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让理念先行[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1:1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班化教育——让理念先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班化教育——让理念先行》。

第一篇:小班化教育——让理念先行

小班化教育——让理念先行

下面是我在全市第一次小班化教育实验研讨会上的发言。【案例】

“现在学校规模小,班级人数少,上起课来气氛不热烈,真没上大班的课带劲。搞什么小班化教育实验,还不是和以前一样。”

“真有这种感觉,别说家长没信心,我们自己都没信心,像这样下去,学校早晚会被社会淘汰。”

可以说以上两位教师简短的对话真正代表了实验之初我们学校不少实验老师的心声。【对策】

教师浮躁不安的心态、牢骚满腹的情绪,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长室召集校务成员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围绕“如何让实验老师面对现实、解放思想;如何让实验老师找准位置、准确定位;如何让学校在小班化教育实验这个新的增长点上求突破,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等话题展开积极研讨。通过研讨,学校一班人一致认为:教师之所以怨声载道,关键是对小班化教育实验心理准备不足,对小班化教育理念了解不够,知之甚少。“学校规模小、班级人数少”看上去是劣势,其实也是优势,它为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提供了条件。因此,要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小班化教育实验中去,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让理念先行,让教师对自己、对学校充满信心和希望,让教师切实从小班化教育实践的误区中走出来。只有这样,“让每个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均衡优质的教育、培养‘个性+特长’的学生”才会变为现实,家长才会放心,社会才能满意;也只有这样,像我们这种“规模小、班级人数少”的学校才能摆脱所谓的“生源危机”困惑,以“优质”和“高效”留住学生,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做法】

一、组织引领

为了有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小班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各负其职。主抓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牵头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课题主持人会同教导处和教科室组织课题方案的具体实施,并制定学期实验计划和培训计划,努力让全体实验教师研究有准备、有目的、有方向,真正做到实验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二、学习充电

1、专题讲座

根据培训计划,我们坚持举办小班化教育理论专题讲座。讲座中,我们做到“召集人、主讲人、地点、内容”四到位。为了烘托讲座的气氛,吸引教师参与讲座的全过程,我们还运用形象直观的课件或音像资料凸显主题和讲座要点,追求讲座的实在有效。通过培训,全体教师逐步明了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意义、目的和任务;理解了小班化教育的理念与优势;了解了小班化教育的环境设计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

2、学习研讨

利用业务学习,我们给教师提供打印的文本材料,让教师学习小班化教育实验理论,并围绕相关话题进行研讨。我们认为:“小班”不姓“小”,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方法总比困难多,做起来再说,行动即成果。我们将努力在“小班”和“大班”的共性中寻求“小班”特质,充分发挥小班教育的优势。

3、坚持摘记

为了引领教师学习小班化教育实验理论,让教师自觉参与实验,我们还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本小班化教育实验学习笔记。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进图书室、坐阅览室全方位了解小班化教育理念、小班化研究的最新动态,并定期进行学习笔记评比与学习体会交流,力争达到教师“心中有理念,手中有办法”。

在全校小班化教育实验信息交流会上,全体实验老师对小班化教育形成了如下共识:(1)个性张扬更凸显;(2)信息反馈更敏捷;(3)互动生成更快速;(4)关注学生更贴近;(5)师生凝聚力更强。

三、开辟论坛

我校利用学校黑板报开辟了小班化教育实验论坛,让教师、学生、家长全面了解我校小班化教育实验情况。在实验论坛开张之际,姜堰教育资源网校长办公平台进行了报道,反响强烈。为了进一步扩大实验的效果,我们还在姜堰教育资源网上开辟了“官庄中心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专栏”,得到的市教育局领导的肯定与指点,同时也得到了兄弟学校的批评与指正。今后,我们将努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办好论坛,让更多的人参与研究和讨论,使论坛之花越开越艳。

四、阵地宣传

“处处可见小班化教育理念”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橱窗和宣传展板的功效,展示实验班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全体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榜样;大力宣传实验老师的先进事迹,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我们还组织教师学习兄弟学校小班化教育实验环境布置的经验,上网搜索小班化环境布置的图片,结合我校实际,各实验班老师动员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环境设计与美化,突出学生个性与年级特征,彰显小班班级文化,努力让教室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成为学生自由活动的场所。

五、实践反思

集体备课是集中教师智慧、展示教师才能、切磋教艺的平台。在集体备课中,我们相机穿插小班化教学的研讨内容,开设小班化教学研讨课,探索和研究小班化课堂的教法与学法,努力突出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特点,即“学生发言的人数多、实践的时间多、合作的机会多、接受的个别辅导多、获取的反馈信息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讨论制定了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组织教师围绕“你今天微笑了吗”进行专题研讨、实践、反思,让“微笑”的理念显示在课堂,让教师的“微笑”送给每一位学生,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为了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我们指导学生制作个人成长记录袋,可以说各个实验班的成长记录袋各有特色,封面设计符合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实际,图文并茂,很有个性。成长袋里面保存的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如最好的作业、绘画作品、获得的荣誉记载等等。对教师而言,这不仅是有效的评估证据,也可以为家长提供孩子成长的重要信息。

第二篇:小班化教学理念

小班化教学理念

现在,在教育上有很多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但是,在苏北农村学校中实施真正意义上小班化教学,还有一定的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小班化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陈旧做法,在此基础上需要投入时间,增加研究的力度,建构新的教育教学体系。

三堡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离主街有10多里路,交通又不便利,地理位置很不优越。许多家长从小学开始就把小孩送进城上学,使学校生源质量大幅度下降,加上学生萎缩,今年初一只招近90人,教师又严重过剩,所以学校发展逐步走向低谷。为保持稳定,我们不得不在教学班上考虑,对初一年级实行小班化教学,计划按25—35人办班,筹建三个教学班级,并加强“小班化高效课堂”的研究。同时我们也重新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坚持“教师第一、学生第一、学校第一”的办学理念;推行“小班化教学”的办学特色;构建“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基本功建设;开展“特色社团组”活动;实现“小班化”办学效益,在全区乃至全市农村中学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要想真正形成学校小班化教学的特色,学校采取自主摸索、自主试验的做法,确实需要我们的思考和研究。结合我校特点,对小班化教学我进行了思考,希望通过这些可操作的方式来引导教师开展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推进小班化教学在农村教学改革。[管理方略]

1、召开 “小班化”教育座谈会,思考“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习评价、师资培训、教师配备、办学标准和教育经费,进一步深化对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认识,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方向,突出关键环节,分层责任落实,全面推进小班化教育实验。

2、召开小班化实验的推进会议,会议讨论决定在初一年级率先开展小班化实验,然后逐步推广,最后全校全面铺开。确立以这种“以点带面”形式循序渐进,逐步展开。计划成立小班化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和小班化教学研究室,确定部分教师作为首批参加实验的教师。

3、召开“小班化教育”后续研究会,以“小班化教育”如何后续推进为主题,围绕着“有效小组合作、配套教学常规机制、师资培训以及环境布置”四个方面开展交流。

4、召开小班化专题研讨会,加强“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织学习校外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整体思路,教务处(小班化教学研究室)出台小班化教育课题方案和学期实施工作意见讨论稿,邀请专家与教师积极参与讨论,针对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课堂研磨]

1、召开以“立足新课程,面向小班化”为主题的汇报课,邀请专家作精彩课堂点评与专题讲座,为教师搭建一个共话、共学、共享和共进的平台,积极深入探索小班优势的新型教育模式。

2、召开小班化实验教师对话会,就小班化实验的角度,班级布置、学生学习技能培养,教师培训等有关问题进行商讨。确定以合作学习作为研究的重点,并进行具体的分工。初一年级的研究分三个步骤:第一步研究重点在合作技能培养;第二步研究重点在合作学习中小老师的培养;第三步研究重点在合作有效性的研究上,从而使实验的操作更具有针对性。

3、举行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磨会,让教师切实能够领略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发展,享受小班化教育的优质资源,提炼小班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

4、召开小班化“合作学习”研讨会,组织外出学习的教师进行示范课研讨,要紧紧围绕“聚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题,就语、数、英、音乐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推进展开了课堂研讨。[师资培训]

1、组织教师到小班化师资培训基地参观学习,并及与课题顾问专家面对面的交流。

2、组织教师赴南京梅园中学和上海参加小班化教育专题学习,学习采取观摩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参观、考察、讲座、上课、听课、说课、议课、反思、研讨等形式的学习,并写1篇有质量的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稿;精读小班化教育书籍1本以上(含1本),并写1篇心得体会、论文或学习感言,了解小班化教育的备课、上课、小组活动、批改作业、学生工作和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前言理论,初步掌握相关的实践要求,从而能够胜任我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验任务。

3、举行小班化培训教师个案展示活动,汇报主要围绕小班化的优势,明析自己平时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4、召开小班化教育培训分享会,就小班化教育中的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改革评价方式、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小班化班级管理等方面交流,把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地做到“阳光普照”,使小班化教育真正成为三堡中学的“精致化”、“个性化”的优质教育。[教学点击]

1、召开小班化课堂常规落实会,启动常规训练,制定课堂常规,分阶段、分内容、有步骤的推进课堂常规的落实,要取得一定的成效。

2、召开小班化小组合作的布置会议,落实“生生合作”和“生师合作”的分工和考核要求。

[环境建设]

1、投入小班化教育实验班硬件建设,对实验班级的环境进行布置。

2、要求教师(或班主任)在班级办公,学校配备好电脑和桌凳,3、在橱窗开辟小班化教育专栏,宣传报道小班化教育。

4、购置档案橱,摆放小班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袋。[评估机制]

1、出台《小班化教育示范教师评价细则》。

2、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示范教师”,建立学校“小班化教育骨干教师”档案。[实验“金点子”]

1、要求实验教师要在一个学期内阅读一本小班化教育书籍,并外派实验教师参加各项学习、进修。

2、要求实验教师从大班教学的角度谈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构想,重点从学习组织形式的改变,课堂氛围的营造,教法与学法的变革,作业批改,个别化教育(提优补差),评价改革等方面。

3、要求每位实验老师写一篇实验工作阶段性总结,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体会,感受,收获,困惑等。

4、开设校级主题式论坛,做到讨论有主题,发言有准备。如: “班级后30%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学习的经验分享及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讨论”、“学生合作技能、习惯的有效培养”等。

5、立足学生本位,修订学校小组合作的学习常规,组织各教研组制定学期学生合作技能等培养及训练计划,重在过程抓落实,学校可开展“学生学习常规、合作技能调研活动”、“班级学习常规、合作技能展示周活动”等,并重视对班级后30%学生的个案研究。

6、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考虑到性别、兴趣、现有水平,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因素合理搭配、进行编组。给小组成员编号,并确定组长、发言人、记录人、补充员等,利用编号轮流担任。这样保证了小组互相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发挥。

7、课堂教学模式要创新,以创设情境法、生活经验法等为主。配合教育局精细化管理活动,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课堂学习习惯十项标准》,进行强化训练。

8、班级环境建设采用“共性”与“个性”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共性:各班建成统一的作业展览角、图书阅览柜、多媒体教学设备。个性:学生作品展示、班级活动等。

9、教学常规制度要完善,要建立《小班化学生学习管理卡制度》、《小班化任课教师与家长联系制度》、《小班化作业批改制度》、《小班化教师考评制度》、《小班化教学工作的奖励制度》、《小班化班主任工作要求》等,用制度来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师的研究积极性。

10、以“成长档案袋的评价方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小班化教育的突破点。

我们知道:不论是课堂模式的改变,还是教学特征的体现,都需要在规范中生成,在效率中检验。只要扎扎实实地去推动、去实践,小班化教学改革一定会在农村教育的领地里生根、发芽。

第三篇:素质教育 理念先行

素质教育,理念先行

——读《有效对话教学》有感

洪畴中学 叶小

怀着对于名族未来的希望和莫大担忧,我们的课改一轮又一轮的进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我们的教育,各种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不断涌现。“探究”、“对话”、“合作”、“反思”、“校本”这些字眼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课堂。在新课改大张旗鼓的推行下,传统教学和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对抗,这让多少教育实践者迷惘、困惑。在拜读了由李森和伍叶琴老师主编的《有效对话教学(理论、策略及案例)》这本教学论著后,深感课堂对于一个学生素质的影响之深远。

书中有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传统讲授式的教学使得驾驭成为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所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成了从属关系,控制和被控制,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消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消磨殆尽,学生缺乏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当然传统课堂知识传递的高效性,准确性,系统化,结构化的有势是很明显的。但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传递知识和技能吗?不是,我们是为了培养一个人,一个具有批判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完整个人。所以课堂除了传递知识和技能外,更要通过各种教学策略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能动的主体。

在本书中反复提及的几个词:“对话意识”、“批判思维”、“反思能力”,这些要素不正是当代社会个人所必备的素养吗?当我们羡慕国外教育背景下的孩子们成长的那么富有创造力、批判精神、能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时,不禁让我反思,我的课堂里培养了学生这些能力了吗?

充满生机的课堂里,教师努力创建平等、合作的交流环境,力求做到与学生“认知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话精神,批判意识,反思能力。所以我们的教育实践者们应当更新教育理念,不再把课堂只当成知识传承的地方,而是培养能改变世界,创造未来能力者的孵化地。

也许很多的教学理念或者教学策略还不够成熟,就像本书中的对话教学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也有其不足之处,但是它至少提醒我们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的人,也提出了实行的方法和策略。带着批判意识,积极看待课改,素质教育的主舞台在课堂!

第四篇:管理提升 理念先行

管理提升 理念先行

扎实推进卓越绩效管理,首先要认同卓越绩效的管理理念,其次才是掌握管理方法。卓越绩效的理念集中体现在十一个核心价值观上,这十一个核心价值观是卓越绩效的灵魂。

第一、远见卓识的领导

领导如何做到远见卓识,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给企业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指导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战略就是命运,正确的战略引领组织实现持续发展,错误的战略将给组织带向灭亡。

2、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其中包括让员工满意的环境,气氛融洽的环境和不断学习的环境。让员工满意,员工才能安心工作;气氛融洽,员工才会乐于付出;不断学习,员工才能不短提升工作能力和技能,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3、承担经营责任和社会责任。首先领导受广大股东和董事会的委托,必然要承担企业经营的相关责任。其次领导作为社会法人,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从事公益事业。

4、诚信自律,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个人魅力起到典范作用,实践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形成领导的权威和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带领全体员工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第二、顾客驱动的卓越

1、企业的产品、服务的质量是否达到卓越,要由顾客和市场来评价。顾客和市场的标准是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是我们不断提升工作标准的动力。

2、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我们不能满足于只满足顾客明示的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和发现顾客没有明示的需求和期望。

3、努力满足顾客的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在达到指符合产品(或服务)基本规格的质量(基本质量)和让顾客满意的质量(一元质量)后,还要不断努力提升产品让顾客愉悦的质量(魅力质量)。

4、切实树立内部顾客的观念。企业内部相互关联的部门之间,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内部顾客。只有每一个上道工序把下道工序当作顾客,服务好下道工序,内部的工作效率才会提高,工作氛围才能更加融洽。

第三、培育学习型组织和个人

1、组织的学习和个人的学习是有联系的两件事。培育不等同于培训,培育的目的在于提升组织的素质和员工的素质。

2、组织的学习是指评价、改进、创新、分享,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借鉴典范、举一反三。这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

3、对于个人学习,领导要带头学,带头讲,形成制度。并且学习的成果要有考评。

这样才能形成整体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的效果。

4、加大学习投入,对于学习的投入占到工资总额的1.5%—2%是合理的。第四、重视员工和合作伙伴

1、在内部,树立员工是企业之本的观念,关爱员工,培养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本领,使他们的劳动成果更加被尊重。

2、在外部,与顾客、供应商、银行、社会团体等以实现互利和优势互补为原则建立战略联盟与各种伙伴关系,增强双方的实力和获利能力,实现共赢。

3、成功的内部和外部合作伙伴关系应建立长远的战略目标,从制度和渠道上保证做到互相沟通,共同认识取得成功的关键要求。

第五、快速反应和灵活性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往往不是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商机稍纵即逝,能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抓住商机至关重要。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高快速反应提供了技术保障。适应竞争的需要,要求我们缩短产品和服务的周期,提升单个部门的效率,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实现间的无缝对接。另外还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将串联的流程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改为并联,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第六、关注未来

1、关注宏观(国家、省、市)的未来。企业存在于宏观的环境中,只有很好地

研究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对企业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体现在战略规划中,才能是企业的规划具有前瞻性,才能规避风险。

2、关注顾客和市场的未来。顾客和市场都是不断变化发展,我们只有深入研究,科学预测顾客和市场的变化,才能做到提前准备,走在市场的前列,处于不败之地。

3、关注对手的未来。了解和关注对手的发展,能使我们制定出科学的竞争策略,在当前和将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4、关注青年员工的未来。企业的发展依靠员工,最终也是为了员工。关注青年员

工的未来就是关注企业的未来,让员工在企业中学有所用,心有所安,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企业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第七、促进创新的管理

1、创新是指对产品、服务和过程富有意义的变革。创新是全体员工的事,不仅仅局限于研究开发部门的技术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也是很重要。管理创新包括:管理理念、组织架构、运行方式和业务流程等多方面的创新。

2、加强创新的的管理,使创新制度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要有领导,有目

标,有计划,有考评,为创新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3、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忧患意识,变革意识、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是创新的动力,只有时刻有危机感,才能激发创新的潜力;变革意识是创新的保证,只有不断想着变革,才能使创新顺利进行;风险意识是创新的保障,要科学分析创新的风险,接受创新失败的后果,才能使创新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得在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指出:“首要的并非(价格)竞争,而是新商品,新技术,新的原料来源和新型企业组织引发的竞争„„它冲击的不是现有企业的利润额,而是他们的根基,他们的生命。”组织的创新不仅是组织发展的需要,更是组织赖以生存的根源。第八、基于事实的管理

1、重视测量,没有测量就没有事实,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只有测量的目标才

可能达到目标,组织的有效管理依赖于绩效的测量、分析和持续提高。

2、测量结果要对比分析。不单要纵向对比分析,还要横向对比,和对手比,和

标杆比。通过比较才能发现差距和不足,才能找到改进的空间。

3、摆正位置。位置不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事实也不同。我们必须摆正位置,才能看到科学的事实。

第九、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

1、企业应从产品设计、制造、营运、服务各环节要考虑到环境、资源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要遵守法律和法规,但不能仅满足于法律法规要求,应注重持续改进、超越标准。

2、企业要遵守职业道德,恪守诚信,保护公共健康、安全和环境,节约资源和预防污染。

3、企业要作好企业公民,为社会和所在社区尽义务,积极从事公益事业,组织应倡导其所有员工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尽公民的责任。

第十、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

1、要为利益相关方(顾客、股东、员工、供应商和社会)创造平衡的价值,处理好短期、长期目标的关系;

2、经营结果不限于销售额和利润,包括:以顾客为中心的结果、产品和服务结果、财务和市场结果、人力资源结果、组织有效性结果、组织自律和社会责任结果;

3、“结果”应是有“因”之果,是“方法-展开”的结果;“方法-展开” 的成熟度如何要看“结果”;“方法-展开”的改进应以“结果”为导向。第十一、系统的视野

系统性包含有三层含义:

1、整体性。公司是一个整体,要做到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

动计划,共同的考核标准。共同的文化让我们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目标让我们有共同的方向,共同的行动计划让我们一致的工作步骤,共同的考核标准让我们有统一的被评价的平台。

2、一致性。一个系统各个层次都要跟最高决策层保持一致,是决策在从上至

下传递的过程中保证不被过滤,保证高层的意图顺利通过管理层传达至执行层,才能最大限度使决策层的意图变为现实。

3、协调性。系统里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做到协调一致,融合互补。相互产生合力,而不是阻力,使投入产出比最大。

第五篇:教育先行

主题:社会发展教育先行还是经济先行? 在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要发展,教育必须先行。论者主要从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育经济理论等方面展开论述,尤以人力资本理论以及教育经济收效的理论进行分析。

另一种观点则刚好相反,认为教育的发展,前提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论者主要根据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原理,认为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一切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而也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本世纪50一6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着经济增长理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 经济增长的战略中,科技进步、教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科技是生产力,依靠科 技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容质疑,而具有科技知识、文化知识的人是生产力中最主要、最活跃的 因素,教育是培养多层次人才,开发多技能人才的十分重要的手段,所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教育的发展开始先于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的经验证明,教育先于经济的 增长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这是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 员会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的那祥:“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早就表明:教育投资不是一种消费性的投资,而是一种最有效的生产性投资。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应走在经济发展的前面,这是由于受教育的周期长和教育效果的滞后性以及教育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在现代社会里,培养一个中级人才要12年或更多,培养一个高级人才则长达16年以上。这就是说,某一时期劳动力,不是同时期教育的结果,而是在此之前的教育的结果。今天的教育只能造就明天的劳动力。

1概念

所谓教育先行,亦称教育超前,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教育先行是指教育相对于经济的先行,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包括教育内部各要素,诸如教育的规模结构、教学内容、师资培训等都必须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的社会发展之所需适应超前。它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教育先行的产生

在古代阶级社会,由于生产方式相当落后,教育主要为特权阶级所把持,为维护其统治服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特权子第的一种享受,并不负有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倒可以称得上是旧意识形态的生产基地。这种教育在许多时候是阻碍而不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爆发,社会生产力在新的社会形态下获得了相当

大的解放,发展很快。于是教育便开始慢慢与社会生产挂钩,为其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以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此时,教育所传授的较多的是生产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及简单的机器操作方法,明显地走在经济发展的后面。

当历史的车轮轰隆隆地滚到了现代,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文化知识空前丰富,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更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科技发展模式已由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转变为“科学→技术→生产”[④]。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都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人员和生产技术队伍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根据“科学→技术→生产”模式,教育就理应走到生产的前面,成为联系科技和生产的中介及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即教育要先行。3教育先行的必然性

1.教育先行是现代科技、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生产对科技的依赖性日益加重。正因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此重大,要想进一步的高度地发展经济,优先展发教育便势在必行。

2.教育先行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知道,教育的直接功能是培养人。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其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育的社会功能则是通过受教育者对社会的服务过程来体现。现代教育恰恰能发现和培养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使之全面发展,以适应随之而来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文化上的变迁。因此,要达到为未来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目的,教育也必须先行。

3.教育先行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受到社会的强有力的制约,并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变迁。在现代社会,教育如何更好地,有效地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服务,关键的一条就是教育自身内部各要素(诸如教育的规模结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规定、师资培训等),必须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的社会发展之所需,这些内部要素得不断随着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作必要的修整。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在现代社会中都具有超前性,它们的整合则形成教育先行的强大内因

卢梭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的确如此,对教育来说其根本目的就是为整 个社会最大限度地教育和培养生产者,并使这些生产者快速而熟练地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 能。所以说,发展经济,促进科技进步,功在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的发展,推动全社 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走在科技、生产的前面顺理成章。只有教育先行,才会有大批人才的储 备,才会为经济的增长、科技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上的充足保证。所以,教育必须先行。4教育先行的可能性

主观方面:当代人们的教育意识日益增强,许多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我国是1986年),实施免费强制的义务教育。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明确地认识到,在今天,谁掌握了科技,谁就掌握了明天的胜利。国与国之间的差距,表面上是经济的差距,实质上乃是科技和人才上的差距,归根结蒂则是教育上的差距。可以说,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科技,是后天的经济。鉴于此,许多国家将发展教育作为头等大事,不惜血本予以高度重视,诸如相继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增加教育投入,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等等,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饱尝了“落后挨打”的苦头,对发展教育尤为重视,以期通过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来振兴民族经济,增强国力。

客观方面:强大的经济后盾为教育先行提供了丰厚的物质保障。60年代伊始,世界经济为各国花巨资办教育提供了可能性。丰硕的资金投入和先进教育设施的采用大大加快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之迅速走在社会其他事业的前列,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火车头”。再加上的由于科学文化和教育自身的变化发展,又为教育先行提供了足够的内容。据悉,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威的生物学教材每5年就要重写一次[⑦]。知识更新加快和不断老化,迫使教育内容跟着改变。又由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大发展,不断地给教育实际工作提供新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使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结构等更趋科学化、系统化。

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教育优先是根本措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教育优先是我们国家确定的重大战略方针,因为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事业。各地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规划时做到教育规划优先,在投入中做到教育投入优先,在各项资源开发中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优先的地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必要性、意义和作用:一是要从国家命运的高度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教育被摆上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推进,跨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办厂,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们拥有受过基本教育的较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优势。时间充分证明,在当代,优先发展教育确确实实是使国家兴盛的根本大计,也是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并向着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前进的根本大计。

二是要从国际社会强国兴衰的历史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的教育总是居于同时期的先进水平。工业革命后,英国称霸全球,名为“日不落帝国”,相对落后的德国大刀阔斧改革发展教育事业,迅速赶超英国;美国建国之初,国力远远落后于欧洲诸强,由于大力发展教育,国力也迅速超出欧洲诸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特别是战后加快发展教育,奠定了这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坚实基矗“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第一资源的当代,教育的这种战略地位则更加突出。

三是要从我国基本国情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我国基本国情之一就是有13亿人口;基本国情之二就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因此,必须尽快实现依靠自主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教育。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向国外大规模移民,不可能长期依靠消耗资源支撑发展,更不可能走对外发动战争取得资源和市场的发展模式。因而,只有依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和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才能真正掌握持续发展的战略主动权,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

四是要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尽管成就巨大,但是,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地位。长期以来,我们用世界上很低水平的教育投入支撑着世界上最大规模而且质量水平还比较好的教育。由于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水平长期偏低,特别是教育财政保障体制建设滞后于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财政体制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因而,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不高。高

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能力方面差距仍然较大。教育先行的中国特色。第一,中国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并重发展的阶段。今天,做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如果仍滞留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水平,只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很难建立起博大的国民经济体系,更难以与世界发达国家抗衡。所以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仅仅依靠引进、借鉴尚不完备,最根本的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储备和供应。这里的人力不能仅满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必须有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相适应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熟练的劳动者队伍。也就是说,为了实现产业结构方面的转变,培养足够的、高层次的、多技能的劳动者群体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间题唯有教育的先行。

第二,从人员素质来看,中国的人口素质较低,需要教育先行。现在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搞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没有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没有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任何先进的发明和创造对生产都将无济于事,所以人员的素质高低至关重要。而我国现阶段的国民素质却令人堪优所以在中国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尽管人口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可能象经济增长那样立见成效,但为了明天的“胜利”,提高中国人口素质必须借助于教育的力量,即教育必须走在经济发展的前面。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教育发展也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应的不平衡。目 前,发达地区有的已普及高中(包括普高、职高、中专、中技)阶段的教育,而广大落后地区连小学教育也未曾普及。在这种教育发展地区性悬殊的背景下,提倡教育先行要适度适量,因地制宜。即每一地区的教育只是相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作适当先行。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一直是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先经济、后教育”的传统思想还大有市场。突出表现在我国教育投资严重不足,远远赶不上经济的发展水平,难以满足教育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视教育为消费性事业、福利性事业;有的同志至今仍十

分顽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教育就自然会上去。这是传统的教育后行思想在作祟。几年来,教育工作者和其他有识之士为此频频呼吁,但收效甚微。我们一直以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等堂而皇之的理由来为教育投资不足进行搪塞,并对日后作出种种许诺,实际上却是马虎应付,不思改进。就我国教育投资的分配来看,亦不尽合理。发达地区有钱投资多,贫困地区没钱投资少。且落后地区人才大量外流。国家投资又一度向高等教育倾斜。1987年我国大学生的生均经费相当于16个中学生或38.5个小学生的经费.,1989年高校生均基建投资高达1407元,而中小学生仅9元,前者是后者的74倍强⑩。从而造成基础教育资金短缺,而高等教育则存在相当普遍有时甚至颇为严重的浪费现象。再者学校机构庞大,教育投资中相当一部分用于教职工的人头费,真正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购置先进设施的甚少。另外,我国现行教育结构也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一个明显的间题就是重普教、轻职教,高等教育发展过快过猛。专家预测,我国今后的一二十年急需大量中初级劳动者和中层技术人员。目前阻碍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是普通劳动者素质差,已有的科技成果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我们的普通教育几乎是纯理论,应用性相当弱。普通初高中毕业生的生产知识几乎为零,而大学毕业生又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大量涌进办公楼和研究所。中等职业教育则更糟,许多职中徒有虚名,真正的职中毕业生又由于户口文凭等限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再者目前学校教育的另一重大弊端是低级教育全心全意为高级教育服务,学生需读完全程方可受益,对大多数中途退学的学生来说,无异于浪费时间。

由于教育投资的严重不足,造成教师行业清贫,师资质量一直居低不上。许多优秀教师纷纷跳槽,师范院校生源发生危机,毕业生又不愿从教,使得学校几乎成了平庸之辈的避风港这种低劣的师资,必将波及几代人的教育。要改善师资,办法只有一个:提高教师工资。

三、全社会努力共建

教育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基础教育更是如此,所以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教育的发展要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是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

1形成共识。在我国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抓经济不行,必须靠人才做后盾。而人才的培养又与教育休戚相关,所以在我国超前发展教育是不容质疑的。但若在我们这一个延袭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中,尽快实施教育先行战略,困难势必不少;加之我国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对改革的承受力较脆弱,所以教育先行策略的推行其艰巨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这就需要全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来推行教育先行这一全新的教育体系,因而也就需要在全民的意识中加深对教育先行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持久地宣传和不懈地教育,使教育先行的概念深深地印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使传统的教育后行思想无立足之地,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创建教育先行的氛围,使教育真正先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1.2.具有适应性。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之际,让会转型必然带来市场化和高科技化,而市场的不断发展、需求的千变万化、科技产品的层出不穷,都要求当代人要具有适应性—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当代人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否则当被时代淘汰。而人的充实与完善过程是离不开教育的,因而教育的先行发展也必须具有适应性,即教育的目标设计、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教育的体制等必须不断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建立起功能多样、运作自如的运行体制。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

3.要适度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目共睹,并且影响了我国的教育也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不平衡发展。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基本普及了初中教育,其教育投入之多、教育普及率之高已达到落后地区望尘莫及的地步。在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一味地要求教育做均衡的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盲目地“优先”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所以提倡教育先行也要适度适量,每一地区都要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做教育的适当先行。有条件、经济基础好的地区,教育先行的步伐可大一些;而那些经济基础差、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则要积极准备、量力而行,以条件定发展,以条件定速度。

4.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知识、文化的传授者,作为社会上一个较有代表性的文化阶层,教师的素质应当是较高的。所以,若要保证教育的先行发展,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是必须的,要保证有一支精干、充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在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乃是对人的投资。教育投资不增加,教育先行就是一句空话,经济发展就要受到阻碍。“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⑩。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应当指出:任何不足的和过份的教育都会对经济和教育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利。教育先行必须有个度,国家要统筹兼顾,不能搞一窝蜂、一阵风,更不能脱离实际。⑩当然,国家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应鼓励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教育,普及教育科学基本知识,提高人们的教育热情,增强教育意识。此外,要适当调整教育结构,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师资培训和人才预测。经济要腾飞,教育须先行?

下载小班化教育——让理念先行[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班化教育——让理念先行[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小班化教育(精选5篇)

    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小班化教育 [ 作者: 点击数:1556 更新时间:2005-6-1 ] 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小班化教育 黄浦区文庙路幼儿园 黄燕岭 我园是97年开始实施“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当......

    学生自治让民主先行

    学生自治让民主先行 ——外国语学院实行普通同学参与学生会例会制度 作者:高汝强 为激发同学们的自治精神,发扬院内民主,为同学们提供反映意见和心声的有效平台和渠道,外国语学......

    小班化教育案例

    因材施教,从心出发 一、引言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一、背景当教育走入21世纪的生活世界,人们对教育的种种渴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那种五六十人济济一堂的大班教育,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变得“千人一面”而“......

    浅析卧龙小班化教育

    浅析卧龙小班化教育 甘肃省庄浪县卧龙学区 余世国 一、小班化教育的定义 小班化教育是指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班级学生规模在30人以下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

    小班化教育感受

    小班化教育感受 转眼间,小班化教育在我校实施已将近3年了,这短短三年中小班化教育使我校这颗幼小的“成功”种子茁壮长成为硕果累累的“成功”大树!。 虽然我接触小班化教育不......

    小班化教育教学

    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思考 松山镇教育辅导站庙儿沟小学 王临霞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松山镇的经济、人口、教育等各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学校的生源逐年减少,自然小班逐......

    小班化教育交流材料

    且思且行——走在小班路上 小班化教育是一本理念先进、内容广博的教育大书。2010年,学校被教育局列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十所试点小学之一。至此,学校决定以小班化试点作为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