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2(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11:2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2》。

第一篇: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2

六年奥数综合练习题十二答案(比和比例关系)

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中的最后一个内容,也是学习更多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有了“比”这个概念和表达方式,处理倍数、分数等问题,要方便灵活得多.我们希望,小学同学学完这一讲,对“除法、分数、比例实质上是一回事,但各有用处”有所理解.这一讲分三个内容:

一、比和比的分配;

二、倍数的变化;

三、有比例关系的其他问题.一、比和比的分配

最基本的比例问题是求比或比值.从已知一些比或者其他数量关系,求出新的比.例1 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与宽之比是3∶2,乙的长与宽之比是7∶5.求甲与乙的面积之比.解:设甲的周长是2.甲与乙的面积之比是

答:甲与乙的面积之比是864∶875.作为答数,求出的比最好都写成整数.例2 如右图,ABCD是一个梯形,E是AD的中点,直线CE把梯形分成甲、乙两部分,它们的面积之比是10∶7.求上底AB与下底CD的长度之比.解:因为E是中点,三角形CDE与三角形CEA面积相等.三角形ADC与三角形ABC高相等,它们的底边的比AB∶CD=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DC的面积

=(10-7)∶(7×2)= 3∶14.答:AB∶CD=3∶14.两数之比,可以看作一个分数,处理时与分数计算几乎一样.三数之比,却与分数不一样,因此是这一节讲述的重点.例3 大、中、小三种杯子,2大杯相当于5中杯,3中杯相当于4小杯.如果记号表示2大杯、3中杯、4小杯容量之和,求与之比.解:大杯与中杯容量之比是5∶2=10∶4,中杯与小杯容量之比是4∶3,大杯、中杯与小杯容量之比是10∶4∶3.∶

=(10×2+4×3+3×4)∶(10×5+4×4+3×3)

=44∶75.答:两者容量之比是44∶75.把5∶2与4∶3这两个比合在一起,成为三样东西之比10∶4∶3,称为连比.例3中已告诉你连比的方法,再举一个更一般的例子.甲∶乙=3∶5,乙∶丙=7∶4,3∶5=3×7∶5×7=21∶35,7∶4=7×5∶4×5=35∶20,甲∶乙∶丙=21∶35∶20.花了多少钱?

解:根据比例与乘法的关系,连比后是

甲∶乙∶丙=2×16∶3×16∶3×2

=32∶48∶63.答:甲、乙、丙三人共花了429元.例5 有甲、乙、丙三枚长短不相同的钉子,甲与乙,而它们留在墙外的部分一样长.问:甲、乙、丙的长度之比是多少?

解:设甲的长度是6份.∶x=5∶4.乙与丙的长度之比是

而甲与乙的长度之比是 6∶5=30∶25.甲∶乙∶丙=30∶25∶26.答:甲、乙、丙的长度之比是30∶25∶26.于利用已知条件6∶5,使大部分计算都整数化.这是解比例和分数问题的常用手段.例6 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价分别是22元、30元、33元.某人买这三种糖果,在每种糖果上所花钱数一样多,问他买的这些糖果每千克的平均价是多少元? 解一:设每种糖果所花钱数为1,因此平均价是

答:这些糖果每千克平均价是27.5元.上面解法中,算式很容易列出,但计算却使人感到不易.最好的计算方法是,用22,30,33的最小公倍数330,乘这个繁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就有:

事实上,有稍简捷的解题思路.解二:先求出这三种糖果所买数量之比.不妨设,所花钱数是330,立即可求出,所买数量之比是甲∶乙∶丙=15∶11∶10.平均数是(15+11+10)÷3=12.单价33元的可买10份,要买12份,单价是

下面我们转向求比的另一问题,即“比的分配”问题,当一个数量被分成若干个数量,如果知道这些数量之比,我们就能求出这些数量.例7 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0.如果分子加23,分母加32,解:新的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23+32),而分子与分母之比2∶3.因此

例8 加工一个零件,甲需3分钟,乙需3.5分钟,丙需4分钟,现有1825个零件要加工,为尽早完成任务,甲、乙、丙应各加工多少个?所需时间是多少?

解:三人同时加工,并且同一时间完成任务,所用时间最少,要同时完成,应根据工作效率之比,按比例分配工作量.三人工作效率之比是

他们分别需要完成的工作量是

所需时间是

700×3=2100分钟)=35小时.答:甲、乙、丙分别完成700个,600个,525个零件,需要35小时.这是三个数量按比例分配的典型例题.例9 某团体有100名会员,男会员与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14∶11,会员分成三个组,甲组人数与乙、丙两组人数之和一样多.各组男会员与女会员人数之比是:

甲:12∶13,乙:5∶3,丙:2∶1,那么丙有多少名男会员?

解:甲组的人数是100÷2=50(人).乙、丙两组男会员人数是 56-24=32(人).答:丙组有12名男会员.上面解题的最后一段,实质上与“鸡兔同笼”解法一致,可以设想,“兔

例10 一段路程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之比依次是1∶2∶3.小龙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时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路程全长50千米.问小龙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解一:通常我们要求出小龙走平路与下坡的速度,先求出走各段路程的速度比.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之比是

走完全程所用时间

答:小龙走完全程用了10小时25分.上面是通常思路下解题.1∶2∶3计算中用了两次,似乎重复计算,最后算式也颇费事.事实上,灵活运用比例有简捷解法.解二:全程长是上坡这一段长的(1+2+3)=6(倍).如果上坡用的时

设小龙走完全程用x小时.可列出比例式

二、比的变化

已知两个数量的比,当这两个数量发生增减变化后,当然比也发生变化.通过变化的描述,如何求出原来的两个数量呢?这就是这一节的内容.例11 甲、乙两同学的分数比是5∶4.如果甲少得22.5分,乙多得22.5分,则他们的分数比是5∶7.甲、乙原来各得多少分?

解一:甲、乙两人的分数之和没有变化.原来要分成5+4=9份,变化后要分成5+7=12份.如何把这两种分法统一起来?这是解题的关键.9与12的最小公倍数是36,我们让变化前后都按36份来算.5∶4=(5×4)∶(4×4)=20∶16.5∶7=(5×3)∶(7×3)=15∶21.甲少得22.5分,乙多得22.5分,相当于20-15=5份.因此原来

甲得22.5÷5×20=90(分),乙得 22.5÷5×16=72(分).答:原来甲得90分,乙得72分.我们再介绍一种能解本节所有问题的解法,也就是通过比例式来列方程.解二:设原先甲的得分是5x,那么乙的得分是4x.根据得分变化,可列出比例式.(5x-22.5)∶(4x+22.5)=5∶7

即 5(4x+22.5)=7(5x-22.5)

15x=12×22.5

x=18.甲原先得分18×5=90(分),乙得18×4=72(分).解:其他球的数量没有改变.增加8个红球后,红球与其他球数量之比是

5∶(14-5)=5∶9.在没有球增加时,红球与其他球数量之比是

1∶(3-1)=1∶2=4.5∶9.因此8个红球是5-4.5=0.5(份).现在总球数是

答:现在共有球224个.本题的特点是两个数量中,有一个数量没有变.把1∶2写成4.5∶9,就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本题也可以列出如下方程求解:

(x+8)∶2x=5∶9.例13 张家与李家的收入钱数之比是8∶5,开支的钱数之比是8∶3,结果张家结余240元,李家结余270元.问每家各收入多少元?

解一:我们采用“假设”方法求解.如果他们开支的钱数之比也是8∶5,那么结余的钱数之比也应是8∶5.张家结余240元,李家应结余x元.有

240∶x=8∶5,x=150(元).实际上李家结余270元,比150元多120元.这就是8∶5中5份与8∶3中3份的差,每份是120÷(5-3)=60.(元).因此可求出

答:张家收入720元,李家收入450元.解二:设张家收入是8份,李家收入是5份.张家开支的3倍与李家开支的8倍的钱一样多.我们画出一个示意图:

张家开支的3倍是(8份-240)×3.李家开支的8倍是(5份-270)×8.从图上可以看出

5×8-8×3=16份,相当于

270×8-240×3=1440(元).因此每份是1440÷16=90(元).张家收入是90×8=720(元),李家收入是90×5=450(元).本题也可以列出比例式:

(8x-240)∶(5x-270)=8∶3.然后求出x.事实上,解方程求x的计算,与解二中图解所示是同一回事,图解有算术味道,而且一些数量关系也直观些.例14 A和B两个数的比是8∶5,每一数都减少34后,A是B的2倍,求这两个数.解:减少相同的数34,因此未减时,与减了以后,A与B两数之差并没有变,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8∶5,就是8份与5份,两者相差3份.减去34后,A是B的2倍,就是2∶1,两者相差1.将前项与后项都乘以3,即2∶1=6∶3,使两者也相差3份.现在就知道34是8-6=2(份)或5-3=2(份).因此,每份是34∶2=17.A数是17×8=136,B数是17×5=85.答:A,B两数分别是136与85.本题也可以用例13解一“假设”方法求解,不过要把减少后的2∶1,改写成8∶4.例15 小明和小强原有的图画纸之比是4∶3,小明又买来15张.小强用掉了8张,现有的图画纸之比是5∶2.问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图画纸?

解一:充分利用已知数据的特殊性.4+3=7,5+2=7,15-8=7.原来总数分成7份,变化后总数仍分成7份,总数多了7张,因此,新的1份=原来1份+1

原来4份,新的5份,5-4=1,因此

新的1份有15-1×4=11(张).小明原有图画纸11×5-15=40(张),小强原有图画纸11×2+8=30(张).答:原来小明有40张,小强有30张图画纸.解二:我们也可采用例13解一的“假设”方法.先要将两个比中的前项化成同一个数(实际上就是通分)

4∶3=20∶15

5∶2=20∶8.但现在是20∶8,因此这个比的每一份是

当然,也可以采用实质上与解方程完全相同的图解法.解三:设原来小明有4“份”,小强有3“份”图画纸.意图:

把小明现有的图画纸张数乘2,小强现有的图画纸张数乘5,所得到的两个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3×5-4×2=7(份)相当于图画纸15×2+8×5=70(张).因此每份是10张,原来小明有40张,小强有30张.例11至15这五个例题是同一类型的问题.用比例式的方程求解没有多大差别.用算术方法,却可以充分利用已知数据的特殊性,找到较简捷的解法,也启示一些随机应变的解题思路.另外,解方程的代数运算,对小学生说来是超前的,不容易熟练掌握.例13的解一,也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假设”这一思路是很有用的,希望读者能很好掌握,灵活运用.从课外的角度,我们更应启发小同学善于思考,去找灵巧的解法,这就要充分利用数据的特殊性.因此我们总是先讲述灵巧的解法,利于心算,促进思维.例16 粗蜡烛和细蜡烛长短一样.粗蜡烛可以点5小时,细蜡烛可以点4小时.同时点燃这两支蜡烛,点了一段时间后,粗蜡烛长是细蜡烛长的2倍.问这两支蜡烛点了多少时间?

我们把问题改变一下:设细蜡烛长度是2,每小时点

等需要时间是

答:这两支蜡烛点了3小时20分.把细蜡烛的长度和每小时烧掉的长度都乘以2,使原来要考虑的“2倍”变成“相等”,思考就简捷了.解这类问题这是常用的技巧.再请看一个稍复杂的例子.例17 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数是白球数的3倍多2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只白球,15只红球,经过若干次后,箱子里剩下3只白球,53只红球,那么,箱子里原来红球数比白球数多多少只?

解:因为红球是白球的3倍多2只,每次取15只,最后剩下53只,所以对3倍的白球,每次取15只,最后应剩51只.因为白球每次取7只,最后剩下3只,所以对3倍的白球,每次取 7×3=21只,最后应剩 3×3= 9只.因此.共取了(51-3×3)÷(7×3-15)= 7(次).红球有 15×7+ 53= 158(只).白球有 7×7+3=52(只).原来红球比白球多 158-52=106(只).答:箱子里原有红球数比白球数多106只.三、比例的其他问题,这里必须用分数来说,而不能用比.实际上它还是隐含着比例关系:

(甲-7)∶乙= 2∶3.因此,有些分数问题,就是比例问题.加33张,他们两人取的画片一样多.问这些画片有多少张?

答:这些画片有261张.解:设最初的水量是1,因此最后剩下的水是

样重,就有

因此原有水的重量是

答:容器中原来有8.4千克水.例18和例19,通常在小学数学中,叫做分数应用题.“比”有前项和后项,当两项合在一起写成一个分数后,才便于与其他数进行加、减运算.这就是把比(或除法)写成分数的好处.下面一个例题却是要把分数写成比,计算就方便些.例20 有两堆棋子,A堆有黑子 350个和白子500个,B堆有黑子

堆中拿到 A堆黑子、白子各多少个?

子100个,使余下黑子与白子之比是(40-100)∶100=3∶1.再要从 B堆拿出黑子与白子到A堆,拿出的黑子与白子数目也要保持3∶1的比.现在 A堆已有黑子 350+ 100= 450个),与已有白子500个,相差

从B堆再拿出黑子与白子,要相差50个,又要符合3∶1这个比,要拿出白子数是

50÷(3-1)=25(个).再要拿出黑子数是 25×3= 75(个).答:从B堆拿出黑子 175个,白子25个.人,问高、初中毕业生共有多少人?

解一:先画出如下示意图:

6-5=1,相当于图中相差 17-12=5(份),初中总人数是 5×6=30份,因此,每份人数是

520÷(30-17)= 40(人).因此,高、初中毕业生共有

40×(17+12)= 1160(人).答:高、初中毕业生共1160人.计算出每份是

例21与例14是完全一样的问题,解一与例14的解法也是一样的.(你是否发现?)解二是通常分数应用题的解法,显然计算不如解一简便.例18,19,20,21四个例题说明分数与比例各有好处,你是否从中有所心得?当然关键还是在于灵活运用.下的钱共有多少元?

解:设钢笔的价格是1.这样就可以求出,钢笔价格是

张剩下的钱数是

李剩下的钱数

答:张、李两人剩下的钱共28元.题中有三个分数,但它们比的基准是不一样的.为了统一计算单位,设定钢笔的价格为1.每个人原有的钱和剩下的钱都可以通过“1”统一地折算.解分数应用题中,设定统一的计算单位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作为这一讲最后的内容,我们通过两个例题,介绍一下“混合比”.用100个银币买了100头牲畜,问猪、山羊、绵羊各几头?

这是十八世纪瑞士大数学家欧拉(1707~1783)提出的问题.们设1头猪和5头绵羊为A组,3头山羊和2头羊绵为B组.A表示A组的数,B表示B组的数,要使

(1+ 5)× A+(3+ 2)× B=100,或简写成 6A+5B=100.就恰好符合均价是1.类似于第三讲鸡兔同笼中例17,很明显,A必定是5的整数倍.A=5,B= 4,6×5+ 5×4=50,50是 100的约数,符合要求.A=5,猪 5头,绵羊 25头,B=4,山羊12头,绵羊8头.猪∶山羊∶绵羊=5∶12∶(25+8).现在已把1∶5和3∶2两种比,组合在一起通常称为混合比.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常常有多种解答.A= 5,B=14或 A=15,B=2才能产生解答,相应的猪、山羊、绵羊混合比是5∶42∶53或15∶6∶79.答:有三组解答.买猪、山羊、绵羊的头数是10,24,66;或者5,42,53;或者15,6,79.求混合比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对数学有兴趣的小学同学,学会这种方法是有好处的,会增加灵活运用比例的技巧.通常求混合比可列下表:

下面例题与例23是同一类型,但由于题目的条件,解法上稍有变化.例24 某商品76件,出售给33位顾客,每位顾客最多买三件,买 1件按定价,买2件降价 10%,买 3件降价 20%.最后结算,平均每件恰好按原定价的 85%出售,那么买3件的顾客有多少人?

解:题目已给出平均数 85%,可作比较的基准.1人买3件少 5%×3;

1人买2件多 5%×2;

1人买1件多 15% ×1.1人买3件与1人买1件成A组,即按1∶1比例,2人买3件与3人买2件成B组,即按2∶3的比例.A组是2人买4件,每人平均买2件.B组是5人买12件,每人平均买2.4件.现在已建立了一个鸡兔同笼型问题:总脚数76,总头数33,兔脚数2.4,鸡脚数2.B组人数是

(76-2×33)÷(24-2)= 25(人),A组人数是 33-25=8(人),其中买 3件4人,买 1件4人.10+ 4= 14(人).答:买3件的顾客有14位.建立两种比的A组和B组,与例23的解题思路完全一致,只是后面解法稍有不同.因为对A组和B组,不仅要从人数考虑满足2A+5B=33,还要从买的件数考虑满足 4A+12B=76.这已完全确定了A组和B组的数,不必再求混合比.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比和比例 2

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 姓名:

例1 已知3∶(x-1)=7∶9,求x。

例2 六年级一班的男、女生比例为3∶2,又来了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4人。求现在的男、女生人数之比。

分析与解:原来共有学生44-4=40(人),由男、女生人数之比为3∶2知,如果将人数分为5份,那么男生占3份,女生占2份。由此求出

女生增加4人变为16+4=20(人),男生人数不变,现在男、女生人数之比为 24∶20=6∶5。

在例2中,我们用到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将一个总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个分量叫做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按已知比分配变为按份数分配,把比的各项相加得到总份数,各项与总份数之比就是各个分量在总量中所占的分率,由此可求得各个分量。

例3 配制一种农药,其中生石灰、硫磺粉和水的重量比是1∶2∶12,现在要配制这种农药2700千克,求各种原料分别需要多少千克。

分析:总量是2700千克,各分量的比是1∶2∶12,总份数是1+2+12=15,答:生石灰、硫磺粉、水分别需要180,360和2160千克。

在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中,也可以先求出每份的量,再求出各个分量。如例3中,总份数是1+2+12=15,每份的量是2700÷15=180(千克),然后用每份的量分别乘以各分量的份数,即用180千克分别乘以1,2,12,就可以求出各个分量。

例4 师徒二人共加工零件400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15分钟。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分析与解:解法很多,这里只用按比例分配做。师傅与徒弟的工作效率

有多少学生?

按比例分配得到

例6 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于过往车辆收费标准是:大客车30元,小客车15元,小轿车10元。某日通过该收费站的大客车和小客车数量之比是5∶6,小客车与小轿车之比是4∶11,收取小轿车的通行费比大客车多210元。求这天这三种车辆通过的数量。

分析与解:大客车、小轿车通过的数量都是与小客车相比,如果能将5∶6中的6与4∶11中的4统一成[4,6]=12,就可以得到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的连比。由5∶6=10∶12和4∶11=12∶33,得到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10∶12∶33。以10辆大客车、12辆小客车、33辆小轿车为一组。因为每组中收取小轿车的通行费比大客车多10×33-30×10=30(元),所以这天通过的车辆共有210÷30=7(组)。这天通过大客车=10×7=70(辆),小客车=12×7=84(辆),小轿车=33×7=231(辆)。

练习: 1.一块长方形的地,长和宽的比是5∶3,周长是96米,求这块地的面积。

2.一个长方体,长与宽的比是4∶3,宽与高的比是5∶4,体积是450分米3。问:长方体的长、宽、高各多少厘米?

3.一把小刀售价6元。如果小明买了这把小刀,那么小明与小强的钱数之比是3∶

5;如果小强买了这把小刀,那么小明与小强的钱数之比是9∶11。问:两人原来共有多少钱?

5.甲、乙、丙三人分138只贝壳,甲每取走5只乙就取走4只,乙每取走5只丙就取走6只。问:最后三人各分到多少只贝壳?

6.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4∶5。已知他走平路的速度是5千米/时,他走完全程用多少时间?

7.某俱乐部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2,分为甲、乙、丙三组,甲、乙、丙三组的人数之比是10∶8∶7。如果甲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1,乙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5∶3,那么丙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多少?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8比和比例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8比和比例

本教程共30讲

比和比例

比的概念是借助于除法的概念建立的。

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5÷6可记作5∶6。

比值。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式)。如,3∶7=9∶21。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就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在任意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即:如果a∶b=c∶d,那么a×d=b×c。

两个数的比叫做单比,两个以上的数的比叫做连比。例如a∶b∶c。连比中的“∶”不能用“÷”代替,不能把连比看成连除。把两个比化为连比,关键是使第一个比的后项等于第二个比的前项,方法是把这两项化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例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

5∶ 6=10∶ 12,4∶3=12∶9,得到甲∶乙∶丙=10∶12∶9。

例1 已知3∶(x-1)=7∶9,求x。

解: 7×(x-1)=3×9,x-1=3×9÷7,例2 六年级一班的男、女生比例为3∶2,又来了4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4人。求现在的男、女生人数之比。

分析与解:原来共有学生44-4=40(人),由男、女生人数之比为3∶2知,如果将人数分为5份,那么男生占3份,女生占2份。由此求出

女生增加4人变为16+4=20(人),男生人数不变,现在男、女生人数之比为 24∶20=6∶5。

在例2中,我们用到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将一个总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个分量叫做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按已知比分配变为按份数分配,把比的各项相加得到总份数,各项与总份数之比就是各个分量在总量中所占的分率,由此可求得各个分量。

例3 配制一种农药,其中生石灰、硫磺粉和水的重量比是1∶2∶12,现在要配制这种农药2700千克,求各种原料分别需要多少千克。

分析:总量是2700千克,各分量的比是1∶2∶12,总份数是1+2+12=15,答:生石灰、硫磺粉、水分别需要180,360和2160千克。

在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中,也可以先求出每份的量,再求出各个分量。如例3中,总份数是1+2+12=15,每份的量是2700÷15=180(千克),然后用每份的量分别乘以各分量的份数,即用180千克分别乘以1,2,12,就可以求出各个分量。

例4 师徒二人共加工零件400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15分钟。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分析与解:解法很多,这里只用按比例分配做。师傅与徒弟的工作效率

有多少学生?

按比例分配得到

例6 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于过往车辆收费标准是:大客车30元,小客车15元,小轿车10元。某日通过该收费站的大客车和小客车数量之比是5∶6,小客车与小轿车之比是4∶11,收取小轿车的通行费比大客车多210元。求这天这三种车辆通过的数量。

分析与解:大客车、小轿车通过的数量都是与小客车相比,如果能将5∶6中的6与4∶11中的4统一成[4,6]=12,就可以得到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的连比。

由5∶6=10∶12和4∶11=12∶33,得到

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10∶12∶33。

以10辆大客车、12辆小客车、33辆小轿车为一组。因为每组中收取小轿车的通行费比大客车多10×33-30×10=30(元),所以这天通过的车辆共有210÷30=7(组)。这天通过

大客车=10×7=70(辆),小客车=12×7=84(辆),小轿车=33×7=231(辆)。

练习8

1.一块长方形的地,长和宽的比是5∶3,周长是96米,求这块地的面积。

2.一个长方体,长与宽的比是4∶3,宽与高的比是5∶4,体积是450分米3。问:长方体的长、宽、高各多少厘米?

3.一把小刀售价6元。如果小明买了这把小刀,那么小明与小强的钱数之比是3∶5;如果小强买了这把小刀,那么小明与小强的钱数之比是9∶11。问:两人原来共有多少钱?

5.甲、乙、丙三人分138只贝壳,甲每取走5只乙就取走4只,乙每取走5只丙就取走6只。问:最后三人各分到多少只贝壳?

6.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4∶5。已知他走平路的速度是5千米/时,他走完全程用多少时间?

7.某俱乐部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2,分为甲、乙、丙三组,甲、乙、丙三组的人数之比是10∶8∶7。如果甲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3∶1,乙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5∶3,那么丙组中男、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多少?

答案与提示练习8

1.540米2。

2.长100厘米,宽75厘米,高60厘米。

解:长∶宽∶高=20∶15∶12,450000÷(20×15×12)=125=53。

长=20×5=100(厘米),宽=15×5=75(厘米),高=12×5=60(厘米)。

3.86元。

解:设小明有x元钱。根据小强的钱数可列方程

36+50=86(元)。

4.2640元。

5.甲50只,乙40只,丙48只。

解:甲∶乙∶丙=25∶20∶24,138÷(25+20+24)=2,甲=2×25=50(只),乙=2×20=40(只),丙=2×24=48(只)。

6.12时。

7.5:9

第四篇:六年级奥数题

六年级数学奥赛题

(一)四、应用题(每小题6分,计30分)

1、球从高处自由下落,每次接触地面后弹起的高度是前一次下落高度的2/3。如果球从25米高处落下,那么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

2、在一块20公顷的土地上,用它的1/5种小麦,其余的种大豆和玉米,种大豆和玉米的公顷数比是3:5。种大豆和玉米各多少公顷?

3、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 1/10。现有一块冰,体积是2立方分米,融化后的体积是多少?

4.为民中药店计划收购中草药1500千克,上半年完成了计划的55%,下半年完成了计划的65%。为民中药店超额收购中草药多少千克?

5.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60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如果一盆花占地面积大约是1/10平方米,这个花坛大约要摆多少万盆花?(得数保留整万数)

6.一部手机降价后只卖1800元,售价只有原来的9/10,比原来降价了多少元?

7.一台挂钟的分针长8厘米,在5小时里分针的针尖共走了多少厘米?

8.生物小组同学要测量一棵百年大榕树的横截面积,他们量得树干的周长是 6.28米,这棵树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9张老师有一套住房价值40万,由于急需现金,他以九折优惠卖给老李。过了一段时间后,房价上涨10%,张老师又想从老李处把房子买回来。想一想,如果老张买回房子,总共损失多少万元?

10、同学们参加野营活动。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的教师那是去领碗。教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三个人一个汤碗。”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多少人领碗?

11、某校五、六年级共有学生200人。“六一”儿童节五年级有11人,六年级有25%的同学去市里参加庆祝活动,这时两个年级余下的人数相等。求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12、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路的1/3,第二天修了余下的2/5,两天共修路135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3、幼儿园买来红气、蓝、黑气球共180个,其中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3倍,黑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2倍,求红、蓝、黑气球各多少个?

14、小强买了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可能看了剩下的5/8,还有36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5、小东的存钱罐里存有1元的硬币若干,他每天取出一部分买零食,第一天取出1/9,以后7天分别取出当时硬币的1/

8、1/

7、1/

6、1/

5、1/

4、1/

3、1/2,8天后剩下5个硬币,原来罐内共有多少个硬币?

16、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第五篇:六年级奥数教学计划

六年级奥数教学计划

六年级奥数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当学生接受一定的课本数学知识后已不满足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它比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开展丰富的数学笔记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活动,乐意参与。无论是活动的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效果评价都应体现趣味性。趣味性是针对活动课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以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寓学于乐、寓智于趣,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创设了一个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设数学奥数社团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稳定而有效的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培养思维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要点:

认真组建数学奥数社团,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数学世界。

1、开学初组织成立数学奥数社团。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详尽的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体现小组的特色。

2、奥数社团活动定课程,为开展广泛的数学活动提供切实素材。把学生的数学活动落到实处,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每周的活动时间,教师专门指导。力求做到周周有内容,有目标。

3、开展读报和阅读数学书籍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享受读报的快乐。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购买数学书籍,课外阅读的书籍还可以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教师在学生开展阅读前都搜集了一些书籍中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教材中的思考题、你知道吗等内容教师都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并指导,并适当介绍拓展些的知识,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等。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各种媒体中数学内容也非常丰富。一方面教师要广泛收集适合于学生的数学资料、信息,一方面要求学生针对学习内容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旅游中购买门票的数学问题等等,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研究收集到的数学问题和信息,这样既拓展了教材内容,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数学兴趣活动”提供动力支撑。在正常进行数学兴趣活动的同时,开展一定的主题活动把数学课外活动推向高潮。

四、活动安排

1-----2周3—— 4周5—— 6周7—— 8周9----10周11——12周13——14周15——16周17——18周

代数的初步认识

有理数及其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组

应用题三角形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整式的运算

平行线和相交线生活中的数据

六年级奥数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奥数活动是一项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数学兴趣的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学习奥数的重要性,奥数曾经一度被人误认为是孩子的负担,而今却变成了提高孩子思考能力,改善孩子思维方式的好武器。应当说,这样的认识对小学奥数教学的健康发展和小学数学教学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利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奥数不至于冲击正常的数学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奥数教学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品质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积极作用。

二、活动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为目标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主要有符号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替换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统筹及最优化思想、建模思想等。《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小学奥数培训应该着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应该以这些思想为目标进行奥数内容的选择和培训。

2、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

思维活动的强弱,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品质。而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人们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核心。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奥数培训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基础,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规律,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给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的时空,学会数学的逻辑性、有序性、最优化、假设与验证等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必须通过许多途径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而奥数培训就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次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或数学小故事,让孩子感受到奥数与生活密切相关,奥数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长人们的智慧。另外,奥数培训还要讲究适时地引导点拨。由于奥数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学生在找不到解题方法时会感到沮丧,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及时地帮助他们,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演算或点拨,让孩子领悟到数学的奥妙,体验到成功的莫大喜悦,从而坚定学习信念。

4、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奥数的学习除了对智力、思维发展有很多促进作用以外,对孩子们的非智力因素也有很大帮助。由于小学奥数的培训对象年龄小,意志品质等较差,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效果更明显。同时,非智力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奥数学习的成效。所以奥数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审题、验算等)、学习态度(细心、专心等)和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奥数学习中获得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三、实施措施

(一)坚持系统科学的分阶段训练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发展非常重要的启蒙阶段。根据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思维规律,系统科学设计教法,能最大限度开发少年儿童智力。

1、低年级培训应以兴趣培养为前提。低年级的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兴趣容易转移,情绪波动大,对教师认同度高,喜欢口头表扬。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奥数培训的题型选择应以动手操作的为主,设计的问题能联系实际的具体事例,培训中要学生明白通过探索可以尝试到成功,并能觉得奥数学习真有用。例如:认识图形与物体,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数物体,拼图形等让学生认识一些事物的特性或联系,培养一定的空间能力。这些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能够从—年级开始每周有一节奥数培训课进行思维训练。如果没条件的学校可以让任课教师,每天数学课后安排一道思维训练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低年级孩子情感上易引导,喜好红花之类的奖励,教师可注意及时表扬和奖励,就能够吸引孩子,培养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思维训练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与喜爱,教师一定要考虑题目的难易适度,让学生易接受。教学方法上考虑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对比讲解,能够让学生明白易懂,且兴趣大增。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的概念认识不足,老师要适当地进行知识的反复呈现。

2、中年级培训应以习惯培养为基础。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情绪开始稳定,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建议教师按年级不同进行分级训练,即同一内容可以选择不同难度循环安排教学。教师可以选择速算和巧算、数字谜及趣味算式、和差倍数应用题、还原问题、逻辑推理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如在和差倍数应用题训练中,关键在于掌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已知条件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种量之间的转换,然后统一到所求量上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细心观察,多方求证,小心验算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一些画图,抽取条件,列表等的数学方法,为今后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适当加强意志力培养,逐步在学习中树立不轻言放弃的信念,大胆假设。培训时间安排上要保证每周有一节课的时间,可以是学校的校本课程时间或是地方课程。如在学校课程中安排不上的,建议在学生课外活动课中开设思维训练课程,保证教学的时间和课程内容。

3、高年级培训应以思维能力发展为重点。由于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求知欲发展快。因此内容的选择上更多地考虑综合题型的训练或是变式训练,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或系统,着重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加大空间思维的训练。在高年级的奥数教学中,由于出现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或产生困难,或不以为然,丧失兴趣。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并帮助其建立一些数学抽象知识和运算的具体形象或模型,做到数学与生活的沟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为孩子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孩子们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想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愿望,继而喜欢数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奥数学习中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一个主要内容,要真正发展起数学的思想,具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开阔思路,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能运用字母、图形、数字等建立数学模型,尝试验证结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使学生学会了概括总结,培养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注意让奥数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奥数的内容其实也有很多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如银行的利率计算,超市物品捆绑出售以及打折,投资利润计算涉及到市场经济的数学问题等等。奥数的题目有好一部分都出自古时候的游戏,因而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并激发兴趣。培训中还可以直接用数学家的故事或是童话故事,如丢番图墓碑之谜———神奇的碑文,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渗透等量代换思想,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下载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2(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2(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奥数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基础知识为主线,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拓宽延伸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会学生用不同......

    六年级奥数教案

    思源学校第二课堂(第六周) 判断与推理 2 授课人:雍尧 教学要求: (1)理解逻辑推理的四条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分析、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运......

    六年级奥数题

    六年级奥数题 1、晶晶三天看完一本书,第一天看 了全书的1/4,第二天看了余下的 2/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15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有一批货物,第天运了这批货物的1/4第二天运的......

    六年级奥数5篇

    六年级奥数专题 时钟问题 专题介绍]钟面上有时针与分针,每针转动的速度是确定的。分针每分钟旋转的速度:360°÷60=6°时针每分钟旋转的速度:360°÷(12×60)=0.5° 在钟面上总是......

    六年级小升初奥数(汇编)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奥数体现了数学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精神的共通性:更快、更高、更强。小升初可以通过奥数这门竞赛来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机会。下......

    六年级工程问题、比和比例A

    六年级工程问题、比和比例测试题(A卷) 1、甲、乙两车往返A、B两地。甲车去时50千米/小时,返回时30千米/小时,乙车往返都是45千米/小时。甲、乙两车往返一次所需时间的比是多少?2......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重点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教学难点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教学步骤一、基本训......

    六年级奥数小组工作总结

    六年级奥数小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又一次担任了六年级奥数的教学任务,从接任伊始,我就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奥术兴趣小组)特点和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