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13 六年级语文“说明性文章”片段阅读模拟题(太平)
六年级语文“说明性文章”片段阅读模拟题
2016年春期
一、《麋鹿》节选(15分)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就【逐渐 陆续】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随后,数十头麋鹿被【相继 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动物园里展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1.联系上下文,在【 】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2分)
2.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加线的字后解释词。(2分)销声匿迹 : ;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3分)
4.“厄运”的意思是,在文中具体指
。(3分)3.从 “据科学家考证”和“几乎绝迹”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介绍事物时,非常注意说法的()。(2分)
⑴ 生动形象 ⑵准确妥帖 ⑶通顺完整 4.短文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但读来觉得前后连贯流畅,是因为恰当地用上了一些词语,如:()(2分)
⑴ 数十头,惨遭厄运,几乎绝迹 ⑵ 经历,竟然,从此 ⑶ 再后来,随后,最后
5.对于麋鹿的经历,作者先后怀有怎样的情感?请用几个词写出来。(3分)
六年级语文2016年春期“说明性文章”片段阅读模拟题
二、《麋鹿》节选
与其他鹿科动物一样,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两年脱换一次。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____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帮助它们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宽大()敏捷()
2.“它们常在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甚至连_______季节也不例外。”这句话写的是麋鹿的_________。6分)3.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述麋鹿的特点的?(3分)
4.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两年脱换一次。这句话采用了()说明方法?(2分)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三、《学与问》(节选)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照样子写词语:花开花落(3分)_____ __ _____ __ _____ __ 六年级语文2016年春期“说明性文章”片段阅读模拟题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3分)
也许()依然()清楚()3.哪些句子能体现沈括爱观察思考【 】?(多项选择)(2分)
A.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B.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C.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D.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4.哪句话概括了这段的意思【 】?(2分)
A.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B.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C.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D.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5.从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2分)
_____ __
四、《学与问》节选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分)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 能者为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 2.照样子,用画线的词语写一个句子。(2分)
六年级语文2016年春期“说明性文章”片段阅读模拟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 3.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我们可以问谁?可以问__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问________________。(3分)
五、《大自然的文字》节选
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石头,你只知道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可在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普通。它是石灰石,是由碎贝壳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1、这段话中,______________就是大自然的文字。(2分)
2、“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其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试着用“/”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2分)
4、从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两点知识:(4分)(1)石灰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石灰石可以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大自然的文字》节选
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蔚蓝的天空上,伸展着一片白色的丝缕____好像有人把一绺白发投向天空。认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刻可以说出:这是卷云。有卷云就不会有好天气,十成有九成是阴雨。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像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1. 这个片段是围绕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1分)2.片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认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到“卷云”能预测到_______,看到“砧状云”能预测到六年级语文2016年春期“说明性文章”片段阅读模拟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看云识天气,劳动人民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你能写出几条谚语吗?(3分)
5、除课文介绍外,你还从大自然中认识那些文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大自然的文字》节选
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根本就没有森林。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1、画出文中的动词,并写下来。(3分)
2、“爬”字上为什么加上引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海洋____21世纪的希望 》(节选)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天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船只,()海堤,()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 “望洋兴叹”。
六年级语文2016年春期“说明性文章”片段阅读模拟题
1.把下面3个词语分别填入
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收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作出判断,灵巧地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揭开()迅速()灵巧()
2.蝙蝠的耳朵究竟怎样“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的呢?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答案。
3.“穿透”、“听”、“超声波”这三个词语上的双引号在用法上有没有不同之处?如果有,不同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了斯帕拉捷及后来人们的努力,你联想到的一句名言是:
十一、《广玉兰》节选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ruǐ)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用“____”画出段落中你最欣赏的一句比喻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_。2.把文中的“含羞待放”改成“含苞待放”,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段用了______的结构写了广玉兰花开放时的四种形态:含羞待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作者不仅喜爱广六年级语文2016年春期“说明性文章”片段阅读模拟题
玉兰花的洁白柔嫩,还喜爱它__________。4.你最喜欢广玉兰的哪种形态,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夹竹桃》(节选)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月光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
3.“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4.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我”的许多幻想,“我”先后幻想它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六年级语文2016年春期“说明性文章”片段阅读模拟题
第二篇:说明性文章阅读复习
说明性文章阅读复习
一.回顾所学说明性文章
1、回顾我们学过的说明性文章有哪些?
2、那么,什么是说明性文章呢?指名读说明性文章的概念及分类。
3、课件出示:说明事理文章有——说明事理的文章有——
4、无论是说明事物的,还是说明事理的的我们小学阶段的考察主要是三个方面。
说明性文章阅读能力的考查要点
(1)说明对象,把握其特点。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今天我们就以说明事物的文章为例,进行以上三方面的复习。二 能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点。
1、一般情况下,有些文章的标题就告诉我们说明的对象。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埃及金字塔》
2、但是练习时我们会遇到文章没有标题,甚至还要我们加标题,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出示方法二:从材料入手,逐段梳理,找各段的总括句,中心句,再加以概括。如《练习册》
人类是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不但产生电,而且,整个生命运动都离不开电刺激来传递信息。据计算,人的心脏正常跳动时,可以产生1一2毫伏、频率为几十赫兹的电流。大脑也可以产生20一100微伏、频率约10赫兹的电流.心电图仪和脑电图仪就是根据这种生物电的存在进行工作的,并通过它们的变化过程来诊断人体的疾病。除此之外,肌肉、耳蜗、肠胃等也会产生“肌电”、“耳蜗电”、“肠胃电”等强度不同的微弱电流。
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发现水中的鱼类就有500多种能够放电。其中,非洲和意大利的电鳗、电鳐的放电量都达到220伏以上,电压强度超过了我们日常用电,至今还被用来治病。更为有趣的是,电鳗的头上还有一个微微突起部,可以接收其它水中生物发出的电波。而生长在非洲内河中的象鼻鱼,能够连续发出电流,遇到障碍物便被反射回来,被它的接收器官接收后,就可以判别对方是敌人还是猎物。随着对生物电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科学领域纷纷应用生物电技术和方法,相继取得了新的成就。在现代医学中,除了心电、脑电以外,胃肠道的生物电活动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与重视,用来进行胃癌及腹部手术后的观察有很好的效果。还有的国家通过对人体皮肤电位的测定,从变化中研究某些心理疾病的发展和变化。在航天、航空方面,可以利用心电扫描器来记录人在高空飞行中的心率变化和地心引力与心脏位置的关系.利用脑电记录仪来测知飞行者精神状态和觉醒程度。甚至可以利用动物产生的生物电作为宇宙飞行中无线电发射机的电源,来进行通讯联络。
此外,在电子仿生学中,生物电的作用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仿造电鳗身体结构制造的潜艇,使人很难分辨出是船还是鱼。日本通过接收鳗鱼、金鱼发出的电流,可以判断水源污染及气象变化。有的科学家用电子元件,制作出模拟人鼻子功能的“电子嗅觉器”,来进行环境监督和检测。一些技术发达国家,直接利用生物电来用作能源。在法国举办的一个展览会上,一座走时准确的时钟竟用一条电鱼来驱动。还有的用生物电控制假手,其握力可达1公斤,能提起10公斤重物,还可以推测出承受力的大小。一次,一个15岁的孩子,利用自身产生的生物电控制假手,写了一排大字,受到在场人们的赞叹。
学生分析回顾每一段落的意思,最后做出总结: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生物电。
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将文章的局部说明对象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3、掌握了说明对象的方法还不够,还要弄清事物的特点。其方法可以遵循找说明对象的方法。(出示幻灯:)练一练:
语段一: 地震后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位于涧河上游距北川县城约6公里处,是北川灾区面积最大、危险最大的一个堰塞湖。(08年镇江市调研试卷阅读理解《堰塞湖》)语段二: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它的神秘。(六上课文《麋鹿》)
1.两段文字所属课文都是________(事物说明性文章、事理说明性文章)。2.语段一,说明对象是________,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 3.语段二,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方法:通过练习,你记住了哪些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点的方法?(一从标题入手;二从文章入手)三.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
1说明性文章中,作者往往都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这些说明方法为说明的事物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我们还是在练习中体会吧。2练一练: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海洋像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六下《海洋 ——21世纪的希望》)
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海洋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2)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五下《埃及的金字塔》)
列数字、作比较.这段文字运用具体、准确的数据,并将这些数字与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或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金字塔外观的宏伟。
3总结方法: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更准确无误。作比较:用相关事物对比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特点。
看来对于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大家掌握较好,常用的说明方法还有哪些呢?(出示:下定义,举例子)指名读一读。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神奇的克隆》)举例子:列举有代表性的例子具体说明事物.(《埃及金字塔》)
5总结过渡:适当的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就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使人一看就明白事物的特点。那么,说明性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又体现在何处呢?
四 理解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出示语言特点)在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词,这些词是不能更改的,也不能删除。练一练:
1句中“放养”和“饲养”能不能交换,为什么?
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六上《麋鹿》)
总结方法:首先表态,然后联系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最后说明这是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综合练习:
阅读《苍蝇防病的绝招》完成练习。
从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苍蝇全身都带着病菌,而自己却不被病菌所感染。其中的奥妙究竟在哪里呢? 原来苍蝇有着奇妙的防病绝招。它吃了带有多种病菌的食物后,能在消化道内进行快速处理,迅速摄取食物的营养价值,把无用的糟粕、病菌很快的排除体外。一般只需要7—11秒钟时间。细菌进入苍蝇体内后,刚要“繁衍子孙”已被苍蝇用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排出了体外。如此高速度、高效率的处理方法,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哺乳动物从进食到排便,最快的也要几十分钟,有的要几小时。我们人类在正常情况下,是24小时排便一次。所以当人们吃了带有病菌的食物后,一旦不能将病菌及毒素迅速排出体外,它们就会在人体内“兴风作浪”、“大闹天宫”。
苍蝇纵然有快速“排外”的本领,但有些病菌也有快速“繁衍子孙”的能力。遇到这些“对手”时,病菌就会在苍蝇体内大肆活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苍蝇会用 “原子弹”和“氢弹”。最近,意大利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病菌 “侵犯”苍蝇机体时,苍蝇的免疫系统就会“发射” 两种特殊的球蛋白。这两种球蛋白像人类使用的原子弹和氢弹一样,会射向病菌爆炸,与“敌人”同归于尽。有趣的是,这两种球蛋白从免疫系统内“发射”出来时,一前一后,成双成对,从不错乱,而且发射快,制造也快,好象发射不完的“原子弹”“氢弹”,很快就能将“敌人”消灭。
科学家感叹地说,这真是奇迹啊!这两种特殊球蛋白杀菌力要比青霉素强千百倍。如果能提取出来用于人类抗病,该有多好啊!
1.归纳一下,苍蝇有哪些防病绝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自然段中:介绍苍蝇排便“一般只需要7—11秒钟时间”,而哺乳动物从进食到排便,“最快的也要几十分钟,有的要几小时”。人类在正常情况下,是“24小时排便一次”。这里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中:苍蝇会用“原子弹”和“氢弹”。这里的“原子弹”和“氢弹”指_______________,这里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更加突出的表明。
3.第三自然段中:最近,意大利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病菌 “侵犯”苍蝇机体时,苍蝇的免疫系统就会“发射” 两种特殊的球蛋白。句中 “最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防防病绝招(1)把病菌很快的排除体外;(2)苍蝇有两种特殊球蛋白杀菌力极强。
2.列数字和作比较 , 说明苍蝇排便的速度快.两种特殊的球蛋白 打比方 这两种特殊球蛋白杀菌力极强
3.“最近”一词不能删去。“最近”一词告诉我们这项发现是刚刚不久前的,如果删去了不符合实际.“最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三篇: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实用性阅读的教学
所谓实用性阅读,是相对于文学性阅读而言的。文学性阅读是为了培养审美能力,实用性阅读则旨在培养一种为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而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用性阅读的阅读材料主要涉及这几类文章:说明性文章、新闻、科技作品、非连续文本、简单的议论文。课程标准从第三学段开始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和非连续文本。初中阶段,实用性阅读的文本更为多样,加上了新闻、简单议论文、科技作品等。这里重点说一说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兼及其他实用性文章。
1.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说明性文章,是在向人们传达关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严谨的、科学的、不容臆造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实用性文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介绍景点及景物特征为主的写景文章,如《三亚落日》;一类是以介绍科普知识为主的科学小品文,如《恐龙》。
关于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第四学段目标要求:“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由此可见,说明性文章的教学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和“获取主要信息”。
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体现语文自身的特点,应该充满着“语文味”,切不能把它上成自然常识课。因此,对于此类课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反复琢磨,把握文本的特点,关注文本的语言,捕捉文本中的特殊的词句和语言形式,以充分挖掘出文本中的语文元素。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关注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说明的顺序
文本的表达顺序,是作者叙述思路的表征,是作者独具匠心的体现,这同样需要读者去认真地发现,并形成读者、作者间的认知共鸣。比如,《三亚落日》作者按日落过程的时间顺序来布局谋篇,说明海南三亚夕阳滑落时的景象;《烟台的海》作者按冬春夏秋的季节顺序构思行文,说明北面临海的烟台的海上景观;《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游览先后顺序运思成文,说明双龙洞的秀丽神奇;《航天飞机》作者运用了童话的体裁,以人物对话的方式较为完整地说明航天飞机的特点。教学说明性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事物的特点和知识的理趣。
(2)说明的要点
任何一篇说明性的文章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作者总是从几个方面抓住几个要点来加以说明的。比如,《石头书》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有关岩石的知识。课文抓住了“石头书的样子”“石头书上的‘字’和‘画’”“石头书里的学问”这三个要点来展开人物对话,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教学时,就可以抓住文中的6组对话,通过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来把握课文的说明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说明的方法
说明事物有多种方法。教学说明性文章,除了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介绍说明的某种事物的特征、本质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比如,《神奇的克隆》的作者在具体介绍“克隆”的时候,就采用了多样说明方法:一是把深奥的话通俗地说——“<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孙悟空可以快速克隆自己”。二是把深奥的话对比着说——“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如果不经过两性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三是把深奥的话举例子说——“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这些形式多样的说明方法,把“神奇的克隆”说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再如,《鲸》的作者为了说明鲸的大小、种类、生活习性,不仅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还运用了打比方、做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这些说明方法的渗透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这些方法来说明什么,使用这些说明方法好在哪里等。
(4)词句的运用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中有这样的句子:“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只要有适当的温度,就可能孕育出生命来。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这仍然是一个谜。”这种带有推测性质的问题,作者锤词炼句,非常考究,运用了“推测”“可能”“只要„„就„„”“如果”等词语,保持着一种缜密、严谨的科学态度。该文中还有“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等形象鲜活的词语,这些词句的运用,准确、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火星上关于“水”的来源和消失的推测。这些词语的运用精准妥帖,使得原本深奥难懂的科学语言变得通俗化、趣味化了。教学中,就是要紧扣这些语言,引导学生品味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
把握顺序,抓住要点,了解方法,品味语言,这是说明性文章的主要教学内容。其实,只要有了这些方面的发掘与解读,学生自然就会对此类课文产生兴趣,文本中的知识理趣和语文味道,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
把握了这些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实施呢?下面试以《麋鹿》的教学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麋鹿》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文章内容丰富,层次清晰,语言简洁,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是这样来安排教学流程的:
第一步,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在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每一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要求学生提取出一些关键词句来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本文讲了几方面的内容,尽量用课文中的语句。
第二步,自读课文,了解特点。
让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自己对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的哪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认真读读那个方面,看看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的?然后按三个方面,引导进行交流。
第三步,品读语言,掌握方法。
朗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较深刻印象?仔细品味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特点。
第四步,语言实践,鼓励创造。
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充分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也可以创造性地加上自己的语言,学着讲解员的样子,给同学们作一番介绍。
第五步,巩固练习,延伸课外。
设计这样一个语文活动:假如请你编写《动物词典》“麋鹿”的条目,100字左右,你将如何概括?请写下来。回家后,仿照动物讲解员的样子,给家人介绍麋鹿。
如此教学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把激发兴趣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掌握知识与学习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把课文学习与培养语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以上的课例可以看出,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彰显其个性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的过程中得到一种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性课文的积极性。第二,要引导学生在抓住要点、了解方法的过程中揣摩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性文章的理趣和情趣。第三,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能够有效地拓展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第四,要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注重读写迁移,学以致用,努力做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模拟题(二)
六年级语文模拟题
(二)一、()项全是整体认读音节。(2)
1jizhiriyang2shiyongyingyuan3yanyunwenye4yeyuanyuying
二、在田字格里正确、端正、美观地抄写词语。(3)
三、读拼音写词语。(3)
sàojiǎoxiáróulìnfùtiānpìn害()()()()郁增()()请
四、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做题。(6)
()()不前拥挤()()三()五()踉踉()()万()俱()稍纵()()骄阳()()()()相争
1、最后一个词来自寓言故事,仿写两个:、2、画横线的词表示,仿写两个、3、任选两词造句:五:造句。(4)
1、用加点词造句:父亲不因孩子多而累赘..,一味爱着他们。
2、结合《鹬蚌相争》内容,用“只有„„才„„”说一句话。六 给加点词换个说法.(3)、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
2、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3、这个故事千真万确....
。()
七、填说明方法。(4)
1、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这就像图画,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4、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危害一方。
八、按要求写句子。(10)
1、用上“桃花”和“漫山遍野”写拟人句。
2、孩子们不哭。(扩句)
3、我们班胜利了,大家非常高兴。(改写后让感情更强烈)
4、那样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奉献的伟大的心不会死。(缩句)
5、他太胖了。(夸张)
九、诗文。(9)
1、补充诗句。(4)
1)些小吾曹州县吏,2),只缘身在最高层。3),春风不度玉门关。4)九曲黄河万里沙。
2、按要求写诗句。(2)
1)充满童趣的诗句有:2)描写夏天的诗句有:
3、判断:(3)1)《鹬蚌相争》中“两者不肯相舍”的“舍”是舍不得的意思。()2)《矛与盾》选自《韩非子》。()3)《矛与盾》中“其人弗能应也”意思是:其他人听了都不说话了。()
十、阅读。(26)
(一)你,浪花里的一滴水(节选)
呵,雷锋!
你不为自己编歌曲,你不为自己织罗衣;你不为自己梳羽毛,你不为个人流一滴泪。
呵,雷锋!
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你,(二)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过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蚂蚁家庭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草原、荒地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没想到这小小的生灵却活的如此滋润,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让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nánnàn)时做出的行为。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们是怎样逃生的吗?
它们不是非常慌乱,乱跑乱撞。也不是无动于衷,而是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到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mómú)糊,深深被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烈火在燃烧,一团黑风从火海里逃了出来。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蚂蚁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将全军覆没。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微薄(baobo)也不能决定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是我把生命看的严肃,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这就是卑微者对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最好诠释,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jījí),而是精神。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2)
2、“溃”音序(),音节()。在字典里解释有:(1)散乱;(2)冲破;(3)腐烂。文中意思选()。
3、联系上下文理解“卑微”:
读完本文,我们全班同学要学习蚂蚁的精神。(填成语)(2)
4、勾画作者读到“蚂蚁火海逃生”后表达自己感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也简单写在旁边。(1)
5、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
6、你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3)
8,当同学没有努力上进的行为,却一心想有大进步时:(2)
十一、习作。(30)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现象,如《敬重卑微》中的蚂蚁这样的渺小昆虫也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伟大与坚强,你在平时生活中也有发现吗,你也写写,再次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力量有多大。
1、判断正误。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和历史。()
阅读后,可以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是提高阅读的好方法。()
修改自己的文章时,可把自己当读者。()阅读文章时要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把握文章的意义。()
阅读时,我们要认真体会作者的本意,但也可质疑、验证和批判。()2、1)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6)
3、找出错别字、错标点、病句,并修改。(2)秋天的早晨,当你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就会看到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味。有桂花,月季花,菊花和桃花等。操场上空,五星红旗迎风飘荡。我们的校园真美丽、漂亮啊!走进学生阅览室,宽阔的空间,淡雅的色彩,浓浓的书 香,一下了进入了我的眼帘。你看,书架上陈立着崭新的一排排图书,桌子上还摆放着《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西 游记》和《中国少年报》等杂志。许多读者以经坐在里面津津有味的看书了
3、综合活动。(5)(1)你平时与人发生矛盾时是怎样化解矛盾的?(2)请写写你做毕业纪念册的过程。(3)你会用这句谚语判断天气。(4)面对不爱看书的妹妹,我用一句名言劝告她:(5)姐姐大喜的日子,我送上一副对联:
第五篇:品读说明性文章,彰显习作方法
品读说明性文章,彰显习作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说明性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品读说明性的文章,掌握说明性文章的写作技巧呢?
一、巧用总写,突出动物的外形特征
为了把某种动物的外形特点讲清楚,作者往往采用介绍整体外形的方法来写动物,即先把某种动物的漂亮外形讲清楚、讲明白,让读者对某种动物的外形美做到一目了然。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一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课文生动地介绍松鼠是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动物,同时又是非常聪明、敏捷、警觉性非常高的小动物。课文第一自然段从总体入手,用“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讨人喜欢。”来说明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讨人喜欢;接着用“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一段话从面容、眼睛、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介绍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品读文本,了解松鼠的外形美,然后让学生借鉴文本,仿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让学生通过仿写的小练习,既学习了介绍动物的说明方法,又把某种动物的外形写得生动、逼真。
二、介绍特征,彰显动物的聪明、勤快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文本和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为习作打好基础。作者为了把动物的吃、住、玩耍介绍得一清二楚,常常要认真、长期观察,通过对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征的描写,如描写动物怎样吃东西,如何居住与睡眠,怎样活动与玩耍等,从而让读者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与生活习性。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一文,第三、四自然段侧重描写了松鼠的行为特征――乖巧。一是用“松鼠它横过水的时候溪流时,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帆和舵。”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是从“有人触动大树”时松鼠的反映来表现它的警觉;三是从松鼠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是从松鼠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是从松鼠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通过列举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了解松鼠的外貌特征与生活习性的同时,学习作者描写松鼠特点与生活习性的写作方法,在小练笔中把自己要介绍的动物的外貌特征与生活习性介绍的清清楚楚。
三、运用“四法”,凸显动物的明显特征
有些动物经过几千万年的地球变迁与气候变化,其外形和生活习性往往会退化,改变了原来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鲸》一课时,要突出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教师就要巧用“四种说明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1.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为了介绍鲸的体形非常大,课文一开始就拿鲸和象进行对比,说明鲸比象大得多。2.用列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为了说明鲸体形大和重,课文巧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如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最小的鲸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重;鲸的嘴巴宽,“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列举这些数字把鲸的体形大和身体重介绍得清清楚楚。3.从“体形的退化”来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形像鱼,其实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因为鲸是胎生的,用肺呼吸。鲸的祖先生活地点由陆地到靠近陆地的浅海,为了适应海洋生活,鲸的前肢和尾巴逐渐变成鳍,后肢完成退化,变成鱼的样子。从而进一步说明鲸是哺乳动物。4.用层次分明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第二-七自然段用层次分明法来说明鲸吃食、呼吸、睡觉、生长等的生活习性。(1)介绍须鲸和齿鲸吃食物的不同方法,同时还介绍了鲸的食量大,捕食的方式不同。(2)鲸是用肺呼吸的,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3)鲸的睡觉方式很有趣:“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这样睡觉既安全,又便于逃窜。从听觉灵敏,说明鲸睡觉时警惕性很高。(4)最后写鲸的生长,是胎生动物。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的,介绍刚生下来的鲸有多大、多重,每天长多少,多少时间长成大鲸,还讲了鲸的寿命很大。“四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动物的特征,不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也能启发学生灵活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四、介绍产品,突出科学“六新”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许多新的产品在不断地走进了千家百户,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课文为了让读者对新产品的构造、特征、用途、功能了解、掌握清楚,在文章中通过说明方法来介绍新产品。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文本通过“六新”来介绍新型玻璃:1.防盗自动报警“新”。第1自然段,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是自动报警,作用是防盗。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当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报警器就响起来了,犯罪嫌疑人就被抓住了,这种玻璃是多么神奇啊!2.坚硬不易破碎“新”。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3.变色“自动窗帘”“新”。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变色玻璃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特点,因而能调节室内光线,起着“自动窗帘”的作用。4.吸热冬暖夏凉“新”。第4自然段,介绍了吸热玻璃的的特点能吸热,能阻挡冷空气,可使室内冬暖夏凉,多么奇妙啊!5.吃音消除噪音“新”。第5自然段,“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这段话介绍了吃音玻璃能消除噪音的特点,噪音强度减弱。真是神奇呢!6.文章衔接过渡“新”。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而且富于变化。例如,第二自然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自然段用“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来开头,既链接了上下文,又直接进入下一种玻璃的介绍,清楚明白;第四自然段用“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的开头过渡非常自然,令人感到亲切;第五自然段用“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的开头则以形象的比喻引起读者的注意,激起读者阅读的愿望。课文通过多种方法来介绍新型玻璃,能让读者对新产品的构造、特征、用途、功能等了如指掌,也能让读者学习介绍物品的写作方法。
五、读写结合,勤练笔学写说明文
读了说明性文章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习文本的说明方法,灵活运用介绍动物和物品的说明方法写好习作。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3:“你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教师在引导学生习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仔细观察,了解物品的形状、性质、功能。如写一文,《小闹钟》可写小闹钟的外形、样子,着重介绍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作用,还可以写小闹钟给你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乐。2.巧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具体的介绍物品或动物。3.列数字。要把物品说明清楚,可以通过列数字来说明。如介绍南瓜王,通过南瓜王直径有62公分,外围有183公分,重580公斤,比一般南瓜大20倍来说明南瓜王真可以称得上是南瓜中的“王”。4.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事物、事理,会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如果用已熟知的事物来形容未知的、抽象的事物,能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便于读者接受、掌握。5.要按照观察顺序来介绍事物,做到清楚、明白。如介绍水果、蔬菜的生长过程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电冰箱可按空间顺序,由外到内,由上到下,还可以讲述分层摆放蔬菜等。通过读写结合,学生既能学习运用文本中的说明方法进行习作,又能在习作中提高习作能力。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