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策略谈[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01:3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文教学策略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文教学策略谈》。

第一篇:古诗文教学策略谈

古诗文教学策略谈

和安中心小学

叶吐艳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是灿烂夺目的艺术。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诵读古诗文,对少年儿童的文化积淀、情感熏陶、智力开发乃至少年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云:“不学诗,无以言。”又云:“口诵心维,终身受益。”《新课程标准》强调“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感悟。毫无疑问,“古诗文诵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构建与提升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教学方式。

那么,短短的一首诗或几十字的词,教师要如何引领学生感悟古诗文无穷的魅力呢?要怎样教学,才能演绎出其丰厚的内容呢?

(一)且吟且唱,诵读感悟。

古诗文的教学常用的就是诵读教学法,诵读渗透全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初读,读对读准,字正腔圆。再读,读出节奏,有板有眼。深读,读出意境,有滋有味。古诗文的读,有讲究平仄规律的诵读,有半读半唱的吟读,有和着古曲的唱读,有且歌且舞的美读。在引导下读,边想象边读,范读,带读,伴读,在读中感悟语言,读中想象意境,领会诗人情感。

古诗吟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生平长仄短的规律后,借助老师的手势,体态引导学生吟读古诗,这有些像合唱时的指挥。所谓唱读,即借古音乐配合,将诗唱出。如:配《阳关三叠》学唱《送元二使安西》,还可用《明月几时有》的旋律唱《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手舞足蹈的读。

另外,就是以诗作答,反复诵读,层层推进。

课例:《泊船瓜洲》诗中,老师说:桃花又开了,小草又绿了,燕子又回来了,然而诗人却离开了,有道是故土难离,诗人不禁想————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怎能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是不得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忆了家乡,回忆了亲人之后,老师又对比问:团团圆圆一家亲,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和朋友一块饮酒,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也许他一去不能回呀,再看一眼————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种乡思啊,惟有问明月————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反复多次的吟诵之后,学生不仅熟读了诗文,也更深沉的理解了诗人的情感。

(二)巧用“抓手”,领会诗意

除了借助注释,工具书,自己初步理解诗意,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技巧。1、以训练促理解。

《清平乐·村居》中窦老师运用了语言训练的方法,理解词语“相媚好”。师:让我们走进画中,和他们聊聊吧!然后出示练习,交流: 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翁夸赞媪说:__________。这就是———生:醉里吴音相媚好

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__________。这就是——生:醉里吴音相媚好

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翁媪夸赞__说:__________。这就是——生:醉里吴音相媚好

通过大量的语言训练,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相媚好”是互相夸赞的意思。这样,以练代讲,以读代讲,效果自然比直接用话语解释要好得多。

上《泊船瓜洲》,为了让学生感受春天故乡的美丽,和诗人离家的乡愁形成对比,我也设计了一处训练。

师:“春风又绿江南岸”,读着这句诗,你脑海浮现了什么画面?你似乎还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练习:

春风又绿江南岸。----又---江南岸。

----又---江南岸。生:百鸟又鸣江南岸。生:桃花又红江南岸。生:鸿雁又回江南岸。一次次的交流中,学生的眼前也浮现了一幅幅江南图画,对理解诗人的情感也就水到渠成了。

2、抓诗(词)眼悟诗情。

有些诗,有表达诗意或诗人情感的词,这就是诗眼、词眼。教师敏锐的抓住诗眼、词眼,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避免了单调的逐句逐句的讲解,使古诗的教学支离破碎。

《清乐平·村居》中,窦老师抓住了“醉”“卧”“最”几个词眼。尤其是“卧”字的处理,甚妙。一开始,学生以为小儿偷懒,顽皮,窦老师先让学生说说换成“趴”“躺”好不好?启发学生体会“卧”可侧卧、仰卧、趴卧,是最舒服的姿势,又唤起学生在草地上卧着,打滚的记忆,感受“卧”的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又想到静卧时的安静,安详,心无旁骛,他也许在想,莲蓬带回家要给两个哥哥吃,还要给年迈的父母吃。到此,学生也就从这一卧字,感受到了小儿的可爱,明白了最喜小儿的缘由。

《如梦令》中,老师抓住了一个“醉”字,从词中想象画面:让人陶醉的景——“溪亭”“日暮”“惊起一滩鸥鹭”,感受李清照的幸福生活,品出她这醉的是“乐酒”,又通过《声声慢》对比,感悟醉的是苦酒。以诗引诗,学生对李清照的人,词风就有了全面的了解。3、借板画明诗意。

古诗大多言简意赅,诗意凝练,有时运用板画,可使诗意一目了然。

《泊船瓜洲》一诗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三个地名之间的位置,让学生根据注释,在画上填上地名,直观形象的就理解了诗意:京口和瓜洲隔江相对,京口和钟山只隔着几座山。

瓜洲

~~~~~~~~~ ~~~~~~~~~

~~~~~~~~~

钟山△△

京口

板画,形象生动,寥寥数笔,便可将一言难尽的意思呈现出来,何乐而不为?

(三)深入悟读,想象意境

古诗词难教,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诗的意境难以带领学生进入,因为古诗的写作年代久远情景难以再现,诗的语言非常凝练且有很大的跳跃性,诗人的情感也与学生有很大的距离。那我们要如何处理呢?

1、想象画面,感悟情境

诗既可唱,又可观,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

窦桂梅老师在教《清平乐·村居》时,带领学生领会词的意境,就采用了画面处理。

在学生读通整首词后,问:你看出了哪些画面?

学生仔细思考后,纷纷说:“锄豆”“织鸡笼”“剥莲蓬”“谈家话” 每讲到一幅画面老师就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欣赏,品读:锄豆让你想到了什么?送他一首《锄禾》。织鸡笼,谁在织?为什么织呢?剥莲蓬又让你想起了什么画面?想起了什么诗句?带着你的想象读,读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境界。“谈家话”老夫妇说的是什么?画面中还有什么?是什么把这些画面连接起来的?(溪水)

再让学生听流水声,想象,品味,最后,你可用什么词题写所看到的这幅画面?浓缩成词中的一个字——醉!可真应了句“沉醉不知归路”。

诗是美的,想象是美的,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成功的古诗文教学,所以学习古诗文一定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2、反复含咏,回环复沓

在《独坐敬亭山》教学中,老师一唱三叹,回环复沓,引领学生进入诗人的心灵。

老师说:人看山,山看人,这哪是李白和敬亭山,分明是两个李白,两座敬亭山啊!李白,你是不是有话要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呀敬亭山,你是不是也有什么话要对李白说呢?学生练笔: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它说:__________。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它说:__________。

练笔后,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回答:当天空所有的小鸟都飞去时,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它说:__________。当云儿都飘走时,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它说:__________。当太阳都已落山了,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它说:__________。这一切都是因为————相看两不厌,只有李青莲。

这种方法,是王崧舟“诗意语文”常用的,但要使用得当,否则,很容易把学生变成配角,造成无病呻吟。3、借助多媒体,渲染气氛

现代教学手段能为我们提供可视,可听的画面、音乐,缩短时空距离,渲染气氛,穿越时空,沟通情感。

窦老师的《清乐平·村居》引入了《明月几时有》《最浪漫的事》,在讲到翁媪相媚好时,念“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感受一家人和谐生活的温馨。

再如教学毛泽东的《长征》,采用气势恢弘的歌曲《长征》,截取红军过雪山草地,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断,会使学生对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有更深的体会。所谓“教无定法”,虽然《实用小学语文教学90法》一书列举了识字写字教学法、听话说话教学法,阅读写作教学法等90种方法,可就是没有一种表明是进行“古诗教学法”的,但“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能深入浅出的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兴致勃勃地吟诵古诗文,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都可称得上是好的教学策略。

第二篇:古诗文如何教学

古诗文如何教学

古诗文教学看似简单,因为我们常常以串讲的形式贯穿全文,一点也不用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也不用担心课堂上会忘记接下来讲什么。通过专题“温习背诵的诗文”教学的视频学习,我深感到要真正上好古诗文教学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首先,古文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处理好“言”和“文”的关系。具体表现:一是大量的课堂教学有“言”没有“文”;二是走极端,只有“文”没有“言”;三是简单的“言”加 “文”,没有将“言”和“文”融合在一起。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也犯了第一条错误。花很多的时间去翻译句子,而忽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言文教学之所以不好把握就因为它是是文言文,横亘在学生面前的困难就是看不懂文言文,记不住、枯燥。老师为了面面俱到,而通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而采取了最文言文的教学方式:串讲。但这种单纯式串讲的不良效果就不言而喻。不串讲吧,学生又都掌握不好文章内容,更不用说去体会情感了。这也陷入了两难。其次,古诗教学。诗人把内心的情感浓缩在一首篇幅短小的诗里,感情细腻而隐晦。如果把古诗当成文言文那样拿去翻译的话,这样古诗教学又完全支离破碎了,完全没有韵味。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再结合专题们的意见,我个人谈谈如何进行古诗文教学的一些看法。关于文言文教学,我们要处理好“言”和“文”的关系,不能再走以前的弊端,要兼顾“言”和“文”。理解文本为欣赏文本服务,欣赏文本以理解文本为前提。要在课堂上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至于文言文教学中的串讲,我认为串讲要改变形式,不能一味地老师讲,学生记。要变换一下,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上来,让学生讲,这样学生才会有“紧张感”,才会下意识地去结合课下的注释去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让学生讲的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讲的情况就知道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如何,再适时引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内容。再配以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还有古诗教学,一要加强诵读,关注学生的积累,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积累,在平时要督促学生对古诗的背诵积累;二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去感受、去体验,就是所谓的“入境”;三是通过诵读入情,想像入境,再引导学生悟理。古诗词欣赏要由内而外,从文本入手。总之,我们在教学中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要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不断进步。

第三篇:古诗文教学

1、抓好拼音教学,奠定读书基础。

培养读书习惯要从孩子做起,但二年级的孩子汉字还未学好,怎么读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分阶段安排不同的读书活动。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我们首先从抓好拼音教学入手,强化拼音练习,边学拼音边指导孩子读简单的儿歌,开展拼音比赛。拼音练好了,才有可能读好书。

2、听故事,培养读书兴趣

借助拼音读书,速度慢,也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因此我们在学期初与广大家长联手,采取听故事的读书形式,先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当他们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时,告诉他们,其实这些故事就在书中,你也可以来读书,就会看到更多有趣的故事。

3、读书识字互利互惠

读书与识字其实是一个整体,读书可以帮助认识更多的生字,识字又可以提高读书的速度。我们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就将读书与识字融为一体,读书时将认识的生字圈出来,介绍给大家,还可以制作读书卡,把新字摘抄或者剪贴制作成读书卡,瞧,各种漂亮的读书卡:苹果型、桃子型、星星型„„各式各样这些都是孩子们读书识字的收获与结晶。

4、古诗文诵读活动。

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背古诗的积极性,我们把诗文背诵记录张贴在墙上,每个学生随时可以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古诗背诵情况,整个班级营造了一种竞争、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古诗文教学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文阅读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很重视这种作用,对古诗文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课程目标·总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80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7—9年级)“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施建议·评价建议)

教材的编排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学生初始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教材中,每单元5篇阅读课文中有一篇为古典诗文,八、九年级教材中有二个以主题为线索的古诗文单元,每册教材在附录中推荐课外背诵古诗词10首。这种编排形式改变了以前以文言文知识为线索编排、集中教学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在阅读体验上推陈出新。由此可见,新课程中的古诗文阅读教学要求要突破知识型教学模式的框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阅读体验,养成习惯和培养能力,最终形成文化积累。

然而,传统的古诗文阅读讲读解译的教法,又造成了古诗文阅读教学“少、差、慢、费”的现状:少,课堂容量少;慢,学生形成积累慢;费,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不摆在语文教师案头的重要课题。

二、“自主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古诗文教学中,本人进行了“自主阅读”教学的尝试。这种模式以学生有组织有步骤的自主阅读为主要特征,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般有以下几个教学流程:

1、正读。

所谓“正读”,就是纠正初读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语调错误。

这一步骤是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旨在扫清语音、句读障碍。可采用“录音带(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正音——学生再读课文——教师纠正语调、句读——学生顺读课文(效果检测)”的教学流程。

2、译读。

所谓“译读”,就是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这一步骤旨在让学生在读懂课文注释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意。可采用学生个人自读自译、小组内读译听评的形式。

这一步骤只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不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文白对照,否则又落入了传统的文言演绎白话的费时费力的窠臼。

3、品读。

所谓“品读”,就是在理解课文大说明书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

这一步骤开始时教师要对课文中有关作家作品、文体特征、创作背景等内容作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课文层次、情节、人物(场景或景物)、笔法的理解。还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每组由一主讲人谈出理解,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4、理读。

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字词的学习,用“整理”的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板块。

这一步骤旨在学生对所学的文言字词进行清理、梳理、整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以提高积累的效率。

5、背读。

所谓“背读”,就是在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背读课文,背诵课文。

这一步骤是学生最终形成积累的关键。前面四个步骤到位后,这一步骤似乎水到渠成,但要对学生的诵记读背作精要的指导。这一步骤要尽量避免单调枯燥,可采用个人表演读、小组分角色朗读、各组之间比赛背读等多种形式。

6、移读。

所谓“移读”,就是让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利用所积累的语言和掌握的方法阅读课外难易相当、意趣相近的古诗文,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这一步骤可用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掌握程度。

“正读、译读、品读、理读、背读、移读”这一教学流程,不仅是亍诗文阅读教学的新型课堂模式,而且可作为学生课外阅读古诗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臻于更高境界。

三、“自主阅读”教学的指导艺术

“自主阅读”教学,以学生大密度在直接接触文本为特征,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如何做到课堂活而不乱、大而不散?这还城楼教师充分发挥主导性。教师在课堂的指导艺术主要体现如下:

1、设计合理。

首先,教师要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为学生每一步骤的读提供一个准确的目标性框架。其次,教师要从学科思维训练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个深浅难易相宜的方法性框架,如朗读、默读、通读、精读等方式的选用,对比、交流、归纳、概括等方法的选择。

再次,“移读”的内容教师要作精心的设计。设计既要有梯度、难度,又要使学生在已有语言积累和阅读方法的基础上顺利进行,从而有成功阅读的体验。

2、调控有度。

学生的自主阅读有时呈一种无序状态,随意性很强,每一步骤都需要教师作好实时调控。教师在实时调控时,要做到三个“有度”:文言知识要难易有度,问题探究要深浅有度,思维训练要收放有度。总之,既要肯定学生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发现,又不能偏移既定目标,费时费力过多。

3、点拨到位。

学生的自主阅读有时会遇到困难和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教师作精准的点拨,如《木兰诗》中对“互文”句的理解,学生往往有积累障碍,教师就要作出适时的举例点拨,让学生充分了解句式特点而去找到相应的文句加深理解。

总之,在“自主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改变角色,由以讲析为主改变到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点拨为主,这就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研究教材、找准线索以及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尤其是自己如何作精要点示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学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长进。

1、营造诵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1)提高认识,重视并扎实地开展诵读活动。要求语文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学期本班对诵读要求有计划,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篇目与自选篇目背诵相结合,可以举行“班级诵读比赛”、“古诗文知识竞答”、“诗词配画”、“诗词配文”、“师生对诗”等等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积累、诵读的积极性。

注:我们的班级博客里已经开始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乐园了(其中有“给画配诗”,还有“古诗文知识竞答”),希望家长能和孩子共同参与!

(2)每节语文课预备铃响教师准时进入教室组织学生开始课前两分钟的诵读。(3)每次语文早读安排十分钟诵读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加强诵读指导,开展活泼的诵读活动。让每天清晨本班充满朗朗诵读声。

(4)每周周末回家诵读,家长积极评价。

2、开展“亲近古诗文”活动,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

我通过“民族文化知多少”的口头以及书面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还很薄弱。于是,“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3、、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 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①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周为学生提供一两首古诗文,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

②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2)探索出有效的诵读教学模式

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4、、创建“语文与文化”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加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从本期开始,我们通过书本、网络来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新时空。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从而使学生在经历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规律,发展语文素质。这种多渠道的教育形式,可以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

2、在目前,我们的诗歌教学存在着“内容教死”的现象,理解紧紧扣住教参。其实,诗歌的理解是有多样性的,我们如何能够在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发现方面找到突破口,使他们既能有自己的理解,又能平衡测试?

我的回答是:转变观念,提倡个性化,加强诗歌教学与考查改革的力度 首先谈谈个性化阅读

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实践能力,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在《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一书中认为“每一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的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指明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怎样来理解这一概念呢?本文打算从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来阐释个性化阅读的基本特点,并探讨进行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 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对于阅读活动而言,个性又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个性化 阅读行为。

1.自主性 个性化阅读的第一个特征是自主性。何谓自主?就是在阅读活动中要以学生自己的研读为主,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来把握、分析和鉴赏课文,使阅读活动建构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而我们现在阅读教学的一个缺陷就是教师对于课文总是唯恐讲得不够深入、不够透彻,从字词的分析、重点段落的剖析到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的诠释,方方面面都要讲到,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指导权。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的情境,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2.创造性 文本给读者留有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密码,这也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读者在发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一次创造。所以,阅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读者个人的前经验不同(心理学上称之为图式),当然在阅读活动中对于文本的解释也不相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多留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多角度对于课文的空白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丰富的想象力,开创性的思维来陈述自己的见解。

3.体验性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这种体验主要表现在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上。加拿大学者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在《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一书中利用阐释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解释,他认为“阅读世界,将世界铭刻在心,要求人们与世界协调或者说倾听世界,并要求大家听从生活最深处的共鸣”。阐释学主张对话,阅读活动也是以对话为基础的。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二是整体,阅读的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而不是建构在对于每一个字词句的剖析上。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阅读,在朗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引发学生的共鸣。鼓励学生对于课文的整体感知,整体把握,而不是去刻意地寻找关键词和中心句。

4.批判性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具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个性阅读活动中的批判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敢于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二是敢于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与教师展开关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性地树立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质疑,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有可能得到培养。

(二)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如何针对个性化阅读的特点来开展阅读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 展开:

1.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进行个性化阅读,是不是只读少量精品文章就可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语文讲读课文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对于少量精品文章的精讲与精读,一个星期就只让学生读很少的几篇文章,这与现代语文的特点不相符合。我们知道,人类现在已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报刊和因特网上每天充斥着惊人的信息。阅读作为一种现代生活的方式,是处理信息的一种手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帮助人们快速浏览信息,处理信息,在阅读中获取新知识。而现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缺陷就是信息量太少,一堂课的教学只围绕课文转,很少能跳出课本,超越课本。我认为,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大量阅读是前提。不仅要加强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勤做读书笔记,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要鼓励学生上网阅读信息。而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课堂内的阅读信息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多翻阅一些资料,及时补充新信息,要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地阅读。比如,教师在进行一篇文章的教学时,可以同时选择几篇同类或观点相反的文章,展开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同中求异,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来体验和创造。

2.鼓励学生多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其中不免会有一些荒谬之处。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应怎样对待呢?我觉得,教师对于学生所有的体验,都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否则,个性化阅读无从谈起。强调个性化阅读,首先要在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有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会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敢于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的个性。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一般采用讨论的方式来展开。讨论并不是毫无目的地随便让学生讲,讨论需要精心的设计和组织。教师在设计阅读课的讨论时,首先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注意在每个小组中安排几个能主动发言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轮流担当小组长的机会。另外,对于讨论的题目和内容要精心设计,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吻合。教师要从材料的选择,问题的提出等方面认真为讨论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要以鼓励为主。只有这样,讨论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学生才能在讨论中真正畅所欲言,充分表达。

3.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味不同,如果学生都用同一种阅读材料,教师用同一种方式教学,自然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我认为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一次阅读课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用同一阅读材料,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后分成小组阅读,小组间可以相互交流体验。个性化阅读应建立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基础上。对处于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我们应把阅读材料分成不同的水平和级别,由教师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只有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才是其兴趣的集中表现,而且与其自身的 6 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独到的见解,提高阅读的水平。

4.把阅读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课程,语文阅读内容应与现时代的生活和儿童的生活相一致。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现时代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有着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主要反映在语文教材的选文上。语文教材上的一些课文一用就是几十年,有的文章与当今时代观念相左,有的课文内容描写的是四五十年以前的生活,与今天儿童生活世界时空距离相距太远。这些阅读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相关,激发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促使学生产生体验,引发共鸣,起不到课文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这就要求对于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要进行重新筛选,《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已提出了具体改进的方案。然而,教材不可能每年更新一次,这客观上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做更多的工作,及时对阅读内容进行更新和灵活处理,及时补充新的信息,保证阅读内容与儿童经验的一致性。总之,个性化阅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积极领会、运用。

其次谈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僵化思想。

阅读教学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按理,处于素质教育背景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最有活力,也是最有魅力的。但阅读教学现状却恰恰相反,看看对此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学生的回答:据一份对闽、浙、苏三省10所高师院校、30所普通中学作的“语文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有半数以上学生对语文教学现状不满意,而不满的症结主要在阅读方面(见《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3期第18页)。

“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使精湛的语言文字大放异彩,而且它们承载的思想、智慧、高尚的纯净的感情会伴随着语言文字流淌到学生的心中(于漪语)。”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着眼于人的发展,以学生为本,承担着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重任。倘以上述要求来衡量,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难当此任。另外,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爱阅读,但有许多学生不爱上阅读课,这其中的反差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反思。客观反思,当前阅读教学的弊端主要有: 1. 忽视阅读主体、导致兴致丧失

学生常说“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精彩”。究其原因,就在于自由阅读时他们可以驰骋无边无际的想像,可以用自己的体验、情感、经历等去重新构建作品的意义,从阅读中他们得到了愉悦和满足;而一旦进行阅读教学,他们作为读者和教学的主体地位常被漠视,主动感知得太少,被动感知得太多。他们接受的往往是教师的学习心得或教参资料既定的结论,在课堂上全然没有作为读者去探究、去体悟、去发现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导致了他们阅读兴致的丧失,认为阅读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就是琢磨教师的答案,而与自己无关,从而习惯于被动感知,而不会去主动创造。2.注重求同思维,压抑学生个性

语文教学本是一项最具个性的教学活动,阅读更是读者融入自己心智、情感、想像,极富自我色彩的思维活动。可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片面注重社会化 而讳言个性化,在教学中常出现学生只满足于教师讲解,教师只满足于现成结论的求同状态,思维好似被套上了别里科夫式的套子,理解只有一种,答案只有一个。这样,本来十分广阔的阅读天地被赶进了一条窄胡同,本来灵动多彩的阅读教学成了千篇一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一百个学生只剩下了一个哈姆莱特,这无疑是可悲的,然而更可怕的是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渐渐泯灭。阅读教学的上述弊端显然与素质教育、创新思维培养背道而驰,因而利用新教材实施之际,用新的理念重构语文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第四篇:浅谈古诗文教学

浅谈古诗文教学对作文的作用

吉林省白城市第二中学李 娜

古诗文教学一直都是中学阶段的重头戏,语文学科也承担着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新一代的学习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事精神上的富裕。钱理群教授曾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

我们不能在应试的压力之下,使古诗文教学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目标,成为了考试的工具。更不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只记住文字层面的东西,把“会背会写”变成古诗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对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作用。并且在使学生在欣赏古典诗歌艺术的同时,可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古诗文不容忽视的现实价值。

鉴于此,我对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了思考。充分挖掘古诗文的精华,做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使学生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一、积累古诗文佳句增添文章辞采

浪漫又神奇的古诗文,其中每一篇诗文,都展示着一幅画面,都凝结着一份情感,就像美好的春天里那一朵朵艳丽的鲜花,是它们让春意盎然。每一朵花,每一种开放的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每一篇古诗文,都可以通过灵活的用法,让文章流光溢彩。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语言丰富是文章文采重要体现,而语言丰富要靠积累。引导学生学习和背诵优秀的古诗词,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句妙语,充实语言仓库。并在背诵的基础上,把一些名句名篇,适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能增添文章的文采,在通顺流畅之外,增添和谐灵动的美感,大大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二、了解古诗文作者丰富写作素材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李白的作品,处理时可先根据王荣生教授“定篇”的理念,把它作为经典作品来教,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人,欣赏其诗。《行路难》一诗中抒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债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如果学生不了解李白生平就很难深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初步感知、理解全诗后,可引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引出对李白性格的初步介绍,进而全面介绍李白的生平、思想性格及各个阶段的一些代表作品。然后,让学生通过上网或翻阅资料以更深入地了解诗人及作品。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李白的专题文章,可写李白的小故事,读李白诗歌后的感悟,对李白诗歌的评点,以及把李白做为写作的素材等等,加深学生对李白诗作的理解。丰富写作的内容。

三、体会古诗文意境激发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新课标建议写作教学“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有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体验,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就是让学生运用想象力参与到写作中来,是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的。诗文是语言的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精练的语言蕴涵着文人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品读诗文、解析诗文,抓住诗人笔酣墨饱、着力渲染的地方,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把学生深深地引入诗文的意境,要教会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填补诗文中的艺术空白,让诗文立体化起来、活起来。然后,学生尝试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最常用的两种训练方式就是“改写与扩写”。扩写和改写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扩展能力和相关联想能力等。如:语文版教材提出了改写《木兰诗》《十五从军征》《曹刿论战》三个作文命题。前两个命题属于变换文体的改写训练,后一个命题属于扩写训练。而对于续写、缩写等训练,则需要教师灵活安排,自主命题,进行明确具体的指导。

同时这种作文训练,为古诗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然而,对此类想象作文,不能任由学生毫无根据地“戏说”“篡改”。因为我们可以理解学生作文写得不够深刻高雅,但绝不能容忍庸俗不堪,或者歪曲了诗文原有的精神内核,甚至于亵渎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以至让漠视严肃性的写作态度蔓延泛滥。

五、学习古诗文之法提高写作层次

古诗文中有很多的手法,我们能够把这些古诗文的手法运用到作文中去,是一定会给写作提高一个层次的。下面我来举例谈一谈。

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是借古讽今手法,这种手法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现实。这些作品既能借历史来直射现实,达到了给人们以启迪,唤醒民众的目的,又以丰富的意蕴、斐然的文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借古讽今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与永恒的艺术魅力。我们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学习,善于从历史经典中撷取材料,汇聚在自己的主题之下,恰当的发挥讽喻现实的作用,这样不仅显现了高远的立意,还使文章散发出古典而又灵动的诗意。

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孔明挥泪斩马谡》,借《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片段敷衍成文:在情感与理性之间,孔明拨开情感的迷雾,以国事为重做出了英明果断的选择。这一考生借古说今,紧紧围绕孔明的内心矛盾做文章,艺术地回答了“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有怎样的联系的现实问题。由此看来,在确立好文章中心之后,化用历史材料,重新加以演绎或阐释,发掘新的意义,突出现实性,这不失为驾轻就熟、快捷入题的好方法。

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言文中,就采用了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和正反论证的手法进行写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揣摩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会这种手法后引导学生用这三种手法写作议论文,使说理很充分进而提高文章的写作层次。

作文教学历来就是块“硬骨头”。对于我们教师所布置的写作训练,大部分学生感到生活平淡,素材难寻,构思时苦于无米下锅,动笔时就常常胡编滥造。写作文成了师生双方的“苦差事”。那么,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将写作训练和古诗文教学结合起来,即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古诗文内容通过积累、扩写、改写、评写、等不同形式的写作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写作水平。

古诗古文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学语文老师,应注重古诗文教学,研究教材,寻找方法,勇于实践,让语文课堂阅读与写作更有效的结合,让我们把教学达到有效这样一个实际的教学目标上来。

第五篇:关于古诗文教学

(关于古诗文教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3571)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12-4B

“古诗文特色教学与学生人文 素养的养成”课题研究之初,课题 组曾作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 示,对文言文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少 之又少,会主动进行课外古诗文阅 读的更是凤毛麟角。平心而论,选 入初中课本的古诗文本身有着极 高的阅读价值,堪称国学之精华。那么,真正让学生倒胃口的,无疑 是承载学习过程的平台——呆板 僵化、空间逼狭的课堂和形式单

一、程序老套的教学模式。

改变现状,是我们无法推却的 责任。作为古文化传承的执导者,我们有义务引领下~代亲近传统 文化,感受中华文明,让先辈卓越 的思想和才华熏陶学生的气质。

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我们通过不断研究、实践,摸索出了一种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多维教 学法。具体而言,即借助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依托多种媒介来拓 宽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环境,构建一 个立体多维的教学空间,使他们时 时处在国学浓郁的氛围当中,濡染 文化气息,提升文化修养。

教学空间的多维主要包括下 面几个内容:

一是内涵的多维。即学习内容 的多元化。它要求以常规课堂为主 阵地,在内容上又能突破常规,以 顺从教学主体的特征为原则,确定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在实现目标 过程中贯之以相应的教学方法,深 挖文本,丰润内涵,有针对性地达 成下列目标

1.积累词句知识,夯实文言功底:

2品评艺术手法,提升文学修养:

3-领略艺术形象,享受情感熏陶;

4.了解风土人情,感受传统文化:

5.体会人物性格,传承民族气质:

6.探索文化内涵,汲取国学精华:

7.挖掘人文思想,养成人文素养。

二是形式的多维。它既指空间 上的课型多元化,又指课堂表现形 态的多样化,二者交叉相容。

空间上的课型多元表现为常 规课堂和生活课堂的双向并举,有 效复合。首先是打磨好常规课 堂——以常规课堂为载体,以创新 教学和有效教学为宗旨,向45分 钟要质量,务求“一课一得”。同时 又不拘泥于常规课堂,进行拓展延

伸,开拓新型生活性课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放飞求知的心 灵,尽享文化的饕餮大餐。

就常规课堂而言,其表现形式 上可尝试的新课型极多,创新空间 极大。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之所以费 力不讨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课型 的单一。多年来,文言文教学基本 上走不出三步曲:读一译一背。学 生长期存身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怎么可能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好感 呢7所以我们必须改变陈腐的教学 理念,在教法上做文章,突破传统 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建设多 种教学课型。为此,我们结合所学 课文本身的特点,预设教学目标,开设了特色课型:

1.诵读课。适用于韵律感强、节奏清晰的诗词作品,如《观沧 海》、《天净沙·秋思》等,或内容比 较单纯简洁、故事性强、理解难度 不大的古文,如《塞翁失马》、《愚公移山》等。此课之重点在于教师对 诵读方法的反复指导,加强诵读技 巧的训练,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 标。

2.赏析课。适用于内涵丰富、艺术个性卓显的作品,如《过故人 庄》、《游山西村》、《与朱元思书》 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灵活运用 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如视频、图片、动画、音乐等,营造出与古诗文内 容相吻合的情景与氛围,活灵活现 地再现作品的风采:在教学方法 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 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领悟诗文,可

以唱助赏,以看代赏、以画厚赏、以舞活赏,如此等等,不拘一形。

3.整合课。以积累文言文知识 为抓手,以夯实文言功底为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对文本知识进行分 割整理,同类合并,以增强记忆的 有效性。整合标准如下:

(1)文学知识综合性整合。下 可分作家作品、艺术手法、文体类 别三个板块。

(2)文本知识分类整合。可分 字词知识(又可分古今异义、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通假现象四大分 支)和句式知识(重点整合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三类)。

4.仿拟课。古诗文的价值绝非 仅限于对人精神的熏陶濡染,其实 用性、工具性同样不可小觑。正所 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恰当的 迁移教学可帮助学生增长才干,提 高社会生活能力。为此,我们把“仿

拟课”也纳入了教学计划之中。其具体形态是:

f 1)活动仿拟。如仿拟“邹忌之 讽谏”、“庄子之譬喻”,训练思维,提高社交能力。

(2)写作仿拟。如借鉴《伤仲 永》、《捕蛇者说》之构思,学习“一 事一议”、“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提高写议论文的能力;模拟《小石 潭记》“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 手法,学会写游记类文章。如此等 等。

所谓生活性课堂,是指利用常 规课堂之外的时空来进行古诗文 教学,把文言文学习延伸到生活中 去,追求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1.通过开设第二课堂来强化 对古文化的学习,如举行“中华古 诗文学习要义”、“如何提高文言文 的阅读能力”、“古代哲理诗词名句 赏析”、“‘诗眼’欣赏之方法”等知 识讲座,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 热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古诗文学习的意义,掌握古诗文赏析方法。

2.把生活中接触到的文言现 象作为学习和讨论的对象,进一步 涵养自己的文化素养。比如有针对 性地要求学生收看与古文化有关 的电视节目,积累相关知识;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观察广告、招牌等,收集其中的文言用法,并作必要的 分析讨论;要求学生日常交流时有 意使用成语,比比谁用得最多,最 准确„„文言文是现代文的根,传 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源:生活处处 有语文,教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学 会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探寻并传 承民族文化与精神。

三是渠道的多维。古诗文丰厚 的人文精神营养,除了课堂教学中 的理解汲取,也要通过更宽广更丰 富的渠道来帮助消化吸收,使之在 具体实践中内化升华,融化为学生 精神素养的天然成分。为此我们广 泛开展了以“古诗文”为主题的课 外综合实践活动,以进一步拓展古 诗文课堂教学的空间,搭建古诗文

学习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桥梁。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达成目标

1.文化上台,营造氛围。全方 位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利用书 香长廊、橱窗、黑板报等空间,以多 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 文化元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快 乐成长。校园内的楹联、教学楼墙 上的先哲画像,以及孔子孟子等圣 贤的经典名句指路牌等等,使学生 随时能接触到经典。总之,只要走 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文 化氛围,学生随时都能有条件与传 统文化亲近。

2.诵读经典,相伴国学。在校 园里掀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 高潮,与经典相伴。为此,课题组教 师汇编《初中古诗文精读》读本,让 学生有本可依。为检验学生积累古 诗文的状况,课题组多次举行了大 型的诗歌朗诵会,让同学们把诵读 经典、濡染文明变成一种生活态 度。

3.言化为行,以行促能。丰富 多彩的古诗文课外活动是学生“人 文素养养成”的肥沃土壤。毫无疑 问,古诗文课外活动既是课堂古诗 文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学以致

用、言化为行的阵地。我们对活动的规划主要是三种模式:(1)各种 竞赛:中华民族文化知识竞赛、古 诗文书法比赛、诵读比赛、名句接 龙等;(2)采风活动:本土古文化采 风、民俗与文化采风等;(3)文学创 作:“我会写诗词”、“我会写春联” 等。

4.立足本土,亲近传统。郴州 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本土传统文 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母系中汲取 了丰富的营养,可谓是源远流长。它既秉赋了汉文化的根基,又极具 湖湘文化的特色。我们对本土文化 的探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深入了解以“苏仙传说”为核心 的本土神话传说,感受郴州文化的 神秘悠远;(2)收集本地各风景名 胜处的楹联,体会郴州楹联文化的

深厚底蕴;(3)踏访历代名人留在郴州的足迹,收集、诵读他们留下 的诗文作品,铭感他们对郴州文化 的卓著贡献;(4)以文学采风的形 式组织学生奔赴本地的几处古居,增进对本土民俗文化的进一步了 解。

5.学以致用,服务生活。作为 一名教师,不仅要授学业,更妻教 学生安身立命的能力。所以,在具 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责任指导 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充分享受知识带来的成就感。可开 展“尊重国学、整肃市井文化”活 动,带领学生对公共场合使用文言 现象作一次彻底的清理,修正错 误,还其本来面目。可以春节为契 机,指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对仗知 识,检查居民区春联张贴情况,看 看是否出现上下联误贴、对仗欠工 整的现象。这样既有益身心健康发 展,侧面消减不良消遣方式的诱 惑,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是对中华古文化的一种有 效传承。

总之,古诗文教学是语文学 科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担负

羞传承中华文明、帮助学生养成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的重任,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不能只做一 管传输文化知识的水渠,更重要 的是必须完成对学生思想道德的 培育,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意志、世界观。所以,每一位语文 教师都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教 学,既要根植传统文化土壤,又要 走进现代,融会古今;既要懂得延 续传导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又 要搭架创建现代和谐社会的意识 桥梁;要突破传统,学会借鉴各学 科教学艺术,尤其要运用现代教 育技术,多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多 渠道构建学习的平台,让古诗文教 学根深叶茂,生机永存,让我们的 后辈在古文化的濡染下健康成 长,全面发展。

(湖南郴州市六中;423000)

下载古诗文教学策略谈[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文教学策略谈[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文教学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诵读,使学生知其义,悟其情。 古诗文......

    古诗文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文教学心得体会 松藻学校 李惠 古诗的教学枯燥无味。备课时无从下手,上课时又觉得没有内容可讲,每次的古诗课上都是老师的一言堂,总是觉得这种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

    古诗文吟诵教学初探

    古诗文吟诵教学初探 兰州市民主西路小学 邹洪涛 程莉 摘要: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吟诵,让孩子们感受古诗文的声律美,真正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

    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范文大全)

    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历经千百年能够流传下来,已说明其深厚的影响力。而从中又被选入小学课本成为教学内容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是字字珠玑。小学古......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中国是文明之邦,自古以来就有”诗的国度”之称。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神奇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

    中学古诗文教学探讨

    中学古诗文教学探讨 姜山镇中学 王芳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中学语文......

    有感于古诗文教学

    吟诵经典 唇齿留香 ------听“古诗文教学”有感 松滋市实验小学:文春 今年十一月我有幸参加了“荆州市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专题研讨会,认真聆听了十位教师精心准备的古诗文......

    古诗文教学之我见

    古诗文教学之我见 一直以来,古诗文教学重“言”还是重“文”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困惑,很多人在质疑:我们学习古诗文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习古诗文到底有什么用处?其实,古诗文的教学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