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有良知的保险行业从业者的心路历程(part two)
一个有良知的保险行业从业者的心路历程(part two)
虽然自己本身没有在保险公司呆过,但是身边的主管还有组员,都有来自各大保险公司,平安的,人寿的,工银安盛的,中宏的,等等,这些组员我们在一起开早会(俗称打鸡血)就会分享一些自己成功的案列或者对这个行业的见解,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自己的成长和对各家公司的产品,形态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大家总结出的中心思想,得出的结论就是港险真的比国内的产品好很多,这里悄悄的报一个料,国内很多保险公司所谓很火的产品,他们自己的代理人都不会买,至少,我现在的这些组员是这样告诉我的。。国内的保险是捆绑式销售的,这一点我个人非常的不喜欢,保险应该讲究专款专用,不然买到的产品就会有几个种类特别的鸡肋。比如大部分寿险公司的人寿产品是这样组成的:一个主险是生死两全险,附加重疾,住院,意外,大部分的情况下,大家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需求,但是如果你想买重疾,就非得让你先买一个两全险,然后才能附加重疾,不然就买不了,这就是赤裸裸的绑架,当然不是所有国内的保险公司都是这种模式,但是有大部分的是这样的。到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为什么刚开始我被香港保险洗脑洗的这么彻底首先,所谓的港险,不是只代表香港本地的保险公司,香港是全球的金融中心,香港是能买到世界上所有顶级的保险公司的产品,例如1848年的英国保诚,1919年的美国友邦,1816年的法国安盛,这些才是全球顶级的保险公司,各大公司的品牌,历史我就不多介绍了,度娘上都有,这里主要是给大家传输一个概念,这些保险公司,少则100年的历史,多则200年的历史,不管是从公司的经营和投资经验,理赔,还是当地的法律肯定是比国内90年代才引进保险是会先进和完善很多的,香港的保险公司拿着投保人的钱是进行全球投资,保费保额都是以美金结算,分红生猛和抗通货膨胀强反观国内的保险公司,国内保监会只允许保险公司的钱投资在国内的项目上,分红自然比不过全球投资的香港保险,人民币货币超发,贬值是势在必行,适当的配置一点美金总不会错,这里有朋友可能就会说了,现在人民币贬值不代表以后取钱的时候人民币汇率还这么低,那你又能保证以后取钱的时候人民币就会涨么?所以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总是好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的保险公司,合资,都不算,1949年到现在满打满算,还不排除中间保险业停滞不前的时间,总共是66年(这样说应该不会被打脸)100年历史的老店和66年的发展史,你们自己评判,不管是服务还是产品,还是理赔效率,会比国内的保险公司差吗?理赔也是不需要亲子来香港的,买国内保险产品的人是需要亲自跑到对应的保险公司的营业部才能理赔吗?邮寄好所需的资料搞定,和国内理赔没有任何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可能是邮费贵一点,顺丰邮寄30元,2天寄达
第二点,顺便教大家一个小干货,大家都知道国内的保险公司是受国内保监会的监管,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产品要求是定价利率不的高于4.025,之前更低,是2.5.定价利率是什么意思?通俗点讲,产品的定价利率越高,交的保费和得到的保障性价比就更高,说白一点相同保障下就是更便宜!买国内产品的时候,你可以问问你的代理人,你推销的这款产定价利率是多少?几乎一半的人是不知道的,如果这款产品的定价利率在4025,代理人会非常自豪的告诉你,我们的产品是4025的定价利率,反之亦然!从2013年5月份,香港专门针对大陆人在香港买保单是受香港法律保护的,所以从2013年起香港保险特别火,所以国内的保险从业人圆员就会来黑香港保险,“你们买的香港保险是不受中国法律保护的”,“是的,在香港买的保险是不受国内法律的,但是是受香港法律保护”香港的法律和国内的法律哪个更靠谱,大家都是有common sense 的人,自己评判吧,肯定会有人提出质疑,万一我的保单出现了纠纷,香港请律师费用昂贵,自己人不在香港,拿什么精力去打官司,这里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如果自己的香港保单出现了任何纠纷,金额在100w港币以内的,香港保监会会提供 法律援助,法院会有仲裁来帮助到大家。这点也不用特别担心,香港是以诚信最高为原则,只要合同上写明的条款,是不太可能出现拒赔的现象的。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想告诉大家,香港保险是可以放在考虑列表里面的,但是,不是所有的需求香港保险都可以满足,比如住院医疗这一块,两地的的医疗体系不一样,一个例子,在国内去看医生,挂个一般的门诊号可能就15块,专家门诊50,顶级专家200块封顶,然后医生会给你开2000块的药,抱着药走人,在香港呢,同样是去看医生,挂号费2000,医生可能就是给你一点建议或者几块钱的药,想这样的医疗环境下,香港的住院医疗真心是不能满足国内的客户的,高端医疗除外。所以,香港保险也不完全是万能的最后,这里再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只要在国内能买的到的产品都是受国内保监会监管,它母公司再牛年份再长,设计出来的产品都不会跳出保监会的框架,所以不要迷信国内所谓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不管它的母公司有多牛,跟它的产品好坏是没有任何一点关系的,还是的看合同,懂保险的人是看合同,不懂保险的人才看品牌,品牌有溢价,道理你们懂的
第二篇:一个博士生的心路历程
一个博士生的心路历程(转载)
作者: xinzhu100发布日期: 2006-11-20查看数:出自: http://emuch.net
今天恰好有点时间,打点字打发时间;一方面回顾一下走过的路,另一方面也许小木虫上有想考博的同学,我的经历给大家一点点参考吧!
嗯,从头说起吧!我现在学的是理科,但其实我不喜欢搞理科。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我的语文都是最好的,作文课上老师总念我的作文当范文。中考的时候数学、化学是满分,但是我还是喜欢学文科。上小学的时候看《少年文艺》、《长袜子皮皮》、《十万个为什么》这些读物的时候我就一直想,将来我自己写书给别人读一定是件挺爽的事情。
印象最深的是三年级的时候看了第一本武侠小说,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看不太懂但是觉得特有意思;从那时候起就一发不可收拾。老妈不让看,就躲到厕所里看。虽然如此,高中分文理科的时候还是选了理科,因为受老爸“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思想影响太深;我当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男生学文科总有点怪怪的,再说我的理科成绩虽然比文科差点,用心学也未必就考不上大学。
后来我被第二志愿录取的时候,老妈一个劲的劝我复读,连高中宿舍的阳面寝室都给我安排好了。我觉得一是丢不起那人,二是浪费一年时间怪不值得的。好歹是个本科学校嘛,不行我可以考研考博嘛!于是在老妈的抱怨声中,我独自一人提着行李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老爸说要送,我死活不让。就这样我在北方的一个省会城市度过了七年。
本科的时候和大部分人一样,上那些老掉牙的课,偶尔逃课去看晒太阳,上网灌水,玩电脑游戏。大一军训的时候在校刊上发了一篇文章,就被抓到院团委跑龙套。后来也当上了官;不过和那些狐假虎威的垃圾不同,我自认还是在大多数时候站在同学的一边的。起码我手里边的通报批评之类的回单一般都是以不同的方式私下处理掉了;我们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很BT的,有一个处分整个学期的奖学金就无条件CUT掉。大一大二的时候为了过四级好好学习了一阵子,大三的时候突然感到,如果现在到社会上去谋生,我除了干体力活之外竟然无以谋生:编程序,数据结构、离散数学之类的基础不扎实;搞行政,没有深厚的背景;教书,没有学历;去打工,没有任何经验。
所以我决定考研。但是虽然有想法却一直没有付诸实践。在1999年10月26号那天(我记的非常清楚),我在广场坐了一个晚上,抽掉了半包烟,终于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其时院团委、学生会已经换届,我除了继续上那些老掉牙的课程之外就开始准备复习。当时的形势是,我的外语刚过4级,两次六级58分;专业课也马马虎虎;保研的事情本来只要成绩过线我肯定灭有问题,因为院里的上层早就给过我信号:我能否保上研只取决于平时成绩能不能过学校每年都要重新划的分数线,只要过线,肯定有我一个。各位不要874我,这是生计所迫,我从来没有给上层送过钱物,这个待遇是为院里卖命的补偿。后来的事情就富有戏剧性了:我的平均分差两分。
我没有想太多,既然不能保,就自己考。考名校的是来不及了,就考本校的。按部就班的报了个政治班,买了几本书,然后就开始看书。那时候开始抽烟抽的很凶。每天早晨到自习室坐到晚上,看书累了就到窗户看马路上的人来人往,还有漂亮MM。一般来说一条烟抽完大概就看完了一门课程。不过英语用了两条烟,政治只用了半条。因为专业课和英语占用了太
多时间,政治只看了大概半个月。直到考政治的前五分钟我仍然在看毛泽东思想。不可否认,大学四年锻炼了我突击应付考试的能力。我用一个晚上就可以应付一门课程的期末考试,两个晚上就可以达到80分以上。虽然现在很为当时的做法后悔,因为其实放弃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但是已经不能挽回了。
考研的结局毫无悬念,我的成绩全部过线,排在前五名。面试成绩第一,一方面因为我在院团委主持工作锻炼了口才,另一方面有上层维持。研二那年突然觉得应该换个环境,同时也觉得硕士找工作也很难,于是打算考博。当时考虑到自己是应届生还有冲劲,工作以后想再考就可能比较难,所以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当时上网搜索了一下,再跟师兄师姐取经,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条件和当前的考博形势:自己硕士阶段的基础知识学的比较扎实,所欠缺的可能是专业外语;另外招收博士生的单位里面,高校的博士生待遇较差(分导师和学校),而且相当一部分博士生需要自己交钱(多的要每年交1.3万),相比之下中科院之类的研究所不仅不收钱而且发的补助较多,所以为了不交钱决定考科学院的博士生。其实在读本科的时候一直是伸手向家里要钱,我们家是工薪阶层不是很宽裕的说;读硕的时候自己打点工赚点钱不过有时候还是要家里接济;想想如果读博士还要家里出那笔自费的钱觉得很难开口,于是更坚定了考科学院的决心。不成功,则成仁。
决定了以后就开始搜集资料,看专业课,学外语。其实大学里读研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不仅没有学业压力,还有很多时间可以玩,我研一的时候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看黑格尔,钱钟书,晚上去打帝国时代。现在看着其他的同学去通宵CS,泡MM,自己要每天起早贪黑K书,就觉得真是自讨苦吃;不过当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个想法就改变了。
每天在图书馆里到晚上快关门的时候,人大部走光了,能坐几百人的大自习室里头只有几个同道中人零零星星的散落在不同的角落,天花板上的扩音器放着《回家》的萨克斯曲子,突然感觉很幸福。回宿舍的路上看着橘黄色的路灯和飘落的雪花,心里想着,即使考不上有过这段历程也值了。研三的冬天去北京见了导师,转过年三月份就考试,面试。等成绩。然后就是轰轰烈烈的非典。
因为我当初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考博,根本没有考虑找工作的事情。在赴京考试的前三天才做好简历,考完笔试和面试就匆忙去北京一家单位面试。也许是得益于本科时学生工作的锻炼,感觉发挥的很好。那是一家一百多个老师的学校,党政一把手和人事处长给我面试。开始人家打算半个小时结束,可是后来四个人谈了两个小时。最后院长问我:你的硕士论文做完了么,要不你就先过来工作,其他的手续都是小事情,慢慢再办!我当时那个寒啊,只好说学校还有事情暂时过不来。到现在我仍然想起来就觉得很对不起人家。SIGH。
后来成绩就出来了,最后都过线了。当我六月底到收发室取那封挂号信的时候,看着信封上的落款,我暂时没有拆开;因为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来到操场,望着运动场周围的看台、环绕的垂柳和谈恋爱的同学们,我的心底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知道,从此之后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多一点自信。到北京报到以后,虽然不是事事如意,但我最高兴的有两件事:一是老板人很好,二是终于彻底经济独立了,虽然依然很穷。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我罗里罗嗦说了一通,但是缺了点什么?对,是女人。我本人属于那种不令人讨厌的类型,个子(180CM)、样子都还过的去(虽然太瘦了),也会装深沉;所以追求没有失败过;一共有过两个GF,后来都分开了。一个是因为异地,也
可以说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一个是因为误会而相识,因相识而分手。从那以后我得出了几个结论:
1、校园里的爱情是水晶,晶莹美丽却经不起现实的撞击;
2、两个人相处,最难的是沟通。她对我说:我们都没有错,我们的错误是因为想让两条平行线相交。虽然那场风暴已经过去了,但是一想起来还是心底隐隐作痛。算了,这段不写了。
现在我每天按部就班的做研究,每月领一点钱,闲的时候上小木虫逛逛,闷的时候抽几支烟,期望能早出成果,早发文章,按时毕业,找到工作;至于女友,结婚,仿佛是很遥远的事情。也许将来到工作单位,几个热心的大妈一撮合,相亲,吃饭,约会,领证,买房,生子,上班,老死(病死),一切都已经注定。也许事情不应该这样,但是我能够决定的事情确实很有限。一个26岁的男人,没房子,没车子,没老婆,只有还没到期的学位和勉强算的上学问的学问,这确实很令人失望。
不过,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我会给老人让座,抽烟的烟头我会握在手里走200米去扔到垃圾筒里,单位洗手间的水龙头我会每次拧紧,看到乞丐我会给他一些零钱,不管他是真的乞丐还是假的。我相信道德,相信爱情,相信付出会有回报,我想,这就足够。有许多人象我一样活着,他们有自己的小圈子,他们很努力的活着,为了亲情、友情或者爱情而奔波,为了一点收获而兴奋不已,为了一点失误而耿耿于怀,在现实与尊严面前做两难的抉择;因为,我们都是小人物。
我想用许巍的两句歌词(记不起是他的歌还是别人的歌)来结束:
要笑的灿烂,让世界黯然;
就算忧伤也要无比鲜艳......
第三篇:一个失恋者的心路历程(本站推荐)
一个失恋者的心路历程
失恋过的人,才懂失恋的痛。
在床上整整躺了两天,哭,不吃不喝,哭,不吃不喝。感觉世界都塌了,感觉只剩我一个人了,我快支持不住我的身体了。
我离开了这个环境,我想拯救自己,拯救自己,拯救自己!我开始发疯的到处一个人去旅行,我开始疯狂的让自己累倒才能睡着,我开始学习心理学。
两年了,两年了,我用各种方式让自己充实起来,用各种方式享受自己,折磨自己,锻炼自己。朋友总以为我早已走出了失恋的阴影,甚至有些朋友以为我根本就没受到失恋的伤害,其实只有我自己懂。我依然无法释怀,依然无法面对,依然不敢接受新的追求者。
于是我买了各种心理学的书籍,还报了心理学的培训班,希望能通过心理学来解开自己失恋的心结,但依然没有治愈内心的创伤。直到有一天,我意外接触到宾格咨询公司——心理会的心理老师做心理咨询才发生实质性改变。
在那里做心理咨询和以往想的和老师对话,她的一些话语让我有启发的那种想法不同,我在那里做了一年的年卡VIP心理咨询服务,在那里体验到了老师和我一起运用的催眠技术、还有很有意思的看图讲故事的投射技术、还有音乐的、还有角色扮演的好多种心理咨询技术,通过和老师运用的这些以及与老师的交流,我的情绪一下子就爆发了!终于有一个地方发泄我这几年来的苦,终于可以放肆的敞开自己的心扉,终于可以伸手让别人帮我一把。在这咨询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哭,哭得一塌糊涂,把这么多年积压的苦与泪在这里倾盆而泄。在角色扮演和听音乐的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明白了很多,感觉心里一下子就成长了的感觉。
直到后来有一天,一异性朋友邀我出来吃饭,我居然心跳得非常厉害,我居然真的心跳得非常厉害。是啊,我真的放下以前的感情了,我现在真的可以接受别人的追求了,我真的愿意动情了......现在的生活充满了阳光,我喜欢现在的生活。
在宾格的一年的咨询服务中不仅仅彻底的让我走出失恋的痛苦还让我成长了很多,而且还学会了怎样更好的恋爱,真的感受到在宾格的全面的学习与服务,感受到心里咨询不仅仅是解决心理痛苦的而且还能够学习到很多,让自己真正的成长,非常感谢宾格咨询——心理会的心理老师。
第四篇:一个打工者的心路历程
一个打工者的心路历程
最近的事很多,也很烦闷,所以写下了这篇博客。
我是一个80后(准确的说是85后),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由于高中时没好好学习,没有考上大学,所以就选择了打工。
记得是05年,高考完后,因为知道自己没有考好,早早就想了要出去打工,目的地是深圳。因为在老家很多人都说深圳是经济特区,遍地是黄金,很好挣钱的。所以我就义无反顾的来到了深圳。
刚来到这里,到处都是人,车水马龙,高楼林立,见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心中想不愧是经济特区,要是在这里找到一份好工作,以后肯定挣大钱,回老家就可以扬眉吐气了,哈哈哈。。。
由于在这边没有亲戚朋友,身上也没拿多少钱,就赶快找了个住宿的地方,晚上在这睡觉,白天就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当时觉得好高大上,在老家哪里有人才市场,再说我这学历。。。),当时上天还是很照顾我的,一进人才市场,遇到了一戴眼镜的漂亮姐姐在招工,说她们厂是日资的,每个月工资有1K多,当时对于我一个农村出来的娃,已经不少了,不说是天文数字,也绝对的满足。所以我就去了,这也是我的第一份工作,那时我19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进去以后,我做的是一线工人,我们主要是负责组装康佳液晶电视,活也不是很累,挺新鲜的。车间的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这与我的心里想法是有差别的(我以为厂里会有很多日本人和深圳本地人)。当时也没有钱,我就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宿舍和车间。休息日就在附近压马路,就这样,日复一日,很快上班三个月了,也快过年了,身上也有几个月的工资了,当时就想着和别的工友一样,买一部手机,然后辞工回家过年。
回家差不多一个月,几千块钱很快就花完了。然后马上又南下,还在原来老巢,这下找工作心态就不一样了(好坏我也是有工作经验的,不好的厂不去,工资不高也不去),就这样我找了一星期多也没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一看没钱了,好坏得进个厂,先有吃住才行啊,所以就随便进了一个厂,比起第一次进的厂待遇差远了。因此我在这个厂做了没几个月,就辞工了。
由于自己心智不成熟,后面找工作的经历,也和前面的一样,频繁的换工作,觉得那个工作都不是想要的,这里也就不重复了,再说重复也是一种伤悲。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到了2012年了,出来6年了。有一天,老家的同学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我买车了,买房了,准备结婚了,想让你回来参加我婚礼。”此时我才发现自己连买一张车票的钱都没有,因此我只能找一些理由,没有回老家,也不知我同学是怎么想的,也许他觉得我不够意思吧!但我真的是没钱。从那之后我开始了反思,工作6年了,钱没挣到,工作技能也没学到,由于我的性格又比较内向,说话也不会太圆滑,人际关系也没有搞得那么好(不像别人朋友成群,我也有个把朋友)。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我开始学着稳定了,不要动不动就要换工作了,学着和别人交流沟通了,也知道学一些专业技能了,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了。虽然现在我的经济还不是很好,但比以前好很多了。还在继续奋斗中,也希望我醒悟得不算太晚。
希望年轻的打工的朋友看到后,对你有所帮助,我希望在你们迈出打工的第一步,要想好自己的每一步路要怎么走:更想让你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有人给你们指点迷津,给你们指引方向,监督你们学习:更希望你们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鹜远,好好的学一技之长。祝你们成功。
第五篇:一个教师的心路历程
一个新教师的心路历程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经过师范大学四年的学习,或许我拥有了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或许我懂得了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或许我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但是,如果有人问我到底应该怎样成为一名好的教师,我却答不上来。因此我感到困惑,觉得迷茫,我应该怎么做呢?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探索着,追寻着。终于我遇到了它,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它让我不再彷徨,不再不知所措。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节叫做《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在学校中总是会出现许多令我们老师头痛的问题,我们会感叹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再下去教师甚至会碰到很想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说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师都将它归结为学生不喜欢学习或者脑子笨,家长不配合……而从来不是积极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那到底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孔子近乎完美所诠释的“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因材施教”与孔子有点不谋而合,他也认为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 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 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这使我想到当面对头痛的学生,我必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他,认识他这个人。当我真的了解他,我就能明白并且真正的理解他的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我可以对症下药,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当他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之后,这股激动兴奋能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那么我想离彻底改变他就不远了。
秉着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习来的这一真知灼见。并且,我考虑本学期我的实际情况。我理性地做了思考,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是“察材”,就是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先决条件。如果不能察材,便会像“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了解一个学生,不能看他的分数,分数不能决定一切。我要学会与学生进行谈心,并且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我相信一个好的教师肯定是一个懂得倾听的教师。我可以与他谈几次话判断他的个性特点,擅长喜好,任何一个学生身上肯定会存在闪光点。一个人不可能是全才,也许一个闪光点便可以让他改变在你的心中刻板的印象,我要相信他也可以成为可造之材。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家访去了解学生。这是前辈老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家访并不是班主任的专利,认课教师同样应该家访;学生入学时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和利用一系列测验来察材,旁敲侧击学生的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察材的好方法。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最适合教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平时教学时,教师也要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尽可能进行双边的教学,也能了解学生。
其次,在察材的基础上,我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是使学生各自的材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施教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的应该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和均衡发展。由于学生本身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一样的优秀,也不能硬着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上都一样的优秀。在对在学科某些方面资质高的学生采取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力得以顺利发展,对学习各方面都感到吃力,表现得较为迟钝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在察材中捕获他们资质中的某些“苗头”,针对这些“苗头”加以培育。坚持下去,相信这些学生,必定有大的提高。如果学生存在偏科现象,我认为也不应该怕,只是要晓以利害,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作为班主任在平时要注意,多提醒,帮助他全面提高。最后,我得到最深刻的体会是永远对孩子保持信心,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只要你因材施教,肯花时间,肯花精力。那么你的教学一定会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教学极大地产生效力,使学生真正都能掌握知识。而对于我自身而言,我也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