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的探索
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的探索
魏
超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体育知识的学习,又有动作技能的形成,其显著特点在于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体育教学中应该把动作技能的训练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操作思维是指反映肌肉动作和操作对象活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活动。体育心理学指出,思维训练是当代体育教学中所应作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之一。确实如此,我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感到,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改进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积极地思维,运用已了解和掌握的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动作的原理和 要领,从而较快地掌握和改进动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使学生达到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智力与动作技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才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1:
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就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几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两腿有弯曲。于是我就请学生思考和比较: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我再借助动作的图解,让学生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学生发现: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然后我再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已学过的力学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论,我因势利导地给她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一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在滚翻至身体坐垫时,两手及时靠近胯前推垫获得。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两手推垫过早或位置离身体较远,推垫的结果不是动力,而是一个向后的阻力。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经过启发式的讲解,学生对动作的要领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肌肉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相互观摩指正,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
案例2:
在进行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时,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不好动作。这中间除了一些心理上的恐惧感外,主要还是对动作的技术原理不清楚,我就启发学生的思维,想一想物理课中学过的力偶原理。我就用力偶转动的原理来分析支撑后回环的动作原理。两腿积极前摆和上体的主动倒肩是力偶中的一对方向相反的力。腹部贴杠是身体在回环的过程中有一个支撑点。在动作练习时,如回环力量不够,就必须做好两腿经后摆后的有力前摆和上体的积极主动的倒肩。如在回环时,身体落下,就必须掌握两腿经向后预摆后腹部要及时贴杠。然后在学生练习时,要求他们先想一想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动作的要领,再接下来做动作。我加强对学生练习的保护与帮助,并及时用简短的语言提醒形学生,如“摆、贴、倒、抬、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较快掌握动作要领,并且进一步改进动作。原来一些存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能顺利完成动作,对他本人也是一种促进,我就及时鼓励他们大胆去做,特别注意要做好保护和帮助。在他们动作完成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勇敢果断的品质。
案例3:
在进行原地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以下简称投实心球)时,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实心球飞行的抛物线太平、不能运用全身的力量进行投掷等现象。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在理论课的教学中讲解斜抛运动原理。根据斜抛运动的远度公式:
V02 Sin 2α
S= ───────────
g 决定实心球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是投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的角度。我首先请学生思考一下,从持球的预备姿势开始到球出手这一段工作距离内,影响出手的初速度的因素是哪几个方面。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必须给实心球一个最大的作用力,产生一个最大的加速度。而加速度又受工作距离和工作时间的影响,它与工作距离成正比,与工作时间的平方成反比。由于人的生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作距离,这就告诉我们,在身体充分做好持球预备姿势(超越器械)后,一定要加快挥臂的速度,只有充分运用自下而上的发力,缩短用力时间,才能提高投实心球的初速度。其次我给学生简要讲述投实心球的出手角度问题。根据斜抛运动的远度公式看,出手角度α为45º时,投掷远度S最大,但出手点和落点必须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实心球投掷中,实心球的出手点高而落点低,出手点与落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有一个夹角β,通常叫地斜角,它与投掷的远度成反比。因此,实际上实心球投掷的出手角度不是45º,而是45º-1/2β。当学生了解这些道理之后,在实践课时我就要求他们动脑筋做练习,譬如投掷前身体要形成反弓、手臂尽量伸直、蹬地收腹挥臂要快、目视前上方、向前上方投掷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学生练习时加强个别辅导,提醒他们投掷前颈部要放松等。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投掷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和时机,根据他们的身高,在投掷线的前上方设置一条两边有高低的绳子,帮助他们形成较好的投掷角度和时机。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针对学生的实际分别要求他们加强力量、柔韧、协调性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和提高动作。通过教学学生普遍感到练习时心中有数,效果好。同时也为进行其他的投掷项目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案例4:
跑的基本练习是从小就开始进行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跑的速度。教学实践中如果是为练习而练习,不明确该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练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好。我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100米跑时,如果学生甲、乙的步频一样,学生甲步长2米,乙步长1.5米,哪么谁先到终点?答案是甲先到终点。如果学生甲、乙两人的步长一样,学生甲的步频比乙的步频高,请问谁先到终点?答案也是甲先到终点。这样就让学生了解到步长与步频是决定跑的速度的关键。然后在进行跑的基本练习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后蹬跑、高抬腿跑等练习是发展步长或步频的主要手段,使学生在跑的基本练习时有明确的目的。练习中请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或学生的示范,想一想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比较自觉、认真,效果也有提高。同样,我也在学生平时的练习中常常点一下,为什么要跑直线;手臂为什么要前后摆动,而不要左右摆动;比较脚掌向前蹬地与外八字蹬地的效果好坏等等,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以上是自己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的一些探索。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领域中,运用思维训练还是大有作为的。我认为,要做好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教师要进一步钻研业务,运用正确的原理和方法去指导学生。第二,教师要重视理论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强身的“三基”知识,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打下认知基础。第三,教师可以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技巧和水平,善于捕捉时机,运用简练的语言,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努力促进知识和动作技能的积极迁移。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的探索
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己成民族振兴的关键,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用创新教育来培养,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中学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和相加教育,是孕育创造人才的摇篮。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
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不仅满足了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曾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人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每位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体育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广阔天地。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青少年想象力丰富,思维定势较少,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正处于黄金季节。前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体育教学可使学生创造潜质得以发挥,获得创造的乐趣。长期来在体育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增强体质”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全面实现体育目标的追求,从而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中学体育应该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真在形成。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努力挖掘一切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因素势在必行。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注意力,高效的记忆力,和体育技能,发掘学生独立的个性和素质,对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正确认识创新思维的含义
2.1走出“智力高,创造思维必高”的思想误区,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往往认为是智力的一部分,智力发展了创新思维会跟着发展。为此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种综合方面的心理特征和整体结构,智力偏重于认识,而创新思维偏重于创新。
2.2创新思维和知识的关系。一些教师认为只有学生取得广?龅闹?识后,才能有创新思维,确实创新思维的发展必须要有广?龅闹?识,对事物了解越多,则更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能从多方面分析和解决新问题,但不能形成“只有广?龅闹?识才有创新思维”的概念,否则会受知识的约束,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2.3正确理解创新思维,智力与知识的互相关系,在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正确认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将创新思维、智力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播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片面的体育教学观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体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提一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基本相同,这主要原因应视为教育塑造的结果,因为学生习惯了完全依赖于教师获得知识。在一次随意调查中发现,100名学生中乐于课后向教师提问题的占61.5%,乐于课内向教师提问题的占22.5%,敢于反问教师问题的学生仅占2.8%。可见这种常规教学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4.构建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4.1创设体育课堂教学的民生、宽松的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营造安全、和谐、温暖的民主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显著的作用。形成一种自由,平等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感到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心理自由,能够自由地思考,想象,选择并作出决定。在体育教学中改变阻滞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观念,将讲解教材,发展成创新思维的开放教学,将体育教学中的传统的,严格遵守常规的“我讲你听”式课堂气氛改变为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注重人人参与,对所学的内容适时进行讨论,争论、辩论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想象力,鼓励并容纳学生表达不同的见解,延缓评判不急于提供帮助,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之间自由、平等的氛围,使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对所学内容大胆质疑,不断地产生新颖的假设,改变“喂养式”的教学格局,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体育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广阔天地。
4.2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把一些体育动作要领进行讲解,然后示范和练习。这种学习方法是从“一般―特殊”的教学思路,它培养的是求同思维或聚合思维,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创新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不拘一格,希望从多方法去解决,从心理学来说即为发散性思维。而“归纳式”教学法从“特殊―一般”的教学思路,有益于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易于产生多种新颖的设想,开阔思路,敏捷思维,能随机应变,具有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不局限于传统的结论,对于前人的经验,能独立地思考,提出不同的主张。例如:在篮球攻防战术配合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设想出各种各样的战术配合,教师不能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的篮球技术战术知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从而形式以“归纳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没讲过而学生不敢想,教师没做过学生不敢做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4.3采用启发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手段
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启发和发现。启发,是为了让学生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当学生有所发现时,教师要及时去启发,在启发的引导下去发现,如此循环,二者结合,能极大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例如:在教原地侧向推铅球中,当教师提出铅球推不远的原因是什么时,有几位学生分别用手臂、腿部力量小的原因作回答,而有一位学生就想到用科学教材中钭抛运动中的出手角度,出手速度来解释这问题,此时教师要启发、讨论推不远的原因是否正确?再找一下是否还有其它原因对推铅球远度的影响?这场讨论学生思维也活起来,问题不断发现,各种相似的联想也接踵而来,如空气的阻力,出手点,身体的协调性,心理问题等等。
4.4优化体育课堂内容结构
为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立性。将所教内容有选择地改为以问题情景来呈现。把教学中学生的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有机结合起来,发掘每位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素质,以利于学生探究发现新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掌握知识技术的策略与思维方法,淡化对技术动作的模式记忆。例如:在双杠支撑摆动前摆挺身下的技术教学中,可以根据的动作不同阶段提出问题,在学生探究要领前提下,教师要予以指导形成概念,再进行练习,这样发挥了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强化了对动作概念掌握,易于掌握技术动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效果是明显的。随着创新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科的创新教学也越来越为教育者所关注,每位教育者要“发古人所未发,明今人之未明”,为创新教育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祝蓓里等.“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1.[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学出版社.2003.3.
第三篇:教学中的思维拓展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学中的思维拓展训练
作者:贺彩莲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5期
新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拓展,通过高一年级的新课程教学,我深有体会。现就我在教学中关于类比思维的一点做法整理出来,与同行共勉。
一、问题分类
(一)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类比
1、在平面几何中有“已知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与平面几何相类比,平面内的三角形对应空间的四面体,边对应面,就可以拓展得到:在立体几何中“正四面体内的任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
证明方法:分析原结论的证明方法——等面积法,可以大胆猜想——这里可以用等体积法证明。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青腰中学:欧征
“要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学习数学知识能提高人的智商,让人做聪明人。那么,对于我们数学教师来说。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开拓思维,应用数学解决生活实践中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考方法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商、训练学生的思维? 第1,自主学习,理解数学思维。
数学概念、结论的得出。很多时候不是老师讲解例题就能让学生理解的,必须经过形象事例的堆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才能领悟与理解。
老师上课讲解例题后,很多学生只是对例题了解明白了。然而相同的题目,换了几个数字,换了一种说法,就能难倒一大片学生。这是为何?很多老师对这种现象都会很无奈的说天下怎么会有这么蠢的学生。
其实不能说这样被难倒的学生个个都蠢。绝大多数来说是没有理解数学思维。不知道来历,为什么要那样子做。所以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第2,巧设练习,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科学的有层次的设计练习,才能让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教师在布置作业和练习时,要有意思的布置一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题目。
先是模仿练习,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是变式练习,让学生理解知识和发展思维。
最后是应用练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学生在综合应用学习的数学知识,但同时看不到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
第3,自主反思,领悟思想方法。
自主反思,这一过程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的解题方法,总结异同,总结经验教训。
以上三个步骤缺一不可。拿《数制之间的转换》一课来说。首先,教师要作三步走,一是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案。让学生在熟知的十进制的基础上
通过自学的方式,领悟进制的思维。
其次,教师要出示由简单到难,由浅入深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然后是变换练习,发散思维。
最后,还要留给学生自己反思的空间。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去总结。
总而言之,熟能生巧需要简单训练,但是完全的机械训练最终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的熟能生巧。随着课改的深入,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口号,是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教师只有真正领悟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在设计的练习中,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推动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发展并进一步自觉延伸。
第五篇: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进行识字教学,既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果,还应该注意儿童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一、有目的地观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观察是智力的窗口,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着的。(没有思维的观察不能称其 为观察。)又因为低年级儿童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精细的辨别能力尚差,空间知觉的精确性 和分化性还不高,注意力还很不稳定,不会对字形主动进行集中深入的观察。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都是由问 题而起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老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以使其有目的地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激起求知的愿望和要求,使识字教学在一种“不愤不启,不 悱不发”的氛围中进行,语文论文《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分享好文◆不仅能提高识字效果,还能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充分发展。笔者教学生识字一般采用以下步骤:
1、观察该字是什么结构?什么部首?
2、是由几笔写成的?
3、某一笔(重、难点)是什么名称?
4、哪个地方最容易写错?
例如学生字“贯”。采用上述方法步骤会促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感知、了解和掌握字形、笔顺,在此认知过 程中,学生能主动地抓住字的难点,这要比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效果要好得多。
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能敏锐地发现字体的重点难点,加深了印象,强化了识记效果。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思 维训练,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其眼、脑、手多种感官并用,无论观察、思 考还是写画,学生的大脑均处于思维状态,长期下去其思维的敏捷性将被培养起来。
二、变换角度、扩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如果说认真观察是学生掌握字形的有效手段的话,那么引导学生变换角度,以加深对生字(词)意思的理 解,则是学生掌握字义的必要延伸。尤其是可以抓住此环节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学习“桌”字。如果仅让学生记住字形和了解其义,那么局限性就太强,也势必降低了识字教学的 效果,学生的知识得不到丰富,其思维也就相应地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为“思维是凭借一定的知识而进行的,知识经验愈丰富,思维的领域就愈广阔。”因此,要想在生字教学中启发儿童的思维,首先要考虑开阔[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