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郭沫若、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冯文炳
郭沫若
1、《女神》的思想
(1)主导思想:革命的民族主义思想是以反帝反封建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为主要特色的民族主义思想。它所反映的充满反抗和破坏、革新和创新的时代,鲜明地反映了五四文学特征,歌颂祖国,眷念祖国的爱国主义诗篇,包含着对五四运动的歌颂,表现为祖国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诗中所呈现的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交融了诗人个人深受的屈辱和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民族积攒,熔铸着充满反抗斗争和理想的五四时代精神,体现着时代要求和民族解放要求的自我。
(2)受西方“泛神论”影响的思想,泛神论否认神是自然界的创造主,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神,郭沫若认为泛神就是无神,并由此提出物我无间的境界,将宇宙万物拟人化
(3)文艺思想:主张艺术的无目的性和非功利性
崇尚“天才”,强调直觉作用
主张自我表现和感情的自我流泻
表现出唯心主义思想
2、《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1)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更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硬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理想主义的精神
(2)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为喷发式宣泄。如《凤凰涅槃》
3、郭沫若的历史剧有哪些?
《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 :》《高渐离》
4、什么是浪漫主义的史剧观?
(1)“失事求似”观,失事:在历史框架内大胆虚构 求似:传达真正历史精华(2)“借古讽今”观,在历史精神与现实时代精神间找到切合点(3)“诗情”观“历史剧应有诗的灵魂、诗的意趣、诗的韵律
郁达夫
1、郁达夫的代表作
《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
2、零余者的含义
“零余者”为郁达夫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生活贫困,充满了失意和颓废情感,这些患有忧郁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多余人”的形象,他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3、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色 分为两类:表现自我类、表现社会类(1)表现出强大的反抗精神(2)带有强烈的感伤主义
(3)有很多关于性苦闷和性冲动的描写
4、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1)具有一种自然美,毫不掩饰的描写自己的生活,向读者敞开心扉,其小说的人与事都像发生在身边,像生活实录,自然流露,浑然一体,像与熟友谈心(2)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感情支配行动,感情不加拘束,汹涌膨发,往往情不可抑,将情绪抹在形象上,表现在文学里,让青年读者喜爱
(3)具有散文化特点,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通篇布局自然,就像一气呵成,初看不讲章法,但仔细读来却层析分明,错落有致,人物性格鲜明,情感强烈鲜明,贯穿全文,将作品连成整体
(4)喜欢描写自然风景,对其描写人的表情是重要手段,往往构成美得意境,对烘托人物情绪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5、《沉沦》分析
内容: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的遭遇。在异国他乡饱受“性的苦闷”与“外族冷落歧视”,渴望真挚爱情,但难以实现。在情欲和道德反复交锋中倒向病态情欲,最终不堪沉重的心理负担,产生了死亡的念头。评析:“沉沦”是悲剧的,是对黑暗社会和丑陋道德观的控诉,“沉沦”或死亡是洗涤灵魂的最好方式,沉沦像装满爱恨情仇的魔袋,在主人公心灵上把故事娓娓道来,像是人灵魂的镜子
6、郁达夫早期散文特点
(1)强烈表现作家个性(2)忧郁伤感情调
(3)恣意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学(4)荡气回肠的调子
7、如何理解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
(1)感伤的情调来源——被摧折的女性之美
(2)感伤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颓废,一种是憎恨),在病态中满足自我,对社会黑暗强烈揭露,憎恨和对不人道制度的控诉(3)郁达夫感伤情调的积极意味:郁达夫以自己的感受集中的表现了“时代病”,从而将尖锐的问题提到了历史与社会面前所以具有积极性,郁达夫的感伤颓废包含着对封建道德的自觉挑战
8、《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春》思想内容:以黑暗污浊的大都市为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出了深刻的阶级矛盾,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展示了他们自发的反抗意识及纯洁美好的灵魂,同时也表现出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与穷苦工人之间可以沟通,歌颂其友谊。
艺术特点:结构精美,情节安排上步步设伏,层层推进,前后勾连,适时解“扣”,且这种安排不露痕迹且十分自然
《薄奠》思想内容:一个洋车夫活着的时候想买一辆自己的车,却终未遂愿,他死后,家里甚至无钱为他买一辆纸糊的洋车,还是作为乘客的“我”出于同情和社会的愤慨为他买来纸车在坟前烧去。
艺术特点:在思想意识上带些社会主义色彩而具有先进性,语言方面也可以说是其典型代表,真实、自然,弥漫着忧郁气息。
闻一多
1、闻一多主要创作
《红烛》《死水》《一句话》
2、三美理论主要内涵
(1)音乐美 音节、韵脚的和谐,在一行诗中,音节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从听觉方面表现的美,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趣,非常流畅
(2)绘画美 指词藻的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直观性,从视觉方面着手,尽力表现颜色,表现一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3)建筑美 相对于自由体诗而言,指节与节的匀称,和行与行之间的均齐,每行诗句音尺的数量一样多,从而具有形式的匀称、均齐
3、如何理解《一句话》中“咱们的中国”的情感
表达了爱国主义精神,“咱们的中国”,潜台词是中国是我们的,不能任其诋毁,既是一种冲动,也是一种压制,表达一种忍无可忍的心情
4、为什么《死水》是闻一多追求诗歌三美典范之作
(1)节奏感极强。每个诗行音组构成,其中,有一个有三个音节,其余三个是两个音节
(2)语言色彩十分鲜明。如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等缤纷色彩,显示出油画般的绘画美,用美丽的色彩来描绘“死水”。是为了揭示他丑恶的“里”,形成强烈对比,造成反讽的效果。
(3)《死水》五节,每一节均四绝,每一句又都有九个字,形成诗歌的“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即“建筑美”
徐志摩
1、徐志摩有哪些创作
诗歌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小说集:《轮盘》 戏剧:《卞昆冈》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
2、徐志摩有几本诗集?各集的主要内容?
《 志摩的诗》:全书诗作55首,开头一首为<这是一个懦弱的世界>,最末一首为《康桥》。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是其中最重要的主题。既有初恋的美好心情,又有期待爱情的焦灼;既有对爱的欢快憧憬,又有爱情破裂的痛苦。抒发个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美好追求,中国残酷的现实令其感到失望、忧愤、痛心疾首,是浪漫自由思想和现实生活矛盾的产物
《翡冷翠的一夜》:模拟一个弱女子的口吻写成的,传达出一弱女子在同爱人别离前夕复杂变幻的情感思绪,这种思绪也正是诗人当时真实心境的反应。《猛虎集》:《猛虎集》是诗人生前最后一部诗集。徐志摩到此时已经基本上放弃了对现实的关注,他的诗已经成为“性灵”的挣扎,体现出一种飘忽空灵的美,成为“一刹那间灵感的触发”与“感情的人跳跃”,成为单纯、虚幻的歌 《云游》:《云游》是徐志摩的一首很精巧的短诗,原名叫《献辞》,后改名为《云游》,更直观贴切一些。其中隐约着的对人生的理解与生命的把握时时透出的希望与信仰使读者认识到艺术的价值与美的意义。在这些诗中,徐志摩构筑着自己“爱、自由、美”的单纯信仰的世界。《云游》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3、徐志摩诗歌的基本特色
(1)重视音乐美 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音节的匀整和流动(2)诗的意境独特新颖
(3)章法整饬,体式灵活,语言流利
4、《沙扬娜拉》赏析
包含无限离绪愁情,把日本女郎神态纯洁无暇楚楚动人准确传神的表现出来,比作睡莲状写温柔神态,既简洁又有民族情调,给人勾勒了与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意,奢华的词藻与冗长的烘托。
5、为什么说《再别康桥》是一首美妙的乐曲?(1)每行两顿或三顿,基本上三顿
(2)顶身的手法,既保证整体性又创造出一个微波式的氛围,刻画出作者离开康桥时依依之情
冯文炳
1、简述废名小说的创作风格
(1)小说的故事多发生在农村,常以自己的故乡——中国中部乡村为背景,讲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风俗民情,故事特点是虽然平淡,但平淡而有韵味。如:《柚子》、《浣衣母》(2)笔下的人物是心地善良的小人物——乡间翁媪,学童村姑,他似乎特别专注于人物内心光明美好的一面
(3)淡化情节,痴迷于唐诗般的意境与兴味:弱化题材的社会意义,倾心于展示人物面对逆境时的从容淡泊,平和冲淡的外衣下是禅悟般的超脱
2、在《竹林故事》中,竹林与三姑娘是一种什么关系?
竹林似乎专为三姑娘生长,三姑娘也像是为竹林而生,自然作为一种表层意向,与人物性灵融合一体,人物被赋予了更深的意味,人的主体精神沉浸在自然中,达到造化与心灵结合。竹林蕴藏了三姑娘的青春与性格,大自然的灵秀聚成了三姑娘的魂魄,三姑娘与竹林间达成了一种诗情的象征境界,竹林的清幽于三姑娘的清纯,翠竹的生机勃勃与三姑娘的青春健美,竹子的清新挺拔与三姑娘的美丽坚韧形成象征关系。
3、简述《竹林的故事》艺术特点
(1)具有古朴和静美的艺术风格,是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超尘脱俗(2)小说诗化,散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3)重视意境的营造,充满诗情画意
第二篇:闻一多与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比较(定稿)
闻一多与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比较
闻一多与郭沫若是中国文学界不可忽略的两位文学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巨大,他们的浪漫主义诗风有各自的不同,但同时又有相似之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闻一多原名家骅,湖北人,前期新月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她的新诗创作主要集中在1920~1927年间,大部分收入诗集《红烛》和《死水》。1931年发表长诗《奇迹》后,便基本搁下了诗笔。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她1919年开始发表新诗是用的笔名,后以此为号。四川乐山人,从小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广泛涉猎。
闻一多处于抗战时期,曾在清华大学读了9年的书,后又去了美国留学,所接受的思想大部分都是来自外国,在留学期间,怀着对祖国的浓烈思念,写下了《太阳吟》、《秋菊》、《孤雁》等,更是写出了著名的《七子之歌》,留美的他在饱受思念之苦的同时,也慢慢生出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和悲愤,这是他诗风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郭沫若也去了日本留学数十年,在留学初期,深受王阳明思想影响,并接触到老庄哲学,孔子哲学,和印度哲学,感受到了清新恬淡的风味。后又喜欢德国诗人海涅、歌德等,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著作,“对于泛神论思想感受着莫大的牵引”他还喜欢过康德尼采,并接受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厨川白村的文艺理论,以及当时颇流行的新浪漫派和德国新起的表现主义影响。这些对郭沫若的早期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闻一多的诗歌有对爱情和青春的咏唱,对大自然的赞美,袒露他早期做一个“艺术的忠臣”的心曲。后期的闻一多却是从诗境步入尘境最后被反动势力的暗杀谱就了一首壮烈的歌。他的《红烛》《死水》很能体现他的诗风,红烛时期他推崇丁尼生,追求唯美的色彩颇浓,重幻想与联想,显示出济慈的影响。而他的死水,以宁静的调子处理激动的情感,虽然首首诗中都有动荡的激情和浪漫的感伤,体现的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对于20年代新诗情感泛滥之弊,尽了药石的作用。他诗的理论核心内容是讲究“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了这些主张,红烛多为自由体,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有唯美主义的印痕;死水则诗风明显变化,转向格律体,颇具新古典主义倾向,而现实主义精神也有增强。郭沫若就文艺思想而言,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吸收了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主要特征是足尊崇自我,偏重主观,认为艺术史自我的表现,是艺术家一种内在冲动不得不发的表现,强调创作的天才、灵感和激情等等。他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它的成功在于五四时代精神和诗人创作的高度融合统一,它最强烈而集中的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激越的音调、华赡丰美的语言和浓烈瑰丽的色彩,赋予它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女神中随处可见一个“开辟洪荒的大我”的抒情形象,他融着诗人的主观意志与美学理想,以突出的姿态和鲜明的色彩渗透在奇特优美的诗意诗境中,主要以直抒胸臆的姿态出现,在形式方面实践了诗人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资助的艺术主张,这是与他的让感情“自然流露”的诗歌主张相一致的。
闻一多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风形成,存在一些相同之处,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都曾外出留学,接触了较多的外国文学,接受了很多外国思想,又亲历了帝国主义对祖国的压迫与残害。可以说,他们的经历对他们的诗风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各种诗风的形成有很多影响因素,如时代背景,所处阶级,接触到的文学,接受到的思想,各自的经历等等。他们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也受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思想和所接触到的东西都不同,造成了同是浪漫主义诗风但又存在很大的不同和一些相同的原因。
第三篇:郭沫若_闻一多_艾青爱国思想比较论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爱国思想比较论
在中国新诗史上 ,屹立着三位卓越的爱国主义诗人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他们高大伟岸的身 影卓立在新诗王国里 ,熠熠生辉;他们热情洋溢的爱 国诗篇怒放在新诗艺苑里 ,瑰丽夺目。他们用笔 ,用 激情 ,用心血 ,甚至不惜用生命抒写了一曲曲深情的爱国主义壮丽诗篇 ,炳耀千古 ,永照山河!现代爱国三诗人由于出身、教养、经历不同 , 性 情、气质、禀赋各异 ,因而在为祖国、民族和人民而奋斗中显示了很不相同的、鲜明的爱国主义特点。郭沫若出身于峨眉山下一个地主兼营工商业的家庭。他在幼年生活优裕 ,无忧无虑 ,充满着自由而 浪漫的幻想。天府之国 ,自然景色壮丽 , 钟灵毓秀 ,他倘佯于山水名胜之间 ,从小便受到山水文化的熏 陶 ,有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孕育了他的爱国根苗。带 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地方家庭教育开明 ,在家庭成员的影响下 ,他能得风气之先 ,在吸吮祖国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 ,也接受了新式启蒙教育和外国文 化的影响 ,心灵向世界洞开。在“天下未乱蜀先乱” 的四川社会大动荡中 ,少年郭沫若培植了他的叛逆性和反抗精神 ,他曾因不满封建教育反抗黑暗学政而两次遭到斥退 ,后来又参加了国会请愿的爱国风 潮 ,亲历了保路运动、辛亥革命。他曾真诚地接受过 梁启超的思想与文字的洗礼 ,热烈地景仰伟大的革 命先行者孙中山 ,崇拜邹容、徐锡麟、秋瑾、温生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动荡的、变革的、新旧嬗替的时代把郭沫若引上了一条爱国的、反抗旧世界的人生道路和文学道路。
怀着“富国强兵”“、实业救国”的爱国信念 ,郭沫 若东渡日本学医。“二十岁以后 ,他走出夔门 , 几乎 成为无 羁 绊 的 自 由 知 识 分 子 了。”1 急 遽 变 化 的 时代 ,救国图强的爱国主义浪潮 ,使郭沫若迅速充盈了他的爱国情怀;弱国子民所遭受的民族歧视使他产 生了强烈的反帝意识。1915 年 ,为抗拒北洋军阀政 府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他 愤然回国抗争 ,并写下悲愤慷慨的诗篇 ,抒发了报国 壮志。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五四”前夜 ,郭沫若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潜生滋长 ,爱国激情正蓄势待发。
伟大的十月革命风暴、“五四”运动的春雷振聋 发聩地唤醒了郭沫若积聚已久的爱国激情 ,如火山熔浆的奔突 ,他的爱国热情喷薄而出 , 民族的郁积、时代的郁积、个人的郁积都通过《女神》这个喷火口 爆发了出来。《女神》的产生标志着郭沫若的爱国主 义思想已进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轨 道 ,体现了他由旧民主主义者向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飞跃 ,是他以热烈的爱国诗人和暴烈的革命诗人步入社会、步入文学的辉耀的开端。
“五四”以后 ,郭沫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爱国 主义思想进一步沉潜、升华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 经过深入实际革命斗争烽火的锻炼 : 宜 兴 调查、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 , 时代大潮中 , 郭 沫若急流勇进、刚毅坚韧 , 终于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 ,由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战士 ,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一跃成为他正在形成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一个组 成部分 ,达到了现代爱国主义的最高境界。自此以后 ,作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一个
坚贞的爱国者 ,无论是在白色恐怖下首倡革命文学、在流亡异国时进行学术研究、在抗战烽火中转战南北、在国统区协助周恩来同志组织领导抗战文艺工作、在反共高潮中撰写爱国历史剧 ,他总是旗帜鲜明 地坚持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原则 ,把爱国主义思想和 共产主义思想有机结合 ,把爱国行为自觉纳入为阶 级、为民族、为人民而战斗的无产阶级革命事 业 之 中 ,成为继鲁迅之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 的进步的知识分子的旗帜与导师。
郭沫若的爱国主义思想胚胎于山水文化、乡土 观念和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民族传统;萌芽于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动荡;滋长发荣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爱国运动 《女神》就是他爱国思想感情怒放的绚丽的奇葩。大革命的洗礼使他的爱国主义思想飞 跃到一个新的高度 ,花开更艳 ,到了抗战时期 , 他的 爱国主义思想蓬勃伸展 ,终于茁长成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闻一多出身在古之楚地的一个“世家望族、书香 门第”的地主家庭。自幼受到正统的封建文化教育 和士大夫家庭的影响。因此 ,他虽比郭沫若小 7 岁 ,但他身上所负传统包袱、封建束缚比起郭沫若来要 沉重得多。士大夫阶级的根性、阶级意识的局限使 他在爱国主义道路上的跋涉显得举步维艰。闻一多 自小便以忠烈(文天祥)后裔自居 ,向往崇拜历史上 的爱国志士、民族英杰 ,有朴素的民族意识 , 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入了清华学校后 ,接受 了九年系统的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的文化教育 , 他 一方面不满奴化教育 ,滋长了反帝爱国情绪 ,一方面 又沉溺于古代文化之中流连忘返。“五四”运动时 , 他热烈地接受爱国、民主思潮 , 勃发了爱国主 义 热忱 ,但他这时的爱国主义思想还未脱出古典爱国主 义的窠臼 ,手书岳飞的《满江红》可以看做是一个象征 ,较之郭沫若的新爱国主义的鲜明时代性 ,他与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有着更深的渊源关系。
留美期间 ,闻一多身受帝国主义者的民族歧视 和侮辱 ,更加思念祖国 ,由于鄙视资本主义文明 , 他更加热爱祖国历史文化 ,并以振兴光大中华文化为己任。《红烛•孤雁篇》便倾吐了他怀念故国的深情,对祖国山川、历史、文化的赞美 ,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基于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 基于民族危机感 “文化之征服甚于他方面之征服千百倍之”的忧虑 ,1925 年回国前后 ,闻一多开始提倡“中华文 化的国家主义”,并由此而误入歧途 ,一度参与了国 家主义派的一些活动。但闻一多的可贵之处在于 : 他有真诚的爱国心 ,他终身恪守“五四”爱国的、民主 的传统。“五卅爱国诗”向祖国袒露一个坚贞爱国者的赤子之心《死水》集中爱国之火埋得更深、底火更旺。这些都是他区别于国家主义派的伪爱国主义者 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右翼文人的地方 ,是他日后思想 进步的保证和动力。
大革命失败后 ,闻一多主要过着不问政治的书 斋生活。这种政治上的沉默正是不少“民主个人主 义者”通常所持的中间立场 ,不过对于闻一多则另有 深意 ,那就是在爱国主义立场支配下,怀揣火种,潜心整理民族文化遗产 ,是以新的方式继续探索爱国 救国之路。地火在地壳下奔突。书斋中 , 闻一多的思想在缓慢地前进。抗日战争的烽火恢复了闻一多的青春 ,他逐渐认识了人民 ,开始摆脱封建传统观念 的束缚和士大夫阶层的清高矜持。1943 年以后 ,在 抗战后期国统区波澜壮阔的民主运动中 ,闻一多积 极投身民主斗争 ,在斗争中迅速实现了由旧民主主 义爱国主义向革命民主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飞跃。他变得猛、变得快 ,经过长期艰辛的思想跋涉而终于 认识到的救国真理对他来说弥足珍贵。他以“朝闻 道 ,夕死可矣”的气概投入火热的斗争 ,并表现出向 无产阶级政党靠拢、向无产阶级爱国主义转化的意 向 ,可惜的是 ,他还未来得及完成这第二次的飞跃 , 就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献身了。他用自己的鲜血 和生命证明了他对祖国的解放事业及革命事业是忠诚不渝的。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与源远流长的古代爱 国主义传统一脉相承的。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以忠 烈 后 裔 自 居 自 励 是 他 爱 国 主 义 思 想 的 基 础。“五四”时代 , 他 接 受 了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爱 国、民 主 思潮 ,投入时代的洪流。但是“望族”子弟的根性、文化 爱国主义的倾向影响了他选择道路的鉴别力 ,在热烈地寻求救国真谛的艰辛跋涉中“曾不知路之曲直兮”误入歧途。后来在现实的教育、真理的感召和自 身爱国主义恒有的进步因素发展下 ,他清算了身上 残存的士大夫阶级意识和旧爱国主义的局限性 , 逐 步走向人民革命 ,在火热的民主斗争中迅速实现了 由一个有爱国心的民主个人主义者向革命民主主义 者的转变 ,达到了现代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一颗茁壮的向日葵”开出了灿烂的花。
三诗人中 , 艾青出生最晚。与郭、闻不同 , 艾青 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全新的空气中长大的。他 广泛地摄取着“五四”以来的新思潮、新文化、新文艺 的思想营养 ,思想起点较高 ,在摆脱历史惰力方面绝少羁绊。
三诗人中 , 艾青幼年的经历最为奇特。他出身 于江南的一个地主家庭 ,却是由一个贫苦农妇哺养 长大的。他是“地主的弃子、农人的乳儿”,这使他很 早就背叛了他出身的阶级 ,把眼光投向大堰河们及其所属的劳苦阶级。留法三年贫困漂泊 , 令人屈辱 的种族歧视 ,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使他认清了资本 主义的本质 ,激发了他强烈的反帝爱国意识 ,在巴黎 他加入了世界反帝大同盟。怀着报效祖国的壮志 , 他在“一•二八”的炮火中回国 ,而后毫不犹豫地投身左翼文艺运动 ,因宣传爱国救国而身陷囹圄。狱中 的生活磨炼了他的革命意志 ,玉成了他的爱国诗魂 , 他的诗在起点上就与我们民族的多灾多难的土地和 人民取得了血肉般的联系 ,爱国主义与爱民思想的 统一、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的紧密结合是艾青爱国主义思想体系中最突出的特点 ,这一特色使他一起 步就走上了与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相联系 的新爱国主义道路 ,也是他日后走向无产阶级爱国 主义的原动力。
当然 ,艾青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曾经过漫长的漂泊、“孤独的战斗”。童年失怙的精神 创伤 ,从小感染到的“农民的忧郁”,异国半流浪的生 活使他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了共鸣 ,形成了他 早期“时代浪子”的漂泊情愫和傲然独立的诗人观 , 这使他早期诗作中“偶而现出了格调的飘忽”(胡风语),在寻找回到“精神的故乡”———人民群众的路途 上也显得有所顾惜。但无疑 ,他是一个革命的、战斗 的爱国诗人 ,在抗战前的密云期 ,他“更英勇地投身 到革命生活中去 ,在时代的阴暗的底层与艰苦的斗 争中从事创作”,同时 ,又是一个独立不羁的行吟诗人 “悲哀的艾青”。
抗战爆 发 后 , 艾 青 辗 转 于 中 国 的 北 方 , 深 入 战 地、深入灾区。他贴紧大地的胸膛倾听着土地受蹂 躏的痛苦 ,感受着激动于地心的热气 ,胸中回荡着震 荡大地的风雷。他从古老土地的震颤、强韧民族精神的奋发、人民不屈的意志与野性战斗中汲取力量 , 激发起热情与信念。“从小感染的‘农民忧郁’遂升华到新的时代高度 ,时代浪子的漂泊情愫也找到了坚实的归宿。”艾青一跃而成为民族解放战争的歌手、时代的吹号者。他以高昂的爱国热情为复活的土地、为被凌辱与被欺压的人歌唱 ,为浴血奋战的抗 敌将士歌唱 ,奔驰着向着太阳。同时 ,在抗日战争的 炼狱中 ,艾青抛却了知识者那种悲凉、苦痛、孤独、寂 寞和心灵疲乏 ,变得单纯、坚实、顽强 ,真诚地表达了青年知识者走向人民、走向革命的决心。他的爱国 主义正长足地坚实地跨向新的高度。1941 年 ,艾青高擎《火把》来到延安。从此 ,他自 觉地把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汇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革命事业 , 把民族的解放与阶级的解放结合 起 来。
他热情地歌唱延安的革命 ,反映工农兵的生活 ,向远 方的 沉 浸 在 苦 难 里 的 城 市 和 村 庄 送 去《黎 明 的 通 知》,声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 ,歌颂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和反侵略的胜利 ,实现了由革命民主主义爱国主 义向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转变。
艾青的爱国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现代民族生活 的土壤 ,发源于“五四”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 义思潮为它提供了不竭的活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精神给了它充足的日照。艾 青可谓得天独厚 ,学生时代他就阅读了一些爱国的、反帝反封建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 ,获得了马克 思主义阶级斗争的观念 ,在民族意识觉醒的同时就 获得了最初的阶级意识。他先是反叛了自己出身的 阶级 ,留法期间又反叛了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他 的爱国主义思想一开始就达到了与革命民主主义相结合的时代水准 ,并逐步走上与人民大众相结合、与 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的道路。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 烽火为艾青的爱国主义思想举行了战斗的洗礼 , 使 之成为最新最高的爱国主义 ,绽开了美丽的花蕾 ,结 出了丰硕的果实。
综上所述 ,三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是随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深入进展而不断进步的 ,有着鲜明的 阶段性 ,各自反映了他们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面貌。现代爱国三诗人 ,由于他们事业发端的时代特 点和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不同 ,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精神气质和风格 ,这决定了他们表现自己 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和特点。
郭沫若“一出手他已经就在‘五四’前后”,他“是 同新文化运动一道起来的 ,他的事业的发端是从‘五 四’运动中孕育出来的”。1 :447 “五四”时 ,郭沫若是一个刚刚觉醒的热血青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敏锐地感受到“太阳的热和光”“五四”运动使他看到祖国新生的契机与希望。他说“时代的觉醒促进了我自己的觉醒 ,而同时也把我从苦闷中解放了。”他的郁积已久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壮志化作了一种狂热的磅礴的情感 “, 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都“找到了喷火口 ,也找到了喷火的方式”。像火山 爆发一样倾泻而出。就在这“差不多是狂了”的炽热情感中《女神》诞生了。它吹响了“五四”时代激越雄壮的战斗号角 ,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郭沫若说 他“始终是感觉着只有在最高潮时候的生命感是最够味的” “五四”是他事业的开端和第一个高峰。《女神》便是他“最高潮时候的生命感”激荡的产物。为什么郭沫若能够在事业的发 端期便出手不凡、一鸣惊人呢 ? 这与他积郁已久的爱国激情的喷发分不开 ,也与他的气质、性格和才情以及思想情感方式有关。蜀中雄丽的自然山水陶冶了郭沫若阔大 不羁的浪漫情怀 ,辛亥前后的社会动荡培植了他的反抗精神和“一切彻底”易走极端的个性 ,中外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引发了他的英雄崇拜倾向。他感情 热烈奔放 ,胸襟开阔恢弘 ,性格坦率豪迈 , 精神视野 十分开阔 ,思想敏锐 ,加之才华过人、精力四溢。这 种艺术气质和个性与“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骤 然相撞 ,便爆出了“海涛的音响 ,雷霆的声音”,豪气 如虹 ,伟绝一世。由“五四”青春期所激发出的理想主义、反抗精神、创造精神和郭沫若的创作个性的契合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情感方式。这种独特思想情 感方式一直贯穿了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阶 段 ,如同《女神》中的“火凤凰”一样 ,在中国革命的各 个历史关头 ,郭沫若总是“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勇猛搏击 ,呼啸而前。他不仅是浪漫的 诗人 , 而且还以诗性的、感情外溢的心灵去创 作 小 说、散文、戏剧;他又是坚贞不渝的革命家、著名的学 者、文化新军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他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无论何时总是保持极大的革命热忱 “, 有笔的时候提笔 ,有枪的时候提枪”,具有文艺复兴时 期的巨人特征。
闻一多是“五四”落潮期以诗集《红烛》而步入社 会的。《红烛》反映了他“五四”开眼后的民族民主意识、青春的觉醒和对理想的憧憬 ,但与创作于同一时 期的郭沫若的《星空》一样 ,也反映了在时代的躁动 郁闷下的苦闷与求索的矛盾心情 ,带有浓厚的感伤 和迷惘。只是郭沫若很快告别了“低回的情趣”、“虚 无的幻美”,重振健翮 ,向黑暗现实搏击;闻一多则徘徊歧路、步履蹒跚。“五四”前后的闻一多基本是一个刚冲出旧垒还背负着沉重的传统包袱的旧民主主义爱国主义者。封建士大夫家庭清流拒俗、讲风骨重气节的家风养成了他清高、狷介、劲节、刚烈的性格;以忠烈后裔自居与自励赋予他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取义的品格;正统的封建文化 的 教 育 也 给 他 套 上 了 无 形 的 精 神 桎 梏。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对古国文明灿烂历史的追往是他走向爱国的起点 ,同时又限制了他的视野 , 成了他 爱 国 主 义 思 想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障 碍。生 于 楚 地 ,继承了楚骚浪漫主义的流风遗韵 ,有罗曼蒂克的气质、热烈丰富的感情和奇丽弘伟的想像 ,然而儒家文化的教育及以“中和”为理想、以“含蓄”为正宗的 古典审美规范又折服了他 ,使他总是和于纵情与抑 情的冲突之中。这种种矛盾集于他一身 , 使他在很 长 一 段 时 期 内 “矛 盾!冲 突!”“一 误 再 误”。
在政治上 ,他爱国 ,但保守 ,有热情 ,却天真。在伦理 方面 ,他接受了个性解放、自由恋爱等现代观念 , 但行为方式仍不脱传统 “发乎情而止乎礼”, 所谓“浪漫‘性’我诚有的 ,浪漫‘力’却不是我有的”。艺术上 ,性情热烈丰富、想像狂放不羁 ,但却总是刻意追 求冷静、理性规范。生活上 ,他天性慷慨 ,爽直磊落 , 以意行事 ,不顾利害 ,但却偏要学做“老成懂事”的风 度。这种充满矛盾的思想情感方式体现了过渡时期 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矛盾 ,在很长时间内影响着闻一多的创作和学术。如他自己所说 “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 ,火烧得我痛 ,却始终没有能力(就 是 技 巧)炸 开 那 禁 锢 我 的 地 壳 , 放 出 光 和 热 来。”5 :316 他把这种矛盾归结为没有技巧是不确的 , 究其实则是因为缺乏有力的思想武器炸开那禁锢的 地壳 ———阶级立场的限制。不过 , 闻一多的忧国忧 民献身救世的情操、忠贞不渝的爱国心常常冲破禁 锢的地壳夺路而出 ,发出耀眼的光和灼人的火。因 而 ,他在爱国路上的跋涉虽举步维艰 , 却也遒劲非凡。他虽然很长时间游离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航道 ,但却以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而名世 ,比同时代的 另一些诗人带有更鲜明的爱国色彩。
艾青热情敏感、善于感受、耽于思索、性格内倾、思想深沉早熟。童年时代感染了“农民的忧郁”,异国流浪生活形成了他的“漂泊的情愫”, 铁窗生涯炼 就了他 从 黑 暗 中 窥 见 光 明 的 眼 睛。在 生 活 的 炼 狱 里 ,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 ,造就了他忠实于 生活的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 ,铸造了他对光明和理 想强烈渴望和追求的人生信念。反抗黑暗和歌颂光明是他 诗 歌 的 两 大 母 题。由 于 对 人 民 苦 难 感 同 身 受 ,对社会现实有深切了解 ,艾青的反抗在略带忧郁 的音调中渗透着深沉的野性的战斗激情 ,不浮泛 ,不空喊 ,而是逼视现实生活的冰层 ,揭示生活的真谛。同时 ,艾青对理想的呼唤、对光明的歌颂 , 也不是一味天真、热烈 ,用“过于殷切的期望去装扮黎明”, 而 是强调光明的来之不易 ,要靠牺牲和奋斗去换取 ,在 昂扬乐观的音调中也流露出感怀、奋发与壮烈。
艾青的这种感受世界的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气质与中国革命的炼狱历程 ,尤其是抗日战争的 持久性、艰苦性十分吻合。因而 , 在抗战时期 , 艾青 才成为“那个时代的领唱歌手”。在民族革命战争的 血与火的洗礼下 ,艾青的这种思想情感方式也更顽 强、深沉和成熟 ,在运用新诗以传达恢宏深沉的民族感情和时代精神方面 ,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艾青的 诗思扎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 ,艾青的情感充满了思 想的力量和哲理的深意。
概括地说 , 郭沫若的思想情感方式是爱国 ——— 革命创造型。其特征为 : 政治热情高 , 思想敏锐 , 富于探索和创造精神 ,善于接受新思潮的影响 ,勇于站 在革命的风口浪尖上搏击。其理想色彩浓厚 , 着眼 于民族新生的辉煌前景 ,热切地呼唤和追求新的社 会 ,奋不顾身地寻求光明、创造光明。由此引发出一 种理想化的激昂 ,富有爆发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 具有理想光辉照耀下的激情性特点 ,带着“五四”青春 期的乐观、昂奋、光明、温暖与锐气英风。其爱国表 现是宏观的、多方位的。我们可以把时代的弄潮儿、革命的急先锋、英雄浪漫诗人、“五四”巨人等称号加 之于郭沫若的名字之上。
闻 一 多 的 思 想 情 感 方 式 是 爱 国 ———文 化 建 设 型。其特征为 : 文化意识、文化色彩浓厚。在 20 世 纪东西文化大撞击中 ,出于对民族文化精英的酷爱 和创造民族新文学的强烈愿望 ,着眼于弘扬民族历 史文化 ,激发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着重点在新诗的建设及文学遗产之整理。其爱国表现主要集中于文化文艺领域 ,有文化爱国主义之倾向。由于游离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航道 ,且缺少开阔的文 化选择意识 ,故爱国境界略嫌狭窄、充满矛盾 , 时而 热切呼唤 ,苦苦追寻;时而披荒大叫 ,悲愤填膺;时而 行动飘忽 ,独善其身 ,有如戴着镣铐的跳舞 , 虽竭尽心力然力不从心 ,显得悲壮莫名 ,具有文化精神笼罩 下的抑情性特点 ,表现了过渡时期深爱传统文化的 知识分子特有的矛盾、迷惘、焦灼和深沉的郁愤。
艾青的思想情感方式是爱国 ———人民解放型。其特征为 :以爱民思想为核心的民族解放观 ,爱民思想深厚、现实感强。其爱国是具体的 : 爱国就是爱人 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国;其目标明确 : 驱逐日寇 , 推翻 腐朽反动的专制制度 ,建设独立、民主、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其行动切实 :以诗歌为武器投入民族革命战争 ,反对侵略 ,暴露黑暗 ,揭示苦难 , 号召战斗 , 尽一 个民族诗人、时代号兵的天职。忠实于时代和人民 , 坚持诗歌的人民性、现实性和战斗性。既着眼于民 族解放的辉煌前景 ,又正视民族灵魂再造的艰巨任 务 ,既讴歌民族的奋起、战斗的豪情 ,又抒写现实的苦难、战争的严峻 ,由此而交织出既悲愤、忧郁 ,又壮 丽、昂扬的情感旋律 ,具有基于生活的理想思考与炽 热激情相结合的情智特点 ,显示了在空前的民族灾 难和空前的民族奋战中我们民族的成熟。我们如果 用人民诗人、民族解放战争的歌手和时代的吹号者来称之于艾青 ,他是完全可以当之无愧的。
第四篇:陈炳文工作总结
陈炳文
2011-12-09
因对宏发企业精神“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认同,为学习体会这种企业文化,拓展知识、累积经验、锤炼智慧,于2011年10月8日走进宏发这个大家庭,现服务于宏发本部企划生产部。检讨是改善的前提,改善是进步的源泉。通过工作总结与检讨,可以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缺失,并以此为契机,改善自我、超越自我。藉此试用期将满之际,特就入职以来的学习、工作等方面情况向各阶主管汇报如下,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学习情况
入职的第一天,部门经理找我面谈,布置了实习期的工作学习计划,并提供了很多的新人培训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和OA系统中的归档文件,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我对自己的评价是:融入企业文化比较快,适应工作环境比较好,工作积极性高、责任心强。这一切,首先得益于以下三个阶段的学习:
㈠ 成品车间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来到装配一部进行生产实训,再次步入基层,感到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与亲切,再次感受到基层员工的辛酸与坚韧。部里的同事,上至部长下至员工对我都挺热诚的,在她们的帮助与支持下,很快学会了继电器的基础知识,生产工艺流程,班组工作事务(工作安排,人员调动,现场确认,6S管理,生产进度跟踪,换单管理,异常处理,报表填写等事务)。
㈡ 零件车间实习
这段时间维持两周,先跟随零件计划熟悉ERP系统应用、零件属性(名称,图号,编号等)以及零件计划岗位知识。然后进注塑车间、金工车间、电镀车间实习。在零件车间主要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车间的组织结构,人员信息。
2、车间的设备型号及其适用于制造零件类型。
3、各种零件的材料,模具信息,产能及加工工艺。
4、车间调度岗位知识及排产方式方法。
5、常见异常事件处理方法。
㈢ 生产准备计划岗位知识学习
这个岗位对口的部门比较多,对协调沟通能力的要求较高,对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比较高,除了要懂得计划员必须具备的管理知识之外,还要懂得机械设计及模具制造工艺知识,所以这个岗
位更能锻练人,更具有挑战性。
时间过得很快,在这个岗位上学习已经一个月有余了,这段时间里主要学习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模具中心学习模具结构,生产工艺,排产方式方法。
2、通过认真学习《模具制造、检验、储存、维护管理规定》,掌握了模具制造及应用过程,模具制造管理,模具存储维护,模具事故处理、隔离、报废等流程知识。
3、学会根据《公司生产计划》及《新品开发计划》来编制《生产准备计划》。
4、学会根据《生产准备计划》编排月度模具设计及制造计划。
5、掌握模具设计及制造计划跟踪考核方法。
6、掌握模具设计更改下单及跟踪考核方法。
7、掌握模具ERP使用及PDM会签程序。
二、工作情况
在企划生产版块,主要是生产计划安排及生产管理两大方面的工作。虽然之前有从事过计划类工作,但在宏发,我是一名新人,在产品、人员方面,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主要以学习为主,在学习中工作。两个多月来,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㈠ 成品车间班组工作
通过一周的学习,班长开始让我代理班长职务一周,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1、开早会,总结前一天的工作完成情况,布置当天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及传达部门下达的信息。
2、监督6S工作,及时纠正员工不合理操作及不良习惯。
3、独立进行排产并下发排产单,填写各种生产报表。
4、设计抹布架标识,改变了原来员工乱拿抹布又没按规定放回原位的现象。标识张贴上去之后,责任明确,员工也非常清楚自己的抹布应该怎样叠放,放在何处。
5、设计校正人员按时登记产量表,原来还没有这个表格的时候,校正人员经常会忘记自己的产量,造成校正所报产量与后道产量不合,表格设计出来之后,校正人员每小时填一次产量,这样下来,校正产量误报问题得到解决。
6、与生产调度员、工艺员、物料员一起处理了115F外壳缺料异常;联系工艺员处理了一项设备异常。
7、收集各工序人员产量数据,通过重新调整各工序人员数量及位置,使流水线流得更顺畅,产量也有相应的提高。
㈡ 生产准备计划工作
1、参与编制2012年生产准备计划。根据《2012年宏发本部生产计划》,《2012年新品开发计划》并结合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有用数据,测算2012年模具工装及备件的需求情况编制出2012年的生产准备计划。
2、参与编制2011年12月份模具设计滚动计划。根据2011年生产准备计划、老品模具使用情况及使用车间提出的模具补充申请以及11月份未完成项目编制12月份模具设计滚动计划初稿。组织模具中心、金工车间、自动化研究所讨论并确定模具设计计划。
3、参与编制2011年12月份模具制造滚动计划。根据新品开发计划,现有模具使用情况,上月未完成项目并结合模具加工进度编制12月份模具制造滚动计划初稿,组织模具中心讨论并确定模具制造计划。
4、参与2011年11月份对模具中心模具设计、制造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模具车间奖金计提办法》、《模具计划完成率考核办法》、《模具维修考核办法》对模具中心11月份奖金计提进行审查、考核。
5、模具设计更改下单及跟踪。认真阅读设计所分发的设计更改通知单(通知单有两种形式:书面的产品设计更改通知及OA下发的技术通知单,充分理解设计师的意图。根据现有模具状况及零件库存情况合理安排模具更改计划,实时跟踪并考核更改完成情况。从接手这项工作到现在总共完成塑模更改19副,冲模更改25副。
6、老品补充新模具试流跟踪。新模具制造完成,按《试流管理规定》安排对新模具进行试产及试流。对需试流的注塑件、金工件跟踪注塑车间、金工车间是否在3 个工作日内完成生产并提交OA试流单;成品装配部门是否在4 个工作日内(需经绕线,7个工作日)完成试流。对无故拖期的人员,给予相关责任人或其部门主管30元处罚。
7、参与生产调度会,跟踪考核会议决议。到目前为止,总共参加了四次调度会,从刚开始什么都听不懂到现在基本上能够把整个会议的精神记录下来并形成会议决议。
三、心得体会
通过两个月的工作,个人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1、宏发是一所大学校―工作中学习无止境、创新无止境。在公司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系统,各项工作流程非常清楚、表单十分详尽,大到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小到一个专案、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流程,都是我学习的机会、都有我学习的地方。当然,制度完善了、文化成熟了,是不是就没有创新的空间了呢?也不是!我觉得做工作就是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这就需要在工作方法的创新上下功夫。创新也不是对以往经验的否定,好的原则和方向一定要坚持,否则就容易犯错误。
2、工作中要常怀感恩的心、感激之情―感谢主管给我历练的机会。入对产业、选对公司、跟对主管、做对的事,工作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来宏发工作后,我庆幸自己遇到了魏经理、潘助理还有各位好同事,他们毫无保留地教方法、授经验。我非常感激主管的栽培,始终带著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工作,珍惜每一次历练的机会,认真、专注、负责任地去做,心中时刻牢记一个概念:工作一定要做好。
3、团结就是力量―团队合作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孤掌难鸣,任何一个人离开团队的支持,既便有再大的本事,也难以取得长久的成功。记得在一部带班的第一天,巡线的时候,发现个别工序很堵,因此想调动个别人来填补拥堵的岗位,可是居然没人愿意听我的。那个时候感觉就是很失败,也体会到再好的想法和制度,如果没有团队的支持与协作,那都是一纸空文。在第二天开早会的时候,我特意提到此事,并分析说明人员调动的原因以及预期能产生的效果。通过这次沟通之后,在后面的几天里再也没有出现“不听调”的现象了。
4、关于执行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一个执行力强的工作团队,其项目推进及完成速度极快。对于这方面,在工作中我是这么做的,我会主动给自己定下时间表,需要当天完成的,绝对不拖到第二天;需要这个星期完成的,绝对不拖到下个礼拜;这一切,关键在于对待工作的一种责任感、一颗事业心。虽然,这不是执行力的全部,但是我相信,随著工作的深入,我会做得更好的。
四、发展愿景
1、继续学习,积累经验,为服务集团、服务同仁打下坚实基础。
2、尊重主管,服从管理,向绩优同仁学习,各方面争做同仁的楷模。
3、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公司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4、专注重复,挑战自我,坚持创新,不断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五、明年工作计划
1、根据2012年生产计划执行的实际情况,每月底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模具设计任务、制造项目评审,合理安排模具制造,严格控制实施进度,确保模具产出与实际需求相符。
2、结合股份公司产品结构调整要求,2012年生产准备工作将继续服务于股份公司各企业核心技术模具开发,并确保各项目按预定进度完成。
3、2012年新模具制造将会有所减少,模具中心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模具维护上来,加大模具维护的考核力度,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4、2012年模具、工装计划按3个月滚动计划实施。严格要求各使用部门积极配合,提前做好模具、工装的需求申请。另外,修订模具中心考核体系,激励模具中心更好的完成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确保各项计划项目按进度完成。
5、由于本部金工、电镀、注塑车间明年将划归金越公司,涉及到财务的独立核算问题,今后金工和注塑的模具订制均以合同的方式进行,因此2012年还要做好模具合同评审管理及相关程序文件修订并转变原来的工作观念。
6、为了更好地执行精益生产战略,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在编制模具设计计划的时候,严格把关,不设计生产没必要补充的老品新模具。
结束语:心胸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加盟宏发股份是我期待已久的夙愿,现在实现了,我非常感激给我这个机会的各阶领导。有公司提供的广阔舞台,有领导的信任和栽培,有同仁们的支持和配合,我将遵循“规范自我行为,养成良好习惯;认同企业文化,融入公司环境;积极主动学习,树立正确目标,坚定信念;冲刺美好梦想,追求绚丽人生”的方向继续努力。
我深信:我的梦想,将从这里延伸到未来!
以上是我入职以来的工作心得报告,恳请各级领导指正。
第五篇:吴文炳烈士事迹
吴文炳,长沙县双江镇(原尊阳乡)人,1887年9月6日生。辛亥革命爆发后,其带头推翻帝制,推行义举办校。1926年加入共产党。他参与开展农协运动,办农民夜校,建自卫武装。
妻子吴杨氏和儿子吴学谦也分别加入共产党、共青团。“马日事变”后,全家和农协会员们一道坚持地下斗争。1928年春,吴文炳在长沙县委书记吴本德指导下组建长沙游击队,任大队长兼书记,并在双江华坡和金井河畔办起两个农会哨棚。县团防局多次围捕,并勾结土豪劣坤血洗尊阳区,致使100多革命者惨遭杀害。吴文炳带领游击队惩处了当地3个罪大恶极的土豪劣坤,他告诫游击队:“革命不怕流血牺牲”。
一日夜,吴文炳召集队员开会。不料叛徒告密,他们被团防局包围,20多人被捕,关押在司门口监狱。敌人欲从吴文炳口中获取长沙县地下党的情况,对他进行威逼利诱审讯。但吴文炳视金钱名利如粪土,痛骂敌人一番。
敌人对吴文炳进行三次酷刑拷打。他的鲜血染红墙壁,仍是一言不语。敌人将其儿子吴学谦等三名队员一并押进刑室,欲以骨肉亲情来刺激吴文炳。但四颗赤心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吴文炳和儿子及两名队员终被敌人杀害。
1930年7月,尊阳区成立农民赤卫队,吴文炳之妻继承夫志,继续革命后勤工作。同年9月,其妻吴杨氏也被“铲共义勇队”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