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的自我实现

时间:2019-05-13 13:2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陶渊明的自我实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陶渊明的自我实现》。

第一篇:浅析陶渊明的自我实现

浅析陶渊明的自我实现

摘要: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是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求仕不得,无法“大济苍生”的他最终决定回归天性,归隐田园。“著文章”以“自娱”、“赋诗”以“乐其志”,积极追求其人生价值,拥有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从而达到了“自我实现”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陶渊明 精神自由 自我实现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每个人在追求的层次上有所不同。西方哲学家马斯洛把人生的需求和对人生的理解,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则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需求的,且需求的强烈程度也因人而异。在中国诗歌史上,陶渊明是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一个诗人,他的诗从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很朴实,实际上却很复杂很丰富。

一、时代环境

现实需要的提出与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自我实现这种高级的、精神性的、超越性的需要“只有在一个促进人的本性的文化中,它才能广泛地实现,从而得到最充分的发育”。而陶渊明这种觉醒的创作意识也正是受文学自觉的魏晋时代影响的结果。

自魏以来,人们饱经忧患,几乎无安宁的时刻,动荡的客观世界促使了人们的觉醒,开始把眼光转向自我,将注意力转回自身的内在精神世界中极力关注个体真诚的感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自觉意识。在审美观念上,人们将文学创作从两汉的“润色鸿业”、名教政治中解放出来,转而抒写现实的苦难,表现个人情感和日常生活场景,使文学发展为一个独立的门类。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未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文章能将人的生命变有限为无限,只有文章才能体现人最终的价值,这种文学思想深深影响着陶渊明。

二、出仕与归隐

二十九岁时,为某出路,他开始走上仕途,不久因“不堪吏职”便辞官而归,在家中闲居了六七年。三十六岁时,他出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不久又辞归。四十岁出仕,四十一岁辞归。同年八月,在亲友的劝说下,又出任彭泽令,八十 余天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回乡。从此不再涉足官场,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正式过起了他的隐居生活。

在仕与隐的反反复复中,他最终选择了隐,一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他都只是一个读书作诗的“耕田人”。

陶渊明为什么会去做彭泽县令呢?他自己曾坦率地跟人说:“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弦歌”出于《论语·阳货》的“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在这里指的是做县官。他说自己想找一个小小的县做个县官,为的是存点儿钱置些房地产来度日谋生。他还说打算在公田里种些秫米来酿些酒喝。这就是他的“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然而他这彭泽县令只做了八十几天,还没等到公田收获就辞官不做了。

与别人的归隐之路不同的是,陶渊明从官场向田园的回归是他本人主动的选择。其归隐并不尽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独善”。其田园生活心态既没有愤愤不平,也没有存终南捷径的期盼,而是在而无车马喧的人境中回归真我。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序中说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他说,勉强改变自己的本性去适应官场生活实在比挨冻受饿还要痛苦,两者相比较起来,我宁可挨冻受饿。他在辞官归隐的时候并没有标榜自己如何清高,只说这是为了适应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他的“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正由于他如此真诚坦率,所以才得到古今不少人的赞美。

陶渊明不是在逃避现实、推卸责任。世俗的人往往看重的是知识分子批判社会的责任与建立外在事功的责任,从而恰恰忽视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建设并示范一种获得精神上独立自由的生活方法的更高、更根本的责任。他本来就“少无适俗韵”,本来就“不慕荣利”,做官对他来说是“心为行设”。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过程就是人发展或发现真实的自我。陶渊明辞官归隐,保持本真,他所追求的是符合他天性的生活方式。他主动选择脱离物质的束缚,忠实于自己的意愿,从而达到了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所有的自我实现者都可以很随意地离群独处而不会使自己受到伤害,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单独一个人而感到不舒适。马斯洛采用“超然独立”这个词汇来描述他们。自我实现者并不会隶属于某个团体,他只属于自己的内心。退隐官场的陶渊明在田园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宿,他在大自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喜悦。

三、传世诗文

北宋诗人苏东坡曾经说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质,是质朴;绮,是华美。癯,本来是瘦,引申为单薄、简单;腴,本来是肥胖,引申为丰富。这句话的意思是:陶诗外表上很质朴,实际上很华美;外表上很简单,实际上很丰富。

苏轼终生以陶渊明为良师益友,爱其诗,慕其人。在精神上,他也获得了陶渊明抛去熙来攮往的污浊世界、纵浪大化、不期生灭的感悟。在黄州期间,苏轼在短短两年零七个月时间里,和陶诗多大四十七首,几乎把陶渊明的诗全部应和了一遍。“只渊明,是前身”,可见他对陶渊明的向往之情。他从陶渊明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样式,生命的另一种乐趣。

事实上,陶诗之所以能够形成“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风格,与他这种任真自得的本性有直接的关系。一般人作诗,都难免有一个“为人”之心。所谓“为人”,就是说考虑到别人对诗之好坏的评价。如果心中不能够排除这样的念头,那就是庄子说说的“有待”。

很多大诗人作诗都难免如此,例如杜甫就曾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的话。有了这样的念头,就总想与人争胜,总想让自己的诗在千百年之后仍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在写诗的时候就不免逞才使气,雕琢矫饰,有时就失去了自然率真之美。有些诗人故意把诗写得很难,让大家都读不懂,像李贺、韩愈即是;也有的诗人故意把诗写得很简单,让不识字的老太婆都能听懂,像白居易即是。但不管写得难还是容易,那都是一种“为人”之心。

自我实现者具有相对自主的、独特的、不遵从惯例的道德准则,他们的行为中具有相对的自发性,并且在内在的生活、思想、冲动中更具有很强的自发性,他们坦率、自然,很少做作或做人为的努力。

陶渊明就与他们都不同,宋代诗人陈后山称赞他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陶渊明并不是为了作诗而作诗,并不想和别人争个高低,他只是内心有这么一种感受,就写出来了。既不怕写得太深让人家不懂,也不怕写得太浅让人家笑话。“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我就是我,绝不为寻求别人的理解而改变自己的面目。陶渊明是最自然、最真诚的。

所以,还不只是苏东坡、陈后山、元遗山他们赞美陶渊明,南宋有一位英雄 豪杰的词人辛弃疾也最佩服陶渊明。他曾评价陶诗说:“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陶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一百二十多篇,其中有很易懂的,也有很难理解的;有条理分明的,也有思维跳跃的;有内容比较单纯的,也有内容相当复杂的。尽管有这种种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所有的诗都是诗人情思意念的真实活动,没有任何虚伪和雕饰造作。

陶渊明的“真”,不是那种简单的、肤浅的“真”,而是一种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真”。小诗人只能看山说山、看水说水,这叫做“心随物转”,因为它内心之中缺乏自我。真正伟大的诗人则不然,他是用他的生命去写它的诗篇,用他的生活去实践他的诗篇。陶渊明的诗有他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有一份“感”在里边。同时,他不但能感之,而且也能写之,能够把他自己那一份复杂的、对生活的体验表达得很巧妙。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四、生活态度

陶渊明的生活态度极其真实坦然,纵使是生活在那样黑暗那样动荡的时代,也敢于追求自己真实的意愿,不随波逐流。面对周遭的不如意,并不是满口抱怨,更多的是以一种坦然的态度选择接受。既来之,则安之,安贫乐道,崇尚自然。一个自我实现者倾向于接受自然与现实,并不会因为自然与现实不合己意就愤愤不平。他们会尊重人的本性,而不会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他们所见到的是人性的本来面目。

陶渊明是少有的慈父,有《责子》事为证: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意。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粟。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在“多子多孙多福气”的社会期待下,陶渊明生下五男儿,真可谓是人间幸事。但长子阿舒懒惰到举世无双;阿宣对文艺没兴趣;双胞胎阿雍和阿端,十三岁了尚不识数;幼子阿通成天哭饿,贪食蔬果——五子皆不举,无奈的老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乐得醉酒逍遥。

诗虽题为“责子”,但语意平和,没有强烈的难以消释的憾恨或对不公不义的咒怨。这首诗正如黄庭坚所说“想见其人岂第慈祥,戏谑可观也”,陶渊明是 戏谑的,是率真的。“笑把苦难当趣味”,这种父亲有意思,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无拘无束,顺应天性发展。

陶渊明生性爱酒,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量些饮酒诗的文人。有一次郡将来拜访陶渊明,正好赶上陶渊 “明酿的酒熟了,陶渊明就取下他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后又给他戴上。他也没有生气,因为他知道陶渊明就是这样率真。只要是朋友,无论地位高低,来造访陶渊明时有酒他便与朋友共饮,如果他先喝醉了,就跟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回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后来,李白在《山中与幽人对酌》中便有了“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之句。陶渊明喜酒爱酒,饮酒随意、率真、自然,酒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侣。

陶渊明勘破生死,在去世前两个月神志还清醒的时候,就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这三首挽歌都是死者自身的立场来想象离开人世之后的诸般情形。这在中国诗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陶渊明好不忌讳死亡,对死亡的坦然、豁达与伤感的复杂情绪,都交织在一起。庄子认为,生命过程就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交替一样,既然有生,当然就有死,不必大惊小怪。东晋南北朝战争频繁,权利斗争异常激烈,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了生命的短暂。陶渊明正确地认识到了生与死的必然性,达观地面对死亡。

五、结束语

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真诚自然的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体会着世界给予他的一切,把这一切都化作诗文流淌出来。他作为一个独特的存在,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精神受折磨时还想活下去的安慰和解脱。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醇厚善良,他对人生所做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他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自己精神的自由与独立,实现自我意义,成为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存在。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原著,刘烨编译,马斯洛的人本哲学,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9(2)马斯洛,自我实现者的人格魅力

(3)童庆炳 程正民主编,文艺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05.7(5)舒银霞,付国新,真情真性陶渊明,走进课文作者,30-33(6)杨曙,论陶渊明的世界观,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7)李雪萍,陶渊明对自我实现的追求,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15-16(8)苏轼 与苏辙书(9)陈后山 后山诗话(10)辛弃疾 鹧鸪天

On TAO Yuan-mings self-actulization Abstract : the era of tao yuanming, is life MenFa system heyday, not, cannot ask shi “people” he jiqing finally decided to return to nature, retirement terrace.“The article” with “to amuse”, “with” LeJiZhi spring-and-autumn “, ”actively pursuing its life value, with spiritual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thus achieved“ self actualization ”ideal realm.Key Words : tao yuanming spirit free self actualization

第二篇: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实现的人:一种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他研究的杰出人物称为“自我实现”的人,他认为“自我实现只能出现在年龄较大的人身上,它往往被视为事物的终极状态,被视为远大目标而不是一个活跃于一生的动态过程,它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不是静态的,而是发展着的,他们正在走向成熟。实践的过程意味着发展或发现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具体而言,包括十六个方面:

(一)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意的关系

这种能力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能够辨别人格中的虚伪、欺骗、不诚实,正确而有效地识别他人的不寻常的能力。自我实现者往往比大多数人更为轻而易举地辨别新颖的、具体的、独特的东西,他们更多地生活在自然的真实世界中而非生活在一堆人造的概念、抽象物、期望、渴望与陈规中,大多数人将这些东西与真实的世界混淆。因此自我实现者更倾向于领悟实际的存在而非他们自己或所属文化群的愿望、希望、恐惧、焦虑以及理论或者信仰,赫伯特?米德非常透彻地称此为“明净的眼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能够体验的最美的事物是神秘的事物,它是一切艺术和科学的源泉。”在这里决定的因素是智慧的力量,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发现并感受一切的美好。对于健康人而言,未知的事物未必可怕,他们不会否认或忽视未知事物,不回避它们或自欺欺人地把它们看成已知的,他们也不急于整理未知的事物,过早地分类和成规化。例如:怀疑、试验、不确定以及因此产生的延迟作决定的必要性虽然对大多数人是种挫折,但对自我实现的人是一个令人愉快而且富有刺激性的挑战。

例如:大学生从中学升入大学,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面临完全陌生的生活与人际环境,未知的专业领域,有的学生感到“大学生活适应”与“角色转换”的适应期困难,有的学生积极地参与适应新环境并很快在新环境中找到乐趣与意义,而有的学生则对环境适应产生退缩与恐惧感甚至导致休学乃至退学。一位来自西北山村的新生倾诉:“我不能看到学校食堂的饭菜,特别是油条;我也不能习惯听大家讲普通话,失去了家乡的乡音,我觉得生活失重了。”这是典型的大学生活适应不良。

(二)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

自我实现者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悦纳自我,同时毫不懊悔、抱怨,尽管自己的人性有弱点,与理想有种种距离,但他们仍可以从本质上接受而不感到真正忧虑。我们能够以一个人在接受自然特性时所持的那种毫不置疑的态度来接受脆弱、过失、弱点以及人生的另一面。从另一个角度看:自我实现者对现实看得更清楚:他们看到的人性的本来面目不是他们希望中的人性,他们的眼睛不为各种“有色眼镜”所累,从而歪曲、改变或粉饰所见事实的真象。

第一个接受是在各个层次上都能够接受自己,例如爱、安全、归属、荣誉、自尊等,所有这一切都看作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的,他们倾向于接受自然的作用而非愤愤不平。

自我接受与接受他人紧密相关体现在两个方面:他们没有防御性,没有保护色或伪装;他们厌恶他人身上的这种做作。他们能与自己的缺点和平共处,那么缺点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使人觉得根本就不是缺点,而只是中性的个人特点。

(三)自然地表达自己

自我实现者的生活在数量与质量上与普通人有所不同。自我实现者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我奋斗,而是发展。他们努力成长日臻完美,努力将自己的风格发展得日益全面。普通人的动机是为匮乏性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而奋斗。他们的动机是发展个性,表现个性,更加成熟、自信、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四)以问题为中心

自我实现者一般都强烈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自身以外的问题上,以问题为中心而非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实现者通常有一些人生的使命,一些有待完成的任务,一些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的他们身外的问题。有些任务未必是他们喜欢或他们自己选择的,而可能是他们所感到的责任与义务。一般而言,这些任务是非个人的,不自私的,更确切地说,它们与人类的利益或家庭的少数几个人有关。这种态度对于日常生活的每个领域都具有意义,他们超越琐事、视野开阔、见识广博,在更加广阔的参照系及笼罩在永恒的气氛发现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意义,它仿佛传播了一种宁静感,摆脱了对于紧迫事务的焦虑,而使生活不仅对自己而且对那些与之相关的人变得轻松了。

(五)超然独立的特性,离群独处的需要

自我实现者可以离群独处而不会使自己感到不舒适,他们常常可以超然于物外,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静,而不受那些在其他人那里会引起不安的事情的影响,他们对待个人的不幸也不像一般人那样强烈。这种超然独立也许与其他某些品质有关。首先,可以认为他们比一般人更客观。具有高度集中注意的能力。例如,当面对难题、焦虑、责任时仍然能够谈笑风生,坦然自若。

(六)意志自由:对于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相对独立性,是贯穿于自我实现者的始终的,因为他们是由成长性动机而非匮乏性动机推进的,他们主要的满足不是依赖于现实世界、依赖于他人、文化或达到目的的手段,他们自己的发展和持续成长是依赖于自己的潜力以及潜在的资源所实现的。正如树木需要阳光、水分与养料一样,大多数人需要爱、尊重以及其他基本需要,而这种满足只能来源于外界。一旦获得了这些外在的满足物,人们内在的缺乏由外在的满足物所填补,个人真正的发展问题就开始了,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问题。这种对于环境的独

立性意味着遭遇打击、剥夺、挫折时的相对稳定。

由成长性动机推进的人,他们很坚强,能够不受他人的赞扬甚至自己感情的影响。荣誉、地位、奖赏、威信以及人们所能给予的爱,比起自我发展以及自身成长而言,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要达到这种超然于爱和尊重的境界,最好的方法是事先就有完全同样的爱和尊重的充分的满足。

(七)欣赏的时时更新

自我实现者具有奇妙的反复欣赏的能力,他们带着敬畏、兴奋、好奇甚至狂喜,精神饱满地、天真无邪地体验人生的天伦之乐。每一次落日都像第一次看见那么美妙,每一朵花都温馨馥郁,令人喜爱不已;甚至在他见过许多花以后也是这样的,他所见到的第一千个婴儿,就像见到第一个一样是令人惊叹的产物。偶然的日常生活中转瞬即逝的事物也会使他们感到激动、兴奋和入迷。这种奇妙的感受并不常见,他们只是偶尔有之,而且是在最难以预料的时刻到来。他们还能够从生活的基本经历中得到喜悦、鼓舞和力量。此外,还应加上一种特殊体验:对于自我实现者的性愉快,特别是情欲高涨提供的不仅是一时的快乐,而且还有某些基本力量的增强和复苏。

(八)高峰体验

对于自我实现的人而言,他们有一种相当共同的极为神秘的主观体验,这是一种气势磅礴、漫无边际、视野无垠的神秘体验。伴随着的主观体验是巨大的狂喜、惊奇、敬畏、以及失去时空感的感觉,体验到更加有力但同时又是孤独无助的感觉,他们感到某种极为重要极有价值的事情发生了,在某种程度上,感受主体被改变了、增强了,因此,他们同时兼有自我的丧失与自我的超越体验。马斯洛曾用神秘体验、海洋感情、终极体验等描述。

高峰体验是一些极大增强的、有着自我丧失或自我超越的体验。正如本尼迪克描述的那样:以问题为中心,高度的集中,奉献行为,强烈的感官享受,对音乐或艺术忘我的热切的欣赏。

(九)社会情感

由阿德勒提出的,表示一种与人类一体的感情,他们对人类怀有很深的认同、同情和爱,真诚地愿意帮助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由于他们在思想、冲动、行为、情感上都与人有所不同,他会常常感到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他也会偶尔表达出气愤、不耐烦或厌恶,但仍然能够表现出宽容与理解,因为一些事情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另外一些事他们可明察。

(十)理想的人际关系

自我实现的人,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多的融合,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以及更多摆脱自我限制的能力。他们的人际关系呈现两个

特点:一是对爱的理解的完整,对爱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懂得处理好专一排他的爱情与普通的社会感情的关系,仁慈、爱和友谊同时存在,他们对所有的人和蔼和耐心以及对那些应受谴责的人的严厉,构成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非常平凡,本来他们可以不平凡,他们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以致感到极为痛苦,但仍不明白良好的愿望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结果”。二是他们能够吸引一些钦佩者、朋友甚至崇拜者,但他们可以较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十一)民主的性格结构

自我实现的人具有明显的民主特点,对大多数人认为明显而重要的教育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的差异都能包容,并具有深厚的民主感情,他们不管一个人有什么其他特点,只要某一方面比自己有所长,就可以向他学习。在学习中表现出真诚与谦逊。因为他们确信:与可能了解以及他人已经了解的相比,自己懂得太少了。他们还有一种最深奥也最模糊的倾向:只要是一个人,就给他一定程度的尊重,甚至对于恶棍,他们似乎不愿意超越某种最低程度去降低、贬损或侮辱其人格。

(十二)区分手段和目的自我实现者能够很好地区别手段和目的,他们致力于目标,手段则相当明确地从属于目的。他们较常人更有可能纯粹欣赏“做”的乐趣,又能享受“到达”的乐趣,同时能够欣赏“前往”本身的快乐,他们通常能将机械的平凡的活动变成具有内在欢乐的游戏、舞蹈或戏剧。正如韦特海默所说的那样:大多数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具有将某些陈腐的程序、机械呆板的体验加以转变的能力。

(十三)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他们确信:自我实现者的富有思想性的、哲理性的幽默比普通的双关语、笑话、妙语、揶揄和开心的巧辩更能带给人思索与启迪。恶意的幽默、体现优越感的幽默、反禁忌的幽默都不会使他们感到开心,自我实现者的幽默是更加紧密地与哲理相联,它通常笼统地取笑人类的愚蠢,忘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或者妄自尊大,有时以自嘲的形式出现。

(十四)创造力

自我实现者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与莫扎特型具有特殊天赋的创造力不同,而与未失童贞的孩子们的天真的、普通的创造力一脉相承,它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力;大多数人随着对社会的适应逐渐丧失了。自我实现者保持了这种以新鲜、纯真、率直的眼光对待生活的方式,或者先像大多数人一样丧失了它,但在后来的生活中失而复得。

这种创造力并非总是以创造艺术作品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健康人格的一种显现,仿佛是映在世界上的投影,或者仿佛为这个健康人所从事的任何工作涂上一层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是富有创造力的木匠、园丁、职员。一个人

会以源于自己性格本质的某种态度、精神来做任何一件事,甚至可以像儿童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观察世界。

这些人较小屈从于外界的压力与阻力,较少适应社会上存在的文化类型。即更加自然、更具自发性和人性。

(十五)对文化适应的抵抗

从赞同文化和融合于文化意义上讲,自我实现者都属于适应不良。他们能够与文化和睦相处,但从某种深刻的、意味深长的意义上,他们抵制文化适应。并在某种程度上内在地超脱于包围他们的文化。

他们是自主的人,对文化进行权衡、分析、辨别,然后作出自己的决定,他们喜欢独立于他人,喜欢独处,对熟悉的习惯的事物的需要及偏爱不像一般人那样强烈,他们更多的受个性原则而非社会原则支配。

然而,如果我们把他们同过分社会化、行为机器人或者种族中心主义相比,我们就会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而假定:他们是另一个亚文化小组,更少文化适应、更少平均化、更小模式化。他们处于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中,按照文化的相对接受到文化的相对分离的顺序排列的。

(十六)自我实现者的缺陷

自我实现者是现实的人,因而他们有着世俗的欲望与人性的弱点。他们也会不时地暴露出易怒、暴躁、乏味、自私、沮丧等弱点,他们会因自身的坚强而显得有些无情,他们也会因其仁慈而犯错误;他们也有罪恶感、焦虑、悲伤、自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自我实现者会犯错误,但他们能够恰当地加以纠正。

第三篇:教师如何自我实现

教师如何自我实现?

自我完善和个人成长就是教师“心灵的 天窗”,只有打开她,让理性的阳光照亮前 程,让感性的雨露滋润生命,才能够拥有 一颗不倦怠枯竭的心灵.我们在学习心理学时了解到了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认为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对于教师来讲,要树立和强化自我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和价值观,加强法治的学习,注重生活品味生活质量的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注重自我学习,主要保持身心健康,不断地进行历练。激发教师的危机感,强化教师的主体意识,把学习作为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以读书为乐,以学习为荣,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第四篇:陶渊明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

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三次做官,但由于官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冷冷清清的,由于他爱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用自己的只是创去连宣泄困苦,虽然身苦,看心态乐观,不改初衷。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容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终一帆风顺是天方夜谭的,面对挫折坚信,我们绝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积极者,应像陶渊明一样为自己的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于浊世中,洁身独立。

第五篇:浅谈陶渊明

五柳先生与陶渊明

一道菜与厨师息息相关,厨师的味觉嗅觉决定一道菜的品质,诗文也同样,他的好坏被创作他的诗人,深深的影响着。五柳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在黑暗现实和官场丑恶下,对生活依旧怀有恬淡闲适的情趣与悠然心境的田园诗,对个人理想坚定不移,坚守个人品质的咏怀咏史诗,还是为赠答朋友,带着深切情感的诗歌,都极其具有陶渊明自己的性格特点与创作风格。

恬淡自然、意蕴醇厚。隽永无穷的艺术风格,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与内容,不假雕琢,不尚辞采的语言风格,以淡淡的白描镌刻出无穷的绮丽,表达出诗的形象与意境。苏轼在《朱子语类》与《与苏辙书》中评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真实自然而又韵味无穷,不看则已,一看就想再看,再看了,还想看,无生厌之时。朱熹评价为“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这些精神在他的诗文中凝结成一个“千载”情节。

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政治极为黑暗、腐朽。陶渊明出生在一个衰落的官僚家庭,从小就喜爱读书,对儒家对经典有特别浓厚的兴趣,而除了儒家经典,他对两晋时代盛行的《老子》、《庄子》,还有大量的先秦至汉魏的史学、文学著作,广泛地接触了古代文化遗产。东晋玄风和如见的精神同时影响着陶渊明。他的诗文,表现出对田园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无论是老庄的逍遥自在还是儒家的乐道不忧都有体现。年青时的陶渊明,颇具“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希望有一番大作为。然而他正直耿介的性格与当时官场腐败的风气格格不入,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失掉。这是陶渊明弃官最主要的动机,环境的污浊使他最终,走上了“躬耕”的道路。

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天然本色的语言都促成了陶渊明独特的诗文魅力,开拓了以自然平淡朴素为美的意境,陶渊明的诗,有如一副趣味盎然的田园生活画,山清水秀、清风拂面,看见炊烟袅袅,听见了飞鸟啼鸣,令人忧烦扫尽,陶然忘机,不禁心醉意迷,心驰神往。这样高的境界,这样的亲和异常,更源于陶渊明的天性,他的天性是快乐的,这样“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天趣,与他家道中落,中年丧妻,晚年乞食,一生理想不得的敏感一同,使他特别的在自然中寻找寄托,田园、旷野、酒、书、松、菊,甚至游云、飞鸟都是陶诗中的隐逸,都是他的生活。

当时社会的黑暗,使得陶渊明向往着一个与内心相契的社会,哪怕贫穷,那也是快乐的。而这个相契的社会就是桃花源。在这里,没有赋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犬之声相闻,不与外人相往还,却是快乐无比,闻说世外之事,反表叹惋,而不愿外出,凡五百馀年。在陶渊明看来,既然内外有别,淳薄各异,自然终究不得往还。最后,颇有几分神秘色彩,也是在强调这个道理。故在记中三次出现“外人”一词,表明那里正是渊明心目中的一片圣土。这样的桃花源,不只是陶渊明心中的净土,也是后代文人墨客与不得志的政客内心的向往。

陶渊明的作品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对黑暗腐败封建政治的揭露和批判

陶渊明早期宏伟的建功立业的抱负与当时黑暗腐朽的政治环境形成了反差与对抗。在文中表达自己个人高尚廉洁品质的同时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虚伪之风盛行,道德败坏,持不同意见遭到诽谤,善良正直的人遭受污蔑,廉洁退让的节操丧失以尽,是非颠倒,奸贤莫辨。并通过描写桃花源的理想社会,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论是“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少年抚剑而游的猛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的无奈,还是“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的嘲讽。都是陶渊明对当时政治的态度和内心的申诉。

参考资料:《陶渊明集》山西古籍出版社

《千古绝唱系列:桃花源记(千古文人桃源梦)》作者:马炜

(二)对农村田园生活的描写

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自由浪漫,春游、饮酒、读书、写诗每天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陶渊明的内心的欢愉且幸福的。而对农村的现实,他也如实诉说,战争下的农业遭到极大的破坏,厚重的徭役与赋税,让本就“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更加困难,处在这个环境下的陶渊明,产生了桃花源这个美好社会的雏形。“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中愉快轻松的生活态度。“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与“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求。”的豁达自然的人生态度。都是陶渊明的内心世界,个人品质与作品的结合。

(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个人曲折的政治经历与在乡村田野中闲暇时间的思考使得陶渊明对人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人的价值在哪里,人的一生究竟要怎样度过,生与死,时间的流逝都是陶渊明不断思考探索的事情。而他对死亡豁达自然的态度,使得他在作品中的豁达更加深厚。“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在《读山海经》中,陶渊明这样表达过自己对生死的看法,长寿不死难道就是人们的最终追求吗?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显得无趣无聊吗? 陶渊明虽然生活在东晋时代,但他却是自认为属于千载以前的理想社会,他的心系于那些纯朴自然、率真无比的人们。所以,造就了陶渊明纯朴自然的诗风。其作品本身对于“率真”、“任情”的美学追求,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以及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自然魅力。归隐却不感伤厌世,心中的热血豪气使他直到晚年都显得高贵而意气飞扬。而这样的豪气中带着他内心里最细腻的缠绵悱恻的多情。两种交错的感情中带着他本身具有的正义和刚正,组成了陶渊明独特的内心世界,使得他的诗文独具魅力。而这些魅力,也是后人不断模仿与无法超越的美。

逃离人类法则,自己选择生活,主宰生活,是陶渊明不一样且闪光的地方,逃脱规则与体制的牢笼,运用自己的艺术表达、思想表达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倔强地存在下去。他在逃离中完成了自己,取得了个人主义的胜利,表现了生命的不屈、强悍以及抵抗到底的强韧精神。晚年的陶渊明生活在生活的压迫下,不得不乞食为生,然而,即使是乞食,依旧显得高贵而有尊严,有如他在《乞食》中所说,“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副虚期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对于志向不合的人,尤其是权贵们,陶渊明也是不肯低头的,与那位主人属于“新知欢”大致两人也是意气相投的,又与其进行一番真挚的谈话,诗名虽以“乞”字略显卑贱,而诗文的内容与作者的感情,让人阅读起来不自觉尊敬起来。

对生活的挑剔与极强的韧劲和忍耐力,让陶渊明表现的更加独特而赋有灵魂,对尊严强烈且敏感的要求与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使陶渊明的文字,透露出精神洁癖,也正是这种精神洁癖,吸引了读者,打动了文人,因为人一旦有了这样的素质和特有性就有了强大的人性力量,这种独特而难得的对尊严与自由的坚守,使得陶渊明的内心更加的坚韧,富有忍耐力。内心深处与精神方面强烈的需求,使得其他世俗利益变得无关紧要。正如《陶渊明的遗产》一书中所说“有的人只是浅睡,所以总有一天还会醒来。醒来的频率和时间也就决定了生命的品质。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尊严常常是醒着的。”

自由的他,看重尊严的他,不屈的他,自然的他,忍耐的他,高贵的他,可怜的他。都是那个陶渊明。

参考资料:《陶渊明的遗产》作者 张炜《陶渊明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

下载浅析陶渊明的自我实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陶渊明的自我实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我实现的人》读后感

    读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有感 “假如你有意象低就,那么我要警告你,你的余生将会非常痛苦,你将逃避自己的能力及可能性” 就这样一句话,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辑的痕迹,没有所......

    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 起源: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二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的研究特点:加入了存......

    完善自我实现价值

    完善自我休养实现自身价值——洮南市中医院 各位领导、同事、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局关工委在此隆重召开“两抓一争”活动动员大会,我代表卫生战线的护理人员向多年来为青少年......

    突破自我实现创新(范文大全)

    突破自我实现创新 开展“十破十立”活动就是要求我们如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目前,全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十破十立”活动。 我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人的自我实现

    过程,指事物发展的中间状态。 结果,是一定阶段,事物发展的最后状态 。 人的自我实现,是人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以满足自身较高的精神追求,使自己趋于完美的行为。 重于,更......

    人格简易测验(自我实现)

    人格简易测验(自我实现) 人格简易测验(自我实现)指导语:对下面的陈述,按以下标准选择与你最符合的分数: 1=不同意 2=比较不同意 3=比较同意 4=同意不同意 比较不同意 比较同意 同意......

    《自我实现的人》读后感一

    《自我实现的人》读后感一有时候,书香一瓣,能让人从失败走向成功;有时候,书香一瓣,能让人从忧伤走向快乐;有时候,书香一瓣,能让人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有时候……——题记路——迷......

    自我实现的表现形式2

    纳才网—无锡人才网http:// 自我实现的表现形式 高尚的人格的形成都不是凭借个人的这块的爱好和一些机遇来决定的,而是纯正的思想的所造成的自然的这么一个结果的,是长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