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行与思

时间:2019-05-13 01:1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行与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行与思》。

第一篇:语文教学行与思

语文教学行与思(转中国教师报)

“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我常常想,我今生之“大事”是什么?

我今生就是为“教语文”这一大事而来。弹指30年,我在语文教学的路上且行且悟,回首自省,总结了语文教学四诀:读、做、写、友。这是我实践“教语文”之大事的一点思考,如能做得引玉之砖,幸甚。

读:力去贫瘠,冀希丰沃

记忆里,我在学生时代几乎没有读过课外书。唯一有些印象的就是在初中时读过一本叫《剑》的长篇小说,但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只是浏览而已。由于小时侯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当我面对厚度寸余的书时,实在没有耐心仔细看下去。

参加工作后,被推到讲台上的我才发现自己阅读能力的浅薄与贫瘠,当我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并开始阅读时,我已经在讲台上站了七八年。让我真正下决心开始阅读,源于魏书生的报告。那场报告后,我的阅读之旅才真正开始。那时,阅读主要以语文教学杂志为主,我要感谢那段时间的阅读,是它们让我快速进入语文教师的角色,熟悉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技法与原理。是阅读促我反思:过去的自己是怎样无趣而无奈地站在讲台上荒废着自己与学生的光阴。

本以为,对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这样的阅读量足够了。然而,2004年暑假,我的见解发生了变化。这一年也成为我语文教学生涯的另一个重要转折。那一年,我参加了一个教师高级研修班,让我收益颇多。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不长,却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知道了一个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知识。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阅读有了兴趣,而且跃上了新的层面:开始阅读语文教学专著,如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王荣生的《语文课程论基础》;也开始阅读语文教学之外的文史哲专著,如钱穆的《人生三论》、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余世存的《非常道》、余杰的《铁窗里的呐喊》、陈冠学的《大地的事》……这些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跳出教育看教育,才发现外面世界的精彩,才知道学生需要怎样的教育。

大量阅读后的成长与喜悦让我迫不及待地将阅读引入课堂,让我的学生也能在阅读中享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开展课堂共读和课外阅读。课堂共读,就是班级所有学生共读一本书。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书单,由他们自由选择。在共读前,我会对学生进行简单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阅读。读毕,再在班级里交流研讨,围绕一些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倡导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建立班级图书室。每学期由学生出资(100元左右)集中购买图书,这样,每学期,每个学生就有上百本图书可供选择。学期末,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出资购买的图书带回家。这样,一个学生花100元钱,既能得到100元的图书,又有价值四五千元的图书可以阅读。

开展读书竞赛。我会按月统计学生阅读的书目,对阅读数量多的学生奖励图书;为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我在班级设立专门的读书心得橱窗,及时张贴优秀的读书心得或举办班级读书报告会;我也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告知孩子在校读了哪些书;邀请爱读书、会读书的家长或教师到班级里给学生讲读书的意义与方法。做法还有很多,但目的都是激励学生多读书,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这些年来,不仅学生阅读了很多书,跟随他们的脚步,我也阅读了很多书,那些书已经放了满满7个书架。

力去贫瘠,冀希丰沃,让我的底蕴能够丰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必须这样做。根不深无以叶茂,膏不沃无以光晔!

做:心怀学子,守望课堂

教育学生,有爱心是前提,但光有爱心不够,还必须有具体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我得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教育思路,即始终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中心,以学生自治为抓手促常规管理、师生对话的方式促心理教育、特色活动为载体促个性发展为基本点,开始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方法的尝试。

尝试一,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的足迹》档案袋。立档以尊重个性、重在激励、促进发展为准则,它是为区别“家庭报告单”或“素质报告书”而设计的。

尝试二,书信式评语。学生的期末评价以“我想对自己说”、“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和“家长眼中的我”等几部分组成。我只用书信的形式给学生写评语。这样更有人情味。书信式评语将学生放在了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让我与学生走得更近,易于我与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交流。

尝试三,成立校园对话会。受央视“实话实说”栏目启示,我改造传统会议形式为“校园对话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思想在对话中成熟。

尝试四,设置心理聊吧。通过与学生聊天,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环境,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适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及障碍,有效解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心理聊吧成了学生心灵的港湾。

尝试五,不评“三好学生”。我坚持以激励、参与、个性、平等、民主、灵活为原则,设立不同的奖项,做到因人设奖,而不是按奖索人。

我始终认为,教育的阵地在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应围绕学生的需求教学。但在许多课堂上,教师总是让学生跟着自己转,把学生置于被动位置上,这样的课堂没活力,教学也就难以真正走近学生。

在我眼里,学生与课堂都是我追求语文之道的重要试验田,我的语文教学之根一直扎在学生中间,扎在课堂里。我始终以“学生多说,教师少说”和建设简约、开放的课堂为原则,还学生课堂主角的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活力。我会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交流,而不是越俎代庖,用我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用我的观点代替学生的观点。我乐于带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自由地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对话,自由地去发现文本自身的魅力。我愿意做一个勤于实践的语文教师,会为查找一份资料在南京几所高校的图书馆间奔走;我会关注其他行业的一些有意义的做法,学习并嫁接到我的语文教学上来;我会一个人披星戴月地闷在文印室里为学生印“书”;我会为一篇论文的写作而倾心倾力……

心怀学子,守望课堂,以思考与研究的姿态来教语文。我努力做“语文教学的实践者”。

写:勤笔不辍,孵化思想

时至今日,我写随笔已经有20年了,它早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从1993年开始写随笔,我就准备了两个本子,一本记录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本记录我人生的轨迹与感悟。如今,我仍然持续着同时写两本随笔的习惯,从未间断过。在第10辑随笔集《潮声有痕·樵夫日记》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年龄不言大,求是不言达;吃苦不言累,处世不言亏;笔耕不言倦,读书不言满;诲人不言弃,践行不言滞;敬业不言愚,进取不言缩。以实践、读书和思考为根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追求,以教育随笔为抓手,开始我的新一轮精神扩张之旅。”

聚沙成塔,披沙拣金。就在这看似寻常的文字里,我的语文教学主张也在这日复一日的锤炼中形成。现在,教育教学随笔、人生感悟随笔共几十本随笔本静立在我的书架上,它们是我精神成长与专业发展的最真实“见证人”。

我始终觉得,教师不可不写作,做语文教师更不可不写作。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梯子,是孵化教学思想的巢。我的成长得益于写作,所以在教学中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写作,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提升语文素养,而不是像其他教师那样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

语文素养仅靠练习是练不出来的,相反,练习不当,一来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二来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三来耽误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时间。因此,我特别鼓励学生写随笔,鼓励学生通过这种自然、灵活的方式提高语文素养,这也是我班学生语文作业的主打。

我要求学生每天必写随笔,并亲自给学生挑选漂亮的随笔本,让学生给随笔本起名字。学生写随笔,重点在“随”。随心所写,写什么、写多少、怎么写,由学生自己作主。每天早上,我迫不及待要做的事情,就是阅读学生的随笔。因为学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多姿多彩,让我看到了学生内心世界的灿烂与幸福。

我班学生之所以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写作、欣然写作,多亏了这“四大法宝”。一是五角星。每次阅读学生的随笔,我都会根据学生写随笔的用心程度,用五角星的多少以示激励;我会在班级里张贴学生随笔得星数量统计;看到激动时,也会给他无数颗星星。二是我的评语激励。我毫不吝啬赞美之词,送给写得好的每一篇随笔。三是在班级里郑重其事地朗读学生随笔,评讲学生的随笔。四是每学期将写得好的随笔结集成册,这是最重要的手段。有的一人结集一册,有的多人结集一册,有的是诗歌集,有的是散文集,有的是小说集,等等。结集的这些小册子,书名亮丽、装帧精美,不亚于正规出版物。每次小册子“出版”后,我还会为学生举办一个小小的首发式,然后,由学生亲手送给自己喜欢的教师、同学或者亲戚朋友。

友:友结良朋,互动生慧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觉得在当今的时代下,还要加上一句“交千位友”。近10年来,我越来越觉得,寻语文同道之人,结语文有识之士,谋语文教学之道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莫大的帮助。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友结良朋,互动生慧。

上世纪90年代,中学语文界有个“苏鲁豫皖中语会”,这是一个由江苏、山东、河南以及安徽四省教育人组成的中学语文研究民间组织。这个组织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我每次参加都满载而归。苏鲁豫皖中语会,成了我语文路上的又一向导。会议上,我得到了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欧阳黛娜、苏立康、程翔、刘国正等前辈的签名题词,这些都给予我很大的鼓励。他们的话似灯塔一样,指引着我前行。

我争取一切机会外出听课听报告,因为这样的语文活动总能吸引众多志同道合者。我总是主动与他们交流切磋,将他们发展成为我语文教学上的朋友。

活动期间,我们会聚在一起交流研讨,常常是“天亮说晚安”。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聚在一起,谈各自学校或地方的教育教学情况,聊各自在语文教学上的感受、体会。每次活动、聚谈,都能为我打开语文教学的一扇窗,让我一次次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天空是多么的异彩纷呈。

后来有了网络,友结良朋的途径更多了,论坛、博客、QQ群都成了同道者交流的平台,我已经不是拘囿于一个学校教研组的交流,而是与全国优秀有为的语文教师形成“共同体”,互动探讨。这样的互动研讨,对于激发教学思维,吸收最新理念,促进自身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2007年3月,我在教育在线语文沙龙论坛上发起成立了“初中语文网上教研组”。初中语文网上教研组以“相互激励、你帮我助、交锋研讨”为基本姿态,以“日常交流、定期研讨”为基本模式,以“民主平等、开放进取”为基本原则,以“提升个性、共同进步”为基本追求。开放的网络时代,打破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传统,我们完全可以把专业发展的根扎在网络上,扎在全国优秀教师中间。

未来的日子,我还将以读、做、写、友为径,继续行走在追寻语文之道的路上。

第二篇:多媒体,让语文教学行稳致远(小编推荐)

多媒体,让语文教学行稳致远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灵活等特点,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作?橐幻?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便会轻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中国教育事业开启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一线教师,我主动学习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使课本文章变得鲜活起来,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改善。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到底有何神奇功效?为此,笔者愿与老师们一道去共同探索有益经验并与之

共勉。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最有力的因素。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二、用声情并茂的呈现方式触发学生情感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读得索然无味。相反,利用多媒体技术,紧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选择合适的乐曲配乐朗诵,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韵味无穷。在教学朱自清《背影》前,我深入了解了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境遇,认真领悟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选用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背景音乐,以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然后录制出来。课堂上,学生听完朗诵录音后,深受震撼。他们表示,听着声情并茂的朗诵,引起其情感上的强烈共鸣,不由得感叹父母的含辛茹苦和默默付出。

三、突破课文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而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有的文章内容远离我们山区农村学生的生活,不要说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甚至周游世界,好多学生就连我们的省会兰州都没去过,他们的生活空间基本就限定在本乡镇,眼界并不开阔。而利用多媒体就能把事物具体、直观地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文时,由于学生基本都没有去过首都北京,仅凭课文中几段简单文字的概括,及所配有的几幅立体感不强的插图,学生肯定不能真正认识到故宫博物院的恢弘、壮美和富丽堂皇。为了使学生对其有深刻的认识,课前,我把故宫博物院的各大主要宫殿建筑群以及藏品图片制成课件,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语言文字的解说,让学生从中体会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雄伟气势,真正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象,使其幼小的心灵迸发出热爱首都北京、热爱伟大祖国的强烈情感,为新时代中国的强大和腾飞而骄傲、自豪。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节约课堂时间

每节课的板书设计相当重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总结概括,但有的板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例如,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史及其各个桥的特点时,繁冗的板书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学生的思维。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不同了,只要轻轻一点,准备好的图片就会跃然出现。既节约了时间又活跃了课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六、多媒体可以很自然地顺承迁移知识

比如,在教学科幻小说《喂――出来》时,其主旨在于结合人们处理垃圾的现实情况,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等道理。由此,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身体力行,弘扬学习“塞罕坝”精神,为祖国环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就使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得以自然承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多媒体使语文课堂教学大放异彩,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该增强多媒体教学意识,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勇于实践,大胆探索,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张文奇.试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6(5):94.[2]陈必胜.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4(4):94.[3]沈文雅.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14(42):43.编辑 鲁翠红

第三篇:73 黄聪敏《笃学行思录》读书心得

笃学尚行,止于至善

——《笃学行思录》读书心得

政史地组 黄聪敏 本学期浙师大读书时经郑流爱老师极力推荐,我拜买了李惠军老师的《笃学行思录--一个历史教师团队》,初读之余就深为李惠军老师的优美的文笔所动心,细细评读,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在实践中思考的痕迹,可以体会那隽永悠长的意蕴。

本书收录了“李惠军历史工作室”近年来在历史学科教学、研究和培养方面的实践成果,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开拓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在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书为从事中学历史教育的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信息和理论参考,是教学“前线”第一手资料,是教与学的直接反馈和总结……本书紧密联系实际,堪称理论著述茫茫海洋中的一朵奇葩。其特色是它将历史教学的实践作为重点,把已有的实践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进行理论研究与剖析,增强了可读性,其结论也更有说服力和操作性。

诚如李惠军老师所说:“教书本身就是是一种厚重的思想之学。它是要靠丰富的底蕴、理性的境界、高尚的情怀和辨证的智慧去完成的事情。”在本书中珍贵的教学片段,特别是原生态的鲜活的历史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教学智慧、玄机哲思,看似“淡泊”却充满着“至味”,分明是一种“看不见但感觉得到的灵魂”。

这本书很吸引我的是它不只是一本历史教学的理论著作,它是由李惠军老师和他的历史团队的一部关于高中历史学习和历史课堂教学的理论专著,但又与传统的理论专著有所不同,其特色是它将历史教学的实践作为重点,把已有的实践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进行理论研究与剖析,增强了可读性,其结论也更有说服力和操作性。在书中涉及学生活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教学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在淡泊朴素中把艰涩而枯燥的教育教学理论还原到课堂教学中去,并检验理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使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或解决特定问题时的内心感受凸现出来,使抽象的教育理论变得具体丰满和通俗易懂,充满升级。而在此书中再一次正切地体会到李老师所倡导的“每一课都要有一个灵魂,每一课都要可以考察。”在新课程教学中探索了两年的我们,或许又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方向。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处理教学“意外”“事故”的智慧与博大的知识。这些分析还原了历史的原貌,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

教师需要自己的话语系统和表达方式,而“叙事”则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回味与反思,不仅记录自己课堂教学的心路,而且在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外显教师工作中的缄默知识。读完李惠军老师的《笃学行思录--一个历史教师团队》,逐渐明白“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是为学之道、为事之道与为人之道的有机结合。

第四篇:字 与 画 教 学 反 思

字 与 画 教 学 反 思

(三界小学教师 李晓玲)

字与画一节课下来,我和学生都有所提高,本以为太放手会影响教学质量,课堂会杂乱无序。但事实却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活泼的教学形式及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我主要有以下两点深刻的感触: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课前调查,学生几乎都认识课文上所涉及的生字。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已有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潜能。我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激发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互相教,互相学。如:请学生自由上台,为汉字找朋友。并运用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的这一手段,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们在小组中大声读。此时,我发现即使原来基础不是很好的孩子,学习的兴趣也顿时高涨起来。学生有一定认知基础,我只是为其创造展示的机会。然而,这却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难怪《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把:“使学生喜欢学习,对本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低年级阶段目标中的第一条。

二、转变教师教学形式,实现新的师生角色定位。

《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着、促进者.

第五篇:教 学 反 思

教 学 反 思

滨海县五汛中学 王伟

一、设计理念

1.这一节课是牛津英语模块五第三单元的Reading的第二课时,是一节语言知识课。教学目标主要是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并且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作为第一课时阅读课的延伸,我想我们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仅仅通过对语言点的学习而学习语言知识。因此,立足于课本,基于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充分学习课文,习得所学知识。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尽量地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发散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挖掘新的知识。对于重点词汇、短语的学习都是采用演绎归纳法让学生在语境中自主揣摩;句型结合文本中的例句让学生自行领会。最后,通过一份口头报告,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表达,以便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2.本节课中语言知识涉及面较广,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就得有所取舍。首先,要结合考纲,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有生词表中的重点单词、短语,尤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且又是常考的,必然要列入重点。如:on the way to… anxiety, intention, consequence, adopt等。虽然课文中也不止一次出现了虚拟语气,但我认为它不应该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在模块六中它是一个语法专题,且又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得抓主要矛盾,所以这节课我干脆没有把它单独列出来。

二、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课的内容是由上节课所学自然导入的,中间穿插了一段与话题有关的视频,帮助学生回忆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但是从整个布局来看,视频播放的时间稍微显得长了些,导致后面内容安排过于紧凑,第二个巩固练习未能够来得及操练,所以只好临时将其改成课后作业。其次,在上课过程当中,我没有能够与学生积极互动起来,学生有些害羞,即便知道答案,也没能表达出来,使得整个场面略显冷场。另外,在上课之前,我也忽略了位置的安排,致使小组活动没有充分发挥出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小组组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以及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推动他们主动思考方面下功夫。

下载语文教学行与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行与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思教思考

    对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思考之一: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广大官兵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加 强和改连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一须充分考虑“市场......

    九年级语文《创造学思想录》教学案

    九年级语文《创造学思想录》教学案 教学目标: 、了解《创造学思想录》的主要内容,认识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点。了解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意......

    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教学系工作职责

    东华理工学院行知分院文件 东华行知发[2005]号 关于实行教学系工作职责的通知 各处室、教学系: 经研究,从即日起各教学系开始履行工作职责,现将教学系工作职责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学案 主备:汤锦坤 审核:初二语文备课组 课题:与朱元思书课前热身 听我说题目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是美丽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

    语文课堂教学的思与行

    语文课堂教学的思与行 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当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上海的二期课改已全面推行,不管是使用新教材的老师,还是使用老教材的老师,应该说在教学观念......

    2015.03.25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

    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曾经做过两次语文课教学效率的调查,一次是调查教师教了课文后学生对课文理解究竟有多少提高,结果三年级学生提高......

    浅谈语文“教”与“学”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教”与“学”的重要性 语文是教学的基础,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质量如何,不仅影响到每个学生的今天,而且......

    化 学 教 学 反 思

    化 学 教 学 反 思 通过期末考试让我对自己近段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有所反思。考试结果反应的主要问题: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一些类型的题目学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