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19-05-13 01:0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刍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刍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第一篇:刍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刍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以及实践性比较高强的科目,更是一门充满德育教育学科。要想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阅读教学则是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因此,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构建新型的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习动机

一、注重课堂朗读训练和评价,树立学生阅读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多角度”是指每个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有创意阅读”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这反映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感情的熏陶,而朗读是培养学生朗读情感的方式之一。对此,教学时,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和评价,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树立阅读信心。

1.根据不同的朗读形式,给与贴切的评价。有感情的朗读应该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不同学生对文章情感基调的把握的方式也不同。学生在朗读时,教师根据不同形式的朗读给与贴切的评价,并适当启发,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朗读的快乐,自然而然的将饱满的感情释放并融汇到朗读之中。朗读成为学生个人感情的宣泄。

2.注重学困生、留守生朗读评价。在生活中,学困生、留守生的内心更需要老师的关爱,更渴求别人对他们学习的认可。针对这样的学生应常常鼓励他们:你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这段话或文章,相信你下次会读得更多、更好。这样的语言会化解学生在课堂朗读中的尴尬,并品尝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阅读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自主阅读

动机是愿望改变为行为的动力。如果一个人只有愿望而无动机,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他的愿望是无效的,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因为动机指向目标,它反映的是某种需求;动机指向行动它为获得需求满足而产生行动。我国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这个道理,在《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乐之”的程度,“乐之”的程度越高,学习动机就越强烈,行动越坚决,维护行动的时间就越长久。所以说激发学生阅读语文的动机,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阅读。

三、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

1.品味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选入课本的文章,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学习时,要对作品熟读精思,并进行适当赏析和评价,这样可以启发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了解作品的作者及时代背景,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学生在阅读作品时,不仅要了解作者,更要了解作者生活和时代背景。任何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只有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学生在阅读时才能准确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

3.比较初稿和定稿,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许多文章都是通过作者反复推敲修改后才定稿。阅读时如能找到初稿,拿出与定稿进行比较,看看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并反复思考作者为什么修改。对其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问题往往会有人提出新的看法,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从中受到亲启示,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大有益处。

四、注重拓展教师视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通常来说,语文教师除了是相关知识的传播者以外,还是学生知识结构的设计者和搭建者。正因为如此,这就需要?Z文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素养。为了确保教师能够更好地充当知识的设计者和搭建者,具体来说,教师不仅仅是要不断完善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自身心理学以及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能更好地去了解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最终使得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在进行实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首先需要掌握阅读教学的规律性,方法正确且适合的阅读教学方式是有效阅读的前提条件。为了能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知识。同时,为了防止出现语文教学活动的盲目性,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在实际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更好的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按照每位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为每位学生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需要做到因材施教。

五、以教师的情感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高效完成阅读任务

阅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兴趣。初中生心理特点表明,课前激趣对学习非常重要。每学一篇文本前,教师都应该设计一段饱含情感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当然,单纯就这一点激趣是不够的,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因此,教师应选择与文本主旨一致或接近的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名篇,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理解文本的契合点,从心理上降低难度指数,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力求语言亲切生动、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以形体语言。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力求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状态下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逐渐探索新型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蒋成禹.语文课读解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二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文本细读教学刍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文本细读教学刍议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文本细读教学分析

在初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中,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教师缺乏深厚的理论修养,对文本不能进行深入的探究。文本细读实际上是用教师的细读来引导学生进行细读,用教师的阅读体验来带动学生的阅读感受。而教师的理论素养往往达不到进行文本细读的要求,使得文本细读教学不能深入进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其次,教师在对文本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文本分析太细,使得文本细读出现异化。很多教师先大量收集泛文本素材,然后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但由于对细读的程度和内容无法作出恰当的界定,对学生的要求被拔高,效果适得其反。最后,初中阅读教学的功利化目的使得文本细读演变为知识积累。由于多数学校考试频繁,很多教师将文本细读理解成了对课文的细致分析和繁琐讲解,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与领悟文本,原本由文本细读带来的美感被一个个的考点和考纲所淹没。

二、文本细读的策略及案例分析

1.以回归文本为指导思想,提升阅读的质量

要使文本细读真正做到回归文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对于陈旧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教师应敢于摒弃。对于应试教育轻文本、重视条条框框的现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阅读和领悟文本,敢于提问和质疑。其次,教师应该重视文本的审美功能和文学性。对于思想性和文学性较强的文本,教师要重点挖掘,通过深入的讲解来促使学生的鉴赏水平和感悟能力得以提高。最后,文本的回归应该回归到学生本身。对文本进行细读教学时,应该以学生的理解为前提,重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一切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

2.将挖掘文本作为分析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文本细读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方法,最主要的是对文本进行挖掘。从文本细读的发展历程看,文本细读并不是一种阅读者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批评,而是一种对所阅读的作品进行详细解释和分析的方法。在分析的过程中,读者可以说是用放大镜在捕捉着每个字的言外之意、联系和暗示等。一般先是了解词义,然后理解文本的语境,最后把握文本的修辞特色,这也从理论层面提醒我们,在文本阅读中挖掘文本应该是主要的分析方法。目前来说文本阅读中的分析方法有三种,分别为批评学的细读法、符号学的分析法和叙述学的分析法。针对初中生的接受特点和认知特点,批评学的细读法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多数教师认为在备课中不断对文本进行挖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细读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初中生自身并没有掌握挖掘文本的能力,教师在文本细读教学中,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尽快掌握这一分析方法。

3.以泛文本积累素材,促进阅读教学

将泛文本作为教学累积素材,是因为泛文本和文本间有着互相补充、不对称、共谋和间隙的关系,二者互相敞开、互相补充、互相接纳,不断融合,从而建立起新的理解关系。所以泛文本和文本的重新建立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以提高的过程。泛文本积累的途径主要有:首先,应该积累同主题的泛文本,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长征主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和长征有关的文字资料或者影视资料,促使学生多方位理解文章的主题。其次,应该积累同一作者的泛文本。一般成熟的作者都有各自典型的风格,如苏轼的旷达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引导学生对同作者的泛文本进行积累,就能理解每位作者一贯的精神内涵,有助于文本细读。最后,应该对和文本有关的视听材料进行积累。如教学中所使用的图画、视频、录音等,这种泛文本具有立体性和形象性,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应该多积累这方面的泛文本,帮助学生细读文本。

4.文本细读教学实例分析

文本细读教学的案例很多,以《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的学习为例。首先,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向学生提出“你心目中的男子汉的样子”的问题,这种提问能与学生的接受特点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结合要学习的文本,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学生可能不认识的生僻字,请学生上台填拼音,并对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最后,针对文本中较为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词,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如勇敢、智慧、沉着等,这些都能充分体现文本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在充分掌握这些词汇和段落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总结文本的主题思想及相关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对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回顾。

文本细读,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双重收获,既能帮他们理解言语的意蕴,还能使他们收获言语阅读的感受和经验,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刍议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

刍议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

摘 要:初中语文长期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因此语文成绩也不够理想。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学生的语文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通过分层教学才能有效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一、目标分层,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不是负担”,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人说如果老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他成功了一半,这不无道理的。当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学习任务对他来说也是很沉重的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若有浓厚兴趣是时,就会全身心投入,再艰巨的任务也会乐此不疲。我们常说:“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实际上,学生对学习也有这样的心态,他们如果觉得学习存在很大困难时,通常会主动放弃,懒得去尝试。一旦养成习惯,兴趣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我们在这时候能根据学生的客观差异,采取教?W目标分层的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出他们可以达到的目标,就可以为每位同学获得成功的信心,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二、训练分层,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取得收获

语文学科也强调操作性,强化训练是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训练中有明显的收获,必须使学生乐于训练,主动训练。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强弱之别。如果对每位学生的训练都用同一标准,对学生实施无差异训练、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这必极大导致学生“吃不饱”与“吃不消”现象的发生,训练就留于形式,收获甚微。要避免上述不良现象的出现,我注重训练学习、作业设计全面兼顾,不可偏废一方,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有较大的收获。

例如教学《春》一文后,围绕重点训练目标,制订了总目标和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摘抄优美的句、段。(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3)精选优美句段欣赏,仿写某处优美景色的片段。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分别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能“跳一跳,摘果子”增加了学生的训练有效性,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收获。

三、评价分层,激起每位学生学习信心

评价是具有导向,激励功能的,它能让学生渴望或乐意去再次学习。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都是单一以学生考试、作业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种种表现的评价,这实际上是一种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公平的评价,久而久之,势必打消了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磨灭了他们的进取精神,使其逐渐丧失了热情。我们知道,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每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然而,很多时候课堂还是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评价标准可分清层次,不能强求统一。对平时少开口、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即使声音小、回答不全面,甚至答错,只要能开口,我们都应给予鼓励、肯定;而对学习能力强,较活跃同学,必须有独到见解,获得赞同或鼓励,各个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这样主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更期待下次得到参与和鼓励,长此以往,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信心也得到保证,课堂又何尝不活跃,学习气氛不浓呢?

四、教学内容分层

语文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最难便是对教学内容的分层,我在对教学内容分层是主要从内容的深浅程度和数量多少两方面入手。首选,在分析学生基础、学习潜力、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设定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达到最基本的目标即可,对于学有余力的则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探讨提高性问题。做到“上不封顶,下有保底”。其次,对于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也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同样针对全体学生,此类知识数量最多,属于基础知识;第二层针对大多数学生,数量适当,属于应用型知识;第三层针对少数尖子学生,属于提高型、发散型知识,知识点数量较少。对教学内容如此分层,将知识的难易与多少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达到了供与需的平衡,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五、教学提问分层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一个班级中,因为学生层次的不同,提问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因为学习气氛是所有学生共同维护的,只有当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提问获得自信心,产生学习的愉悦感,才有可能将良好的学习氛围保持下去。所以,教师在提问时,首先,应该让“学困生”解答基础性的问题,通过寻找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多加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信心;之后,提问“中等生”,问题难度加大,利用他们回答中的遗漏之处,提示引导,将问题深入下去;最后,提问“尖子生”时,借助他们的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如此,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气呵成,在分层次提问中带动全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

语文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分层教学的实施还需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相互合作、配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盛慧.分层教学:适应性教育的艺术[J].新课程(综合版),2010,(11).[2] 高洁.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J].中学数学,2008,(08).

第四篇:(论文)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模版)

浅议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宁谷中学:娄明英

【内容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审美教育又被提上了日程。本文分别从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两方面,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探讨。审美教育不同于德育,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它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必要性;方法。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

——罗丹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各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一)美育是促进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一首乐曲,有的人听起来如痴如醉,觉得趣味无穷;有的人却听得索然无味。一幅绘画,有的人看起来意趣横生,赞叹不已,而有的人却感到是杂乱无章,是线条的随意勾画和颜色的任意涂抹。如此种种,都是由人们审美的修养高低所决定的。而人的审美修养又是由美育来培养的。可见,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美育是语文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

兴趣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的主要职能是使学生把学习化为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兴趣的培养则离不开美育的功用。那么如何将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如何在语文教学具体、灵活、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

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一)教师要树立审美的教学理念

没有美的理念就创造不出美的形式。正因为如此,教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见闻,丰富的情感体验,娴熟的表达技巧之外,还要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创造全新的教学境界,吸引先进的教学理念,加上自己的智慧,用美的形式教学,同时做到以情动人,以形诱人,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意识到了自我,并感到无限的乐趣。

(二)介绍作者,渗透美

每篇文章的作者,都有其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不同时代的作者,寄寓着不同时代的思想、不同的目标追求。在了解作者的思想、目标追求和创作背景时,学生便会被其精神所感动,从而树立起心中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清晰地看到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什么的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该学什么,该恨什么。例如,在学习每篇文章之前,我们都要对作者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过程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学生听后就会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屈原、文天祥、岳飞、陆游、辛弃疾等英雄的爱国雄心;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范仲淹、龚自珍等人物的忧国忧民;徐霞客、李四光、沈括、竺可桢等人的科学精神;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奋发图强的壮举。这些审美感悟大都是从学习文章之前的作者简介中获得的,它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三)巧设情境,感受美

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具有欢乐气氛的情境中,人就会欢乐;在具有悲凉气氛的情境中,人就会悲哀,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起到一种感化作用,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气氛,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去扣击学生的心弦,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教育和启迪。于漪老师在教《最后一次讲演》时,用《闻一多传》那祯有特色的封面付诸于学生的视觉,创设一种特定的审美情绪。置身于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被感染被融化吗?于漪老师就是这样善于以其细腻、准确的感受能力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闻一多先生“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的美的境界。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感受美,表达美,领悟美的氛围,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充分的审美情感,从而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陶冶。

(四)赏析美文,领悟美

每篇文章都有其特定主旨,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语段或语句,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如《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段议论,使我们领会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中“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段,抒发了作者娱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反复颂读体会,就一定会领悟为什么古仁人之“忧”“乐”乃作者推崇的“悲喜有忧乐”,为什么太守之“乐其乐”与“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游人之乐”“禽鸟之乐”有着绝然不同的情怀。这些充溢于文章中的情志之美,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净化其心灵。

(五)发挥想像,创造美

叶圣陶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所谓想像,是把记忆表象,经过加工改进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人的想像力神通广大,它可以“思接千秋,视通万里”。例如学习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我让学生联想我们安顺众多的石拱桥,去想象我们安顺古老辉煌的历史,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通过想象,进行组合和创造,从而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图画,创造出“美”。如讲《春》,我就让学生联想到有关春的名句,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让学生联想李白托付友人关心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通过联想和想像,则更能体会诗中创造之美。

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不但依赖于过去的感知,记忆表象,同时还需要抽象思维的参与。如看到太阳,就看到了希望,看到绿叶,就充满了信心,看到干柴烈火的燃烧,可感受到男女之间炽热的感情,看到小草绿了,可感受到春的到来,感受到春风拂面,百花盛开。如此种种,就是抽象思维的过程。想象中参与抽象思维的教程,也是创“造美”的过程。

结语:语文课堂教学的未来是光明的,审美的。

康德早在几百年前就告诉我们:“能震撼我们心灵的,除了头顶繁星闪烁的夜空,还有深藏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语文教学肩负着净化心灵,弘扬文化的历史重任,虽然我们的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步伐刚刚迈开,仍有阻力,但坚信发扬美乐一致的人生观,我们的前途就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教育文摘报》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五篇:刍议创新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教育论文

【摘 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拙见: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改变思考的角度,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2.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潜能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1.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2.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发挥语文课“平等对话”的优势。只有进行“平等对话”,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3.鼓励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启发、引导。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1.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2.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在近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给自己定了一条这样的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总是不断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下载刍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刍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刍议美术教学评价

    刍议美术教学的评价 河北唐山丰南区教师进修学校 冯立媛 通讯地址:河北唐山市丰南区教师进修学校(友谊大街3号) 联系电话:*** 03158680170 邮政编码:063300 电子邮箱:jtyg......

    高考速写教学刍议

    高考速写教学刍议 速写,《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速写,一般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培养敏锐的观......

    数学语言教学刍议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刍议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刍议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

    刍议初中平面几何教学

    刍议初中平面几何教学 摘 要: 提高平面几何教学质量,一直是初中数学老师的追求,也是困扰师生的一个难题。作者就如何从代数过渡到平几教学,平几入门教学方法,对学生采取适当的帮......

    书法欣赏课教学刍议

    书法欣赏课教学刍议 重庆市垫江县高峰小学校 余群桥 电话:*** 【内容提要】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书法作品也有因其本身的方法和规......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应用策略_(蒋发萍)(合集)

    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策略 作者:蒋发萍 性别:女 职称:中二 学历:本 单位:马桥初中 通讯地址:马鞍山市当涂县马桥初中 电话:*** 邮箱:928957527@qq.com 邮编:24......

    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 我们语文的课堂追求为:课型定位要灵清;组织形式要灵活;文本解读要灵透;语言学用要灵动;学情应变要灵敏;规律把握要灵便。 经典文本适合作为“主题型文本”来对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