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和几何直观

时间:2019-05-13 01:5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和几何直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和几何直观》。

第一篇: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和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和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的提高策略研究与实践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给出了如下的解释和要求。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在我教学中有几点浅薄的感受:

一、多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获取对图形的直观认识

什么叫直观,直是直接,观是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地说,就是直接看,只许看不许摸行吗?课堂不是参观,当然不可以。学习直观几何,就像书上所说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实际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制作和实验,把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协同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也可以说成是刺激,从而使学生掌握图形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抽象推理、逻辑演绎、严格证明的方式要不要?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运用,但鉴于中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及认知能力,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似乎更能适应学生“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正如课程标准所言,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获取对图形的最基本的直观认识。而且,“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对图形的认识”也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已有出发,以直观和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并动手实践。

二、以直观为立足点,展开想象。

几何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化的思想方法,它贯穿几何教学的始终,在几何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何中的转化主要是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的转化,转化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割”或“补”可化复杂图形为已熟知的简单几何图形,从而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们可以将数学方法传递给学生,而数学眼光却无法传递,故应着重把握好对数学思想的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整个新知识的教学,教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让学生经历了“大胆想象——操作转化——验证猜想”这一过程,让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间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借助于经验、观察或类比联想,所产生的对事物关系直接的感知与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从而建立起人对自身体验与外物体验的对应关系。

三、让学生在自主构建空间观念

打个比方说,就像我们给学生一堆积木,提出目标和要求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去自由搭建。学生会搭建出复古的、传统的、时尚的、现代的,或者说是超时代的物品等。也有点像玩七巧板的意味,老师的指导只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需要,老师要求拼数学,学生可以拼任何一个数字,当遇到困难时,老师要给予不同的指导。

建构思想不能简单的说成“以学促教”,在自主建构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活动更倾向于“助学、导学”的学习管理。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学也好,新课程理念也好,甚至于“自主建构”,说得通俗明白一点,就是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教”和“学”在份量、时间、空间上多少的转变过程。

另外,物有本未,事有终始,自主建构要想达到教育的本源,达到教育的理想境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有一定学习管理权的服务者,尚需时日。作为老师,时不我待。

四、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应该互有问答,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有问答。在课堂中,我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教与学之间的共鸣。

第二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宽城三中:张学民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知识的循序渐进,王老师的文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植根于新课标,发自于内心深处对教育的理解,值得推荐学习!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抽象推理、逻辑演绎、严格证明的方式要不要?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运用,但鉴于初中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及认知能力,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似乎更能适应学生“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正如课程标准所言,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们的教学还要立足教材,领着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教材承载着提升学生空间观念的点滴作用,一点一滴虽然微小,但能小中见大、滴水穿石。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好时机,教师要有意识地深入理解教材的每个设计意图,并用好这些素材。教师要努力去创造性地使用素材,为学生的空间观念乃至各方面数学能力的积累创造良好的条件,真正地使数学教学为学生数学素养的积累服务。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拓展和运用新知,培养空间想象力。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及几何直观的发展,渗透转化、等积变形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教材提供了两种提示性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种是通过剪与拼的活动,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计算出面积。最后,教材安排了观察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从中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本节课让学生简单记忆公式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理解公式。因此,教学中,通过几何直观性的作用,借助于直观,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实质。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并带着自己的操作经历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几何直观的发展。在这个环节里注重的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几何直观的基础上对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了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并且训练了学生学会用学到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1、遵循“渗透——推导——验证——应用”的教学过程。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这节课的难点。在教学这一内容前,首先通过数方格这个数学活动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等积转化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剪、拼、量、算等活动后去观察比较,接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架起由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使学生直观清楚的看到平行四边形转化长方形的过程,说出拼成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通过推理,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2、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通过几何直观的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它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的认知过程,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实质性价值。

在这节课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数方格,让学生剪拼,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去主动探求知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然后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形式,发展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这样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3、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应该互有问答,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有问答。在这节课中,我能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教与学之间的共鸣。

借助于几何直观、几何解释,能启迪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接受抽象的内容和方法;抽象观念、形式化语言的直观背景和几何形象,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己主动思考的机会;揭示经验的策略,创设不同的数学情景,使学生从洞察和想象的内部源泉入手,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再创造,经历反思性循环,体验和感受数学发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直观常常提供证明的思路和技巧,有时严格的逻辑证明无非是直观思考的严格化和数学加工。几何直观是认识的基础, 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几何直观已经成为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帮助学生建立起实物与概念间的联系,化抽象为具体,就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知识的循序渐进,刻苦钻研,就能在几何教学中走出一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创新之路。

第三篇: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差异及教学侧重点 2

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差异及教学侧重点

东北师范大学孔凡哲 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王延萍

几何直观作为核心名词,2011年底首次出现在小学阶段(尽管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早就明确提出了针对“几何直观”的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首次将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并列,成为“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目标的三大组成要素。

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究竟是什么关系?在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这些问题都是小学数学领域亟待理清的问题。本文就此阐述。

一、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的含义差异分析

正如《标准(2011年版)》指出的,“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目标”,其中,“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特别地,空间观念的培养要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我们认为,“严格意义上讲,这是针对几何直观的作用的解释性说明,而不是针对几何直观的含义的诠释”,即不是针对“几何直观”的明确定义。对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是指借助于见到的(或想象出来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对数学的研究对象(即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直接感知、整体把握的能力。

几何直观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对象直观化、显性化,因而,寻找数学对象的直观模型是有效发挥几何直观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为“图形与几何”的核心名词,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涵盖了几何学习的重要目标,二者有局部的差异,但是,各有侧重。

(一)二者的侧重点非常明显 几何直观通常是在有背景的条件下进行的,而借助几何直观“看”出来的结果,往往需要经过逻辑推理的验证。而空间观念侧重于“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等,这些活动未必必须凭借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图形,而可以凭借语言、头脑的想象物等等。

不仅如此,几何直观侧重利用图形整体把握问题,而空间观念侧重于刻画学习者对于空间的感知和把握程度,前者更接近应用层面,可以归为运用图形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几何学习对学习者带来的变化和发展。

(二)二者触及的领域各有侧重

几何直观侧重于利用图形整体分析和把握数学问题,而这里的问题几乎涉及数学的各个领域,而空间观念大多局限在“图形与几何”领域——虽然有时触及几何与数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交叉领域。

(三)二者在若干局部领域具有交叉性、重叠性

即,对于凭借图形分析其对应的实际物体,二者具有重叠部分,几何直观侧重于整体把握问题、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虽然问题未必都是几何问题),而空间观念侧重于看到图形想到事物,能够进行图形与其相关事物之间的转换等。

(四)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二者共同发挥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

特别地,就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而言,推理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学生已有的几何活动经验、几何直观为先导,但必须强调概念或观念的明确定义,以及几何量的代数运算。而学习的内容是由非形式化的推理逐渐提升到形式化的推理,透过直观几何与实验几何的充分学习,对几何对象的熟悉及非形式化的推理,达到知觉性的了解、操作性的了解,进而逐步形成几何推理。当然,在小学阶段,推理能力属于渗透,而不是重点培养,但是,这是整个九年发展推理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属于奠基性工作。

二、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的作用、价值的差异分析

几何直观属于直观感知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理性思考所致,是学习者对于数学对象的几何属性(或与几何属性密切相关的一些属性)的整体把握和直接判断的能力;

同时,几何直观是学习者、研究者对于数学对象的全貌和本质进行的直接把握,这种直接判断建立在针对几何图形长期有效的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之上,既有相对丰富的经验积淀,更有经验基础之上的理性的概括和升华。

(一)二者都是图形与几何领域长期学习的积淀所形成的结果,具有连续性

1.几何直观需要长期的积淀,即利用图形、采取整体思维的方式把握问题的本质,逐渐形成针对几何图形(及其等价量)的数学直观。

例如,看到a2+b2,完全下意识地(自觉地)想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它等于斜边的平方。

2.长期从事图形与几何的操作活动,并善于分析几何活动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同时,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儿童发展的)时节性,已有的研究表明,义务教育阶段是发展儿童空间观念的最佳期,一旦错过,几乎无法修复或者重新发展。

其实,几何的启蒙活动应该借助探索、研究、分析、讨论生活中的真实形体,充分使用学生原有的、处在生活经验状态的几何认知,熟练地描述与表征周围的环境。这些实验、观察、探索的活动需要不断地安排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中,探索形体的要素、发现性质、找出形体间的关系,让学生透过有趣的操作实践活动更多地了解几何世界,促进他们几何思维的发展。

(二)二者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几何直观属于从整体的视角直接把握问题的本质,其间需要摒弃大量无关的次要信息,而把握核心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其逻辑的成分显而易见;

与此相对,空间观念的各个成分几乎都涉及逻辑成分,无论是实物与其相应的图形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是图形之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二维、三维图形之间的转换,还是将复杂的图形与其基本图形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还是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及其相互的位置关系,无论是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还是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都或多或少地涉及逻辑因素。

(三)二者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作为几何学习的重要目的,无论是几何直观,还是空间观念,都深深融入学生的几何学习活动之中,而这些学习与学生亲身参与的几何活动交织在一起,在许多情况下几乎无法严格区分。虽然空间观念、几何直观都有先天的成分,但是,其实质性的发展都是在后天完成的,同时,二者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1.空间观念的发展对于几何直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构成几何直观形成的重要基础(虽然不是唯一基础,几何直观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整体思维方式的形成,这需要适度的抽象水平,能够撇开无关要素、单刀直入把握要害。

2.几何直观的发展对于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中小学数学中的几何直观具体表现为四种基本形式“实物直观、简约符号直观、图形直观、替代物直观”。这些不同层面的几何直观其实与空间观念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

在实物直观(即实物层面的几何直观)阶段,学生借助与研究对象有着一定关联的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存在物,以此作为参照物,借助其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联,进行简捷、形象的思考,获得针对研究对象的深刻判断(的一种能力),与其同时,学生也在渐渐地经历图形抽象的过程,空间观念的“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成分不断发展。

在简约符号直观(即简约符号层面的几何直观)阶段,学生在实物直观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抽象而形成半符号化的直观,诸如行程问题中的线路图等等,运用这种直观形式,学生可以很好地“描述物体的方位及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变化”。

在运用图形直观的阶段,学生可以采以明确的几何图形为载体分析处理相关的问题,既可以涉及代数问题,也可以触及几何问题。其中,分析图形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准确运用图形直观的关键,这恰恰是空间观念的重要成分之一。

作为实物直观、简约符号直观、图形直观的复合物,替代物直观是一种复合的几何直观,既可以依托简捷的直观图形,也可能依托用语言或数学学科表征物所代表的直观形式,对于“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等等成分的培养具有显著作用。

(四)二者彼此具有不可替代性

作为“图形与几何”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彼此无法替代,几何直观侧重于应用,而空间观念侧重于学习者对于几何对象的把握程度。从而,具有良好的几何直观(能力)就构成检验空间观念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不是唯一指标)。

三、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的培养侧重点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1.空间观念需要渗透在“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方方面面,而几何直观需要渗透在数学学习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领域。

例如,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利用学生周围常见的事物,引导学生感受和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图形与几何的活动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因而,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就成为几何教育的一个更加直接的目标和追求。拥有丰富的几何活动经验并且善于反思的人,他的几何直观更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与此相对应,借助于恰当的图形、几何模型进行解释,能够启迪思路,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抽象的内容和方法,而抽象观念、形式化语言的直观背景和几何形象,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思考的机会和揭示经验的策略,使学生从洞察和想象的内部源泉入手,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再创造,经历反思性循环,体验和感受数学发现的过程。

2.几何直观更多地体现在问题解决之中、新知建构的过程之中,而空间观念需要全方位地体现在学生亲身参与几何活动之中。例如,借鉴俄罗斯L.V.沙雷金和L.N.叶尔冈日耶娃合著的《直观几何》中的做法,通过折纸、摆火柴、走迷宫、镶嵌等操作活动,接触反射与对称、拓扑经验、“七桥问题”、单向曲面、六面体的展开、多边形铺设、坐标与方位、密码通讯等课题,让小学生用直观的方法接触大量的、生动的几何世界,既可以在问题解决之中体会几何直观带来的美妙,又可以在活动之中发展空间观念,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体验了数学的魅力和情趣。

3.随着年级的升高,几何直观的层次需要逐级提升,从最初侧重于实物直观,逐步过渡到符号直观、图形直观。而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从涵盖“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各个方面,而不可局限在某些方面,比如,从实物到图形的转换。

(编者注:限于篇幅,例子从略)

4.几何直观需要更较高的思维水平,从而,更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主动地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方式和数形结合的意识,并帮助学生把握往往起核心的那些基本图形(诸如三角形、正方形等等)。

比如,在统计问题中,可以借助一个圆片代表样本数据1,由此可以很好地理解“移多补少”,进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这里的“圆片”就是样本数据1的替代物,直观而形象。而如下的代数案例也可以很好地体现几何直观的作用:

【案例】 新世纪版3年级上册 第30~31页 “去游乐场——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生1:

生2:我是竖式计算。

(教师在黑板用小棒卡片配合生2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

用小棒直观图让孩子理解,4×6=24中的2,要加在十位上,这个2在图里就代表24中的那两捆小棒,因为这两捆小棒要先跟上面那四捆小棒相加,整捆加整捆,所以算十位4×1=4还要加上个位进来的2。结合小棒图,给孩子一个直观的感受,孩子更容易理解竖式的算理。

但是,随着学龄的增加,我们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几何直观的层次和水平,逐步过渡到图形直观、符号直观的层次。

【编者的话】在《标准(2011年版)》中,增加了几何直观这一核心词,本文结合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的区别,对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的作用、价值的差异进行了区分。难能可贵的是本文还结合案例对教学中的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的培养侧重点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教学实践的角度,都有很好的指导价值。本文发表于《新世纪小学数学》杂志2011年第六期。有删节。

第四篇:关于几何直观的思考

关于几何直观的思考

作者:秦德生,„ 文章来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年第10期 [摘要]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几何直观已经成为数学教育中的一个关注问题。本文从几何课程基本要求的演变出发,探讨几何直观的概念以及与相关概念的辨析,追溯几何直观的哲学基础,提倡“直观型”的课程设计,挖掘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 几何直观;课程标准;哲学基础;教育价值

当前,数学教育界都在关注数学课程标准[1][2]的制订与实施,关注数学课程改革,而几何直观是数学中生动的、不断增长的而且迷人的课题,在内容上、意义上和方法上远远超出对几何图形本身的研究意义。正如弗莱登塔尔所说,“几何直观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可能重要、可能有意义和可接近的,并使我们在课题、概念与方法的荒漠之中免于陷入歧途之苦。”这也与康德的“缺乏概念的直观是空虚的,缺乏直观的概念是盲目的”观念是相同的。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几何直观成为数学教育中的一个关注问题;经过适当的发展,相信对几何直观的研究能够成为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

在此,笔者试图从几何课程基本要求的演变出发,探讨几何直观的概念以及与相关概念辨析,追溯几何直观的哲学基础,挖掘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教育价值。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就正于各位同行专家.

1.我国对几何课程基本要求的演变

我国解放后首次制定(1952年)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出,小学“算术教学应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中学数学应“发展学生生动的空间想像力,发展学生逻辑的思维力和判断力”[3]。以后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在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一直是“通过数学教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像力”。1963年根据华罗庚、关肇直等专家的意见,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培养任务修改为“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像力”(传统的三大能力)。1978年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又增加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能力培养任务改为“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这种要求一直持续至今。《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2000年)在发展性领域中,明确提出能力培养任务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使学生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合情推理的演绎论证等方面获得发展”。2000年3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要“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提出“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1].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指出:“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2] 从我国几何课程基本要求的演变来看,从空间想象能力到空间观念,再到几何直观能力,对几何教学的要求不尽相同,那么,什么是几何直观,它与直觉、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等名词之间有联系或者区别么?我们来进一步探讨。

2.几何直观概念的内涵及典型观点辨析 2.1 什么是直观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的直观就是对概念、证明的直接把握”[4];而西方哲学家通常认为“直观就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而对事物本质的一种直接洞察,直接把握对象的全貌和对本质的认识”;心理学家则认为“直观是从感觉的具体的对象背后,发现抽象的、理想的能力”。

蒋文蔚指出,几何直观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一种直接的识别或猜想的心理状态[5]。

徐利治先生提出,直观就是借助于经验、观察、测试或类比联想,所产生的对事物关系直接的感知与认识,而几何直观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6]。换言之,通过直观能够建立起人对自身体验与外物体验的对应关系。

他们从数学、哲学、心理学等角度给直观包括几何直观下了定义,但我们认为直观一般有两种: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一眼能看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2

可见,直观是一种感知,一种有洞察力的定势。

2.2 直观与直觉

直观与知觉在英文中都是单词Intuition,但二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直觉不等于直观。

从研究对象来看直觉的对象不一定是可视的对象,直观的对象一定是可视的。从过程来看,直观与个人的经验、经历有关,直观有层次性,直观是从一个层次看到更深刻的层次或本质;在同一个层次不是直观而是直觉,直觉是有原因与结果的关联,是一个平面上的,属于同一个层次。从功能来看,直观是用来发现定理的,而直觉用来证明定理的。

2.3 直观与想象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空间想像力“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麦吉(Megee,1979)认为,空间想像力包括“在心理上操作、旋转、翻转或逆转形象刺激物的能力”,朱文芳认为“空间想像能力是完成空间认知任务的桥梁,空间思维能力起着决定性的核心作用”[7]。心理学家通常认为,想像(imagination)以表象为基本材料,但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是指“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我们认为,空间想象能力是指脱离背景也能想象出图形的形状、关系的能力。直观是在有背景的条件下进行,想象是没有背景的;几何中的推理证明始终在利用几何直观,在想象图形。

所以,我们建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几何目标的叙述修改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从而培养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这样叙述应该更恰当和准确。

3.几何直观的哲学分析 3.1 直观主义

直观化,本来是数学基础中的直观主义流派,出于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可信性”考虑而提出的基本主张,其中心内容是“存在必须是被构造”。可见数学中的直观主义就是哲学中的康德主义,主张数学的概念由人类理性构造而成。数学对象的构造就是人们先验地在直观中画出与概念相应的图形,所以构造数学对象 3

需要非经验的直观。人们在这种纯粹直观中构造出一个具体的图形,这一图形能够代表所有与某概念相应的图形,这说明人们在纯直观中构造的图形具有与概念相同的普遍意义,因此在几何直观中构造出了具体的图形就是构造出了相应的概念与数学实体。

笛卡儿认为,直观是纯粹理性的,但作为理性的东西并不能完全摆脱或无视某些经验,可见这二者是矛盾的,直观的确定性与与非逻辑性相矛盾,直观不能保证普遍原理的确定性,直观具有发现真理功能,但不能兼备证明真理、确保真理可靠性的功能。

3.2 几何直观的历史性

毕达哥拉斯时代,人们的数学直观里浸透了整数是万物本质的哲理;非欧几何产生以前,人类的数学直观里有着欧氏公理是先验不变的真理的观念;非标准分析又使一度失去了对无穷小的直观在更抽象的层次上恢复;而今计算机造成的外移动的超立体的图象,又对我们关于高维空间的抽象直观充实了具体感性。所以数学直观是历史概念,数学直观在每个历史时期,其抽象性和直观性都具有不同的内涵。

数学中的抽象性带有理论和哲学色彩,几何直观带有经验、思想和感情因素。复数的引入,是因逻辑上的需要而直接引进的“理想元素”,被赋予某种实际意义后,以几何直观解释为中介,同现实世界建立了间接联系,从而提高了它的可信性。复数,在它被引入后的最初两个半世纪中一直“给人虚无缥缈的感觉”,直至维塞尔、高斯等人相继对它作出了几何解释与代数解释,把它与平面向量a+bi或数偶 对应,才“帮助人们直观地理解它的真实意义”,并取得了实际应用.所以,它不仅被数学理论所决定,并随着数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而且它也避免不了当时人类整个文化情境对个人心理上的影响。直观是随着人类理性的进步而进步的。换言之,几何直观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并不是一个从古到今就一直存在着的永恒的人类用来认识数学现象的中性框架,几何直观是一种进化的产物,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活动。因此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数学直观能力可以看作是整个人类在这方面历史发展过程的缩影。

3.3 直观与形式的统一

数学作为一门精确科学,其研究活动必须以量和质、形式和内容的分离为前 4

提,把前者从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中抽取出来,加以抽象,在不断形式化的过程中实现它的精确性,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换言之,就是数学抽象发展与现实世界的紧密结合,它既可以描述具体问题的数学模型,也可以反映各种层次的数学概念或规律的更高层次抽象.数学抽象概念发展的“直观——形式——直观”模式,是一般科学概念发展的“具体——抽象——具体”模式的特殊表现形式,它深刻地反映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矛盾,数学通过形式化而实现精确性,又因为形式化而减弱客观性,直观化具有原始的创造性,它的历史性决定不允许完全客观的有理化.

直观与形式之间矛盾的解决,只有在形式化和直观化的矛盾运动中才可能实现,正是二者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以及科学的发展。从创造力来看,直观能引出数学的发明,直观能决定理论的形式和研究方向;从在数学证明上看,直观常常提供证明的思路和技巧,有时严格的逻辑证明无非是直观思考的严格化和数学加工。数学直观的世界与因果感觉的世界是对立的,数学思维不能完全形式化,数学思想是独立于语言的形式之外,但数学又必须通过形式来表达,使其严格化。因此,数学经过形式化而趋于完美,又通过直观化而返朴归真,这正是数学发展的辩证过程。

4.几何直观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已经走向多流派、多元化。而强调知识之间有机地融合、依赖几何直观的“直观型”课程成为数学课程设计的主流之一。我国新课程已经把几何直观看作是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线索之一。从函数的图象教学、三角函数的单位圆、到导数的图象判断;从不等式的直观解释到线性规划的区域刻画,此外,还有数系扩充中复数、概率统计中的直观图以及向量的使用等等。几何课程设计更离不开几何直观。可见,几何直观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因此,要充分利用几何直观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学生认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学会数学的一种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不能用几何直观来代替证明、注意几何直观带来的认识上的片面性。例如,对指数函数 与直线 的关系的认识,因为教材中通常都是以2或10为底来给出指数函数的图形,在这两种情况下,指数函数 的图形都在直线 的上方,于是,便认为指数函数 的图形都在直线 的上方。教学中应避免这 5

种因特殊赋值和特殊位置的几何直观得到的结果所带来的对有关概念和结论本质认识的片面性和错误判断。[2] 5.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教育价值

几何通常被喻为“心智的磨刀石”,几何在数学研究中起着其实、联络、理解、甚至提供方法的作用,而几何直观具有发现功能,同时也是理解数学的有效渠道。数学家依赖直观来推动对数学的思考,数学教育家们依赖直观来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直观推动了数学和科学的发展。而数学概念经过多级抽象充分形式化后,有必要以相对直观可信的数学对象为基础进行理性重建,从而达到思维直观化的理想目标和可应用性要求,这要求数学的直观与形式的统一,才使得数学的完美。

首先,几何直观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式,在科学发现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于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灵感往往来自于几何直观。数学家总是力求把他们研究的问题尽量变成可借用的几何直观问题,使他们成为数学发现的向导,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何直观在计算机图形学、图象处理、图象控制等领域都有诱人的前景。

其次,几何直观是认识论问题,是认识的基础, 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借助于几何直观、几何解释,能启迪思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接受抽象的内容和方法,抽象观念、形式化语言的直观背景和几何形象,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己主动思考的机会,揭示经验的策略,创设不同的数学情景,使学生从洞察和想象的内部源泉入手,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再创造,经历反思性循环,体验和感受数学发现的过程;使学生从非形式化的、算法的、直觉相互作用与矛盾中形成数学观。

最后,几何直观是揭示现代数学本质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助几何直观,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思维很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空间形式,使学生体验数学创造性工作历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几何直观已经成为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如何更好地发挥几何直观性的教学价值,是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建国以来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汇编(1949—1985)》[M],国家教委编印,1986.[4]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M],第四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5]蒋文蔚.几何直观思维在科学研究及数学教学研究中的作用[J],数学教育学报.1997(4)[6]徐利治.谈谈我的一些数学治学经验[J],数学通报,2000(5)[7]朱文芳.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对空间能力培养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3)[8]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9]史宁中.关于数学的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2)[10]M.阿蒂亚.数学的统一性[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中几何与空间观念

浅谈小学数学中几何与空间观念

这一次的国培学习中,在《解密“图形与几何”》这一章节,讲授的专家一直强调: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说说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空间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出它的表象。随着空间观念的累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这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相当重要的基础。如果说幼儿对一些简单图形的初步认识是在游戏和生活中获得的,那么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且空间观念的形成又直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几何知识。如何更科学地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一、更新观念,培养对空间观念的认识

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计算公式、提高应用解题能力不可忽视的素质。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我认为,在教学中,学生首先要有数学的基础和初步的几何观念,但这种能力最初是靠“猜想”来实现的。其实猜想也是一种思维活动,是有目标的猜想和判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应该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括新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是学生挖掘新知识和再创新的良好开端。学习直观几何,就必须采用儿童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实际活动的方式,让他们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作图和实验,把视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协同利用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掌握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这些实际操作活动应该贯穿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始终,低年级需要,中高年级也绝不能忽视;认识图形时固然必不可少,学习求积公式时,也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逐步推出。这样,可使学生真正知道公式的由来,并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观察和实验既是小学几何知识的基本教学方法,低中高年级也要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指导小学生作图,低年级可在方格纸上连点成线、画线段、画直角;中年级就应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等;高年级要求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直接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这样,要求逐步提高,能力得到相应的培养。

二、观察思考,提高对空间观念的认识

空间观念是现实中的物体和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整体把握。从现实中的物体和几何体出发,就会涉及把现实中的经验移动到几何空间中,以此把握几何空间,在用几何空间中抽象而成的特征、性质来解释现实空间,在这样抽象、还原的过程中空间观念才能建立。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体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各个部分之间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通过这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考方法,从而提高了对空间观念的认识。

三、动手操作,升华对空间观念的认识。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单靠观察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才会产生稳固的认识。动手操作是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探索欲望。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其实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想象出几何图形形成现实空间。图形的形象,能准确地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使学生能进一步在大脑中留下空间图形的形象,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能力总是伴随人的活动而产生和提高的,培养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加强空间想象的训练。例如,在教学正方体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几条棱时,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教师提供学具)搭一个正方体,学生纷纷动手,但问题随即出现了:有些小组搭出了正方体,有些小组搭不出来。我抓住这一机遇向学生提问,于是全班同学开始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原来不能搭成正方体的小组小棒只有根,搭得不好的正方体虽有根,但长短不一。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正方体有条棱,每条棱都相等。只有在实践中探究,才能把握几何体的特征。

另外,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感悟出空间概念的真谛,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离开空间,离开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要给学生一个活动空间,让学生去发现、探索、创造。

总之,只要我们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一定能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形成和发展。

下载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和几何直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和几何直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小学数学低年级直观几何教学的若干策略

    浅议小学数学低年级直观几何教学的若干策略 上海市三新学校 侯琦 【摘要】“图形与几何”学习领域是小学数学基本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

    几何直观的课程背景及实践策略探究

    几何直观的课程背景及实践策略探究 溯源:追溯几何直观的形成历史,探讨几何直观概念内涵,并与相关概念进行对比、辨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几何直观的内涵及课程背景,把握几何直......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几何直观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几何直观教学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听说”的概念 教学流程: 一. 1. 让学生A任意说一句话。如:“我去学校。” 2. 问学生B:A说了什么?B回答:“我去学校。”......

    几何直观学习心得(共5篇)

    几何直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开元小学韩金玲 9月30日,我们在黄山实验小学,在主持人牛向华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几何直观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研讨会。会议开始之前,李鹏主任给......

    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本站推荐]

    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1、 生活经验的再现 首先,学生的几何知识来自丰富的显示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例如三角形稳定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称性质......

    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关于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①对直观的依赖较大;②用经验来思考和描述性质或概念;③(空间观念的形成)依靠渐进的过程;④容易感知图形......

    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几何知识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是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掌握必要的形体知识, 形 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是认识、改造人......

    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

    案例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操作性策略1、生活经验的再现首先,学生的几何知识来自丰富的显示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例如三角形稳定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称性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