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谈创作(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3:1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汪曾祺谈创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汪曾祺谈创作》。

第一篇:汪曾祺谈创作

毕飞宇

愚昧是什么?愚昧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愚昧是一种当时令人绝望而事后让人发笑的知识。

我经常告诉我的儿子,无论多大的事情,哪怕这件事看上去远远超出了你的能力,你都不要惧怕它。“不可能”时常是一个巍峨的假象。在它启动之后,它一定会产生顽固的、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惯性,你自己就是这个惯性的一部分。只要你不停息,“不可能”只能是“可能”,并最终成为奇迹。

最后说两句:

一、有人问我,如何成为一个作家?我说,坚持写30年,不要停止;

二、我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我最大的、最可以依赖的才华是耐心。

在水上行路的人都有流水一般的耐心。水从来都不着急,它们手拉着手,从天的尽头一直到另一个尽头。

汪曾祺 《捡石子---当代作家选集丛书》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这可以说是我的文学主张。我说我说说的“现实主义”是能容纳各种流派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不应该排斥,拒绝非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作品,或多火烧,都要掺进一点非现实主义的成分。这样的现实主义才能吸收一点新的血液,获得升级。否则现实主义就会干枯,老化,乃至死亡。但是我的作品的本体,是现实主义的。。我所用的方法,尤其是语言是平易的。我的小说基本上是直叙。偶有穿插,但是还是脉络分明的。我不想把时间程序弄的很乱?有这个必要吗?我不大运用时空交错。我认识小说是第三人称的艺术。小说如果出现“你”,只能是接受对象,不能作为人物。“我”作为读者,和作品纵有个距离的。不管怎么投入,总不能变成小说中应该用“他”来称呼的人物,感觉到他的感觉。这样的做法不但使读者眼花缭乱,而且阻碍读者进入作品。。修辞立其诚,对读者要诚恳一些,尽可能写的老实一些。

。。似乎有所开悟:作品的空灵,平实,是现实主义,还是非现实主义的,决定于作品所显现的生活。生活的样子,就是作品的样子。一种生活,只能有一种写法,这样,一个作品才能多样化。《天鹅之死》的跳芭蕾舞的演员和天鹅,本来是两条线,只能交织着写。《小芳》里的小芳,是一个真人,我只能直叙其事。虚构,想象,夸张,我觉得都是不应该的,好像都对不起这个小保姆。

《汪曾祺》文集自序 小说

得有思想性。

小说当然要有思想。我认为,思想是小说首要的东西。但是必须是作者自己的思想,不是别人的思想。一个小说家对雨生活要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索,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对雨生活的思索是十分重要的,要不断地思索,一次必一次更深入的思索。一个作家于常人的不同,就是对生活思索的更多一些,看的更深一些。《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文学传统》

我这几年比较注意传统文学的继承问题。我自小接触的两个老师对我的小说是很有影响的。中国传统的文论,画论是很有影响的。归有光。每天读一篇桐城派的文章。桐城派是中国古文的集大成者。不能完全打倒。他们讲文气贯通,注意文章怎样起怎样落,是有一套的。中国散文在世界上是独特的。“气韵生动”是文章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年轻人只从翻译小说,现代小说来学习写小说,忽视中国的传统的文艺理论,是太可惜了。

《道是无晴却有晴》

生活是第一位的。有生活,就可以头头是道,横写竖写都行;没有生活,就会捉襟见肘,或者,瞎编。

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在一个作品里,必须具体化为对于所写人物的态度,感情。对于人或者事的态度,感情,大概有这么三种表达方式。一种是“特别的说出”。作者唯恐标人不理解,在叙述,描写中拼命加进一些感情色彩很重的字样,甚至跳出事件外面,自己加以评述,抒情,发议论。一种是尽可能地不动声色。许多西方现代小说的作者就尽量不表示对于所写人物,事情的态度,非常冷静。比如海明威。我是主张作者的态度是要让读者感觉到的,但是只能“流露”,不能“特别的说出”。作者的感情,态度最好融化在叙述,描写之中,隐隐约约,存在于字里行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小说笔谈》

倾向性不要特别说出。

怎样表现倾向性?中国的古话说的好:字里行间。

《小说创作随谈》

第三我谈谈结构技巧问题。。他讲了一句话,对我的整个写作是很有知道作用的。“要贴到人物来写”这是什么意思?以我的理解,一个是他对人物很重视。我觉得在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或者是主导的,其他各个部分是次要的,是派生的。当然也有些小说不写人物,有些写动物,但那实际上还是写人物;有些着重写时间;有些小说甚至也没人物,也没时间,就是写一种气氛,那当然也可以,我过去也十堰过。但是我觉得,大量的小说还是以人物喂猪,其他部分如景物描写等等,都还是从人物中派生出来的。现在谈我的第二点理解。。我认为第二册鞥意思是指作者和人物的关系问题。作者对人物是站在居高临下的态度,还是和人物站在平等地位的态度?我觉得应该和人物平等。当然,讽刺小说除外,那一般是居高临下的。因为那种作品的人物是讽刺的对象,不能和他站在平等的地位。但对正面人物是要有感情的。沈先生说他对农民,士兵,手工业者怀着“不可言说的温爱。”我很欣赏温爱这两个字。他没有用“热爱”而用“温爱”表明与人物稍微有点距离。即使写坏人,写批判的人物,也要和他站在比较平等的地位,写坏人也要写的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还可以有一点“同情”。这样,这个坏人才是一个活人,才是深刻的人物。作家在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要和人物融为一体。我说大部分时间,不是全过程,有时要离开一些,但大部分时间要和人物贴的很紧。人物的爱了就是你的爱了。不管叙述也好,描写也好,每句话都要从你的肺腑中流出,也就是从人物的肺腑中流出。这样紧紧地贴着人物,你才会写的真切,而且才可能在写作中出现神来之笔。第三,沈先生所谓“贴到人物写”我的理解,就是写其他部分都要附丽于人物。比如说写风景也不能于人物无关。风景就是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也是人物对于周围环境的感觉。风景是人物眼中的风景。大部分时间要用人物的眼睛去看风景,用人物的耳朵去停声音,用人物的感觉去感觉周围的事件。你写秋天,写一个农民,只能是农民感觉的秋天。如果贴着人物写景物,那么不直接写人物也是写人物。我认为“气氛即人物”,讲明白一点,即是全篇每一个地方都应浸透人物的色彩。叙述语言应该尽量于人物靠近,不能完全是你自己的语言。对话最好平淡,简单,就是普通人说的日常化,不要在对话里赋予很多诗意,很多这里“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

另外谈谈语言的问题。我的老师沈从文告诉我,语言只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准确。一句话要赵一个最好的说法,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结构。大体上是两种结构,一种是比较严谨的结构,一种是比较松散的结构。我倾向于松散,主张按照生活的本身形式来结构作品。。我欣赏中国的一个说法,叫做文气,我觉得这是必结构更精微,更内在的概念。什么叫文气?我的解释是内在的结构。“桐城派”提出,所谓的文气就是文章应该怎么起,怎么落,怎么断,怎么怜,怎么顿这样的一些东西,讲究这些东西,文章内在的节奏感就很强。。我觉得如果掌握了文气,比讲结构更容易形成风格

“揉面”----谈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口语最大的不同是精炼。其次还有字的颜色,形象,声音

小说的语言是视觉语言,不是说他没有声音。前文已经说过,人的感觉是相同的。声音美是语言美的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对文字训练有素的人,是会从字上看出他的声音的。中国语言因为有调,即四声,所以特别富有音乐性。讴歌搞文字的人,不能不讲一点声音之道。“前有浮声,则后有切想”,沈约把语言声音的规律概括的很扼要。简单的说,就是平仄声要交错使用。一句话都是平声或者都是仄声,一顺边,是很难听的。写小说不比写诗词,不能有那样严的格律,但不能不追求语言的声音美,要训练自己的耳朵。

关于小说语言(札记)语言是本质的东西

“他的文字不仅是表现思想的工具,似乎也是一种目的”闻一多:《庄子》

语言不只是技巧,不只是形式。小说的语言不是纯粹的外部的东西。语言和内容是同时存在的,不可剥离的。语言决定于作家的气质

“文气论”是中国文论的一个渊源流长的重要的范畴

韩愈提出“气盛言宜”作家思想充实,情绪饱满。他第一次提出作者的心理状态与表达的语言的关系

桐城派把文气论说的很具体。他们所谓的文气,实际上是语言内在的节奏,语言的流动感。“文气”是一个精微的概念,但不是不可琢磨。刘大櫆认为文之能事分为三个步骤:一神气,“文之最精处也”;二音节,“文之稍粗处”;三字句,“文之最粗处”。桐城派很注重字句。论文章,重字句,似乎有些卑之无甚高论,但桐城派老老实实的承认这是文章的根本。刘大櫆说:“近人论文不知有所谓音节者,至语以字句,则必笑以为末事。此论似高实谬。作文若字句安顿不妙,岂复有文字乎?”他们所说的字句,说的是字句的声音,不是他的意义。刘大櫆认为:“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直。”“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如何以字句准音节?他说得非常具体。“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一字之中,或用平声”

第二篇:谈汪曾祺《受戒》

谈《受戒》——宛如邻家一曲歌

关键词:感情基调 语言风格 人物性格 情感挖掘 美的对比表现 内容提要:《受戒》是汪曾祺先生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清新淡雅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为人称道。他曾说:“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是他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本文试图通过对《受戒》这一小说的品读,体会人物形象,赏析他的语言和感情基调,略谈文中涉及到的民俗和情感的表现。

还得第一次看《受戒》,在初中一个假日的下午,有着懒懒散散让人晕眩的阳光。空气里弥漫着百无聊赖的味道,我在书柜里翻找,翻开一本《现当代名家作品选》,顺势就趴在床上看了起来。在那个静谧的水城,少女隔水抛过的莲蓬在日光里放肆的明亮。在明海与英子荸荠田的嬉戏里,我忘记了窗外闷热的天,聒噪的蝉。只记得一只水鸟扑鲁扑鲁地飞过,翅膀扇动着湿的,带着淡淡腥味的芦苇风。一阵一阵芦苇风荡漾过来,往脑子里灌注着清新的氧气。

语言风格。

《受戒》——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水墨画,明丽而生动,角落里带着点点墨渍,却给画面添了几分耐人寻味的真实感。平平静静的写意,骨子里却又带着看似绵薄的力量。合上画卷,最后在心里回荡着的是恬恬淡淡的荸荠的清甜。正如作者所说:“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受戒》正是这样一部诠释着独特美感的作品。情节多以对话形式进行,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小说将复杂的语言通过人物的对话表达出来,简练而生动。语言平实,不加矫饰。长短句错落有致,通俗而有趣。

感情基调。

汪曾祺的小说,读来有一种沈从文的味道,他笔下的庵赵庄就像《边城》里的凤凰,是一座被水浸润包孕着的小城。作者始终是用一种轻松愉快的笔调来书写。老实说,有些小说读起来是很吃力的,它在发现丑陋抨击社会现实的同时,一点一点地刺杀了读者审美的愉悦。像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和《红高粱》,黒孩的遭遇给人一种施虐与受虐的痛楚,而红高粱里的活剥人皮,则让人从骨子里感到战栗。虽然悲剧艺术历来被称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正剧,但是这样的作品读完是不轻松的,它让人在受到故事的震动之后,最后留下满腔的震撼和悲悯,仿佛咀嚼着陈年的老茶,苦味涩味充斥着口腔的每一个细胞。然而,《受戒》正是这沉重逼仄中的一种点缀,一缕钻入鼻息的爽风。

对美的表现。

美与俗的对比。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却叫“当家的”,这三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一类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人,而汪先生笔锋一转说道:“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确确实实干的是当家的职务”将这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化为正常的逻辑,平平淡淡地渲染开——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钱,——要不,当和尚干什么?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了。

“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这几句话的自然流露,将出“婊子”,出“和尚”这些原本会让人尴尬的字眼,与“箍桶的”“弹棉花”“画匠”这些普通的民间艺术相提并论,混淆了他们的界限。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丽。对于这些情况,他并不是一味的摆出高姿态去批判,而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对他们有所讽刺,而更深刻的是从这些风俗里提炼出人性的美好。

对情感的挖掘。

初恋是最美好最动人的情感,汪先生笔下的主人公明海和英子正给人这样一种青涩的美好。关于初恋,有许多让人记忆深刻的东西,正如前段时间风靡的《初恋这件小事》,亲手种的白玫瑰,咬了一口的苹果,贴满照片的日记本,构成了初恋的框架,让人过目难忘良多感触。而《受戒》中,这种朦胧情感的表述淡到了极致。小到仅仅是一个动作:“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小到仅仅是一句话。当明子的打场号子响彻谷场时,“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一十三省数第一!’”。小到仅仅是一串小小的脚印。英子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这种痒痒的感觉搞乱了小和尚的心,透过小和尚也给我们一阵悸动。

这一部闲适清雅的作品,这些语言和情感,艺术表现都实现了互相的渗透。最后,小和尚还是烧了戒疤。在受戒之后,英子大胆的说出要给明海当老婆,明海害羞地默许。回到庵赵庄,又有什么新的故事?明海和英子到底有没有在一起?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片水乡,船桨拨动水花哗啦哗啦的乐音里,有两个少年,活在他们的自己的朦胧世界里,却给了我们无限的感动。

就像是邻家小儿女嬉戏哼唱的一曲婉歌,《受戒》没有华丽的伴奏,没有高超的演绎,就像拨浪鼓中声的梦呓,温温软软,荡进了心底最柔软的一隅。

第三篇:1汪曾祺小说的创作成就A

1汪曾祺小说的创作成就汪曾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大淖事》、《受戒》等。汪的小说有着独特的地:(1)小说大多取材于其故乡高邮的生活旧事,很少涉及现实生活,具有回忆性特点。(2)有着浓厚的“散文化”氛围。情节上,描绘故乡民俗风情,小说显出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结构上,汪曾祺的小说结构是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构建的,也就是按照生活“本来的原貌”来描写的。常常先写环境,再写人写事。小说中充满文艺性的叙事,以散文化的笔法写小说,小说成了弥漫氛围的“抒情散文”。不讲究情节,人物的刻画。如《大淖记事》用一大半的篇幅来铺叙风情民俗。语言上,叙述古朴自然,语言简洁干净,雅俗互化。(3)小说融入了中国传统儒道的哲学意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存意识。《受戒》通过描绘佛门子弟世俗的生活场景,赞颂了苏北乡镇返璞归真的人性美。意义:汪曾祺小说文体贡献无疑是独特而巨大的,从当代文学史角度来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汪曾祺小说文体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促进了新时期小说观念的更新。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受到废名和沈从文的较大影响.汪曾祺继承了以废名和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小说家创作上“文体风格趋于生活”的共同特点和“随笔风格的小说”的主张,主张消除小说的戏剧化设计,展示生活的本色,写作自自然然的散文化小说。萧红40年代创作的《呼兰河传》虽也是散文风格的小说作品,因其故事性不强而被忽视。新时期汪曾祺的出现,连接上了这种被中断和遗忘的小说风格。汪曾祺小说在文体上的创造,又影响着阿城、贾平凹等一些小说和散文家的创作。表现特定地域的民风民俗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80年代小说创作中最为流行的方式和观念。汪曾祺关于“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的观点,对“寻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汪曾祺之后,在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和反思,对小说文体进行大胆地革新,以及突出小说本身的文学特质等,都成为了一股潮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汪曾祺的小说连接了被中断的抒情小说传统,并给后来的写作者以深远的影响。2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1、开创“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2、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3“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1、借鉴西方小说形式,通过自己的转化、发挥以及个人的独立创造,以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例如:《狂人日记》(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等。

2、追求表达的含蓄、节制以及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例如:《故乡》里那幅“神奇的图画”、祥林嫂最后的“肖像”等。总上,鲁迅的《呐喊》、《彷徨》通过独特的取材,视角和模式,向人们展示了其“反抗绝望”的鲁迅哲学内蕴;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既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结果,也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经验的结果。因此,不愧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3阿Q的形象1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

2、阿Q还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深恶造反、“男女之大防”。是个集中了较多国民劣根性的艺术形象。

3、阿Q革命观中还夹杂着许多落后的观念。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因此,阿Q是一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灵魂”。4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成就《狂人日记》的思想是:“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揭露得异常深刻

1、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

2、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3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代意义。

2、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5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1)鲁迅小说真实地再现了现实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特征。作品为我们塑造了阿Q、孔乙已这些鲜明、独特的艺术典型。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1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

2、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文学史上的意义:《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

1、它以彻底深刻的反封建思想,以渗透于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在未庄、鲁镇这种生活环境里,正是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农村的缩影,阶段关系错综复杂,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极为突出。盘踞在未庄的赵、钱两家地主及爪牙地保是剥削者、吃人者。阿Q、王胡和吴妈是被剥削者,他们之间形成尖锐的阶级对立。正是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写出了阿Q的落后和不觉悟,他蒙受种种压榨和欺凌,又无力反抗,只好用精神胜利法自宽自解,于是渐渐形成阿Q性格。孔乙已也是在封建教育制度的残害下形成了他穷酸、迂腐的性格。阿Q、孔乙已等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艺术的概括力和历史的真实性,因此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鲁迅的作品在人物塑造上采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画眼睛的方法、白描、漫画的笔法,使人物生动、真切,个性鲜明。(2)鲁迅对现代小说民族新形式的创造:鲁迅小说艺术上又一特点是结构章法的民族化。《阿Q正传》以叙述人物“行状“为主,故事连贯单纯,有头有尾,具有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的章回体及传记文学的特点。《孔乙己》则以一个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通过对孔乙己在酒店两次喝酒情景的描写,表现深受封建思想文化毒害而穷困潦倒的读书人的悲惨生活。结构上既吸收民族传统章回小说的特点,又吸收西方小说结构上截取生活片段的特点,创造了现代小说的民族新形式。(3)以戏剧的手法表现悲剧的内容,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的结合统一。《阿Q正传》、《孔乙己》都描写了时代的悲剧,在表现上又充溢着喜剧色彩。

第四篇:谈广告语创作

谈广告语创作

广告语是品牌传播中的核心载体之一,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广告语才是好的广告语?广告语创作有什么方法?在广告语创作中有哪些禁忌?下面,笔者根据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怎样的广告语才是优秀的广告语?

首先,好的广告语要切合品牌或企业所要传播的定位。

因为广告语是品牌主张的一个载体,一个核心的载体。它在广告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事实上,无论做什么类型的广告,包括电视广告、平面广告等等,定位是在先的。在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各项表现。而广告语也一样,必须符合品牌或企业的定位。在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提炼,形成一句有效的传播口号,即我们所说的广告语。

“怕上火,喝王老吉”这样短短的一句话,把它所要说的“王老吉是预防上火的饮料”说出来了。这就符合王老吉的品牌定位。而此前,王老吉的广告语是“健康家庭,永远相伴”,这种过于泛化的广告语是没有效果的,这与其原来的定位过于泛化有关。

在这方面,宝洁公司的几个洗发水品牌做得非常好。比如海飞丝的广告语“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去头屑,让你靠的更近”就将它的定位——所主要的独特卖点(USP)“去头屑”明确地传达出来了;还有飘柔广告语“亮丽、自然、光泽”与“柔顺头发”的卖点定位一致;潘婷广告语“独含VB5,滋养你的秀发”与“营养头发”的卖点定位一致。

其次,广告语必须有冲击力、感染力。

好的广告语能够打动消费者,在让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认同它、接受它,甚至主动传播它!

纵观我们所熟悉的广告语,比如“吃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或许你已经好久没有看过或见过它的广告了,但你却依然记得,历历在目、印象深刻。

再次,好的广告语应该是易于传播的。它表现在易读、易记等几个方面。

如何才能够做到这几点?要简短、无生僻字、易发音、无不良歧义、具有流行语潜质。

广告语说得太多、太长,要注意信息的单一性,一般以6—12个字为宜。卖点太多,语句太长,都不便于记忆和传播。举个例子,某眼镜店广告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你记得住吗?!以下几句简短的广告语,就非常简短,一语中的,让你印象深刻:新一代的选择(百事可乐)、想想还是小的好(大众甲克虫汽车)、想做就做(耐克)、好吃看的见(康师傅)。

另外,还需讲究语言文采。

好的广告语,能让你回味良久。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只溶在口,不溶在手”等,都斟称经典。

需要明确的是,广告语不是玩文字游戏。它不是华丽的词藻的堆积,切勿讲求诗一般的意境。但必须注意,要讲究用词用句语句,保持结构、语法的正确性。

二、广告语创作的禁忌有哪些?

在广告语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禁忌:

1、过于恶俗。一些广告语采用强行推销的手法,容易让人讨厌。比如脑白金的“今年过年不送礼,送礼只送脑白金。”这种广告语,怎么不令人反感?

2、大众化,无差异性。一些广告语只是表现出产品品类共同的东西,没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如某打字机广告语“不打不相识!”根本没有独特性,再如洗衣粉广告说“干净”,饮料说“好喝”等等,同样如此。单纯的没有同质化的诉求不能表现出产品的独特之处,凭什么来打动消费者?!当然,也有一些特例的时候。比如一个新品类上市之初,消费者对该品类缺乏认知,那时则应注重品类共性的诉求,而非强调个别品牌的特性。比如,雀巢咖啡刚进入中国大陆时,人们对咖啡类产品缺乏了解,对这个泊来品,可能会想到苦、涩、难喝,所以雀巢则诉求“味道好”,以打消人们的误解,一句“味道好极了”大刀阔斧地打开了市场。

3、诉求点过多。什么都想说的广告,将会什么都没说好。广告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说一点(just say one)”,说好一点,就够了,只要这一点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必然可以打动消费者!

4、太长。前面已经说过,太长的广告语,难于阅读,难于记忆,不利于传播。语言不够精炼,会导致太长、显得啰嗦。另外,诉求点多也往往导致长度过长。

5、模仿。模仿他人,就不容易出众。缺乏差异性,往往不能让人注意、记往。这一点如果在诉求点上,将会特别明显。如果诉诸点上跟他人相同相似或相近,那很难脱出别人的“桎梏”,那所产生的促销力度是明显小很多的。当然,小品牌产品表达方式上有时也可打打“擦边球”,借鉴一些知名品牌广告语,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比如在三源美乳霜广告语“做女人挺好”非常流行时,有个品牌打出“做男人,也是挺好”的广告语,一时也甚为流行。我们曾经为一个核桃露提炼了一句广告语——“喝了乐福记,精神就是好”,它就是借知名品牌娃哈哈奶的力,相信各位看过以后也会记得住“乐福记”品牌核桃露和它的卖点——养神。

三、创作广告语有什么方向?

根据笔者的经验,广告语的创作有多种角度。当然,还必须结合前面所说的符合定位、易于传播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常见的角度有:

1、产品的独特卖点(USP):根据产品与其它竞品的不同之处,诉求产品特征,以利益吸引消费者。比如:消除细菌,爱心妈妈的选择(舒肤佳)等P&G系列产品、安全与耐用(VOLVO汽车)、想想还是小的好(大众甲克虫汽车)、给孩子最安全的乘车空间(喜力三门车:面向有小孩的小家庭)。

2、消费者认同的社会信条:容易让消费者在认同广告语的同时,接受本品牌。比如:想做就做(耐克),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麦氏咖啡)、成功自有非凡处(碧桂园)、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红金龙香烟)等多个香烟品牌的广告语。

3、竞争角度:独辟溪径,寻找不同的细分市场,或者从竞争角度诉求自己的地位。比如:非可乐(七喜汽水)、我们是老二(美国Avis出租车公司)。

4、提问或挑衅的口气:采用一种提问或挑衅的口气,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你能说出它的味道吗?(屈臣氏梦苏打水)、现在你知道它的味道了吧?(养生堂清嘴含片)。

5、提醒消费者:畅饮诸葛酿,认准江口醇(江口醇诸葛酿酒)。你该用大功率电池了(TCL高能电池)。

6、心理利益:从心理上诉求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也是吸引消费者注意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同质化的产品,在难于找开产品的独特卖点时,非常有效。比如:丹麦蓝罐曲奇,送礼体面过人(丹麦蓝罐曲奇)、金利来,男人的世界(金利来)。甜蜜如拥抱(阿尔卑斯牛奶糖)。

7、好的感受:诉求产品所给人带来的感受。比如:挡不住的感觉(可口可乐)、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

8、消除消费者存在的误解:一般用于新产品,在上市之初,打消消费者原来存在的错误观念。比如: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三叶钢琴)、科技让你更轻松(恒基伟业)、戴博士伦,舒服极了(博士伦隐形眼镜)。

9、语言文采:出色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会让人耳目一新。比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De Beers)、牛奶香浓,丝般感受(DOVE巧克力)。

10、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多通过一些大气的说法,用于为企业或品牌作为形象宣传。比如:一呼天下应(润迅传呼)、山高人为峰(红塔集团)、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白沙香烟)、沟通从心开始(中国移动)。

11、引起品质联想:以诉求原产地、企业背景或专家身份,让人产生品质优良的联想。比如:世界品质,一脉相承(广州本田汽车)、选品质,选雀巢(雀巢系列产品)、越了解宽带,越信赖网络快车(中国电信网络快车)、来自上海通用汽车(上海通用汽车)。

12、消费者定位:直接告诉消费者自己的定位,引起目标人群的关注。新一代的选择(百事可乐)、男士的选择(乔士衬衫)。

13、吸引人注意(炒作):以一些新奇独特的角度或手法,突出广告的差异性,引起受众的注意。比如: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14、创造概念,引领潮流:通过挖掘或创造某些概念,形成一种说法,引导消费者的观念。比如:好麦片,七成浮上面(皇室麦片)。不闪的,才是健康的(创维健康电视)。

15、公益:一些受限制的行业,采用公益广告来建立品牌形象。以烟草、酒类为多。

16、攻击竞争对手:这也是炒作的一种方式,可能会引起对手的反击,从而引起大众的关注。方便谁都做得到,声音清晰更重要(TCL美之声无绳电话)。

17、体现个性:通过诉求一些个性化的理念,引起消费者共鸣。比如:我就喜欢(麦当劳)、爱我所爱(TCL某款手机)、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飞亚达表)、我能(中国移动全球通)。

18、心理暗示:以比喻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比如:苹果熟了(金正DVD机)、玫瑰开了(万利达DVD);

19、号召:通过煽动性语气来影响受众。比如:一起来生力(生力啤酒)、喝杯青酒,交个朋友(贵州青酒)、加把劲,伙计(万基洋参)。

20、体现公司对消费者的关心:一般用于公司广告语,或用于建立形象。我只在乎你真正的满意(中国联通)、全心全意小天鹅(小天鹅)、我们一直在努力(爱多)、为顾客创造价值(TCL公司)、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广州好迪)。

当然,创作广告语的角度还有更多。而且,很多时候,还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种角度来衡量广告语,在创作中不断修正,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广告语。

笔者在工作中,创作了一些不错的广告语,在此与大家各位一起分享:

1、金健鲜米粉——新鲜到家了。金健鲜米粉在上市之初,作为一个新品类,消费者对其缺乏认知。因它与其它传统的干米粉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是鲜湿状态的即食米粉。其它米粉厂家因保鲜技术原因,还不能生产。我们挖掘到一个独特卖点——新鲜。这个卖点,明显区别其它产品,对消费者而言也非常有吸引力,还可以打消消费者可能存在的认为湿米粉不卫生、质量不过关的观念。在此定位基础上,创作了它的广告语——新鲜到家了。这句广告语非常好地将产品卖点传达出来,短短而有力。果然,在产品上市后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冲着它的“新鲜”而去购买的。

总而言之,广告语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它作为品牌或企业的传播口号,承担着诉求品牌利益的重要功能。广告语的创作,是一门学问。它不仅仅表现在语言艺术上,更表现在营销智囊中。

第五篇:汪曾祺谈吃散文三篇

汪曾祺(1920年—1997年),江苏高邮人,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新中国成立前当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后在北京做编辑工作;写过剧本,参与过《沙家浜》的修改和定稿;在短篇小说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以下是汪曾祺谈吃的散文三篇,欢迎广大朋友们阅读!

豆腐

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钩钩起来,扛着秤杆走几十里路。这是豆腐么?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

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东北叫干豆腐。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

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乡则简单地叫做皮子。

豆腐最简便的吃法是拌。买回来就能拌。或入开水锅略烫,去豆腥气。不可久烫,久烫则豆腐收缩发硬。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则叶绿梗硬,香气大减。其次是小葱拌豆腐。北京有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可见这是北京人家家都吃的小菜。拌豆腐特宜小葱,小葱嫩,香。葱粗如指,以拌豆腐,滋味即减。我和林斤澜在武夷山,住一招待所。斤澜爱吃拌豆腐,招待所每餐皆上拌豆腐一大盘,但与豆腐同拌的是青蒜。青蒜炒回锅肉甚佳,以拌豆腐,配搭不当。北京人有用韭菜花、青椒糊拌豆腐的,这是侉吃法,南方人不敢领教。而南方人吃的松花蛋拌豆腐,北方人也觉得岂有此理。这是一道上海菜,我第一次吃到却是在香港的一家上海饭馆里,是吃阳澄湖大闸蟹之前的一道凉菜。北豆腐、松花蛋切成小骰子块,同拌,无姜汁蒜泥,只少放一点盐而已。好吃么?用上海话说:蛮崭格!用北方话说:旱香瓜——另一个味儿。咸鸭蛋拌豆腐也是南方菜,但必须用敝乡所产“高邮咸蛋”。高邮咸蛋蛋黄色如朱砂,多油,和豆腐拌在一起,红白相间,只是颜色即可使人胃口大开。别处的咸鸭蛋,尤其是北方的,蛋黄色浅,又无油,却不中吃。

烧豆腐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用油煎过再加料烧的;不过油煎的。

北豆腐切成厚二分的长方块,热锅温油两面煎。油不必多,因豆腐不吃油。最好用平底锅煎。不要煎得太老,稍结薄壳,表面发皱,即可铲出,是名“虎皮”。用已备好的肥瘦各半熟猪肉,切大片,下锅略煸,加葱、姜、蒜、酱油、绵白糖,兑入原猪肉汤,将豆腐推入,加盖猛火煮二三开,即放小火咕嘟。约十五分钟,收汤,即可装盘。这就是“虎皮豆腐”。如加冬菇、虾米、辣椒及豆豉即是“家乡豆腐”。或加菌油,即是湖南有名的“菌油豆腐”——菌油豆腐也有不用油煎的。

“文思和尚豆腐”是清代扬州有名的素菜,好几本菜谱著录,但我在扬州一带的寺庙和素菜馆的菜单上都没有见到过。不知道文思和尚豆腐是过油煎了的,还是不过油煎的。我无端地觉得是油煎了的,而且无端地觉得是用黄豆芽吊汤,加了上好的口蘑或香、竹笋,用极好秋油,文火熬成。什么时候材料凑手,我将根据想象,试做一次文思和尚豆腐。我的文思和尚豆腐将是素菜荤做,放猪油,放虾籽。

虎皮豆腐切大片,不过油煎的烧豆腐则宜切块,六七分见方。北方小饭铺里肉末烧豆腐,是常备菜。肉末烧豆腐亦称家常豆腐。烧豆腐里的翘楚,是麻婆豆腐。相传有陈婆婆,脸上有几粒麻子,在乡场上摆一个饭摊,挑油的脚夫路过,常到她的饭摊上吃饭,陈婆婆把油桶底下剩的油刮下来,给他们烧豆腐。后来大人先生也特意来吃她烧的豆腐。于是麻婆豆腐名闻遐迩。陈麻婆是个值得纪念的人物,中国烹饪史上应为她大书一笔,因为麻婆豆腐确实很好吃。做麻婆豆腐的要领是: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末。我曾做过多次麻婆豆腐,都不是那个味儿,后来才知道我用的是瘦猪肉末。牛肉末不能用猪肉末代替。三是要用郫县豆瓣。豆瓣须剁碎。四是要用文火,俟汤汁渐渐收入豆腐,才起锅。五是起锅时要撒一层川花椒末。一定得用川花椒,即名为“大红袍”者。用山西、河北花椒,味道即差。六是盛出就吃。如果正在喝酒说话,应该把说话的嘴腾出来。麻婆豆腐必须是:麻、辣、烫。

昆明最便宜的小饭铺里有小炒豆腐。猪肉末,肥瘦,豆腐捏碎,同炒,加酱油,起锅时下葱花。这道菜便宜,实惠,好吃。不加酱油而用盐,与番茄同炒,即为番茄炒豆腐。番茄须烫过,撕去皮,炒至成酱,番茄汁渗入豆腐,乃佳。

砂锅豆腐须有好汤,骨头汤或肉汤,小火炖,至豆腐起蜂窝,方好。砂锅鱼头豆腐,用花鲢(即胖头鱼)头,劈为两半,下冬菇、扁尖(腌青笋)、海米,汤清而味厚,非海参鱼翅可及。

“汪豆腐”好像是我的家乡菜。豆腐切成指甲盖大的小薄片,推入虾子酱油汤中,滚几开,勾薄芡,盛大碗中,浇一勺熟猪油,即得。叫做“汪豆腐”,大概因为上面泛着一层油。用勺舀了吃。吃时要小心,不能性急,因为很烫。滚开的豆腐,上面又是滚开的油,吃急了会烫坏舌头。我的家乡人喜欢吃烫的东西,语云:“一烫抵三鲜。”乡下人家来了客,大都做一个汪豆腐应急。周巷汪豆腐很有名。我没有到过周巷,周巷汪豆腐好,我想无非是虾子多,油多。近年高邮新出一道名菜:雪花豆腐,用盐,不用酱油。我想给家乡的厨师出个主意:加入蟹白(雄蟹白的油即蟹的精子),这样雪花豆腐就更名贵了。

不知道为什么,北京的老豆腐现在见不着了,过去卖老豆腐的摊子是很多的。老豆腐其实并不老,老,也许是和豆腐脑相对而言。老豆腐的佐料很简单:芝麻酱、腌韭菜末。爱吃辣的浇一勺青椒糊。坐在街边摊头的矮脚长凳上,要一碗老豆腐,就半斤旋烙的大饼,夹一个薄脆,是一顿好饭。

四川的豆花是很妙的东西,我和几个作家到四川旅游,在乐山吃饭。几位作家都去了大馆子,我和林斤澜钻进一家只有穿草鞋的乡下人光顾的小店,一人要了一碗豆花。豆花只是一碗白汤,啥都没有。豆花用筷子夹出来,蘸“味碟”里的作料吃。味碟里主要是豆瓣。我和斤澜各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很美。豆花汤里或加切碎的青菜,则为“菜豆花”。北京的豆花庄的豆花乃以鸡汤煨成,过于讲究,不如乡坝头的豆花存其本味。

北京的豆腐脑过去浇羊肉口蘑渣熬成的卤。羊肉是好羊肉,口蘑渣是碎黑片蘑,还要加一勺蒜泥水。现在的卤,羊肉极少,不放口蘑,只是一锅稠糊糊的酱油黏汁而已。即便是过去浇卤的豆腐脑,我觉得也不如我们家乡的豆腐脑。我们那里的豆腐脑温在紫铜扁钵的锅里,用紫铜平勺盛在碗里,加秋油、滴醋、一点点麻油,小虾米、榨菜末、芹菜(药芹即水芹菜)末。清清爽爽,而多滋味。

中国豆腐的做法多矣,不胜记载。四川作家高缨请我们在乐山的山上吃过一次豆腐宴,豆腐十好几样,风味各别,不相雷同。特别是豆腐的质量极好。掌勺的老师傅从磨豆腐到烹制,都是亲自为之,绝不假手旁人。这一顿豆腐宴可称寰中一绝!

豆腐干南北皆有。北京的豆腐干比较有特点的是熏干。熏干切长片拌芹菜,很好。熏干的烟熏味和芹菜的芹菜香相得益彰。花干、苏州干是从南边传过来的,北京原先没有。北京的苏州干只是用味精取鲜,苏州的小豆腐干是用酱油、糖、冬菇汤煮出后晾得半干的,味长而耐嚼。从苏州上车,买两包小豆腐干,可以一直嚼到郑州。香干亦称茶干。我在小说《茶干》中有较细的描述:

……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香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蒲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色的,掰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

茶干原出界首镇,故称“界首茶干”。据说乾隆南巡,过界首,曾经品尝过。

干丝是淮扬名菜。大方豆腐干,快刀横披为片,刀工好的师傅一块豆腐干能片十六片;再立刀切为细丝。这种豆腐干是特制的,极坚致,切丝不断,又绵软,易吸汤汁。旧本只有拌干丝。干丝入开水略煮,捞出后装高足浅碗,浇麻油酱醋。青蒜切寸段,略焯,五香花生米搓去皮,同拌,尤妙。煮干丝的兴起也就是五六十年的事。干丝母鸡汤煮,加开阳(大虾米),火腿丝。我很留恋拌干丝,因为味道清爽,现在只能吃到煮干丝了。干丝本不是“菜”,只是吃包子烧麦的茶馆里,在上点心之前喝茶时的闲食。现在则是全国各地淮扬菜系的饭馆里都预备了。我在北京常做煮干丝,成了我们家的保留节目。北京很少遇到大白豆腐干,只能用豆腐片或百页切丝代替。口感稍差,味道却不逊色,因为我的煮干丝里下了干贝。煮干丝没有什么诀窍,什么鲜东西都可往里搁。干丝上桌前要放细切的姜丝,要嫩姜。

臭豆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我在上海、武汉都吃过。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毛泽东年轻时常去吃。后来回长沙,又特意去吃了一次,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这就成了“最高指示”,写在照壁上。火宫殿的臭豆腐遂成全国第一。油炸臭豆腐干,宜放辣椒酱、青蒜。南京夫子庙的臭豆腐干是小方块,用竹签像冰糖葫芦似的串起来卖,一串八块。昆明的臭豆腐不用油炸,在炭火盆上搁一个铁篦子,臭豆腐干放在上面烤焦,别有风味。

在安徽屯溪吃过霉豆腐,长条豆腐,长了二寸长的白色的绒毛,在平底锅中煎熟,蘸酱油辣椒青蒜吃。凡到屯溪者,都要去尝尝。

豆腐乳各地都有。我在江西进贤参加土改,那里的农民家家都做腐乳。进贤原来很穷,没有什么菜吃,顿顿都用豆腐乳下饭。做豆腐乳,放大量辣椒面,还放柚子皮,味道非常强烈,广西桂林、四川忠县、云南路南所出豆腐乳都很有名,各有特点。腐乳肉是苏州松鹤楼的名菜,肉味浓醇,入口即化。广东点心很多都放豆腐乳,叫做“南乳××饼”。

南方人爱吃百页。百页结烧肉是宁波、上海人家常吃的菜。上海老城隍庙的小吃店里卖百页结:百页包一点肉馅,打成结,煮在汤里,要吃,随时盛一碗。一碗也就是四五只百页结。北方的百页缺韧性,打不成结,一打结就断。百页可入臭卤中腌臭,谓之“臭千张”。

杭州知味观有一道名菜:炸响铃。豆腐皮(如过干,要少润一点水),瘦肉剁成细馅,加葱花细姜末,入盐,把肉馅包在豆腐皮内,成一卷,用刀剁成寸许长的小段,下油锅炸得馅熟皮酥,即可捞出。油温不可太高,太高豆皮易煳。这菜嚼起来发脆响,形略似铃,故名响铃。做法其实并不复杂。肉剁极碎,成泥状(最好用刀背剁),平摊在豆腐皮上,折叠起来,如小钱包大,入油炸,亦佳。不入油炸,而以酱油冬菇汤煮,豆皮层中有汁,甚美。北京东安市场拐角处解放前有一家肉店宝华春,兼卖南味熟肉,卖一种酒菜:豆腐皮切细条,在酱肉汤中煮透,捞出,晾至微干,很好吃,不贵。现在宝华春已经没有了。豆腐皮可做汤。炖酥腰(猪腰炖汤)里放一点豆腐皮,则汤色雪白。

栗子

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做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坚果的外面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来的。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好去。

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这栗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刘老老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待。

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讲究栗子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栗子比较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据说良乡栗子原是进贡的,是西太后吃的(北方许多好吃的东西都说是给西太后进过贡)。

北京的糖炒栗子其实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子真的放糖。昆明栗子大,炒栗子的大锅都支在店铺门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时往锅里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栗子的外壳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须洗手。栗肉为糖汁沁透,很甜。

炒栗子宋朝就有。笔记里提到的“栗”,我想就是炒栗子。汴京有个叫李和儿的,栗有名。南宋时有一使臣(偶忘其名姓)出使,有人遮道献栗一囊,即汴京李和儿也。一囊栗,寄托了故国之思,也很感人。

日本人爱吃栗子,但原来日本没有中国的炒栗子。有一年我在广交会的座谈会上认识一个日本商人,他是来买栗子的(每年都来买)。他在天津曾开过一家炒栗子的店,回国后还卖炒栗子,而且把他在天津开的炒栗子店铺的招牌也带到日本去,一直在东京的炒栗子店里挂着。他现在发了财,很感谢中国的炒栗子。

北京的小酒铺过去卖煮栗子。栗子用刀切破小口,加水,入花椒大料煮透,是极好的下酒物。现在不见有卖的了。

栗子可以做菜。栗子鸡是名菜,也很好做,鸡切块,栗子去皮壳,加葱、姜、酱油,加水淹没鸡块,鸡块熟后,下绵白糖,小火焖二十分钟即得。鸡须是当年小公鸡,栗须完整不碎。罗汉斋亦可加栗子。

我父亲曾用白糖煨栗子,加桂花,甚美。

北京东安市场原来有一家卖西式蛋糕、冰点心的铺子卖奶油栗子粉。栗子粉上浇稀奶油,吃起来很过瘾。当然,价钱是很贵的。这家铺子现在没有了。

羊羹的主料是栗子面。“羊羹”是日本话,其实只是潮湿的栗子面压成长方形的糕,与羊毫无关系。

河北的山区缺粮食,山里多栗树,乡民以栗子代粮。栗子当零食吃是很好吃的,但当粮食吃恐怕胃里不大好受。

载一九九三年第八期《家庭》

豆汁儿

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小时看京剧《豆汁记》(即《鸿鸾禧》,又名《金玉奴》,一名《棒打薄情郎》),不知“豆汁”为何物,以为即是豆腐浆。

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学请我吃了烤鸭、烤肉、涮羊肉,问我:“你敢不敢喝豆汁儿?”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喝豆汁儿,有什么不“敢”?他带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警告我说:“喝不了,就别喝。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我端起碗来,几口就喝完了。我那同学问:“怎么样?”我说:“再来一碗。”

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同。不用“唤头”(招徕顾客的响器),也不吆唤。因为每天串到哪里,大都有准时候。到时候,就有女人提了一个什么容器出来买。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这是贫民食物。《豆汁记》的金玉奴的父亲金松是“杆儿上的”(叫花头),所以家里有吃剩的豆汁儿,可以给莫稽盛一碗。

卖熟豆汁儿的,在街边支一个摊子。一口铜锅,锅里一锅豆汁,用小火熬着。熬豆汁儿只能用小火,火大了,豆汁儿一翻大泡,就“”了。豆汁儿摊上备有辣咸菜丝——水疙瘩切细丝浇辣椒油、烧饼、焦圈——类似油条,但作成圆圈,焦脆。卖力气的,走到摊边坐下,要几套烧饼焦圈,来两碗豆汁儿,就一点辣咸菜,就是一顿饭。

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咸菜呢?”——“咸菜不要钱。”——“那给我来一碟咸菜。”

常喝豆汁儿,会上瘾。北京的穷人喝豆汁儿,有的阔人家也爱喝。梅兰芳家有一个时候,每天下午到外面端一锅豆汁儿,全家大小,一人喝一碗。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这就跟臭豆腐和启司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

豆汁儿沉底,干糊糊的,是麻豆腐。羊尾巴油炒麻豆腐,加几个青豆嘴儿(刚出芽的青豆),极香。这家这天炒麻豆腐,煮饭时得多量一碗米,——每人的胃口都开了。

八月十六日

下载汪曾祺谈创作(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汪曾祺谈创作(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精选5篇)

    “水”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 东莞市轻工业学校 赖 超 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汪曾祺的小说与“水”的关系。如“水的存在给人的印象如此深刻,和情节的联系又如此紧密,有时简直......

    简析汪曾祺创作的语言特色[合集]

    简析汪曾祺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 ——以《受戒》为例 摘 要 汪曾祺的作品向来为广大读者群所喜爱。其文学创作语言十分注重对中国传统的民间的语言文化的记录、传承,在文学作品......

    王安忆谈短篇小说创作

    王安忆谈短篇小说创作 王安忆一直很谦虚地说,她写短篇小说不行,没有这个天赋,比起苏童、迟子建和刘庆邦他们差远了。但从1970年代末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以来,三十年来王安忆不间......

    主题儿歌创作谈(5篇模版)

    主题儿歌创作谈 序言 一、儿歌是什么? 儿歌是供婴幼儿和低龄儿童吟唱的歌谣,古时叫童谣,它是文学的一种样式。 ——是诗:语言精炼、给人启迪; ——是画:形象生动,美轮美奂; ——是歌......

    谈咏物诗的创作(含五篇)

    谈咏物诗的创作 谈咏物诗的创作 一、什么的咏物诗? 咏物诗,是通篇以物为吟咏对象的诗歌。这个“物”就是自然中的事物如花鸟虫鱼以及生活中的用具服饰建筑等等。 咏物诗艺......

    读《文心雕龙》谈创作构思

    读《文心雕龙·神思》谈创作构思 戏九九单茵《神思》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六篇,主要内容是探讨艺术构思问题。构思对于一个艺术作品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础部分,作品中的一......

    汪曾祺和沈从文

    汪曾祺和沈从文:经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两位在现当代文学史上都被视为独异的作家,风格中有几点相同的特征: 1. 他们的作品都是着力表现对贫困、愚昧、落后而近于麻木的生活的不......

    浅论汪曾祺小说

    浅论汪曾祺小说《受戒》的语言运用艺术 孙汉利 摘 要: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在文坛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在语言运用上,汪曾祺不仅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积累,而且善于学习民间......