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 第四节 说明

时间:2019-05-13 11:0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 第四节 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 第四节 说明》。

第一篇: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 第四节 说明

第四节 说明

写法解读

在初中的三大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说明文由于在作文中考查的较少,只在阅读中进行考查,导致许多老师、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与指导不十分重视,只是在说明文阅读的解题技巧上重点指导。其实,在各种文章样式中,尤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正在大量涌现。无论走进哪个商场或者超市,产品说明书可谓比比皆是。大公司与大企业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如果无设备的使用说明书,那结果可想而知。近年来,电视上无论是养生之道节目火热,还是超级厨艺的传授节目受人关注,这都是说明这一表达方式和说明文体所起的作用。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从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要想把一个事物或事理很好地介绍给大家,首先,一定要把握事物或事理的主要特征或说法;然后,在介绍具体事物或事理时,一定要有层次,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一般规律;再者,说明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列图表等。

下面就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作详细阐释。

1.先介绍事物总体特征再举例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

指津:在介绍事物特征时,作者往往先抓住事物的总体特征来介绍,然后再具体地介绍这一事物。这样,读者既可以看到事物的总体轮廓,又可以详细地了解事物的具体特点。在具体介绍事物时,无论采用什么手法,都是围绕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物用途等展开的。

示例: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点评:这篇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第二段就把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说清楚了。在指出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后,为了让读者更信服,作者又举了赵州桥和永定桥的例子,并且介绍这两座桥时,紧扣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征。选段是以介绍卢沟桥为例说明,先说卢沟桥历史悠久,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然后说其结构坚固,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最后通过桥上石栏石柱上的狮子,以及马可·波罗的话、“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证明了它的形式优美。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姿百态,惟妙惟肖”,避免了平实说明的枯燥,让人读之,有趣;品之,有味。

2.介绍事物特征要讲求层次

指津:先总体介绍事物总体特征,然后再分层次介绍事物的具体特征。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定要有条理,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显得更有层次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读来一目了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示例: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叶圣陶《苏州园林》

点评: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时,放眼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见,作者的这篇文章就是抓住苏州园林设计的图画美来具体介绍的,进而总体介绍了图画美的四个表现:“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接着从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来具体说明,再联系到美术画不讲究对称表现出的自然之趣。很显然,作者要说的是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同样也是为了表现自然之趣。自始至终,作者都在紧紧围绕着图画美来阐述苏州园林的完美,介绍设计者的设计精巧以及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不仅仅是建筑上的艺术,不仅仅是人创设优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艺术,更是融合了诸多中国传统审美理论和艺术理论的结晶。

3.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相结合

指津:平实说明是指多用专业术语,不描摹,不夸张,用数字、例证、推理等方法直接、准确地说明事物。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的用语就是典型的平实语言。

生动说明是往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事物特征,多运用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它往往注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或细致生动的描绘,或通俗或深情的议论,令人深思,启人智慧。如《生物入侵者》一文把“生物入侵者”比喻为“偷渡者”“移民”,这种打比方的运用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生动说明的句式富有变化,成语、四字句的使用都能使文章自然流畅,富有情趣。

示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点评:《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告诉人们什么是物候学。作者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让人一目了然。选段运用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及“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四字词语让语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而且又通俗易懂。

佳作共赏

佳作一

美丽的校园 □孙雨

我们的校园地处古城墙护城河畔,美丽极了,我爱我的校园。

一进校园,满眼的红花绿柳映入眼帘。两旁葱茏的树木就像一个个忠实的卫士守护着校园。往右走,就是一个大花坛。现在已经是春天了,花儿草儿全从睡梦中苏醒过来了。看,一阵风吹来,草儿们左摇右摆,仿佛在说:“嘿,朋友!欢迎你的到来。”瞧,花儿们也不甘示弱,红的、黄的、蓝的、紫的„„扬起一张张笑脸,争芳斗艳,像一个个迎宾小姐,真是美丽极了!那花丛中的蜜蜂和蝴蝶在来回穿梭着,点缀了美丽的校园,更显示着无限的生机。

绕过花坛往前走,就是教学大楼。一栋五层高的教学大楼最显眼,顶梁上写着“求善、求真、求实、创新”8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每一个教室都非常整洁:乌黑发亮的黑板,乳白色的电脑平台,蓝色的窗帘„„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照亮了我们的教室,也照亮了我们几十颗求知的心。

我最喜爱的地方是校园中的植物园!这里有许许多多的花草,知名的,不知名的,应有尽有。一进门那X形的满天星花圃里,紫色的小花瓣星星点点,掩映在绿叶之中;那桂花圃里,一朵朵嫩黄的桂花散发着阵阵清香。沿着石头小径往右走,是一个小池塘,池塘边的垂柳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轻轻地摆动着腰肢。池里的睡莲有的是花骨朵儿,有的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它们全都静静地躺在池塘中„„我喜欢来这一片宁静的天地,认识花草树木,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有时候还和同学们在这儿一起聊天。

我们学校还有新建的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一个个体育健儿在这里挥洒着自己的汗水,那跳跃的身影是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孙武镇中学,你想来看一看吗?等你来了,我一定带你去参观,让你也来感受一下我们校园的美!

点评

1.作者运用空间顺序来介绍美丽的校园。按照行踪,作者依次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校园的景物,如树木、花坛、教学大楼、植物园、运动场等;在说明方法上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

2.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作者主要是抓住校园美丽的环境来介绍,多处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如,“瞧,花儿们也不甘示弱,红的、黄的、蓝的、紫的„„扬起一张张笑脸,争芳斗艳,像一个个迎宾小姐,真是美丽极了!那花丛中的蜜蜂和蝴蝶在来回穿梭着,点缀了美丽的校园,更显示着无限的生机。”句中作者运用“笑脸”“迎宾小姐”形象地写出了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温馨和欢乐。

3.本文语言生动,娓娓道来,使人一目了然。情感细腻,想象丰富,景物描写栩栩如生。

佳作二

苍蝇的自述 □菅永鹏

大家好!我是苍蝇,你们人类的老朋友,在你们夏天的生活中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是,你真正了解我吗?下面我就做一下自我介绍吧!

我属于昆虫纲。我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了,我的家族成员约有3万多种。历史可谓悠久啊!我们经过多年的进化,形成了特别出色的眼睛,两只复眼,是由成千上万只小眼排列在曲上组成的,每只小眼都自成体系,能单独成像,视野极其开阔。我的脚的构造也很特别,末端有一个弯曲的爪,爪中有一个吸盘,能分泌黏液,因此,我能在平滑的玻璃板上行走自如。我的嗅觉也非常敏锐,能分辨糖分的性质,决定其取舍。我的家庭虽然天敌众多,而且人类对我们也恨之入骨,可是我们繁殖速度快,我们一次交配,终生能产卵,一年能繁殖10~12代,因此,我们的家族始终人丁兴旺,地球上处处有我们的身影。

我被人类列为“四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之一,因为我骚扰人畜,污染环境且能传播多种疾病。我们家族某些种类的苍蝇和蚊子一样还能刺吸人畜血液,或寄生于人体内或畜体内,危害极大。

尽管我罪孽深重,而且习性难改,可是由于我眼睛独特,脚的构造奇特,能分辨糖分性质以及繁殖速度快都对聪明的人类启发很大。如人类制成的“蝇眼照相机”,一次可照上万张照片;现在正在研制“蝇脚鞋”,研制成功后再高的山人类也轻松可攀;还有正在研发“糖分”预测仪,成功后可预测糖尿病,及早治疗此病;人类利用我们繁殖快的特点,养殖我们的幼虫(蛆)作为鸡、鸟等的饲料。

现在,你对我了解了吧?我得吃饭去了,再见!

点评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给人感觉非常亲切、自然。通篇拟人化的手法,一改过去呆板说教,让苍蝇自己现身说自己,让抽象科学知识变得更易于接受了。文中大量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手法,让文章生动而又准确。整篇文章幽默风趣,又不失平易通俗,文中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佳作三

啊!美丽的泉城 □刘惠莉

我从小就喜欢水,更喜欢家乡的泉水。

坐在泉边大树下的小亭子里,听着哗哗的流水声,看着水中嬉戏的小鱼,闻着清新的青草味,喝上一口淡香的绿茶,好惬意!你羡慕我吗?你知道我在哪里吗?仙境?神仙住的地方?世外桃源?哈哈!我在我的家乡——济南。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心,坐落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在地图上看像个四角不同的四角星。

济南之所以得名“泉城”,是因为济南有七十二名泉,如趵突泉、墨泉、百脉泉、梅花泉、珍珠泉等。这七十二泉的泉水姿态万千、美丽如画,其魅力不相上下。但最有名的当数“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了。趵突泉有三个大泉眼,一年四季都不断地喷出清澈的泉水。水中鱼儿成群,水草多姿,珍珠一样的小水泡荡起无声的水波。泉眼就像一个万花筒,摇出千万朵晶莹剔透的水珠,犹如进入仙境一般。在泉边欣赏美丽的风景,我会不由得想起一副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时,一种自豪感、幸福感便油然而生,我为能生活在这样风景优美的地方而陶醉。

我最喜欢夏天在柳荫下光着小脚丫蹚水、戏水,将泉水泼在脸上的感觉,非常清爽宜人。手捧着泉水喝上一口,感觉甜丝丝的,向远处泼去,只见泼出的水花像断了线的珠子,在阳光下发出七彩的光芒。济南的三大名胜除了趵突泉外,还有大明湖和千佛山。济南既是个有山有水的城市,也是个具有许许多多高楼大厦的现代化城市。近几年来,济南市又修建了“泉城广场”“省博物馆”“省体育中心”等有名的建筑物。我想,在未来的济南,将会修建出用泉水做成燃料的“地铁”,人们将更加方便、更加安全地使用它们,这样济南才不愧为是真正的“泉城”。

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泉城——济南。

点评

1.作者介绍了济南得名“泉城”的缘由,详细地介绍了济南七十二泉中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并列举了近几年来济南的新发展,如“泉城广场”“省博物馆”“省体育中心”等,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故乡济南的喜爱之情。

2.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引用等说明方法。如,引用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济南风景秀丽的特点。

3.语言生动形象。本文运用了设问,设置悬念,引人深思;还运用了比喻,如“泉眼就像一个万花筒,摇出千万朵晶莹剔透的水珠,犹如进入仙境一般”,读来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佳作四

和厌食说再见 □王梦月

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是现在无论走在哪里,厌食之声随处可以听到,按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应该胃口大开才是。一日三餐,有些人一见饭就烦,一提吃饭,就唉声叹气,总会说:“怎么又吃饭了?”而小孩更是当代厌食人群中的“重灾区”,常听到夫妇为孩子吃饭问题而争吵不休;常听到不少家长对医生这样叙述:“我的孩子什么东西都不想吃,喂饭很困难。”难道“厌食”真的无方可治吗?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我现在带领大家由果索因,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厌食症吧。医学上讲,厌食是指食欲减退或消失。它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致,也可由于局部或全身病变的影响,使胃肠张力减退,从而影响神经中枢而导致厌食。

治疗一定要分清是真厌食,还是畏食(进食恐怖)。前者是各种原因所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后者并非无食欲,乃是因进食后使原有的症状加重而畏惧进食,如胃溃疡病人进食后引发胃痛,因而进食减少,幽门梗阻,病人因进食后可诱发呕吐而食量减少等。如果是进食恐怖,比较好判断,对症下药治疗即可。如果是真厌食,造成原因挺多,如肠胃病,肝胆方面的病,心肾疾病,内分泌疾病,新陈代谢不良或者营养缺乏,各种慢性疾病,药物刺激如氨茶碱、阿司匹林、红霉素、灭滴灵等以及洋地黄中毒所引起的恶心、呕吐与厌食等。如果厌食是某一方面疾病引起的,应该马上进行治疗。

可是大部分情况下,厌食在医院是查不出问题的,可是一见饭就是不想吃。有些人拿“厌食”不当回事,你要知道这不是小事,美国著名歌星海伦·卡本特就是死于厌食症的,死时骨瘦如柴,仅31公斤。

想告别厌食,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不要被无谓的“生活压力”困扰,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周围的人有关爱、感恩之心,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有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淡泊心态,就会吃嘛嘛香。

其次,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食欲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志之一。日常生活中要多做一些易于消化、营养全面的饭菜,在饮食结构上,做到荤素搭配、米面搭配、颜色搭配;食谱应经常变化,不要长期食用肥甘油腻的食品;养成吃饭定时、定量、不偏食的饮食习惯,大人切忌暴饮暴食,孩子切忌边吃边玩。

最后,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在于休息。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适度锻炼的好习惯,无论大人孩子一定要保证睡眠,让生命在有规律的运动中绽开美丽的花朵。

只要记住以上三条,并且践行之,你马上就可以和厌食说再见了。

点评

本文题目活泼而通俗。文章一开头从生活导入,直接提出问题——“难道‘厌食’真的无方可治吗?”顺利引出什么是厌食症,如何克服。本文条理清晰,说明方法上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使文章的说明准确而不乏生动。特别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生命在于运动”等俗语、名言的恰当运用,让文章摇曳生姿。

素材活用

1.《向沙漠进军》中的几句话:

(1)“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用“主要”表明这两种方式是诸方式中主要的两种,并没有排除还有其他方式。

(2)“沙漠是可以治理的。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可以”表明展开的治理工作是有把握的,“若干”表明成绩不只一项。

(3)“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最”字足以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之大,“自然”说明了这“敌人”的性质,“之一”表明人类的自然敌人不只有沙漠,它只是其中之一。

分析:恰当使用表示时间、空间、数字、范围、性质、程度等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使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

2.《中国石拱桥》中的两句话: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表示估计、推测,如果没有这两个词语,说“旅人桥建成于公元282年”,“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这样就把话说得太绝对了。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它一定是“建成于公元282年”,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这个时间只是一种估计、推测。

(2)(石拱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上”一句中的“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是泛指石拱桥雄跨在江河上的时间。因各种石拱桥历时长短不一,只能用约数来比较模糊地说明。这正是尊重客观事实,显示了说明的科学性。

分析:恰当运用“模糊”词语,即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虽然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但这与运用“模糊”词语并不矛盾,因为有些问题只有“模糊”一点,才更显得准确。

3.《看云识天气》一文修改过程中两个句子的词语选用情况:

(1)原句:“还有的像山,像水„„”改句:“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其中,“山”改为“峰峦”,“水”改为“河川”,因为“山”和“水”的概念太广泛,不如“峰峦”“河川”的概念准确、形象、具体。

(2)原句:“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气候。”改句:“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作者把握了“气候”与“天气”两个词语的内涵,将“气候”改为“天气”,显示了作者选词的准确性。

分析:恰当选用近义词、同义词。我们汉语词汇丰富,近义词、同义词相当多,但它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是不尽相同的,如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感情色彩的褒贬等等,应当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来应用。

4.《苏州园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谢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亭台轩谢”“布局”合理才美观,“假山”和“池沼”“配合”得体才有真实感,“花草”和“树木”相互“映衬”才出艺术效果,“近景”和“远景”要有“层次”。词语的前后搭配,完全合乎情理,非常恰当。

分析:注意词语的搭配。说明文中前后语言的搭配要合理,顺序要正确。

5.《人类的语言》:“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准确地概括出了人类语言的特点。

分析:适当使用概括性语句。用简短的话概括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更能显示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总之,说明事物、事理,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性质、形状等方面都要准确无误地表述。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语言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但都必须以准确为前提。

第二篇: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 第一节 记叙

第一节 记叙

写法解读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表达方式。写记叙文,总得有个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使文章产生最佳的表达效果。记叙的主要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1.顺叙

指津:顺叙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来叙述。运用顺叙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避免平铺直叙,要注意材料详略得当,语言曲折生动;二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防止记流水账;三是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要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四是行文不可一叙到底,应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技法。

示例:杨朔的《荔枝蜜》一文,由对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到喝蜜后却“不觉动了情”,继而感到蜜蜂是“多可爱的小生灵”,乃至“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情感的变化中透露着辛勤劳动、建设新社会的强烈愿望。

点评:《荔枝蜜》一文是按作者思想认识发展过程来叙述的。另外,顺叙还可以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等为序进行叙述。

2.倒叙

指津: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事情提到前边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顺序叙述事物的起因和发展。运用倒叙法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倒”到“顺”要界限分明,过渡衔接自然,否则就会造成文章的层次零乱,脉络不清;二是倒叙提前的只是某个部分,其余的内容还是要按照顺叙来写。

示例: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朱自清《背影》

点评:文章采用倒叙法,开篇点题,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别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然后从“那年冬天”写起,描写了父亲送子的场景,细腻地刻画父亲的“背影”。最后又用抒情照应开头,很好地表现了父子间的浓浓深情,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插叙

指津: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停顿,插进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并在插入的故事结束后,再回到原来事件上继续叙述。运用插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插叙的内容要对原文情节的发展、主题的表达有积极的映衬或铺垫作用,能为全文的中心服务;二是要符合文章的需要,要显得自然;三是插叙的起止交接处应承转分明;四是插叙仅是片段,对全文来说它是分枝,不能当主干,它在分量上不能超出主要情节。

示例: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没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鲁迅《故乡》

点评:这是鲁迅先生在《故乡》中的一处插叙。通过对杨二嫂二十年前身份、外貌、性格的描述,跟眼前的杨二嫂进行对比,把杨二嫂久经世故和市侩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4.补叙

指津:补叙就是在叙述过程中对某些事物和情况作补充、解释或说明。使用补叙要注意与插叙的区别:插叙是文中事件的枝节,一般与所叙述的事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补叙是事件本身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用补叙时,要在前面的叙述中,有意地省略某些情节或细节,故意设置疑团,待到最后,再用补叙道破。这样做,可以增加情节的曲折性,使文章扣人心弦。

示例: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智取生辰纲》

点评:这段补叙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通过补叙收束全文,点明题意,揭开谜底,使得事件真相大白,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种记叙方法,并非各不相干,在复杂的叙事性文章中,常常结合使用。除此之外,记叙的技巧还有如:

1.记叙要具体细致

指津:写具体的基础是观察仔细。观察人和事物要尽可能全面一些,力求把人和事物的特点看仔细,了解深刻,这样才能写得具体生动。怎样刻画细节呢?一是撷取小动作,准确地使用传神的动词;二是勾勒情景,突出景物的特征、状态。

示例: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俄国]契诃夫《凡卡》

点评:这是凡卡给爷爷写信时的一个细节,“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

2.记叙要详略得当

指津: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主题安排好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与主题关系密切的材料就详写,关系不密切的就略写或不写。哪些该详、该细,哪些该简、该概括,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而定。

示例: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点评:这个精彩片段,如果作者只用“鲁提辖只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一句话,也可以把事情说清楚,但作者却浓墨重彩,不厌其烦,极尽渲染之能事。这是因为文章要通过嫉恶如仇的侠义之士鲁提辖对横行霸道的恶人镇关西的惩罚,表现人们对邪恶的痛恨和对正义的渴求。所以,在鲁提辖惩罚镇关西时,鲁提辖的拳头越厉害,越有劲,越大快人心;镇关西的下场越惨越解恨,越能体现人民良好的愿望。这说明了写文章之前确定材料主次,分清详略是十分重要,十分关键的。

3.记叙要波澜起伏

指津:无论侧重写人的记叙文,还是侧重写事的记叙文,都少不了写事件。对于事件的叙述如果一泻无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一眼望尽,了无情趣。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要写好情节曲折的记叙文,除了具备对客观事件的正确认识和严密清晰的表达思路以外,关键还在于写作技巧的运用,在于如何组织材料。方法很多,如“巧合法”“误会法”“悬念法”“张弛法”“虚实法”“陡转法”“因果法”“照应法”“断续法”等。下面重点介绍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陡转法。

示例:女佣服务期满,机场送行,行李入闸后,一家人和女佣话别。突然间,女佣好似想起些什么,脸青唇白,女主人察言观色,问了几句,女佣竟哭了起来。三问四不答,倒叫主人心里有些许的过意不去。她行李过重,虽然被埋怨了几句,那三百多块钱,不也是由男主人代付了吗?女佣还是在伤心落泪。女主人想,四年来,待她不薄,也很满意她的服务,有了这名家务帮手,自己能内外兼顾,她约满,留不住,况且人家也到了适婚年龄,不也给了她一千元红包了吗?想来,人非草木,或许离别在即,人之常情吧。两个小孩,都喜欢这个安娣,今早还特地带他们来送行呢。再问下去,女佣只好说做了一个蛋糕,放在冰箱里忘了拿。咳!原来如此。劝慰一番,多给一百块钱,回国时再买一个吧。女佣哭得更加伤心,口口声声“妈咪,sorry”。好不容易挥别女佣,回到家里,小孩嚷着要吃蛋糕,找呀找,哪有蛋糕?终于从冰冻格里拉出一个蛋糕,一刀切下,女主人大惊失色:全是首饰珠宝„„

——[新加坡]潘正镭《蛋糕》

点评:这篇文章,篇幅虽短,但震动人心。文章通过女佣的哭和口口声声的“sorry”制造了悬念,同时一再地写到主人一家与女佣不错的关系和不薄的感情,并且在哭与劝的交错中慢慢蓄积着读者的好奇心,最后扬手一鞭,在结尾时甩出意料之外的结局,陡转的情节真正起到了撼人心魄、引人深思之效。

佳作共赏

佳作一

摸奖 □赵志进

暑假的时候,爸爸买了一台冰箱,送货的工作人员临走的时候说:“29号那天公司搞活动,拿着保修卡去摸奖,每人都有一份小礼品,还有大奖呢,到时别忘了去。”我一翻日历,29号正好是星期天,到时候我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去摸奖了。

9月29日那天,我和爸爸一块去摸奖。

在路上,我骑着自行车,一边走一边想:要是拿个一等奖就能得一台VCD,就是拿个二等奖也不错,得辆自行车。这都是几千几百元的东西,一伸手就得到了,多好啊!

不一会儿,到了摸奖地点。来的人还不少,有骑自行车来的,有骑摩托车来的,还有开三轮车的,这些人都是来碰运气的。我不禁忧心忡忡:这么多人,哪里轮得到我们!先登记上序号,然后人们都到后院去等着抽奖。我跑到屋里,当作奖品的那台VCD正在演《西游记》,孙悟空正和妖精打得难分难解。我站在VCD旁边看着,羡慕极了,让我摸到该有多好啊!我从屋里出来,又转到院子里,见院子的桌子上有一个箱子,四周的人围得严严实实。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发奖券,好半天才发完。我从爸爸的手里抢过奖券一看:178号。小伙子发完奖券,站在桌子旁,打开箱子,把手伸进箱子里,在箱子里摸来摸去,拿出一个小纸团,小心地展开,大声念道:“一等奖:108号!108号„„”人们沸腾了——VCD被一个中年人抱走了。

“唉呀!真可惜,这台VCD跑了!我们是178号,不要紧,闹个二等奖也不错——自行车。”我心里想。

多数人叹息,只有那“108号”高兴得不得了!

小伙子又从箱子里拿出一个纸团。此时此刻,我的心里非常激动,如果自己是孙悟空,该有多好啊,不管他拿的是几号,都让它变成178号„„可是我的希望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63号!63号!二等奖!”

院子里的人们又是一阵叹息,只有“63号”雀跃欢呼!

真懊恼,怎么又错过了!我丧气极了。

回家路上,爸爸见我沮丧不已,说:“凑凑热闹,何必当真!要想得到更多,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努力,用双手创造财富,凭运气是靠不住的。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这样,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要有大的付出,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听了爸爸的话,我豁然开朗。虽然没有拿到VCD、自行车,但我却觉得,心中得到的比那些东西更宝贵!

点评

本文叙事具体生动,抓住自己的心理和现场场面进行描写,写出了自己对大奖的期盼、人们的激动、场面的热闹、自己的失望等等。一次摸奖的经历,作者写得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这完全得益于作者过硬的叙述功底。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也用得非常巧妙,对叙述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此外,口语的运用是本文一大亮点。

佳作二

表哥,太棒了!

一考生

寒假里,我回到农村老家,和表哥成了好朋友,他那驯养家畜的本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由衷地赞叹:表哥,你真是太棒了!

那天,我下了汽车,就急匆匆地跑到大姑家,刚一进门便被一条凶猛的狼狗堵住了。这时候,从里面走出了头戴麻绒帽子、身穿棉袄的表哥,只见他招呼一声,那凶猛的狼狗便灰溜溜地回自己的窝里去了。他笑呵呵地对我说:“你别怕它,一会儿我让它给你跪下赔礼。”果然,狼狗很快地听从了他的命令,跪在我面前频频点头,似在赔礼道歉。

第二天早晨,天刚亮,他就抓着一把小米来到鸡窝旁,拉开鸡窝门,一边“咕咕”地叫,一边撒着小米。鸡一听他在叫,马上有次序地跳出鸡窝,争先恐后地吃起米来。我看到他这一手,心里十分惊奇。

早饭过后,他把剩下的菜汤、剩饭、菜皮和糠拌在一起,倒入猪圈的槽里。他“噜噜”地叫了两声,那肥猪马上停止了睡觉,乖乖地跑过来“呼噜呼噜”地吃起猪食来。

表哥的兜里经常装着花生、玉米粒,我以为是他自己吃呢,可我从没见他吃过。原来,他是准备给那些家畜吃的。

一天,我和他在院子里玩,他从兜里掏出一把玉米粒,往马嘴边一送,那马便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吃到嘴里,“咯吱咯吱”地嚼起来,还不时地用长嘴拱他。表哥笑着拍拍马头,他每天都这样喂。我不解地问:“你不烦吗?那匹马踢过你吗?”“这已经习惯了。我的好朋友怎么会踢我呢?”

因为马和表哥最亲热,所以他拿手的本领就是骑马。一天,我到场院学骑车,他牵着大马,要骑马给我看。到了场院,他向马下了命令:“蹲下。”那匹马就乖乖地蹲下了,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跃,便稳稳当当地坐在马背上了。他紧紧抓住缰绳:“起来。”马慢慢站起来。表哥骑在马背上,离地一米高,可是他毫无惧色,高兴地喊着:“驾——”马顺从地快步跑起来。他的腿不停地夹着马肚子,催马跑得再快一点。表哥骑在马背上,挺着胸,抬着头,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嗒嗒嗒”的马蹄声响个不停。马在场院里跑了几圈。当跑到我面前时,他喊了一声:“驭——”马停了下来。他一手紧紧握住缰绳,故意把胸挺得笔直,那精神抖擞的样子仿佛是凯旋的战士。他对我喊了一句:“我到田里骑会儿去,你在这等着我。”“当心摔下来。”“没关系,它是我的好朋友。”说着,他两腿一夹马肚子,马抬头“嘶”地一声长鸣,“嗒嗒嗒”地向一望无际的田野上跑去了。

道上扬起了一片尘土,马越跑越快,渐渐地消失了。我独自站在场院里感叹:表哥驯养家畜的本领可真行啊!

点评

作者开篇便开门见山地道出了文章的主旨,通过表哥驯养家畜这一事件表达自己对表哥的赞许,和题目照应。接下来作者以狼狗、鸡、猪、马为叙述对象,用狼狗的“灰溜溜”、鸡的“有次序”以及猪、马的“乖”,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地表现出表哥驯养家畜的高超本领。近乎拟人的描写道出了表哥与小动物的友爱。以马的记叙为主体对象,通过表哥的喂马、骑马经过,表现出作者羡慕、信服的心理。最后,作者以“扬尘而去”的画面描写渲染主题,收到前呼后应的效果。

佳作三

那音乐让我陶醉

一考生

世上,许多的事物都美得令人陶醉。香槟、气球、蛋糕,不止一次在我面前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气氛,使人沉醉。但谁又能想到,现在,令我这个正在奋笔疾书的女孩向往的,是一个残疾儿童的歌声。

五年前,楼下的拾破烂的女人捡了一个孩子回来。若不是那孩子在半夜哭醒,大概,谁也不会注意到他的存在。女人没有奶水,于是她跑到24小时便利店,在十几罐奶粉前犹豫了半天,她低头看了看衣兜里的钱,再次抬头张望着价格,皱了皱眉,终于一咬牙,抱了罐最贵的走向收银台。

后半夜,大楼很安静。

从那以后,女人每天都背着他挨家挨户地收破烂。邻居们都说,女人变漂亮了。因为——她开始笑了。

在小孩三岁的时候,女人终于承认了一个事实——他不会说话。女人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女人牵着他去收破烂,脸上不起一丝波澜。

小孩偶尔会到我家来玩,他的衣服很干净,也不流鼻涕,所以我妈也没说什么。其实,小孩除了不会说话,别的都很好。每每看到熟人,他都会点点头,报以一个微笑。一次,小孩在我家看电视的时候,突然指着电视“嗯嗯啊啊”地叫了起来。我走近一看,电视里放的是一首很老、很土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难道他想学?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后,我便一字一句地教他。他说不出话,所以只能哼曲调。听得出来,他很想唱歌词。好一阵子,他嘴里“咿咿呀呀”地挤出几个字。尽管早已知道了歌词,但我还是听不懂。我起身想给他倒杯水,却无意间瞟到窗外:楼下,女人正弯腰拾一个塑料瓶。汗水从她晒黑的发红的脸上滑落。我身后传来男孩咿咿呀呀的歌声,勉强听出一个“妈”字,但听不清曲调。这样的歌声,此时映衬着女人的辛劳,我意外地发现,这单调的歌声正撞击着我的心。

我震撼,我感动,不,我陶醉!陶醉在这份没有血缘的亲情中,陶醉在女人滴落的汗水中,陶醉在小孩唱出的听不清的歌词中,陶醉在那无私的爱中!

点评

文章以“爱”为线索贯串始终,故事情节的发展有起有伏,很好地表现了文章主旨。文章成功地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感情深沉厚重,故事催人泪下,这是一篇别具匠心的佳作。

佳作四

发现诗意 一考生

“望长安,是前世的尘缘;忆江南,是今生的纠缠;情何堪,从来沉默不计较长短,不愿如风如露如朝雾,只求如烟花般绚烂„„”

——题记

我爱爸爸,爱他用大手抱着我,逗我笑,陪我玩耍„„

我大了,变了,他爱的方式也变了,不再抱着我做转体,取而代之的是激励。多么怀念啊!从前的我,从前的爸爸,从前的我们互碰脸颊。

那天,我不会忘记。窗外的小雨滴滴答答,风儿轻吹,吹偏了小雨密密的长发。爸爸披上雨衣,背我去上学。我躲在他深绿的雨衣下面,依偎在那温暖的背脊上,听着外面清晰的节奏。

爸爸一步一步地前进,总不敢跨大步子,我说:“爸爸,你快点啊,再不然就迟到了。”“那好的,抓稳爸爸啊,走喽!”说着,就大步流星般地飞跑起来。我笑着,再也听不到外面“稀里哗啦”的雨声,只觉得好快乐,好快乐。一会儿,我听到了“扑通扑通”的声音,这声音忽小忽大。我感到这每一个音符都是爱,汇成了一个爱的宇宙。我的心仍在急促地跳动,啊,爸爸的爱是一首“扑通”的诗啊!路还没有走到尽头,我倾听着这人世间最美的旋律,快乐一直蔓延到心里。

一路走着,依旧像往常一样地停下,爸爸蹲下身,放下我,擦着我的小鼻子,嘻哈地笑了。我看到了爸爸这张被雨水浇灌的脸,这脸上布满了喜悦,也布满了岁月的印痕,我看着,酸酸的„„

“一碗馄饨。”爸爸照旧重复这句话,我们坐下来,爸爸焦急地催着,热热的馄饨激起白雾,一切都在泪中朦胧,汇聚,传到心扉。

一生奉献,大爱无言。将爸爸的爱装入心间,化作最美的诗篇。心的“扑通”,笑的温暖,话的甜美,风的轻抚,直到乐在心间。这便是最美的语言,我人生中最美的诗篇!

点评

文章开篇引用了电视剧《大丫鬟》的片头曲,创设了一种温馨的氛围,主体部分采用倒叙法,从“那天,我不会忘记”写起,描绘了“爸爸雨中背我去上学”的情景,最后抒发感情,点明题旨。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饱含深情,意蕴悠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前行的爸爸及自己的感受。在分秒必争的考场能写出如此诗意焕然的佳作,与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是分不开的。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添了文章的书卷气和文化底蕴。

素材活用

1.天啊,镜子里那个腰带拖地的小女孩,那个黑黑的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那个双臂尽力伸开但还是撑不开连衣裙的小女孩,那个流着鼻涕的小家伙就是我么?我感到一种莫大的失望。但我还是不甘心,我在镜子前踮起脚跟,仰起头,身子又像模像样地旋了几下——那感觉,就像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一样。

这时候屋子里很静,从房子外面偶尔传来几声母鸡唤小鸡的咯咯声,还有外婆在阳光下拍打被子的扑扑声„„

——考场佳作《那时,我期待一条裙子》

分析:选段是文章中那仅有的几句环境描写:“这时候屋子里很静,从房子外面偶尔传来几声母鸡唤小鸡的咯咯声,还有外婆在阳光下拍打被子的扑扑声„„”利用对比的手法以动写静,以此烘托当时穿上裙子的那种激动心情,真是恰到好处。

活用:在写和谐社会、互帮互助等话题作文时可以考虑以上素材,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以运用。

2.“快点!站好!右边第三个,手指贴紧裤缝!”

“你——站出来,出来站还站不好,就给我站一个下午!”

那位教官正对着我前面的那几个男生凶巴巴地训话。再看看那几个男生,平时总是高昂着头,对女生更是凶巴巴的,此时,全都成了绵羊。

——满分作文《“极地”挑战》

分析:一个成功的电视电影导演,往往会把最精彩、最惊险、最刺激的片段或高潮放在开头,借此来吸引观众,增加影视剧的收视率,很多作家也是如此。写考场作文时,学生必须建立把最精彩的内容放在开头的意识,力求让精彩的开头迅速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激起阅卷老师继续读下去的欲望。选段是文章的开头,如雷的吼声,严厉的批评,鲜明的对比,只三两句,就迅速地吸引了读者,让读者欲罢不能,只有乖乖地看下去。

活用:开门见山是记叙文非常重要的开头写法,能够把读者一下子带入情境之中,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3.花季青年,能撇开家长的支配,我的季节我做主,我的地盘我做主吗?

带着这道千年的难题,我穿越时空隧道,飘飘悠悠地来到了春秋战国,我要叩问孔子,叩问屈原,看看他们如何回答这个千古难题。

——满分作文《我的季节我做主》

分析:选段是文章的开头。从选段可以看出,记叙文在开头如果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给读者留下悬念,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便能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

活用:所提的问题要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开启读者的思维,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让人欲罢不能。这种开头方法一定要与结尾照应,结尾要点题,方能做到首尾圆合。

第三篇: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 第五节 议论

第五节 议论

写法解读

当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形成了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常见的议论文有:读后感、随笔、演说、序言、书评等。

写作议论文时,应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指津: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是选择材料的依据,是论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文中起统帅作用。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针对性强,有现实意义,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论点一经确立,在写作时就必须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来选择材料,不能缩小、扩大或者转移论点。

示例: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朱铁志《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点评:文章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引出并证明了下文的中心论点:“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2.论据

指津: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的基础。论点是在论据的基础上推论出来的,没有充分可靠的论据,论点就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因此论据在议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常用的论据有两种:一是事实论据,如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的典型事例、历史性资料、人证、物证、统计数字等;二是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警句等。写作时学生运用论据必须做到:(1)真实。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具体可靠的,真实无疑的,令人可信的;(2)典型。材料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代表性;(3)充分。材料是必要且足够的,有很强的说服力。学习写作论据,要注意克服或改正以下常见毛病:(l)论据不足,空谈理论,有虚无实。(2)堆砌材料,论据臃肿,有实无虚。(3)论点论据不统一,使论点站不住脚。(4)材料不真实,瞎编假造。

示例:丹麦哥本哈根市是城市绿色能源和绿色出行的典范,市民摒弃汽车,习惯用自行车或地铁等环保方式出行。哥本哈根以其风力发电出名,城市内共有5600座风车,为丹麦提供了l0%的发电量。

瑞典马尔默是“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住宅区供暖空调利用海水和地下水能量,市内交通重点在于推广使用自行车,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将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地带连接在一起,便利出行。马尔默已成为世界上不多的100%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市镇。

加拿大温哥华鼓励采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连垃圾压实机都采用太阳能为动力。温哥华限制建私人停车场,且把停车库与住宅分开销售,以此鼓励居民多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车。

由此可见,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合适的低碳生活能源结构、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张华《低碳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点评:选段第一、二、三段分别列举丹麦哥本哈根市、瑞典马尔默和加拿大温哥华低碳生活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合适的低碳生活能源结构、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的观点,事例典型,论据充分而有力。

3.论证

指津:论证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过程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正确、巧妙地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示例: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逸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地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施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株枯荣随风的草,而应成长为一棵笔直葱茏的树。

——乔叶《另一种珍爱》

点评:选文第一、二段分别叙述了老音乐家自强不息、永远年轻和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两个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人应该学会爱自己”的观点,两段文字相互补充,内容充实,对比鲜明,论证有力。第三段中“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施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株枯荣随风的草,而应成长为一棵笔直葱茏的树”一句运用比喻论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论证了文中“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的观点。

佳作共赏

佳作一

把握今天 □史慧娟

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中这样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作为学生,我们的求学之路还很漫长,“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珍惜我们今天的时光,别把这宝贵的时光白白浪费,别让我们临江而呼“逝者如斯夫”。我们只有把握住今天,才能实实在在地跨入美好的明天。

人生在特定的阶段有着特殊的使命。求学的阶段,就是为实现人生目标迈出重要一步的时候,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就将追悔莫及,所以狠狠心,女同学们暂且丢下那些漂亮的衣服和费时的打扮;男同学们暂且抛开那诱人的电脑游戏;多情的人放一放那一段遥不可及的“青苹果”之恋,夏天不摘秋天的果,摘下来,食之不甜,弃之可惜,所以还是等到收获的季节里再去品尝丰收的喜悦吧!

只争朝夕,在你茫然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沮丧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懒散的时候;只争朝夕,在你拥有梦想的时候。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充满希望,现在就开始吧,把握今天的每个瞬间,不要再犹豫!

不要依恋昨天,它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如果你不能抬头向前,那你将永远停留在历史的昨天;不要总是空想明天,如果不去播种和浇灌,哪会有花开花落、累累硕果。把你的潜能挖掘,把你的热情点燃,把你的劲头鼓足吧!今天,你洒落的是数滴汗水;明天,你收获的将是一片汪洋。

点评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且句式整散结合,长短兼用,整齐而富有变化,使文章意蕴丰厚,文采斑斓,彰显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底蕴。文章的立意,借鉴了李大钊的名篇《“今”》,且能联系实际,从当前学生的使命出发,就实论虚,既不空泛,也不呆板。

佳作二

考验 □刘卓贞

经过熊熊烈火的考验,凤凰在涅槃中重生,造就了生命的永恒;经过三九严寒的考验,蜡梅在寒冬里怒放,彰显着生命的辉煌;经过狂风暴雨的考验,苍松在绝壁间耸立,谱写了生命的诗章„„

风雨考验着岩石中成长的小草;严霜考验着秋风里绽放的菊花;恶劣的环境考验着自然界万物的意志、毅力。

严酷的环境也在考验着人的成长。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今成大事者也必先经历苦难的考验。上帝总是把自己的宠儿放在艰难的环境中,让他们在成长中经受磨炼,锻造出超凡的毅力与意志,最后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璞石经受雕琢的考验,显露出宝玉的温润与华美;蚌壳承受疼痛的煎熬,造就了珍珠的晶莹与剔透;蚕蛹接受茧中黑暗与孤独的考验,成就了蝴蝶的美丽与自由。考验是成功的前提,不经考验,难成大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千锤万磨,使竹子脚踏实地,节节拔高;“剩水残山无态度,疏梅料理成风月”,风霜雨雪,使梅花傲然绽放,独显骄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烈烈火焰,使小草倔犟成性,生机勃勃;“出淤泥而不染”,方显荷花纯洁淡雅;“菊残犹有傲霜枝”,方显菊花坚贞高洁;“海棠独立细雨中”,方显叶绿花更红。

花如此,人亦然。考验锻造意志,意志造就成功。

在人生征途中,我们会面临许多严峻的考验,但是,正是这些考验孕育出了鲜花与掌声。考验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道门槛——玄奘经过了八十一难的考验,取得了佛法真经;哥伦布在“粮水断绝,众叛亲离”的考验中发现了美洲大陆;司马迁在遭受酷刑的考验中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贝多芬在耳聋的考验中完成了悲壮的《命运交响曲》。所以,就让我们也迎着考验,走向成功吧!

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常在考验中。不经历一次次磨难的考验,上帝不会轻易地赐你成功。考验造就自信,考验锻造坚强,考验升华人生!点评

文章立意于考验与意志、毅力、成功之间的关系,突出考验对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大意义,切合题意,中心明确。本文内容丰富,作者引用大量名言、警句,从不同的方面印证考验的意义,充实了文章内涵,彰显了文章主题,增添了语言色彩。文章引用兼排比的铺排句式,富有气势,读来节奏分明,悦耳动听。

佳作三

飞瀑之下必有深潭 ——谈读书的毅力

□孙美君

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这是大自然的规律。飞瀑之下,何以有深潭呢?细究原因有二:其一在于勇,水流涌出,遇岩石而不退缩,矢志穿石;其二在于恒,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滚滚而下。岩石何其坚,流水何其柔,但流水就是凭着这样的韧劲,百折不挠,把平地啃成深潭。我们读书不正需要有飞瀑这种啃石的毅力吗?

读书不像听音乐那样轻松愉快,不像喝咖啡那样舒适自如,它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用脑子,下苦功,花气力。如果有谁把读书看做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不肯下一番工夫,那是肯定不会有什么收益的。

毅力是产生动力的杠杆,毅力是获得真理的引擎。历史上大凡卓有成就的学者,哪个不是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长年累月,持之以恒的。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所以能留下许多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不正是他念书“口舌成疮”,写作“手肘长茧”的坚强毅力的结晶吗?综观古今中外,无论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还是《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无论是研究物种起源的达尔文,还是蒸汽机的改良者瓦特,在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毅力的光芒。相反,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暴十寒的人,永远也不可能获得真知。

在我们的周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渔翁”并非少见,有的人读书一碰到困难,把书一推:再见吧!有的人刚捧起书本,又想到了逛公园、下象棋、打扑克,于是把书一丢:还是明天再读吧!这些人缺乏的,正是飞瀑般的毅力。还有不少人总是这样认为:我们这些基础差、底子薄的人,毅力再大也赶不上去。在他们看来,只有那些有一定基础的人,毅力才起作用。其实不然,俗话说得好,“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大家所熟悉的《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不就只读过一个多月的书吗?他仅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写出了一本20多万字的自传体小说,不难想象,在他迈开创作第一步的时候,一定是眼前荆棘丛生,脚下坎坷不平的。而毅力给了他战胜困难的智慧,迈开步伐的勇气,他终于成为了我们社会的新型作家。愿那些长吁短叹、怨天尤人的人,用毅力搭起通向智慧大门的金桥,在科学的道路上奔跑吧!

有飞瀑,就有深潭;有毅力,就能获得真知。同学们,如飞瀑啃石一样,刻苦攻关,去造就自己智慧的深潭吧!

点评

文章开头分析“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这种大自然现象具有“勇”和“恒”两种特性,故能以柔克刚,击坚石而成深潭。由此生发出读书也需要有飞瀑的毅力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中心论点,引申自然,意义深刻,符合“以事论理”的写作原则。接着先从正面再从反面列举事例,运用比喻进行反复论证,使中心论点的“是”与“非”对比鲜明。最后归纳全文,号召人们以飞瀑精神“刻苦攻关”,使中心更显豁。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使脉络连贯,结构严谨。

佳作四

贵在一个“恒”字

□王婷

初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结果揭晓了,张宏名列全县榜首,为学校和班级争得了荣誉。张宏数学基础原来并不好,为什么现在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他有句座右铭道出了其中的真谛:持之以恒,努力进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开始的,当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基础差的同学,要使自己的学习发生“质”的变化,就需要这种“积累”,就必须持之以恒。张宏正是靠这个“恒”字,一个一个问题去想,一个一个习题去做,一个一个公式去理解,一个一个难点去突破,他的基础逐渐扎实了,学习成绩也就迅速提高了,终于产生了“质”的飞跃——他成为数学尖子。

古今中外许多有志之士也是靠这个“恒”字走上了成功之路。晋代大文学家左思,潜心苦读,十年构思,写成了《三都赋》,致使洛阳一时为之纸贵;明人徐霞客步险涉危,边考察边写作,坚持30余年,终因奇书《徐霞客游记》而名扬天下;马克思为完成巨著《资本论》,边学习边研究,更是整整花了40年时间。可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虽然有美好的理想,但由于缺毅力、少恒心,最终一事无成。

可见,“恒”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持之则成功,失之则失败。这一持一失带来的结果,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点评

本文分析了张宏同学学习进步的原因,旨在说明学习贵在一个“恒”字的观点。文章从正面列举了马克思等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典型事例,深刻说明了“恒”字的可贵,接着又从反面指出一些人因“缺毅力、少恒心”“最终一事无成”,使中心更加突出。结尾照应题目,运用对比说理,以反问作结,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素材活用

1.甘地的启示

有一天,一位母亲带着小儿子去拜见甘地,对他说:“我儿子非常喜欢吃糖,医生说这样对他不好,但没人能够阻止他。我儿子非常崇拜您,只有您能制止他。请帮帮忙!”

甘地对这位母亲说:“你们下个月再来。”

一个月后,母子俩再度来到甘地的面前。“甘地先生,请告诉我儿子不要再吃糖了。”妈妈恳求道。

甘地看着小男孩说:“小朋友,你不要再吃糖了。”

小男孩点点头。

妈妈问道:“您为什么不在上个月就说这句话呢?”

“因为上个月我也吃糖。”甘地回答说,“我自己必须先戒掉吃糖的习惯。”

分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榜样,会给他人信心和鼓舞,只有自己先做好了,才会给别人一种学习的方向、一个模仿的典范。在人际交往中,需要营造一种和谐关爱的气氛,就是把他人当成自己一样去尊重,去关爱。自己不想做或者做不到的事情,千万不要强加给他人。

适用话题:推己及人榜样的力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神奇的菲利普斯

迈克尔·菲尔普斯童年时,因为大耳朵、长手臂以及口吃,被同学反复嘲笑。他的母亲曾回忆道:“从幼儿园开始,他的老师就经常对我说,迈克尔不能安静地坐着,迈克尔不能安静,迈克尔根本不能集中精力。还说,你的儿子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 但他特异的体型却引起了游泳教练的注意。迈克尔的教练对迈克尔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是罕见的游泳天才。他的体型天生就是做游泳运动员的料,他的大手大脚就像是水中的桨。除了自身条件,迈克尔还非常刻苦。每周在泳池游10万米,一周7天不间断,甚至包括圣诞节。高中毕业后,在大多数时间里,他从早晨7点钟开始长达2个半小时的训练,午餐后稍稍打个盹,然后接着游,一直从下午3点半游到6点,每天游的距离多达12英里。“任何事情都没有极限。”菲尔普斯经常告诫自己,“你想拥有的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1999年,在美国少年运动会上,迈克尔打破了20岁年龄组200米蝶泳的纪录。随后,他一发不可收,2004年雅典奥运会表现卓越,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上,菲尔普斯独揽七金,打破了索普保持的一届世锦赛夺得六金的纪录,此外他还打破了五项世界纪录。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了,这是一届属于菲尔普斯的奥运会,菲尔普斯终于在水立方比赛的最后一天圆了他的八枚金牌梦,成就了奥运史上奇迹般的多金王。

分析: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其自身的意义、价值,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当有一天你把所有能做的事都做完时你会为自己感到吃惊。在你的生命中,你想拥有什么?你想达成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如果想要拥有,就从检视自己每天做的事情或者是拥有的想法开始吧。你每天做的事情和想法能够与目标有越多的结合,就能够越快获得你想要拥有的事物。

适用话题: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拥抱梦想汗水与成功梅花香自苦寒来

3.弯腰的高度

很多人都奇怪,林志玲凭什么能火?偶然看到一则关于林志玲的小故事:一次,她参加公益活动,其间不断有人走到台上与她合照、握手。不管谁来,身高1.74米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组织者大为惊叹:“她总共蹲了八十几次,我从未看到任何一个艺人这么做!”

浪琴表全球总裁说:“我看到了林志玲弯腰的高度。”于是,她被盛情邀请出席瑞士巴塞尔钟表展,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国外媒体这样评价她:“比靓丽的外表更打动人心的,是她良好的内在修养。”

分析:作为大牌明星,林志玲没有眼高于顶、睥睨众生,而是抱着一颗认真、诚恳的心,与每一个人交流。她的平易近人使得她自出道以来,尽管在各个方面建树不多,但却一直像钻石一样熠熠生辉,为民众和媒体所喜欢。作为一个内在美远胜于外在美的有涵养的名人,林志玲弯腰的细节使她在国际上成为焦点,并获得成功。由此可见,比之欣赏美貌,这个世界更欢迎有涵养的人。

适用话题: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美德与成功 为人处世 外在美与内在美 细节决定成败

第四篇: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阅读 第三节 抒情散文

第三节 抒情散文

美文鉴赏

[鉴赏导航]

1.以诵读为主,在读中抓线索,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享受。诵读是抒情散文鉴赏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读,要有感情地读,更要有目的地读。认真地、全身心地朗诵一篇抒情散文可以轻而易举地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脉络,感悟作者的情感世界,品味语言的优美生动。朗读时要力求达到熟读成诵,这样对散文的理解大有裨益。

2.以体味抒情性为重点,品味抒情语言,领悟抒情特色。抒情散文,是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叙述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串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的特点,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以抒情手法为切入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抒情散文的写作特色。抒情散文的抒情手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优美的抒情散文一般以间接抒情为主。鉴赏抒情散文,要善于理清其深层的抒情脉络,搞清作者情感的走向,细细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行文结构、意境营造、语言艺术等方面,从似乎散乱的情景片段中,去搜集整个散文的神韵凝聚点,领悟抒情散文的写作特色。

美文一

泥土的声音

□樵夫

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散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全身,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匍匐在土地上用心才能听得到。

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摩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位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被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在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甘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在和土地接触,更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沾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太阳快西沉了,大叔们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晖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人,狂躁不安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着手心落下,又回归大地。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选自《中华散文》2005年第1期)

赏析

文章以作者对土地的亲近、挚爱、依恋和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在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内容上,作者多次写倾听泥土的声音,反复咏叹,层层递进,感情逐步深入;结构上,首尾照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语言上,富有感情,隽永深刻,耐人寻味;写法上,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美文二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寒

五月的黄昏,难见晴好,宛如一个患上抑郁症的女人,晃到我老屋的旁边。

似乎就是在那灰蒙蒙里,屋畔的油桐花挑上了枝头。油桐是成片的,花也就成片。白色的花瓣,点染着稀疏的红斑,挤在高得吓人的油桐树上,露着桀骜的微芒。

雨如约而至。

雨不大,被风吹得飘飘忽忽,远远近近,仿若淡蓝色的雾。经了烟雨的涂抹,油桐花显得别有风致。

雨大约没有停歇的意思,不几天工夫,油桐花飘飘悠悠,凋零殆尽。剩下大片寂寞的油桐,阔大的叶子在风雨中“哗哗”作响,就像村子里皱纹满脸的老人在唱一曲苍凉的挽歌。

那样雨水淅沥的黄昏,阴暗,低沉。

其时,年少的我总会站在屋畔的油桐树下,面对着满地的落花痴痴地发呆。偶生榛莽的地面,花残一片。那些单薄的花儿,大多被风雨撕成了碎片,数不清的花瓣,落寞地躺在那里。风从林子的另一边涌来,落在榛莽上的花瓣,有几片被旋着的风卷起,从眼前倏忽而过,转瞬不知去了何方。地面水淋淋的,花瓣上沾满了细细的水珠,晶莹剔透,好似那些花儿刚刚哭过,留了一脸的泪痕。

整个村庄里,四处是油桐花满地,但没有谁去理会这些,也没有谁去在意这些。没有谁知道,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在漠漠烟雨中,曾上演了一场花絮飘飞的仪式。只有那些年辍学在家的我,在那样的黄昏,总会靠在屋畔的油桐树上,看着一地的落花,听着雨水打在油桐叶上滴答的声音,恍若身处梦境。“自在飞花轻似梦”,大抵说梦是美丽轻盈的。可我的梦却不同,灰褐的底色,加上灰褐的雨雾、灰褐的天空,清一色的灰褐,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再说白一点,就如我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句子:那是望尽天涯的忧伤。

渐渐理解那个葬花的女子,以及她那让人惆怅如织的歌声。那一地的残红,狼藉斑驳,怎不会牵扯心深处那片难言的疼痛?

雨季过后,蜷缩已久的阳光便挺直了身子。自这个世界诞生以来,阳光接受了太多的赞美,不过这一次,我已经失去了赞美它的欲望。它毫不客气地穿过油桐林,只几天,那些熟睡的花儿,就没了踪影,不知所终。我想,或许这些花儿和许多世俗的人们一样,有着说不清的忧伤,只是它们没有把忧伤呈现在表面,而是永远留在了心里。

早几年看到朋友拍的一张照片:一间小小的木屋,木屋旁一湖清波,湖边那条湿润蜷曲的小路上,几乎不留缝隙地铺满了油桐花,淡淡的白,殷殷的红。这情景,让我好一阵发呆。回过神来的那一瞬间,脑子里莫名其妙地跳出一个画面:西风猎猎,寒鸦数点,归雁几行?

前几天的黄昏,无意间在网上听到朱海君的《油桐花》,词没有理想中的美,旋律却有如塞北的荒漠一样苍凉,于这样的旋律里,想起油桐花满地的时光。一样的黄昏,一样的烟雨,只是老屋不再,油桐不再,时光蹉跎,生命的征途铺满了岁月的风霜。

时间无法倒流,那些烟雨中的油桐花,已经永远地飘零在了记忆里。一起飘在记忆里的,还有那些关于油桐花的若隐若现的忧伤。

(选自《浏阳日报》2010年5月24日)

赏析

抒情散文的表达重心在于抒情,能让人回肠荡气、一吟三叹,产生余味悠长、余音绕梁的美学效果,而优秀的作者则总是能使胸中郁积的情感寻找到喷发的宣泄口,即下笔于物、景、事,着意于情、怀、志。本文作者年少时的淡淡忧伤,在“大片寂寞的油桐”那里找到了心灵的契合点,于是忧伤自“五月的黄昏,雨打油桐花”的场面中潺潺地流出、奔涌。在这样一个充满哀婉色彩的场面中,穿插着的是“年少的我总会站在屋畔的油桐树下,面对着满地的落花痴痴地发呆”和“在那样的黄昏,总会靠在屋畔的油桐树上,看着一地的落花,听着雨水打在油桐叶上滴答的声音”。这样的意境和情境应该说丝毫不逊色于诗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由景出,景由情造,可以说是这篇抒情散文突出的特色。

典例回放

[答题技巧]

抒情散文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1.把握抒情线索。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指文章写了很多内容,看起来似乎凌乱,但往往都有一条线贯串始终,这条线就是线索。它既可以是某个人,也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件物品,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所以,答题时,学生要特别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暗含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特别要注意文末的语句)。

2.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却细腻丰富,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就成为散文的考点之一。答题时,学生可以尽量运用文中的原句,文章中有些语句本身就是中心句,概括了文章的主题。如果没有中心句时,我们可以认真阅读材料,看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而找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3.揣摩词句,品味文章语言。抒情散文的语言很具特色,它往往融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感,有的还蕴涵深刻的哲理。品味散文语言,不仅仅可以从精美凝练上着手,主要是考虑修辞和遣词造句,还可从句式考虑,如: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它们往往具有音韵美、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还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从所蕴涵的哲理出发进行分析。

4.把握散文的写作技巧。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就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叙述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对于这类考题,学生首先要了解抒情散文惯用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也就等于拿到了理解散文的“钥匙”。

赏析

(201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夏天,去拜访一只虫

①越过城东的一座桥,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开阔的菜地。夏天,一畦新绿尤其热烈。而现在,这里是人居的小区。几年前,我曾在这里观察过菜地里的虫。人在这里定居,想必虫只好向城市的反方向逃逸了。

②夏天,我很想去拜访一只虫。将目光投射到虫的生活,我将获得一份悠然的闲适。

③太阳的金帛熨帖着大地,缥缈的云朵来去自由,虫的故乡比人的蜗居更为辽阔。这种小小的生灵在土壤里隐没,生于土,而归于土。觅食、储藏、交友、求偶、繁殖、筑巢、远行,生命单纯而又丰富。

④跟随飞鸟,我抵达了目的地。崎岖的小路上,我看见了一群蚂蚁,以磅礴的气势,推动一只虫的巨大躯壳。艰难而壮阔的行进场面,让人想起建筑金字塔和古长城的远古民工。蚂蚁也是忙碌的,仿佛舍去忙碌,生活就会单调。

⑤菜地的边缘,虫们从一个巢穴向四周散开,像水泼出去,匆匆地奔走,仿佛心中也有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虫到夏天总能活出蓬勃的生机,虽然造化赋予它们的时间短暂,它们也能在短暂中活出充实。

⑥两只虫相遇了,这种虫通体透亮,有长长的触角。它们停下来,用触角相碰,互相探索、撞击,迸发出火花,亲密而友爱,互相点燃对方。短暂的沟通达成约定,两只虫转过身,朝着一个方向奔走。一只虫走到土疙瘩旁边,土疙瘩对它来说,犹如山一般高耸,它有些胆怯,也有些踌躇。终于,它爬了上去,它战胜了自己。也许,一只屎壳郎爬上牛粪的顶部,它也会抬头傲视良久,发“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⑦天空无尽的高远,绿菜地延伸到视线的尽头。没有一种生命比虫子更卑微和渺小,然而,我们看不到虫子的悲观和厌世。它们快乐的身影,像一阵火热的风,掠过短暂的夏天,留给大地蓬勃的记忆。

⑧长久地观察虫子,我却不能深入到任何一只虫子的内心,不知道它们的欢欣与悲怆。天边翻滚着乌云,虫子们聚集到一片菜叶下面,它们伫立着,转动触角„„生命是脆弱的,一阵狂风,一阵暴雨,都可能成为灭顶之灾。它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生命,正如法布尔所言,应“当做一种义务,一种只要最后期限未到我们就必须全力而为的义务”。

⑨或许,生活不必去追寻那些繁复的意义,像虫子这样,单纯,并且快乐,这是我们今生的至简大道。感谢这些虫子,搅碎了我一个季节的忧伤之梦,并让我在夏天午后的一块菜地乐不思归。

(选自《一条裙子的励志版本》)

1.细读第③段,找出“生命单纯而又丰富”中的“丰富”所指代的内容。

2.下列句中黑体词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加以品析。

(1)也许,一只屎壳郎爬上了牛粪的顶部,它也会抬头傲视良久,发出“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2)它们快乐的身影,像一阵火热的风,掠过短暂的夏天,留给大地蓬勃的记忆。

3.“卑微而渺小”的虫子,为什么值得“我”去拜访?(请写出其中四点理由)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解析:此题分别从四个方面考查了学生对抒情散文的认知能力。第1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中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找到原话,联系上下文,答案就很容易找到。第2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品析能力。学生认真读所考查的那两句话,联系语境及作者的情感,从修辞角度着手,不难理解。第3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细读文章,特别注意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联系文章的立意、主题,可从如下几个角度回答:生活单纯而又丰富;亲密而友爱;有战胜自我的勇气;不悲观厌世,生活快乐,爱惜生命。第4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抓住关键词“必须全力而为的义务”,珍惜和爱护生命,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参考答案:1.觅食、储藏、交友、求偶、繁殖、筑巢、远行。2.(1)(运用拟人)表现屎壳郎通过努力,战胜自我后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自豪感)。(2)(运用比喻)写出虫们忙碌、蓬勃的生活。3.(1)虫子的生命虽然卑微渺小,但它的生活单纯而又丰富,忙碌,充实,蓬勃有生机;(2)亲密而友爱;(3)有战胜自我的勇气;(4)不悲观厌世,生活快乐,爱惜生命。4.我们要把生命看成是一种义务,要义不容辞地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生命。人活着就要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懈怠,不悲观,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时间,热爱生命,明确责任,认定目标,全力以赴。

模拟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潘国本

是在流水与大地顶牛、赌气的时候,或者在山险水急、山和水互不买账的时候,桥就来了。桥将身子趴下,手搭牢这边,脚踏实那边,此时,争强两方便不由得笑了,气也全消了。世间总有磕碰,有了桥,不知少了多少疙疙瘩瘩。

桥是大地的良心,无论大小、高矮,无论构筑它的是铁、木、石、塑等任何一种材料,无论多险峻的山和多湍急的水,只要桥在,人们就再难看到山穷水尽,就再难遇到穷途末路。桥从来是不思考的,它只守一个理:有一天我不再背负了,我的生命也就没有了。

童年时代,村西长脚沟上也有一座桥,说它是桥,其实也只是三块长长的条石,架在五六米高的墩上。它那样粗陋、那样憨厚和不加修饰,使龙冈上流过来的那股不讲理的泄水心悦诚服了。石桥没有受到任何惊扰,仍然朝夕匍匐在桥墩上,龙冈来水在桥下欢欢喜喜地淌着,两岸的草木悠悠然然地枯荣。我们村的男女进城,对岸村落的孩子来上学,安稳地踏过石桥,如履平地,没了艰辛。

三块条石,成了桥,就这样尽心,这样亲民,就这样日复一日,直至1959年坍塌。坍塌以后,代之以堤,到后来农村格田成方,小石桥连影子也没有了。此后,没有谁再记起它、提到它。要知道,它一直连名字也没有。

生而为桥,就是驮人驮货的,就是以身铺路或者展示风景的。

这让我想起我的祖母,想起我们村的那些前辈。在世的时候,他们终年一身灰黑布衫,像桥;终日农事的重担在肩,像桥。他们往往没个正规名字,只有诸如小狗子、大眼睛、姚老

四、老来子一类代号。他们一辈子没做过一件大事,没说过一句让人记牢的话,没发生过一则动人的故事。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是专门出力和流汗的,是专门趴着身子让后人顺顺当当过山过水的。我的祖母,男人24岁眼睛就瞎了,她驮着一个八口之家,每天最早起来做最脏、最累、最琐碎的事,还总是吃已馊了的剩饭。后来她年纪大了,驮不动家了,改去驮孙子。她是一座桥,一座一个家的桥。到1952年,她病得直不起腰了,没法子驮了,这年她也静静地走了。

一匹马生来是跑的,一座桥生来是驮的。

(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4期)

1.文章第五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作者缘何会由桥联想到祖母?

3.“我的祖母,男人24岁眼睛就瞎了,她驮着一个八口之家,每天最早起来做最脏、最累、最琐碎的事,还总是吃已馊了的剩饭。”此句中的“驮”字如何理解?

4.本文语言朴实、酣畅,试举一例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八月槐花落

□张瑞超

槐花,本不属于这个离秋很近的月份。

它开在春风得意的四月,开在芳香四溢的童年的回忆中。

翻开童年的回忆,找寻有关槐花的碎片。记得那时候我刚刚上初中,学校的西边有座小桥,桥下流水淙淙,岸边长满了齐人高的灌木,堤岸之上则是一片槐林。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槐花怒放的季节。每逢路过小桥,一缕一缕槐花的幽香就把行人的目光牵引到这片槐林。槐香醉人,欲留行人,时而有驻足停留赏花之人。中午时分,我经常与女伴去槐林水边嬉戏,在弥漫的槐香中,满足了玩瘾,度过了快乐的中午时光。童年的记忆因此而飘香。

于是,槐香伴随着我成长,每个春天也因此充满了渴望,渴望槐香缕缕,渴望能再摘一把白而嫩的槐花,放进嘴里重温儿时的记忆。春天的风里满是花香,溢满了槐花、茉莉花、蔷薇花各种花香。槐花的清香、茉莉花的幽香、蔷薇淡淡的花香,随风而动,那风中的每一缕花香,都让人忍不住闭上眼睛,细细品味。尤其是离这里不远的槐花堤,我总是喜欢在那里散步细品花香的感觉。

然而,我却不知道还有七八月开花的槐树。它的确开在炎热的七八月份。那是国槐,一种不同于本地的槐树。它们站在街道两旁,身形不能说魁伟,但结实有力,枝叶繁茂,顶着炎炎烈日,为夏天急匆匆的行人送去片刻的阴凉。当百花把春天熏透了的时候,它还在街旁默默生长枝叶。花在七八月盛开,绽放着短暂的美丽,以示自己的存在。

那是一个热气还未猖狂的清晨,伴着几分凉意,清洁工人扫起一地黄花,黄花铺满了树下的所有地方,一地的黄花是那样的触目惊心,是那样的柔软。倏然,一朵槐花,飘逸而下,飘落在行人肩头,继而又落到地上。我才感到惊异,原来还有这样的槐花。它没有我熟悉的香味,也没有让我看到它华美的容貌,只是让我看见它轻盈的身影,翩然而来。常常是在暑气未消的黄昏,散步的人们轻踏着满地的落花,不时有花落在身上、肩上,那是一幅很富有诗意的画。我喜欢这种花落在肩上让人心颤的感觉。花落如雨,黄花铺地,不忍踩踏,一任落花盈盈。手拾落花,掌中槐花,花小而黄,也无半点香气。

举头花落,低头落花,残花满地,不知何人来扫?是惹人爱怜的黛玉吗?于是想起黛玉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明知柔弱的黛玉,手执花锄扫落花是感怀自己的人生,叹息春去花事了,更叹息自己的人生。黛玉那样的女子扫落花是一种感伤,清洁工人扫起落花分明是将忧伤扫净。但是看着满地残花还是不免心生悲怜。好花堪比女子,历来如此。花开时的美丽,正如女子的青春在热情绽放;而落花,意味着青春的衰亡,总给人几分感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尽管时令不同,感慨总还一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眼见落花,自然思人,伊人何方,相思绵绵。“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即上心头。”然而感伤、忧伤犹有尽头,花落难道就不意味着重生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听花落,无声胜似有声;看落花,一地凄凉,不忍践踏。秋与心合而为愁,疑是秋携愁而到。其实扫得落花去,明朝还复来。花开无时不在,落花无尽,枝头总有万种风情,何必忧愁。没瞧见那枝头的小黄花一串串的还在吗,只是不起眼罢了,并且那里还挂着象征丰收的果实。曾经于此感慨赋诗一首:“飞舞动风处,满城赏落花。残英扫不尽,依旧复朝霞。”

若非那满地的黄花,还真的不知道有这样的槐树。

七八月份的国槐,就这样给州城增添了一份无可言喻的景致。

(选自《华夏散文》2010年第9期)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飘逸()携()

2.作者主要写的是七八月份的国槐,为什么还要写到四月的槐花呢?

3.第七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第八、九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第五篇: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导引版 记叙文写作基础之语言生动

写作导引版 记叙文写作基础之语言生动

写作目标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制成一件合体的、漂亮的外衣。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增强文章的魅力。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身临其境;写人时,神形皆备,让人如见其人;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感染力量。

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能做到把围绕主题所选取的材料先在心中反复酝酿,尽量立体化,如一幅美图出现在脑海中,再用恰当的语言、灵活的方式描述出来,那么写出来的必定会是一篇优秀的文章。而这“恰当的语言”的使用,“灵活的方式”的采用则是本专题训练的重点。

技法精讲

一、语言要有画面感。

生动形象的语言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文字作画。朱自清在评价孙福熙的散文时说:“他的文几乎全是画,他的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他叙事,抒情,写景,固然是画;就是说理,也还是画。人家说‘诗中有画’,孙先生是文中有画;不但文中有画,画中还有诗,诗中还有哲学。”(《山野掇拾》)朱自清自己的散文更是如此,比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一文中的片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多么鲜明的一幅春花图啊,真是可感、可触。我们作文时也要有作画的意识,脑海中应有清晰的画面。

二、语言要有流动感。

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流动的。要想使你的作文语言流丽清脆,让读者读后感觉像吃了一口甜脆的鸭梨那样,感到清脆爽口,就要使语言具有流动感。这样,才能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流动感体现在作文中,就是用字要稳,表达方式和句式运用要灵活,要使每句话都像钉子钉在木头上那样铁定准确,又像一股清新的流水一般自由,流畅。

在写作时,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使文章具有流动感。否则,拘泥于一种表达方式,会给人以呆板的感觉。那么,语言怎样才会有滋有味?在写作时,可以运用对偶句,使语言精练;使用散句,让语言具有流动感;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语言产生一泻千里的气势;运用适当的反复,使文章产生一种一咏三叹的节奏。骈散结合,才能使语言读起来有滋有味。

范文引导

(2009年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

让梦飞翔

一考生

光,照在镜子上,镜子把它聚积折射在我身上。我,在这光束织成的小天地中来回穿梭,编织一个个彷徨不定的青春之梦。

——题记

一个没有月亮的暗夜,我走在灯影下,忽然闻到一股陌生、悲寂的气息。郁闷感随之而来。好想长大,走过这无聊、乏味的豆蔻年华。我以窗为镜,一个平凡的身影出现在眼前:痘满面,身材走样,唉,活脱脱一只丑小鸭!

似乎听到一个来自远方的声音在呼唤我,我蓦然回首,看到眼前美轮美奂的景象,惊呆了,流星,呀,流星!我想许个美丽的愿望,可是许愿的时间已经在我的无比诧异中悄然逝去,流星划破无边的夜空,消失在天的尽头。我不觉落泪了,怕是这自怨自艾的脆弱的心灵碎了,碎成了这滴落的泪珠吧。我惋惜这易逝的、短暂的美丽,是否我的生命也应该如此璀璨一回?这样的灿烂,我曾经有过吗?

我被自己囚禁在自卑的牢笼里,找不到出口。心痛得麻木,茫然,痛得不知所措。我就这样呆坐在窗前,许久、许久„„

不知过了多久,曙光照开了我惺忪的睡眼。我深深地呼吸了一下窗外新鲜的空气,走到镜前,舒展双臂,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仍旧平凡无比的我,忽然间,展开一个奇异的笑容,镜中的我陡然亮丽了起来,像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充满了生长的激情与活力。此时,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流星的璀璨光芒照亮夜空的那一瞬间„„

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张开手掌,把金色的阳光小心翼翼地捧着,两手弯曲,折合成心形,对着镜子、对着自己!

让梦飞翔/我生活在自我小天地间/忧伤、自卑是我的衣裳/有一天,曙光照射在我的身上/击碎了我的忧伤/于是我张开翅膀/冲出自我的牢房/任由丝丝阳光/编织新的梦想/我展翅飞翔/与梦想同行!

——后记

推荐理由

本文细腻地抒写了一个女孩从自卑到自信的成长蜕变过程,语言很富有诗意,让我们读起来感到清新流畅,这得益于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1.从“暗夜”到“曙光”,两幅画面,充满诗意,对比鲜明,却又前后连贯,一脉相承,如运行中的地球,虽有明有暗,却又自然而然,令人惊喜,催人奋进。

2.文章的语言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美得醉人,却又自自然然,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丑小鸭”“自怨自艾”“心痛得麻木”“亮丽了起来”“小心翼翼”多么朴实无华;“豆蔻年华”“美轮美奂”“璀璨”何等生动形象。本文的语言不矫揉造作,呈现天然气质。

3.文章的题记和后记遥相呼应,使得结构浑然天成。尤其是后记,既有对比,又有比喻,如诗如歌,朗朗上口,鼓舞人心,突出了文章的主题。综观全文,作者不仅是在用文字作画,而且语言也极具流动感,很是令人惊艳。

佳作示范

小河秋韵

□廖选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刚刚拜读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在心里思虑,秋天真是这样一幅惨景图,真这样萧条、落寞吗?我不知道,带着满腔疑惑,我走出了家门。(以名诗引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运用反问句式,造成悬念。)

顺着崎岖的小道,我来到了河畔。夕阳西下,小屋、橘树、飞鸽、天空,全都笼罩在透

明的微红色的轻纱中,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温柔。俯视河面,秋风乍起,微波粼粼,忽然一只小鸟飞了过来,调皮地用它那灵活的翅膀撩起水珠,水面上立刻荡起一圈一圈的光晕,慢慢地扩散开去。小河也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拍摄下小屋、橘树、飞鸽、天空、残阳,揉碎在恬静的水波中,羞羞的,涩涩的,唐人曾说:“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此言不虚。(动词、形容词等的灵活运用,使画面活了起来。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将秋景点缀得很有生气。)

我继续欣赏着这风光旖旎的山水画,有点“沉醉不知归路”了。我情不自禁地涉足水中,蹲了下来,把手伸进浅浅的河底,捧起一掬清澈的河水。凉丝丝的,滑溜溜的,我陶醉了,久久不愿把手缩回。白居易有诗云:“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不是吗?逆着夕阳,水这边多绿呀!绿似翡翠,绿似珍珠,绿得不野,绿得不浊;水那边多红呀!红如胭脂,红如朝霞,红得不腻,红得不妖。二者向江中逐渐融汇,是那样温存,那样细腻,引得我不住遐想翩翩。(情景交融,这是写景之极致。)

我狠了狠心,将手从水中提起,看溅起的水珠随风而落。回首岸上,发现那里也充满着诗情画意:天空高远,时而有鸽哨从头顶划过;橘树穿上了秋的礼服,叶灰绿灰绿,苍苍翠翠,果橙黄橙黄,深深沉沉;旁边点缀着零星的农民,他们有的从容走过,有的驻足眺望,将丰收的喜悦满满地写在脸上。李绅说:“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是啊,多迷人的秋景图,将我的身心渲染得纯纯的,醉醉的!(动词恰到好处的使用,准确而又生动地将画面形象地烙进了读者的脑海中。)

时间过得真快,夕阳悄悄地藏在了苍山之后。该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向这儿的每一处景物挥手告别,走上了回家的小道。(“藏”字极妙。)

谁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你看:河流、倒影、夕阳、人,浑然天成,多么和谐的画面啊!或许,这就是小河的魅力所在吧!这和谐的秋韵,将是我心中永远的图腾!(前后照应而又形成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总评

这篇习作,篇幅虽短,但结构严谨,主题鲜明,最出彩的是语言。首先,用词讲究。如动词“撩起”“划过”“点缀”“渲染”等,分别写出了小鸟的调皮、鸽哨的清脆、画面的和谐、心情的愉悦,用得灵动传神;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一系列的叠词,如“羞羞的”“涩涩的”“凉丝丝”“滑溜溜”“苍苍翠翠”“深深沉沉”等,使文章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清脆悦耳;句子也较丰满,小道、山水画、农民等,分别用“崎岖的”“风光旖旎的”“零星的”等词语进行限制修饰,显得有血有肉。其次,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把小河比喻成摄影师,把河面比喻成山水画,新颖、形象、生动;较多地引用诗句,丰富而不生硬,给全文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第三,通篇句式较短,整散结合,如“逆着夕阳,水这边多绿呀!绿似翡翠,绿似珍珠,绿得不野,绿得不浊;水那边多红呀!红如胭脂,红如朝霞,红得不腻,红得不妖。”读这样的句子,真是轻松愉悦,如品天籁。总之,本文的语言文采飞扬,韵味绵长,抢人眼球,值得同学们借鉴。

下载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  第四节 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强化版)写作 第四节 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