让他们学会讲真话,继而展露其丰富的个性,写出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即具有个性化的作文,让作文园地真正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

新课标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表达力求有个性。什么是个性?个性是一个特有的心理,能力,性格等特征,作文的个性实质是作者心理个性的真实自然的投射。我认为,文章要感动别人,折服别人,首先要“真”,也就是经过心灵的过滤与发酵而酿制出的个性之酒,做心灵的主人,个性就会在文章中飞扬。新大纲要求:“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作文教学是最适合发展、展示学生个性的领域。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真情写作,个性流露是作文优劣的评价依据。”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创设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拨响学生心灵个性化的“琴弦”,演奏出一曲曲美妙富有创造力的“乐章”来,促使学生良好个性的开诚与和谐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一篇个性化强的文章呢?

一、留心观察,挖掘生活的原汁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都是要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学生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需要一颗对生活易感的心,要深切地感受生活,捕捉来自生活的灵感。平时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有感动人心的东西可寻,它们是散落在生活中的珍珠,慧眼人把它们一粒粒采撷起来,联结成串,逐成最具个性的项链。“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只有拨动心弦才写出动人的作品,只要用心去感受,一个简单的“圆”也能悟出许多人生的真谛。只要睁开心灵的眼睛,你眼中的世界定会与众不同,你笔下的文章定会个性飞扬。

二、善用鼓励,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动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知识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写作兴趣是引起写作动机推动学生写作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考虑“写什么”“怎么写”,更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乐于写,写得好”,有效而合理地点击到学生兴奋的关键点上,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了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要过分地吹毛求疵,应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学生思想的写作模式,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作一番反思,不要因为其不围绕“标准”进行写作,就胡乱“枪毙”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不到发挥,灵活、开阔、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因此自然而然地淡化,更谈不上是创新。作文的批改应该尽量发现当中的“亮点”,充分肯定其积极因素,或是鲜明醒目的标题材制作,或是赏心悦目的文面设置,或是新颖深刻的结构布局等等。在激励鼓励当中,学生得到了肯定,有成就感,自然就乐于写作,勤于写作,把写作当作了呈现自己生命光彩的快乐之旅。

当然,也并不能只是单纯“表扬”,以欣赏优点,激励扬为主,以指点错误、提出意见为辅,指出不足要具体,提出建议要婉转,要尊重他人的个性,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从评价他人到学会评价自己,认识差距、缩小差距,才能在放开手脚、尽情去想、潇洒去写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三是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方法要多样。由于教师批改整个班级的文章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等到反馈时学生早已过了创作的思维高潮,因此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改变教师全面批改的现状,使用更多样化的评改方法,如好友评改、小组评改、教师面批、班级写作当堂评改、教师全面讲评等多种方法。还要改变教师作为学生文章第一读者的做法,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作文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分数,这样可以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四、注重作文的讲评 讲评是作文教学的总结和提高阶段,其目的是对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引导到规律上来认识,以便帮助他们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实际上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上讲评课的,如果教师掌握恰当的方法,能够使作文讲评课充分发挥出作用。讲评课可采用多种方法,如综合讲评,这是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它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的作文进行概括分析。讲评中可将作文分为三个档次:好、较好、一般,然后对每一位学生作的作文都逐一进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缺点。讲评采用对比的方法,为学生确定学习的榜样;还选取出一篇优秀作文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典型指导一般。为适应学生的特点,佳作需用投影片或讲义的形式,便于学生阅读;还可挑选出作文中有普遍性的病句等,让学生集体分析修改。同时注意在讲评中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对水平较低的学生,哪怕他的作文中在某个细小的方面有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

总之,要想让中年级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循序渐进的训练,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才会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作文来。

第二篇:新课标下初中历史个性化教学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个性化教学

作者:邢艳莉

摘 要:在学校中,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该校的办学质量,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推行,不管是各大高校还是中小学课堂,对于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和科学化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创新和实践。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主能力为目标,使教学水平上升至一个新的平台,本文将重点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个性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大规模展开,新时代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习这门课程将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也引导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是非常单一的,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新课标要求下,初中历史教学应该积极的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个性的学习,逐步实现初中历史的个性化教学。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优点

新课改的目标是要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想要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去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调整教学方法,而不是只做做样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水平。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

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注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师只是起指导和适时点睛的作用,没有老师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因思维不再受到限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并不是完完全全的“放手”,在不干涉学生思考的前提下要对学生做出适时的指导,特别是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游而不是保姆,关键是要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整天都埋没在书本中,不停地死记硬背,进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甚至有厌学的现象。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而不是想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想法,学生想学什么、怎么学,老师就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授课,学习内容全由学生来决定,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最初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力。”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是多么重要。

3、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不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课程的改革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能进行各种互动,教师提问,学生积极发言,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不是以前那种死气沉沉、备受压抑的课堂。在这种其乐融融的环境中,学生会更容易地掌握知识,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用心,教学质量就自然而然地提高。

二、初中历史个性化教学之我见

改革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由翱翔,这是教学中最满意的效果。时代是在不断进步发展的,教育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改进教学方式,那么教学水平永远也得不到提升,我们国家的教育只会越来越落后。以下便是小学语文创新改革的几方面。

1、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体验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尽量在课堂上亲身体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能动性。老师对课堂的把握有时候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息息相关,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老师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也会更有热情。老师掌握的历史知识更系统更丰富,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思考也会更全面,但是往往如此容易形成思维定性。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首先应思考如何让学生与自己互动。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扮演的角色一般是死板的讲授书本知识,照本宣科,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念完了学生就能接受了。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在一堂课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课上该提出的问题,2、由课堂到课外、理论到实践的延伸拓展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把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并不是现在教学所倡导的,脱离生活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现在西方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我国在教学方面没有真正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大部分学生的理论成绩都十分优秀,而正当要动手实践时就不知道怎么做了,平时实践的机会少了。学习理论知识最终都要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这样的学习才是成功的。

3、因材施教、采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果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可能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早在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现在仍然是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策略。教师要留意观察学生学习的特点,发扬学生的长处,变缺点为优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制定与风格相匹配的教学方式。对待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万不能忽略甚至是放弃学生。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个性化教学始终要把握住学生的主体性,当学生对历史学系通过趣味课堂产生学习兴趣时,他们自己是主动在学习,同时对于很多一知半解,课本没有详细展开的知识点他们会自己去查找资料分析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的更深入更主动,还串连起了课本上的简略的很多断层。老师为提高课堂效果可以做出诸如备课准备幽默风趣的内容,课前利用趣味故事导入,在课堂中与学生多多交流,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等多种渠道。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努力做到“授之以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会在此精神下取得较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范键.如何使高等教学课堂教学科学化[J].现代企业教育 2007年04期

[2] 王加丰.我国历史教育面临的几个深层次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2005(06)

[3] 胡安桢.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咸宁学院学报 2008年02期

第三篇:小学中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中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专题总结

——以有效积累促作文写作

中卫市第五小学 赵 静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个体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也就不尽相同。作文更是这样。作文是作者在自己的情感驱动下,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话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所思写下来,成为文章,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他们是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而存在的,他们对世界的观察、思考也不尽相同。写出的文章理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然而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每次作文时,不知道写什么,作文无话可说,不爱作文。作文成人化、内容千篇一律,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有时,我们看了学生的作文内容,感觉学生的作文存在这样的问题:(1)作文素材缺乏新颖性;(2)学生的语言积累匮乏;(3)写作内容脱离生活实际。(4)文章缺乏真实性。(5)习作中缺乏个人的生活体验。如让学生写自己曾经经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学生写《我的父母》、《我喜欢的小动物》、《我的自画像》,但是,实际看学生的文章,做饭的过程及自己的感受并未写生动,问学生你做饭时都有什么感受?学生吞吞吐吐说不出来。可以说,作文时学生抄袭、拼凑、杜撰成了他们完成作文的途径。为了改变作文教学中这种被动局面,从根本上还作文教学自身应该有的本来面貌。在作文中,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在实践中感悟生活,成为我们作文教学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另外,中年级(3、4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始阶段,为了让学生在开始作文时,对作文产生兴趣,让学生乐写、愿写,让孩子的个性写作得以发挥,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我们提出了“小学中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一、充分准备,为课题研究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一)召开课题开题会

“小学中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开学之初。我组教师在三年级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针对四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商量设置了本次课题。本组教师在课题设立后,积极查找资料,及时反思,梳理教学中的问题,归纳成条,进行研究。

(二)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与课题小组的成员息息相关。为了使这次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同组经过多次研究,于2014年9月召开了课题研究会议,随后,同组教师共周努力,竭尽全力支持并搞好课题研究工作。强有力的研究队伍为课题研究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作文问卷调查,为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我们对中年级(3、4年级)的109名学生进行作文问卷调查。在此次作文问卷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阅读量小,思维浅表化,缺乏个性化的见解和情感。在调查中发现 20.2%的学生没有读书时间,没有广泛的知识储备,所以作文时无从下笔。在阅读中只有22%的学生会读书,边读书边思考。10.8%的学生会在作文中体现个人的相法及观点,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记叙自己看到、听到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文成了流水账)很少有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有的学生都不知道该想些什么。

2、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小学生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有机结合,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主观见解的直接方式。但是,许多学生不善于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离开教师的指导,35.8%的学生没材料可写,28.4%的学生习作无从下笔,然而,一旦指导,习作中充斥的大多是教师的见解,教师的情感,学生只是简单接受而已,他们认为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就一定是好作文,所以大多数学生只会用“同一个大脑”写作文。

3、学生不会观察生活,写作更多关注的是童话及想象作文。本次调查发现61.1%的学生喜欢童话,37.5%的学生喜欢写想象作文,只有7.8%的学生喜欢写写人记事的文章。

在了解了学生的作文状况后,这为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四)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题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我们通过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章进行学习和观看名师教学光盘等方式,更新教师的观念。此外,还要求课题组成员自学习作教学理论知识,及时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二、认真组织实施,推动研究扎实进行

(一)开展丰富多样的研究活动

1、教师层面活动

(1)以课为载体,开展作文教学研究课

课堂教学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个性化作文研究中,我们以课为载体,组织教师开展作文教学研究课活动。2006年4月于冬梅和于丽娟两位老师在全校上了作文教学引路课。我们还邀请区进修学校的教研员郭红君来校进行指导。课后,我们组织教师对两节课进行评课,老师们围绕“如何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写作内容”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并对两位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改进的建议,共同探讨研究作文课的教学模式。教研 员郭老师也对我校的作文教学研究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探讨研究中,教师们达成共识。

在这次作文教学研究课活动中,我们尝试了作文教学同课异构的新模式,作文教学体现教师的个性化风格。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执教。王老师在开课时,将本课涉及看图作文的词语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从词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多个词语说一句话。王习东老师则让学生利用词语说话的基础上进行词语的理解,鼓励学生自觉将词语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在看图的具体指导环节设计过程中,每位教师在教学处理上也各有所长。郭青老师在激发学生说话时,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张彩虹老师则在看图的方法指导上,讲解具体、细致,让学生在掌握看图作文方法基础上进行说话指导,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在作文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个性化的构思、个性化的想象及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2)以反思为主线,组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反思

波斯纳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每一个教师的成长与成功,都离不开自我的经验总结和成败反思。我校鼓励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在每次的作文教学研究活动结束后,都组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反思。并总结出学生个性化习作的方法和经验。如于丽娟老师总结出走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的方法;李艳老师总结出四种作文评价策略即放大镜式评价、针尖式评价、悄悄话式评价、哈哈镜式评价。针对学生习作中的不同特点,运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温美霞、徐锦华老师在班级开办“小作家园地”和“文海畅游作文报”,利用这一习作展示途径激发学生习作热情,为学生的个性化习作提供展示的舞台。

2、学生层面活动(1)举办作文竞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作文,检验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除了平时作文训练之外,更有效的方法就是举办作文竞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我组进行作文竞赛。这次竞赛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习作水平的机会,为学生搭建作文交流平台,张扬学生个性。在这次竞赛中共有100名学生参赛。从学生参赛的作文中我们发现,三、四年级学生作文虽然做到了有内容可写,但是内容不够丰富,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表达、构思、立意表现不够突出。这为我们下一步的作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编辑学生优秀习作

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提供可分析的资料,我们每学期都收集学生的优秀习作,做好学生写作资料搜集。将优秀作文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交流。

(二)提炼策略,总结方法

1、个性化素材获得的方法

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腹内空空,没东西可写。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谚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对中年级学生进行作文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阅读量小,思维浅表化,缺乏个性化的见解和情感。调查中有 20.2%的学生没有读书时间,没有广泛的知识储备,所以作文时无从下笔。10.8%的学生会在作文中体现个人的相法及观点,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记叙自己看到、听到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文成了流水账)很少有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有的学生都不知道作文时该想些什么。针对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状况,我们认为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尤为重要。

2、从家庭生活中获取素材。

家庭是我们人类成长的摇篮,它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足迹,同时又教给我们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每一个家庭成员以及亲朋好友的言行举止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为了让学生关注家庭,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习惯。我们经常布置学生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的精彩。如回家给父母洗洗脚,“今晚我掌勺”、“洗袜子”、“小鬼当家”、“收拾厨房”、“家庭辩论赛”等。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效果怎么样?由于学生是亲自做过的,所以讲起来条理清楚,趣味性强.洗袜子时,有的边讲边将洗袜子时哼的歌曲唱了出来,有的将晒干的袜子拿下来,放在嘴边闻闻肥皂的香味,又用双手将袜子帖到脸上,感觉热烘烘的阳光的余热;有的在讲给父母洗脚时是这样说的:昨天放学以后,爸爸照旧到学校领我去医院打吊瓶。路上,我跟爸爸说:“爸爸,今晚我要给你洗脚。”爸爸莫名其妙的着瞪着我说:“又是老师留的作业?”我说:“你别管。”爸爸摸摸我的头叹口气说:“是不是咱应该改道上精神病医院去,看看是哪根神经出问题了?”输完液回到家,我先把书包送到小屋,当我出来时,发现爸爸已经脱掉袜子,坐在沙发上擎着脚等我。于是,我一手捏着鼻子一手给爸爸洗脚,其实爸爸的脚并不臭,但是我嫌脏,当我看到那一脸怡然自得而又自豪的神情时,我的心里边惭愧了,其实爸爸为我付出很多,而我仅是为他洗一次脚,想到这,我便双手认真,仔细的洗起来。有的同学为了收拾厨房,刷地时将一盆水倒在地上,引来一场“洪水灾难”。还有的同学为了炒白菜,不洗不拣,便将白菜放在菜板上乱剁。这一切来源于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从学校生活中获取素材。

学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能有很多的事情发生。这些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另外,五彩缤纷的校园活动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机会。如运动会、春秋游、文艺表演,艺术节、各种竞赛活动、学农活动 都可成为写作文的素材。我们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校开展得各项活动,让学生动笔记录活动中精彩的片断,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积累。学生在运动会结束后,学生会写出“百米冲刺的感觉”、“失败之后”、“激烈的拔河比赛”等文章;春游结束后,学生会写出“刺激的碰碰车”、在春游中,学生之间发生相互帮助的事情,学生也会及时把事情经过记录下来,写成“相助” „„总之,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了见识,拓宽了写作的视野。

4、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素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留心社会生活,关注民风民俗及社会发展变化,再把它们记录下来。在教学中,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每次传统节日来临,我们都引导学生抓住有意义的,与以往不同的东西进行记录。“三八”节,有人为妈妈送上亲手制作的贺卡,有人为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教师节,有人为老师作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有的则为教师送上一束花„„学生把自己过节感受最深的地方记录、展现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十分生动。如清明节之前,我们让学生进行有关清明节民风民俗的研究,让他们在调查的基础上去感受各地不同的人文风情,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还让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或自己的喜好,确定一个问题,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数据。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处理信息后,大家学写调查报告。如《生活中的别字现象》、《广告中的秘密》等。另外,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一些地方,耳濡目染的事情也会有很多,我们就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如有的学生上学时,经过菜市场,看到市场里人来人往,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热闹的场面,就把此景记录下来写成“讨价还价”,有的同学干脆到菜市场亲身体验生活,购买商品,把自己当家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写成“当回‘家长’”。通过这样的实用性习作训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社会,而且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舞台和空间。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在整个作文教学中,教师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只有生活充实,语言表达才有源头,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教师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引导孩子融入到多彩的生活之中,使学生去积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生活中,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喜欢写作文,敢说真话,实话,作文中充满了童真童趣。如今,班级有一种浓厚的写作氛围。课堂、课间,老师、同学中发生的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们都会捕捉到,而且用幽默富有力度的语言表现出来。第四、从书本中获取素材

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作文时,语言匮乏是学生作文的大敌。只有培养学生积累写作语言的习惯,才能丰富写作内容,做到语言生动,并进而写好作文。习作的个性化表现在作文中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非一时的“词语活用”、“修辞适用”、“古诗巧用”等技巧训练所能达成,它需要平时阅读积累,潜移默化,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读大量的名家名篇能激活思维,形成语感,化别人的语言如同出于己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量之大,前所未有,然而,只有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信息贮存,让学生在大量语言的反复撞击、刺激下,才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多阅读,让学生走近读物,感受读物中丰富生动的语言,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为习作奠定语言基础。

(1)诵读古诗,积累经典诗句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培养人文精神。在小学阶段积累更多的古诗文,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净化人的心灵,丰厚人的文化底蕴。我们都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时,指导学生积累经典诗句,如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引导学生收集其他诗人写的离别诗,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诗歌。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不同的离别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则让学生读有关思乡、思亲的诗。学完杜甫的《春夜喜雨》,引导学生读杜甫其他的诗歌。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诵读的古诗运用于自己的作文和言谈中,做到学以致用。比如,春天来临,让学生描写春天的景色,则引导学生查找有关春的诗句,并在文章中加以运用;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让学生找与“月”有关的诗文或找有关表达思乡、思亲的诗歌,并指导学生引用诗歌进行作文。在积累中,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作文中,很多学生都能恰当地引用诗句,使自己的作文增色不少。

(2)读名家名篇,丰富阅读视野

名家作品独特的视角,个性鲜明的人物刻画,精妙的语言,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让学生读名家名篇,从名家的作品中积累丰富的语言,从中汲取文学营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向他们推荐一些名家作品,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如推荐《安徒生的童话》、《格林童话》、《爱的教育》等,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做好词佳句的摘抄,设立采蜜集,积累经典的好句名段,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精彩的语言。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与名作家面对面的机会。邀请作家高玉宝到校为学生做讲座,邀请作家伍美珍到校与学生谈读书论写作。

2、个性化习作的实施途径(1)循环日记的运用

写日记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日记中不仅记录着学生丰富的个人生活体验,日记还是我们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循环日记是将学生按组分成四个小组,从每组第一个学生开始写,第二天学生将日记上交,由老师对日记内容进行简评,然后发给学生,再由第一个学生将日记本传给下一个学生,第二个学生在拿到日记本后,先阅读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内容,然后对这个同学的日记进行评价,写上评语。之后自己再写日记内容,要求自己所写的内容不得与其他同学内容离同,如有离同将对所写的日记内容给予减分。第二天,再将日记上交由教师评阅,然后再往下传。这样日记就在同学的手中进行传阅,给学生提供了与同学无声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文的平台。这样教师们持之以恒的指导、帮助、鼓励和鞭策,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习惯得以巩固。学生在记循环日记的过程中,作文水平得以提高,习作能力得以发展。为了保持学生对记循环日记的兴趣,我们还采取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循环日记情况进行总结,并赋予一定的分数,累计分数较高的小组,这个组的每个同学可以得到一个“酷儿奖”。在老师的激励与调动下,学生的写作热情越来越浓厚。孩子们在写日记中饱尝成功的喜悦。

(2)读写结合训练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为写作提供范例,积淀语言材料;写作是学生综合运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技巧,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外显行为。如果把阅读和写作分离开来,学生要获取知识,就是天马行空,缘木求鱼。我们只有通过阅读使学生理解祖国的语言材料,并付之于语文实践,经过迁移运用,形成语文能力,才能成为学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知识宝库,才能使他们在习作时开启心扉,信手拈来,自如提取众多相关信息。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针对研究对象的年龄特点,逐步认识到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

读写结合训练涉及题材广泛,文体多样,在读写训练中注意引导学生学写多种文体。①学写童话、寓言故事。童话、寓言的特点决定了其创作时应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无限的幻想力以及独具个性的创造力。让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无疑是学生个性展示的博览会,是学生尽情发挥的舞台。学生创作的一篇篇充满童趣,而又富有一定人生、生活哲理的习作,让人赞不绝口。如《大树和小草》、《文具盒里的悄悄话》、《鱼儿的哭诉》、《课桌椅的哭泣》、《表的自述》等都是学生习作中的佳作。

②学写科幻故事。儿童的特有心理和兴趣决定了他们对科幻故事情有独钟。他们从小就喜欢听、看科幻故事,到了自己能够写出文章之时,早已童心萌动,有的学生在进行奇思妙想时,让我们惊喜的是他们的想象大胆奇特。如学生在作文中,写出《未来的汽车》、《未来的服装》、《未来的学校》及《未来的学习用具》等,他们笔下的神奇世界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受。另外,学生们在作文中异想天开,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假如我是„„》,学生在写此类文章时,更是别出心裁,《假如我是联合国秘书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假如我是一支神笔》„„一篇篇想象奇特的文章应运而生。

(3)游戏作文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喜欢游戏,游戏让小学生的童年五彩缤纷,色彩斑斓。让学生带着任务,身临其境,在游戏中畅游,自然收获很多。我们从小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特点入手,将游戏与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放飞学生的思想。在作文指导练笔中,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捉迷藏”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游戏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游戏结束后,先让学生谈谈这次游戏的感受,因为这次游戏进行得十分有趣,同学们也玩得很开心,因此,同学们把游戏的场面及游戏者的动作、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再让学生把这次游戏写下来,这样学生们在写作中写得自然真实,同时写作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扳手腕、贴鼻子、无声拔河、连词组句、传话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让学生在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中作文,让作文成为一件快乐的事。(4)创办多种形式的作文展示栏目

多种形式的作文展示栏目的创办,激发了学生习作欲望,为学生的个性化习作提供展示的舞台。温美霞老师在班级设立《小作家园地》栏目,把学生每次日记中或平时写的优秀作文内容进行整理并亲自编辑打印,然后再将打印的内容复印发给每一个学生。姜玮老师将学生的优秀习作编辑成“妙笔生花”;徐锦华老师将学生优秀习作编辑成"文海畅游"。老师们创办的各种形式的作文展示栏目,让学生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保持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成功的乐趣。

3、个性化作文评价策略

(1)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激励性的评语能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感就会激起学生千百次追求成功的信心。谁也不能否认,在这样的评语激励下将会出现多少篇佳作、多少个爱写作文的孩子?在一次作文课上,一个平时不太出众的男孩,写了一篇春节放烟花的随笔,他把烟花的升空写得很精彩:“烟花齐放,把天空映衬得五彩缤纷。你看:红的色彩绚丽,宛如朵朵红杏竞相开放;黄的缓缓展开,就像朵朵牡丹次第吐艳;而那紫的正似一串串熟透的晶莹葡萄,芳香四溢;”老师给了他一个“小作家奖”。小男孩激动得满脸通红,他高高地扬着自己的作文本,兴奋骄傲的神情毫无保留地洋溢在他脸上,男孩一天都处在情绪高涨中。看来,就在那一刻,小男孩的写作热情之火一下子就点燃了,这个小小的“小作家奖”,兴许就将是未来一个著名作家的起航点。

在学生习作中,老师常会给学生写如下评语: “你的语句这么生动,真有作文的天赋。”

“这段动作描写太传神了,真不愧是班级里的小作家。” “在你的笔下,除夕之夜是那么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如此批语,虽是只言片语,却蕴涵着教师真诚的赞许,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读后受到莫大的鼓舞,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如有的学生作文中存在问题,老师也以委婉、巧妙的语言加以点拨.如“改成这样是不是更好些?”学生有篇习作《春节》中写到“多彩的烟花将天空装扮成花的海洋”,文章就戛然而止。老师给她的批语是:你太有想象力了,如果再写一写烟花绽放的形状,在天空中的变化,以及天空的颜色,那么今年的春节会更让人难忘的。而对于差生的作文,尤其是那些对作文缺乏信心的学生往往不受教师欢迎,可是差生以及他们的作文更需要爱心的呵护。我们要善于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学生的作文《难忘的一件事》,一个学生把老师批评他的一件事记成流水帐,毫无条理,内容空洞。老师看后写到:老师批评了你,是不是很难过,你当时心里想到些什么?从这件事中,你学到了什么?能把自己的感受写给老师看看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写好的。那位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后重新写了作文,特别是在心里活动描写方面添加了许多想法,他修改后的作文写的生动而真实。教师对学生有耐心、有信心,学生才能自信,才能向学业挑战。帮助每一个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这是最简单的教学,也是最成功的教学!

(2)设立奖项——诱发学生习作热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成功。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自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学生每次习作后,都有盼望得 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的心理。在评改作文过程中,我们尽量给学生评“优”、“良”等级,并在眉批、总批和面批时,给学生以鼓励,充分肯定优点,注意发现每一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放过一个好词、—个佳句.进行保护性评价。如用“———”画出习作中修辞手法精妙、词语运用恰当、语句通顺流畅、过渡自然、内容具体、情感丰富„„等语句,在寻找孩子习作中的闪光点的同时,还相应设立各种奖项,以诱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如一个女孩在作文开头写道:有人说,女孩像诗,像音乐,像风景;又有人说,女孩爱哭,爱笑,爱打扮。可是,有一个女孩却不是这样。她快乐时像一只天真的小鸟,发起火来就像打雷的闪电,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我。老师在评价时给她的作文评为“开头奖”。再如“修辞奖”:映入水中的星星、月儿闪闪烁烁,好像在向你眨眼睛。除此以外作文评价中还设立“好词佳句奖”、“首尾照应奖”、“创新奖”、“真情奖”“小作家奖”„„这样个性化的评语点明不同特点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这些奖项成了学生们的最爱,每次作文讲评时,学生们都在争着比较谁获得的奖项最多,都愿意在讲评时朗读自己的精彩片断给大家欣赏。设立奖项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习作积极性,坚定了他们将作文写得更好的信心。

(3)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体验习作乐趣 ①放大镜式评价

放大镜式评价就是用放大镜式的眼光去发现文章点点滴滴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要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不要急着用批判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每一份心灵的作品,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教师在满怀爱心地注视着他们的成长。教师的评价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去看待学生的习作,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的个性体验,关注学生习作的点滴进步。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的智慧潜能,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个性的张扬,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水平的提高。

②针尖式评价

针尖式的评价即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点到为止,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既能做到一针见血的疏导,又能点中学生问题的真穴,还不至于造成较大的创伤,让迷途中的孩子在一瞬间的刺痛中知道归途。尊重孩子们的隐私,也保留了温暖的火种,让这种疼痛可以接受,又连接着甜蜜的回忆。

③悄悄话式评价

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春风比赛,看谁先把人们的衣服脱掉,北风板着面孔使劲地刮着,风刮得越大,人们的衣服穿得越多,裹得越紧;而春风却不这样,她轻轻地吹拂,带着暖意,带着温馨,于是人们在春风的吹拂中敞开了胸怀。悄悄话式的评语正像这轻轻吹拂的 春风。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拿到教师批改过的作文总是看得很认真,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揣摩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是鼓励,还是厌恶„„每个人揣摩所得不同,情绪也随之起伏而波动。教师的评价发自内心,就像是和孩子们说悄悄话一样,让学生从评价中品出鼓励和希望,感受到平等和尊重,他们会马上振作起来。

④哈哈镜式评价

枯燥无味的评价是天性活泼的学生最不乐意看的,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乐于接受,哈哈镜式评价运用幽默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习作,使评语易于学生接受,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深思”的效果。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有个学生没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一逗到底,老师就在作文后这样写道“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你真不该忽视我们在文字中应有的位置呀!’你说,这些标点多可怜呀!帮帮他们吧。”看完评语,孩子对教师的用意心领神会,悄悄修改了自己的作文并主动交上来。

评语通常是用红笔写成的,仔细想来却是教师用心血来写就。教师用评价点燃了孩子心灵的火花。教师在这里倾注的心血愈多,它往往就愈有光彩。

(三)收集整理阶段研究成果

1、教师在每学期末上交一份高质量的习作下水文。现已编辑一本教师下水文集锦。

2、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习作,编辑成学生优秀习作荟萃。

3、教师执教的作文研究课刻录成光碟。

4、收集整理教师执教的作文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认真反思,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1、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1)由于教师工作琐碎、繁忙,忽视理论学习,对所研究问题深入不够。对研究内容缺少理论性提炼。

(2)学生习作素材的获得不够丰富,观察积累缺乏持久性。(3)个性化习作能力不强。

2、今后的研究重点

(1)对于学生个性化写作的指导还应加强,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实用的个性化作文实施策略。

(2)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并将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寄往报刊杂志社,调动学生投稿的主 动性。

(3)除了继续加强写作指导外,还要加强作文评价的指导。探索学生写作综合评价的方法,最终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实用,易于操作的评价策略。

(4)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宣传工作,扩大影响,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把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做扎实。

(5)鼓励教师加强交流与学习,多读有关作品,多听相关讲座,多写教学随笔,同时加强资料的搜集。

第四篇:浅析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常见问题思考

浅析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常见问题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为我们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历史教师要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新课改背景下使学生保持历史学习的热情,仅仅依靠一份自信心和一时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从学生心灵的深处驱动他们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对历史有强烈的探究心理,从而保持学生对历史学习高涨的热情。《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初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主动适合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思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要求。经过反思,我认为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与情感素质。

1、知识素质

有一个比喻:“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有可能很好地传授知识。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比较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历史教师自身的努力,那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教师。作为历史教师,还应关心时事政治,谈古论今,以古鉴今,使历史课更富有时代气息,能更好的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2、能力素质

首先是备课能力。在教师的备课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只是教学大纲,还包括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以及历史专业知识修养。教师要把教学大纲对教学的要求溶解在讲课中,靠的是历史教师的日积月累起来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说得准确些,是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其次是组织教学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二者的协调统一。教师要牢牢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采用多种行之有效、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历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不仅可以弥补“历史不可重演”的缺陷,而且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情感素质

教育是一个需要激情的职业,作为历史教师更需要充满激情,三尺讲台,要融入历史教师自己的情感。历史教师的情感道德表现在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以及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感上。这份爱只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而真切地流露出来,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应具有的情感,就是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所思所想,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就史论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事业。真诚的关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会更加信任和爱戴老师,会因为对老师的爱戴而喜爱上老师所教的这门课。

因此,我认为历史教师应是集知识、能力、情感于一身的人。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

二、新课标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明确要求,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见,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化。

1、从“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

教育的意义,本来就是建立在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之上的。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只见分数不见人”,只看重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把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异化为“以分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过程中充满了人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立足每一个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包括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平台,获得最大最好的发展。

2、从“师道尊严”到“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全面主宰学生的学习,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现在教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所以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与知识、师生与知识、现实与历史的交流与对话,表现为课堂内容上加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如史地、史政、史文等的综合。

3、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

新教材要求师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共同体验,一同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经常对自己在课前的思考,上课中的体验,上课后的认识进行认真的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注重学生的“学”,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向,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积累等。“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课堂设计只会与学生的实际相差甚远,一堂课下来使师生双方筋疲力尽,收效甚微。所以教师要在“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

综上所述,新世纪、新时代、新教材、新课标为当前的历史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舞台,历史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学习、研究与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水平。

第五篇:新课标下作文个性化的培养

新课标下作文个性化的培养

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那么,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进行个性化写作呢?

一、引导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做真人,首先应该说真话,中学生心理单纯,生活阅历肤浅。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要合理。一般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是:立意要高,观点正确、新颖,事件要有意义,或在平凡的事件中能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过分集中在挖掘事件的意义上,而忽略了对事件本身的体验。这样的作文貌似深刻,但却不是学生的真思想和感受。也很容易造成学生胡编乱造或随意抄袭的后果。例如一位学生在《其实,我真的很后悔》一文中这样写他倒霉的一天:上午挨了老师批评;中午回家碰到油瓶,又被妈妈数落;下午上学再遇雨,雨中骑车又撞到了一个去送饭的小姑娘,饭菜洒了一地,他却扬长而去,事后追悔不及。虽说无巧不成书,但这样的巧合你相信么?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一种“平常心”来写作文:“我想把我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或“这是我对这件事思考的结果”。脑子里没有预设的框框,没有种种“微言大义”的想法,只有一颗:“平常心”。心情放松了,外部世界的事件就容易感动他,引起心灵的共鸣。例如有一个学生在《春天的第一朵鲜花》这样写的:我的母亲,用粗糙的手掌不停劳作,为了我的明天;我的姐姐,在青春年华四处奔波,为了我的学业。我爱她们,因之而爱天下所有平凡或不平凡的女性„„我在心底里想对她们说:“你们!永远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给平凡世界带来了美丽和真情„„”言由心发,文自情生。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魂魄所在。只有发自内心、抒发真情的语言才独具个性。

二、鼓励用自由之笔,显自在之趣。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决定了它必须肩负起培植学生人文精神的使命,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思想的自由健康发展,起到自己的重大作用。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写作,授予学生一些写作知识。然而,这并不是说教师有权干预学生写作中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等。如果,一切问题都有定论,一切事情都无须探索,学生只需听从教师的教诲,记住教师给予的结论,还要那么多丰富的大脑干什么? 因此还学生以写作的自由,自由的作文才能承载自由的灵魂。作文是学生生存状况的展示,生活的色彩班瓓,必定能带来作文的丰富多彩,只要允许并提倡学生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心情,不再追求所谓“意义”、“崇高”、“深刻”之类,学生写文章还怕无米之炊吗?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只需明白写作是个体与世界的对话,是个体运用语言传递生活的体验。就鼓励学生放胆地抒写自己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性情,不假作,不伪饰,自然写出悦己动人的美文。

三、培养创新思维,展现独特观点

培养创新思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开放式教学方式,结合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活动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广东版高中《语文》(必修1)的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时,可设计一个活动,主题是“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个性和关系”。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经验和观点,而且要求每位学生在活动记录本上,记录下别人言论和自己的思考、发言的提纲等,进行比较。了解到各个人的个性差异,也提高了认识能力。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为激活学生思维,命题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化大题为小题,化远题为近题,化深题为浅题,在形式上做到自由活泼、灵活多样。多题选择式、半命题式、自由命题都是较为可取的。当然,还可引导学生跳出相同思维的圈子,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方向、视点、层面去选材,构思,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例如,清华刘海洋向熊猫泼硫酸一事,就曾炒锝沸沸扬扬,笔者曾将这一热点引入课堂,要求进行思考,谈自己的感想。在我的引导下产生了许多有见地有质感的观点,如:学历和道德水平成正比吗?德育重于智育。一个合格大学生应该是怎样的?等等。它激发的是学生对社会进程中“危机”的深层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也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融入到作文选材中。这样,在作文时才能独辟蹊径,写出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文章。

四、开放取材渠道,丰富创作内容

学生作文,往往缺乏新意,其中相当程度表现在内容的类同上,学生选用素材陈旧,事例几年如一日就是那么几个,例如写老师,大多会写老师带病上课或辅导差生;写同学,就写他(她)助人为乐或拾金不昧。“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事例新颖,会令人眼睛一亮,怦然心动,表现为事件新、生活新、感受新、体验新等方面。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北宋理学家朱熹有诗言:“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活水”就是生活。是海洋,是宝藏,生活中时时处处潜藏着语文因素。我们可以以课堂为窗口,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如 上街,就可以引导学生留心各具特色店名,马路上的宣传标语,自然也能感悟到语文的微言大义;在听歌曲的时候,学习其语言及写作技巧。如表现母子亲情,可用《常回家看看》,呼唤见义勇为的美德,可用《该出手时就出手》等等。这样的标题亲切自然,无疑会胜人一筹;在看电视时,可赏析广告语,学习它们通俗而典雅的语言。如黄河汽车广告语“黄河之水上来,黄河汽车遍地开”,佳友打印机的广告语“不打不相识”,佳能复印机的广告语“百闻不如一印”等等。可以叫我们感受到俗语的永恒魅力,把广告语融入作文中,可使语言幽默诙谐,风趣活泼,别有意蕴。在逢年过节时,可以推敲春联,咬文嚼字;在旅游时,可感受风景名胜里蕴蓄的人文内涵。所以说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数可描写的事物,世间万物,处处变化运行着可歌可泣的现象,只需要把学生引向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身心去感受,用激情去探索,创新的种子就会理入心田,写作的源泉就会永不枯竭。

此外,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范围,培养他的读书爱好,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作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收集素材,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尝试创作。可采用走访、考察、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为写作贮蓄“例源”。指导写作时提醒学生多想想国内外热点,最身边的新人新事,最新的一些读物,使之在用例方面充分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张扬写作个性。

写作是一种最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能承载和张扬作者的个性。这们应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积极发展个性,为学生开辟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让作文阵地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美好田园。

下载新课标下小学中年级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下小学中年级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思考 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第二十二小学 李金慧(节选)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摘 要】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如何选择更有价值的教学方式,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主题,也是教育者永恒不变的旋律。......

    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沙桥中心学校小坝完小 王建聪 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现代小学教学方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也......

    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现代小学教学方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初探(推荐)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姓名: 付晓艳单位:楚雄州禄丰县金山镇小学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给予欣赏和包容,还要给予引领和点化: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 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 陈薇儿 摘要:新一轮的课改实验,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

    新课标下对作文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思考——解放学生 放飞思想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 秦松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点,更是难点。语文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做出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集语文知识、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方面的综合体现,由此也成为语文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疼的一项内容。教师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