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欣赏】观月赏诗50首 1(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12:4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词欣赏】观月赏诗50首 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词欣赏】观月赏诗50首 1》。

第一篇:【诗词欣赏】观月赏诗50首 1

【诗词欣赏】观月赏诗50首 1

《中秋十五夜月》(唐贯休)噀雪喷霜满碧虚,王孙公子玩相呼。从来天匠为轮足,自是人心此夜余。静入万家危露滴,清埋众象叫鸿孤。坐来惟觉情无极,何况三湘与五湖。

《中秋十四日夜对月上南平主人》(唐齐己)今宵前夕皆堪玩,何必圆时始竭才。空说轮中有天子,不知何处是楼台。终忧明夜云遮却,且扫闲居坐看来。玉兔银蟾似多意,乍临棠树影裴回。

《中秋十五夜寄人》(唐齐己)高河瑟瑟转金盘,喷露吹光逆凭栏。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鹤骨毛寒。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何事清光与蟾兔,却教才小少留难。

《中秋月》(唐 可朋)登楼仍喜此宵晴,圆魄才观思便清。海面乍浮犹隐映,天心高挂最分明。片云想有神仙出,回野应无鬼魅形。曾向洞庭湖上看,君山半雾水初平。

《中秋月》(唐 成彦雄)王母妆成镜未收,倚栏人在水精楼。

笙歌莫占清光尽,留与溪翁一钓舟。

《赋月》(唐 李绅)月。光辉,皎洁。耀乾坤,静空阔。圆满中秋,玩争诗哲。

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万象照乃无私,琼台岂遮君谒。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

《中秋月》(宋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水调歌头》(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宋 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见月和子由》(宋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西江月》(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宋苏辙)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甲辰中秋无月十七夜独皦然达旦》(宋 陆游)老觉人间无一欣,穷阎扫轨谢纷纷。

已凭白露洗明月,更遣清风收乱云。栖鹊拣枝寒未稳,断鸿呼伴远犹闻。病羸慵踏梧桐影,倚柱长吟夜向分。

《次韵师伯浑见寄》(陆游)眉山汉嘉东西州,估船日日到津头。

不得讲书一行字,倚遍临江百尺楼。黄钟大吕忽复见,绣段英瑶何足酬。愿约青神王夫子,来醉万景作中秋。

《南堂》(宋 陆游)空堂寂寂暑气清,祗有燕雀无人声。云头忽移帘影失,雨点乱集荷盘倾。沟坑水溢鱼鳖喜,庭户风送蛟龙腥。衣巾汗垢为一洗,呼奴举榻临前楹。取泉石井试日铸,吾诗邂逅亦已成。何由探借中秋月,与子同游白玉京。

《中秋夜半後无云而月色微淡尤为绝景》(宋 陆游)轻烟薄霭九霄寒,素月浑如隔縠看。此夕洞庭应更好,谁能从我跨青鸾?

《减字木兰花》(宋 黄庭坚)中秋无雨。醉送月衔西岭去。笑口须开。几度中秋见月来。前年江外。儿女传杯兄弟会。此夜登楼。小谢清吟慰白头。

《河舟晚饮呈陈说道》(宋 黄庭坚)西风脱叶静林柯,浅水扁舟阁半河。

落日游鱼穿镜面,中秋明月涨金波。由来白发生无种,岂似青山保不磨。胜事只愁樽酒尽,莫言争奈醉人何。

《寄黄龙清老三首》(宋 黄庭坚)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

深密伽陀枯战笔,真成相见问何如。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宋 晁补之)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人月圆·中秋》(宋赵鼎)连环宝瑟深深愿,结尽一生愁。人间天上,佳期胜赏,今夜中秋。雅歌妍态,嫦娥见了,应羡风流。芳尊美酒,年年岁岁,月满高楼。

073《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行香子》(宋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宋文天祥)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太常引》(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满江红·中秋寄远》(宋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鹊桥仙·甲子中秋》(宋郭应祥)

金飙乍歇,冰轮欲上,万里秋空如扫。一年十二度团圆,甚恰限、今宵最好。烹麟脍凤,幕天席地,争似杯盘草草。明年应更胜今年,但只恐、朱颜暗老。《浣溪沙》(宋 郭应祥)屈指中秋一日期。雨馀云薄月来迟。冰轮犹自欠些儿。世事孰非颠倒相,客居东位主人西。觞行莫惜醉如泥。

《秋夜月》(宋 柳永)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秋蕊香引》(宋 柳永)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长相思》(宋 柳永)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宣清》(宋 柳永)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釭、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

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望汉月》(宋 柳永)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宋 柳永)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十二时·秋夜》(宋柳永)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满庭芳》(宋 姜特立)丹染吴枫,青环越岫,镜天霁色凝鲜。华堂珊珮,非务拥神仙。天遣澄清海岳,亲曾授黄石奇编。兴王略,智名俱泯,功业妙难言。翩翩。真迥立,香飘绣衮,色映貂蝉。有清诗千首,美酒如川。长与嫦娥共约,放冰轮,今夕先圆。中秋月,从今屈指,更借一千年。

《虞美人》(宋 陈三聘)天公意向人情满。灯月教同看。中秋虽是十分明。不比今宵处处有华灯。艳桃秾李歌阑後。更醉青楼酒。不妨饮尽玉东西。横笛声中春色、要君知。

《西江月》(宋 程珌)底事中秋无月,元来留待今宵。群仙拍手度仙桥。惊起眠龙夭矫。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西兴渡口几魂消。又见潮生月上。

《江城子》(宋 陈著)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悭。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南乡子》(宋 陈著)流景去难縻。浮世危如拍浪埼。才遇中秋聊对月,佳期。最怕晴明未可涯。人月本相依。果是今朝恰背违。孤负楼台多少醉,堪悲。何忍滂沱与毕离。

《鹧鸪天》(宋 曹勋)准拟中秋快客情。新亭雨後喜登临。彩蟾特地中宵出,吹散层云十日阴。松露重,月烟深。祥云捧玉到天心。金波动是经年别,为酌金荷醉碧琳。

《临江仙》(宋 蔡伸)昨夜中秋今夕望,十分桂影团圆。玉人相对绿尊前。素娥有恨,应是妒蝉娟。人静小庭风露冷,歌声特地清圆。醉红醺脸髻鬟偏。翠裙轻皱,端的为留仙。

《念奴娇·过洞庭》(宋 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南乡子》(宋 韩元吉)细雨弄中秋。雨歇烟霄玉镜流。唤起佳人横玉笛,凝眸。收拾风光上小楼。烂醉拚扶头。明日阴晴且漫愁。二十四桥何处是,悠悠。忍对嫦娥说旧游。

《念奴娇·中秋效李敬》(元 白朴)

一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万古山河,归月影、表里月明光透。月桂婆娑,月香飘荡,修月香人手。深沉月殿,月蛾谁念消瘦。今夕乘月登楼,天低月近,对月能无酒。把酒长歌邀月饮,明月正堪为友。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年年赏月,愿人如月长久。

《念奴娇·中秋对月》(明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中秋对月有怀》(清 曹雪芹)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五律·喜闻捷报》(现代 毛泽东)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小贝/编辑

《中秋十五夜月》(唐贯休)噀雪喷霜满碧虚,王孙公子玩相呼。从来天匠为轮足,自是人心此夜余。静入万家危露滴,清埋众象叫鸿孤。坐来惟觉情无极,何况三湘与五湖。

《中秋十四日夜对月上南平主人》(唐齐己)今宵前夕皆堪玩,何必圆时始竭才。空说轮中有天子,不知何处是楼台。终忧明夜云遮却,且扫闲居坐看来。玉兔银蟾似多意,乍临棠树影裴回。

《中秋十五夜寄人》(唐齐己)高河瑟瑟转金盘,喷露吹光逆凭栏。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鹤骨毛寒。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何事清光与蟾兔,却教才小少留难。《中秋月》(唐 可朋)登楼仍喜此宵晴,圆魄才观思便清。海面乍浮犹隐映,天心高挂最分明。片云想有神仙出,回野应无鬼魅形。曾向洞庭湖上看,君山半雾水初平。

《中秋月》(唐 成彦雄)王母妆成镜未收,倚栏人在水精楼。

笙歌莫占清光尽,留与溪翁一钓舟。

《赋月》(唐 李绅)月。光辉,皎洁。耀乾坤,静空阔。圆满中秋,玩争诗哲。

玉兔镝难穿,桂枝人共折。万象照乃无私,琼台岂遮君谒。抱琴对弹别鹤声,不得知音声不切。

《中秋月》(宋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水调歌头》(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宋 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见月和子由》(宋苏轼)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西江月》(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宋苏辙)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甲辰中秋无月十七夜独皦然达旦》(宋 陆游)老觉人间无一欣,穷阎扫轨谢纷纷。

已凭白露洗明月,更遣清风收乱云。栖鹊拣枝寒未稳,断鸿呼伴远犹闻。病羸慵踏梧桐影,倚柱长吟夜向分。《次韵师伯浑见寄》(陆游)眉山汉嘉东西州,估船日日到津头。

不得讲书一行字,倚遍临江百尺楼。黄钟大吕忽复见,绣段英瑶何足酬。愿约青神王夫子,来醉万景作中秋。

《南堂》(宋 陆游)空堂寂寂暑气清,祗有燕雀无人声。云头忽移帘影失,雨点乱集荷盘倾。沟坑水溢鱼鳖喜,庭户风送蛟龙腥。衣巾汗垢为一洗,呼奴举榻临前楹。取泉石井试日铸,吾诗邂逅亦已成。何由探借中秋月,与子同游白玉京。

《中秋夜半後无云而月色微淡尤为绝景》(宋 陆游)轻烟薄霭九霄寒,素月浑如隔縠看。此夕洞庭应更好,谁能从我跨青鸾?

《减字木兰花》(宋 黄庭坚)中秋无雨。醉送月衔西岭去。笑口须开。几度中秋见月来。前年江外。儿女传杯兄弟会。此夜登楼。小谢清吟慰白头。

《河舟晚饮呈陈说道》(宋 黄庭坚)西风脱叶静林柯,浅水扁舟阁半河。

落日游鱼穿镜面,中秋明月涨金波。由来白发生无种,岂似青山保不磨。胜事只愁樽酒尽,莫言争奈醉人何。

《寄黄龙清老三首》(宋 黄庭坚)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

深密伽陀枯战笔,真成相见问何如。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宋 晁补之)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人月圆·中秋》(宋赵鼎)连环宝瑟深深愿,结尽一生愁。人间天上,佳期胜赏,今夜中秋。雅歌妍态,嫦娥见了,应羡风流。芳尊美酒,年年岁岁,月满高楼。

073《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行香子》(宋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宋文天祥)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太常引》(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满江红·中秋寄远》(宋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鹊桥仙·甲子中秋》(宋郭应祥)

金飙乍歇,冰轮欲上,万里秋空如扫。一年十二度团圆,甚恰限、今宵最好。烹麟脍凤,幕天席地,争似杯盘草草。明年应更胜今年,但只恐、朱颜暗老。

《浣溪沙》(宋 郭应祥)屈指中秋一日期。雨馀云薄月来迟。冰轮犹自欠些儿。世事孰非颠倒相,客居东位主人西。觞行莫惜醉如泥。

《秋夜月》(宋 柳永)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秋蕊香引》(宋 柳永)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长相思》(宋 柳永)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宣清》(宋 柳永)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背银釭、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

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更相将、凤帏鸳寝。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望汉月》(宋 柳永)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宋 柳永)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十二时·秋夜》(宋柳永)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满庭芳》(宋 姜特立)丹染吴枫,青环越岫,镜天霁色凝鲜。华堂珊珮,非务拥神仙。天遣澄清海岳,亲曾授黄石奇编。兴王略,智名俱泯,功业妙难言。翩翩。真迥立,香飘绣衮,色映貂蝉。有清诗千首,美酒如川。长与嫦娥共约,放冰轮,今夕先圆。中秋月,从今屈指,更借一千年。《虞美人》(宋 陈三聘)天公意向人情满。灯月教同看。中秋虽是十分明。不比今宵处处有华灯。艳桃秾李歌阑後。更醉青楼酒。不妨饮尽玉东西。横笛声中春色、要君知。

《西江月》(宋 程珌)底事中秋无月,元来留待今宵。群仙拍手度仙桥。惊起眠龙夭矫。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西兴渡口几魂消。又见潮生月上。

《江城子》(宋 陈著)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悭。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南乡子》(宋 陈著)流景去难縻。浮世危如拍浪埼。才遇中秋聊对月,佳期。最怕晴明未可涯。人月本相依。果是今朝恰背违。孤负楼台多少醉,堪悲。何忍滂沱与毕离。

《鹧鸪天》(宋 曹勋)准拟中秋快客情。新亭雨後喜登临。彩蟾特地中宵出,吹散层云十日阴。松露重,月烟深。祥云捧玉到天心。金波动是经年别,为酌金荷醉碧琳。

《临江仙》(宋 蔡伸)昨夜中秋今夕望,十分桂影团圆。玉人相对绿尊前。素娥有恨,应是妒蝉娟。人静小庭风露冷,歌声特地清圆。醉红醺脸髻鬟偏。翠裙轻皱,端的为留仙。

《念奴娇·过洞庭》(宋 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南乡子》(宋 韩元吉)细雨弄中秋。雨歇烟霄玉镜流。唤起佳人横玉笛,凝眸。收拾风光上小楼。烂醉拚扶头。明日阴晴且漫愁。二十四桥何处是,悠悠。忍对嫦娥说旧游。

《念奴娇·中秋效李敬》(元 白朴)

一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万古山河,归月影、表里月明光透。月桂婆娑,月香飘荡,修月香人手。深沉月殿,月蛾谁念消瘦。今夕乘月登楼,天低月近,对月能无酒。把酒长歌邀月饮,明月正堪为友。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年年赏月,愿人如月长久。

《念奴娇·中秋对月》(明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中秋对月有怀》(清 曹雪芹)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五律·喜闻捷报》(现代 毛泽东)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小贝/编辑

第二篇:赏诗古典诗词五切点

赏诗古典诗词五切点

西安市长安区第六中学 李永红

诗歌鉴赏解文应把握五个切入点,即题目、作者、文本、注解和问题设置。只要从这五个方面综合入手,我们在赏析古典诗词时便会做到游刃有余。

切入点一:题目

诗言情,不是从文本开始,而是从题目始。题目往往会对诗情有所暗示,或含情感词,或有时令季节或特殊意象或有特殊处所或指向题材或揭示行为事件等。通过标志性或特征性的暗示或直接性的写情,则可推断诗情,把握诗意。

情感词入诗题。如杜甫《春日忆李白》,由题中忆可判此为思念友人之作。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由题中爱可判其为醉美景喜悦之作。

时令或特殊意象词入诗题。如杜甫《月夜》写思乡怀远念人。贾至《春思》,写春日之思绪,虽有多端可能,但非赞即伤,因而可在预判中解文。

特殊处所入诗题。如王湾《次北固山下》,次为临时驻地或临时驻扎,故可判人在旅途,亦可断诗情。王安石《葛溪驿》,驿为驿站,证明未在家,在路上,在漂泊,故诗情可待。岑参《碛中作》,碛为沙漠,判断为边塞诗,可判诗情倾向。

暗示题材。如储光羲《咏山泉》,可看出是咏物诗,若从物品人格角度思考,则诗意自见。韩偓《故都》、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可判为怀古咏史类而把握诗意。又如蔡肇《题李世南画扇》,可判为题画诗,有利于诗意理解。

揭示行为或事件之词入诗题。如司空曙《峡口送友人》,杜甫《旅夜书怀》,陶渊明《饮酒》,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一送一书(是书写,是抒发),一饮一送,均透漏出诗人之情怀。

切入点二:作者

知人论世是解诗重要方法之一。

因此,了解作者经历,有利于从创作动机角度,把握文意,体会诗情。此外,从现实角度也可有这样一个应试推测。考试能考的诗,必为名篇,必 有特色,否则此诗不会传承下来,更不会拿来成为考题。于是,可得如下推测:

①若为大家之作,多与其主要诗风相同,甚至与其主要的诗歌抒情方向保持一致。因为诗人如同正常人一样,在情感上多是对其中一种倾向的思考或体验最是深刻。于是,要有佳作,也一般会在自己擅长的情感领域。

②若为“小家”之作,其必可参考某一大家之作对其解读。

切入点三:文本

研读文本是解诗之本。可以从外围的语言的风格、题材入手,亦可以从文本本身切入。

此文主要是着眼其它四个切入点的分析,文本切入就在此不细言。

切入点四:注解

注解相异。解主要是帮助理解文本表意,注则是背景隐情的介绍,必涉及文旨。此切入点主要对诗歌鉴赏中注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注,人之身份处境

如,辛弃疾《鹧鸪天 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试题】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注①中言,作者被弹劾归乡与词上片田园美景契合,说明作者乐于田居。下片“城中—愁”“溪头—春花”,对比中看到“官场—田园”的两种不同情感,而这一切均与作者此时处境有关。

如,董颖《江上》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试题】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待汝成阴系钓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注①知作者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因此,一生很可能是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虽诗中前两句景象开阔格调明快,属于壮美之风。但是后两句写出的生活感伤、人之羁愁和注①揭示的作者处境契合。因此,可判定前两句使用了反衬手法,以乐衬哀写孤愁。

如,(2012年 湖北)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试题】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注言名府为县令的尊称,定身份,断定为正面形象。可知,作者应对邹名府的态度是尊敬赞扬。那么,“三年马不肥”就不可能理解为“马不肥人更瘦”,即管理郡县三年马没得吃变瘦,人没得吃闹饥荒;“债多凭剑与”就不是塑造一个用武力威胁不还钱的形象。相反,很容易判断应是为官清廉,生活清贫。于是,诗歌中“雪”意象,和“风透卧衣”就好理解了。

二、注,时代背景

如,张籍《凉州词(其一)》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②到安西。

【注】 ①碛:沙漠。②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试题】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由注②可知,丝绸之路被阻,唐之衰落,于是就有了想象联想中的昔日唐之繁华与今日衰败的虚实对比。这就是时代背景,对解诗的作用。

如,杜甫《倦夜 》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无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隐一度逃往陕州避难。徂:过去,逝。

【试题】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题为“倦夜”,但全诗却有“夜”无“倦”,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由注①可知,唐社会依然动荡,民有苦,国有难。这与尾联“万事干戈里”相契合,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空悲”——报国无门的感伤。

三、注,暗示句意诗旨

如,[宋] 欧阳修《戏答元珍》①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②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③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④。曾是洛阳花下客⑤,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戏答元珍:一作《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②山城:靠山的城垣,指夷陵。③冻雷:春天的雷声。④物华:泛指万物。如唐代杜甫《曲江陪郑南史饮》之“自知白髮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宋代柳永《八声甘州》之“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⑤洛阳花下客:作者曾为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作者曾写过《洛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等诗作。【试题】

(1)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尾联的“不须嗟”三字你是如何认识的?

分析注⑤会发现,首句写曾为洛阳官,第二句写洛阳牡丹花佳,末句写曾作牡丹诗。那么为什么用大量的语言去写洛阳牡丹呢?显然,与尾句夜野芳晚开有关——对比感慨。再结合注①作者遭贬的处境,便很容易想到两种情感:

a、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无奈的自我安慰。

b、真感受不矫做——曾经沧海难为水——无所谓看不到的乐观心态。又如,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试题】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注②内容分四小节,为何需用后三节语言详注“老莱衣”呢?笔墨的浪费亦是犯罪,所以不可能是无效的信息。分析首句“兵戈不见”与注②后三节内容的 5 关系,可知战争使家破人散,再无天伦之乐可享,写出了对战争的控诉。

再如,姜彧《浣溪沙》①

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只疑误入武林溪②。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注】①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姜彧作为河东山西提刑按察使,借视察水利的机会拜谒了晋祠,曾作《浣溪沙》二首,此为第二首。②武林,即今杭州,杭州山水佳称天下。

【试题】

(1)有人说,“山滴岚光水拍堤”中的“滴”用得别出心裁,请简要赏析。(2)结合最后一句“一尊心事百年期”简要分析: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注①可知,诗人为官,那么拜谒晋祠,到底会是谁之祠? 晋帝王之祠?——朝代更替,难可留。高人之祠——陶潜祠(有可能)。

学生视野有限,出题者也会考虑这层因素,故基本上不会超出范围设疑。因此,在无更多信息时,基本可判定其必为陶濳祠。再综合分析下片“两岸桃花”“四围高柳”,易联想到“桃花源”“五柳先生”,所以可断定前猜想是正确的。

考虑作者为官在任却访晋陶潜祠,那么,诗人归隐之志见。

四、注典故,涉文旨

如,【明】杨一清②《山丹①题壁》

关山逼仄③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注】①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②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③逼仄:狭窄的意思。

【试题】

(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6(2)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析。注①中暗示了对尾联上句“汉兵追寇”典故的注解。诗文用典故(人、事)意在对比,具体如下:

a、古人之成,今人之成,对比正衬,赞古颂今,抒今人之壮志。b、古人之败,今人之成,对比反衬,抑古扬今,抒今人之壮志。c、古人之成,今人之败,对比反衬,慕古叹今,发今人之悲情。d、古人之败,今人之败,对比正衬,叹古伤今,发今人之悲情。

再联系注②作者的身份,可知将古人之成与己之成对比,在慕颂古人之时,更激发了自己渴望进一步建功立业的壮志。

五、注,设陷

如,[宋]欧阳修《琅琊溪》①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试题】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那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注①写作者被贬,处失意之境。但诗文写出了景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可见,注①成为做题的干扰、陷阱。

切入点五:问题设置

诗歌鉴赏专题问题的设置,会暗示答题的方向与答案的层次。因此要慎审 问题,多思多想,把握问题内在的隐性规定,为整合答案提供根据。

例1,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1)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2)诗贵含蓄,此诗三四句情感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问1,中的“修辞”与“抒发情感”,便很自然的规定了赏句的角度。因此,答案构成:修辞格(判断)+修辞格分析(结合句子的描述性或者概括性的翻译)+修辞格的作用(内容作用与情感作用)+抒发情感(多与前修辞格情感作用相合)。

问2,“诗贵含蓄”与“曲折委婉”两词其实已给出了分析角度与宏观做题的思路以及暗示了答案的核心词。具体而言:

“含蓄”就是曲折委婉,也就是“对什么不直说而说成什么”“表面写什么而实际写什么”“从侧面表达或者烘托”“含蓄蕴藉”“曲径通幽”等等。

再看问2,说的是情感表达,故有答案形式:对什么的情感不直说而是借写什么来表达,或者不说是什么而说是什么不直言,或者表面写什么实际上是写什么,不直说,然后在后面加上曲径通幽、曲折委婉、含蓄蕴藉。

再看问2,写三四句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可知,分析涉及的情感是全诗的,涉及的文本是三四句的翻译。

附参考答案:

(1)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

评分标准:修辞3分,感情2分。

(2)诗人用山欲留人来表达不得回乡的痛楚之情,不说走不了,而说山留人,将重重阻碍的羁绊,说成殷勤的挽留;没有直接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8 表面写景物,语气平静舒缓,实则蕴含着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评分标准:扣住“曲折委婉”分析,意思对即可得分。例2,鹧鸪天

兰溪舟中

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一句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两种对这一句进行赏析。

(2)“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笔二句,一气贯成,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请从表情达意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

问1,由“选择其中两种”可知,答案分两大层,一技法一层。

由“对句赏析”可知,答案构成:技法(判断)+技法分析(翻译句子)+技法作用情感。

问2,“从表情达意方面比较两者异同”可知,表情即情感,达意即内容。异同说明必有异和同,而最复杂的答案组合便是两方各有异与同,即内容异同,情感异同。

再深入分析如下:

内容为在外表现,情感为内在丰蕴。

若外不同内不同或内外均同,便失去了比较的意义及考查的价值。故,外同内大同小异或外大同小异内同,成为我们宏观思考答案的方向。当然,大同小异和大异小同仅是相对而言的。附参考答案:

(1)①拟人:“帆迎山色来还去”中一个“迎”字,把船帆人格化,写出船帆的轻松可爱的形象,也是诗人的心情写照。

②动静结合:“橹破滩痕散复圆”中一“破”字,写出舟行疾速,遏浪向前之气势。一“复”字,写出了水的静态,静中有动,写出了动静交替的景物幻变。

③反衬:不直写舟在行进,而是通过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变化来显示舟在轻快疾驶。(以上任答两点即可,每点3分)

(2)相同点:都是写顺流而下,船行速度之快;都体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2分)

不同点:韩词写舟行之快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李诗的舟行之快体现了诗人在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的愉悦心情。(3分)

例3,戏答元珍①[宋]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②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③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④。曾是洛阳花下客⑤,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戏答元珍:一作《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②山城:靠山的城垣,指夷陵。③冻雷:春天的雷声。④物华:泛指万物。如唐代杜甫《曲江陪郑南史饮》之“自知白髮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宋代柳永《八声甘州》之“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⑤洛阳花下客:作者曾为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作者曾写过《洛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等诗作。

(1)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尾联的“不须嗟”三字你是如何认识的?

问2,尾联的不须嗟三字,是有暗示的。想想为何是尾联而不是尾句呢?便知,对这三字的分析是要考虑最后两句而非单纯的末句。

附参考答案:

(2)答案一:“不须嗟”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对前途充满的乐观信念(2分)。不仅仅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生活迕遇的豁达态度,而且表现了作者在如风如雨的政治斗争中虽遭挫折仍顽强坚定,相信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政治的春风和自然的春风一样,迟早会吹进这偏远山城的政治家的胸怀和气度(3 10 分)。

答案二:“不须嗟”是诗人无奈的自我安慰(2分)。此处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没有什么可感叹,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慨叹自己政治上的不如意。(3分)

例4

村行 王禹偁(宋)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1)颔联写景主要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 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问2,“从全诗来看”“联系全诗进行分析”告知了我们思考的范围。情感经历,变化过程,可知诗情必有变化。从程度上来看,不是由a到b就是由a到b到c两种模型;从情调上看,有乐悲平淡异情变化与同情异程度变化。

回文本分层看情感,因为情感是由诗文表现的。可知,前三联一层,共分两层,为a到b的模型。

回文本抓关键词,见“忽”与“惆怅”,再见树似吾乡,知触景生情有转变。附参考答案:

诗文赏析是综合性的鉴赏,要全方位体悟。标题、作者、文本、注解和问题设置这五个切口,仅提供了思考的一个角度。在实际的鉴赏研究中,需要全面 11 而非单一的思考。当然,这些仅是鉴赏诗歌之术而非鉴赏之道。

因诗文是社会生活在诗人心灵中的投影的投影。正如柏拉图所言:艺术是影子的影子。又因这五个切口都是由外而内的思考,难得“环中”。因此,鉴赏诗歌之道,应是用自己对人性、人生的体悟去解读诗人的体悟,应是心与心、灵与灵的交流。所以,寻心灵共鸣才是解读赏析古典诗词之本,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可得诗意诗魂,亦可愉悦自我,洗涤沉垢,悟人生灵光,养性灵,又何乐而不为呢?

2014-4-26

第三篇:诗词赏

《乙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其祖、父皆为进士,在北京做官。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曾写到“官吏士民狼艰狈厥,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又或餐烟草,习邪教,取诛戮或冻馁以死,终不肯治一寸之丝,一粒之饭以益人。”认为清王朝是“衰世”。他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只做了几任小京官,后辞官。他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专制,要求进行社会改革,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气势磅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一八三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题为《乙亥杂诗》。本诗是第一首,写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时所抒发的感想。诗意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究竟愁什么呢?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江边的杨柳,垂拂青条,江中的水面,平静如镜,姑娘突然听到江上传来的歌声,这歌声是那么熟悉,为什么他不直接对我表白呢?这个人啊,就像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东边出太阳了西边还在下雨,说不是晴天吧,可还有晴天,真是无情又有情,让人捉摸不定.这首诗借眼前景,用谐音双关语含蓄地表现了少女微妙的感情.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咏志见示》

酬乐天咏志见示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赏析:

第一部分分头两句:“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说:人谁不顾虑,不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下四句:“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意思是说:身体消瘦衣带常常紧缩,头发稀疏帽子便自动偏斜,为了爱惜眼睛而废弃书籍不读了,经常请医生调理、治疗,是为了延年益寿。这一部分是承接白居易原诗而来的,表示了对白居易的“咏老”思想情怀的回应,说明在对“老”的看法尚颇有同感。读来极为亲切。

后六句诗意思产生了巨大的转折,诗情一振而起,“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头两句“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是说人老了经历的事多,理解也深刻透彻,看人也像看山河一样,一目了然,有很深的洞察力。下两句“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思考深刻,浓缩着人生的精华;认识全面,充满着一种辨正思想;感情深挚,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真情关爱和真诚劝勉。末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是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感遇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林栖者:指隐士。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第四篇:诗词欣赏

诗的王国

苏州是诗的王国。

清新、抒情、恬适、浪漫。“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好像沿袭了王维的诗风,但全然没有王维画诗之外那避尘隐世的灰色基调。吴侬软语恰如《山居秋暝》中的山间鸟鸣、石上流泉,以清柔脆亮之“动”,描绘出“动中有静”的婉约新风。

亭台楼阁、泉石花木、小桥流水、柳絮笙歌„„随处都是从唐诗宋词里走出来的生动意象!即使目不识丁者,也会在这里读到飞光流彩的清新诗句;即使是木鱼顽石,也会融成其中鲜活灵动的音符。

张继,原本是尘埃般众多而普通的游者。分明是被“江枫渔火”、“月落乌啼”的浓浓诗情裹住了脚步,一番吟哦嗟叹后,索性顺势随地泊在了枫桥之下一个永久的意境。如今,仍和他的《枫桥夜泊》痴心不改地驻守在那里,早已忘了今夕是何年。

木鱼声声,香火浓浓的寺庙,在完全“自我”又全无“自我”的枯寂中,原本是与诗、尤其是情景诗不相干的,所以,多栖身于单调呆板的北方。但一经诗红画绿的苏州浸染便立即柳暗花明了。这不,大诗人杜牧目光轻轻掠过,立刻有一个迥然有异的全新天地:“远上寒山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云、石径、人家、枫叶”,浓淡有致,远近相宜地跃动其中,使原本凝重肃穆的寒山寺倏然有了人性的灵动;由“寺”而“诗”,寺一旦有了诗的语言便立刻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究竟是点一缕虔诚祈祷命运呢,还是秉一束诗香绚烂情怀?还真令人颇犯躇踌呢!白居易是坐一顶官轿来的。因为脚下诗愫太浓,一步一摇、一行一颤中都感到平平仄仄的韵律,为官之“闲”,“行”且“望”中,满目是写不完的诗意盎然: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登阊门闲望》)

又“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正月三日闲行》)

而最令白居易诗兴大发的还是“七里山塘”。这是身为刺史的白居易以一代诗豪的大手笔写下的最动人、最具影响力的传世“史诗”!

此时,恐怕连他自己也有些恍然:到底是在尽为官之职呢,还是在尽兴赋诗。就这样剔糟除粕,删繁就简,清淤除塞,插红播绿,三下五除二便在杂乱无章中提炼出了简洁清新的意象,开出了晓畅明快的新思路,描绘了润泽千载的美好意境。

“七里山塘”之“诗”,实在有着超脱凡俗的艺术魅力。白居易之后,一代代文人墨客、朝野名士同题“和”之。最大的应和者,应是清乾隆帝。他不仅口吟笔诵,频写“山塘”,后来索性御笔一挥,先后在北京万寿寺、颐和园兴土动木“写”就了完全押“韵”合“辙”于白居易之作的“七里山塘风貌”。

为官的白居易就这样在诗的苏州成为了永恒。“七里山塘到虎丘”,1000多年过去了,仍站在岸边,导引着一代代、一批批游人,在他亲手营造的“一声柔橹一销魂”的诗境里畅游。

而山塘之外的苏州人,哪一位又不是生活在诗里?

心的天堂

走进苏州,心弦立即被一种温情的手拨动了。

分明从未谋面,却又似曾相识。身为地道的北方人,面对“小桥、流水、人家”之境,突然有了一种久违的故乡的感觉——恍惚间已走进了马致远的那首元曲。但毕竟是在遥远的异域他乡,物是人非的,心底随之涌上“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和“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眼睛倏然间潮潮的。

相对于高频率、快节奏,紧张、喧闹,石质、钢性的上海而言,苏州恬淡、安逸、轻柔、秀丽,是名副其实的水的世界。“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一湾湾河,如少女娴静羞涩的心事,情脉脉,意朦胧;一条条巷,如少女的百转柔肠,清亮而温馨;一座座桥,如梦幻中的彩虹,连通心的故乡。

沐浴在血脉般纵横密布的水网中,不仅女儿们个个如出水芙蓉,似乎苏州的一切都充溢着水的轻柔与秀美,比如苏丝,再如苏绣。一曲苏州评弹根本勿需听懂词意,弦响歌起,袅袅娜娜的声音立即飘绕起来,弹醒人一腔心事,撩动人满腹柔情,正所谓“歌喉宛转吴音糯,弦索铮棕水调新”。连通常意义上棱角分明、充满骨性的建筑物,在这里也是柔婉有加,别有一番景致:门、窗、墙、屋„„门是“别有洞天”的景之“框”,窗是图案各异的透明引景画,墙是剧中小旦轻扬手臂抛落的水袖,屋是错落有致飘然而落的童话世界„„连名字也是如此柔美脱俗牵动人想像的翅膀:月亮门、漏窗、云墙„„

移步一景,举目皆画,“家在画中住,人在画中游”。一切都是如此纤巧精美透出十分的讲究,但一切似乎又都是轻聊慢行中不经意间的产物。难道,这就是苏州?与世无争、闲适淡泊、朴实无华却有着无可比拟的内在魅力?

余秋雨大师说,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好一个“宁谧”与“后院”所在!在这里,谁又能不轻了步履,缓了声息,悄悄地与花草水流、与娴静的文化,与自己的心灵惬意对话!

难怪当年那些贬官,从坎坷泥泞的仕途上满心创痛一路退下时,会选择这里作为疗伤的后方。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艺圃、耦园、退思园„„一个园林是经历了一番挣扎与躁动又归于宁静的一颗心灵,每个园林都写满了人与自然悄然会话的秘语,都是一部东方文化的百科全书!咫尺之内见乾坤,方寸之间有文章,难怪苏州园林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早就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直不以为然。如今看来,这水影花光,亦诗亦景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岂不就是人安魂栖魄的天堂!

枫桥品“愁”

恐怕连张继自己也不会想到,行走中随意撒落的一缕愁绪,会成就了一座小桥乃至他本人的千古之名。

这是怎样的一种愁绪。原本该披红挂绿,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如今却孑然一身,秋风萧瑟天气凉。脚步是如此的凝重,连一滴秋露都能结成羁绊;心情是如此的冷寂,连一声鸦叫也会惊出满天霜寒。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随波飘着,渐渐地,夜深了,月落了,水面上明灭着星星点点的渔火,但那是人家的温馨;江边婆娑着婀娜多姿的枫树,但那是人家的风景。属于张继的,只有溢满心间的落榜的失意,身在异乡的孤苦: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呵,是如此之静,静得能听到钟声飘落水面、击打客船的声音;静得能使人在千年之外听到小舟上无眠人的叹息!是啊,诗华满腹却无处绽放,才学无边却无枝可栖,怎不让人愁如流水潺湲无边!

枫桥——“封桥”,古运河在这里与苏州护城河交汇。据说,在唐时这里南北商贾云集,航运极其发达,是个极为热闹的枢纽之地。每到夜晚,为了苏州城的安全,这里都要关闭,故名“封”桥。也许,如果没有“封桥”之“封”,如果没有夜的阻隔,也不会有张继之“泊”,更不会有《枫桥夜泊》;张继,就会如千万个匆匆的过客一样,随波而去,最终成历史长河中无人知晓的水滴。

正是这样的自然之封、之隔,或许还有水乡灵动之水的濡染,使张继那原本凡尘俗土般郁结的愁绪,突然间成涌动的才思,并在“残月、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寺影、钟声”找到了契合的意像,又水波般弥漫成一种清远宁静的意境!此一种意境,一泊便千年!

这一泊,使单调的枫桥有了色彩;使平直的枫江有了韵律;使普通的枫桥五古有了引人注目的章节;使枫桥夜色有了万籁之外的回音!最终,在古老的运河盛载下,被一代代文人墨客品过、思过、叹过,使一批批游人的脚步、行者的目光相叠、相融、相汇。“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自然之枫桥,就这样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文色彩;无名之枫桥,就这样成为旅游史册上越来越浓的标注;水乡苏州,就这样成为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和追寻的旅游胜地。

品张继之“愁”,宜在水清风爽,星月相伴的夜里。此时,如果能乘一叶扁舟,在星光月色里随水波飘摇,则更是一个物我两忘的理想境地。然而,这样的机会不会多。多数的时候、多数的人们,只能在嘈杂的白昼,被导游的一面小旗导着,懵懵懂懂、匆匆忙忙中,新奇喧闹、走马观花后,留下的,仅一幅作为留念的照片而已。看来,无论品诗或者观景,都需要适合的心境或环境!

关于《枫桥夜泊》中张继之“愁”,历来颇多争议。有说是安史之乱、国难身贫之由,有说是落榜失意、羁旅异乡之故。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幅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虽跨越千年却更加新颖;那个隽永幽美的意境虽代代冲刷却更加清亮!更何况,对于后人来说,大可不必“为古人担忧”,如果一时片刻间的愁绪,能在自然之枫桥或夜泊之枫桥的无声熏陶或包围中,寻到共鸣的律动甚至高山流水之感,岂不也是一件莫大的快事!

第五篇:毛泽东诗词全集A4-36首

毛泽东诗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毕业院校:湖南省立

毛泽东诗词全集

清平乐 蒋桂战争

此词作于1929年秋,在黄洋界保卫战之后,重阳节之前,9,10月间。此词主旨大约不再续写军阀混战,而在歌唱革命形势的发展。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此词作于1929年,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当时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此词写了深秋战地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及人生的看法,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1930年2月,红军越过武夷山,进入赣南,进广昌进军攻打吉安时,行军途中所作这首词。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

毛泽东诗词全集

渔家傲 反

毛泽东诗词全集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25日,红军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这次战斗,消灭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三千多人,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吟成此诗,当时娄山关战斗时胜利了,但长征的战略任务受到挫折,毛泽东的心情不免有几分沉重。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七律 长征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英勇的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排除张国焘搞分裂的干扰,找到了红军安扎的大本营,长征胜利在望,正在此时,毛泽东写下了这一脍炙人口的壮丽史篇,1935年10月2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通渭时,毛泽东曾为战士朗诵此诗。此诗当作于1935年10月1—2日间。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此词作于1935年10月2日至10月7日,由通渭向云盘山进军途中。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 六盘山

此词作于1935年10月7日,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诗词全集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妖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百万大军即在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胜利的红旗飘扬在蒋伪“总统府”上空,当天下午毛泽东看到《人民日报》印有四个特大字号的“解放南京”消息,很高兴地写下这首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柳亚子,江苏吴江人,诗人,清末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发起人,1926年5月在广州与毛泽东相识,1949年3月28日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七律一首,流露出归隐情绪。同年4月29日上午,毛泽东把这首诗送给他,劝他不要消极,还是留在北京,共商国事。

饮茶粤海未以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胜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注:柳亚子原诗

开天辟地君真健 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弹铗怨冯宣 头颅早悔平生贱 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 分湖便是子陵滩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柳亚子原词

毛泽东诗词全集

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 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

纪大团结这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 哪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浪淘沙 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蝶恋花 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青杨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诗词全集

七律二首 送瘟神

血吸虫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特写《

毛泽东诗词全集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这首七绝,是为一张女民兵的照片的题辞而作,通过对女民兵的赞美,揭示出中华儿女崭新的精神面貌,也是对社会主义新中国新妇女新青年精神面貌的写照,更深深的表现了毛泽东对青年一代的热爱,期望和亲切教导。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律 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做此诗时,美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派的反华大合唱,正在甚嚣尘上,国内又连年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因此,有个别人对于三面红旗失去信心,并主张对于帝国主义者和国际反动派的反抗可以缓和一些,对于压迫民族的支援可以减少一些,主席在此时题下这首诗是寓有深意的。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观看了浙江绍兴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认为很有教育意义,便写了一首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抄呈毛主席,毛泽东看了,于12月17日作了这首《七律 和郭沫若志》以相唱和。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注:郭沫若原诗:

人妖颠倒是非淆 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 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万剐唐僧肉 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 猪犹智慧胜愚曹

毛泽东诗词全集

卜算子 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忆是县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七律 冬云

1962年冬,当时国内经历了三年特大灾荒,国外一片反华叫嚣。国内处于困难时期,好似隆冬的样子,软弱的人经不住这场严峻的考验是不足为奇的,真正的革命者则会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因为斗争是最大的快乐,在此种背景下,毛泽东写下了这首《七律 冬云》诗篇。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历 几声抽泣 蚂蚁槐夸大树 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明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毛泽东诗词全集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看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 鸟儿问答 一九六五年秋

鲲鹏展翅 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 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 哎呀 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 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 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 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 试看天地翻覆

下载【诗词欣赏】观月赏诗50首 1(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词欣赏】观月赏诗50首 1(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词曲三首教案

    “三维理念 五步实践”教学模式导学案 诗词曲三首 主备人:沈佳美 预习提示: 1.会读会背三首诗,开展背诵竞赛.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3.对诗歌名句要会......

    宽容是首诗

    宽容是首诗 鲁甸县水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何启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一颗宽容的心可以与人为善,化解冲突,拥有一颗宽容谷达的心胸是何等的高......

    宽容是首诗

    宽容是首诗 宠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个道德的标签,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题记 21世纪,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挤嘈杂的时代。......

    立秋诗三十一首

    立秋诗三十一首 立秋诗之一 文/秋月秋风吾所爱,叶落凉意来。 举目望秋山,林岚流烟霭。 低眉看瘦水,浅塘残荷在。 欲寻花间词,篱边秋菊开。 人间最美意,林间采楸叶。 陌上踏露光,枫......

    欣赏 心赏(精选五篇)

    欣赏 心赏 独山望城中学韦慧琳 因为欣赏,所以心赏。 ——题记 生命里不乏美丽的风景,也不缺少美丽。欣赏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美好,一种幸福。人活在世上就要学会欣赏生命,生要如夏......

    古典诗词欣赏

    古典诗词欣赏·学习总结 诗是什么? 诗是春天里漫山遍野的鲜花朵朵;诗是夏日里甘甜解渴的一枚青果; 诗是秋风里声声冷落的蝉鸣单薄;诗是冬夜里点亮寂寞的不眠灯火。 诗是什么,......

    有关元旦诗词欣赏

    有关元旦诗词欣赏 元旦 元旦,过去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元旦还有许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等,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

    唐宋诗词欣赏

    读《历史的化石:知青十五年》有感 《历史的化石》是木斋老师写作的一部自传体性质的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木斋老师在文革期间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此书也真实,客观的再现了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