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思索
浅谈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淮安市楚州区曙光双语学校
223211
许玲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前农村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促进农村体育教育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农村中学
体育教育
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明显下降
根据一项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的学生身体素质和心里品质比现在的学生强的多。现在的中学生身体素质差、意志品质低、怕吃苦、心里承受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爱打闹、爱说话,课前常要花5到10分钟来整顿纪律。由此可见,现在的中学体育出现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
2.体育师资缺乏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农村中学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很少,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3.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许多农村中学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考试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农村中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4.体育器材和场地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农村中学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针对我国农村中学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通过体育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培养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有的人片面地认为体育是只要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身体锻炼,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了,少生病,就可以说是进行好了体育教育教学,这是一种严重错误的观点。我们要做好体育教育教学,不但是要使学生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思想和意志品质,发展智力和能力,完善人格等。由此看出,教育中德育是根本,智育是中心,体育是载体。我们在抓好这一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前提下,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他们学好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多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里过程。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不管是学习技术动作,还是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等都是有目的有意识并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意志行为。而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娇惯,意志力差。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把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行为品质的教育融入其中,结合课堂常规、教学内容、不同的组织教法及对体育健将、明星成长故事的讲述等向学生进行好德育教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把意志品质的培养安排到体育教育教学中,形成体育教育教学与意志培养相辅相成。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充实数量,解决教师缺乏问题。动员和安排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其次通过函授、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脱产进修、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
师的思想素质及业务水平。可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到体育院系进行短期培训,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还可以报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等等;在体育教研组间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学习和研究活动,相互学习、交流新得体会,共同提高。
3.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农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农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农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4.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农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总之,促进农村地区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不是一天两天短期内就能改变的事,它需要我们各个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首先要提高各级体育管理干部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转变在现有条件农村学校体育无所作为的观念。其次,要提倡艰苦奋斗、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精神。第三,要帮助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事业,需要各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充实到农村中学,发展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第四,要围绕国家体育教育总目标,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各级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创造多种多样的地区性、乡土性体育活动。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它需要我们各方的齐心协力。
参考文献:
[1]赵学功.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教学与管理,2007.[2]唐毅,陈昌荣.浅谈如何进行山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01).[3]刘素梅,张玉景.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研究.职业时空,2007.[4] 陈黎明.对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思索.2007.
第二篇:对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思索
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思索
文县堡子坝初中景龙
2011年8月
【摘要】:体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体
育的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面向少数学生,通过课余训练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专业后备人才”。
本文探讨了当前农村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
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农村体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
体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体育的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面向少数学生,通过课余训练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专业后备人才”。单从学校体育发展的角度来看,体育应该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普及性。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包括文化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等。而体育科学是一门纵揽一切相关学科的综合性科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传授的不仅是体育技术,更重要的是体育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学生全面负责、教书育人。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学校没有摆正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位置。《全民健身计划》是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学校体育为重点,随着教育的普及性,未来社会人口的组成必将是从学校里出来的,新世纪的教育观将从应试教育全面转变到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
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学校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确实令人担忧。
农村任教的几年中,切实感受到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艰巨与艰苦性,要开展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相比城镇学校,的确有更大难度,农村体育教师必须付出更多辛勤劳动,付出更多汗水,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与实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农村、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对体育的认识比较肤浅,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不够重视: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有些地区甚至几年连一次市级或县级学生体育运动会也没有举行,要么就是流于形式,虽然举行了学生运动会但也是草草结束,没有真正起到运动会的意义,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体育观念的落后,学校体育管理无系统,体育教师是杂课教师。评优、评先进无体育教师的份。有些农村中小学认为体育课不是正课,就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没有去从更深的角度考虑,大大打击了农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2:农村学校体育观念落后:
在学校教育的工作计划中,学校体育处在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遗留产物——重智轻体;在我们现在学生上一代的脑海中,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有不怕,体育可有可无。升学率的指挥作用;由于体育成绩的好坏,对中考影响不大,因为它只占
总成绩的4%左右,对高考而言更是无关痛痒,一文不值。为了追求升学率及重点率,有的学校硬压住体育课,认为体育课无关重要,可上可不上,由学校内部规划及安排;在评三好学生时只看文化课,体育成绩不考虑。毕业时,从不征求体育教师的意见,在体育达标册上乱填一气,或者指示体育教师必须人人过关,“达标”、“合格”更是拣好的来填。学校对体育教育方式不重视,体育课考核,达标测试多在课内由任课教师随堂进行,没有实行教考分离,学生认为体育考试不严肃,只是一个形式,及不及格也没什么大碍,学生不重视,水平发挥不理想。
有些农村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忽视体育教学,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体育课,取消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全部改为学生自习时间,有体育课的也常常被其它课挤占,而学校忽视了体育课的特殊性,忽视了体育的社会价值,没有认识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大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根本不重视孩子的身体锻炼,一在要求子女学习,不让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认为体育没有出息,他们的这种观念给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很难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家庭及其他科教师的因素。有些家长本身素质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有片面的认识,对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横加干涉,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许多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的心目中,把体育视为“小学科”、“副科”等的错误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甚至认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从而阻挠学生参加运动锻炼和学校组织的体育训练。因此,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还是举步维艰。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某些不尊重体育教师,看不起体育教师工作的世俗偏见,在某些学校,体育教师的地位仍然低下,与其他科教师的待遇有偏差,工资收入低。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成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4.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上体育课时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人数多,场地器材使用拥挤,从而导致整个学校体育的颓废。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5.教学不规范:
体育教师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和互相之间不信服、互相指责、破坏团结等消极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领导和教师本身的不重视,而使“达标”活动陷于停止,就是要成绩也是随便写一些。由于中考体育的推行,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部评价仅限于体育中考一项,形成了新的应试教育。由于体育中考中有不正当行为,而使中考成绩也失去一定的可信度,导致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上课时,教学目的任务不明,采用“放羊式”教学,“一把哨子一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工作不管不问。只抓竞技体育及考试项目,忽视普及体育。虽然学校体育明确了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体育与健康》教材的编写中也明显地体现出体育教育应实现素质教育,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病,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少数体育尖子,过分强调了技术动作,应用训练的方法手段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大多数的学生失去信心并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在大多数初级中学,中考考什么项目,体育课就围绕着这些项目来练习,久而久之,由于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而使学生产生腻烦心理。学校体育具有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教材内容呆板、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形式及练习方法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与作用,越能符合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教材,也就越能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反之,“老生常谈”的教材,“放羊式”的教学方法将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减,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发展学校体育也将是一个难题。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学校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而恰恰相反,我们没有利用好这一条件。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规范体育课堂,体育测试规范化:
贯彻落实《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范体育课堂,体育测试规范化,体育考试成绩记入升学总分。
4.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大胆创新,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学功,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教学管理,2007。
(2)唐毅、陈昌荣,浅谈如何进行山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
(3)刘素梅、张玉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研究,职业时空,2007
(4)陈黎明,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思索,2007
第三篇:对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思索
沈阳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结业论文
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思索
法库县 体育 李子阳 2010年6月25日
目录
前言 1页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1页 2.体育师资缺乏1页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2页 4.教学不规范2页 5.教学内容的泛化2页 6.教师使命的缺失3页
第一章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4页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4页(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5页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5页 第二章.应采用哪些新的教学手段呢?6页 1.农村学校体育改革要解决教学理念落后6页 2.有关部门应尽可能地建立创新机制6页 3.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勇于探索6页 第三章.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6页 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6页
2.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6页 参考文献8页
摘 要
中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农村学校是落实“普九”教育的重点地区,同时也是体育工作最薄弱和最需要发展的地区。文章以乡村小学体育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周边地区农村小学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情况、体育教学情况和体育活动开展状况的实际调查为基础,着力分析当前农村小学体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索乡村小学体育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小学;体育教育;体育现状
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思索
引言: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而近些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另外,农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体育师资缺乏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这种情况在农村的现象非常严重,就我自身而言,我的不少同学或朋友就是如此。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
不少农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他们中一部分不能准确用简洁语言说明动作结构,也不能完全做到示范动作优美。这表明村小兼教体育教师基本能利用动作示范这一最直观的启发形式进行体育教学。
5.教学内容的泛化
课程资源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体育教学从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缺乏课程意识,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学大纲中的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新课程改革逐渐改变了这一现象,教学中,教师不再把教材作为“圣经”来解读,开始注重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与融合。如有些教师引进了踢踏舞、轮滑、跆拳道、短拍网球、三门球等,效果很好。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和选择标准,所以在实施层面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问题,一些不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游戏、劳作、魔术等内容,被引进了体育课堂教学,这类内容的开发使体育课失去了自己的本质特性,偏离了当前新课改提倡的“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初衷。
6.教师使命的缺失
本次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念,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应该说,无论从理念还是从实践角度说,这都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但是,在实践中,在对新课程的解读中,我们的确出现了误区:
——忽视教师的引导性: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等于让教师丧失其主导性。新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对此都存在误解,似乎教师和学生就是教学天平的两端,一端地位的升高必将导致另一端地位的下降。在这样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说、不敢做、不敢管,甚至有些教师干脆对学生放任自流,还把自身责任的推卸冠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美名。杜威曾经说过“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去。”“教师应该是一个社会集团的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较深的知识,较成熟的经验,若说儿童享有自由的话,教师便应逊位而处于无权,那是愚笨的话。”(杜威.《思维与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46页)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我认为先生应该是一幕戏的导演,更应该是演戏中的一个角色,他应该指导学生怎样排演,并且跟着他们一起演。”(《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17页)事实上,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并不矛盾,新课程中教师的作用非但没有被消解,反而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他们要支付时间,善于思考,并须具有真知灼见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廉价的表扬: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你很聪明”、“你真棒”的话语不绝于耳。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无论怎么错都不能批评,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然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是教师的“廉价表扬”所能奏效的,赏识也不等同于“廉价表扬”。正如一味地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表扬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表扬会导致学生对夸奖的迷恋;过多的表扬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对教师而言,最根本的 5 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课堂上,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一味的“喊好者”,而是一个与学生心灵相通,用微笑、充满期待的眼神、真心的话语去激励他们的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我们应该让表扬成为学生一心想获得的“神圣”礼物,让表扬真正成为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一.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二.应采用哪些新的教学手段呢?
1.农村学校体育改革要解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不管是教师还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必须勤于学习。
2.有关部门应尽可能地建立创新机制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3.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教学空间。如农村有山、有水、有着城市所不具备的大自然,让学生去爬山不会比枯燥的跑圈运动量小。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阻力和消极因素。三.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滴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2.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发展的重要环节之 7 一。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成为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学生运动成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我门不难知道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里,进行这样一次复杂、深刻的体育课程改革,出现问题是正常的。这些问题反映了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追求和困惑,它是新课程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要害怕和逃避,而是要敢于正视,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诊断,唯有如此,才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 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 外国教育丛书编写组.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 黄济.教育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 高菲菲.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7] 杜威.《思维与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8]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9]王仕刚.浅谈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安徽文学
致 谢
感谢培训部的领导给予的关心和指导,感谢教师讲解与培训,感谢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
第四篇:对乡村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思索
对乡村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思索
随着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普遍认识到音乐学习在提高少年儿童的听觉能力、增强综合文化素养及促进智力开发等诸方面所显示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作为实施音乐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音乐教育获得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音乐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惟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音、体、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上一位思想活跃、又有音乐爱好和音乐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音乐课;反之,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也就几乎与音乐断绝了缘分,这对于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音乐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学校音乐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音乐
教师;即使有专职音乐,其专业基本功也是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63%的中学和2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音乐教师,在全部音乐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音乐教师总数的26%,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升评优的需要,有有近半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音乐只是兼教。如此指导思想,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音乐教学设施的善。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也没有,更谈不上手风琴、钢琴、电子琴、音响、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水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置于柜子里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音、美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音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等要求感到力不人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音乐课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
关于美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早有先见:孔子的“六艺”,“乐”居第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开启人类心灵的三把钥匙,音乐为其中之一。大量科学实验证明了音乐在塑造人的品格方面所具有独特功能。当今,城市中的许多中小学在业余时间接受歌唱、舞蹈、乐器、美术等艺术训练,同时又有非常出色文化课成绩。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音乐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各极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音乐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加强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开启学生智力、增强道德观念、提高审美能力的启迪良友,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音、体、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2001年,教育部体卫艺教司的主要工作要点中即包括“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这说明国家已开始将乡村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特别关注的问题列入工作日程。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浸泡在鸟语花香和民歌民谣之中,对大自然的感受也更为深切。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城市学生所不及。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音乐家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都曾受过乡村音乐的熏陶。
2、加强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艺术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
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音乐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重响歌声、乐器声,使学生切身感受到音乐之美。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文艺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打击乐、二胡等)。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考试成绩也可逐渐列入升学总分内,使得音乐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音乐学习境地而努力。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也已出台,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音乐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音乐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从而与城市学校音乐教育并进,也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至成为一句空句。
第五篇:体育中考的思索
浅析中考体育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籍田中学——辜伟建
主题词:中考体育
体质健康
素质教育
自实施中考体育至今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各个地方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对于广大师生或家长而言,也初步认识到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各个学校也加大了初中阶段体育学科的教学力度。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师生都很重视的情况下,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却出现了较大的下滑现象?为什么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却没有向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为什么我们体育教师的地位却没有真正的得到改变?为此,我通过自身教学经历和对众多初中体育教师的了解以及对现行中考体育体制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观点。
一、中考体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1、项目设置的单一性
对于中考体育这一举措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推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背景下诞生,理应是合理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由于考试项目设置的单一性造就了中考体育的不合理性。例如:我市中考体育项目通常是立定跳远、中长跑(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或台阶试验、座位体前屈(或投掷实心球),学生选择的范围太狭窄了,而这种单一的评价就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体质的实际吗?这有待我们思考。
2、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性 中考体育对每一个学生的测试结果的评价是统一的。这显然与新课程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是相违背。我认为,既然新课程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就必然要突出个体差异性,因而,项目的设定也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广泛性设定,而评价体系也应该体现个体的差异性。也许有很多老师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学生因身体发育比例的问题,出现脚长臂短,在练习或测试坐位体前屈的时候,即使是将身体贴近双腿也不能获得满分,而该生其他项目却可以获得满分,并且在体育运动素质和各项技能方面也很优秀,却因为这样一项不能达到满分或优秀,结果中考体育却以遗憾告终。这无疑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
3、测试存在不公平性因素
大家都知道,体育运动水平的发挥会受诸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天气影响以及场地设施等影响。通常,每个地区的体育测试都不是统一在某一天就完成的,甚至测试的场地都没能统一,这就违背了考试的“统一性”,从而也就出现了可能存在的不公平性。
二、中考体育衍生的问题
1、空谈素质,重蹈应试
体育纳入中考的宗旨好的,本想利用中考体育这一指挥棒增强锻炼意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真正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然而,由于中考体育本身存在的若干问题,使大家又上演了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狠抓体育考试的应试教育。
2、舍本逐末,事倍功半 中考指挥棒的灵魂是中考分数,在实际过程中,大多数学校的教育都奔着中考的结果,而忽视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忽视了提高学生体质和运动水平的途径。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基本上变成了中考项目应试性的“训练课”,有一种“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感觉,总以为考哪样就针对性的去训练哪样,殊不知其实学生运动水平的好坏跟学生的体质健康全面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基本运动水平才会顺利提高了。而那种单一的重视单项发展,追求结果的训练方式只会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的。
3、体质堪忧,怨声载道
由于个别教师舍本逐末,追求高分的现象使得体育教学和中考体育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学生每天重复着单一的活动,除了训练就是测试,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爱好甚至是特长就这样一点点的被磨灭,身体素质也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因此,学生除了牢骚就是怨言,甚至个别老师自己也在埋怨——为何现在的学生如此难教,为何现在的学生体质如此之差?社会上,家长在声讨,政府在呼吁:废除应试,还学生健康体质!因此,那些忽视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一心注重中考体育结果的教育模式就是钻死胡同,只有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重视终身体育意识,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体育锻炼方法运用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从而产生兴趣,乐于自觉的投入到锻炼之中,方能达到中考体育的目的,也异曲同工的达到提高中考的理想结果。
4、初、高中教学严重脱离 据调查,现在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多年,而真正能按照学业水平认真开展模块教学的高中类学校太少。究其原因分析,与初中阶段的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试想,按照现今初中段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阶段性的技能水平几乎是空白,到高中如何开展新课程模块教学?教师如何把握水平教学?因此,当前初中体育教育的应试模式与高中段新课程的模块水平教学模式的完全脱离,很大程度上是造成高中段新课程教学多为流于形式的罪魁祸首。
5、教师的地位有减无增
假如,学生地位不是主体,教师作用不是主导,假若把学生比作奴隶,那么教师也不是奴隶主,中考才是真正的奴隶主,而教师仅仅是奴隶主手中的一根皮鞭而已!试想,若作为教师忘却教师的真正职能,只注重中考项目的教学及训练,那么教师传授技能技术的职能何在?教师的个人魅力何在?教师育人的职能何在?教师就像没有灵魂的皮鞭,试问:教师的地位何以提高?
三、几点建议
中考体育的宗旨是通过中考这个指挥棒激励学生增进健康意识和锻炼意识,培养学生体育特长和运动技能。并以此为杠杆,切实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推动全民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因此:
1、中考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中考的结果不是唯一,而如何达成这一结果的过程才是根本。
2、项目设置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3、考评机制的全面性。除了考察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和运动水平情况,还要考察学生掌握的技能情况。如:球类项目技术的掌握,学生只有不断的进行练习,才能掌握各类技术,而在练习技术的过程中,其实就参与了身体锻炼,势必也就会提高学生的体质,从而也就达到了中考体育的目的。
4、参考高中课改模式,初中体育应该与高中课改接轨,为高中体育教育教学做铺垫,也可以采用现行的考试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形式。
总之,中考体育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如何让中考体育体现素质教育?如何让中考体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如何让中考体育推动全民健身,实现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师应认真思考中考体育的真实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再把学生当做我们的训练机器!别再把学生的体考分数与教学质量绝对挂钩!别再听到社会呼吁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请抓紧中考体育这根指挥棒和杠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真正受益者!
201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